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_作文

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_作文

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_作文

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每当苗家节日和喜庆的日子,苗寨里的人们便会用芦笙吹奏出悠扬的民乐,为在一起共同跳起“芦笙舞。”

苗族男子都头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身着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腰系长带,肩挎芦笙。妇女的衣着造型考究,色彩艳丽。上小下大,样子像伞一样的“百褶裙,”有的印满蜡染图案,有的绣满各种花卉······

苗族的节日很多,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过年。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瑶族的“达努节” 苗族的“芦笙节” 白族的“三月街” 傣族的“泼水节” 京族的“哈节” 毛南族的“庙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纳西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 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

数火把在田间、 山林穿越游动, 景色十分壮观。 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 弹起 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 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 “火把节” 的源起, 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 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 它反映了彝族 人民驱除邪 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瑶族的“达努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

日“达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 寨敲起铜鼓, 载歌载舞, 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 上 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 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 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 种籽, 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兄妹俩开荒种庄稼, 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 地鼠

和鸟儿吃光了。 兄妹俩向祖娘诉苦。 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 同时给了他们一 面铜鼓和一只猫, 要他们再去奋斗。 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 鸟兽又来 偷食。 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 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 为了 报答祖娘, 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 并祝瑶 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

初中生优秀议论文:生活处处是课堂

生活处处是课堂 有一段时间,班级里疯狂的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并且以台风的速度影响了整个班级,以至于一下课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喋喋不休的数落着自己可怜的罪过。而自己却没有半点悔过之心,仍然是我行我素。其实这个产业我自认为也算是一种艺术,就是有点浪费资源。 实话告诉你吧,因为我们都在学折纸艺术,那千奇百怪的艺术品,也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试问有谁不想学会?而在家人面前炫耀一番?不过这可就苦了伴随我们的资料了。 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这种美丽的特殊艺术。不过这可就免不了拜师学艺的了,从前看电视时,只知道学艺难。可知道轮到自己了才知道何谓跟屁虫似的学艺法,人人都把这件秘籍看得比友谊更重,尽管你千求万求,不磨的人家烦了是不会成功的。假如你性格内敛,便混不下去了,如果你想偷师学艺,我只能用李白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了:“难于上青天”。在教弟子时,谁的位子全都是四面楚歌,但是如果人家有心不让你学,就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它,让你见到加工好的成品,空羡慕啊! 还好,我有幸成为同桌的关门弟子。在一节英语课上开始了我的学艺生涯,不是我欺负英语老师,而是学艺已是迫在眉睫呀!再说我也是看中了老师的温柔可亲,嘿嘿…… 把书立放在眼前便开始了秘密活动,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沾沾自喜,这么简单?越到最后而越见其奇,那时候我的表情一定是呆若木鸡,咽了一口气,硬着头皮叠好了前几步,到了高潮部分,不免的要宣布投降。结果是一败涂地,同桌的惟妙惟肖,而我的却早已被我攥成了一团纸,第一次就这样打击我!课下我再一次拉下脸要求她再教我一次,可惜却是死不瞑目啊,最后两步看得我眼冒金星……再后来我发掘我的

地利与人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苦练,才勉强算是会了一点,可以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说实话,同桌看见我被撕得惨绝人寰的书,免费给我上了一节课。 放学时,我还在仔细琢磨,搞得人家都说这这关门弟子真是勤学苦练那,偶尔也会有人安慰我:“当时我也是日夜苦练那!”三日后,我才偶然发现,我已经晚了一步,他人都已经转入正途,只有我还在沉迷,这一瞬间我抬头看见了英语老师,她依然和蔼可亲,依然在耐心地教导我们知识,心头一酸,手中的折纸无声滑落,悔恨之情像是阳光,照亮了我的心。一时间,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事…… 再后来,班里的风波早已不复存在,纸篓里多了一些精致的叠纸,不过来往的人会发现,那早已面目全非,课上却多了一个做的笔直的女生,那高高的书立不知何时也不见了,她再也没有低过头了,周围的人都这么说。 有时候回想起来,生活中是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教化的。只需要你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就好了!

