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

1. 介绍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文献

和指南,对于参会者了解会议议程、演讲内容、主题和重要信息具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会议的门户和桥梁,为与会者提供了重要的信

息和指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

术会议会议手册,为您解读其中的重要内容和价值。

2. 会议手册内容概述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会

议日程安排、主题演讲、分论坛议程、参会者名单、主办方信息等多

个方面。会议手册通过清晰的布局和详尽的资料,为与会者提供了便

利和指导。在会议手册中,我们可以找到与会学者的学术简介、专业

领域、学术成果等重要信息,这对于了解会议参与者的学术背景和动

向非常有帮助。

3. 会议手册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和广度兼具是评价一份会议手册的重要标准。在深度方面,会议

手册提供了对于每个演讲环节的详细介绍和内容概要,涵盖了流体力

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重要进展。会议手册还对分论坛的专题和专家进

行了系统的介绍,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和交流评台。而在广度方面,会议手册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多个领域,展现了流体

力学学术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我个人对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这份会议手册不仅仅是一份指南,更是对于流体力学领域发展

现状的重要记录和总结。通过阅读会议手册,我对于当前流体力学领

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会议手册也为我提

供了与国内外同行学者交流的机会和窗口,有助于我拓展学术视野,

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总结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文献,

为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它的深

度和广度兼具,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内容和交流评台。我对会

议手册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是,它不仅仅是一份会议指南,更是对流体

力学领域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记录和反映。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促进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学术研究和科

技创新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流体力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

领域,其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第十二届全国流

体力学学术会议作为汇聚国内外流体力学领域学者的重要学术盛会,

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评台,也为整个流体力学领域

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会议手册的详细介绍和内容概要,与会者可以了解到会议的主题和议程安排,包括主题演讲、分论坛议

程、参会者名单等重要信息,有助于他们充分准备和参与会议。

会议手册所涵盖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从数值模拟到实验研究,会议手册对流体力学领域的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参会者可以通过阅读会议手册,快速了解到流体力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重要进展,深入了解各个专题分论坛的内容和专家信息,有助于他们在会议上更好地参与讨论和交流,拓展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合作。

作为我个人对会议手册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会议手册不仅是一份指南,更是对流体力学领域发展现状的重要记录和总结。通过阅读会议手册,我对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通过参加本次会议,将能够结识更多优秀的学者,深化学术交流,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获得新的启发和机遇。

在会议手册的介绍和内容概要中,我还注意到了会议主办方的信息和介绍,以及会议的重要安排和注意事项。这些内容的细致安排和清晰呈现,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会议手册中列出的参会者名单和学术简介也为与会者提供了解交流对象的重要参考信息,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进行。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是一份信息丰富、内容详尽的重要文献,对于推动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起到了重要的

支持和促进作用。相信通过本次会议,流体力学领域的学者们将能够共同探讨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深化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流体力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期待着在本次会议上,能够与各位学者共同探讨交流,共同促进流体力学领域的繁荣与发展。

力学发展前言

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力学 目录 前言 摘要 1 力学学科的战略地位 1.1 力学发展的回顾 1.2 我国力学研究的状况 1.3 力学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方向 2 力学学科发展的状况与趋势 2.1 一般力学

2.1.1 一般力学 2.1.2 理性力学 2.2 固体力学 2.2.1 固体力学的发展状况 2.2.2 固体力学的发展趋势 2.2.3 中近期建议着重研究的领域 2.3 流体力学 2.3.1 概述 2.3.2 流体力学的发展状况 2.3.3 中近期建议着重研究的领域 2.4 力学中的交叉学科 2.4.1 物理力学 2.4.2 电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动力学 2.4.3 爆炸力学 2.4.4 环境流体力学 2.4.5 地球力学 2.4.6 生物力学 3 战略目标及措施

