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优质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优质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优质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一、优质米的一般特征

1、外观品质:有光泽、半透明、垩白率小于5%、长粒至中长粒、充实饱满、无畸形、无斑纹、无虫害、无病粒。

2、加工品质:糙米率在82%以上,精米率在73%以上,整精米率在65%以上。

3、蒸煮品质:支链淀粉含量为12-18%,糊化温度为69℃以下,胶稠度在70毫米以上,加热吸水率小,膨胀体积小。

4、食味品质:适口性好,有光泽、香味、弹性,不回生。

5、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大于7%。

6、卫生品质:农药残留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如:GB2715-81、GB4788-84等规定)。

二、优质水稻栽培操作规程

一般情况下,优质水稻比常规水稻抗逆性差,要实现上述优质米特征,就应在选择好良种的前提下,在栽培技术上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具体如下:

(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2月10日-3月末)

选适于本地区熟期的水稻品种,我县在优质米水稻种植区域,主推绥粳4号、莎莎泥、垦稻12。优质稻米品种确定之后,经过晾种、盐水选种、浸种消毒、催芽等程序后,于4月上中旬开始育苗,可进行旱育苗、盘育苗。

(二)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秧(4月1日-5月30

日)

1、播种-立针期,要突出个"齐"字。这一时期要保温保湿,温度保持28-32℃,土壤水分要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覆膜保湿,保证出苗整齐,培育壮秧。

2、立针期-2叶期。要突出个"矮"字,促下控上,促进根系生长,棚温保持25℃,及时通风炼苗。

3、2叶-3.5叶期,突出个"根"字。这一时期要"促根系",控制水分(每天早晨观察秧苗有露珠就不用浇水)和棚温,防徒长,防病,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0℃左右。

4、3.5叶-插秧,突出"壮"字。这一时期的目标是蹲苗壮根,促分蘖,逐渐揭膜,大通风。

(三)选地与移栽(5月10-30日)

1、选好地块:种植优质米水稻地块要集中连片,种植区域没有大气、土壤、水源污染,远离城市垃圾或城市下水道排污的河流不能用于灌溉。应选择有机质含量中等地块(以秋整地为好,秋翻深度在15厘米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经过冬春两季的冻融交替,可以促进土壤内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通透性,使之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质米生产的生态环境)。

2、移栽时期与栽培密度:移栽时期大约在5月10日至5月末以前结束。栽培不宜太密。

(四)科学施肥(4月15日-5月15日)

提倡增施腐熟农家肥(30吨/ 公顷)、巧施优质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肥,氮肥是影响米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减施化学氮肥,增施磷钾肥、硅肥,公顷施纯氮(纯N)110-120

公斤,磷(P2O5)50-70公斤,钾(K2O)60-8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0.6:0.5-0.7。具体施肥方法:农家肥翻地前施入,耙地时施底肥,纯氮(纯N)60-70公斤,磷肥(P2O5)(50-70公斤),钾肥(K2O)30-40公斤,硅肥全层施入。分蘖期施纯氮30公斤,穗肥施氮肥(纯N)20公斤,钾(K2O)30-40公斤。未经改良的冷浆型水稻土(漂垡地)不适宜种植优质米水稻。不可使用含氯的化肥,收获前30天不施任何化肥,整个水稻生育期不施任何人工合成的激素类农药,建议使用复合肥,用量为300-350公斤/ 公顷,做底肥。

(五)合理灌溉

全生育期实行浅水灌溉,水层保持3-4厘米,干湿交替,插秧前灌花达水,插秧后水层稍加深护苗,分蘖期浅水促分蘖,有效分蘖终止期(6月25--7月5日左右),晒田7天左右(晒至田间出现裂缝),复水浅灌,乳熟期间断灌水(花达水),腊熟期自然落干,黄熟期排干(不能早排,收获前10天前撤水),减数分裂期(7月17-24日)如遇低温(17℃以下),深灌护胎。

(六)防治病虫草害

防治水田杂草和水稻病虫害所选用的化学农药必须是中、低毒,严禁使用高毒和剧毒农药,而且要按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施药,不可超标。

1、本田除草:本田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在水稻移栽后5-9天,每公顷施用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150克+丁草胺1000毫升或每公顷施用50%田莠清可湿性

粉剂1.5公斤,采取毒土或毒沙法撒施,保持水层3-5厘米5-7天。

2、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重点防治水稻"三虫两病"。"三虫"是指水稻负泥虫、潜叶蝇、二化螟;"二病"是指稻瘟病、纹枯病。在6月上旬(水稻潜叶蝇幼虫危害初期)或6月中下旬(水稻负泥虫幼虫孵化盛期),用30%速克毙乳油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或40%乐果乳油稀释1000倍液喷雾。在水稻孕穗期(7月10-20日),用1.45%的捕快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液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从6月下旬开始做好田间病情调查,早期发现田间零星病株应及时喷药,在叶瘟初期防治一次,一周后若病情仍未得到控制,应再防治一次;防治穗茎瘟要在抽穗5%-10%时喷药,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在齐穗期喷药一次,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减半量重喷。防治稻瘟病首选药剂为13%稻洁(灭稻瘟一号)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1.5公斤,加水稀释喷雾。或者施用30%稻病宁可湿性粉剂(该药可兼防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用量为每公顷1.5公斤,加水稀释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与稻瘟病同时进行,首选药剂为3%、5%井冈霉素水剂,用量为3%井冈霉素水剂每公顷2250-3000毫升,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0毫升,加水稀释喷雾。

(七)适时收获、晾晒(10月1-20日)