生活处处有精彩作文800字完美版

生活处处有精彩作文800字 生活处处有精彩,人生处处有惊喜。在我们美好的生活中,精彩无处不在!朋友,你是否能发现这些精彩? 对于酷爱舞蹈的我,学习拉丁舞便是学习中的精彩。记得我从二年级开始学舞,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放弃过。今年春天,我在杭州参加了一场大型的国标舞公开赛。对我这样一个才10岁的小女孩来说,那可是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场面。当轮到我进场时,我暗暗给自己吃了颗定心丸:“周垠啊!学习拉丁舞并不是一定要得奖的,而是学会享受过程,这是自己第一次登上大舞台,加油!加油!”想着想着,我就一脸自信地上场了。在场上时,我面带微笑,十分认真而娴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直到下场时,我才缓缓地松了一口气。后来才知道我还真的得了奖,欢喜得不得了。我认为这是我学习生涯中的第一处精彩。 是的,生活处处有精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是个十足的“小吃货”,对于我来说,体验做披萨饼的过程就十分的精彩。今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个制作披萨饼的活动。活动一开始,我就一心一意地学着大人的模样做起披萨来。第一道工序完成后,我又开始在披萨饼上搭配起各种五彩缤纷的水果来。当我将精心制作的披萨放进烤箱,并烤熟拿出给大家品尝时,我的内心有一种幸福满足的感觉。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今天的一个收获,看着大家吃着我做的披萨,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时,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肯定。也许这就是生活中最美、最甜、最幸福的时刻! 人生处处有精彩。对于爱好旅游的我,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就是玩得精彩。我曾跟着父母去过美丽的厦门鼓浪屿,耳听着浪花拍打海岸的美妙声音,手捡着美丽的贝壳,脚踩着柔软的沙滩,顿时幸福感洋溢了我整个身心!我又随着父母游览过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在那里真真切切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绮丽风貌!是的,只有亲眼目睹、亲身感受过了,你才坚信那里的精彩才是名副其实的精彩。 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旅途中,让我们紧紧地抓住时光中那美好的瞬间,去发现精彩,去享受生活。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讲课讲稿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 说爱,选择配偶。(傣族)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

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 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白族)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

(基诺族) (拉祜族)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

生活处处有什么半命题作文10篇

生活处处有什么半命题作文10篇 生活中处处有美景,自然的五彩缤纷,家庭的温馨和美,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 众多美景构成了和谐甜蜜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处处有什么半命题作 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生活处处有什么半命题范文一 【生活处处有诗意】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是自然的规律。无论人生的旅程有多少急流暗滩,我的生 命之舟也要击打出最壮美,最烂漫的浪花。 ——题记 掬一捧清水,我便醉倒在春风里。翻一叠诗词,我便沉浸在墨香里,那些无比珍 贵的年华便从指尖轻轻滑过,无声无息。诗意,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心语“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刘禹锡《望洞庭》中的丽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是李白《古朗月行》中的童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意与每首诗词、每个文字都有着不解之缘,书是一片海洋,文字是一条条鱼儿,走进书的海洋,心灵 便张开翅膀,你就能体会到无尽的诗意。人,在现实与梦境中追寻着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永远无法十全十美,但我们的心灵可以永远充满诗意! 书法,墨香四溢,绘画,色彩斑斓,古筝,余音绕梁,它们各自展示着中国文化 的古老与诗意,三者完美融合的“琴书画”,又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新的画风呢?记得10岁成长仪式上,我与其他同学参加了“琴书画”节目,悠扬的琴声,伴随着我们笔尖落 纸的“唰唰”声,一枝枝红杏、一颗颗樱桃,大家陆续画好了,“天天向上”“幸福美满”, 书法的也完成了,我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一样,砰砰直跳:我的大公鸡还没画好呢。红红的鸡冠、尖尖的嘴巴、大大的尾巴,收笔!我们收获了全场雷鸣一般的掌声,这也 是生活中的诗意! 春之耕,万物复苏,夏之茂,树木成荫,秋之硕,硕果累累,冬之蕴,冰天雪地,大自然中也拥有着诗意。夏天,荷塘种满了荷花,有粉有白,粉的似霞、白的似雪。 一片片荷叶绿油油的,翠色欲滴。池塘中,几条小鱼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一会 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微风轻拂,宛如明镜般平静的湖面荡起了 一圈又一圈涟漪。穿着粉衣的荷花公主偎着青蛙王子,仿佛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

