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

安全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备课本

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

年级三年级二班

教师潘传芬

2016—2017学年下期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寻找生存的家园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二.教学目标:

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

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

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

(二)探索新知

1、生命小博士

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

家园

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

(生命的脆弱与不屈)

2、生命小智慧

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

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旧石器时代)

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新石器时代)

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原始农耕时代)

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

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寻找生存的家园

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

蓝鲸→辽阔的海洋

鸟儿→森林和湿地

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

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

人类→用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教学内容:

教材P4—7页的全部图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预防接种的重大意义。

2、了解人类研制发明预防接种疫苗的艰辛历程。

3、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预防接种、保障身体免受疾病的折磨。教学重难点:

了解预防接种各种疫苗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调查、讨论

课时安排:约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一定都打过很多预防针是吧那么有谁知道:无病无痛的,我们为什么非要去打那些预防针不可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板题)

二、探究新知:

1、牛痘的故事

①牛和人都会被牛痘病毒感染而致病,但不会致命。

②天花病毒与牛痘病毒相似,但更具危害性,很容易致人死亡。

③几千年来,天花夺去了亿万人的生命。

④有人发现,被牛痘病毒感染过的人,体内会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抵抗牛痘

病毒和天花病毒再次侵害人体。(牛痘疫苗~预防天花)

2、生命探索:

①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古代中国~~“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

18世纪末,发明牛痘接种,消灭了天花;

1889年,狂犬疫苗问世,征服了狂犬病;

1921年,“卡介苗”研制成功,预防结核病;

1928年,“百白破”疫苗诞生;

1982年,高效乙肝疫苗诞生。。。

②使用抗生素,消炎杀菌。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使人类平均寿命增长了10年。

由于个人的体质差异,有的人会对某些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对此类人群滥用抗生素有可能致其死亡。

③注射青霉素制剂之前,必须要先做皮试。皮试15分钟无过敏反应方可注射。

三、全课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查看你的预防接种证,看看从小到大,你都打过哪些种预防针板书设计:

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3、美丽的藏族聚居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藏族聚居区的基本自然环境以及人们衣食住行的习俗。

2、从人们衣食住行的方式了解到这不仅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更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应对环境的生存智慧。

3、从藏族聚居区自然环境、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等角度,体会、感知藏民族敬畏自然的生命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藏民族民俗文化;三年级的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要从藏族聚居区的自然环境和藏民族日常生活的方式去理解其中包含的智慧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如何正确理解藏族文化中的宗教情怀。

教学准备:四川藏族聚居区的风光照片、旅游画报、胶水、白纸或者纸板两张、彩色笔。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活动一:词语集合

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围绕“四川藏族聚居区”这个核心词,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的词语。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讨论时间,同时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藏族民歌作为背景音乐。如果是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学生,对本区域文化非常熟悉,教师也可以在提问的时候要求学生按照集合分类说出相关的词语,比如:地名、食物、歌手等。

阅读课文第8页第一部分的文字,欣赏美丽的风光。教材上的4张图片,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九寨沟、稻城、贡嘎雪山、海螺沟。

活动二:图片全接触

提问:你曾见过这些美丽的景观吗让同学们分享一下在四川藏族聚居区旅游的经历和见闻。如果是藏族聚居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大家看看旅游杂志的相关报道和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在人们眼里,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片土地。

二、生命小秘密

向学生介绍一下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基本地理概况,让学生说了解其实这里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动植物生长,农业产量很低,生存条件并不理想。

活动一:猜谜闯关

让学生猜谜:教师给出谜题之后,学生把答案选项写在纸上,相互监督,答对的可以闯关进入下一道题,打错的就淘汰。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参考以下题例设计与四川藏族聚居区相关的题目。

①第一关: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地势______。(A.很矮 B.很高)

②第二关:四川藏族聚居区的气候_______。(A很冷 B很热)

③第三关: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农田里可以种植_____。(A西瓜 B青稞)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生活在四川省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连线

给学生准备好阅读题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的课文,让学生把相应的事物与其生产原料用线连接起来。

(青稞对应糌粑和青稞酒;牦牛对应奶酪、酥油灯、酥油花、毛织帐篷;绵羊对应藏袍;石头对应房子)。

活动三:细说藏袍

学生在阅读了解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基本状况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一幅拼图。教师要指导学生首先选定一种居住方式,帐篷或者漂亮的石头房子。可以从旅游杂志上剪下来,贴在白纸上,也可以自己试着画在白纸上。

把白纸剩余的部分分成三份,一份种青稞,画上青稞田,或者涂成某种指定的颜色;另一份涂成蓝色,代表一个湖或者一条河;剩余的部分涂成绿色,代表草地。从杂志上找到并剪下马、牦牛和羊的图片,贴在图画中草地的位置上。也可以自己画好,涂上颜色,剪下来再粘贴。

比一比,看看谁拼的家园最漂亮。

活动五:制作玛尼堆

先阅读课文了解玛尼堆是什么,教师可补充各种玛尼堆的图片,也可以设计为任务型活动,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玛尼堆的图片,带到课堂大家一起分享。教师评价要点:玛尼堆不仅被视为供人祈祷的神堆,更重要的事藏族人民居住