3.1 战略目标 3.2 措施参考文献

前言 力学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又有广泛的应用性。力学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和丰富人类对基本自然规律的认识,不断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目前,力学正在突破经典的力学概念和范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力学的物理内容在深化,力学在与其他学科交缘处迅速发展。力学从认识论的前沿,跨越自身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学科的新生长点,直到构筑新技术、高技术的根基。形成一个相当宽阔的研究带。············ 国内外对力学都很重视,学术活动频繁,学术组织林立。美国、日本把力学和材料视为交叉研究领域,俄罗斯把力学当作带头学科,我国则把力学作为七大基础学科之一。 随着冷战的结束,随着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体制转变,力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力学需要重新规划自已、发展自己。 力学发展战略研讨工作,侧重于基础学科方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于1990年7月在山东威海召开的学科评审组会议上正式开始。会上,确立了战略研究的总体构思,本着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应具有权威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的精神,成立了以中国科学院郑哲敏院士为组长、黄克智院士、周恒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黄文虎院士为副组长的研究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王仁院士光临会议,共同商讨。 研究分两个阶段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阶段从1991年开始,由黄克智院士率领,对固体力学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由周恒院士率领,对流体力学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由黄文虎院士率领,对一般力学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由郑哲敏院士率领,对力学的交叉学科进行发展战略研究。 第二阶段从1994年开始,在上述四个方面的研究基础上,由郑哲敏院士主持形成整个力学学科的发展战略报告的总体构想。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力学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等单位联合组织实施的。 在周恒院士的主持下,于1990年10月和1992年2月召开了两次“非线性流体力学研讨会”,先后有35位专家(人次)参加会议。会上的24个邀请报告,收集在《现代流体力学进展》和《现代流体力学进展》(II)(科学出版社出版)里。 在黄文虎院士的主持下;1993年7月召开了“一般力学(动力学、振动及控制)发展与展望学术讨论会”,由42位专家(人次)提供了25篇专题报告,汇编为《一般力学(动力学、振动和控制)的最新进展》,由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在黄克智院士主持下,于1990年11月和1992年12月召开了两次“固体力学发展趋势研讨会”,由36位有关专家分工撰写了综合报告19篇,这些报告汇编为《固体力学发展趋势》,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由朱兆祥等四位教授负责,于1991年8月召开了“材料和结构的不稳定性研讨会”,邀请了16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汇编为《材料和结构的不稳定性》论文集,由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郑哲敏院士主持的力学的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尽管有关交叉学科的发展战略报告已经成文,如爆炸力学等,但因各学科多从自身的角度论述,而没有统一在一起,形成正式出版物。 第一阶段的学科发展战略研讨工作,通过郑哲敏等四位院士的影响和带动,使力学界相当一部分学术造诣深厚,且在研究第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为第二阶段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的工作是从1994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学科评审组会议开始。在那次会议上,首先请了周恒院士、黄文虎院士、杨卫教授和唐立民教授等开始对整个力学学科发展战略报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 1. 介绍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文献 和指南,对于参会者了解会议议程、演讲内容、主题和重要信息具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会议的门户和桥梁,为与会者提供了重要的信 息和指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 术会议会议手册,为您解读其中的重要内容和价值。 2. 会议手册内容概述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会 议日程安排、主题演讲、分论坛议程、参会者名单、主办方信息等多 个方面。会议手册通过清晰的布局和详尽的资料,为与会者提供了便 利和指导。在会议手册中,我们可以找到与会学者的学术简介、专业 领域、学术成果等重要信息,这对于了解会议参与者的学术背景和动 向非常有帮助。 3. 会议手册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和广度兼具是评价一份会议手册的重要标准。在深度方面,会议 手册提供了对于每个演讲环节的详细介绍和内容概要,涵盖了流体力 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重要进展。会议手册还对分论坛的专题和专家进 行了系统的介绍,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和交流评台。而在广度方面,会议手册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多个领域,展现了流体

力学学术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我个人对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这份会议手册不仅仅是一份指南,更是对于流体力学领域发展 现状的重要记录和总结。通过阅读会议手册,我对于当前流体力学领 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会议手册也为我提 供了与国内外同行学者交流的机会和窗口,有助于我拓展学术视野, 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总结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手册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文献, 为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它的深 度和广度兼具,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内容和交流评台。我对会 议手册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是,它不仅仅是一份会议指南,更是对流体 力学领域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记录和反映。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促进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学术研究和科 技创新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流体力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 领域,其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第十二届全国流 体力学学术会议作为汇聚国内外流体力学领域学者的重要学术盛会, 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评台,也为整个流体力学领域 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会议手册的详细介绍和内容概要,与会者可以了解到会议的主题和议程安排,包括主题演讲、分论坛议

自然科学小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9296311.html, 自然科学小论文题目 一、最新自然科学小论文选题参考 1、欧美中小学自然科学启蒙读本(全五册) 欧美中小学生最佳课外读本 2、第16届北京市中小学生自然科学知识团体竞赛成功举办 3、配合小学各科教材的小故事大知识. 自然科学卷 4、自然科学——力学——流体力学——一种小型无人机简易飞行控制系统的方案 5、21pXC-1 高校必修の自然科学教育の創造と小?中学校の理科教育の改 革(領域13シンポジウム主題 : 現状の物理教育の問題点とその解決への試 み ... 6、自然科学と理科教育の乖離--学制から小学校令まで歴史から読み取れるもの 7、1K-4 小?中学校の役割の見直しを含めた自然科学教育課程の構築にむ けて : フィンランドとイギリスの教育の視点から(小?中学校の役割の見直... 8、1K-1 学校の協動力と授業力育成の視点から : 教員養成との関連で(小?中学校の役割の見直しを含めた自然科学教育課程の構築に向けて, 日本理... 9、小学校教員をめざす学生を対象とした分子生物学実験 : 危険な試薬 を使用しないDNA調製(自然科学編) 10、<資料>小児喘息患者の急性増悪期と回復期における血漿脂質脂肪酸 組成の比較(自然科学系) 11、富永半次郎塾から「ゲーテ自然科学の集い」へ--小谷幸雄氏への取 材より (特集ゲーテ自然科学の集い、その前史) 12、小学校から明確な自然科学教育を願う (-高校物理に望むもの-)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小型学术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14、自然科学分野からみたインタ-ネット (小特集インタ-ネット)