凤凰古城苗族的民俗风情

凤凰古城苗族的民俗风情 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64.58万人,其中土家族105万人,苗族8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9%。辖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 苗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有稀客、贵客来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请客喝酒吃饭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邻甚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真可谓“一家客人全寨亲”。苗家请客大都有鸡、鸭、鱼、肉和木耳、香菇、豆腐、豆芽,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鱼、盐酸菜、香肠、血豆腐等菜肴。不仅要敬酒劝酒,还要唱古歌、飞歌助兴。 住房大多为木结构建筑,有平房和楼房两种,也有长方形的茅草房。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薯为辅;一些地方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各地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膝盖。部分地区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头缠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的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男子服装差别不大 婚俗:婚前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多数以本人意愿与征求父母意见相结合。 丧葬:行土葬,葬礼较简朴,但均以芦笙奏哀乐。主要节日有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礼节:宴会上,鸡头一定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赐于年纪虽不大但不常来的远客。吃鱼时,主人往往将整条鱼敬给客人。有些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如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有人酒量小,不喜肥肉,可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禁忌:“四月八”这天,各家不得役牛;参加送亲的人们一路上要小心行走,千万别把腿脚扭伤,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人死入葬后一个月内,家里人不能婚嫁,也不能唱歌或吹芦笙;有的地方过年节不许杀狗,更不许吃狗肉;禁止在寨子周围挖土,禁止砍伐寨子附近的古树;同辈男女都以兄弟姐妹相称,最忌“姐夫”、“妹夫”之称。,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部分地区男子穿麻布短衣或长衫,披编有几何图形的披肩或羊毛毡.

苗族民风民俗精选作文500字

苗族民风民俗精选作文500字 导语:大家知道苗族民风民俗有哪些?如何写好苗族民风精选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苗族民风民俗精选作文500字(一)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收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招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快乐。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

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本家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铁面无私。 苗族民风民俗精选作文500字(二)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接壤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招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人确实是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节的。

最新生活处处有风景作文

(一) 所谓风景,不只是奇山异水,鸟语花香,它是流动的,比如说:人。 勤劳是一种风景。楼下的小花园由于疏于管理变得很荒凉,光秃秃的土地显得有些刺眼。周末,我看到邻居一家老少五六人在开发这片地,小孩子才几岁,一垄一垄地堆土,满足得很,是由于和大自然相亲近产生的欣悦。他的父母在协助两位老人翻土,不时请教些问题。老人家神采飞扬,这劳动使他想起了过去的岁月吧。一家人其乐融融,春风和煦,阳光温暖。他们仿佛得到了金山----这并不恰当,他们已经得到了。看到此情此景,我真希望时间就停留在这一瞬间,永远都不要变。 温暖的话语是一种风景。当一个人失败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句安慰的话;当一个人困顿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句鼓励的语(而不是面包)。最可怕的是冷漠,最有希望的是温暖,当我们说出温暖的字眼时,整个人也焕发出了光彩。 矫健的身姿是一种风景。操场上,同学你追我赶,共同进步。体育场上,人们龙腾虎跃,超越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更加值得颂扬。我看电视时喜欢体育频道,里面运动员的精彩的表现使我心中也升腾起了希望! 从容的态度是一种风景。从容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损失而捶胸顿足,也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内心永远是饱满的,虽然常常反省自己,但没有太多因冲动而造成的错误。这样的人谈吐不急不缓,最使人感觉如沐春风;声音不大又让人感觉如雷贯耳,字字敲打于心。 生活处处有风景,我们要努力成为别人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风景,你是高山,你就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峻峭和雄伟,展示给了人间;你是垂柳,你也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妩媚与风姿,展示给了世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有光彩的一面,辉煌的一面,只要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积极的作用,都可以看作是一道风景。 刚刚踏进高中生活的军训期间,我觉得我们班没有几个是班级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个个都是那么的平凡。后来接触久了,我发现其实在我座位的旁边就有一道特别的风景——林平。 和她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她为了在学习这条路上走出一道彩虹,千里迢迢地从罗源跑到我们连江私立树德学校求学。说老实话,刚刚见到她时,我觉得她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不显眼,用物理语言来说,她就像同学们“眼中的空气阻力,