地区海拔高,地广人稀,气候变化莫测,哪里的人因为游牧或者其他原因需要迁徙,经常会走到空无他人的旷野里,而这个时候看到玛尼堆,就看到了人的痕迹,就意味着有人在此经过,旅行的人就知道自己离人居的地方不远。玛尼堆所传达的信息给人以巨大的安慰和勉励。每个经过的人,都会添加一块石头,是这个“神堆”更高一点,免于风化与消散。让学生依次传递自己刚才制作的拼图,每个人在经过自己的一张拼图上面,贴上一个浅色的圆形,代表一块石头,在靠近河或者湖的地方,依次堆积。最后每张拼图上都会出现一个玛尼堆。

活动六:学唱一首藏族民歌,学会一种藏族锅庄舞的舞步

让学生了解藏族人民丰富多彩的节日。从节日的庆典方式中理解人们所敬仰的、所期盼的、所喜爱的是什么。从节日的庆典方式中还可以看到人们彼此如何协同欢聚,分享快乐。

利用音像资源帮助学生学唱藏族民歌和舞蹈,完成生命小体验部分的活动。

小结全课。

4、快乐的火把节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里各种丰富的活动,感受民族节日活动的多样性和愉悦性。

2、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彝族人民生活的环境,进一步理解植根于这种环境中的彝族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了解火把节的各种活动。

教学准备

和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彝族火把节的各种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生命小问号

1、通过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火把节的好奇,引发对活动的深入了解。

2、观察讨论:一组为什么要庆祝火把节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并进行讨论:只是什么民族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彝族为什么要庆祝火把节吗

4、自由讨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彝族为什么要庆祝火把节吗

活动一:简单介绍四川彝族集聚区的地理位置,了节火把节的来历。

二、观察图片,介绍资料。

1、火把节的来历

2、看13页的两幅图,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火把节是彝族人的传统节日,代表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

活动二:了解火把节中的各种庆祝活动,感受节日文化

1、设计彝族服饰花纹。

2、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饮食文化。

3、3、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狂欢——达体舞。

4、

活动三:感受彝族儿童心中的彝族风貌,加深体验

讨论:彝族儿童心中的家乡是怎样的

这部分是本科的拓展部分,请学生观察插图,教师讲述第一幅图画,彝族儿童信手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家园。

板书设计:

4、快乐的火把节

来历:农历6月24日对火的崇拜

火把节的饮食文化

彝族服饰花纹

第二单元安全生活

5、当心雷雨天气

教学目标:

1、了解雷雨天气可能存在的危险,增强学生的避险意识。

2、学习掌握雷雨天基本的避险的方法。

3、学习掌握雷雨天基本的避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雷雨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安全小问号:

1、通过插图中人物的对话,设置悬念。

2、2、同学们自己独立观察图画,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图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

3、3、猜一猜图中人为什么在雷雨天有那样的对话。

4、

5、安全小博士:

6、学习雷雨天避险的基本方法

7、1、雷雨天气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8、2、雷雨天气雷电可通过金属物击人。

9、

10、安全小卫士:

11、回顾检查学生对雷雨天避险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

避险方法都认识,使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12、说一说:

13、看书中的五幅图画当中呈现五种场景,让孩子们观察五副图后通过前面学

过的知识说出正确和错误的方法。

14、做一做:

15、通过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共同做一个小贴士进一步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

的行为。

16、板书设计:

5、当心雷雨天气

雷雨天气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雷雨天气雷电可通过金属物击人。

教学后记:

6、洪水和泥石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洪水、泥石流对人类财产、生命的重大危害。

2、让学生掌握遭遇洪水、泥石流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遭遇洪水、泥石流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

教学准备:

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四川省降雨较多,很多沿江、河的县城、乡村都会遭遇洪水、泥石流,电视上、报纸上经常有新闻报道。提问:“你们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最近有哪些地方有洪水灾害,或者泥石流灾害”学生自由发言。

二、主题活动

安全小问号

提问:

1、“知道什么是洪水吗洪水和泥石流有什么区别”

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与一般的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2、你们知道洪水和泥石流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吗

3、看图片了解危害。

安全小博士

教师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洪水、泥石流爆发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四川省雨季是这两种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的地方。让学生意识到掌握避险、逃生的方法的重要性。

强调遭遇洪水、泥石流时,千万不要慌,一定要冷静,其次是向高处转移、向山坡两则躲避,不要涉水过河,避开河道,避开有滚石和堆积物的山坡、如果被困,要想办法求救。

教给学生求救的办法:如白天,可以用镜子、或玻璃反光,发出求救信号;手电筒或生火等方法发求救信号。

安全小卫士

通过四幅图让学生进一步强化遭遇洪水、泥石流是该采取的正确避险、逃生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回家后问家长,是否遭遇过洪水、泥石流是如何避险逃生的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板书设计:

6、洪水和泥石流

什么是洪水遭遇洪水、泥石流应如何避险逃生

洪水和泥石流有什么区别(泥石流中含有大量泥沙石等,比洪水更具破坏力)教学后记:

7、求助电话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记住一些常用的求助电话号码。

2、辨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情况下,应该拨打什么号码的求助电话。

3、懂得拨打各种求助电话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记住一些常用的求助电话号码;

2、懂得拨打各种求助电话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准备:

课前做一些求助电话的调查。

教学过程:

一、谜语谈话导课

1、猜谜语,学生出,学生猜

2、教师出,学生猜导入新课。

二、认识求助电话

幻灯片出示110 119 120 122等电话,学生简单交流什么情况下使用。

三、真实再现

1、出示课件资料,学生说,进行表演

2、出示拨打120急救电话应注意的问题

四、出示天天提醒

1、学生齐读

2、学生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五、谈收获

板书设计:

7、求助电话

匪警:110 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 交通事故报警:122

报警注意事项:

事故现场准确位置大致案情报案人身份及联系方式

教学后记:

8、吃好一日三餐

教学目标:

1、知道良好的一日三餐习惯有利于健康。

2、辨析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习惯,知道良好的一日三餐习惯有哪些。

3、逐步养成良好的一日三餐习惯。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样的一日三餐习惯有利于健康;

逐渐形成良好的一日三餐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做一些关于一日三餐习惯的调查。

教学过程:

健康小问号

思考:怎样才是吃好一日三餐

交流

健康小博士,认识怎样才算吃好一日三餐

认识一日三餐的重要性

图文结合,介绍正确的一日三餐习惯

了解造成的重要性

指正不良习惯

健康小行动,养成良好的一日三餐习惯

比比谁的三餐习惯好,辨析自己的三餐习惯

结合自己平时的就餐习惯进行反思

小组交流

小结全课。

板书设计:

8、吃好一日三餐

怎样才是吃好一日三餐(按时、适量、营养搭配)

你有哪些不良习惯

教学后记:

9、每天运动一小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运动对健康有好处

2、了解适合小学生的主要运动项目

3、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毽子、乒乓球及球拍

教学过程:

健康小问号,唤起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看图,了解目前部分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的现状。了解缺乏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危害明确“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性

健康小博士,了解运动对健康的好处看图,结合自身感受,谈谈锻炼的好处

分组比赛,分析胜出小组的原因,了解运动可以使人的反应更敏捷,动作更协调。

健康小贴士,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

阅读科学锻炼小指南

交流各项体育锻炼不同的锻炼效果制定自己的锻炼目标和锻炼计划

健康小行动,学以致用

看图,讨论辨析图中所涉及的几种情况

小组讨论,你在现实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和父母一起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9、每天运动一小时

运动对健康的好处(反应更敏捷,动作更协调)科学的锻炼方法

教学后记:

10、我和动物亲密有间

教学目标:

1、知道人和宠物过多接触容易感染宠物所患的疾病。

2、了解防止动物身上的病菌传染给人的基本方法。

3、养成和动物亲密有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常见的人和动物的共患病;能使用正确方法有效预防人和动物共患病的传染。

教学准备:各种人和动物共患病的宣传图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这种行为是对是错

讨论交流

了解传染渠道

了解不能和动物过分亲密的原因

知道常见的由动物传染给人的疾病

重点了解:狂犬病、猫抓病等

健康小贴士,了解如何做到与动物亲密有间

思考:被动物咬或者抓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交流、归纳出正确的方法

逐条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了解动物身上有很多细菌或寄生虫。

健康小行动,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了解饲养动物时应该注意的3个问题

思考: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

议一议,把你学习到的知识教给你的家人。

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0、我和动物亲密有间

(完整版)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备课本 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 科目生命·生态·安全 年级三年级二班 教师潘传芬 2016—2017学年下期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寻找生存的家园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二.教学目标: 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 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 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 (二)探索新知

1、生命小博士 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 大家园? 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 (生命的脆弱与不屈) 2、生命小智慧 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 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旧石器时代) 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新石器时代) 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原始农耕时代) 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

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寻找生存的家园 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 蓝鲸→辽阔的海洋 鸟儿→森林和湿地 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 动物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 人类→用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2、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教学内容:

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寻找生存的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即为了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 2.了解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过程,感受生存的艰辛和智慧。 3.尊重不同生命体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从动物的迁徙中体会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教学准备:牛羚、蛙鱼、狮子、鳄鱼和灰熊等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从燕子的迁徙、鲑鱼的洄游等生命现象入手,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动物历尽艰辛究竟要到哪里去要寻找什么

活动:(1)唱儿歌:引导学生唱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2)教师提问:“小燕子年年春天回到这里仅仅是为了美丽的春天吗?”引发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3)看一看,想一想:请学生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它们究竟要寻找什么呢 二、生命小博士 了解动物迁徙的目的是寻找能满足生存需要的家园,感受有水、有食物、安全的家园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并从不同的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迫迁徙的艰辛中感受到生存的考验,体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过渡活动:游戏-松鼠与大树 玩法:两个人扮演大树,松鼠站中间, 教师喊:“松鼠”,松鼠换窝,重新找家,教师也可参与;教师喊:“大树”,大树撤开,去找松鼠成立新家。松鼠、大树都不能碰到大石头(教室里的桌子),否则就要扣分。风来了,狂风吹。活动中可加上夸张的动作,比如:大树挺直身躯,双臂高举形成树洞,松鼠半蹲在洞内,表露幸福的表情或动作等。