香山科学会议:重大工程及地质灾害中的颗粒物理与力学问题

458:重大工程及地质灾害中的颗粒物理与力学问题 重大工程及地质灾害中的颗粒物理与力学问题 ——香山科学会议第458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颗粒物质是指离散态物质体系,是与连续态物质(固体、流体)相区别的另一大类物质形态,呈现出的非线性力响应、结构异质化等特性,和由无序到有序、流动到堵塞等结构与动力学相变过程,是凝聚态物理的学科生长点。颗粒体系的力学现象比普通固体或流体的复杂,涉及准静态变形、变形局部化以及破坏、流变等,是力学研究的前沿。2010年底发布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预计到2020年的十年间,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将列为能源替代战略的优先领域加以大力发展,重大工程遇到的技术难题,急需科学认识。2008年汶川震区山体表面碎散,在今后长达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易于频发大规律泥石流,其碎散的物质组成和运动特征都与以前泥石流规律有本质不同,出乎我们现有经验判断,严重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聚集物理、力学和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深入讨论重大工程及地质灾害的若干关键技术及理论基础,凝练颗粒物质物理与力学今后5~10年的前沿科学问题,拓展我国颗粒物质物理与力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2013年4月26日~28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以“重大工程及地质灾害中的颗粒物理与力学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58次学术讨论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于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厚美瑛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崔鹏研究员担任执行主席,40多位多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厚美瑛研究员和崔鹏研究员分别以“颗粒物质的相转变研究”和“山地灾害:未来研究思考”为题作了主题评述报告,郑晓静教授以“散体物质多尺度力学行为的若干研究”为题作了会议总述报告。会议设立了四个中心议题:(1) 颗

十大文献源

十大文献源:1 科技图书2 科技期刊3 科技报告4 科技会议文献5 专利文献 6 标准文献 7 政府出版物 8 学位论文 9 产品样本10 科技档案 文献信息源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GB/T 3792.1—1983)。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在查新中,文献是科技文献的简称,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文字、图形、公式、代码、声频、视频、电子等)记录下科学技术信息或知识的载体,这个载体也就是信息源。 主要文献信息源及其特点 一、科技图书一般来讲,图书是指内容比较成熟、资料比较系统、有完整定型的装帧形式的出版物。科技图书是一种重要的科技文献源,它大多是对已发表的科技成果、生产技术知识和经验的概括论述。科技图书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学术专著、参考工具书(指对某个专业范围作广泛系统研究的手册、年鉴、百科全书、辞典、字典等)、教科书等等。对要较全面、系统地获取某一专题的知识,参阅图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科技期刊期刊(Periodicals)也称杂志(Journals 或Magazine),是指那些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汇集了多位著者论文的的连续出版物。科技期刊在科技情报来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约占整个科技信息来源的65%~70%。它与专利文献、科技图书三者被视为科技文献的三大支柱,也是科技查新工作利用率最高的文献源。科技期刊的特点是:每种期刊都有固定的名称和版式,有连续的出版序号,有专门的编辑机构编辑出版,与图书相比,它出版周期短,刊载速度快,数量大,内容较新颖、丰富。 三、专利文献专利文献通常是指发明人或专利权人申请专利时向专利局所呈交的一份详细说明发明的目的、构成及效果的书面技术文件,经专利局审查,公开出版或授权后的文献。广义的专利文献还包括专利公报(摘要)及专利的各种检索工具。专利文献的特点是:数量庞大、报道快、学科领域广阔、内容新颖、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由于专利文献的这些特点,它的科技情报价值越来越大,使用率也日益提高。本书第四部分第十九章将专门介绍专利文献及其检索。 四、科技报告科技报告(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又称研究报告和技术报告,是科学技术工作者围绕某个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正式报告,或对某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阶段进展情况的实际记录。科技报告自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继期刊之后的第二大报道科技最新成果的文献类型。从报道的内容看,科技报告大多都涉及高、精、尖科学研究和技术设计及其阶段进展情况,客观地反映科研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科技报告的特点是:单独成册,所报道成果一般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审定鉴定,其内容专深、可靠、详尽,而且不受篇幅限制,可操作性强,报告迅速。有些报告因涉及尖端技术或国防问题等,所以一般

“歼十杯”学术文化节之清华大学第415期博士生论坛-活动总结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第四届“歼十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暨清华大学第415期博士生学术论坛活动总结 论坛概况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第四届“歼十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暨清华大学第415期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15年5月16日和17日,在清华大学三堡学术基地和蒙民伟科技大楼航天航空学院系馆分成两个大论坛同时成功举办。 由于本届航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创新改革上做了很多努力,收到同学们热烈的响应。同比去年同学报名参加人数,今年突破170人,增长了15%。由于今年在主会场放在三堡学术基地,场地限制,只能容纳120名同学和20名老师,因此,本届航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分成两个大的论坛同时进行,即宣读论坛和张贴论坛,投稿宣读论坛的同学前往三堡学术基地进行学术交流,张贴论坛的同学在航院系馆楼下一层大厅进行学术交流。2015年5月16日上午,本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主论坛(即宣读论坛)在清华大学三堡学术基地成功开幕。在航院系馆举办的张贴论坛同时开幕。 宣读报告总数为94个,张贴报告数为72个,其中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常务副院长梁新刚教授、院党委副书记王兵副教授、航院航空系书记张雄教授、特邀嘉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邱志平教授、航院其他老师和部分外校老师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北航杰青获得者邱志平教授和清华大学航院长江学者符松教授分别为大家做了题为武器装备系统先进设计理论、方法及技术和高超声速流动转捩研究与展望的主题特邀报告。 本次论坛还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晚饭后的学术交流活动和联欢会(包括撕名牌,KTV 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本届学术大餐上,既要收获知识,也要获得友谊。联欢会气氛热烈,来自不同研究所的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相互认识和了解,在娱乐放松的同时也充分的增进了感情交流。 闭幕式上,我们邀请了航院“学术新秀”获得者两名同学,为大家做报告,真切的为同学们解读科研的奥秘!最后,我们邀请了航院老师为获奖同学们颁奖并致辞。王有政老师的致辞中对本次博士生论坛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同学们借助这个平台多多交流、多多学习,并提出希望开展一个交叉分论坛,重点关注学科交叉的交流。他提到博士生论坛对于航院同学来讲是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希望参加的同学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也要提高自己的报告水平。 宣传沟通 今年,本届航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发了自己的在线投稿网站(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9296311.html,/form),

