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10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任务单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10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任务单

《10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任务单

【课前准备】

在生活中寻找比1000大的数。

【课上活动】

活动一:自主探究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8844的意思。

要求:可以在题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想法。

活动二:寻找珠穆朗玛峰高度

请你在数线上标出珠穆朗玛峰最高处的位置。

活动三:寻找其它主峰高度

请你在数线上也标出长白山主峰、玉龙雪山主峰和雁荡山明王峰这几座山峰最高处的位置。

【课后活动】

接力数数。

8000米

9000米8844米

5000米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共3套)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 中有 ()直 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练习题(B)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练习——角的初步认识 姓名: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四、我会画。 1、画一个角。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教案 [教材简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在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连环画“阿福的新衣”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激发兴趣,为认识“厘米”提供背景。第二部分:“你说我讲”包括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绿点问题“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的方法。第三部分:“自主练习”。第1、3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从不同的起点量得的物体长度的读法,加深对厘米的认识。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

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 在讲故事之前呢,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一拃,小朋友知道一拃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 一天,阿福来到裁缝店,想做件衣服,于是呢?师傅就开始用手给阿福量,一拃,两拃,三拃...... ,就这样徒弟在旁边认真的记录着,记录完了,徒弟就开始做衣服了,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阿福来取衣服,一件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徒弟明明是按照记录的尺寸做的,衣服为什么就变小了呢?师傅量的时候是三拃,徒弟做的时候也是三拃,这

二年级数学下《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百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材第95、第96页) 1.探索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准确口算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点:学会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能够准确口算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 课件。 师:近些年,我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国家政策好,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大家看,这是张爷爷家刚刚添置的彩电和冰箱。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11图) 生:彩电1000元,冰箱2000元。 师:帮爷爷算算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花了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生:加法。 师:对!解决这个问题要把1000和2000加起来,而这里的1000和2000都是整千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教学例11。 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生1:1000是1个千,2000是2个千,1个千加2个千就是3个千,也就是3000。 生2:我想因为:1+2=3,所以:1000+2000=3000。

师:这些想法对吗? 生:都对。 师:谁能算算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 生:应该用减法计算2000-1000,计算的时候跟加法计算相似,2个千减1个千还剩1个千,所以:2000-1000=1000。 2.教学例12。 师:如何计算80+50=? 生:就是计算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所以80+50=130。 师:那130-50呢? 生1:我们刚刚计算过80+50=130,所以130-50=80。 生2:我们也能够这样想,130是13个十,从13个十里面去掉5个十还剩8个十,所以130-50=80。 师:那么900+600呢?1500-600呢? 生:同理,9个百加6个百就是15个百,即1500,所 以:900+600=1500,1500-600=900。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开火车的小游戏,看哪个组算得又对又快,大家不参赛的就作评委,注意听算得对错哟。(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在学生中选两组实行比赛,其余学生判断对错。 师: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2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交流汇报。生1:求一共有多少袋麦子,用加法计算,700+800=1500(袋)。 生2:求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用减法计算,1500-1000=500(袋)。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10000以内两个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100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含义,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宝宝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导) 师:同学们,上个星期,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动物们要举办了动物运动会,他们邀请我们二(3)班的学生,为赛跑的项目评出一、二、三等奖,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在1分钟之内,袋鼠妈妈跑了98米,小兔子跑了79米,小青蛙跑了70米,你们会比较这三个数字的大小吗, 生:79,98 79,70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吗, 生:79和98都是两位数,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79和70,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个位,9比0大,所以79大。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的大小比较。(黑板上板书“数的大小比较”) 师:这样,我们就评出了赛跑的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袋鼠妈妈可高兴了,想邀请大家今晚去他家里玩,你们想去吗,只有完成了三个任务才可以去哦~师:任务一就是为袋鼠家挑选家电,我们快去商场里逛逛吧~ 二、自主构建(学) 1、师:你知道了哪些商品的价格, 生:我知道洗衣机940元。师问:你能说说它的组成吗, 生:我知道电冰箱1899元。师问:你能说说它的组成吗, 生:我知道电视1350元。师问:你能说说它的组成吗, 生:我知道空调2365元。师问:你能说说它的组成吗, 2、师:这些数字都比较大,之前79、70是100以内的数字,那这些数字呢, 生:他们是10000以内的数字。 3、师:你们真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数学信息一起来学习“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三、互动互议(议) 1、比较洗衣机和冰箱的价格 师:你们会比较940和1899吗, 生:940,1899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940是三位数,1899是四位数。940还不够一千,而1899超过了一千。 、比较电视机和空调的价格 2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瞧,天使姐姐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些小方块(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 (再出示“一板”小方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 (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 (2)同桌交流。 (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小结: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10条,也就是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1)分别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 (2)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3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8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 A、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 B、汇报结果。 2、认数。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座智慧城堡,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得到“智慧星”,想要吗? (2)出示方块图(3堆2条),问:一共有几个小方块?(32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3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呢? (3)又增加了4个小方块,让学生猜一猜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方块呢?(324个)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 (4)谈话:我们用计数器来拨一拨好吗?同桌合作,拨计数器,并读一读这个数。 (5)提问:324中的“3”表示什么?“2”呢?“4”呢?324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角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角练习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我会填。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2、一把三角板有()个角,其中直角有()个。 3、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个角()个角()个角()个角()个角4、二年级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二(1)班去了39人,二(2)班去了32人,二(3)班去 了28人,三个班大约一共去了()人。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4、直角没有顶点。() 5、扇子有3个角。() 6、直角不是角。()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10、小刚身高125厘米。()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三、我会找。 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里画“√” ()()()()()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在下面的()里画“√” ()()()()() 3、找出比直角小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4、找出比直角大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四、我会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一、看图列式并计算。 1、 2、 有27个有36个?只 19只 ?个一共有43只 □○□=□()□○□=□() 3、⊙⊙⊙⊙⊙⊙ 4、¤¤¤¤¤¤¤¤¤¤ ( )个( ) ( )个( ) 加法算式□○□=□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乘法算式□○□=□ □○□=□□○□=□ 口诀口诀 5、去商场 裙子9元短裤8元背心5元毛巾2元 (1)买3件背心和要多少元钱? □○□=□()答:买一件背心和一条短裤要()元钱。 (2)买8条毛巾多少元? □○□=□()答:毛巾()元。 (3)买8条短裤和1件背心共需多少元? □○□○□=□()答:共需()元。 二、计算。 1、列式计算。 (1)5乘8得数是多少?(2)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1厘米长的物体、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啊?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讲故事:阿福的新衣) (这一环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思考衣服做小的原因,为学习新知设置了悬念,吸引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观察的真仔细,师傅的柞大,徒弟柞小,结果衣服做小了。帮他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能比较准确的把阿福的衣服做好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 师: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长度通常用尺子。 2、检查学生对尺子的认识情况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朋友—尺子。谁来说一说,从这个新朋友身上,你知道了有关尺子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尺子) 生1:有数字0—20它们是用来表示几刻度地的 生2:有长短不同的线段叫刻度线 生3: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及反思认识厘米_人教新课标