五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化石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2、感受物种变化和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 教学重点: 1、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2、物种更迭,但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教学难点: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教学方法:阅读、谈话、探讨、表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的相关文字、图片、模型、音频与视频资料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 暖身活动:蝴蝶效应 第一步:全班学生三秒内固定造型并保持不动。造型自由选择,可站可坐,以能够看见“标靶”(邀请自己的那位同学)为准。 第二步:全班保持不动,认真观察各自的“标靶”,模仿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第一位开始 游戏的同学自己确定一个“标靶”。很快,全体学生由小动变为大动,游戏在笑声中结束。 二、主题活动 生命故事:本板块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在多感官参与的学习中,增强对化石故事的探究兴趣。 活动一:侏罗纪公园

方案一:故事接龙。师生合作,交流故事《侏罗纪公园》,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侏罗纪公园》 2、学生进行故事续讲若学生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此处可通过故事续讲,分享观影感受。若学生未看过电影,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想象进行故事续讲。不必多描述细节,讲明恐龙攻击人类,幸存者九死一生才逃离小岛即可。 3、交流:电影里,恐龙能够复活的关键是约翰哈蒙德博士提取了恐龙的DNA,他是从哪里提取到的?引导学生体会化石的重要性,激发进一步探究化石的故事的兴趣。 第二课时 1、观赏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重点呈现如下情节:科学家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身上得 到恐龙血,在恐龙血中提取DNA,并由此复制出许多恐龙,还建造出侏罗纪公园供人们游 览观赏。恐龙失控攻击人类。幸存者九死一生逃离小岛。 2、说一说。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简单交流观影感受。 3、议一议:人们凭借什么知道恐龙的样子,还能够模拟出恐龙的声音?借讨论激发学生对化石的探究热情。 活动二:化石吟 1、欣赏诗歌《化石吟》。教师或学生朗诵,可配合师生搜集的化石图片共同呈现。 2、化石学问我知道。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生命故事”部分后交流:知道了化石的哪些知识? 教师小结提炼时需强调:化石里有许多重要的生命信息。 活动三:恐龙博物馆、 1、了解“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相关知识。 2、拓展活动。结合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形成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四川地区地质变化、环境变迁的相关信息,重点关注某些人为活动、地震破坏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思考这些变化

完整版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备课本 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 班级二三年级年 芬潘传教师

学年下期2017—2016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寻找生存的家园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二.教学目标: 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 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 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 (二)探索新知. 1、生命小博士 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 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生命的脆弱与不屈) 2、生命小智慧

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 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旧石器时代) 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新石器时代) 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原始农耕时代) 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 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寻找生存的家园 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 蓝鲸→辽阔的海洋 鸟儿→森林和湿地 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

九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九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第一课拒绝假冒伪劣商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清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 2.让学生能正确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3.掌握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2.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案例,多媒体 教学过程: 视频引入(执法人员执法检查商场,超市等)少数商家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对人民群众造成伤害。被依法查处。我们应该怎样在消费过程中认清假冒伪劣商品呢 二认清假冒伪劣商品 1. 假冒商品:指通过使用其他商品的商标,名称,外观设计,标志,产地和生产者等来误导消费者的商品。 2. 伪劣商品:指生产销售的商品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或者质量低劣,失去了使用价值的商品。 3. 书上第一页事故回放,案例分析。 4. 辩论,对假冒伪劣商品展开辩论。正方:坚决制止。反方:可以使用。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 三.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 1.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给消费者造成了精神和物质上的损失。 3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 4.极大地损害了名优企业。 5.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6.使国家形象严重受损。 活动: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遭遇过假冒伪劣商品。 四识别假冒伪劣商品,有无下列内容 1. 商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2. 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3. 商品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 4. 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和失效日期 5. 易造成商品损坏或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要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 五维权须知:投诉电话12315 作业设计:向大家介绍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或者技巧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 安全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备课本 学校平昌县涵水小学中心校科目生命·生态·安全 年级三年级二班 教师潘传芬 2016—2017学年下期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寻找生存的家园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 二.教学目标: 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 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 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 (二)探索新知 1、生命小博士 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 家园 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感想。 (生命的脆弱与不屈) 2、生命小智慧 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 ①距今200万年~2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旧石器时代) 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新石器时代) 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原始农耕时代) 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 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六年级下期生态、生命与安全教案

六年级下期生态、生命与安全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陈祖清 第一课我们的闲暇时光 教学目标: 1、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光。 2、理解什么是闲暇。 3、合理安排闲暇时光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光。 教学难点:体会怎样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主题活动 故事: 生命万花筒 讲讲自己双休日是怎么度过的。 生命体验园 下面这些同学在闲暇时间为自己安排的活动有哪些?你觉得这些活动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他们会有什么收获? 学习教材第2/3页。 生命加油站 1、闲暇的意义是什么? 2、世界休闲组织介绍 三、小结: 第二课时勇敢向前 教学目的 1、认识到困难和磨难是生命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勇气可以带来力量。

