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要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要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要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要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

1、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还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具有所有权,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后,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交由某一公司或者个人全权管理,体育场馆运作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政府不给于任何的补贴。对于承包后的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普通群众提供大众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必要时也要承担体育竞赛的任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一般由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并在合同书中约定,承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这种经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国内目前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大型体育场馆还为数不多,我们称之为“托管”。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出租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实行此种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维持和改善体育场馆的运转,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国内首都体育馆就是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要求每年完成350万利润,利润按2:3二5的比例分配,即20%作为场馆本身发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门,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

2、资本多元化的合作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作为大股东,以其对体育场

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它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和后期经营开发的补充资金,成立拥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现代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这种经营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以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设施作为投资,其他投资者以现金,设备,管理等作为投资,携手合作经营管理体育场馆。无论哪种形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都在于通过投资各方的合作来解决体育场馆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或者后期的经营过程中资金缺乏,管理经验缺乏等难题。合作经营的各方以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收益按各自投资资本的比例分成,合作投资经营的模式营造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体育馆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的体育场馆事业发展。政府部门作为体育场馆内部企业的大股东,对该企业的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保证了国家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政策性导向,有利于把握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较新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国内的南京市全民健身中心是十运会配套场馆建设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6亿元。其中南京市财政局在三年内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再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剩余的资金全部采用市场机制来运作,将全民健身中心十五年的经营权转让给香港雅高公司,不仅获得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使之走上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之路,为尽快收回建设成本和实现场馆的良好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单位内部自主经营

采用这种经营模式的体育场馆多为一些规模比较小、经营内容比较单一的体育场馆。这种经营模式一般由体育场馆所属单位内部的一个部门具体负责经营,如学校有偿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一般由体育组或后勤部门负责体育场馆的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不单独核算。优点在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熟悉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有利于体育场馆的充分利用和维护保养,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但缺点是不利于体育场馆经营水平的高。

4、事业单位自主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是我国大中型体育场馆的主要经营模式,如新华路体育场、宜昌体育中心和洪山体育馆等大中型体育场馆均采用这种经营模式。体育场馆作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下属的一级事业单位,实行全额财政拨款或差额拨款,在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1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模式

该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交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赛后的管理经营,体育场馆的一切运营维护费用由政府财政经费全额拨款。体育场馆这类大型设施为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完全的国有资产,由政府部门完全自主经营合法合理;但是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财政负担,这种体育场馆靠政府拨款维持的局面函需改革。

2差额预算的改良型事业单位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仍然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

为政府部门,也是交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赛后经营管理,在财政上实行差额拨款,其体育场馆场地设备维修费、设备更新费和人员工资经费等定项补贴的差额预算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均采用此种改良型的管理方式,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也采用这种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中心2008年的全年共实现经营收入5296万元,除去运营的成本和上交江苏省体育局的管理费之外,完成净利润621万元。此种模式由于保留了事业单位性质,从而实现了上级主管部门对体育场馆的有效管理,从领导任命、人事调动再到经济指标等重大问题,都由省体育局起主导作用。这种体育场馆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机制,为求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事业单位,政府每年一方面会给予一定的设备维护费和人员工资经费等差额补贴;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化运作的单位,本身又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上交一定的税收补贴财政,所以目前该种经营模式在国内被普遍采用。

这种经营方式的特点是公益性较强,经营管理人员熟悉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便于开展经营活动;缺点是经营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5、企业化经营模式

我国的部分高档体育场馆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健身俱乐部等多采用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建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来经营体育场馆。企业内部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内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比较规范。例如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金银湖国际高尔

夫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均采用的是企业化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经营目标明确,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缺点是不太注重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

6、体育行政部门法人公司治理模式

由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代行投资人权益,成立专门的法人公司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便于体育场馆以平等地位的法人资格对社会进行招商引资,按照公司制进行经营运作;有利于确保大型体育场馆社会效益的实现:有利于确保体育场馆设施、设备的维修;有利于上级体育行政部门对场进行管理活动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利于对现行体育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对员工进行经营服务的系统培训,加强运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为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例如,苏州体育中心对部分体育场馆进行了企业化改造,体育场馆体育化后成为公司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二级子公司。

7、委托经营管理模式

在不改变体育场馆产权兴致和功能定位的前提下,产权主体委托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方式。这种由政府投资建设体育场馆,然后委托给民间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经营管理的“托管模式”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这种管理模式,一般是由体育场馆产权所有者,通常是地方体育局,与受委托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签订经营管理合同,明确他们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经营者受体育局委托,作为场馆的法人代表,负责场馆的日常经营管理,体育场馆的重大问题仍有体育局直接负责决策,体台场馆原有的职工要留用,但必须服从委托经营者的

安排和调度。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即发挥了体育场馆的各种本体功能,又解决了体育场馆,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场馆,由于使用率不高而造成的运作经费不足的困难?例如,上海浦东棒垒球场委托给日本康贝公司经营管理。

8、物业公司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以大型专业物业公司为管理实体,实现体育场馆的区域化和整体性综合经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变单一的、专项的管理服务为综合性的、全方位的、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通过大型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更全面、更人性、更温馨、更专业的服务,有利于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开放。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有两种类型可以选择:一种是委托服务型物业管理。体育场馆产权单位将体育场馆委托给物业公司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体育场馆所有权性质没有改变。这种管理模式与上文的“托管模式”相似;另一种是自主经营型物业管理。产权单位将体育场馆交由属下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物业管理企业不仅拥有经营管理权而且拥有产权,具有维护性、发展性管理的职能与职责。

二、奥运场馆实例

(一)典型成功案例

案例1 巴塞罗那奥运会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一届获得广泛赞誉的奥运会,不仅保证了赛后的场馆利用率,还使巴塞罗那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成为欧洲旅游和投资中心之一。