“认识厘米”教学实录 与反思 教材简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学习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始。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长度,但对厘米、米等“单位”缺乏感性认识。所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知并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呢?又怎样让学生真切感受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呢? 一、创设情境,引入“厘米” (……经过用回形针、蜡笔、小刀、橡皮等工具测量同一课本后得出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测量单位测量,结果不一样。从而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测量了课本的长,为什么测量的长度不一样呢? 生:我们用了不同的“东西”测量课本,所以结果不一样。 师:怎样测量物体才会有一个统一的结果呢?请观察你们手中的尺子。(学生自主观察、交流)现在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生2:我想知道尺子上一小格表示什么?一大格表示什么? 师: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 (播放课件:小朋友好,我是长度单位“厘米”,平时你们测量物体时,可以用上我,比如说铅笔长15厘米,课本长20厘米,课桌边长100厘米。小朋友们,初次见面,你想对刚才的介绍说点什么?) 生1:我想认识厘米这个新朋友。 生2:我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 二、参与活动,体验“1厘米” 1、认识“1厘米”。 活动一:找一找 师: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出示课件:闪动1厘米的距离) 师:直尺上闪动部分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就是从0到1的距离叫1厘米,也可写作1cm。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直尺上还有哪些地方也是1厘米长,同桌相互指着说一说。 生1:从刻度1到刻度2是1cm。 生2: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cm。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直尺上每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cm。 总结并板书:直尺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或者每一大格间的长度都是1cm。 2、感受“1厘米”。 活动二:量一量 师:请拿出学具盒里棱长1cm的正方体,它宽度就是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不信,量一量看。(教师巡视并用实物投影演示)还可以怎样量?(学生测量,初识将物体的一端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主备人:张杰 课时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大小 35和3089和98 9和10 99和100 指名比较,说说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先看十位,十位大的数就打,如果十位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一位数比两位数小。 2.揭示课题 利用学过的内容,来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新授例题 教学例题9