2、寻找自身经历中勇敢面对困难的具体事例,挖掘积极的情感体验。 3、结合具体困难演练勇敢行为。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自身经历中勇敢面对困难的具体事例,挖掘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行为演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主题活动 活动一:盲车 1、学生两人一组前后站立,前面学生紧闭双眼,后面学生双手搭在同伴肩上,用“走”、“停”、“向左”、“向右”等口令指挥同伴前行。两分钟后交换角色。 2、交流:闭眼前行时有何感受?用什么样的步伐行走。 3、小结:害怕是正常的感觉,可以保护我们少受伤害。即使害怕,参与游戏的同学还是在向前走,这是非常勇敢的行为,用掌声给自己一次鼓励。 活动二:龙虾与寄居蟹 1、学生读故事。 2、续编故事。 3、交流感受 生命探索·活动三:观点对对碰 1、说一说:对龙虾这个行为的看法。 2、辩一辩: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若有不同观点展开辩论,以理服人。 3、读一读: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行为,成长面临着许多危险和艰辛。因为有勇气,面对挑战时才能坚持自己;因为有勇气,危机才可以转化为契机。 如何理解“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行为”? 生命氧吧·活动五:寻找勇气 1、朗诵“生命氧吧”有关内容。 2、说说这些荡气回肠的故事:痛苦和磨难中依然勇敢前行。 3、情景剧“勇气”。寻找学生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实例,选择冲突较强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 活动六:有人爱我 1、学习手语,用手语表达“有人爱我”。全体学生跟着教师缓慢而整齐地做出动作,动作逐渐肯定、有力。 2、推荐学生阅读《有人爱我》。

四川省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附教学计划

四川省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附教学计划 学科:生命生态安全 年级:三年级 执教人:

三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基本特点: 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机融合了生命、安全、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教材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1班的《生活、生命与安全》课,这个班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好,个人卫生较好,但由于家庭条件影响,很多学生受到家长的溺爱,个人习惯不好,以我为中心,集体意识不够强,心理素质教差,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强化安全意识,使之拥有健康、快乐、安全地学习和生活。 四、教学措施

五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 化石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2、感受物种变化和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 教学重点: 1、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2、物种更迭,但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教学难点: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教学方法:阅读、谈话、探讨、表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的相关文字、图片、模型、音频与视频资料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 暖身活动:蝴蝶效应 第一步:全班学生三秒内固定造型并保持不动。造型自由选择,可站可坐,以能够看见“标靶”(邀请自己的那位同学)为准。 第二步:全班保持不动,认真观察各自的“标靶”,模仿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第一位开始 游戏的同学自己确定一个“标靶”。很快,全体学生由小动变为大动,游戏在笑声中结束。 二、主题活动 生命故事:本板块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在多感官参与的学习中,增强对化石故事的探究兴趣。 活动一:侏罗纪公园

方案一:故事接龙。师生合作,交流故事《侏罗纪公园》,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侏罗纪公园》 2、学生进行故事续讲若学生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此处可通过故事续讲,分享观影感受。若学生未看过电影,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想象进行故事续讲。不必多描述细节,讲明恐龙攻击人类,幸存者九死一生才逃离小岛即可。 3、交流:电影里,恐龙能够复活的关键是约翰哈蒙德博士提取了恐龙的DNA,他是从哪里提取到的?引导学生体会化石的重要性,激发进一步探究化石的故事的兴趣。 第二课时 1、观赏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重点呈现如下情节:科学家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身上得 到恐龙血,在恐龙血中提取DNA,并由此复制出许多恐龙,还建造出侏罗纪公园供人们游 览观赏。恐龙失控攻击人类。幸存者九死一生逃离小岛。 2、说一说。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简单交流观影感受。 3、议一议:人们凭借什么知道恐龙的样子,还能够模拟出恐龙的声音?借讨论激发学生对化石的探究热情。 活动二:化石吟 1、欣赏诗歌《化石吟》。教师或学生朗诵,可配合师生搜集的化石图片共同呈现。 2、化石学问我知道。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生命故事”部分后交流:知道了化石的哪些知识? 教师小结提炼时需强调:化石里有许多重要的生命信息。 活动三:恐龙博物馆、 1、了解“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相关知识。 2、拓展活动。结合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形成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四川地区地质变化、环境变迁的相关信息,重点关注某

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第1课 37度 【教学目标】 (1)了解认得体温为37摄氏度左右。37摄氏度是人体各部位体温的平均数。 (2)了解生命活动需要一定条件,体温恒定是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3)掌握生活中保持人体正常体温的一些简便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温相对恒定时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 体温计、热水袋、冰块或冰糕、世界地图、关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不同民族的人物图片或影像资料。 (2)学生用具 每人一支体温计或每小组一支体温计。 第一课时生命小问号 一、教学引入 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命小问号中的插图,并用温度计量一量自己的体温。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量的体温是多少呢?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老师:同学量得很好,请同学结合自己生病发高烧时的情景谈谈发高烧时的感受,并想一想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 0.5度。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预习生命小秘密。

第二课时生命小秘密 一、复习引入 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无论是生活在寒冷还是炎热的地方,37摄氏度都是人体体温的平均数。 老师:请同学们看生命小秘密里的内容,想一想生活在北极和非洲的人们是怎样保持体温恒定的?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儿童的体温略高于成人。 量一量,查一查 1、我一会儿冰块,手心的温度是多少?捂一会儿热水袋,手心的温度又是多少?各有什么感受? 2、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会有什么后果呢? 二、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生命小智慧 一、复习引入 老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老师:怎样保持正常的体温? 老师:请同学们看生命小智慧里的图片。它们是帮助身体保暖和降温的几种物品及简便方法。 老师:请同学们看“夏天要避免中暑”。 三、课堂总结 第2课老鼠爱大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物及人类对食物本能的需求,理解生命的个体为了生存而彼此依赖。 (2)初步了解人类进化过程中取食方式的演进和食物结构的变化,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当做生存的智慧来欣赏。 (3)通过了解我们日常食品的生产过程,初步了解社会分工与协作,认识到个体的生存与生活依赖着人类社会群体的协作。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生命体的生存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

