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语文高考试卷

北京语文高考试卷

北京语文高考试卷

北京语文高考试卷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材料,完成1-7题。

同大师一样,经典也是一个被过度使用甚至随意乱用的概念。某些七颠八倒的作品被封为经典,一些未经考验的作品也被供到了经典的神龛里。似乎离开“经典”二字,我们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评价作品了,似乎不将拙劣的作品比作《红楼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赞美一个作家了。

显然,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将“经典”庸俗化了,已经把它降低为一个商品分类意义上的标签。那么,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

经典是文化金属中的铂金,是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它通常被放在书架最重要的位置,就像一位尊贵的客人被礼为上宾;它是人们经常谈论的对象,人们谈论它,仿佛谈论自己的朋友,有一种熟悉而愉快的感觉。作为经过时间考验并被普遍认可的著作,经典作品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人生的知识。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但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换句话说,经典不是被说成是经典的,而是自己生成为经典的。因此,经典的秘密和律则,只能到作品里面去找。

纵观横察,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遵从以下的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作真理的标志,而且也是天才的象征。”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读之如饮佳酿,快何如哉!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疑”和“思”),描绘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像月光一样流转无已的乡愁冲动。其中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一个晦涩的意象,谁读了都明白,谁看了都觉得好。

一部好的作品当然也应该具有新鲜、别致甚至出人意料的特点,但是,这不等于说它可以是怪异的、晦涩的、令人费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药之登上品者,其味必不苦:人参、枸杞是也。凡诗之称绝调者,其词必不拗:国风、盛唐是也。”但现在的作品,似乎偏偏喜欢以求“苦”为高,枯燥乏味,让人难以卒读,勉强读了,却如堕五里云烟,虽苦思焦虑,终不得要领。这种作品以高深晦涩骄人,装模作样,遑论“经典”和“不朽”。

第二,。经典作品不是“私人写作”的产物,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

那些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们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无分老幼,无分种族,无分信仰,无分贤愚。相反,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轰动一时的作品,却终因缺乏普遍的人性内容,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被人们弃置一旁。

歌德说:“真正伟大的作品,是百读不厌的,很难甚至不可能抵抗它的魅力,它留给你牢固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一般地说,凡是古往今来人人爱读的诗文,你可以认为它是真正美的、真正崇高的。”经典就是这样一种让人不断回味和回忆的伟大作品,它总是吸引、召唤许许多多的人去阅读、去品味。

总之,经典是几乎所有人的朋友,是几乎所有人亲切而温馨的精神家园。

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追求不朽,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类的生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生活,就在于从空间上说,人总是向往着别处的生活;从时间上说,人总是充满一种未来感,总是渴望在肉体生命结束以后,自己的精神可以延伸下去,从而获得不朽。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的永生。

但是,只有经典作品才会征服时间。伟大的经典仿佛一种特殊的宝器,只有时间之手的拂拭,才能使它越来越明亮,才能使它历久弥新。一部作品倘若只在自己的时代获得了无上的尊荣,那还不足以证明它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可见,在评价自己时代的作品时,当代人须非常小心谨慎才是。他可以热情地欣赏,慷慨地赞美,但是,一定不要妄下“大放光芒”的判断。否则,虽然现时得到了作者的感谢,将来却难逃后人无情的耻笑。

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

的确,一部真正的表现正极情感和正极思想的经典,必然具有升华性,必然会在精神上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歌德在著名的《莎士比亚命名日》(1771年)中说:“他的著作我读了第一页,就被他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

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我认识到,并且强烈地感觉到,我的生存向无限扩展;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前所未闻,而那异乎寻常的光亮把我的眼睛刺得疼痛难忍。我渐渐学会了观看,我要感谢给我智慧的神灵,至今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当时获得的东西。”

是的,光明,这就是伟大的经典作品通常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换句话说,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构成了像大地一样稳定的精神基础,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在中国伟大的经典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例如,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或者对忍辱负重的老马充满感激之情,“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或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高秋每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最感人的,是对飞鸟的具体而微的关怀,“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而在《后游》里,杜甫写出了如此美好的诗句:“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然而,无私的与其说是花柳,不如说是子美:只有无私的人,才能看见无私的花柳;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