中试报告

流态化所指的是固体颗粒被上升的气体或液体所悬浮时,固体颗粒被赋予流体特性的一种物理现象。流态化作为一门具有科学内涵的学科,始于20世纪中期。但对于尚没有流态化命题下应用流态化技术的生活活动(如淘米)和生产活动(如扬谷)早已存在,且已无法追溯至其创始人或创始的时代。在我国,明代的宋应星把科技生产作为自己著作的内容,写成了我国历史名著《天工开物》。他在该专著的第四卷描述了农民用风力将谷秕、麦秕和稻秕吹走,留下米粒、麦粒和稻粒的流态化分选过程,称为“扬簸”。 1.近代流态化科技的理论研究 早期的流态化理论以研究散式流态化为主,使其适用于颗粒有进有出的散式流态化系统,从而形成“广义流态化理论”。散式流态化指颗粒在流体中分散均匀的流态化体系,多为液-固体系。而大量应用的气-固流化床由于普遍存在气泡,称鼓泡流化床,属聚式流态化。由于气泡的存在,气固接触效率差,降低了传质、传热及反应速率。西方学者将重点放在研究气泡的形成与长大规律,建立了各种鼓泡流化床数学模型,并根据不同粒度与密度的颗粒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流态化行为,将颗粒划分为A,B,C,D四类,在“稀相流态化”、“快速流态化”、“浅床流态化”3种条件下实现了无气泡气固接触,提出了著名LK快速床模型。然而,快速流化床中虽无气泡,但仍有大量颗粒絮团存在,鼓泡流化床中的气泡依然存在。后来,人们发现在鼓泡流态化与快速流态化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区域,称为湍动流态化。鼓泡流态化床中气相多形成气泡,为分散相;固体颗粒形成密相床层,为连续相。相反,快速流态化床中,固体颗粒多形成絮团,为分散相;气体则与少量单颗粒形成稀相床层,为连续相。而湍动流态化则处于相转移的状态,此时颗粒絮团即将形成,气泡即将消失,絮团和气泡的尺寸都。随着纳米材料和超细催化剂科技的兴起,需要用流化床处理纳微粉体,而纳微粉体在流化床中团聚现象甚为严重,往往形成尺寸很大的聚团,无法实现平稳的流态化操作。同时,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鼓泡流化床中大量气泡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为此,必须研究流化床内气泡与颗粒絮团的形成规律,建立对气泡与絮团尺寸进行调控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即聚式流态化的散式化理论与方法。20世纪后半期,国内外流态化学界的学术交流十分活跃。1961年郭慕孙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的鼓励下,发起组织在北京召开了我国首次全国流态化会议,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断,1980年郭慕孙及时主持恢复了全国流态化会议,以后成为每3年召开一次的系列会议,随1986年中国颗粒学会的成立,1997年又将全国流态化会议并入中国颗粒学会年会,每2年举行一次,至今已先后举行了6届全国流态化会议,7届中国颗粒学会年会。国际上有每3年一次的国际流态化会议,至今已举办13次。有每3年一次的国际循环流化床会议,至今已举办10次。其中我国申请并组织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国际循环流化床会议和第十届国际流态化会议,在杭州召开了第八届国际循环流化床会议。郭慕孙与日本学者国井大藏等共同发起组织在杭州召开了首届中日流态化会议,此后每3年举办一次中日流态化会议,至今已在中日两国成功举办了十次。 2近代流态化科技的工业应用 关于近代流态化科技的工业应用,郭慕孙在他主编的《流态化手册》的开头“发展历史”一节中已有详细的总结。将流态化技术引进现代过程工业、举足轻重的发展莫如煤的气化和石油的催化裂化.80年代,美国研究出煤的灰熔聚流态化气化炉工艺后,90年代,上海焦化厂进口了8台U-GAS气化炉,但操作一直不正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研究所长期从事煤的气化研究,所采用的方案类似U-GAS;80年代我国在山东进口了喷入水煤浆的高压高温部分氧化煤的TEXAC.工艺,作为合成氨的气头。流态化在石油催化裂化中的应用主要出于美国石油公司的科技开发工作。陈俊武对其历史发展都有论述。原油蒸馏能回收的汽油不到原油的20%。20世纪初,法国工程师HOUDRY从多种催化剂中筛选出酸性白土用于石油的催化