备课本 学校牟坪中心小学 科目生命·生态·安全 年级三年级班 教师 2019—2019学年下期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生存的家园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 二.教学目标: 1、懂得不同的生物要依赖于不同的生活环境; 2、知道有许多生物与人类分享着共同的家园; 3、了解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规律。 难点:弄清人与动物在营建生存环境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四、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谈话导入:燕子春来秋去,牛羚长途迁徙,鲑鱼逆流洄游……它们究竟在寻找什么呢?它们为什么奔波呢? (二)探索新知 1、生命小博士 ①引导观察教材插图,说一说:各种生物分别适宜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②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哪些小动物与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这个美丽的大家园? ③读教材P2页的两个小故事,结合插图理解,然后分组讨论读后的

感想。(生命的脆弱与不屈) 2、生命小智慧 人类是怎样学会营建家园的? ①距今20万年~200万年的远古人类:结群而居,狩猎为生,学会用火,能制造简单的石器。(旧石器时代) ②迁徙到地势较平坦的地区,搭建窝棚、精细磨制石器,尝试圈养动物。(新石器时代) ③迁徙到平原或河谷地带,刀耕火种、开荒垦地、营建家园,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原始农耕时代) 3、动手操作:画一画你心中的美好家园。 (三)全课小结。 人与动物在营建家园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 动物可以通过迁徙寻找到适宜生存的家园,人类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板书设计:1、生存的家园 牛羚→水草丰茂的草园 蓝鲸→辽阔的海洋 鸟儿→森林和湿地 小鲑鱼→僻静清澈的淡水区

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寻找生存得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迁徙得原因,即为了寻找适合生存得环境。 2、了解生命体对生存环境得适应过程,感受生存得艰辛与智慧。 3、尊重不同生命体得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了解动物迁徙得原因;从动物得迁徙中体会适者生存得自然法则。 教学准备:牛羚、蛙鱼、狮子、鳄鱼与灰熊等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从燕子得迁徙、鲑鱼得洄游等生命现象入手,引出要探究得问题:动物历尽艰辛究竟要到哪里去?要寻找什么? 活动:(1)唱儿歌:引导学生唱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您为啥来,燕子说,这里得春天最美丽……” (2)教师提问:“小燕子年年春天回到这里仅仅就是为了美丽得春天吗?”引发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3)瞧一瞧,想一想:请学生瞧书上得图,想一想,它们究竟要寻找什么呢? 二、生命小博士

了解动物迁徙得目得就是寻找能满足生存需要得家园,感受有水、有食物、安全得家园对于生命体得重要意义,并从不同得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得变化而被迫迁徙得艰辛中感受到生存得考验,体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得自然法则。 过渡活动:游戏-松鼠与大树 玩法:两个人扮演大树,松鼠站中间, 教师喊:“松鼠”,松鼠换窝,重新找家,教师也可参与;教师喊:“大树”,大树撤开,去找松鼠成立新家。松鼠、大树都不能碰到大石头(教室里得桌子),否则就要扣分。风来了,狂风吹。活动中可加上夸张得动作,比如:大树挺直身躯,双臂高举形成树洞,松鼠半蹲在洞内,表露幸福得表情或动作等。 活动一:头脑风暴-快速说出家得好处 (1)学生快速说出家得好处,人与动物均可。 (2)结合教材得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得家园在哪里?可利用头饰设计扮演活动,比如:我就是小松鼠,我得家在树上。 辅导建议:强调不同得生命依赖着不同得生命环境,食物、水、安全得环境等都构成动物生存得家园,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它们得生存家园。 活动二:讲生命得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动情得讲述牛羚(牛羚俗称角马。教学辅助资源中有更详细得介绍)大迁徙得故事,有条件得学校可观瞧相关得视频。让学生了解牛羚大迁徙得艰辛过程,感受动物得坚强毅力。 活动三:自编儿歌表演

