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改良手术方法。方法:总结9例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诊断特点,采用不同区域不同减压方式治疗并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9例病例,随访3个~24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JOA评分5分~11分,平均9.4分,功能恢复率78.2%,优良率77.8%。结论:临床表现结合CT及MRI检查是诊断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改良手术技术较为可靠安全,术后疗效满意。

【关键词】胸腰段黄韧带骨化诊断治疗

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极少见。国内报导仅见累及L1,2。未见报导L2,3[1]。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临床症状复杂而不典型,常因误诊或漏诊而导致不可逆性脊髓、神经损害[1,2]。加之胸腰段位于脊椎活动中心,过度去除后路结构又极易出现不稳等并发症。因此,自2000年5月~2005年6月,我科对此类病人试采用胸腰段交界处保留棘突及其上韧带结构、保留外侧1/3~2/3关节突、保留中1/3椎板的方法治疗9例。并对其诊断和手术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37岁~66岁,平均49.8岁;病程7个~4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3个~24个月,平均16.9个月。所有病例均为两个以上节段发病,其中T8,9~L1,25例,T10,11~L1,22例,T8,9~L2,31

例,L1,2~L2,31例。

1.2 临床表现

此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当渐进性发展,轻微外伤可使病情迅速加重。患者最早出现下肢麻木,感觉异常6例,单侧或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4例,胸腹部束带感5例,下肢放射痛7例,踩棉花感3例。查体主要单侧或双侧肌力减退6例,不同平面以下痛觉减退或消失9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例,亢进2例,椎体束征阳性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8例。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病例均做了X线平片、CT平扫和MRI检查。X线平片显示脊柱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小关节增生,CT扫描进一步证实黄韧带增生、骨化,小关

节内聚、增生,中央管,侧隐窝狭窄。但无法全部显示胸腰段受压区域及脊髓内部改变。MRI检查,示脊髓及马尾主要为后方致压,范围主要为黄韧带区域。2例病人示脊髓内长T2高信号改变。

1.4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于脊柱手术托架上,0.5%利多卡因注射液加适量肾上腺素局部,椎板阻滞麻醉,胸椎两侧椎板各5 mL。腰椎7.5 mL~10 mL。范围包括骨化灶上、下各一个椎体,暴露双侧椎板至小关节外侧。依椐X线片及12肋准确定位需手术切除黄韧带骨化间隙,用直径1.5 mm~2 mm小刮勺,刮除椎板间后方残余的未骨化黄韧带,显露出后方椎板,小关节,椎板间的轮廓。用窄、薄、快的骨凿依次从上位椎板下1/3横行。棘突根部中央纵行。下位椎板上1/3横行凿开,用长的巾钳提住,再沿上位椎体下关节突内1/3~1/4,斜向外下(与神经根走

向一致)凿开,巾钳提拉下,向内上小心撬起该骨块。此时用神经剥离器小心分离骨块前方粘连的硬膜,取出该骨块。对侧亦同法取出后。暴露两侧硬膜,探查椎管减压程度,并用弧形骨凿切除棘间韧带前方之骨化块。逐次减除需减压的间隙,探查相邻两间隙,如椎板增厚仍呈带状压迫脊髓或马尾,可潜行减薄,解除压迫。对于胸11及以上节段病变,采用高速气动磨钻,先将两侧内半关节,上下端椎磨去后方皮质,尖嘴咬骨钳加深至椎板前方皮质,再换用磨钻钻透。整块从下方提起,小心分离与硬膜的粘连。完整去除增厚的椎板及骨化的黄韧带。探查侧方黄韧带, 彻底减压后,修补硬膜缺损,放置负压引流管,通层缝合切口。术后患者平卧12 h~24 h,24 h后开始被动直腿抬高训练。常规使用类固醇类激素及

β-七叶皂甙钠3 d~5 d。24 h~48 h去除引流管。

1.5 疗效评定

按JOA评分及Hirabayashi恢复率[3]评价手术效果。躯干感觉2分;下肢运动4分;感觉2分;括约肌功能3分;正常为11分。恢复率75%~10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不及25%为差。本组患者术前JOA

评分1分~7分,平均3.9分。

2 结果

本组9例,手术时间120 min~210 min,平均165 min。术中出血350 mL,平均380 mL。术后随访时间6个~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

5分~11分,平均9.4分,功能恢复率78.2%。9例患者疗效优5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77.8%。

3 讨论

胸椎黄韧骨化症临床不多见,伴发腰椎黄韧带骨化症更少见。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可能与慢性退变、损伤、炎症、代谢率因素有关[3,4]。本组病例发病年龄均为青壮年,且均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应该与胸腰段活动度大,生理弯曲点,黄韧带与小关节受力大而易损伤有关。