巴塞罗那为奥运会新建了15座体育场馆,并对已有的10

所场馆进行改造重复利用,在主场旁边又建了两座新的游泳馆。巴塞罗那的奥运黄金地带是蒙特尤克区,位于可以鸟瞰地中海的小山岗上,大部分场馆设施都集中在蒙特尤克区方圆5公里内。至今仍有一条专门的公交线路通往山上的各处场馆供游客参观。

体育场馆需要高额的维护费,巴塞罗那奥组委在赛前就制定了赛后场馆的利用规划。奥运会结束后,主会场移交给了私人团体,成为当地职业俱乐部的主赛场,吸引了大量的主队支持者前来观看。

早在1992年,巴塞罗那市就开始筹建巴塞罗那珀摩西奥公司,这是一个隶属于政府的企业,采取租用、限期买断使用等多种形式经营奥运场馆设施和蒙特尤克公园。巴塞罗那场馆运营公司一名负责人约迪·维沃尔杜称,1989年到2003年期间,巴塞罗那奥运场馆共举办了4千余场活动,包括各种赛事活动如世界杯,音乐会、展销会、产品发布会等。所有场馆都成功地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营运,没有要政府一分钱的补贴。

由于奥运场馆被建造在风景区,巴塞罗那借助奥运提升了自身的旅游形象,一跃成为欧洲最富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旅游收入从世界排名第16位飙升到1996年的第3位。1990年至2004年间,旅馆房间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那么珀摩西奥公司是怎么做的呢?巴塞罗那帕劳·桑特·霍尔迪体育场等主要奥场馆的运营公司总裁顾问约迪·维沃尔杜说,当1992年我们开始考虑如何在赛前赛后运营奥运场馆时,下列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

1.需要一个非比平常的管理

(1)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2)活动需求带来高就业率

(3)场馆的复杂性

(4)吸取其他奥运主办城市的经验

2.建立市政企业是最佳选择

(1)将奥运投资最优化,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兼收

(2)拥有灵活的预算管理

(3)灵活的活动组织

(4)自私企的各种活动(推广商,俱乐部以及协会)

成功经验:

1 区位优势

巴塞罗那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以及巴塞罗那省(隶属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省会,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行政机构、高等法院均设立于此。另外,巴塞罗那有两个知名的足球俱乐部巴塞罗那和西班牙人,其中巴塞罗那是世界最著名的足球俱乐部之一。

2 正确定位

在场馆利用上,选择了以组织各种活动为中心的利用方式,既满足了当时的需求,又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 发展了体育旅游业

在举办的各类活动中,有38%的活动是体育赛事。第一,减少了改造成本;第二,巴塞罗那本就以体育而闻名;第三,巴塞罗那的旅游条件非常好。

4 政府的大力支持

案例2 亚特兰大奥运会

亚特兰大这届奥运会商业化运作的特点更为突出,它以成为“全球的运动中心”作为城市定位,在赛前就制定了赛后场馆的利

用规划。据了解,亚特兰大在修建场馆时增加了临时场地来进行一些项目的比赛,因为这类场地无人愿意赛后长期承接,如自行车赛、射箭和划艇等。如果能找到赛后承接者,那么这些设施就会按长期保留的品质来修建,而且它的设计及建设问题会考虑承接者的意见。奥运会结束后,主会场移交给了私人团体,改造成了当地棒球队的主场,吸引了大量的主队支持者前来观看;网球场也移交给私人团体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水上中心捐赠给了佐治亚理工科技大学(场馆所在地),用于学生活动和校际间的比赛;自行车比赛中心赛后拆除设备,绿化后变成了野生动物保护区;沙滩排球场把沙地更换为普通地面,用于举办婚礼和音乐会;奥运村则是佐治亚理工科技大学的学生宿舍。

成功经验

1 准备充分,未雨绸缪。赛前就已制定了赛后的规划

2一切以减少成本为导向,量力而行。亚特兰大准备场馆的时候很经济,没有建多少新场馆,而且在建设的时候就考虑到之后的用途,奥运会结束后又大多移交给私人企业来做。就连奥运村也是学校假期空闲的宿舍,所以奥运会结束后,由于场馆的应用比较理想和充分,亚特兰大没有什么压力。

(二)失败案例

案例1 雅典奥运会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则大不相同。虽然建设的30多个奥运会场馆,在奥运会期间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但雅典奥运会结束后,绝大多数奥运会场馆处于闲置状态。每年高达1亿多欧元的巨额养护成本,成为雅典人的巨大心病。用雅典市市长的话说:“雅典奥运会的债务需要希腊未来几代人去偿还。”

“雅典的奥运场馆建设从一开始就有问题。比如,整个场馆布局不合理,场馆建设放在雅典市区里,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与周边的关系,与周边的产业没有一定的互动,所以一些场馆就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了。还有该做临时建筑的没有做,比如棒球场,希腊人不喜欢棒球运动,所以奥运会结束后无法运营,只好把它炸掉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林显鹏教授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说。

据了解,雅典为奥运会所兴建的场馆目前大都处于荒废状态。林显鹏说,雅典存在的问题很容易理解。欧洲的体育场馆布局是有规律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育场馆按用途划分,有些场馆就是搞比赛用的,比赛场馆要求空间大,占地大,要有固定坐席,奥运会比赛场馆还必须有缓冲区和教练区,等等。这样的场馆很难给老百姓用,老百姓用的场馆就是市区体育中心,属于规模较小但是功能比较全的那种。体育场馆的合理分配应该呈金字塔结构,塔尖的层面是搞大型比赛用的大型场馆,塔尖底下这些都应该是给老百姓用的多层次的市区体育中心,这是发达国家在体育场馆布局方面比较成功的经验。

“雅典的失误在于希腊是个小国,雅典又是一个比较小的城市,很难吸纳这么多的大型赛事,奥运会是‘一次性的赛事’,奥运会结束以后很难再把奥运会上的比赛项目拉过来,而雅典建的又是举办大型比赛的场馆,其结果必然是闲置。而且,这也与雅典在欧洲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因为欧洲有很多更大更有优势的城市,大型比赛一般不会选择雅典,”林显鹏说。