五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1.化石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2. 感受物种变化和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 教学重点: 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教学难点: 物种更迭,但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科幻片吗?你们看过《侏罗纪公园》吗?引导学生讨论。 2. 学生分组交流:我们看的电影里,恐龙为什么会复活? 3. 分组议一议:人们凭借什么直到恐龙的样子,还能够模拟出恐龙的声音? 二.新课 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生命故事”部分后交流:知道了化石的哪些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生命探索”部分内容,交流:骨骼不断增生的怪鱼-----伍氏献文鱼。 3.了解“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相关知识。 4.学生阅读教材“生命加油站”的内容,交流科学家关于恐龙灭绝的多种假说,思考恐龙消失带给人类的启示。 5.近些年消失的十大物种。 6.思考与行动。 (1)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物种消失?这样的结果是否可以避免? (2)说说你知道的环境恶化、极端气候、地质灾害,它们有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3)我们能够做什么? 7.化石故事知多少 (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距今大约多少年? (2)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化石的故事? (3)如果将来有一天,假设我们掌握了必要的技术,能使那些已经从地球上消失的动物重新出现在我们的地球上,你最希望重新出现的动物是什么? 三.课外延伸 课后分组搜集有关化石的更多资料。 2.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历程,这一历程伴随了整个人类发展史。 2. 感受科学进步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改变,增强对人类未来的信心。 3. 激发学生对生命之谜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身命运。 教学重点: 在探究、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三年级上期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学情分析、教学反思) 第一课 37度 教学目标: 1、了解认得体温为37摄氏度左右。37摄氏度是人体各部位体温的平均数。 2、了解生命活动需要一定条件,体温恒定是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3、掌握生活中保持人体正常体温的一些简便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温相对恒定时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1)教师用具 体温计、热水袋、冰块或冰糕、世界地图、关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不同民 族的人物图片或影像资料。 (2)学生用具 每人一支体温计或每小组一支体温计。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生命小问号 一、教学引入 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命小问号中的插图,并用温度计量一量自己的体温。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量的体温是多少呢? 学生1:37.5度 学生2:37.1度 学生3:37.8度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老师:同学量得很好,请同学结合自己生病发高烧时的情景谈谈发高烧时的感 受,并想一想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学生1:怕冷,但是又觉得体内很热,很多热气要呼出来,大口大口的呼吸。 学生2:膝盖都很疼,有时脚掌疼,如果有人抚摸我会觉得好些。 学生3:人的正常体温是37度。 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肠温度又比 口腔温度高0.3~ 0.5度。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 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 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 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三、课堂总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有一定的关心自我、关心她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意识;也有一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健全的人格,但仍需提高其自我生存与自我保护的素养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与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她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2.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与自我保护的素养与能力。 三、教材分析 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机融合了生命、安全、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教材强调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与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就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就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与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促使学生认知与行为、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社会的结合与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就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就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与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4、发展儿童的自助与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与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三年级下学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总结

三年级下期《生命、生态与安全》教学总结 《生命、生态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本学期班教学主要的教学措施为:1、采用活动教学。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

“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我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距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要求,离学校的期望还相差甚远,但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一个优秀的班级。

最新一年级下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1、西瓜子的旅行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命起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关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老师讲故事:《西瓜子的旅行》。学生边看课本第一页边认真听。 2. 老师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3. 学生自由发言。 4.师小结:西瓜在肚子里是不能生长的,想知道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植物生命的生长过程,探索它们的生命奥秘。 二.学习、了解西瓜的生长过程。 1.学生读课文第二页,借助拼音和四幅插图了解西瓜的生长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四幅插图,读读插图下面的句子。 3.师提问:看了插图,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4.同桌讨论:西瓜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5.抽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完整的话。 6.师提问: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生回答。 7.全班齐读这段:“空气、阳光和水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大约需要3~~4个月。” 三.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 1.观察第3页的三幅图,想一想:哪颗西瓜子能发芽?为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个别汇报。师生补充。 3.做一做:写下一种你熟悉的植物的名字,画出它的样子,你能为它做下列哪些事情,请涂一涂。 浇水捉虫松土除草晒太阳 4. 试一试:课后,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做一个种子发芽的实验。 四.教师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了它们生命的奥秘。它们的生命力真的挺顽强,我们以后要多观察,多实践,就会发现更多生命的奥秘和奇迹。

2美丽的缺牙巴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了解换牙的科学常识,了解生命的变化成长过程。 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我发现我们班好多孩子都是缺牙巴,到底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2.学生自由回答。 3.今天我们就去揭示这个生命小秘密。 二.学习、了解换牙科学常识。 1.学生翻开书第4页,边看插图边自由读文。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幅图的意思吗? 3.抽学生汇报。师生补充纠正。 4.老师总结:婴儿是没有牙齿的,吃东西靠吸吮,几个月后,我们开始长乳牙了,幼儿期一共要长20颗乳牙,等我们六岁时就开始换牙了。 5.读一读小故事:开心的缺牙巴。 6.讲一讲你换牙的小故事吧。学生在小组内讲述自己换牙的事情。 7.请个别学生在班上交流换牙的故事。 8.全班一起表演“缺牙巴啃西瓜”。 9.换牙期间应该如何保护牙齿?生个别回答,老师补充。 三.了解生命在变化中成长。 1.学生观察第7页的三幅插图,从而了解“长牙换牙”、“蝉脱壳”、“蚕蛹成蛾”的生命历程。 2.学生观察对比第7页下面四幅图。 3.思考:人和树有什么共同点?抽生汇报。 4.观察第8页上面的图,读一读。 5.讲一讲:讲讲你的成长变化。 6.说一说:你现在能使用下面哪些物品和器具? 学生观察书上插图,独立选择。 7.抽生汇报答案,并说说其他物品是谁使用的。