《生活因 而精彩》优秀作文

1、生活因尝试而精彩 我们,正值轻含豆蔻三分露,却微露荷花一线香的花季,需要多一点尝试。因为生活,因尝试而精彩 “有没有人做出来了?”那是一节奥数课,老师透过厚厚的镜片扫视着整个班级,希望能发现一只举起的小手。可惜全班同学的“海拔”都低的可怜,没有一个不是像我一样低头盯着题目而不敢正视老师的。 难道果真没有人作出那道繁琐的奥数题?不!其实我早就做出来了只是不敢尝试着举手罢了。我的手仿佛有千斤重,怎么举都举不起来。想起我在班级里压轴的成绩,想起优等生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分数;他们的试卷上总有挤不下的勾,而我的试卷上总有堆不下的鲜红欲滴的叉,我刚提起的一点勇气便又烟消云散。 “真的没有人做出来吗?”老师的声音又一次响起,语气中浸透着一丝失望。怎么办?到底要不要说?说吧,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许;可万一我错了怎么办?那迎来的肯定又是无尽的嘲笑……我的心中仿佛有一只小兽,撞得我震荡不安。 衣角被我抓的皱起,手也被我弄得通红。而我的思想也在我的脑际做着激烈的斗争:这可是展现我的大好时机啊!尝试一次吧!终于,在老师不耐烦等下去,准备上黑板讲解时,我举起了那双汗涔涔的手。 老师见我举手,先惊诧的看着我,随即温柔的说:“这位同学,你来讲解一下。” 老师的话语如同春日最和煦的阳光,把我心头的紧张和不安全部驱走。我滔滔不绝的讲解着我的解题思路,讲解完后,全班给予了我热烈的掌声。老师也微笑着走了过来,轻拍我的肩膀:“你很有能力。”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那次尝试后,同学改变了对我的看法和态度,那次尝试后,我找回了久违的勇气与自信。 尝试,是一种勇气,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收获。多点尝试吧,因为,生活因尝试而精彩! 2、生活因宽容而精彩 宽容如一杯温醇的茶,能融化心与心之间的坚冰,宽容如一束金黄的阳光,照耀出人性的光辉,使生活因此精彩。 虽是初冬,但一股清香的暖风却调皮地从窗外吹了进来,阳光开始在我书桌的一角展开温暖的笑脸,金黄色渐渐漫延开来。嗯,真是一个极好的天气!我停下笔,走到阳台,伸了个大懒腰,呼吸着有阳光味道的空气。在这心情独好的时候,不悦耳的声音想起来了---“啪—啪…..”这是楼上在拍打晒着的被子。我极不满的探出头,一股无名火发泄了:“喂!别拍了,好吵!”可楼上的拍打声只顿了一下,却又变本加厉起来,伴随着的还有些灰尘和小棉絮。我气恼地探回头,拍打着头发。“真没素质!”我跺跺脚,只得回到房间去。这拍打的人像是个机器一般,一直拍着。她不累吗?!我可是越听越闹心。耳根经过了一番“大喧嚣”,终于清净了。 我再次回到阳台,阳光还是一样好,但好心情早已消失了。地上摆放着几盆太阳花,上面还有些许灰尘,娇艳的花瓣无了光彩。我一把拎起花洒,也许浇花会复原我的心情。果然,看着花儿们柔美的原貌,心情渐好,手中的花洒也开始龙飞凤舞。“咻”一个转身,花洒的盖子居然掉了,水在惯性作用下飞出了阳台。“哗哗”---水好像掉在了什么物体上。我急忙探出头往下看---天哪,下面晒的被子被我弄湿了!在我心慌之际,楼下的张奶奶边织着毛衣边探出头来看着我。不会被骂吧…...“你家的太阳花开得好艳啊,……”“张奶奶对不起……我……”“没关系,反正现在阳光这么好,哈哈……”张奶奶和蔼的笑容让我安了心,却又让我心中感到惭愧。一股名为宽容的清风回旋在心田。

