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卷】2018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附答案】

【北京卷】2018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附答案】

【北京卷】2018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附答案】
【北京卷】2018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附答案】

2018北京卷高考压轴卷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7题。

材料一

过去30 年来,人类已经从激动人心的技术进步中获益匪浅。但说起人工智能,大家一定对阿尔法狗和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围棋大战记忆犹新:阿尔法狗以大比分赢了。此战之后,阿尔法狗声名大噪。怎样更好地开发应用“人工智能”,人们各抒己见,各施良策。

当前,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开始在人工智能上发力,在“互联网+”时代,这二者的结合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一、智能家居———舒适、便捷家居新体验

智能家居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于一体,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方便、高效、安全与舒适。

试想一下: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你可以通过手机对家中的一切进行预先设定,空调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电饭煲、饮水机开始工作……当你踏入家门时,就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温度和美味的饭菜。当你准备睡觉时,通过遥控器的控制,窗帘渐渐合上,卧室内的床头灯亮起,其他不使用的灯光和用电设备同时断电,室内安防系统开始运作。

这将是多么美好!

二、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它首先要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道路及各种服务设施的信息资料;其次要配备几个智能系统:GPS 定位系统,以确定行驶方向;道路状况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前方道路状况信息,必要时改变行驶路线;车辆防碰系统,控制与其他车辆的距离,在探测到障碍物时及时减速或刹车,并把信息传给指挥中心和其他车辆;紧急报警系统,出事故后自动报告指挥中心进行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汽车与指挥中心联络;自动驾驶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点火、改变速度和转向等。

以往在科幻大片中才能见到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已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了。

三、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而开发出的可穿戴设备的总称。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他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地处理信息,实现无缝交流。

咕咚手环是首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用户可将该手环戴在手腕上,当处于运动模式时,该手环能24 小时记录佩戴者的活动情况,以里程、步数和卡路里为单位,令佩戴者明晰地知晓一整天内运动了多远距离、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能为热衷减肥和运动的用户提供实时监测服务;切换至睡眠模式时,除了能监测睡眠质量,手环还将根据使用者睡眠深浅状态,在应该叫醒的时间段中的浅睡状态下,通过震动来唤醒佩戴者。

以上提到的仅仅是“互联网 + 人工智能”应用的部分事例。在未来的日子里,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在更广、更深的领域里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韩倩茜、王笑《“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1.对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获益匪浅:匪,读音为fi。

B.记忆犹新:犹,“仍然,还”之意。

C.声名大噪:噪,形声字,左右结构,声旁从“喿”。

D.各抒己见:己,第二笔应为“—”。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不属于智能汽车中的智能系统的一项是

A.无线通信 B.导航信息

C.GPS 定位 D.车辆防碰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二

每过一代人左右,新兴技术就会出现融合,某种革命性的技术便会诞生。比方说,成熟的互联网、廉价的带宽和文件压缩,使得像Facebook(脸书)和Twitter(推特)这样的企业重新定义移动客户体验。

现在我们正站在另一次大规模融合的风口浪尖上: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计算能力将很快使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消费者已经每天都在与人工智能打交道。谷歌利用机器学习来自动完成搜索查询,并且往往能够准确预测某个人要找什么。亚马逊利用预测算法在用户阅读或购买经历的基础上完成推荐工作。

鉴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今天的所有企业都必须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否则,他们将无法与那些利用数据来改善用户体验、辅助商业决策的企业展开竞争。下一代消费者将会与数字技术共同成长,他们会期望公司预见他们的需求,并实时、个性化地提供咨询服务。历史上,这项任务一直需要掌握复杂技术的数据学家来完成。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这一切已在发生着改变。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析数以十亿计的信号,从而将客户服务电话自动转接给最合适的代理人,或确定最有可能购买某种特定商品的某位客户。目前,实体商店依然在零售行业中占据90% 的份额。很快,客户一进入实体店,互动式聊天机器人就会上前跟他们打招呼,机器人可以根据过往的购买历史推荐产品,提供特别折扣并处理客户服务事务。

