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

A.分析说与综合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C.标准系统观

D.综合评价观

13.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包括( A )

A.外显的行为要素与内隐的心理要素

B.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

C.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D.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

14.总的来说,幼儿的学习方式的发展过程是从( B )

A.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展

B.单纯联合学习向中介性联合学习发展

C.经典条件反射学习向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发展

D.刺激-反应学习向动作联锁学习发展

15.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A )

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克劳森提出了儿童个性形成过程哪四个阶段( B )

A.认知、练习、整合与定型

B.模仿与服从、感受暗示、认同与内化

C.感知、接受、练习与稳定

D.观察、模仿、认同与形成动力定型

17.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 A )

A.认知与情感

B.认知与行为

C.情感与意志

D.意志与行为

18.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 B )

A.成长记录袋、评定包与作品评定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C.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与终结性测验

D.档案袋、业绩评定与同伴评价

19.亲子互动结构的三个层次一般可分为( A )

A.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与健全的教育

B.无私的爱、细心的呵护与严格的管理

C.促进身体发展、亲子间游戏与审慎的教育

D.提供足够的营养、丰富的亲子间游戏与双向的情感交流

20.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动的( C )

A.时间、空间、背景、人物与素材

B.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与个性

C.空间、时间、内容、材料、形式与气氛

D.时间、场地、主题、设计与卷入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师幼互动

答:师幼互动,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广义的师幼互动既包括发生在托儿所的教师与3岁前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3岁-6岁幼儿之间的互动。狭义的师幼互动专指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22.学习迁移

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3.个性化教育

答:所谓个性化教育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24.运动教育

答:在现代幼儿教育中,“运动教育”(Movement Education)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幼儿会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获取丰富的经验,并能享受极大的乐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5.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答:(1)概念学习的操作化(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26.简述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答:桑代克认为,学习有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是新反应的获得,即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另一种是刺激与反应间力量的变化。这两种学习的实质都是使某刺激与某一特定的反应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联结,并使其联结的力量得以巩固的过程。

27.简述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教育组织形式。

答:(1)集体活动组织形式,指全班一起进行的教学与学习活动。(2)小组活动组织形式,指由部分幼儿组成小组一起进行的教学与学习活动。(3)个别活动组织形式,是一种幼儿的自我组织形式或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教育活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8.试述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答:(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每个年龄阶段,儿童都有某一种自己偏爱的游戏类。这一特点,从游戏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幼儿时期,游戏的类型在数量上最多,而婴儿期的和学龄期的游戏类型数量均低些。这是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及

教育要求不同所造成的。(3)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学习、劳动的时间增多,相应地用于游戏的时间相对减少。(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注意稳定性增强,自我意识能力和自控能力增强。因此,游戏也由原来的泛化变得集中起来。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儿童游戏最普遍的特点是自由:不管时间和地点,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想在什么地方玩就在什么地方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一直玩到没有兴趣为止。儿童游戏的天敌就是限制。(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在特定条件下,游戏活动与非游戏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29.试论述学习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答:一、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

心理学意义上的发展包括个体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部分。这两者都对学习产生着制约作用。

1、首先,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学习受个体的生理发展所制约,生理发展影响学习的效果和速度。

2.、其次,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应有不同的学习要求,不同的学习内容与不同的学习形式。

二、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表现为两个方面。

1、个体的生理发展是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受“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支配,因而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适度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明显地促进人类个体的生理发展。

2、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一定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构建心理结构而实现的。

总之,学习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相互促进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已有水平为学习提供必要的生理与心理基础和

可能;而学习又使个体身心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从而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

30.简述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答: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第1阶段:前道德阶段(即无律阶段)

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岁~5岁以前。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所支配。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逐不能对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

第2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四五岁至八九岁之间,以学前儿童居多数。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打破杯子就是坏事),而不考虑行为意向。故而称之为道德现实主义。

第3阶段:自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始自9岁。10岁以后,大约相当于小学中年级。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结果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故而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按皮亚杰的观察研究,个体的道德发展达到自律地步,是与其认知能力发展齐头并进的。因此,对一般儿童来说,自律阶段大约跟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同时出现。

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论述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

答: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幼儿的学习动机主要源自想得到成人的肯定和好奇。前者属于外部动机,后者是稳定的内部动机的前身。幼儿的外部动机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潜在的动机,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成功,才能真正表现,才能具有特定的方向,即奥苏伯尔所提出的认知内驱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幼儿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为了获得知识、技能)即内部动机逐渐发展起来。这对于幼儿学习特别是较枯燥的学习是有很大意义的。(2)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