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两篇

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两篇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 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1 苗族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 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

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 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

苗族特色

今天由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苗族特色 先来看一下苗族服装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婚时穿的盛装鲜艳 这是苗族银饰 服饰分类一般分有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据清代《百苗图》所记载,凡八十三种。另有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饰满身,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雷公山一带女装独特,百初裙甚短,长者30厘米,短者不足20厘米,上衣花饰用彩线挑以各种几何图案。妇女盛装银饰繁多。 川黔滇型,流行于川、黔、滇、桂等省区讲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女装上为麻布衣,下为蜡染麻布花裙。色调较浅,花饰不多,银饰亦少。黔西北和滇东北一带,不论男女皆缀以织花披肩,大者形同斗笠。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女装上衣多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以挑花为主,兼用蜡染。贵阳、安顺、安龙等地的花溪式女装,其披领酷似一面旗帜,俗称「旗帜服」,花饰也多。 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 这是湘西型,这是黔东型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谢谢大家

苗族习俗—苗族传统风俗大全

苗族习俗—苗族传统风俗大全 家庭苗族普遍实行以父系为中心的小家庭制。家庭成员以两代或三代同住者多,四代以上同住的极少。多数是儿子结婚以后,即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多同幼子或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一起生活。在家庭中,男性家长有较大权力,女性家长其次,成年子女有“参议”权。家庭财产只有男子才有继承权。分居时,除留一份给父母作“养老田”外,其余由儿子继承。兄弟多的实行平均分配。没有长子(或幼子)继承制。有些地方前妻长子可多分点,但没有形成制度。