所谓“深度学习”(模仿大脑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分支)领域的进步,可以使智能数字助理在来自社交网络和其他数据来源的数以百万计的信号基础上,以人类助理般的敏锐度来协助客户规划假期、确定客户对某个品牌的反应。在医疗保健领域,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协助医生从世界的任何角落实时确定肿瘤细胞类型或颅内异常问题。

人工智能还可以检测并防御数字安全漏洞,并在保护用户隐私和建立信任时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可以肯定今后的技术创新速度将超过前几代人。人工智能将像电流般无形无影,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但就像过去的经济转型期一样,人工智能在释放新的生产力水平、自动完成任务、改善现有岗位并催生新的机遇时,也会扰乱行业和工人。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取材于马克·贝尼奥夫《站在人工智能的风口浪尖》)4.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范畴的能力技术的一项是

A.大数据B.高速计算

C.机器学习 D.新生产力

5.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熟的互联网、廉价的带宽和文件压缩技术,使得企业用户获得了新的应用体验。

B.今天的所有企业,都要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否则将无法改善用户体验、展开企业竞争。C.亚马逊借助人工智能,根据用户的阅读或购买经历,有针对性地完成推荐工作。

D.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医生从世界的任何角落实时确定肿瘤细胞类型或颅内异常问题。

材料三

60 年前,计算学家和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最近,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相关领域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人工智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纪元。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每位参与者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文明与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在人工智能产品大会展区,中国人工智能力量得到直观生动的展示:龙泉寺的网红“机

器僧”一代和二代、康力优蓝的大优以及上海大学与 Roobo 联合开发的 X-dog 上台表演。此外,科大讯飞也携旗下讯飞听见、电视盒子、DingDong 智能音箱、灵犀语音助手APP、随声译APP、讯飞淘云人工智能玩具以及AIUI 亮相大会展区,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场人工智能的体验盛宴。

在大会论坛上,思想碰撞“火花四溅”。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及未来挑战,人类将面临的三大难题:1.何时能信任存在黑箱的人工智能系统;2.什么才算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3.在人无法接近的高危地带或者以超高速度运行的自动化系统,人类能安心部署它们吗?

对于未来5 到10 年人工智能产业界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认为像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以及AR/VR 等与感知有关的应用都会得到大规模提高。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则认为,人工智能目前还不具备威胁人类的能力,将来的人工智能也不一定会具有自我意识。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人类提升生活水平的必要手段,人工智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类的生活。

另外,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李航主任表示,人工智能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强大工具,正在改变包括电信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他分享了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通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优化网络设计、部署,实时感知网络状况,协助工程师诊断并排除网络故障,以及进行网络智能控制,动态优化路由策略,提高传输效率等案例。

在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在开场致辞中说:“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人工智能是人类最伟大的梦想之一,也将是未来三十年对人类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技术革命,世界各国应兼容并包,携手促进全球经济的又一次飞跃。”

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崛起,获得了越来越强的世界影响力。不过还需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国很有可能会错过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技术。

(取材于路沙《60载演变,人工智能迎来新纪元》)6.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

B.人工智能将在人无法接近的高危地带或者以超高速度运行的自动化系统方面作用巨大。C.人工智能促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改变着包括电信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

D.通用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对它的研究至关重要。

7.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具有怎样的作用。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3题。

游文山观大水记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同游者发噱。

(有删改)【注】禁庐:宫廷。谂(shn):劝告,告诉。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止焉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

B.如建瓴千万丈建瓴:倾倒水瓶,形容水势大

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委折:回环,曲折

D.予恍然有间间:机会,机遇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里之士以大学试岂以昔而乐

B.与二客疾驰观焉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

C.洲故垤然隆起故自今而言

D.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乃令车马从后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B.有偃蹇不伏之状

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C.以庶几其万一

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

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12.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之兴,之兴

和之兴。

13.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

简要说明理由。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联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的情感。

B.颔联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含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C.尾联“虚”字,既写出了院落静夜的空虚,也暗含了仕途心绪的空虚。

D.本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语涉数意,悠远深厚。

15.“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则恰切地表现出诗人的感情。下列诗句运用了相同手法的是

A.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D.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登岳阳楼》)