由于胸腰椎黄韧带骨化症部位较特殊,其临床表现复杂而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胸腹部束带感等。由于其病变同时累及胸脊髓及腰神经根,可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混合性瘫或软瘫症状,极易误诊为腰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本组病例中2例病变至L2,3的病例,由于脊髓、神经根受压,下肢症状不典型,CT平扫又漏诊胸椎病变。MRI检查才得以确诊。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是诊断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基本步骤。MRI检查加CT扫描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手段[4]。

黄韧带骨化症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引发脊髓及神经病变。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准确,彻底清除后方压迫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后路结构的损伤。2000年来我们采用准确定位,不同病变区域不同方法减压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患者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所有病例采用局部浸润加椎板阻滞麻醉,可以在手术中密切观察局部及肢体反应。触及脊髓或神经根时患者可配合。主诉反应类型、部位,减少局部神经组织的损伤。胸腰段交界及上腰段采用双侧开窗。由于黄韧带解剖的特殊性,使用快而窄的骨凿切棘突根部时,黄韧带较薄,上、下两端凿除又位于黄韧带上、下起始端,仅为凿开增厚的椎板。因此不易损伤脊髓。此时,需用巾钳夹持需切除的椎板及关节突,向上提拉,使的外侧斜行切骨时椎板及黄韧带不易陷入椎管引起和加重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加上斜行切骨沿神经根走向稍外侧,正好与减压区下方上下关节突内侧1/4~1/3处相连,可以去除增生肥厚的关节突内缘,达到减压彻底的目的。还尽可能的保留了后方骨纤维结构,防止术后大面积减压引起的不稳定[8]。

根椐文献报道,单纯椎板切除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欠佳[1,5,6,7],早期并发症多见,晚期由于复发或多节段广泛切除椎板后形成后凸畸形。分析其早期并发症发病率高或术后病情加重与手术方法和操作过程有关。①硬脊膜破损:无论胸椎与腰椎采用椎板漂浮或其它各种减压方法均可因骨化的黄韧带与硬膜粘连受压严重、硬膜薄而较脆,易出现破损。因此操作时要小心分离粘连,一旦破损应认真修补完善,否则易发生脑脊液漏或切口不愈

合。术后常规用负压引流并密切观察引流物量与性状。24 h~48 h拔除引流。

②深静脉栓塞与年龄较大、过度肥胖、术前活动少、卧床时间长、血液高凝状态有关。③脊髓及神经功能恶化:脊髓突然减压后发生充血、水肿。术中操作不慎或振动加重损伤。④术后血肿形成再次压迫。⑤减压不准确,不彻底。因此针对以上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术中操作务必精细,准确,要尽可能避免脊髓的触及,神经根的挫伤。要彻底止血,并充分引流。常规术后给予减轻神经根水肿药物,慎用止血药及脱水药。对于术前高凝状态的病人,适当少量使用抗凝药物。术后早期床上神经根牵拉训练,如直腿抬高、腰背肌锻炼,防止血肿形成、机化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而症状复发。

【参考文献】

[1] Okada K,Oka S,Tohge K,et al.Thoracic myelopathy caused by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clinicopathalogic study and? surgical treatment.[J]Spine,1991,15:280~287.

[2] Oeani K,Aihara T,Tanaka A,et al.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f the thoracic spine in adult kyphosis.[J]Int

Orthop,1986,10:135~139.

[3] Hirabayashi K,Miyakawa J,Satomi K,et al.Operative results and postoperative progression of ossification among patients.[J]Spine,1981,6:354~364.

[4]盛伟斌,艾尔肯.沙德尔,等.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8):457~462.

[5] Stollman A,Pinto R,Benjamin V,et al.Radiologic imaging symptomatic ligamentum flavum thinkening with and without

ossification [J].Am J Neuroractiol,1987,8:991~994.

[6] Yonenobu K, Ebara S,Fujiwara K,et al.Thoracic myelopathy secondary to ossification of the spinal ligament[J],J

Neurosurg,1987,66:511~518.

[7]朱建平,刘华,吴耀成,等.胸椎黄韧带骨化及脊髓压迫的诊断及治疗[J].颈腰痛杂志,1997,18:187~190.

[8]贾连顺,杨立利.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现代外科学概念[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8):509~512.