空气动力学学报介绍

《空气动力学学报》介绍 (2001年3月) 《空气动力学学报》1980年创刊,1983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国家综合性一级学术刊物,是全国科技期刊三个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和评选出的重要核心期刊,是中宣部、国家科委、国家科协评出的获奖优秀期刊。它主要刊载空气动力学领域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论文、综述性专题论文及研究简报、学术讨论等。刊物每年出版4期,发行4000多册,通过邮局、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清华大学同方电子有限公司等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同时,通过中国信息研究所的万方数据网,面向全世界的读者阅读和检索。 多年来,刊物在学会的领导下,在气动中心的支持下,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遵循“理论上有创新、学术上有新思想、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有新特色、新方法、应用上有较大价值”的办刊宗旨,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使刊物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代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和发展水平的高科技学术期刊,特别是有材料证明,《空气动力学学报》已成为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的佼佼者。它对反映、宣传、交流、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学报》的编委会、编辑部;稿件的数量多、质量高;收录为国内重要的核心期刊;获奖情况;被国际上著名的数据库收录;进入现代化编辑出版行列六个方面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编委会和编辑部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8年成立了以庄逢甘院士为主编,张涵信院士为副主编的,由来自全国科研高等院校、生产、设计25个单位的6名院士、15名教授、24名研究员、5名高级工程师50人组成的第三届编委会,他们是各单位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负责着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他们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见解。他们领导着学报的出版工作,为学报写稿、组稿、审稿,严格掌握标准,保证学术质量,他们是: 《空气动力学学报》第三届编辑委员会 主编:庄逢甘院士 副主编:张涵信院士 常务编委: 邓学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乔志德(西北工业大学,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庄礼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学术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作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范洁川(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俞鸿儒(院士、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崔尔杰(院士、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黄明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符松(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 童秉纲(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蔡金狮(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魏庆鼎(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编委: 马家驩(中科院力学所部副主任、研究员、王政礼(总装备部预研办顾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个人简历模板

除非特殊说明,请勿删除或改动简历模板中蓝色字体的标题及相应说明文字 参与者简历 格式:目前所在机构,部门(指二级单位),职称 例:×××,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 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倒序排序;请列出攻读研究生学位阶段导师姓名): 格式:开始年月-结束年月,机构名,院系,学历,研究生导师姓名(仅指攻读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阶段导师) 例:1991/09-1995/06,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博士,导师:×××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序;如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曾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研究,请列出合作导师姓名): 格式:开始年月-结束年月,机构,部门,职称,(如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 曾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研究,请列出合作导师姓名) 例: 1.2003/07-至今,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系,副教授 2。2003/07—至今,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系,博士后,合作导师:×××曾使用其他证件信息(申请人应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曾经使用其他身份证件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获得过项目资助的,应当在此列明) 格式:证件类型,证件号 例:护照,×××××××××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按时间倒序排序): 格式:项目类别,批准号,名称,研究起止年月,获资助金额,项目状态(已结 题或在研等),主持或参加 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873999,×××××××××, 2008/01—2010/12,30万元,已结题,主持 2。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环境科学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每项均按时间倒序排序) (请注意:①投稿阶段的论文不要列出;②对期刊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 顺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代、卷(期)及起止页码 (摘要论文请加以说明);③对会议论文:应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全

周光坰先生和北大力学

周光坰先生和北大力学 颜大椿 【期刊名称】《力学学报》 【年(卷),期】2019(051)003 【总页数】4页(P961-964) 【作者】颜大椿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力学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周光坰先生(1919.5—2018.12),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第一、第二届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流体力学家、力学教育家. 周光坰先生是四川省成都市人,早年就读于有悠久历史的成都石室中学,抗战期间为发展我国航空事业报考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43年毕业后在重庆市南川飞机二厂配合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林同骅先生从事国产飞机设计工作;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航空工程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当时因美国政府对军工类技术专家严密控制,周先生毕业后婉拒航空企业重金聘请而选择在一家桥梁公司任职,并于1954年利用赴法度假的时机,轻装简行,绕道奥德波苏四国经西伯利亚归国. 当时周培源先生在院系调整后由清华大学转任北大教务长,主管教学、科研和外事工作,在数学系创办力学专业,并于1955年按国家科研规划与钱学森先生联合清