16.本诗与下面王维的《终南别业》均为归隐之作,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二者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最后写到“松月夜窗虚”。其实“月”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苏轼在《赤壁赋》第一段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形象地描绘出赤壁月色皎洁,天光水色浑然一体的景象;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收束琵琶女的演奏,以周围船客的无言、秋月笼罩江心的静寂,反衬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 一 23题。

携一本书游走

张炜

我小时候,大概是刚能阅读一点文学作品的年纪,读过一本没有封皮的书。这本书严格讲只是一部残卷,因为前后都撕去了一部分,最前边一篇的题目只剩下三个稍大一点的字:“暴风雨……”所以我连这篇作品叫什么名字都不得而知,更不用说整本书的书名了。

这部残卷让我如痴如迷。它写了俄罗斯莽林,写了猎人和林中各色居民的生活,更写了无数的动物。这些处处洋溢着浓烈林野气息的文字,绵绵无尽的天籁,把我深深地笼罩和吸引了。

我当年也生活在林子里,那是海边的一处国营林场,林场又连接了几万亩滨海自然林和无边的荒野。书中景物与现实生活或可作比,我生活于其中的这片林野虽然远没有书中那么苍茫,但对我而言也足够浩大了。最为不同的是林子里活动的人和动物:身边的林子没有那么多凶猛的大型动物,也没有那么多出生入死的职业猎人,更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诱人的生活之窗。透过这扇窗户,我看到了世界上另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神思一直跟着书中的人物和动物,几乎寸步不愿分离,一起痛苦,一起欢乐。那些猎人的枪散发出的硝烟味,时不时地从我的鼻孔前飘过,让我永难忘怀。

这些文字让我入迷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它讲述的传奇故事,它展示的生活内容。时至今日,在经历了漫长的文字生涯之后,或许让我想得更多也更明白:一切绝非那样简单。这部残卷传递出的是更为复杂和丰富的东西,它难以言喻,这或可称之为一位苏俄作家所独有的生命气质与文学个性。如果仅仅是一则则曲折的故事,大概不会有那样的魔力。

因为它是一部残卷,作者是谁,书名为何,我一直不知道。

那是一个书籍奇缺的年代,能够遇到这样一沓好文字真是太幸运了。可我当时毕竟还读了许多其他的书,这其中也不乏经典,但最难忘最着迷的却是这样一部残卷。我的写作自然而然地受

到了它的影响,比如我常常讲述林子里的故事,这也是我的少年经历;更有趣的是,我笔下的人物也常常要背一杆枪。的确,我当年也看到了很多猎人,并曾经跟着他们在林中蹿跑。林中生活和一些人的行迹让我如此难忘,当然是受到了那本残卷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深深地感激着一位不知名的苏俄作家。

十几岁的时候,我不得不离开海边林野,一个人在半岛地区游荡。我有一个背囊,里面装的全是自己的必需品,这当中永远有着这本残卷,外加我写成的一沓沓稚嫩的文字。

由于太喜欢这本书了,我曾不止一次将它借给旅途上的文学朋友。我希望他们也像我一样喜欢,我们能够一起分享这道精神与文学的盛宴。这是怎样愉快的时刻。这使我们有机会一起畅谈林野和文学——那时看来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那是多么难忘的日子。

万分可惜的是,有一次远行,我把这本书遗在了一位朋友那儿,归来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它了。生活匆促多艰,我当时站在路边,觉得两手空空,一贫如洗。后来许多年,我都尝试着寻找这部书,但一直没能如愿。

就这样,我失去了它。

我牢牢地记住了书的内容。我经常想念它,如同想念一位儿时的挚友。

我去城市上学,然后到了更大的城市工作。我最终从事专业写作,并且写出了上千万字。不一定什么时候,我会突然想到这部残卷。在深夜,偶有失眠时,我会想起它。

不难想象,我仍然没有终止寻找,还在一次次做着努力。问题是我弄不清这部残卷的书名与作者。转过了多少图书馆,长时间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目前。这真的是太难了。我差不多不再抱有那个希望了。

互联网时代来临了。我可以在网上搜索。但没有书名也没有作者,这道难题并不好解。

一个好朋友听我说过这部残卷。他不仅是一个极为认真仔细的人,而且精于网事。某一天,在我完全没有预料、没有指望的情势之下,他竟然发来了一则短信,上面报告了一个喜讯。我一开始不敢相信,电话里交谈了一会儿,详细说到了一些内容,让我心里一阵滚烫。我们笃信不疑:是的,是它,这一回真的找到了。