2020骨科医院进修心得

2020骨科医院进修心得 学习的时间总是快乐又充实,在上海**医院骨科医院为期6个月的进修生活转眼结束了。重回自己的医院,面对需要治疗的骨科患者,我有了更多的从容与底气。回想起进修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医院骨科医院是院中院的医疗结构,由我国现代骨科奠基人**教授创建,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全军骨科研究所、脊柱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它以强大的专家团队、传统的历史底蕴、深厚的人文积淀、浓厚的学习氛围闻名遐迩,成为广大骨科进修医师心目中的“脊柱圣殿”。通过半年的学习充电与提高,我把自己眼中的**医院骨科医院精神概括为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友善精神、传承精神,这也是我进修中的最大收获。 一、奋斗精神 **医院骨科医院核定床位320张,分为8个病区,每年脊柱手术量达10000台左右,总颈椎手术量已超过40000台。脊柱外科年门诊量20万人,病人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天,疾病诊治、术前准备、病例系统、围手术期的护理等相关流程相当娴熟。脊柱外科手术每天24小时开放,8个骨科手术间每天要完成近50台脊柱外科手术,且都是四级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手术风险较高。虽然工作量巨大,但大到国际顶尖的脊柱外科大师,

小到跟台的器械护士,每位**医护人员都乐于吃苦、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充分体现军人“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下战场”的奋斗精神。每台手术无缝衔接,病人离开手术室,继后的待手术患者的麻醉插管、静脉置管、尿管、监测系统都已经准备齐全,不耽误手术的每一分钟,不耽误患者的每一分钟,医护的奋斗艰辛换来的是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医院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进修期间,作为手术助手协助完成300余台脊柱外科手术,我把每个手术细节深记于心,临摹笔下,整理教授语录及台上技术要领5000余字,拍摄手术照片6千余张。 二、创新精神 我所进修的脊柱二科及脊柱三科,虽疾病病种类似,但两科对于手术技术进行不同创新,形成国内一流的特色专长。脊柱二科史建刚教授团队时刻牢记创新的意义,对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脊柱骨折、脊髓栓系综合征等这些脊柱外科难以逾越的手术禁地,他们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法、旧法,追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多种新技术新理论,其中,AcAF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病,该术式被纳入坎贝尔骨科学,受到国际骨科大会邀请发言及国际大师认可,甚至美国友人都来**医院骨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医院提出的“骨骼和神经发育不对称”理论,“腰骶神经弓弦病”理论以及脊柱骨折Nice技术,也是中国人对世界骨科学的重大贡献。尤其是脊柱三科攻坚克难、专攻脊柱领域的硬骨头,在脊柱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等

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改良手术方法。方法:总结9例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诊断特点,采用不同区域不同减压方式治疗并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9例病例,随访3个~24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JOA评分5分~11分,平均9.4分,功能恢复率78.2%,优良率77.8%。结论:临床表现结合CT及MRI检查是诊断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改良手术技术较为可靠安全,术后疗效满意。 【关键词】胸腰段黄韧带骨化诊断治疗 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极少见。国内报导仅见累及L1,2。未见报导L2,3[1]。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临床症状复杂而不典型,常因误诊或漏诊而导致不可逆性脊髓、神经损害[1,2]。加之胸腰段位于脊椎活动中心,过度去除后路结构又极易出现不稳等并发症。因此,自2000年5月~2005年6月,我科对此类病人试采用胸腰段交界处保留棘突及其上韧带结构、保留外侧1/3~2/3关节突、保留中1/3椎板的方法治疗9例。并对其诊断和手术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37岁~66岁,平均49.8岁;病程7个~4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3个~24个月,平均16.9个月。所有病例均为两个以上节段发病,其中T8,9~L1,25例,T10,11~L1,22例,T8,9~L2,31 例,L1,2~L2,31例。 1.2 临床表现 此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当渐进性发展,轻微外伤可使病情迅速加重。患者最早出现下肢麻木,感觉异常6例,单侧或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4例,胸腹部束带感5例,下肢放射痛7例,踩棉花感3例。查体主要单侧或双侧肌力减退6例,不同平面以下痛觉减退或消失9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例,亢进2例,椎体束征阳性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8例。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赵定麟 本书分为总论与创伤、脊柱疾患、脊柱侧凸、畸形与肿瘤等共计四卷,七十八章加以阐述。在总论与创伤中,除有关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外, 对脊椎伤患的诊断学基础及脊髓受损的定位诊断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颈椎及腰骶椎两篇脊椎疾患中,较细至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病变,对较少见之疾患亦加以介绍。本书在文字上深入浅出,并注重文图并茂,使读者一目了解,以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而有利于广大脊椎伤病患者。 赵定麟 男,主任医师,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1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历任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国际创伤与矫形外科学会()及世界矫形外科教育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以及中华创伤外科学会、中华骨科学会委员、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专业组核心组成员等20个学术职务。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伤患的诊治,在颈椎伤病的诊治方面 造诣较深。曾设计了颈椎潜式减压、侧前方减压、Y型诫压、局部旋转植骨等多种术式,研 制了颈椎椎体间人工关节、空心螺纹式椎节内固定器及可调式钛合金人工椎体,在欧美、日 本等20余所大学或国际会议上讲学或学术报告,论文多次入选美国、日本及等世界性会议。三、承担课题为全军九五”指令性课题和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一一脊柱外科学主要负责人之一,曾承担课题神经肽与骨衰老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脊柱脊髓伤的研究(八五及九五全军医学科技攻关课题基金)”、脊柱外科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上海市领先学 科资助项目基金)”等多项课题。四、成果奖励主编专著《脊椎外科临床研究》、《颈椎病》、《下腰痛、》《实用创伤骨科学》、《颈椎伤病学》、《脊柱外科学》、《四肢脊柱创伤》、《现代创伤外科学》、《骨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创伤骨科学及新进展》、《现代颈椎病学》、《骨科诊断学》《现代骨科学》等专著13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胸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全文)