水稻黄熟期应及时收获,在收获前10天排水为宜,收获后应捆在田间堆小垛自然晾晒,经常翻垛,水分降至15%时及时拉回场院脱粒。

优质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一、优质米的一般特征

1、外观品质:有光泽、半透明、垩白率小于5%、长粒至中长粒、充实饱满、无畸形、无斑纹、无虫害、无病粒。

2、加工品质:糙米率在82%以上,精米率在73%以上,整精米率在65%以上。

3、蒸煮品质:支链淀粉含量为12-18%,糊化温度为69℃以下,胶稠度在70毫米以上,加热吸水率小,膨胀体积小。

4、食味品质:适口性好,有光泽、香味、弹性,不回生。

5、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大于7%。

6、卫生品质:农药残留和有毒物质的含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如:GB2715-81、GB4788-84等规定)。

二、优质水稻栽培操作规程

一般情况下,优质水稻比常规水稻抗逆性差,要实现上述优质米特征,就应在选择好良种的前提下,在栽培技术上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具体如下:

(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2月10日-3月末)

选适于本地区熟期的水稻品种,我县在优质米水稻种植区域,主推绥粳4号、莎莎泥、垦稻12。优质稻米品种确定之后,经过晾种、盐水选种、浸种消毒、催芽等程序后,于4月上中旬开始育苗,可进行旱育苗、盘育苗。

(二)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秧(4月1日-5月30日)

1、播种-立针期,要突出个"齐"字。这一时期要保温保湿,温度保持28-32℃,土壤水分要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覆膜保湿,保证出苗整齐,培育壮秧。

2、立针期-2叶期。要突出个"矮"字,促下控上,促进根系生长,棚温保持25℃,及时通风炼苗。

3、2叶-3.5叶期,突出个"根"字。这一时期要"促根系",控制水分(每天早晨观察秧苗有露珠就不用浇水)和棚温,防徒长,防病,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0℃左右。

4、3.5叶-插秧,突出"壮"字。这一时期的目标是蹲苗壮根,促分蘖,逐渐揭膜,大通风。

(三)选地与移栽(5月10-30日)

1、选好地块:种植优质米水稻地块要集中连片,种植区域没有大气、土壤、水源污染,远离城市垃圾或城市下水道排污的河流不能用于灌溉。应选择有机质含量中等地块(以秋整地为好,秋翻深度在15厘米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经过冬春两季的冻融交替,可以促进土壤内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通透性,使之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质米生产的生态环境)。

2、移栽时期与栽培密度:移栽时期大约在5月10日至5月末以前结束。栽培不宜太密。

(四)科学施肥(4月15日-5月15日)

提倡增施腐熟农家肥(30吨/ 公顷)、巧施优质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肥,氮肥是影响米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减施化学氮肥,增施磷钾肥、硅肥,公顷施纯氮(纯N)110-120公斤,磷(P2O5)50-70公斤,钾(K2O)60-80公斤,

氮磷钾比例为1:0.4-0.6:0.5-0.7。具体施肥方法:农家肥翻地前施入,耙地时施底肥,纯氮(纯N)60-70公斤,磷肥(P2O5)(50-70公斤),钾肥(K2O)30-40公斤,硅肥全层施入。分蘖期施纯氮30公斤,穗肥施氮肥(纯N)20公斤,钾(K2O)30-40公斤。未经改良的冷浆型水稻土(漂垡地)不适宜种植优质米水稻。不可使用含氯的化肥,收获前30天不施任何化肥,整个水稻生育期不施任何人工合成的激素类农药,建议使用复合肥,用量为300-350公斤/ 公顷,做底肥。

(五)合理灌溉

全生育期实行浅水灌溉,水层保持3-4厘米,干湿交替,插秧前灌花达水,插秧后水层稍加深护苗,分蘖期浅水促分蘖,有效分蘖终止期(6月25--7月5日左右),晒田7天左右(晒至田间出现裂缝),复水浅灌,乳熟期间断灌水(花达水),腊熟期自然落干,黄熟期排干(不能早排,收获前10天前撤水),减数分裂期(7月17-24日)如遇低温(17℃以下),深灌护胎。

(六)防治病虫草害

防治水田杂草和水稻病虫害所选用的化学农药必须是中、低毒,严禁使用高毒和剧毒农药,而且要按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施药,不可超标。

1、本田除草:本田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在水稻移栽后5-9天,每公顷施用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150克+丁草胺1000毫升或每公顷施用50%田莠清可湿性粉剂1.5公斤,采取毒土或毒沙法撒施,保持水层3-5厘米

5-7天。

2、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重点防治水稻"三虫两病"。"三虫"是指水稻负泥虫、潜叶蝇、二化螟;"二病"是指稻瘟病、纹枯病。在6月上旬(水稻潜叶蝇幼虫危害初期)或6月中下旬(水稻负泥虫幼虫孵化盛期),用30%速克毙乳油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或40%乐果乳油稀释1000倍液喷雾。在水稻孕穗期(7月10-20日),用1.45%的捕快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液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从6月下旬开始做好田间病情调查,早期发现田间零星病株应及时喷药,在叶瘟初期防治一次,一周后若病情仍未得到控制,应再防治一次;防治穗茎瘟要在抽穗5%-10%时喷药,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在齐穗期喷药一次,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减半量重喷。防治稻瘟病首选药剂为13%稻洁(灭稻瘟一号)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1.5公斤,加水稀释喷雾。或者施用30%稻病宁可湿性粉剂(该药可兼防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用量为每公顷1.5公斤,加水稀释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与稻瘟病同时进行,首选药剂为3%、5%井冈霉素水剂,用量为3%井冈霉素水剂每公顷2250-3000毫升,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0毫升,加水稀释喷雾。

(七)适时收获、晾晒(10月1-20日)

水稻黄熟期应及时收获,在收获前10天排水为宜,收获后应捆在田间堆小垛自然晾晒,经常翻垛,水分降至15%时及时拉回场院脱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