如今,壮观的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被喻为丢弃的牡蛎壳,经常处于露天状态,落满了灰尘。当然,它也能够合上曾经美轮美奂的顶棚,但那花费很大且不利于设施维护。其他场馆也

基本处于尘封之中,既没有商业化运作,也没有社会化利用。

失败教训

1 赛前没有对赛后场馆利用做好规划;

2 场馆选址不合理;

3 地理区位条件差;

4 没有借奥运的东风发展旅游业。

案例2 悉尼奥运会

澳大利亚的悉尼在举行奥运会之后,悉尼体育场馆的利用也面临着种种困难。据了解,尽管在赛后运营和技术方面比较科学,但奥运会结束以来这些场馆一直亏损,直到近年才有所好转。

圣火熄灭后,悉尼的组织者找来了私人团体经营两个主要场地:作为主会场的拥有11万个座位的澳大利亚体育场和作为篮球比赛场地的室内竞技场。但澳大利亚体育场地显得有点多余,因为离市中心太远,而且在悉尼附近有许多政府拥有的设施。后来,体育场的座位被减到8万个,仍没有太多人预约,2002年只举办了8次比赛,2003年稍好一点,共举办了24场各类比赛,观众总数为86万多人次。室内竞技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04年进入受监管状态。

网球中心除了每年一次国际公开赛,很少争取到举办其他重要的网球比赛。水上运动中心靠举办嘉年华和公司活动谋生,年均亏损300万澳元。

悉尼的奥林匹克公园在奥运会结束后也是惨淡经营。2002年,奥林匹克公园共举办了1700多场活动,其中体育赛事只有8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在政府将其重新定位为“会

展和娱乐中心”,发起新一轮建设活动之后才有所好转。

失败教训

1 赛前没有对赛后做好规划

2 赛后场馆定位不准确

3 场馆功能单一,没有多功能开发

4 没有正确认识场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三、启示与建议

1、准确定位

体育场馆现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场馆的准确定位,研究表明大中型体育场馆在强调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也要突出场馆最具特色经营项目。多元化的经营品种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风险,有研究表明,体育消费市场和其它消费市场相比有着更强的实效性,某一个运动项目消费量会随着时间或国内、国际的一些重大的相关运动赛事的举行而产生波动,给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保持大中型体育场馆的多元化经营十分必要,传统的增加场馆的零售业的经营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多元化经营的同时,场馆的经营特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体育消费市场更加强调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的广告效应越来越强。更加适应消费者变化频繁的需求,同时特色化经营也带来消费市场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品牌的广告效应越来越大。

2、充分利用无形效益

这点主要体现在冠名权的开发上。出售体育场馆的冠名权是

国外开发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普遍做法,在我国则刚刚开始,一般体育场馆都冠以“某某省体育中心”、“某某市体育馆”等字眼。大型体育场馆一般都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具有良好的广告效应,各地可以积极与总部在本地的大型知名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出售冠名权提高经济效益。2002年1月11日,陕西省体育场冠名为“陕西省交大瑞森体育场”,这是全国首起企业冠名体育场事件。交大瑞森集团以巨资买断陕西省体育场为期三年的冠名权,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源,同期获得上千平方的大面积广告开发权益。作为全国著名的金牌球市,陕西省体育场同时也是该省各类大型活动的中心。双方的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为陕西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型体育场馆的豪华包厢也大有文章可作,对有一定规模、客户较多的企业可以向其出售冠名权,在发挥广告效益的同时,使持有其贵宾卡的客户优先预定豪华包厢,提高客户的尊崇感。“鸟巢”、“水立方”这些口语化的代名词,在奥运期间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随着“水立方”日渐深入人心,国家游泳中心管理公司以此为契机推出来“水立方”牌瓶装水。开发“水立方”衍生产品以承载并增加品牌内涵与价值有了难得的机遇,相关产品也可以大大节省前期费用,“水立方”冰川水就是国家游泳中心品牌化经营迈出的成功一步。

3、发挥联动效应,合理构建产业链

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从而对体育也产生了重新的定位,它己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产业,一种能提高人体素质、休闲娱乐的产业。它的先进之处在于与贸易相结合,美国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状况,主要收入来自于四大职业联

赛,即职业篮球联赛(NBA)、职业棒球联赛(MLB)、职业冰球联赛(NHL)和美式足球联赛(NFL),它们的发展是与体育本身相结合,而每一次赛事的举办,牵涉到很多其他的产业,如基建投资、电子通信、医疗服务、安全、礼仪、文化、管理、保险、交通、环境保护等相关产业,都可以在赛事的举办的过程中分得一杯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应采取一种超前的理念,先进的规划设计,与其他产业合理构成产业链,共同在大赛运行的过程,产生自身的合理的经济效益,并促进自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体育旅游业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见证了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体育建筑,“鸟巢”在中国人心目中己经被抬高到了近乎“神圣”的位置。据统计,“鸟巢”自2008年10月l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后,日均人流量都维持在万数以上,最高峰是在“十一”期间,最多达到日进七万余人的记录,而人均50元的门票,让鸟巢赚了个盆满钵满。很多在奥运会期间没有机会到北京观赛的外地游客,在奥运后都把北京、“鸟巢”列入了旅游目的地,奥运效应已将“鸟巢”包装成为与长城、故宫齐名的旅游景点。“鸟巢”热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退,但是管理公司抓紧这个机遇开发“鸟巢”这一旅游产品的做法还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当前,随着体育产业化的进程深入,我们完全可以吸引更多的体育赛事落户在这里,吸引周边城市及国内的体育爱好者前去观看,并带动当地的旅游消费。

5、培育大型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与运营团队

以前,中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一般由体育行政部门独家操作,使用功能和经营模式单一,高水平的场馆管理和经营

人才也非常匾乏,严重影响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综合利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建设方结构的改变,及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在管理上也相应要求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团队进行运营操作。大型体育场馆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引进、培养既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熟悉市场运作机制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紧迫。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一是直接通过以吸引外资投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为契机,吸引外来人才,并带动本地体育经营人才的成长;二是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大多数国有体育场馆,也可以以此来消化旧体制遗留的工作人员;三是在大学教育阶段,直接培养“科班出身”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