找到了少年之梦、儿时挚友,一个曾经伴我游走四方的挚友……这一夜差点失眠。

朋友迅速将从旧书网上求购的仅存的几本书寄给了我。五成新。中短篇小说集。书名:《猎人的故事》。作者:阿拉米列夫。首篇:中篇小说《暴风雨前》。它出版于1957年的作家出版社。书的扉页上有作者的黑白照片,让我久久端详——有些瘦削的长脸膛,深邃的目光。

从作者简介中得知,他生于1897年,仅仅活了57岁。

(取材于《一本深刻影响我的书》)

18.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得而知:不能得到任何信息

B. 笼罩:带入情境

C. 盛宴:美好感受

D. 一贫如洗:物质极其贫乏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描述这部残卷残损的情况,为后文寻找书的艰难做铺垫,同时强调这部残卷对他的重要性。

B. 作者在书籍奇缺的年代也读过不少经典,但最着迷的还是这部残卷,用夸张手法突出其内容的精彩。

C. 十几岁的时候,作者外出游荡,仍无时无刻不带着这部残卷,因为它是作者面临困境时的精神支柱。

D. 作者求学、工作到最终从事专业写作,几十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这部残卷的想念与日俱增。

20. 结合全文,请说说长期以来,“我”为什么深深感激一位不知名的苏俄作家。

21. 本文题目是《携一本书游走》,可后半部分主要写作者想念、寻找这部残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四段划横线的语句。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神思一直跟着书中的人物和动物,几乎寸步不愿分离,一起痛苦,一起欢乐。那些猎人的枪散发出的硝烟味,时不时地从我的鼻孔前飘过,让我永难忘怀。

23. 作者说“这使我们有机会一起畅谈林野和文学——那时看来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作者那时认为“林野和文学”不可分离,请你从《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任一部书中,也找到一组这样的关系,并谈谈你的理解。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2017年的第一场春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

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暂告一段落,16岁的武亦姝一举夺魁,战胜了诸多知名学者、教师、大学生等。有人说,她弘扬了传统文化;有人说,她获胜靠死记硬背……同学,你怎么看?请发表你的意见。要求言之成理。

25.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环境影响着人的成长。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中,就可能增长自信,生活在谴责中,就可能变得自卑;生活在和谐、宽容中,就可能心态平和、待人真诚,生活在纷争、狭隘中,就可能锱铢必较、鼠目寸光。“环境与成长”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环境与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答案】A

【解析】

2. 【答案】B

【解析】

3. 【答案】轻松、安全出行新体验;健康、科学生活新体验.

【解析】

4. 【答案】D

【解析】

5. 【答案】B

【解析】

6. 【答案】A

【解析】

7. 【答案】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在企业中融入人工智能,改善用户的新体验,辅助商业决策展开竞争;迎来新的技术革命,使中国在未来获得越来越强的世界影响力。

【解析】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8. 【答案】D

【解析】

9.【答案】 A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都背走了。

【解析】

12.【答案】参考答案:观水赋诗(唱和,同游)感物

【解析】

13.【答案】第一问:王羲之:情感随境遇不同而发生变化。客:任何境遇都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它发自内心,与外界无关。第二问,答案略。

【解析】

参考译文:

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桥外几十步远的地方便是道体堂。从道体堂的右边攀登上山就是银湾,这是临江最高的地方。银湾往上有一亭叫“白石亭”,青翠的山峰叫“六月雪”,有一桥叫“两峰之间”,即到了终点。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戊辰年,我从朝廷罢官归来,每天往来徘徊于文山中。五月十四日,大水暴发,报告消信的人来了。当时学馆中有临川人杜伯扬、义山人萧敬夫,此地的学子因为参加太学考试,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孙子安未曾去。就让人准备马匹、驾好车子,和两位客人快速奔驰去观看,约定孙子安随后赶来。