胸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全文)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 为规范胸椎管狭窄症的诊疗技术,提高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由北京市科委立项,由本课题组联合全国范围内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制定《胸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供临床医生参考。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本《指南》将及时更新版本,以便能更好地为临床诊疗工作服务。本《指南》不具有强制性,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用作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 一、胸椎管狭窄症的定义及内涵 (一)定义 胸椎管狭窄症是指由胸椎椎管内韧带肥厚与骨化、椎间盘硬性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椎管发育性狭窄等病理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作用导致胸椎管容积减小、胸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二)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因素 多种病理因素可以导致胸椎管容积减小、继发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并表现出相应临床表现,其中胸椎黄韧带骨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伴纤维环骨化、胸椎椎体后缘骨赘、胸椎椎体后缘离断(椎体后缘软

骨结节)、关节突增生等导致的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属于胸椎管狭窄症的范畴。 而由胸椎间盘钙化、胸椎间盘突出(不伴纤维环骨化)、胸椎肿瘤(原发或继发)、胸椎活动结核、胸椎外伤(骨折或脱位)、胸椎侧凸或后凸畸形直接导致的胸脊髓病不属于胸椎管狭窄症范畴。 (三)胸椎管狭窄症涉及的节段 胸椎管狭窄症涉及的节段包括 T1椎体至 T12L1 椎间盘。 (四)胸椎管狭窄症的规范诊断名称 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因素繁多,且这些病理因素常并存,建议继续沿用“胸椎管狭窄症”这一名称。因此,胸椎管狭窄症的规范命名方式为:以胸椎管狭窄症为主诊断,以导致脊髓受压的具体病理因素为副诊断,如:对由 T8~11 节段黄韧带骨化合并 T9,10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胸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并出现相应症状的病例,诊断名称为:胸椎管狭窄症(T8~ 11 黄韧带骨化、T9,10 后纵韧带骨化)。 二、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所述至少一项临床症状或体征,影像学检查显示胸椎管狭窄、胸脊髓受压,且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检查所示受累脊髓节段相符者,可确诊为胸椎管狭窄症;对仅有影像学检查显示的椎管狭窄而无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时不能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 (一)临床症状

颈椎黄韧带骨化症

颈椎黄韧带骨化症 【概述】 继Elsberg首次报道了黄韧带增生之后,有了许多关于黄韧带皱褶突入椎管及黄韧带增厚的文献报道,人们对位于椎管内的各韧带成分异常造成的椎管狭窄逐渐引起重视。1912年,Le Double 率先描述了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现象,1920年Polgar又首次报道了黄韧带骨化的X线表现,以后Schmorl、Shore、山口和小泉等陆续有报道。70年代以后,众多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随着脊髓造影、CT扫描及MRI检查的不断发展,黄韧带骨化症已被公认为一种独立的临床性疾病,并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治疗措施】 非手术治疗 对症状较轻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颈部制动、颈托固定、理疗、药物治疗等。但大多数患者非手术疗效往往效果不佳。手术治疗 通常认为,当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时,应行颈椎后路手术,彻底切除骨化增厚的黄韧带,这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