NO.1.2006 ?61? 本文就目前高校体育场馆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做一简单叙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令高校场馆的管理更加 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高校现有场馆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年限。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摘要:关键词:陆 红(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太原030000)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 1引言 体育场馆及设备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学校的主要建筑物,往往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使用寿命,关系到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场馆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体育场馆的管理首先必须以尽量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师生员工的体育需求为主要任务。全国高校招生并轨后,形成了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中办学、自筹经费为主的办学模式。各校的体育费用投入在一段时间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让这些场馆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已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和体育教师们普遍关心的话题。2存在的问题(1)体育场地面积小。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2)管理难度大。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场地使用密度大,爱护设施的自觉性不够,具有专业知识及事业心的管理员缺乏,大都是聘请临时工管理,造成服务水平和质量都达不到应有的要求。(3)经费缺乏,设备不能及时修理和更新。学校所提供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场馆维修改造费用和日常维护的开销,只能依靠有偿开放维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到其他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进行开发并创造了效益,体育教师的心理不平衡。弃教经商,厌教改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体育教师无心搞体育,将预计着高校体育的危机。(4)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批手续不完善。原因多种多样,即使有制度也形同虚设,不遵照执行,不按要求办理手续。有的甚至打着领导的旗号使用或擅自带领外来人员进出或使用。(5)丢失球严重。上课期间教师不负责,不清点数量,管理不严,球失手后不及时追回。关键是没有奖惩制度, 并且不遵照执行,经常丢失后无人问津,每学期购买球数量急剧上升。 (6)电浪费严重。由于开关可随时开启,而且学生没有节电意识,不论是否有必要,一进门就开灯,人走不知道随手关灯,我们场馆的灯都是耗电量很大的,并且需要预热之后才能使用。学生随意开启破坏性大,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7)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文化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工人或临时工,一般没有大学或大专学历,更不用说具备体育场馆的业务知识了。3改进措施 (1)校领导要参与场馆建设的决策。作为校领导思想上要足够重视,为修建场地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据理力争,与基建办协调工作,确保学校场馆建设顺利实施。 (2)设置监督机构专人负责保证质量。在施工中作为甲方我校必须派技术人员对施工的进程和质量进行监督,因为场馆建设可以说是百年大计的工程,如果监督不严,没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就可能出现不必要的返工及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这样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3)全校师生员工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珍惜爱惜场馆的每一设施。任课教师严格把关,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一律穿运动鞋进出场馆。严禁随意吐痰、乱扔纸屑,特别是口香糖更要禁止。 (4)采取适当的收费形式可以稍缓资金不足的情况,也可适当满足学生对设施的需求。近几年来,国家提倡学校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开放,提高场馆使用率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适当收费,用于管理,保证场馆使用寿命,以场养场,保证场馆资源的充分利用。高校在节假日可以对外开放,正常的教学时间也应该保证,建议应该有一个体育场馆实行有偿和开放相结合的方式,相应地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露天、容纳人数较多、项目普及性广的场馆(如普通场地的篮球场、足球场),向校内和社会无偿开放,对室内、资金投入较多的场馆实行有偿开放和有偿服务(如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器械健身、高档网球场、台球等)。采取有偿服务后,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将他们安排到各自经营的项目中去,一是弥补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二是发挥教师体育专业的特长,三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起到了稳定教师队伍的作用。 (5)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消费水平,学校体育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共同制定一个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承受的票价。笔 管理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要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 理模式要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 1、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还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具有所有权,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后,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交由某一公司或者个人全权管理,体育场馆运作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政府不给于任何的补贴。对于承包后的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普通群众提供大众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必要时也要承担体育竞赛的任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一般由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并在合同书中约定,承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这种经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国内目前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大型体育场馆还为数不多,我们称之为“托管”。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出租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实行此种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维持和改善体育场馆的运转,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国内首都体育馆就是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要求每年完成350万利润,利润按2:3二5的比例分配,即20%作为场馆本身发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门,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 2、资本多元化的合作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作为大股东,以其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它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和后期经营开发的补充资金,成立拥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现代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这种经营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以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要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 1、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还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具有所有权,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后,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交由某一公司或者个人全权管理,体育场馆运作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政府不给于任何的补贴。对于承包后的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普通群众提供大众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必要时也要承担体育竞赛的任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一般由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并在合同书中约定,承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这种经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国内目前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大型体育场馆还为数不多,我们称之为“托管”。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出租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实行此种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维持和改善体育场馆的运转,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国内首都体育馆就是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要求每年完成350万利润,利润按2:3二5的比例分配,即20%作为场馆本身发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门,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

2、资本多元化的合作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作为大股东,以其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它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和后期经营开发的补充资金,成立拥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现代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这种经营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以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设施作为投资,其他投资者以现金,设备,管理等作为投资,携手合作经营管理体育场馆。无论哪种形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都在于通过投资各方的合作来解决体育场馆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或者后期的经营过程中资金缺乏,管理经验缺乏等难题。合作经营的各方以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收益按各自投资资本的比例分成,合作投资经营的模式营造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体育馆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的体育场馆事业发展。政府部门作为体育场馆内部企业的大股东,对该企业的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保证了国家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政策性导向,有利于把握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较新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国内的南京市全民健身中心是十运会配套场馆建设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6亿元。其中南京市财政局在三年内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再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剩余的资金全部采用市场机制来运作,将全民健身中心十五年的经营权转让给香港雅高公司,不仅获得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使之走上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之路,为尽快收回建设成本和实现场馆的良好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规律,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难题,使体育场馆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发展体育产业发挥更大作用。现对**州开展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体育场位于**市,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73503平方米,建筑面积18737平方米,能容纳观众3万人,有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各1块,配有160m2旋转彩屏和电子显示装置,以及灯光音响设备,体育场四周有商铺约3000平方米。2016年全年接待健身人数8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广场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经营收入万元,支出合计万元,上缴税金合计万元。 **体育馆位于**市朝阳路,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6332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有固定座位5197个,活动座位624个,有贵宾室、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新闻发布室等配套服务用房及设施,馆内设音响视频系统、演出灯光等,可举行篮球、排球、体操等多项体育赛事,同时也可承接各类文艺演出、商业会展等。2016年体育馆全年接待健身人数达10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