1.课件出示题图。谈话:商店里在举行家电展销,从图中,你们找 到什么信息?能提什么问题? 出示图中的信息: 学生自由提问.老师重点出示比较价格的问题 2.问:1号电视机和2号比,哪个价格低一些?该怎么比呢?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结果一起讨论 那么,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指说说,小结:940和1899一个是三位数,一个是四位数,在比较大小时,940不够一千,1899超过一千了,那么940肯定小些,所以940小于1899(板书940小于1899) 3.我们再来看3号电视(1350)4号电视(2365)谁贵些呢?它们都 是四位数,我们可以先从最高位千位比起,1350的千位上是1,而2365的千位上是2,1小于2,所以1350小于2365,(板书:1350小于2365) 4.老师出示1899和1350,提问:这两个价格谁贵? 小组讨论一下,该怎样比较? 指名回答比较方法 小结:两个数都是一千多,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百位上的数,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么这个数就大(1899大于1350) 通过这几个问题,你能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吗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比较两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的数大的,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动画导入(播放《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把学生带入到愉快的学习环境当中。 二、你说我讲 1.用手量一量课桌长几拃。(学生汇报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师:我们的课桌比较标准,结果你们量得长度却不一样,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知道吗?怎么办呢?(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一般想法可能是用一个人的手量)。 师:如果我们到工厂定做课桌,告诉他们长度是某某同学的几拃,行吗?怎么办?(学生可能会用铅笔盒,用书、本子,学生尺等再来量,但离开具体情境,所测量结果都会受限制,不能即方便又准确地传达。在活动中,学生的办法一次次被否认,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统一标准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尺。 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上面几种情况,聪明的人们就发明了尺子,现在我们常用的尺子有卷尺、直尺等,裁缝用的尺子是软尺(出示各种实物尺子。使学生认识到尺子的产生,是人类的创举,社会的进步,进而产生自豪感。)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有什么?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看屏幕,老师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还有字母cm。(边说边演示)老师告诉你,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所用的长度单位是“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见到“cm”就等于见到厘米。 (1)认识1厘米。 我们知道了cm表示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 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看!这条红线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1厘米) (2)认识2厘米。 我们已经知道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为1厘米,那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是几厘米呢?为什么? 你还能找出其他2厘米的长度吗?同桌讨论后回答。 小结:2个大格就是2厘米 (3)认识几厘米。 你能找出3厘米的长度吗?4厘米呢?5厘米呢? 引导学生说清楚起始的刻度线和末尾的刻度线,并学会用数出所占的大格数,来确定几厘米的方法。只要符合要求便给予适当表扬。 小结:3个大格是3厘米,4个大格是4厘米,5个大格是5厘米… 也就是说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板书: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4.学生测量活动,掌握使用直尺的正确方法 (1)独立测量1厘米长的小棒,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课件出示几幅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画。(有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不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 (3)测量自己1拃有多长,老师1拃有多长,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人的手大约有多长,同学的手大约有多长。 (4)同位两人合作,测量学具袋中各种物品的长度,完成记录单。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整百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整百数》教案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能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能用学具(小方块、计数器等)表示整百数和一千;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回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上午数量大约是几百,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难点: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演示幻灯片 问:小朋友,计数器上的数是多少?8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演示幻灯片 问:现在是多少?90里面有几个十?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问:这三个数都是几位数? 3、演示幻灯片

问:这是多少?100是几位数?100里面有几个十?那么100里面又有几个一百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 二、学习新知 1、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 (1)幻灯片演示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么三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那六板呢?八板呢? (2)讲述:刚才我们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拔了一颗珠,是多少?那老师在百位上再拔一颗,又是多少呢? 师在百位上拔5颗珠,问:看看现在是多少? 小结:百位上有几颗珠,就表示有几个百,是几百? (3)学生操作 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分别拔出400、500、700、900等数。 讲述:刚才我们XX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拔出了900,九百再添上一百是几个百?那10个百是多少呢?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你们想知道第四位是什么位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计数器,学生试读千位。 问:我们已经知道个位上一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个十,百位上一颗珠表示一个百,那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多少呢? (4)学生尝试拔一千 请一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尝试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四篇)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增强数感。 (2)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方法以及逻辑推理判断能力,通过动手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结合现实素材,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0~9卡片若干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熊大和熊二进城买手机,分别有四种不同品牌的手机,价格如下(课件展示):山寨机:998元华为:1799元三星:5188元苹果:5228元 熊大问:“哪款手机最贵?”熊二问:“哪款手机最便宜? 请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 师小结:刚刚这些同学都用了一个字,那就是“比”,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比较,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比较大小。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出示最便宜的价格和最贵的价格: 998和5228 请学生先说说它们的数的组成。并标上数位顺序表。 998:由9个百、9个十和8个一组成。 5228:由5个千、2个百、2个十和8个一组成。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数没有千位,所以1千都不到,肯定小于5千多。 学生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数位,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 (2)熊二疑惑:那1799和5188怎么比较呢? 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最高位都是千位。