还没到天图画,就听到水声像狂风巨雷,轰鸣震响,显出不可抗拒的威力。站在岸边侧目观看,不能正视往下看。江对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到了松江亭,亭对着的是江中的沙洲。沙洲过去像山丘一样隆起,到现在却只剩下洲顶,其余都不见了。老松树有几十株,淹在水中的枝干争相簸荡摇摆,显出一副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走到障东桥,坐下来面对着上游

的水从“六月雪”峰顶泻下,就像从千万丈的高处往下倾倒,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直送到我们眼前,真是雄伟奇异啊!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全部背走了。

饮了几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下着围棋等待消息。去的人回来说:大水截断了道路。于是我们不再前行。转到银湾。山势回旋曲折,水到这里便打着漩涡,转折而去。当初在这里建亭,占据山水回旋曲折的交会之处,却不知在这里可以放眼东西二三里,大水奔流的情景无不尽收眼底。因此,从今天看来,银湾就成了观览大水的绝妙之处。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开玩笑。各赋律诗一首,尽力描写大水的形态,希望用尽力气能大致写出大水声势的万分之一。我说:“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说:“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说:“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只有子安素来不作诗,听了我们三人的诗句,总是拍手捋须,心中有所感悟领会,大笑不能自持,真像陶渊明不通音律,又常扶无弦琴的情趣那样。我们倚着亭栏观看了很长时间,奇诡怪异、超卓绝妙的景观,变化无尽,不能彻底领略,但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叫车马跟在后面,四个人挽着手慢慢走出山。等到了家,还耳鸣目眩,手足颤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

从前我读《兰亭记》,见到文中说,人受外物的触动生发感情,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都随着自己的遭遇变化着,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客人说:“王羲之实在不是旷放达观的人。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失意还是得志,拥有还是丧失,都还有值得高兴的地方,这是因为它发自内心而不是外界。哪能因为从前欢乐、现在悲伤,就在须臾之间改变了呢?”我一下子明白了。人生重在顺遂心愿罢了,譬如我今天所经历的,天地间万物都不能和它交换。从前感到高兴的事物,过后就没有了,已不可追,我心想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所以急忙起身奋笔疾书,乘兴写了这篇记,并告知同游者,让他们也聊发一笑。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14. 【答案】A

【解析】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孟浩然抒发的是因“不才”、“多病”而无奈归隐的怨悱之情,而王维抒发的是却是因晚年“好道”而归隐的悠闲自在、自得其乐之情。同是“独”,“孟浩然是因“多病故人疏”,而王维却是“兴来每独往”;“白发”“水穷处”同为迟暮之境,带给孟浩然的感觉是“催人老”的感慨,带给王维的却是“坐看云起时”的洒脱。截然不同的感受,体现出二人内心迥然相异的情感。

【解析】

17.【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2).徘徊于斗牛之间(3).东船西舫悄无言(4).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A

【解析】

20. 【答案】他的书陪伴了我的童年,拓展了我的友谊,生成了我的人生梦想。

他的书让我了解我生活之外的世界。

他的写作风格影响了我的写作道路。

他和他的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知道生活中有更为复杂和丰富的东西。

【解析】

21.【答案】失去书的空虚、失落与前文拥有书时的充实、快乐形成对比,突出书对我影响的重要性。

寻找书的艰难与找到书后的欣喜形成的对比,突出我对书的喜爱与感激。

因为失去书,所以凸显我对这书的内容早已牢牢记住,它已经深入我的灵魂。

行文有波澜,跌宕中吸引读者。

【解析】解答该题,可以从内容与结构等角度作答,从内容上来说,与前后文拥有书时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书对我的影响及我对书的喜爱与感激,作者还写到“我牢牢地记住了书的内容”,说明书已经深入我的灵魂。从结构上来说,这样行文使得文章起伏跌宕,能够吸引读者。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略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从语言、手法等方面入手,把握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关键词语,抓住表情性较强的词语,结合分析事物的状态,人物的活动进行,从修辞手法运用方面分析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言的流畅。

23.【答案】示例:

写出了乡土与文学的关系。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学,凤凰之于《边城》(黄土高原之于《平凡的世界》、大海之于《老人与海》)就是如此。茶峒的山水草木滋养了顺顺、天保、傩送、老船夫、翠翠这样的人物,为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成长提供了背景和动力。比如山、河的存在才使得山歌更加动听,比如水急才有天保的溺亡等都是如此。茶峒的山水也滋养了人物的灵魂,充满了真和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生活的环境会对其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赋予它创作灵感,是他创作的源泉。