华、北航在北大建立我国第一座大型低速风洞.周光坰先生作为建国后第一批学成归国的专业人才,成为周培源先生在北大开展力学教学科研的主要助手,全面负责大风洞设计建造工作.当时我国全年钢产量不足千万吨,大风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历史上未有的创举.大风洞在实验大厅内为木结构,收缩段的气动设计在二元段用林同骥曲线,三元段用钱学森曲线.由于同时建造的沈阳风洞报废,北大风洞成为能为我国航空界自行设计战机提供气动资料的唯一可用的实验设施,因而在结构设计上更是慎之又慎.为了战机实验的急迫需要,在二元段木结构完成后决定提前建造三元段木结构,收缩曲线的设计在仓促间采用工业风洞常用的维托辛斯基公式.1958年10月1日,大风洞顺利运行.周光坰先生如释重负.经我和陈为炎等人检测结果,风洞气流品质优良,湍流度可控制在万分之五以下,达到大型低湍流度风洞的要求,完全满足湍流和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的需要.周光坰先生和我联名在第三届全国航空学会大会上报告了有关风洞建造、调整和校测的工作.大风洞先后完成歼六、强五等模型实验和颤振实验后由部队接管,成为我国早期自行设计研发战机的主力风洞. 周光坰先生随即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音速风洞及教学用低速和超音速风洞实验室和水力学实验室,建成后成为我国高校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流体力学实验室.低速风洞按大风洞四分之一模型建造,有二元实验段和三元实验段可交替使用,分别安排翼型模型、平板边界层和著名的圆球阻力微机实验;另有按苏联图纸设计的八角形实验段低速风洞并配备由苏联进口的悬挂式三分量天平,安排矩形机翼的空气动力实验;水力学实验室参照清华大学水利系实验室建造,配有水塔、水库和循环水槽,可开展波浪、堤坝和水动力学实验研究.另外,在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按照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教学实验要求建有小型超音速风洞,用于菱形机翼的斜激波流动显示和测力实验;还有激波管实验,配有苏联进口的纹影仪,开展一维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实验,后从日本进口马赫--山特干涉仪开展二维激波的实

流体力学专业研究生复试常见面试问题自我介绍3分钟范文以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为例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流 体力学 研究生复试3分钟自我介绍/常见面试问题第一部分:3分钟自我介绍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我是来自**大学**专业的职场密码AI智能简历,很荣幸能够参加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的考研复试。在此,我要对您们给予我的这次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1. 开场白 首先,请允许我向您们问好!衷心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的复试面试。在此之前,我对贵所的研究方向和师资力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未来的学术生涯充满期待。我相信,在您们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学术成果。 2. 个人简介 我毕业于**大学**,主修专业是**流体力学**。在校期间,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获得过**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还积极参与了学校举办的各类竞赛,如数学建模、热力学竞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学业相关经历 在学术方面,我一直对渗流现象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充满兴趣。我

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流体力学研究员,为全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大学期间,我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了渗流现象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规律。此外,我还曾在实验室完成了一篇关于水力毛细现象的学术论文,并在国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 4. 学术期望 对于所选择的专业和学校,我一直怀有满腔的热情和期待。我希望能够在贵所深入学习渗流流体力学的知识,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我也期待能够与贵所的导师们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我相信,在贵所的培养下,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流体力学研究者。 5. 个人特质 在性格方面,我为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在大学期间,我担任了班级团支书一职,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此外,我还曾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的老人们解决生活困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经历使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6. 结束语 最后,再次感谢您们给我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有幸能够成为贵所的一员,我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我会不断追求优秀,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中国力学事业50-年

中国力学事业50年 庄逢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100830) 中国力学学会走过50个春秋,50年的成长与辉煌!50年的拼搏与奉献!是中国力学创业、奋斗和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时值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聚会一堂,共同庆贺。在这里我将对中国力学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与大家共同回顾中国力学事业的创建过程和近10年的重大成就,共同展望中国力学未来的发展。 1 中国力学事业的创建 力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远非50年所能概括。早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较大发展,对力学知识的需求逐步增加。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郑太朴翻译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徐骥著的《应用力学》,陆志鸿著的《材料强度学》。在这一时期,一批学者先后留学归国并开设力学课程,如北京大学的夏元瑮、清华大学的周培源、北洋大学的张国藩、唐山铁道学院的罗忠忱等,在国内开始系统地讲授相对论、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并相应开展了一些力学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这些力学活动为中国力学的早期发展是做出贡献的。但是,力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快速蓬勃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建立独立民族工业体系的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急需力学人才和专门机构。1952年,周培源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1953年,钱伟长首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建力学研究室。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国,与钱伟长合作,在1956年1月5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建国初期,为解决专门力学人才匮乏的现状,钱学森等还探索了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我认为有两个较为成功的事例。第一个是1957年,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开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学员选自工科专业四年级学生和力学教研组助教及生产部门的工程师,做到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机制是可行而有效的,这些学员在后来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个是老五院。为了加速发展中国航天事业,1956年10月党中央决策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院之初就成立了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飞行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研究所,从全国各地引进了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并从各高等院校招收了一大批力学和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下,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首先要到设计部门工作3~6个月,以深入了解工程实际需求。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型号为中心,为型号服务,在解决型号研制关键技术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力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卓有成效地造就了一批力学理论功底扎实、解决工程实际能力很强的青年力学专家,有力的支持了型号的研制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力学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力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57年2月5~10日,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和技术科学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与会代表200余人。会议最后一天,大会全体通过了中国力学学会章程,选举了35位著名力学家为理事,钱学森为第一任理事长,自此,中国力学学会正式成立,并建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岩土力学4个专业委员会。今天,中国力学学会拥有会员2万余人,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28个,主办16个学术期刊,已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1957年2月,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学术期刊——《力学学报》创刊。它的第一任主编是钱学森,第二任主编是郭永怀。至今她也走过了50个春秋,为力学科学在中国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是力学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1956年春,在党中央、国务院