女子没有继承权。有的地方,如黔东南地区的部份苗族中,对未出嫁姑娘也分给小部份田产,供其作生活开支,叫“姑娘田”,由其同住父母或兄弟掌管,但姑娘出嫁后,便无权享受,也有的要到姑娘死后才收回。赘婿有财产继承权。寡妇若不另嫁,也可继承亡夫家产,如果转房,则由原夫儿子继承。苗族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关系,一般比较亲密,仅有程度轻微的亲疏之分。他们组成一个家族,守望相助,贫困相扶持。在家族同辈成员中,不分直系旁系,不计亲疏远近,皆以兄弟姐妹相称。对与父辈者,均以叔伯父母称呼。对与祖父同辈的人,均以祖父或祖母称呼。对祖父以上的辈份,概以老祖父、老祖母呼之。对下辈,一般是直呼其名。苗族很讲究家教家规。对父母要孝敬,对兄弟姐妹要友爱,尊重长辈,爱护晚辈,是传统美德。叔嫂之间不可越伦。长辈不能对儿媳、孙媳开玩笑。晚辈不能在长辈前面戏耍轻浮。苗族家族内部聚合力很强。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间比较关心。若某家有重大困难,则举族相助;有贫困无衣者,全族极力扶持。相互相若发生纷争,小事则批评劝解,大事则由族中有威望者召集族人公议处断。家族中,团结对外的观念也很强。苗族家族过去都有自己的姓氏,即苗姓。它起源于古代氏族,一般称为某某支或某某分支。有的支以其首领名字命名,有的支以地名、动物名命名。为了便于追叙族谱,个人取名时多采用父子连名制,按连名顺序上溯,就可追溯到本家族的起源。父子连名是子名在前,父名在后,也有个别加连祖父名,如父名保,子名岩,即取名岩保。如祖父名里,连起来就成了岩保里。这是一般直系血统成年人的正式取名法,小儿取小名不在此列。安顺地区取名很隆重,要到藏有神鼓的人家举行仪式,并办招待,于席间取名。紫云地区取名要办盛大宴席,用很多四方高桌相连,从堂屋一直摆到屋外院子,本家族坐一边,岳父家族坐另一边。边吃边议。取名以吉祥为利,但不能与双方家长长辈之名雷同。丧葬苗族丧葬形式,在历史上很复杂。见于记载的有洞葬、悬棺葬、土葬、树葬等数种。洞葬:即人死入棺之后,要把灵柩停放在天然的溶洞里。这类葬法主要流行于惠水、龙里、贵定、平塘、都匀、独山、罗甸、平坝、长顺、紫云、望谟等县的部份苗族中。近几年来在民族考古研究中发现了这类葬法的大量遗址。洞内灵柩从魏晋南北朝起到明清两朝止,历朝皆有,以唐宋至明代的为最多,但迟至明清时期方有记载。长顺县交麻乡的天星洞,平坝县的棺材洞,是其中几大大型的洞葬群,除朽榻不可计数外,可辩认的灵柩在百具以上,多的达五百余具乃至千余具,而且都是头东脚西方向陈列。这类葬式今已绝迹。悬棺葬:即人死入棺后,把灵柩存放在悬崖绝壁的缝隙中,或在悬崖上打洞插上木桩,将灵柩横放于上。早在唐代,五溪地区就有这类葬式的记载。明代时黔中南地区苗族还普遍实行这种葬法。清代时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到抗战前仅有个别人家保留这种习俗。土葬:很早就有,有木棺,也有石棺(黔中地区)。葬式有顺葬和横葬两类。横葬是一种极古老的葬俗,头东脚西,过去主要流行黔西北、黔北、川南的苗族中,现在还有部份人家采用这种葬式。树葬:是人死后用树皮包起来裹起来挂在树上,这在《隋书.地理志》有记载,今大部份地区已绝迹,仅个别地区对非正常死亡者采用。老人临终时,一般要烧“落气钱”,有的要放在火塘边落气,这显然是受了汉族的影响。人死后一面以鸣枪、放炮为号,通知全寨;一面派人通知舅家及亲朋。还要给死者剃发、沐浴,换上寿衣,停尸于堂屋中,供亲属吊唁。惠水地区要把尸体停放在竹席上,挂于堂屋中柱横梁上,离地五六