开放场地面积6000 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收入合计76万元,支出合计万元,上缴税金合计万元。 **州民族体育馆位于个旧市金湖东路,建于1997年。为便于管理,**州人民政府于1997年9月批准成立**州民族体育馆,为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0人。目前**州民族体育馆主要运营管理的场馆有四馆一场,即体育馆、网球馆、体操馆、游泳馆、体育场。 体育馆有固定座位3338个,其中活动座位270个,有配套比赛和大型活动的会议室、办公室、运动员和裁判员休息室,馆内设音视频系统装置,配有文艺演出的基本灯光。馆外四周有面向大众开放的健身房、体育用品经营部、休闲娱乐茶庄、汽车美容等多种经营场所。 网球馆建于2016年,由6块标准的塑胶场地和一幢三层楼的配套服务功能房组成。配套用房一楼设有休闲厅、淋浴室。二楼、三楼设有对外营业的豪华标准间18间。四楼有面向社会开放的乒乓球室。网球馆既作为**州网球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大量的时间对社会有偿开放。 体操馆建于2016年,在建盖时就着眼于面向市场。总层高为三层,一二层已面向社会出租,经营面积平方米,目前经营项目有餐饮和KTV娱乐会所。三层作为**州体操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训练之余对外举办健美操、幼儿体操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前言 高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须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作保障,高校体育场馆其基本功能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往往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因此,一个合理健全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对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使用寿命,也关系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前提下,如何发挥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势,并让这些场馆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一个健全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群体的主要特征 1.1 大学生体育爱好者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层面,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期,他们对体育活动都很感兴趣,由于自身不够成熟、缺乏社会阅历等局限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和他们原来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进入大学后所处群体的体育态度,所学专业等息息相关,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就少,项目也较单一。 1.2 教职员工体育爱好者 高校的教职员工是现代大学中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的荣誉感和自尊心特强,他们和其他社会成员比更需要精神满足,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大部分人尚未具有主动参加锻炼的体育意识,他们的活动大多只限于轻便的晨练慢跑和徒手操等,他们中间参加体育场馆活动的以年轻人为主。对这部分人要逐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适度的、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使他们感觉到体育活动的益处和乐趣。场馆管理人员要理解、尊重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能言辞过激。 1.3 校外体育爱好者 每个高校都不会独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它们必然和周边社区息息相关,高校体育场馆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娱乐场所,他们也给体育场馆带来了一定的收入。这部分人的数量和素质与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人口越密集地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越多。周边人文环境越好,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综合素质越高。此外场馆设施的好坏、收费的高低也是吸引他们参加活动的重要因素[2]。 2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现状 2.1 高校体育场馆的性质 高校体育场馆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运动锻炼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增强高校师生的体质水平,提高高校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同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因此,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让这些场地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已成了高校体育竞争中又一突出的问题和体育教师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校体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校园体育,高知识人群对体育的需求日渐增强。随着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也逐步参与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学生体育协

体育场馆的物业管理

体育场馆的物业管理 体育场馆的物业管理作者:佚名 时间:2008-8-23 浏览量: 现代体育场馆运营特点分析 现代体育场馆作为提供公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场所,其运营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展开,从而使现代体育场馆运营具有以下特点: 一、日常商业活动频繁的运营特点 实地考察的五城市七体育场馆中,功能综合性强的物业特点均有突出表现,使现代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相对集中在商业活动方面,如经营较为成功的上海东亚体育文化中心内的上海富豪东亚大酒店、“运动员之家”、上海市周边旅游集散市场、对外开放的羽毛球训练场、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内的好又多超市、恒利宾馆、富有特色的黄龙体育中心酒吧一条街、乒乓球训练场、成都体育中心的会所经营、虹口足球场的健

身馆等等,各个业主均利用体育场馆空闲时间开阔的体育馆场地大力创收经营。 二、大型赛事、活动期的运营特点 现代体育场馆在大型赛事、活动举行时,最大的运营特点是人口密度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增大,结束后又急剧减少。 ①大型赛事、活动准备工作期的运营特点:在此期间,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单位、参加单位、配合单位、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各类物资器材大量进场;体育场馆的各类专业设施设备全面开始启用,如:专业训练场、各类办公用房的使用准备等;足球比赛的划线、球门挂网准备,商业演出的舞台搭建、草坪盖板铺设等。 ②大型赛事、活动举行时的运营特点:大型赛事、活动的安全保卫人员、检票人员等工作人员及观众在1-3个小时内全部进场,人员迅速达到几万人,体育场馆所有机电设备、强弱电系统、配套功能用房、停车场等全面投入使用,配套的餐饮、商业网点的经营活动亦随之活跃起来。 ③大型赛事、活动结束时运营特点:大型赛事、活动一旦结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教学内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 1、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还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具有所有权,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后,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交由某一公司或者个人全权管理,体育场馆运作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政府不给于任何的补贴。对于承包后的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普通群众提供大众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必要时也要承担体育竞赛的任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一般由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并在合同书中约定,承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这种经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国内目前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大型体育场馆还为数不多,我们称之为“托管”。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出租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实行此种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维持和改善体育场馆的运转,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国内首都体育馆就是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要求每年完成350万利润,利润按2:3二5的比例分配,即20%作为场馆本身发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门,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