川义务教育三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__下册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1、寻找生存的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即为了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 2.了解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过程,感受生存的艰辛和智慧。 3.尊重不同生命体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从动物的迁徙中体会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教学准备:牛羚、蛙鱼、狮子、鳄鱼和灰熊等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命小问号 从燕子的迁徙、鲑鱼的洄游等生命现象入手,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动物历尽艰辛究竟要到哪里去要寻找什么 活动:(1)唱儿歌:引导学生唱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2)教师提问:“小燕子年年春天回到这里仅仅是为了美丽的春天吗”引发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3)看一看,想一想:请学生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它们究竟要寻找什么呢 二、生命小博士 了解动物迁徙的目的是寻找能满足生存需要的家园,感受有水、有食物、安全的家园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并从不同的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迫迁徙的艰辛中感受到生存的考验,体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过渡活动:游戏-松鼠与大树 玩法:两个人扮演大树,松鼠站中间,教师喊:“松鼠”,松鼠换窝,重新找家,教师也可参与;教师喊:“大树”,大树撤开,去找松鼠成立新家。松鼠、大树都不能碰到大石头(教室里的桌子),否则就要扣分。风来了,狂风吹。活动中可加上夸张的动作,比如:大树挺直身躯,双臂高举形成树洞,松鼠

半蹲在洞内,表露幸福的表情或动作等。 活动一:头脑风暴-快速说出家的好处 (1)学生快速说出家的好处,人和动物均可。 (2)结合教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的家园在哪里可利用头饰设计扮演活动,比如:我是小松鼠,我的家在树上。 辅导建议:强调不同的生命依赖着不同的生命环境,食物、水、安全的环境等都构成动物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它们的生存家园。 活动二:讲生命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动情的讲述牛羚(牛羚俗称角马。教学辅助资源中有更详细的介绍)大迁徙的故事,有条件的学校可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牛羚大迁徙的艰辛过程,感受动物的坚强毅力。 活动三:自编儿歌表演 引导学生自编儿歌,如“小鲑鱼,不容易,没有妈妈抱怀里,成群结队努力游,海里长成大鲑鱼。大鲑鱼,不容易,拼命游回出生地,逃过鲨鱼和灰熊,飞跃瀑布和沟坎,生下鱼子才安息。”学生还可自编儿歌,边说边配上动作进行表演。体会鲑鱼洄游的目的和路途的艰辛,感受动物生存的勇气,理解生命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观看相关的视频。 三、生命小智慧 了解人类从古至今,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剧烈变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大规模迁徙并在不断的迁徙中寻找适合生存的家园,从中感受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艰辛与智慧。 活动一:情景表演-复原不同时期人类的生活 设计几个场景:山东、草棚子、图房子、高楼大厦。山洞里穿草裙(旧报纸代替),手拿石头敲东西,旧石器时代不容易;木桩桩草顶顶,吹风下雨人害怕,中石器时代很艰辛;土坯子青瓦房,懂得陶艺和铁器,农业生活有生气;万丈高楼拔地起,电脑信息传万里,哈!现代生活来得可真不易。 可在教室的四个角落设计场景,教室可加上“猛兽来了、风来了、打雷了”等情景,学生表演时可加上动作和表情。通过表演活动了解不同时期人类生活的

小学六年级下册_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_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设计《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年级:六年级 册数:下册 教师: 时间:2016年3月

小学六年级下册_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设计 第一课:心存感激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的成长融汇了“亲人之恩、社会之恩和自然之恩”,学会知恩。 2、体会感恩不仅是对他人表达感谢和尊重,同时也是对自身生命情怀 的一种充实。 3、树立时时心存感激的意识,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对自然万物都要抱一颗感恩的心。 教学难点:体会感恩对他人、社会和自己带来的美好情感和价值体验,树立时时心存感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主题活动 生命故事 讲述汶川地震中一位遇难母亲留在手机里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亲情和爱。懂得父母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 教师可深情讲述5、12地震中的故事《我亲爱的宝贝》,注意读出感情,渲染气氛。然后鼓励学生表达他们此时的内心感受:这些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想对这个幸存的孩子说什么? 生命万花筒 教师介绍教材中的4幅情景图:老师的谆谆教诲、地震救援人员的无私帮助、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奥运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让学生感受到,除了父母以外,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人都在以各种各样的、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给予我们关爱,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因此,他们也是我们应该感恩的人。 1、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这些人值得感恩? 2、交流别人曾经帮助你或自己曾经帮助人的一次难忘的经历,说说当时的内心 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内心也获得一份温暖和美 好的感情。

生命氧吧 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也值得我们去感恩,如果没有他们,生命就无法存在。那是什么呢? 1、学生思考讨论,生命存在和繁衍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哪些?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天给我们方便的生活学习用品是不是值得我们感恩的 对象。 3、读读写写,读教材中的一段文字,写出你还想感恩什么? 生命情怀 感恩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生命的情怀。是中华民族和世界许多民族的一种传统习俗和民族精神,世世代代相传至今。 1、结合教材,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感恩习俗以及西方感恩节的由来。 2、小组交流你知道的感恩习俗。 生命加油站 1、怎样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呢? 说声“谢谢”、“做好自己身边的小事”、“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2、“怀揣感恩、处处美好”:为自己设计一个代表美好与幸福的标记,可以是 一个图案、一个动作、一个手势等。 3、设计感恩卡,写上心里话,送给最想感恩的人。 三、小结: 第二课时:勇敢向前 教学目的 1、认识到困难和磨难是生命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勇气可以带来力量。 2、寻找自身经历中勇敢面对困难的具体事例,挖掘积极的情感体验。 3、结合具体困难演练勇敢行为。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自身经历中勇敢面对困难的具体事例,挖掘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行为演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