学生建议从最高位比起,5个千>1个千,所以5188大。 引导学生小结:当数位相同时,应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3)小活动:抽卡片比大小。 每两个学生一组,从0~9中分别抽出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比较大小。学生听老师指令抽卡片。 (4)熊二再次疑惑:5188和5288如何比较? 请学生帮助解答,从而得出:如果最高位也相同,就比次高位,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 教师质疑:为什么要从高到低比较大小?能不能从低到高比较呢? 学生否定。 小活动:教师建议试一试,男女分别派一名学生上台来抽卡片。这次教师准备两套0~9的卡片,共20张。听老师指令,先抽个位,看能否比出大小;然后依次抽十位、百位和千位。 通过此轮比拼,学生会发现不到最后的千位,都不能肯定谁的数大。所以为了比较的简便,我们要从高位开始比较。 (5)熊大和熊二提示:俺们买的手机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便宜的,俺们买的手机价格最接近2000。学生猜猜看。 (6)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①比较数的大小,先比数位,数位多的就大; ②如果数位相同,就比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③如果最高位也相同,就比次高位,依次比下去。 三、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熊大和熊二逛家电超市: ①冰箱:2499元洗衣机:□500 洗衣机的千位被挡住了,但是售货员说洗衣机比冰箱贵 想一想:□里面可能是数字几? ②空调:3080元>电视机:3★★5元 想一想:★★分别是数字几呢?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观察发现,第一颗★必须填0。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1新人教版20190404175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口算。 40+50= 90-60= 90+10= 80-50= 60+30= 100-70= 20+70= 10+90= 60-20= 2. 填一填。 (1)80里面有()个十;150里面有()个十。 (2)500里面有()个百;1300里面有()个百。 (3)4000里面有()个千;10000里面有()个千。 (4)2000里面有()个千,2000里面有()个百。 二、探究新知

用加法计算: 1000+2000=3000 (元) 方法一: 1000 + 2000 = 1个千+ 2个千=3个千 方法二: 1000+2000=3000 1+2=3 1000+2000=3000 方法三: 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二、探究新知 用减法计算:2000-1000=1000 (元) 方法一: 2000-1000=1000 2-1=1 方法二: 2个千减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

方法三: 想加法:1000+()=2000 2000-1000=1000 二、探究新知 80+50=130 方法一: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方法二: 想加法:50+()=130 130-50= 130-50=80 方法: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三、知识运用 1. 计算。 200+400= 3000+6000= 600-400= 9000-3000= 70+50 = 800+900= 120-50 = 1700-900= 2. 捉鼠竞赛。 3. 算一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

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认识角

编号:54158543442893744576892562 学校:观音市阳沅镇普贤学校* 教师:黑白双雄* 班级:白云伍班*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然后通过与直角比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直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会用一副三角板拼角。 (1)认识角1课时 (2)直角的认识及画法1课时

(3)锐角、钝角的认识1课时 (4)拼角1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合作交流,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第1课时认识角 课题角的认识及画法课型新授课 设计 说明 1.发挥情境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通过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结合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实物图中找角并抽象出角,形成角的表象。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 目标 1.在感知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中,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 有大小之分。 2.积极参与活动并发现角,感知角,认识角,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积极主动、发言踊跃,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 重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掌握正确的画角方法。 2.会正确画角,感悟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学前 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五角星卡片红领巾 学具准备:图形纸片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 品版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呢,想看吗? 生:想。 师:那就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动画) 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谁想说给大家听?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那么多的方法帮助阿福解决问题,都很不错,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采用()的方法来帮助阿福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3、认识直尺: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尺子?指生回答。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4)师:看尺子的最左端的数是几?(出示直尺图片)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一般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就是从0起点开始。 (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完成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引领学生看大屏幕)大家看,在直尺上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直尺上除了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1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是多少呢?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 3、使学生会品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模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加上1位是几位数? 2、按照10、20、30……的规律要全体学生数到90,再数91、92……99。再加上1所得的和是几位数? 3、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小方块模型图,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教师板书:10个一是十。提问:十里面有几个一? 出示十个木块一条的实物或图片,一十一十地数,从10 数到100,提问:一百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板书:10 个十是一百。 (2)出示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说明数大些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九百。 提问:九百里面有几个一百?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多少? 板书:10 个一百一千。 (3)全班同学齐读教师板书的内容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相互紧邻的邻居,又称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4)让学生看课本例子1的插图,齐读结语并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有什么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有什么关系? 千和百之间是不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板书:一-----十------百------千。 10 10 10 (5)小结: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2、小结:掌握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根据需要可以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