较小的学前儿童,其动机的主从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在狭窄的范围内形成的。在遇到动机之间的斗争时,往往以较近的、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动机取胜,动机系统还带有情境性,因而还是相当不稳定的。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则能逐渐摆脱那些外表较诱人的情境,形成较稳定的动机体系。幼儿的学习动机也是如此。

32.试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四种模式。

答:所谓教育活动设计模式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运行图式,它撇开复杂的细节,而提供教育活动设计运行的主要原则的抽象图式。在此,我们主要介绍递进式、放射式、立体式和网络式等四种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直接指导作用的设计模式。递进式,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这里所说的一个内容,可以是一个主题,也可以是一个学科活动单元,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采用这种模式设计教育活动,不要求有很多的活动形式,但活动之间必须是递进的关系。前者构成后者的基础,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其“主要内容”的含义与深化式设计模式相同。这种活动设计模式的特点是:和主要内容相关的活动之间是并列的,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不严密,但活动形式要求尽可能的多样。立体式,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其“主要内容”的含义与前同。这种活动设计模式一般是为了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将内容分解细化,层层镶嵌,呈现出立体的姿势。网络式,指将深化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网络式活动设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结构活动形成纵横交错、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活动网络。上面这个示意图是全方位的结合式,递进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等三种活动设计模式全部结合在一起了。

33.案例分析题

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商店”时,某老师发现游戏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就叫幼儿暂时停止游戏,重新讲了一遍游戏规则,然后幼儿再继续进行游戏,你认为某老师的游戏指导方式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正确。

游戏指导是一个连续的师生互动过程,必须尽量保证游戏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儿童要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发展,就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而一旦儿童投入进这一游戏中,这些交互作用就是连续的,会受到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制约。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这种客观规律,而是顺应于客观规律,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和周围环境的积极因素的影响,控制不利因素,防止消极因素的影响,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结合”。因此,尽量减少游戏的中断的次数,是游戏发挥功能的重要前提。

题目所描述的情况并非只能采取中断游戏的策略。游戏过程儿童可以通过更合适的引导避免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平行游戏法的策略,在一旁也玩同样的游戏,偶尔发表一些无特指对象的评价性看法,虽然没有和儿童交谈,但可以用这种法式吸引儿童的注意,从而达到指导目的。另外还有合作游戏法,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中,并不有碍于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境的需要对儿童的语言和动作作出应答性的反馈,也可以偶尔提出问题。对于教师的建议,儿童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通过这种暗示帮助学生避免问题。还可以通过指导游戏法,在游戏汇总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自己的“角色”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一般用于角色游戏和规则游戏。最后教师还可以作为“真实发言人”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是有目的地怀疑游戏中的假想情境,将真实引进游戏。这种指导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智力游戏。但是这种方法不宜多用,即使有必要使用,也要尽量注意提问简洁,避免长时间中断或多次中断而导致游戏中止。

可见,除了中断游戏,还有更多的策略使老师可以发挥指导作用。

34.案例分析题

30.根据班图拉的研究,人的某些社会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获得。请考生设计一个简要的教学案例,描述你将如何通过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学习,使儿童学到某一社会行为的。

答:观察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实际上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而避开负强化。

【案例】

1.主题是“勤劳”;

2.目的是让同学们养成勤劳的品德;

3.教学内容及活动:

放映动画片,让孩子观察小蜜蜂。教师点拨蜜蜂的勤劳能干,自己做蜂窝还要自己采蜜。

在讲述《锄禾》中劳动人民的形象,强化踏实勤劳的形象。

最后举班上勤劳的同学的例子,树立现实中的榜样。

(完整版)自考学前教育(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在2 0世纪的( C.80年代 ) A. 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 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 ) A. 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 C.蒙台梭利 D.卢梭 3. 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A. 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 4. 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提到的是( 评价 A. 分析 B.领会 C.评价 D.综合运用 5. 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 A.知识的学习(1) B.动作技能的学习(2) C.创造性学习 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 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C ) P61 )P50 D.综合运用)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 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P58 ⑶智慧技能的学习 4) 1、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 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3、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 A.动 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素质与心理发展水平 7. 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8. 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 A A.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 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魏特海墨 B.加涅 C.托尔曼 D.苛勒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特征的是( 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 言 认识事物;6、能作出延迟模仿 A.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C.自我中心 )P92 C.托尔曼 P125 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2、个体智力因 如学习动机, 5、能通过语 11. 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 A. B. C. D. B.不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D.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B ) P138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实现的 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实现的 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而实现的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发展的连续性 2.客体永久性 3.直觉行动思维 4.依恋 5.结构性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____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一-----。 3.婴儿从____垂,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____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到了2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一。 7.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和____。 8.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___ _、平行游戏、--------和-------一。 9.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 -------一的认识。 10.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一----、-------和-------。 11.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而习得新行为。 1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一---- ,也不是来自-------,而是来自----------的相互作用。 三、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3.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四、论述题(16分) 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材料: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 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 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2019年04月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称为(A)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2.皮亚杰系统研究幼儿认知发展问题所采用的独创方法是(C)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临床法 D.文献法 3.不能表现出新教师和专家教师区别的是(B) A.活动计划的差异 B.活动内容的差异 C.活动过程的差异 D.课后评价的差异 4.奥苏伯尔认为获得任意的、人为的和字面的联系过程,如记乘法表的学习是(A)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符号学习 D.概念学习 5.学习型社会也称为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是1972年由下列哪个国家的学者首先提出的? (B)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中国 6.学习顿悟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 A.苛勒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7. 幼儿学习的种类很多,按学习内容可分为技能学习、知识学习、社会性学习和(C) A.态度学习 B.发现学习 C.创造性学习 D.接受学习 8.为拿到书架高处的玩具,婴儿会搬一个小椅子,站到椅子上去取玩具,婴儿使用的工具属于(B) A.养育者 B.物体 C.语言 D.哭喊 9.对儿童学习而言,知识获得智慧成长开始于(A) A.概念学习 B.命题表征 C.同化 D.变式 10.儿童通常通过三种方式达成守恒:可逆补偿和(A) A.同一 B.同化 C.顺应 D.变式 11.阅读、解题、写作等属于(C) A.动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智力技能 D.操作技能 12.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即(D) A.认知阶段 B.模仿阶段 C.练习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3.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初执行者,其中直接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方向的是(A) A.教养方式 B.家庭结构 C. 家庭氛围 D.家庭榜样 14.皮亚杰的他律道德阶段是指(C) A.0-2岁 B.2-7岁 C.4、5岁-8、9岁 D.9-10岁以后 15. 幼儿园情绪智力教育模式包括情境教学模式和(D) A.自然教育模式 B.实践教育模式 C.非指导性教育模式 D.赏识教育模式 16.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和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人类创造的精华,这种创造属于(D) A.技术性创造 B.表现性创造 C.首创性创造 D.杰出性创造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 8."9岁 B.0—3岁 C.0—6岁 D.0— 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小度写范文[幼儿心理学的教案]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模板

[幼儿心理学的教案]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学的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的教案篇一 设计思路: 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定,有一半的幼儿在入园初期都是哭着度过的,每天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慢慢地对幼儿园熟悉了,你会发现孩子有时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有时大发脾气、哇哇大叫,调节情绪能力较弱。为了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我特意设计了《情绪变变变》的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所以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设置情境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笑、生气、哭的情绪变化,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相关材料,三个大班幼儿。