2、资本多元化的合作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作为大股东,以其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它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和后期经营开发的补充资金,成立拥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现代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这种经营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以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设施作为投资,其他投资者以现金,设备,管理等作为投资,携手合作经营管理体育场馆。无论哪种形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都在于通过投资各方的合作来解决体育场馆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或者后期的经营过程中资金缺乏,管理经验缺乏等难题。合作经营的各方以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收益按各自投资资本的比例分成,合作投资经营的模式营造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体育馆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的体育场馆事业发展。政府部门作为体育场馆内部企业的大股东,对该企业的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保证了国家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政策性导向,有利于把握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较新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国内的南京市全民健身中心是十运会配套场馆建设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6亿元。其中南京市财政局在三年内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再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剩余的资金全部采用市场机制来运作,将全民健身中心十五年的经营权转让给香港雅高公司,不仅获得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使之走上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之路,为尽快收回建设成本和实现场馆的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1.体育场馆设施:是指为保障体育运动而建设的各种体育场、管、池、训练基地和体育场馆的总称。 2.体育场馆运营:是指对大中型体育场馆在建设、投入使用、提供服务过程中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的总称。 3.体育场馆经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价格机制配置体育场馆各类资源,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向市场提供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服务等有形无形产品,以弥补体育场馆持续运作资金的不足。 4.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即在体育场馆中出资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权利分配关系以及体育场馆机构设置等构成的体系、制度、方法和形式的总称。 5.俱乐部:是由企业经营者出面组织,会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自由协会或团体。 6.体育场馆:是体育场和体育馆的总称,是能够提供人类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空间和附属设施所构成的环境总称。 7.体育场馆的分类依据:使用性质、用地、占地面积 8.体育场馆的身份:运动场所、体育公园、运动超市、体育园区 9.体育场馆活动分为:日常办公信息、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信息、对外开放经营信息、财务信息 10.节事活动对城市的影响:注意力效应、口碑效应、名片效应、改善效应 11.节事活动举办应遵循的原则:大众化原则,确定性与规范性、市场化、产业化 12.节事活动遵循的规律:影响范围规律,实践效果,内容吸引力,经济效益 13.培训业务开设的主要内容:全民健身培训、文化艺术培训、体育行业特有技能培训、体育后备人才培训、高水平运动队培训 14.培训业务的组织形式:培训班、俱乐部、少年儿童体育总校、私教 15.俱乐部的功能: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力量功能 16.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业余、职业、商业体育俱乐部 17.科技创新体现在:建筑标致化、标准国际化、设备现代化、功能多元化四个方向 18.体育中心经营原则:创新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求同存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1、我国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变迁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9)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对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财政经济政策,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第二阶段(1979-1991)广开门路,开展各种经营,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差额管理。 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突破单纯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开始走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体育产业开发阶段。 2、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商业化运营,我国体育场馆存在哪些问题? (1)、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层次较低。 (2)、经营收入大雨经营日常开销,很少用于投资回收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3)、体育场馆的属性及功能定位上不明确,无法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4)、经营意识淡薄,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化运营机制。 (5)、经营项目开发不全,无法资产开发力度不够。 3、武汉体育中心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 (1)、日常保安,秩序维护,保洁等日常服务性工作(2)、绿化和草坪的保养工作(3)、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4)、门禁、IC卡检录、计时计分、音响、大屏幕控制等弱电的操作 (5)、空调、排风冷热源、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等弱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与维护工作。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研究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是为高校教职员工提供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运动锻炼的场所,而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运营与管理策略,从而提高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社会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 0 引言 高校是培养社会建设人才的基地,其本质是为整个社会需求为基础、为社会服务。因此,高校本身的内部各种资源同样是为社会服务。高校体育场馆是指国家投资或学校筹资兴建、学校管理的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通过十多年的改革和探索,高校体育场馆已经开始由功能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等,有些场馆已经开始实现经济效益。但是,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1]。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的现状,深入探究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运营、管理与开发情况,最终形成更完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运营与管理策略。 1 当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分析 (1)场馆功能单一 现有高校体育场馆大多是按照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的要求修建的,在设计建造时,主要是从教学、训练、竞赛的要求考虑,功能单一,规模小、标准不高,附属建筑面小,因而承接大型运动会或比赛的能力较低,由于建在校园内对外开放率低,并受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导致使用率低。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大多设施简陋,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功能单一,实行经营型管理,其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较差。 (2)场馆的利用率低 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大部分以教学和训练为主,受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在对外开以及承接大型运动会或比赛方面应用较少。笔者对长春市的14个大型高校体育馆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高校体育场馆的场地以及体育设施平均使用率只有43.55%;而在开放方面,对学生的开放时间只有约6小时,远远未能发挥其应用作用。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经验不足,运营模式不科学,这些都造成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相对封闭,很难吸引社会上的体育消费者。 (3)场馆的内部资源浪费严重 根据正常的教学、训练需要,大部分的高校体育场馆都会建造成个具有高大空间的场所,为了给广大的师生创造舒适的运动环境,就必须要具备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照明。这样,平时的照明和夏天使用的空调。因此,都会消耗很大的能源。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体育馆在人员离开后,空调仍然处于运转或待机状态,照明设备也没能及时关闭,甚至很少有人把相应的电源插座断开,这样一年下来,造成了大量的电量损耗,目前场馆的管理者并未发现这一点。大部分值班员在离开场馆后没有养成断电的习惯,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2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及管理的对策 (1)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队伍 ①更新管理观念。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两大矛盾。同时,以保障学生的需求为主,以社会服务为辅,积极协调教学、训练和竞赛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 ②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场馆应该由爱体育、懂体育、会体育的人员来担任,让体育部的教师专门组织培训各种类型的训练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2)合理设计体育场馆 所谓合理设计高校体育场馆,就是要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性进行系统规划。合理设计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1.体育场馆设施:是指为保障体育运动而建设的各种体育场、管、池、训练基地和体育场馆的总称。 2.体育场馆运营:是指对大中型体育场馆在建设、投入使用、提供服务过程中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的总称。 3.体育场馆经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价格机制配置体育场馆各类资源,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向市场提供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服务等有形无形产品,以弥补体育场馆持续运作资金的不足。 4.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即在体育场馆中出资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权利分配关系以及体育场馆机构设置等构成的体系、制度、方法和形式的总称。 5.俱乐部:是由企业经营者出面组织,会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自由协会或团体。 6.体育场馆:是体育场和体育馆的总称,是能够提供人类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空间和附属设施所构成的环境总称。 7.体育场馆的分类依据:使用性质、用地、占地面积 8.体育场馆的身份:运动场所、体育公园、运动超市、体育园区 9.体育场馆活动分为:日常办公信息、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信息、对外开放经营信息、财务信息 10.节事活动对城市的影响:注意力效应、口碑效应、名片效应、改善效应 11.节事活动举办应遵循的原则:大众化原则,确定性与规范性、市场化、产业化 12.节事活动遵循的规律:影响范围规律,实践效果,内容吸引力,经济效益 13.培训业务开设的主要内容:全民健身培训、文化艺术培训、体育行业特有技能培训、体育后备人才培训、高水平运动队培训 14.培训业务的组织形式:培训班、俱乐部、少年儿童体育总校、私教 15.俱乐部的功能: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力量功能 16.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业余、职业、商业体育俱乐部 17.科技创新体现在:建筑标致化、标准国际化、设备现代化、功能多元化四个方向 18.体育中心经营原则:创新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求同存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1、我国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变迁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9)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对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财政经济政策,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第二阶段(1979-1991)广开门路,开展各种经营,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差额管理。 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突破单纯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开始走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体育产业开发阶段。 2、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商业化运营,我国体育场馆存在哪些问题? (1)、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层次较低。 (2)、经营收入大雨经营日常开销,很少用于投资回收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3)、体育场馆的属性及功能定位上不明确,无法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4)、经营意识淡薄,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化运营机制。 (5)、经营项目开发不全,无法资产开发力度不够。 3、武汉体育中心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 (1)、日常保安,秩序维护,保洁等日常服务性工作(2)、绿化和草坪的保养工作(3)、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4)、门禁、IC卡检录、计时计分、音响、大屏幕控制等弱电的操作 (5)、空调、排风冷热源、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等弱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与维护工作。 (6)、前厅接待和接待服务工作(7)、大型活动的接待和保障服务对外业务 4、武汉体育中心服务外包的积极意义? (1)、缓解开赛矛盾、减少雇员,降低运营成本(2)、服务外包实现了服务、管理和文化三方面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规律,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难题,使体育场馆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发展体育产业发挥更大作用。现对XX州开展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XX体育场位于蒙自市天马路,建于XX年,占地面积73503平方米,建筑面积18737平方米,能容纳观众3万人,有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各1块,配有160m2旋转彩屏和电子显示装置,以及灯光音响设备,体育场四周有商铺约3000平方米。XX年全年接待健身人数8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广场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1XX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经营收入154.5万元,支出合计132.2万元,上缴税金合计4.1万元。 XX体育馆位于蒙自市朝阳路,建于XX年,占地面积6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2453.8平方米,有固定座位5197个,活动座位624个,有贵宾室、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新闻发布室等配套服务用房及设施,馆内设音响视频系统、演出灯光等,可举行篮球、排球、体操等多项体育赛事,同时也可