的有效措施。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椎板切除术和椎板成形术。由于黄韧带骨化灶常与椎板缘连续且与硬膜囊粘连,故在手术操作时要十分仔细,防止脊髓损伤及脑脊液瘘的发生,有硬膜囊破损时,应该进行手术修补。 【病因学】 黄韧带骨化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同局部力学因素、代谢异常、家族遗传等众多因素关系密切。各种使黄韧带的骨附着部负荷异常增强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韧带损伤,而反复的损伤累及和反应性修复过程将导致韧带的骨化。 与后纵韧带骨化发病情况一样,黄韧带骨化症在日本、东南亚等以食含糖量较高食物(稻谷类)为主的地区及患有糖尿病人群中多发,可见黄韧带骨化与糖代谢等全身情况有关。许多作者提出黄韧带骨化实际上属于脊柱韧带骨化症的一部分,也有人提出该病同遗传因素,如HLA抗原系统、种族差异均有关,曾有1例同卵双生儿同时患有黄韧带骨化并发后纵韧带骨化的报道。 【病理改变】 黄韧带是连接脊柱邻位椎板的韧带,在人体所有韧带中弹力纤维含量最高,外观呈黄色而得名。黄韧带起自第二颈椎下缘,止于第一骶椎上缘,参与椎管后壁组成。其下缘附着于下一椎板的上缘和后上表面以及上关节突的前内侧,上缘则附着于上一椎板的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选择之我见

除致压的骨化韧带,获得充分的减压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前路手术中撑开椎间高度重建颈椎生理曲度,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尽管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大大提高了OPLL 症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同一般的颈椎病比较而言,尤其是严重的OPLL症患者仍具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例如前路手术中的脑积液漏、神经损伤,后路手术中的神经根麻痹、轴性疼痛等并发症仍难以完全避免,因此手术医生应根据所在单位的技术条件及本人的实际经验,从安全角度出发,酌情选择术式。术前向患者详细说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术后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Inamasu J,Guiot BH,Sachs DC.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an update on its biology,epidemiology,and natural history[J].Neurosurg,2006,58(6):1027-1039. 2.Matsunaga S,Sakou T,Taketomi E,et al.The natural conuse of myelopathy by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 the cervical spine[J].Clin Orthop,1994,305:168-177. 3.Yamaura I,Fuji K,Saitoh S,et al.Clinical study of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in Japanese)[J].Seikeigeka,1974, 25(6):253-267. 4.陈德玉,何志敏,陈华江,等.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特点与疗效[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6):370-372. 5.Kato Y,Iwasaki M,Fuji T,et al.Long-term follow-up result of laminectomy for cervical myelopathy caused by ossification of the pos- 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J Neurosurg,1998,89(2):217-233. 6.Matsunaga S,Sakou T,Arishima Y,et al.Quality of life in old patients with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 Spine,2001,26(5):494-498. 7.Ogawa Y,Toyama Y,Chiba K,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for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J].J Neurosurg Spine,2004,1(2):168-174. 8.陈宇,陈德玉,王新伟,等.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和后路手术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9):705-709. 9.Yamazaki A,Homma T,Uchiyama S,et al.Morphologic limitations of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by midsagittal splitting method for myelopathy casued by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 the cervical spine[J].Spine,1999,24(1):32-34. 10.陈德玉,陈宇,王新伟,等.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切除术[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6):434-437. 11.陈德玉,陈宇,卢旭华,等.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1):2163-2167. 12.Chen Y,Chen DY,Wang XW,et al.Anterior corpectomy and fusion for severe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 the cervical spine[J].Int Orthop,2009,33(2):477-482. 13.Tani T,Ushida T,Ishida K,et al.Relative safety of anterior microsurgical decompression versus laminoplasty for cervical myelopathy with a massive ossfie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Spine,2002,27(22):2491-2498. 14.Iwasaki M,Okuda S,Miyauchi A,et al.Surgical strategy for cervical myelopathy due to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 ment[J].Spine,2007,32(6):647-66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选择之我见 姜建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复旦大学脊柱外科中心200040上海市)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症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增生、肥厚、异位骨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从而产生脊髓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1、2]。目前认为影响其发病及进展的因素包括骨化灶的直接压迫、发育性椎管狭窄、节段性不稳及创伤等。一旦出现脊髓病临床表现,非手术治疗常难以完全逆转病情发展。在不可逆性脊髓病理改变发生之前进行外科干预,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防止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已逐渐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但对该疾患临床手术时机的判断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等方面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现就以上两方面浅谈一下个人观点。 1手术时机的判断 颈椎OPLL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且呈相对恶性的发展趋势,可以引起脊髓不可逆性损害。其中部分患者脊髓功能会出现急剧恶化,所以多数学者趋向于早期进行手术干预。理论上,最佳手术时机应在