或文学对乡土也有促进的作用,文学的传播使乡土闻达天下,让更多人了解并感受自己之外的生活。

【解析】这是一道较为开放性的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从《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三部作品中选出一个自己最为熟悉的,从任意两方面谈即可,重点谈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即可。如分析凤凰之于《边城》、黄土高原之于《平凡的世界》、大海之于《老人与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10分)

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武亦姝展现了一种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真正的热爱。她写得一手好字,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集,奉陆游为自己的男神。课余时间,她也会拍摄汉服照,每年推出自己的汉服摄影合集。赛后,低调的武亦姝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请求,喜欢清静的她甚至关掉了手机。她说比赛本身输赢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从中获得更美好的自己,获得没有了那么多缺点而有更多优点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解析】

25.(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

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

(33—41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

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50个字减1分。

环境与成长

当今社会,人们对任何事物都分了个三六九等,连我们自己也不例外。可三字经里面说:“人之初,性本善”。即我们每一个人降临到这个世上,本性都是善良的,也就是说人人生来都一样,没啥区别。可长大之后为什么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呢?依我看来,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自身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才能让我们成长,这并不是说环境差不能让人们成长,而是说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影响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简而言之,环境,对于我们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正在飞速的发展,高楼大厦矗立在城市之中,各种高端科技也应用在了各家各户,家庭条件也一步一步的提高。就拿我们90后来说,其实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差不多。可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还是那么的大?我身边的同学,有的天天之乎者也,就知道一门心思的往书本里钻:也有的活泼开朗,各种五花八门的娱乐项目玩的头头是道。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么大的差距?其实就是环境!当然这不是在批判什么,只是单纯的认为环境决定了将来的成长。我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之后,更加能说明这一点,天天读书的那些同学,不是书香门第,就是周围的朋友也都爱学习;而那些爱玩的呢,他们可能天性活泼,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周围有一帮也整天爱玩的哥们,这就被带的也整天玩。很好的例子,为什么大人们都想着把孩子们送到重点学校读书,就是因为学习环境好,大家分数都高,都爱学习,置身于这种环境下,潜移默化的就被带的爱读书了。说通俗一点的,如果不学习,也没人陪你玩,如果平时只有学术上的交流,那只有多读书才能融入集体了。关于李某某的刑事案件,最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的新闻。大家也都应该能明白,生来家庭背景显赫,而身边的朋友要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高人一等的经济基础让他可以接触更多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事儿,渐渐的,就被环境带坏了,最终沦落到了被法律制裁的道路。他的老妈力挺他无罪也更能说明环境的重要性。监狱里面都是罪犯,和罪犯在一起生活,那出来了还能好么?

当然我们这些出生于城市里的孩子,生活环境基本差不太多,那些个别例子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如果与偏远山村里的孩子们一对比,这翻天覆地的环境变化足矣证明这一点。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去过甘肃的小山村支教,他说那里的环境与人文对他的影响很大,有一个小孩子谈到自己的理想时,说道要当一个制作黑板的技术工人,那样就能给自己的学校按一块儿又大又新的黑板,我听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环境基本落后于城市好几个档次,这里的孩子没有被喧嚣的大城市污染,也没有被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带坏,他们带着朴实,纯真的理想默默去奋斗。我的老家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庄里,村里的人到我这个年纪就已经准备结婚生子,他们没有崇高的理想抱负,只求平平安安的生活,他们没有见过大都市的模样,自然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我们不同。我们这些大都市的孩子生在优越的环境下,却毫不知足,整天攀比谁家最有钱谁的男女朋友漂不漂亮。这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环境对于成长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人以后的方向取决于处在什么环境下成长。但是个人因素也很重要,俗话说的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抱着一个积

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去拼搏,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坚定自己的信念,环境将不能左右你。

