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对象p4

(1)有学者认为是人;

(2)有学者认为是任何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活动;

(3)也有学者认为是研究现象及其规律;(4)更多学者认为,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因为“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研究”,有了问题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研究,没有问题的研究或者虚拟问题的研究都不是真正的研究。(教育问题是实际教育结果与期望教育结果之间的差距和矛盾。)

2、教育研究的特征p5

(1)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

(2)自身的特征:

①教育研究基础的包容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而教育问题本身常常是复杂的与整合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这使得教育研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②教育研究过程的实践性:教育研究面向的是教育实际问题,是关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③教育研究结果的后效性:教育研究的结果能真正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需要积累和检验的过程,研究具有后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整合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关于人的教育问题,涉猎面复杂,不可能按照研究者主观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加以孤立、封闭或纯化,需要整合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进行

3、教育研究的分类p7

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

文献研究、田野研究和实验室研究

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超前预测研究

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4、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

(1)区别:

①方法:定量研究采用的是量化、演绎的方法,以验证假说为目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注重实验—设计—控制,强调预先设计和标准化研究程序;

定性研究采用质性、归纳的方法,详细地记录每个个案,然后分析资料,加以概括,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解释主义,注重观察—参与,强调应在自然情境中进行。

②目标:定量研究的出发点是提出假说并努力验证,注重演绎,追求教育现实的普遍性;

定性研究的目标大多是从资料中归纳概括自己的结论,建构自己的理解,注重归纳,研究结论一般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

③在定量研究中,创造性的工作先于实际工作,创造性的工作在于收集数据前精心的设计;

在定性研究中,进入现场后才开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是在收集资料之后进行的。④定量研究者着眼于发现、阐明客观事实,旨在确定关系、影响、原因,外显的行为结果是研究的焦点;

定性研究者着眼于个体如何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和现实,旨在理解教育现象,,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⑤定量研究通常是用测量或观察量表(或二者兼有)来描述行为;

定性研究用语言来描述行为。

⑥定量研究着眼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注重数据分析和统计性处理;

定性研究着重描述一个过程的发展,注重描述性分析和叙述性说明。

二者的本质区别之一在于它们探求的目标不同。

⑦定量研究在实验中,研究者控制着自变量的状况,研究者常用自变量表示人为的原因,如果把一个原因作为自变量,那么由此引起的结果便成为因变量;

定性研究中,行为的研究是在常态下而非实验状态中,研究者不但不向被试介绍实验处理,而且要把干扰正常状态的因素降到最低。

(2)联系(p25 在实际教育研究的过程中,为什么提倡综合地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间的相关性往往要多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当前的教育研究中,研究者为解决和说明问题通常会采用综合性的研究。

定性描述中的结论通过定量化的手段,能给人更为精确的印象;

定量研究研究得出的以数字和量度为特征的结论隐含着大量的信息,也要通过定性的描述来

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所以在实际教育研究中通常综合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

5、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p18

以为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测量等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等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第二章教育研究过程

1、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填空或简答)p27

(1)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

(2)创新性原则: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育研究者应密切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需要和实际问题来进行。

(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常常非常复杂,单一的研究方法往往不足以揭示其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尤其是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5)伦理原则: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不侵犯被研究者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2、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p29

(1)选题:初步选题,持慎重态度,宜窄、具体、可行;

(2)查阅文献及初步调查研究:查阅与本选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是遗留下来的尚待解决的问题,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可以适当再调整题目。

(3)制定研究工作计划: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及范围,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等。

(4)搜查并整理资料:实施课题研究之后,进行的资料搜查和整理工作。

浙师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整理(2012上半年)

教育科研方法(2012)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二、 (一)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二)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辨析题): 1、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 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2、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错,科教)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3、没有信度也就没有效度(对)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教育研究的分类方法(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选择)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注重结果,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一、概念题定性研究: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定量研究: 也称量化研究。 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则的一种方法。 操作性定义: 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概念性定义: 从抽象的概念意义上对变量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概括。 研究假设: 即研究问题的预设答案,是指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判断。 抽样: 遵照一定的规划,从一个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个 1/ 16

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整体抽样: 把总体划分成若干个群体,然后依据随机原则,抽取一个或几个群体作为样本的方法。 这些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研究的对象。 随机抽样: 按照随机的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的原则抽取样本的方法。 等距抽样: 将总体中各个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个体,是单纯随机抽样的变种。 有意抽样: 有意选择某些研究对象作为样本的方法。 一次文献: 又称原始文献、一级文献。 指直接记录事件、活动、行为经过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二次文献: 又称检索性文献、二级文献。 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或摘录内容要点,并按一定原则、方法或体例编排的系统的便于查找、检索的文献,一般包括题录、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2014.12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格1分) 1. 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被称为自变量。 2.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以教育理论做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3.教育调查法按途径可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 4.按照实验的控制程度,可将教育实验分为、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5. 按照中图参考文献格式规范要求,“论文集”对应的标识为[C]。 6.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 7.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D]代表学位论文。 8. 教育文献的属性包括信息性、存储性、教育性和载体性。 9. 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抽样观察法、隐蔽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四类。 10.根据其结构化程度,教育调查研究中的访谈法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半结构性访谈。 11. 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主要有书籍、报纸、期刊和教育档案。(非文字教育资料) 12. 根据研究问题和回答内容的标准化程度,教育调查可以分为结构性调查和非结构性调查。 13. 按照研究的目的,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区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14. 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教育科研从研究范围上看,属于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15. 问卷调查结果的前后一致性与稳定性称之为问卷的信度。 17. 教育实验研究中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额外变量/控制变量。 18.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形式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0. 教育调查法按搜集资料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 基础研究是指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思辨的方法,从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 (×)3. 总体愈大,样本容量也愈大。 (×)4. 在一项实验研究中,自变量越多越有利于分析最后的结果。。 (×)5.信度是对测量工具的有效性的反映,它是指测量的结果能够真正反映测量目的和意图的程度。 (×)6. 问卷调查法中涉及到的人口学变量越多越有利于调查的全面性。