脊柱外科常用英语词汇

脊柱外科常用英语词汇 LUMBAR SPIN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yndrome 腰椎间盘突出症 Fenestration and Discectomy Love method(开窗髓核摘除术Love法) minimally invasive discectomy微创椎间盘切除术 MED(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Burst (Compression)fracture of T1-12, L1-5 胸腰椎爆裂(压缩)骨折 Open reduction and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Decompression and pedicle screw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with bone graft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 Lumbar spine canal stenosis 腰椎管狭窄症spinal stenosis 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开窗减压) laminectomy椎板切除术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假性(退变性)脊柱滑脱 Spondylolitic spondylolisthesis 真性(峡部裂性)滑脱 Reduct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复位椎间植骨融合) anterior approach前入路 posterior approach后入路 Removal of internal fixation内固定取出术 ALIF:an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前路椎间融合 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后路椎间融合 TLIF: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经椎间孔融合 Endoscopic operation内镜手术 spinal fusion脊柱融合 pseudarthrosis假关节 chemonucleolysis髓核融解术 discogenic back pain椎间盘源性腰痛 sacroiliac joint骶髂关节 spondylolisthesis脊柱滑脱 Removal 取出(术) back pai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儿童和青少年的下腰痛 discitis间盘炎

颈椎黄韧带骨化8例病例探讨

颈椎黄韧带骨化8例病例探讨 目的探讨颈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总结8例颈椎黄韧带骨化的成因及其诊断,根据其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8例患者随访2~36个月,平均20.6个月,其中6例手术,术后功能恢复率82.2%,优良率80.5%;保守治疗2例,功能恢复率76.0%,优良率73.8%。结论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静止型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轻微的采取保守治疗也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后期效果有 待进一步研究。 标签:颈椎;黄韧带骨化 黄韧带骨化(OLF)好发于50岁左右的男性,男女比例为2∶1,以胸椎特别是胸椎下段及之间最为多见,发生于颈椎的相对较少。笔者所在医院1996年 4月~2011年2月共收治8例,现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26~70岁,平均5 2.4岁,病程6~4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2~36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上颈椎1例,下颈椎7例,6例手术治疗,2例行保守治疗。 1.2 临床表现本病呈慢性经过,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麻木、无力,括约肌功能障碍,上肢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及病理征阳性,霍夫曼征阳性。单侧或双侧肌力减退6例,踩棉花感4例,胸部束带感6例。 1.3 影像学检查本组均行X线平片、CT扫描及MRI检查,侧位X线平片最易发现病变主要位于椎间孔后缘。CT扫描有6例在椎板前缘呈“V”高密度影突入椎管内[1],此外骨化的密度及骨化表面形态不同提示骨化的程度可能不同[2]。MRI下T1及T2加权矢状面图像上呈低信号影突向椎管使硬膜外脂肪连续中断,脊髓受压呈切迹状改变。T1加权矢状面图像很难区分较小的OLF和脑 脊液,T2加权矢状面图像OLF更为准确[3]。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常见并发症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常见并发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马庆军 黄韧带骨化现象以胸椎最常见,东亚发病率高,欧美少见。男性多见,就诊者年龄在30~67岁,平均年龄52岁左右。 常用术式: 一旦因黄韧带骨化压迫脊髓并产生症状,则手术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最常用的胸椎管减压手术方式是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即将构成胸椎管后壁的椎板、双侧椎间关节内缘1/2及骨化的黄韧带一并切除。 常见的并发症及对策 由于胸椎管狭小,脊髓缓冲间隙少,特别是中胸段脊髓血供来源较为薄弱,因此,胸椎管减压时容易引起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尤其是胸椎黄韧带骨化压迫脊髓时,更增加了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现以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为例,讨论常见的并发症及对策: 1. 术中损伤脊髓 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因素有3个,即咬骨钳挤压脊髓,使用骨刀时震动损伤脊髓和气(电)钻磨削时直接刺激脊髓。一旦发生,则患者双下肢抽动后变为软瘫。所以,应避免直接用咬骨钳进行椎板切除,也不要用骨刀进行冲击脊髓,提倡用高速磨钻在椎管侧壁谨慎磨削,然后揭盖式分段切除椎管后壁。 值得注意的是在术中无任何上述失误情况下,患者也可出现脊髓功能下降,甚至全瘫,其原因很复杂,有可能与脊髓压迫已达极限,中胸段脊髓血供薄弱,椎板减压后,更容易使脊髓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对这一点,术前应充分估计,并向患者解释清楚。 2. 硬脊膜撕裂、缺损与脑脊髓液漏 胸椎黄韧带骨化压迫脊髓时,常常见到骨化块与硬脊膜粘在一起且分离不开,需将骨化块与硬膜一并切下,因此,硬膜撕裂与缺损是很难避免的。文献报告脊柱手术时硬脊膜损伤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为2.31%~9.37%,胸椎黄韧带骨化手术的硬脊膜损伤与脑脊液漏的发生机会更多。 脑脊液漏时,伤口引流量明显增加,患者可因脑脊液丢失而头痛、发烧,伤口肿胀。一旦发现硬脊膜撕裂应争取缝合硬膜,较大的硬膜缺损可用人工材料或筋膜、脂肪片等修补覆盖,严密缝合伤口各层,患者俯卧位。只要不发生感染,对治疗效果多无影响。 3. 伤口内血肿