【解析】本作文题是“环境和成长”,属于关系型命题方式。文章重点写出“环境影响人的成长”。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环境的,环境是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环境,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环境也以人物的存在而存在。环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如果失去了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失去了关系的纽带,环境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所以,要抓住材料中的“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中,就可能增长自信生活在谴责中,就可能变得自卑;生活在和谐、宽容中,就可能心态平和、待人真诚,生活在纷争、狭隘中,就可能锱铢必较、鼠目寸光。”构思作文时,可以写记叙文,用事情交代两者关系。可以写议论文,阐明环境和成长的关系。

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但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的学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文 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18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 材料一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的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为月球背面。人类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看到月球背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人类此前的所有登月活动都是在月球正面完成的,嫦娥四号创造了历史。 嫦娥四号着陆于月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与相对平坦的月球正面不同,月背地形更为复杂,几乎全是环形山和古老的陨石坑,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面貌。玉兔二号在月背巡视,开展地形地貌测量、浅层结构和矿物成分探测,将为人类研究月球矿物质结构和太阳系起源提供更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由于月球自身对月背形成天然的屏障,没有来自地球的各种辐射干扰,可以为各类天文观测提供难得的纯净环境,填补地面射电观测的诸多空白。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背之前,前苏联与美国虽然已完成了月背的成像工作,但一直没有航天器造访这片古老的神秘之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通信障碍。由于月球自身的阻挡,地球上的测控站无法与月背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系,也就无法对着陆月背的航天器进行测控。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建立一座连接地球和月背的通信基站。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 Halo轨道上放置一颗“鹊桥”中继星。“地月拉格朗日L2点”是地月系统中的五个平动点之一,位于地球至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与地球、月球的位置相对固定。L2点特殊的动力学特性和在三体问题中相对固定的几何位置,决定了它在停泊中转、中继通信、天文观测、星际转移等深空探测任务中,具备独特的工程应用价值。 “鹊桥”中继星是我国也是世界首颗地球轨道外的专用中继卫星,2018 年 5 月 21 日发射后,在地面的控制下,完成了地月转移、月球借力转向、Halo轨道捕获等关键控制,成功实现了沿 Halo轨道的飞行。在完成在轨精度和指向测试后,“鹊桥”具备了实现地面测控站和月背数据中继的能力。这座通信桥梁的架通,使我国航天器的月背软着陆最终从美好的设想变为现实。 (取材于李潇帆、武勇江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在艾特肯盆地着陆的探测器。 B.月背更接近月球的最原始面貌,因此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修正版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 (全国II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

2018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 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 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 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 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 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 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 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 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 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

2017-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8.01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城市问题日益加剧,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匱乏、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全球化更加剧了城市间的资本、资源和创造力的竞争,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命题。 2008年,IBM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主题报告中,首先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希冀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人们所面对的各行各业中,2010年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个核心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智能互联时代;利用遍布全市的各类硬件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随时随地实现对城市全面感知和监测,通过传感设备智能识别及立体感知城市的位置、人口、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变化,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交通、医疗、安全等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集成,从而能及时主动作出响应,保诬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所以,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此后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接纳,并作为应对金融海啸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建设条件的一项是(2分) A.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 B.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 C.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D.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智慧城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是由六个核心系统构成,并智能互联、相互协作的宏观系统。 B.通过智能手段随时随地对城市进行感测,并识别感知关键信息的变化。 C.将智能互联感测的数据整合、处理,并能智能化集成为具体业务流程。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完整word版)2018北京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2018北京高考语文背诵默写篇目 (一)古文(23篇) 1.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而死于安乐也”)《孟子》3.劝学《荀子》4.曹刿论战《左传》5.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乃还)《左传》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7.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庄子》8.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庄不得击”)《史记》9.出师表诸葛亮10.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李密 11.桃花源记陶潜 12.归去来兮辞(不包括“序”)陶潜 1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王羲之14.滕王阁序(“豫章故郡……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15.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韩愈 16.陋室铭刘禹锡17.小石潭记柳宗元18.阿房宫赋(“一人之心……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19.岳阳楼记范仲淹20.醉翁亭记欧阳修21.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苏轼 22.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23.爱莲说周敦颐 (二)诗词曲(22首) 1.氓《诗经》2.国殇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8.春夜喜雨杜甫 9.蜀相杜甫 10.登高杜甫 11.琵琶行(不包括“序”)白居易12.泊秦淮杜牧 13.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1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16.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17.书愤陆游 18.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20.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21.窦娥冤(节选:[滚绣球])关汉卿 22.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一)必背古文23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guì)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