2022-2023年护理学期末复习-医学文献检索(本科护理)考试全真模拟全知识点汇编押题第六期(含答

2022-2023年护理学期末复习-医学文献检索(本科护理)考试全真模拟全知识点汇编押题第六期(含答 案) 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5题) 1. 题录“中国力学学会.第 3 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表示的是()文献(章节:第2章难度:2) A、图书 B、专利 C、标准 D、会议文献 正确答案:D 2. 按知识内容和编纂特点综合考察,年鉴可分为综合性年鉴、专门性年鉴、统计性年鉴和地方性年鉴四类。《中国百科年鉴》属于()性年鉴。(章节:第1章难度:4) 正确答案:综合 3. 信息检索根据检索对象不同,一般分为()(章节:第3章难度:3) A、二次检索、高级检索 B、分类检索、主题检索 C、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文献检索 D、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 正确答案:C 4. 二次文献是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章节:第1章难度:3) 正确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仅能告诉读者从哪儿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如书目、文摘、索引等。 6. ()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章节:第5章难度:2) A、信息意识 B、信息能力 C、信息道德 正确答案:C 7. 主题途径(章节:第3章难度:3) 正确答案:根据文献信息主题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 8. 科技会议录索引指的是下列哪一个检索工具()(章节:第1章难度:1) A、SCI B、ISTP C、SSCI D、WM 正确答案:B 9.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共把图书分成多少大类?()(章节:第3章难度:3) A、22 类 B、23 类 C、25 类 D、26 类 正确答案:A 10.

飞行技术毕业论文题目(821个)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五毕业年三月毕业二十日

飞行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对加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学管队伍建设的思考 民航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以飞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我国民航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瓶颈及对策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海峡两岸首次研讨飞行技术和飞行安全问题 大学生班集体导向机制在飞行技术专业的实践 飞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飞行技术误差分析 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培养适应未来民航发展要求的飞行技术人才 飞行技术比武活动对飞行学员技术提高的探讨 突出技术应用能力主体培养高素质飞行技术人才 浅谈飞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发展中的民航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基地 美国优秀飞行技术奖 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初探——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生为例 飞行技术CBT系统在航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飞行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分析 认知特征与飞行技术水平关系的初步研究

性能基导航中飞行技术误差估计研究综述 基于NDB/VOR的仪表飞行技术仿真与应用研究 性能基导航中对称面内飞行技术误差模型(英文) 新概念飞行技术发展概述 错误分析理论与飞行技术专业英语口语教学 普通高校国际通用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以中、美、加三国高校飞行技术本科专业为例 飞行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研究 认知特征与飞行技术水平关系的初步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初探——以滨州学院飞行学院为个案 飞行技术发展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为背景 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对提高飞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作用 民航特色专业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飞行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CDIO模式的飞行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专业为例 滑翔伞技术系列讲座(八)——初级飞行技术(Ⅱ) 私照及仪表等级实践考试中发现的飞行技术问题分析 飞行技术水平多效标评价系统与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效度分析 飞行技术学术交流会 滑翔伞技术系列讲座(七) 初级飞行技术(Ⅰ) 飞行技术 新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基于T5离子推力器无拖曳飞行技术 提高飞行技术水平夯实航空安全基础厦航举办2010年飞行技术研讨会飞行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图—154机组飞行技术水平的监控 彩虹飞架两岸情——首届海峡两岸飞行技术暨飞行安全研讨会侧记

理想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设计(HessSmith方法求附加质量)

一、物理背景 无论是船舶还是海洋平台在海洋开发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开发海洋首先需要对海洋结构物进行深入地研究。这其中,水动力学中的附加质量是研究的重要方面,掌握物体附加质量的计算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加惯性力的存在使物体在理想流体中的变速运动相当于物体自身质量上增加了一个附加质量而在真空中运动,换句话说,理想流体增大了物体的惯性,使物体很难加速也难减速。 计算机是求解附加质量的重要工具,本课程设计主要依据分布源模型的面元法等知识来对圆球、椭球、圆柱、双椭球的附加质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相关讨论。 二、理论依据 用s 表示无界流中的物体表面,来流为均匀流,其未扰动速度或无穷远处的速度为 , 1 x y z V V i V j V k V V ∞∞∞∞∞∞=++==v v v v v (2.1.1) 用()Φx,y,z 表示定常速度势,它在物体外部空间域中适合拉普拉斯方程,在物面上适合不可进入条件,在无穷远处,应该与均匀来流的速度势吻合,即 20∇Φ=(物体外) (2.1.2) 0=∂∂n φ (物面s 上) (2.1.3) x y z xV yV zV ϕ∞∞∞Φ=+++(无穷远处) 其中,单位法线向量n v 指向物体内部。 在速度势Φ中分出已知的均匀来流项,记 x y z xV yV zV ϕ∞∞∞Φ=+++ (2.1.4) 这里的ϕ是扰动速度势,ϕ应适合以下定解条件: 20ϕ∇=(物体外) (2.1.5) V n n ϕ ∞∂=-⋅∂v v (物面s 上) (2.1.6) 0ϕ→(无穷远处) (2.1.7)