贵州苗族概况

贵州苗族概况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一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古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而台江又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苗族喜欢聚族而居,仅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就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全省苗族的39。5%,且多数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以村办单位聚族而居,与其官民族合村共寨的极少。 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有湘西、黔东。川黔慎三大方言区),台江苗族属黔东方言,主要的服饰类型,重要的工艺美术,基本的风俗习惯,基本类型的耕作文化等等,无不具备,可说是全国苗族文化的代表。中外许多民族学者,都把贵州作为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而台江又是这块理想园地中一颗最亮丽的明珠。下面主要对台江苗族历史和习俗作简要介绍。 苗族的源流及迁移 (一)源流 苗族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有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即历史所称的“琢鹿大战”。在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余部退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国。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高部落与“王苗”争战近千年;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三苗”失败后,一部分被驱逐到“三危”,即今陕甘交界地带,后又被迫向东南。迁徙,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留驻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的“王苗”后裔,有部分与华夏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而居住汉水中游的,被称为“荆楚蛮夷”。后来,荆楚蛮夷中先进部分逐渐发展为楚族,建立楚,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黔、湘、桂、川、鄂、豫等省毗连山区,成为今天东部,中部、方言的先民。台江境内的苗族先民主要有“黎”和“方”两大部落,“黎”部落有“九江黎”(九个氏族),源于古代“九黎”集团,最初居住在黄河下游、山东、江苏滨海一带;“方”部落源于古代的“虎方”,居住在今西起黄淮平原,东至山东、江苏滨海一带。这两个部落联盟相近,紧密相处。 (二)迁徙 l、迁徙原因:台江苗族先民最初由祖国的东海之滨和黄淮平原开始迁徒而来。《苗族古歌》描述迁徙前的情景是这样的;我们的祖先苦难当/住地的地方平得象木板/到处一片水茫茫/由于战争和艰苦的生活所迫,才不断迁徙。《迁徙歌》唱道:我们来唱五支祖/六祖爹妈上高山/迁到西方来过好生活......看出当时有六个部落迁徒。 2、迁徒的路线:境内苗族先民迁徒的路线大体是:离开。黄河下游、山东、江苏滨海老家后,向安徽、江西移动,再沿南岭山脉西行,到达广西、又沿都柳江北上,到达榕江一带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500字3篇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500字3篇 导语:有那么一位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教我们这样教我们那样,那就是生活。其实生活处处即课堂,以下是WTT为您整理的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500字 有一位老师,你似乎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却时时刻刻给你传授知识,使你受益终生。这位老师就是生活。你会在生活中得到知识,受到启发。 我们小学生在忙碌学业的同时,也应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停留几步。我特地抽出时间,骑上我的单角车浏览街市风景,踏进深幽的丛林,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我在一棵茂盛的枫树下停住了,它的美丽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使我不得不多看上它几眼。它那婀娜的姿态,火红的色彩,顿时让我感受到了深秋的韵味。一阵凉风吹来,树上的叶子好似飞舞的蝴蝶,偏偏升腾起来,最终拥入了满怀秋意的大地的怀抱中。我顺手拿起了两片落叶,它们已经红透了。我把它们对起来做比较,发现它们虽然在一棵树上,但并不相同。我又捡了其它落叶来验证,发现每片树叶都有各不相同的形状。这时,我感慨万分。啊!亲爱的人们,一棵枫树哺育了千万片枫叶,枫叶的样子竟然会不雷同,不相仿。而是倔强的、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片枫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呀!多么个性的枫叶啊!我将一片枫

叶轻轻夹在书里,作为自己最宝贵的珍品。我突然止住了脚步。如果我们像枫叶一样具有个性,那么我们的想法会与众不同,我们的理想颇具创意,我们的人生也就充满魅力。像蝴蝶飞入花丛,像泉水流进山谷。由此,我的心情像天空中欢腾的海鸥,悠然自在…… 生活又为我添加了精彩的一页,枫叶给了我人生新的感悟。 篇二: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500字 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课堂,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是授予我们知识与人生哲理的另一位老师,生活处处是“课堂”。而社会公德则是人生中的特殊“课堂”。在这个课堂里,蝴蝶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尽管成功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依然要选择成功,因为痛苦的尽头是彩虹。”所以,每当我因成功而痛苦时,我都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痛苦过后是彩虹…”在这个课堂里,灾难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灾难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需要的,只在人生的道路上和它相伴,才会有所作为。所以,面对人生,我笑口常开;面对挫折,我面不露怯。在这个课堂里,落叶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尽管结果是要化为泥土,但这也是好的,因为我们又哺育了下一代,我们以行动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价值,尽管我们不突出,但这就够了。”在这个课堂里,菊花是我的老师,它教给我“我之所以选择了寂寞枯槁的秋天,是因为我比别人多想了一步,在百花盛开的春天,谁会有暇来观顾我们的容颜,只有在秋天,我才可以得到人们的欣赏与赞,尽管环