2020年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 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 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实用)

各章节重点难点 一、教育研究概述(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胡 教育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概述 教育: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教育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内涵、对象及特征 一、教育研究的内涵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者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有计划、有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揭示教育 规律、发展教育知识体系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 二、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有学者分为:理论形态及实践形态两种。 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复杂性(教育活动的首要特征)、境域性(特定情境,不可复制性)、整合性(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优化)、模糊性(有些不能用数字来表达)、两难性(理论 与实践不一)。 三、教育研究的特征 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1.目的在于探索规律,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2.研究的问题表述明确、界定清晰、并有可检验的研究假设;3.研究方法设计严谨、操作规范。 4.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应对原有研究有所突破。 (二)科学研究的独有特征: 1.综合性(不仅考虑教育内部问题,还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诸多因素) 2.长期性(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工作,现实的教育问题) 4.群众性(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结合,才能真正的有教育研究) 5.伦理性(遵守道德原则及规范)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和预测研究(研究目的不同) 基础研究:较强理论、直接在某个领域增添知识、提高认识的研究,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应用研究:是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研究,在于将基础的理论用于实践,它回答“如何改进”的问题 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回答“怎么样”的问题预测研究:在于分析事物未来的发展,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二、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探索研究水平的研究、迁移推广和理论水平的研究(研 究水平和层次的不同) 直觉观察水平:回答“发生了什么?”。 探索研究水平: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迁移推广水平:回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生同样现象吗?“ 理论水平研究:回答”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三、定量及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版考试必备

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导致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1.教育研究特点: 一般特点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⑤创造性。 独特特点①综合性与整体性②周期长③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④实践工作者参与⑤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 2.教育研究的分类: ⑴按目的、功能分: ①基础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求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②应用研究:为解决当下实际特定问题,研究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是开发与创造用于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为某一领域的教育改革提出改进建议,主要解决如何改进现实、展望未来、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 ④评价研究: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个教育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价值和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执行的效

果。 ⑤预测研究:对教育的某一个领域未来发展和趋势的研究,在对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中,在对现实的各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对教育的发展趋势作预测 ⑵按适用范围与概括程度分: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一般的研究方法、方法论。 ⑶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3.内部效度: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4.外部效度: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 5.内在信度:在给定的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6.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者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即可重复性。 7.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文献检索、确定研究类型、选定研究方法、选定研究对象、分析规定研究变量、制成有关研究工具、形成研究方案 ②实施阶段: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③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8.好得研究课题的特点(评估一项选题的标准) 问题具有价值、社会发展需要、理论发展需要、问题具有现实性、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精编WORD版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 析法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 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A.E)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着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实用)

☆ 各章节重点难点 一、教育研究概述(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来划分的(6个要点) 2、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4个要点) (1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 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 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 )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 )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 )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对象p4 (1)有学者认为是人; (2)有学者认为是任何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活动; (3)也有学者认为是研究现象及其规律; (4)更多学者认为,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因为“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研究”,有了问题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研究,没有问题的研究或者虚拟问题的研究都不是真正的研究。(教育问题是实际教育结果与期望教育结果之间的差距和矛盾。) 2、教育研究的特征p5 (1)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 (2)自身的特征: ①教育研究基础的包容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而教育问题本身常常是复杂的与整合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这使得教育研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②教育研究过程的实践性:教育研究面向的是教育实际问题,是关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③教育研究结果的后效性:教育研究的结果能真正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需要积累和检验的过程,研究具有后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整合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关于人的教育问题,涉猎面复杂,不可能按照研究者主观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加以孤立、封闭或纯化,需要整合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进行 3、教育研究的分类p7 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 文献研究、田野研究和实验室研究 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超前预测研究 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4、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 (1)区别: ①方法:定量研究采用的是量化、演绎的方法,以验证假说为目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注重实验—设计—控制,强调预先设计和标准化研究程序; 定性研究采用质性、归纳的方法,详细地记录每个个案,然后分析资料,加以概括,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解释主义,注重观察—参与,强调应在自然情境中进行。 ②目标:定量研究的出发点是提出假说并努力验证,注重演绎,追求教育现实的普遍性; 定性研究的目标大多是从资料中归纳概括自己的结论,建构自己的理解,注重归纳,研究结论一般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 ③在定量研究中,创造性的工作先于实际工作,创造性的工作在于收集数据前精心的设计;在定性研究中,进入现场后才开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是在收集资料之后进行的。 ④定量研究者着眼于发现、阐明客观事实,旨在确定关系、影响、原因,外显的行为结果是研究的焦点; 定性研究者着眼于个体如何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和现实,旨在理解教育现象,,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⑤定量研究通常是用测量或观察量表(或二者兼有)来描述行为; 定性研究用语言来描述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