承接各类文艺演出、商业会展等。XX年体育馆全年接待健身人数达10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6000 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收入合计76万元,支出合计73.5万元,上缴税金合计2.3万元。 XX州民族体育馆位于个旧市金湖东路,建于1997年。为便于管理,XX州人民政府于1997年9月批准成立XX州民族体育馆,为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0人。目前XX州民族体育馆主要运营管理的场馆有四馆一场,即体育馆、网球馆、体操馆、游泳馆、体育场。 体育馆有固定座位3338个,其中活动座位270个,有配套比赛和大型活动的会议室、办公室、运动员和裁判员休息室,馆内设音视频系统装置,配有文艺演出的基本灯光。馆外四周有面向大众开放的健身房、体育用品经营部、休闲娱乐茶庄、汽车美容等多种经营场所。 网球馆建于XX年,由6块标准的塑胶场地和一幢三层楼的配套服务功能房组成。配套用房一楼设有休闲厅、淋浴室。二楼、三楼设有对外营业的豪华标准间18间。四楼有面向社会开放的乒乓球室。网球馆既作为XX州网球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大量的时间对社会有偿开放。 体操馆建于XX年,在建盖时就着眼于面向市场。总层平方1940.74高为三层,一二层已面向社会出租,经营面积

体育馆运营

市体育馆运营管理 大型体育场馆是开展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全民健身、服务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市体育馆的建设,将改善我市体育设施场地不足,设施落后的状况;为发展我市的体育事业,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全面提高我市的竞技体育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提升市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普通存在着大型体育场馆在赛后运营方面,仍面临着体制机制不适应、运营效能不佳、服务能力不强、利用水平不高、配套政策不健全、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现就我市体育馆运营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体育馆运营总体思路 坚持“以体为本,产业运营”的方针,在充分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发挥体育馆公益性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人力和场馆资源开展体育服务、设施租赁等项目,同时大力挖掘体育馆的无形资产,增加体育产业收入,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减轻财负担,扩大社会就业服务,提升我市城市政治、经济、体育服务功能。 二、体育馆运营基本目标 1、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体育馆服务功能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充分发挥体育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效益。