韧带骨化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韧带骨化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从大量临床病例观察中发现颈椎、胸椎及腰椎黄韧带骨化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尤其是有了CT及MRI这两种先进技术后,诊断率及发现率明显提高。其中不乏对脊髓构成压迫或刺激的病例,病情严重者则需手术切除治疗。 二病因韧带骨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在该病患者中有12.6%患有糖尿病,而有隐性糖尿病的的比例更高,可见糖尿病代谢与韧带骨化倾向之间有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由于韧带固化正患者常同时伴有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或家族性低磷酸盐型佝偻病,提示钙磷代谢异常可以导致韧带骨化。创伤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密切关系,由于后纵韧带和椎体后缘静脉丛之间关系密切,当外伤或椎间盘后突时,静脉易遭受创伤出血,并进入后纵韧带引起钙化、骨化。 三临床表现在早期,椎管矢状径较宽者可无任何症状,但椎管矢状径发育性狭小者则易出现脊髓受压征,表现为:①1感觉障碍最早出现,主要因致压物来自椎管后方。其严重程度及范围与病变的程度及病程成正比,与椎管矢状径大小呈反比。②运动障碍,多在前者之后2~3个月之后出现,以下肢肌张力增高、易跌倒、无力及持物易落等为早发,严重者则发生瘫痪。③椎节局部常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颈痛或胸、腰部痛,且可伴有活动受限和伸仰时诱发或加重麻木等感觉障碍症状。四检查1.单纯X线平片及断层摄影 颈椎的X线侧位片上,能见到椎体后方有异常阴影,.白色棍棒状的大片骨化阴影为连续骨化型,大片散在的骨化影为混合型,但是细小的骨化影如分节型、局限型等,单凭X线平片诊断会造成误诊,.此时就常常需要做颈椎的侧位断层摄影,在断层片上可发现比椎体更浓密的白色棒状突出物黏附在椎体后方。 2.CT检查 能够获得颈椎横断面状态的CT检查,对于诊断本症是极其有用的,在一个椎体的范围内分3层进行扫描摄影时,可明显地显示出椎管内突出的骨化物,骨化物的形态不一,有广基型的,也有小而尖的,另外,从CT指数可看出骨化的成熟程度,此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手术操作程序的进行至关重要。 3.MRI检查 (1)脊髓造影在决定手术部位时,常需要选用脊髓造影来加以判定。下行性造影用小脑延髓池侧