易知过物面s 的通量为零,即 ⎰⎰=∂∂s ds n 0ϕ 所以远方条件(2.1.7)可进一步具体化为 ⎪⎭ ⎫ ⎝⎛=21 r O ϕ (r =→∞) (2.1.8) 用pq r 表示点p 和q 之间的距离,对函数()q ϕ和1/pq r 在物面s 外部和远方控制面c 的内部之空间域内用格林公式,当点p 在上述空间域内时 ()()()1 11 4q pq q q pq s c p q q ds r n n r ϕϕϕπ +⎧⎫⎛⎫∂ ∂⎪⎪ = -⎡⎤ ⎪⎨⎬⎣⎦ ⎪∂∂⎪⎪⎝⎭⎩ ⎭ ⎰⎰ (2.1.9) 从ϕ的远方条件(2.1.8)可知,c 上积分趋于零,式(2.1.9)成为 ()()()1 11 4q pq q q pq s p q q ds r n n r ϕϕϕπ ⎧⎫⎛⎫∂ ∂⎪⎪ = -⎡⎤ ⎪⎨⎬⎣⎦ ⎪∂∂⎪⎪⎝⎭⎩⎭ ⎰⎰ (2.1.10) 其中, p 是物面s 外的任意一点。 在物体的内部域中构造一个合适的内部解i ϕ,它在s 内部适合拉普拉斯方程,在物面s 上适合某种物面条件,其具体形式将在下面给出。对于上述物体外部的点p 函数1/pq r 在物体内部域中没有奇点,在内部域中对函数()i q ϕ和1/pq r 用格林公式,得到 ()()11 0i i q pq q q pq s q q ds r n n r ϕϕ⎧⎫⎛⎫∂ ∂⎪⎪ =-⎡⎤ ⎪⎨⎬⎣⎦ ⎪∂∂⎪⎪⎝⎭⎩⎭ ⎰⎰ (2.1.11) 式(2.1.10)和(2.1.11)中的p 是物体外部同一个点,把两式相减,得到 ()()q s pq q i q i q pq ds r n n n r p ⎰⎰⎥⎥⎦ ⎤ ⎢⎢ ⎣⎡⎪⎪⎭⎫ ⎝⎛∂∂--⎪⎪⎭ ⎫ ⎝⎛∂∂-∂∂=11 4ϕϕϕϕπϕ (2.1.12) 在物面s 上取i ϕ适合下述两种物面条件,得到两种i ϕ的定解条件,一种是: 20 (i i s s ϕϕϕ⎫∇=⎪ ⎬ =⎪⎭内部)(上) (2.1.13) 定解问题(2.1.13)是拉普拉斯方程的第一类边值问题,它的解是存在且唯一的。取式(2.1.12)中的内部解i ϕ为式(2.1.13)所决定的函数,则式(2.1.12)成为 ()() q s pq ds r q p ⎰⎰ =σϕ (2.1.14)

刘高联《对力学变分原理发展的一些回顾——严正驳斥何吉欢的造谣诽谤

对力学变分原理发展的一些回顾——严正驳斥何吉欢的造谣诽谤 刘高联 I)引言 从一月底开始,何吉欢匿名(不断变换着各种化名,如阿正、阿山、阿长江、东施等,有时也用本名)在因特网上对我、廖世俊、黄典贵等教授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交大进行了大量的造谣污蔑和人身攻击。只要是对他的学术错误、道德作风、申请奖励或基金等有过不同意见,你都立即遭到他的恶意攻击,无一幸免,他完全是一套流氓势派。近5年来,何吉欢炮制了大量文章,其数量之滥、逻辑之混乱、错误之奇、手法之‘巧’,实在让我们大开眼界,不愧为造文章之圣手!就因为我最清楚他的品学底细,又不肯同他同流合污,因而就成了他欺世盗名、立地升天的唯一障碍,必欲去之而后快。于是竟搞起了恶人先告状的勾当,妄想把我搞臭,他就可以自由飞升了。且慢,何吉欢自吹的‘伟大’发现(发现了Lagrange乘子的逻辑矛盾等)、国际上最好的变分原理等,都可以从他在国内外的‘巨著’白纸黑字中进行检验的,而他污蔑我的剽窃也是有历史可查的,不是由他说了就算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事实。 II)连续介质力学变分原理简史

1865、1873:Cotterill & Castigliano提出了弹性静力学最小势能、余能原理 1914、1950:Hellinger & Reissner提出弹性广义VP 1954、1955:胡-鹫广义VP 1979(1964):钱伟长用拉氏乘子法首先将最小势(余)能VP推广到GVP(机械工程学报,1979年第2期) 1983:钱伟长,高阶拉氏乘子法(应用数学和力学,1983年第2期)B)流体力学 1882:Helmholtz粘性缓流最小耗散VP 1929:Bateman势流的VP 1955、1963:Herivel-Lin欧拉型GVP(林氏约束) 1979(1976):刘高联,旋成面叶栅正命题VP与GVP(力学学报,1979年第4期)全国叶轮机气动热力学交流会(1976年5月,北京)1980(1978):刘高联,旋成面叶栅杂交命题GVP(Scientia Sinica, 1980, No. 10) 1984:钱伟长,粘性VP(用权余法从PDE导VP)(应用数学和力学,1984年第3期) 1985:胡海昌,关于拉氏乘子及其它(力学学报,1985年第5期)III)建立PDE对应VP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