2、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工作流程,更好地为运动训练、竞赛组织服务,促进我市竞技体育水平及比赛质量的提高。 3、创新运营管理理念,树立市场观念,扩大宣传力度,采用多元化、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提高体育馆经营效益。 4、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升我知名度及综合服务能力。 三、体育馆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管理方面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事业单位产业化运作模式 2、“BOT”模式即建设—运营—转让 3、“PPP”模式即公私合伙制“鸟巢”国家体育场为我国首例以PPP经营模式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 事业单位产业化运作模式是指体育馆作为事业单位,体育馆的运营管理人员直接进行场馆的日常管理活动。我市体育馆运营管理应采取事业单位产业化运作模式。其优点是:第一、可以对体育馆的各种设施、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直接服务于体育竞赛、体育健身及体育产业开发,因此能够实现社会效益最优化与体育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相对于承包管理、委托管理,直接管理能避免因体育馆开放、封闭训练、场地租赁产生的各种矛盾。 第三、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大多从事过体育工作,体育馆的直按经营可以培养现有体育人才的经营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2011年09月 管控体系的设计应考虑两方面因素。整合平台的选择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明确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目标的情况下,即对其他的公司或业务进行整合要选择一家公司为平台。通常有两个主要的标准:首先是基于能力,为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以更具有经营能力的企业为平台进行整合。其次基于资源,为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整合;被并购企业的组织制度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组织制度如何进行整合。轻易改变企业的组织制度,会产生不必要的制度风险,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如果原有企业的组织制度运行良好,则制度可以继续保持不变。依托一定的制度来完成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运作,对存在明显缺陷组织制度的企业在实施并购后,组织制度的再造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整合过程较长,逐渐过渡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各类负面情况的产生。 4、财务整合是否到位 财务是控制被并购企业的重要手段,具有信息功能,也是购方获取被并购方信息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后,在财务制度上并购双方应互相连通,但在很多情况下财务目标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予以整合。并购各方为了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协调一致,应保证并购各方在财务上的稳定性。但一般来说,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目标、考核体系和财务制度等并不相同,需要对并购双方在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财务管理目标导向应当进行财务整合,以保证在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的形象。财务整合的复杂程度已远远超过财务报表的合并。 企业并购完成后因为每个企业在财务资源、财务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是并购完成后特别是对那些被隐瞒的财务信息的财务审查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处理。其次是合并后的财务报表问题。并购前,并购双方都是独立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而并购后并购双方之前的独立财务会计报表需要进行编制合并财务会计报表。当企业向外界融资时,财务情况的透明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发展。 5、企业文化的融合 并购后并购双方的文化碰撞会给企业在并购整合工作中带来很多问题,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指出,要想通过并购来成功地开展多元化经营,与所有成功的多元化经营一样,必须要有“共同文化”或者具有“文化上的姻缘”。要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来避免并购的失败。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郑煤电有限公司参考文献: [1]凌立波.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 [2]张国杰.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 [3]刘丽华.企业并购类型与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01.(S1).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 文/王永伟 摘 要:本文通过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出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的特殊性和具体的管理经营模式,分别为学校行政部门治理模式、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和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并对这三种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论述。对高校大型体育场馆今后在市场竞争集中提出建议,以便更加适应市场竞争。 关键词: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096-02 前言: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取得辉煌成绩以来,更加刺激了人们对体育健身的消费,而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物质保障。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我国体育场馆资源严重短缺,在这种形式下,高校体育场馆都积极应对社会需求,陆续对社会开放,实行了有偿服务。但是随着这些年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深入,逐步参与到了社会市场竞争中去,由于学校现的性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大地限制了高校大型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将针对市场环境下,探析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期为最大化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一、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特点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的特点主要是高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既为在其校园内的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优势条件,但同时也为限制了其市场化的发展。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隶属于高校体育产业之中,于平把高校体育产业特征归纳为三点:福利性体育、业余经营性、消费对象相对稳定性。总结了高等教育范畴内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普遍特征。所以高校大型体育场馆在建设之初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在校学生的体育活动,这也是高校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时所必需遵循的原则。这就决定其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开放时间、开放频率等。 高校在对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赋予了特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我国高校体育系统拥有一支数量较大、水平较高的教师,在科研、教学训练、体育管理等方面时刻走在社会的前沿,他们掌握着先进的信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都较为敏感;二是高校的环境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尤其是《体育法》明确强调“学校必须按照标准配备场地和器材、并且不能挪为他用”。 二、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1、学校行政部门治理模式 学校的大型体育场馆是由国家通过教育专项经费投资兴建、学校统一管理,场馆的使用和服务是以学生参加体育课和体育课 经管空间 96 2011.09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张宏, ZHANG Hong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系,广州,510500 刊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26(4)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7条) 1.杨远波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2006 2.余惠清;张宏浅析大型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期刊论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03) 3.郭惠平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局限与突破[期刊论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6(05) 4.伯尼·帕克豪斯体育管理学--基础与应用 2003 5.赵钢;雷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 2007 6.胡庆山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期刊论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02) 7.陈融体育设施与管理 2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季跃龙.李建英.JI Yuelong.LI Jianying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开发利用探析[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2009,30(5) 2.陆亨伯.谢萍萍.郑栋.LU Heng-bo.XIE Ping-ping.ZHENG Dong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典型体育场馆的分析[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 3.刘晶.陈元欣.LIU Jing.CHENG Yuan-xin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 4.胡斌.马英.吕元.武秀军对我国体育场馆复合化使用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9) 5.杨金田.靖桥.袁国良.YANG Jin-tian.JING Qiao.YUAN Guo-liang河北省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的体制性障碍与改革路径[期刊论文]-河北学刊2009(1) 6.黄桥贤.杨效勇.陈流.陈莉萍.HUANG Qiao-xian.YANG Xiao-yong.CHEN Liu.CHEN Li-ping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体育学刊2010,17(7) 7.于洋关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探讨[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08(29) 8.陈林会.覃文林.Chen Lin-hui.Tan Wen-lin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有效运行机制研究[期刊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 9.刘学谦.冯云辉.LIU Xue-qian.FENG Yun-hui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期刊论文]-体育学刊2010,17(7) 10.袁绍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23) 引证文献(5条) 1.申锐.吴应广对商业健身俱乐部市场管理模式与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期刊论文]-搏击:武术科学 2011(6) 2.罗辉辉.唐艺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3) 3.杨学贵关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中小型体育场馆合理运营的对策研究——以宁南山区为例[期刊论文]-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 4.刘书勇.陶成.高俊近3届世界大冬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赛后利用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4) 5.王子朴.梁蓓.陈元欣梳理与借鉴: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研究[期刊论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