苗族民风民俗

《苗族风俗与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还有赶年场、三月三、赶清明、看龙场、四月八、樱桃会、跳香会等节日。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牛还愿”,祈求神灵保佑。祖先崇拜在苗族中也很盛行,最大的祭祖节日是每年秋后的“西松”节。 苗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由于数千年来没有文字,这种文学仅能以口头进行创作、表演和承传,因此口头文学就成了苗族文学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其数量浩如烟海。在众多的口头文学中,又有诗歌、故事、寓言、谜语、笑话、顺口溜等形式。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谷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

凯棠苗族简介

凯棠苗族介绍 【凯棠简介】凯棠乡位于凯里市的东北面,东与台江县的台盘、革一两乡相邻,北 与黄平县的山凯乡隔清水江相望,南与三棵树镇的板溪片区接壤,西与旁海镇相连,地跨东经108°04ˊ——108°09ˊ,北纬26°42ˊ——26°45ˊ,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10.1公里,总面积为51.27平方公里,呈“椭圆”形状。 “凯棠”系片村名,原称凯塘,凯堂。后改写为今名,系苗语音译,意为集会场,昔日有名扬四方的节日鼓笙场得名,乡以此得名。驻地在凯棠村阳亚、阳报寨。乡政府所在地距凯里市区有42公里,全乡辖芦笙、火香、梅香、凯棠、大坪、凯哨、养小、白水、龙塘、新村、南江等11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寨。全乡有3684户19298人,全乡99%以上人口是苗族。 凯棠乡东南部为白岩组成的弱岩溶低中山,其余地属于溶岩组成的弱溶龚状低山,其土壤四面属石灰土,中部是黄壤,色土、水稻土相间分布,以黄壤土为多。地势呈南北走向,而凯棠乡为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经济基础脆弱,条件差。主要有干炸书、别单、报别炸、报别福、坡里康等山峰,以干炸书为最高,海拔1050米。最低点为大坪村清水江边,海拔532米。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为1130毫升,无霜期289天。2003年来实有耕地面积13095亩,其中田0935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森林覆盖率为36%。境内水资源、矿产资源缺乏,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等。 【凯棠苗族大歌】凯棠苗族大歌是苗族古歌的一大类别,苗语称“Hxah Khat Hliob 迎客大歌)”,(简称“Hxah Hliob(大歌)”,主要流行于清水江中上游凯棠、地午、板溪、革一等苗族地区,是苗族人在结婚嫁女、起房造屋、老人百寿时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歌种。凯棠苗族大歌分吉祥歌、富贵歌、百寿歌三部分,以歌颂英雄、激发智慧、开发富贵、延年长寿和兴旺子孙为主题,因为会唱该大歌的人凯棠人最多,所以称为凯棠苗族大歌。 凯棠苗族大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唱的,它的禁忌非常严格。 唱者一般是男性,必须是主人和客人邀请的歌师,一般两人为一对;唱者须是善歌的头人和理老,年龄为四十岁以上,子女男丁女娃齐全;演唱场合一定有桌子、板凳、米酒和苗家菜肴等物,桌上放有12祥数的酬金。 作为苗族古歌的变体,凯棠苗族大歌仍然是盘歌体。 演唱时,主人歌师先问,然后客人歌师问答,一问一答,主人歌师唱完一段,接着就向客人歌师提问,客人歌师接唱时先高度概括主人歌师唱的内容和提问,然后才唱下去,并向主人歌师提问,如此边喝酒边演唱,反复循环,直至终场。有些歌师为了增加对方问答的难度,即兴创作一些恢谐幽默的段子,增加了趣味性,也减少了演唱的疲劳,这就是所谓的“歌花”。“歌骨”基本不变,但“歌花”各放异彩,增加了酒场的喜庆气氛和热闹程度。 苗文系统有声母32个,韵母26个,有8个音调。 凯棠苗族大歌的韵调一般很讲究韵律,吉祥歌、富贵歌和百寿歌,内容不同,调不同,唱法也不同。凯棠苗族大歌有3个声部。凯棠人认为调是把演唱时音落在某一个字,就把这个字音为调,重时深沉,轻时飘缈,快时滑润,慢时哼哼,如此类推,叙述庆的愿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