2、心理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游戏《找朋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同伴,拉近与教师、同伴的心理距离。)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体验感受情绪的变化。 (1)介绍三个大班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情境:三名幼儿在一起玩耍,很开心,结果开始争抢玩具,相互开始生气,最后一名幼儿没有抢到玩具,开始哭 (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更直观的对这三种情绪变化的过程产生共鸣,帮助幼儿理解。) 3、幼儿体验。 (1)尝试用语言去讲述自己的感受及情绪经验,并学学笑、生气、哭时的表情。 (2)引导幼儿讲述生气、难过哭时可以做些什么? (3)师幼共同小结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为别人想一想;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会好了。 游戏《情绪变变变》,让幼儿明白生活中要做个笑宝宝。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和()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心理学与()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分别从()与()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3、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 5、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调查方法有()和()两种。 6、现代心理学始建于()年,以德国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重要里程碑。 7、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环境有两大类是()和()。 8、()是个体产生一切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 9、个体社会化还有()和重建的问题。 10、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与()上。 11、自我表现依赖于某种参照点的实验研究是由名叫()的人在()年做的。 12、自我表现往往依赖于某种参照点,在对人关系中,则对方的()与()常常成为你的自我表现的参照点。 13、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 14、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可把动机分为()与()动机。 15、在需要和需求两个概念中,()是主观的。 16、()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17、对侵犯行为重要的是学会()和(),发挥自我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 18、知觉的()和()是知觉的两大重要特征。 19、社会认知指对他人表情、()、人与人关心及对()原因的认识。 20、一致性信息、()信息、()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21、1958 年()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归因理论。 22、()和()是影响社会认知的客观因素。 2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4、态度的一般特征,包括态度的()、态度的()和态度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5、态度的内在特征,包括()和()。 26、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态度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依从、()和内化。 27、()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28、霍夫兰德提出态度的学习论中,态度学习的主要机制有:()、强化、()。 29、人际冲突的两种主要形式为()和()。 30、在测量人际关系方面,除了社会测量法,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和()。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 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8、社会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9、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0、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11、群体: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 12、顺从: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 13、服从: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1、“沃斯克-戴开放型与传统型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测定量表”对学习环境得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场所、小组领导人与组内人数) 2、发展性教学就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得(维果茨基)。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得干预、控制得程度差异,幼儿园得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得活动区游戏与全班集体游戏) 4、根据学习过程中师生得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可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与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5.亚当斯得闭合回路理论有两个主要观点,即(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6、亲子互动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爱得基础、成长得喜悦与健全得教育) 7、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以下几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8、加涅得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得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9、根据概念属性得抽象与概括得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10、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得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11、构成师幼互动得内隐心理要素有(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12、分析问题阶段中得创造性体现为(明确问题得能力) 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得基本方法就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与测量法) 14、美国学者普林格尔认为,儿童得基本感情需要就是(对爱得需要、对新体验得需要、对赞扬与认可得需要、对责任感得需要) 15、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得行为维度,其中一个就是情绪维度,具体表现为(温暖、接纳-敌意、拒绝) 17、在3-6或7岁得幼儿期,占有重要地位得、主要得游戏类型就是(象征性游戏) 19、托尔曼得认知-期待说就是属于(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20、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培养得有效途径为(原型模拟、分阶段练习) 21、构成师幼互动得外显行为因素有(师幼互动行为得主体、师幼互动行为得性

学前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2)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5、理智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学前教育及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识记 1、幼儿心理发展一般为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日内瓦学派皮亚杰。普莱尔就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被公认就是第一步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霍尔提出“复演说”,就是美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英国的高尔顿就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就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调与作用论的代表人物就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与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格塞尔的观点主要来源于她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瓦龙以及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2、口语学习的关键期就是 1~3 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就是 0~4 岁,掌握数概念的关键年龄就是 5 岁左右,幼年就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洛伦茨首次提出印刻概念,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3、心理发展的动力就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与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与幼儿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就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 4、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就是幼儿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在思维发展中,其年龄特征表现为:在幼儿初期,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到了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而到了幼儿晚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已萌芽。二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 二、名词解释 5、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6、幼儿心理学:研究幼儿期(3 岁至 6 、7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7、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社会与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

(含答案)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2015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88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A P121-122) A.习惯化 B.语言理解学习 C.操作尝试学习 D.观察模仿学习 2.游戏之所以成为幼儿进行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因为幼儿学习过程的( D P125-126) A.无意性和外显性 B.有意性和内隐性 C.有意性和外显性 D.无意性和内隐性 3.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称为 (C P136) A.认知图式 B.认知风格 C.学习品质 D.学习兴趣 4.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 ,持有这种观点的为 (D P135) A.尝试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操作学习理论 D.情境学习理论 5.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这是 (B,P147) A.表象 B.命题 C.图式 D.概念 6.幼儿知道怎样看图说话,这属于 (D,) A.知识的同化 B.陈述性知识 C.知识的顺应 D.程序性知识 7.在运动教育看来,任何一个运动都可以由四个要素组成,即 (D,P186) A.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相互关系 B.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感觉统合 C.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动作关系 D.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相互关系 8.艺术表达能力属于(C,P60) A.教师的调节控制能力 B.教师微观层面的能力 C.教师宏观层面的能力 D.教师的个性化能力 9.应激包括 (C,P60) A.紧张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B.警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C.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枯竭阶段 D.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10.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D,P101) A.认知结构形成的过程 B.知觉重新组织的过程 C.生成过程 D.信息加工的过程 11.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中,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主线是(C,P100) 1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岁—岁岁—2岁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岁岁岁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_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

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 )、(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0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