2017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自助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美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审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附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 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17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海淀区2017届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8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3分)

2018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详解

绝密★启用前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详解 (整套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2020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完整版)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微作文导写

让名著阅读点亮语文 ——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微作文导写 微作文题目: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的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做简要点评。 让名著阅读点亮语文——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微作文导写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能需要通过这样的比喻的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导写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旨在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精准审题,以小见大,在180字内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是微写作的命题初衷。经过多次训练,考生对这一写作形式大多熟悉,但也容易形成“套路”写作。这就要求在审题和选材上下功夫。“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短小篇幅,窥得写作一斑,因此审题乃微写作斩获高分的第一要务。读题中圈定题干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不在细枝末节上消磨耽误。 微写作和名著阅读的结合已经是一个被广泛练习过的考查形式了。同时,本次微写作将六本必读名著分散到三个小题中由学生任选,可以说也是在为学生降低难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刻的名著与人物来进行写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与名著阅读的考点结合,今年的微写作在文体要求上显得比较模糊。学生更应该有意识地明确每个题目的写作任务:“简述情节并简要评论”的介绍性文段应当以清晰明确为佳,“以花喻人并陈述理由”的议论性文段应当以分析说理为主,“描述雕像及其意图”的抒情性文段,应致力于优美动人。 第一篇 要求选取“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的情节,进行叙述和点评;这就要求学生

201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北京卷】2018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附答案】

2018北京卷高考压轴卷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7题。 材料一 过去30 年来,人类已经从激动人心的技术进步中获益匪浅。但说起人工智能,大家一定对阿尔法狗和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围棋大战记忆犹新:阿尔法狗以大比分赢了。此战之后,阿尔法狗声名大噪。怎样更好地开发应用“人工智能”,人们各抒己见,各施良策。 当前,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开始在人工智能上发力,在“互联网+”时代,这二者的结合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一、智能家居———舒适、便捷家居新体验 智能家居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于一体,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方便、高效、安全与舒适。 试想一下: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你可以通过手机对家中的一切进行预先设定,空调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电饭煲、饮水机开始工作……当你踏入家门时,就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温度和美味的饭菜。当你准备睡觉时,通过遥控器的控制,窗帘渐渐合上,卧室内的床头灯亮起,其他不使用的灯光和用电设备同时断电,室内安防系统开始运作。 这将是多么美好! 二、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它首先要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道路及各种服务设施的信息资料;其次要配备几个智能系统:GPS 定位系统,以确定行驶方向;道路状况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前方道路状况信息,必要时改变行驶路线;车辆防碰系统,控制与其他车辆的距离,在探测到障碍物时及时减速或刹车,并把信息传给指挥中心和其他车辆;紧急报警系统,出事故后自动报告指挥中心进行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汽车与指挥中心联络;自动驾驶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点火、改变速度和转向等。 以往在科幻大片中才能见到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已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了。 三、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而开发出的可穿戴设备的总称。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他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地处理信息,实现无缝交流。 咕咚手环是首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用户可将该手环戴在手腕上,当处于运动模式时,该手环能24 小时记录佩戴者的活动情况,以里程、步数和卡路里为单位,令佩戴者明晰地知晓一整天内运动了多远距离、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能为热衷减肥和运动的用户提供实时监测服务;切换至睡眠模式时,除了能监测睡眠质量,手环还将根据使用者睡眠深浅状态,在应该叫醒的时间段中的浅睡状态下,通过震动来唤醒佩戴者。 以上提到的仅仅是“互联网 + 人工智能”应用的部分事例。在未来的日子里,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在更广、更深的领域里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韩倩茜、王笑《“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1.对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获益匪浅:匪,读音为fi。 B.记忆犹新:犹,“仍然,还”之意。 C.声名大噪:噪,形声字,左右结构,声旁从“喿”。 D.各抒己见:己,第二笔应为“—”。

2017年高考真题(北京卷)语文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文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刚” 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 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意思是“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