颈椎病

颈椎病 摘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颈椎间盘退变,以及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继发退变,累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与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障碍统称为颈椎 病。根据受累结构的不同,临床表现特点,一般将颈椎病分为四型,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 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及交感型颈椎病。本文着重介绍四种类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椎间盘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颈椎间盘退变,以及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继发退变,累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与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障碍统称为颈椎病。根据受累结构的不同,临床表现特点,一般将颈椎病分为四型,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及交感型颈椎病。C4以上神经根受累时,主要症状为颈痛,有作者称为颈型。椎体前缘骨刺增生,有时引起食管梗阻,有些作者称之为食管型颈椎病。后两者很少见。一般而言,脊髓型多需手术治疗,而其他类型多数可取保守治疗。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后缘与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常常造成椎间孔或椎管狭窄,压迫或牵扯神经根。颈椎的节段性不稳定存在时,容易发生椎间关节劳损。创伤性炎症不仅加重了神经受压,并且具有炎性刺激,引起颈肩痛与神经根病。 1、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多数病人有颈部慢性劳损病史。长期伏案工作,或落枕之后颈肩部疼痛,逐渐出现放射性肩臂或手部麻痛。少数病例因颈部扭伤,或着凉等原因起病较急。 颈肩部疼痛与颈部活动受限是常见症状。因为神经根受累而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放射性痛、麻、胀痛、力弱。患侧手臂持物无力或失落。症状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保持某种姿势时可减轻。颈肩部肌肉痉挛,可继发肌肉筋膜炎颈部僵直,出现强迫性姿势,肩背部沉重感。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常单节段发病。多限于一侧,C5-6最多见,其次C6-7 、C4-5。所以C6神经根最常受累,其次为C7或C5。因此,放射性痛或麻木的部位常在前臂桡侧,或尺侧。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部位也与受累的神经根相对应。 查体时常常可见颈部姿势异常,活动受限,颈椎棘突与颈肩部软组织压痛,这些体征与颈部软组织损伤没有区别。神经根传导功能异常对诊断更有价值。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的肌力减弱、肌肉萎缩,肌腱反射弱或消失,针刺觉迟钝、或感觉异常为常见的阳性体征。因病程长短,病情轻重不同,上述体征在不同病人之间也不尽相同。 有时合并存在脊髓受损的症状与体征,或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这表明几种类型的颈椎病并存。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 【赵定麟 本书分为总论与创伤、脊柱疾患、脊柱侧凸、畸形与肿瘤等共计四卷,七十八章加以阐述。在总论与创伤中,除有关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外,对脊椎伤患的诊断学基础及脊髓受损的定位诊断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颈椎及腰骶椎两篇脊椎疾患中,较细至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病变,对较少见之疾患亦加以介绍。本书在文字上深入浅出,并注重文图并茂,使读者一目了解,以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而有利于广大脊椎伤病患者。 赵定麟 男,主任医师,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1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历任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国际创伤与矫形外科学会()及世界矫形外科教育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以及中华创伤外科学会、中华骨科学会委员、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专业组核心组成员等20个学术职务。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伤患的诊治,在颈椎伤病的诊治方面造诣较深。曾设计了颈椎潜式减压、侧前方减压、Y型诫压、局部旋转植骨等多种术式,研制了颈椎椎体间人工关节、空心螺纹式椎节内固定器及可调式钛合金人工椎体,在欧美、日本等20余所大学或国际会议上讲学或学术报告,论文多次入选美国、日本及等世界性会议。 三、承担课题为全军“九五”指令性课题和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脊柱外科学主要负责人之一,曾承担课题“神经肽与骨衰老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脊柱脊髓伤的研究(八五及九五全军医学科技攻关课题基金)”、“脊柱外科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上海市领先学科资助项目基金)”等多项课题。四、成果奖励主编专著《脊椎外科临床研究》、《颈椎病》、《下腰痛、》《实用创伤骨科学》、《颈椎伤病学》、《脊柱外科学》、《四肢脊柱创伤》、《现代创伤外科学》、《骨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创伤骨科学及新进展》、《现代颈椎病学》、《骨科诊断学》《现代骨科学》等专著13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概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1983年,Key首先报道了脊柱韧带骨化现象,并称之为“韧带骨化性脊柱炎”。1960年,日本学者尸解时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导致了脊髓压迫症1964年,Terayma将该病理变化命名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OPLL),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成为一种独立的临床性疾病。 【诊断】 根据上述神经学检查,结合X线、CT、MRI等影像学所见,常可作出明确诊断。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1)后纵韧带骨化并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出现,许多X线普查发现的后纵韧带骨化十分严重,但其本人还可以正常生活而无明显的症状。同样,在某些广泛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灶中,并不是每个平面都产生压迫症状的,必要时可采用神经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来确定受累及的神经范围及平面;(2)除了后纵韧带骨化之外,骨化灶还可以发生在黄韧带,这两组韧带的同时骨化就会严重影

响椎管的大小,产生明显的脊髓压迫症,若同时累及到胸、腰椎,则病情将更为复杂多变。 【治疗措施】 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轻微,或症状明显但经休息后能得到缓解者,以及年龄较大有器质性疾病者,均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常用的有持续头颅牵引、卧床休息、颈托固定、理疗和药物治疗等。由于后纵韧带的骨化块既可以对脊髓产生直接接续的压迫,又可以在颈部活动时对脊髓产生磨擦,采用保守疗法将颈部固定后可以消除擦引起的刺激,取得的疗效往往较预期的为好。对于颈椎的间歇性牵引法与推拿疗法,有引起症状加重的报道,应慎重选用。药物疗法除注射消炎止痛、神经营养药物之外,近来有神经生长因子运用于临床,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若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疗法仍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1)症状严重,骨化明显,椎管矢状径小12mm以下;(2)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无效者;(3)影像上骨化灶十分明显,此时颈椎管已极度狭窄,轻微外伤即可引起脊髓损伤,有人主张积极手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