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海涅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称作最伟大的作家,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有着永久不灭的仁慈和不自矜炫的谦德。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借朱丽叶之口说:“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

(节选自李建军《经典的律则》,有删改)

1.下面的喻体不是作者用以表现“经典”特点的一项是(2分)

A.标签

B.铂金

C.上宾

D.朋友

2.阅读文中有关经典作品“易感性”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⑴作者引用叔本华、袁枚的话,说明了经典作品的特点。(2分)

⑵作者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直接证明的观点是。(2分)

3.请在文中横线处写出经典作品所遵从的第二个律则。(2分)

4.下列对经典作品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有许多精辟言论,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体现了经典的易感性。

B.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能体现经典的永恒性。

C.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桑丘模仿骑士的冒险行为,看似可笑,实则因他嫉恶如仇的个性彰显出经典的正极性。

D.《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能体现经典的给予性。

5. 根据文意,分析下面这首诗歌所体现的“给予性的精神境界”。(5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6.用“精神尺度”衡量,经典作品必须表现哪些“人文情怀”?请概括说明。(6分)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7分)

真正的经典不以高深晦涩骄人,就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经典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比如荀子在《劝学》中总结出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真正的经典更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的呐喊:“, !”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刘公平倭冢记

[明]童蒙吉

①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迨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一捷于丁堰,再捷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

②此盖初至之贼云。既而江南逸贼复犯通州,公乃选轻车数百,扼雉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少顷,贼()趋西场,公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贼遂奔入仲家园。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 )不敢遁。凡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①,海帮赖以安堵。

③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有碣曰“刘公平倭冢”,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贼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④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中。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远迩。在扬州则祠,在太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镇则祠。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②,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

⑤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斯为记。

﹝注释﹞①噍(ji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②于戏:语气词,表感叹。

8. 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1分)

⑴第①段“遂薄如皋”中的“薄”,与下列成语中的“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如履薄.冰

B.日薄.西山

C.门衰祚薄

D.厚今薄.古

⑵根据文意,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两个虚词,分别填入甲、乙两句的()内。(2分)

甲:少顷,贼( )趋西场乙:贼()不敢遁

A.遂

B.果

C.终

D.则

⑶下列加点词语能用括号内成语替换的一项是(3分)

A.荼毒生灵

B.网开一面

C.津津乐道

D.如出一辙

⑷第①段中的“势如风火”比喻。(3分)

9.文中说刘公平倭“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请以西场大捷为例加以说明。(6分)

10.将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

⑵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11. 根据文意,将下面纪念刘公平倭的对联补充完整(任选其一)。(3分)

⑴上联:瞻战场留千秋胜迹⑵上联:

上联:下联: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

12.根据第⑤段信息,若“刘公”与朋友相聚,“刘公”应自称为,朋友还可尊称“刘公”为。(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4.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黄河在咆哮

周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甲)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红色经典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词。1997年的那个冬天,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一边吟诵着《黄河大合唱》,一边眺望着蜿蜒东去的黄河。

啊,雪落黄河,黄河竟成一片冰天雪地;河床不见了,水流无声了,那平日奔腾咆哮的瀑布也无声无影了。冰雪覆盖了大河上下,黄河突然变为茫茫无际的银色世界。听说,因为在腊月黄河突然涨了一次大水,接着又下了场大雪,多年不遇的黄河冰冻就形成了,这是难得遇到的奇观呢。

为了探听黄河水流,我俯身趴在河床的冰雪上,倾听那冰下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母亲河的温暖与强大生命力。忽然间,我仿佛听到远方传来激越的《黄河大合唱》,仿佛看见了词作者、诗人光未然的身影。他笔下的“黄河”意象,让我们感到奔腾咆哮的黄河好像就在眼前,在耳边呼啸。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春节后我返回北京。带着对黄河的眷恋之情,去看望时已84岁高龄的光未然先生。我向他谈起这次壶口之行,以及看到的黄河冰雪奇景,还带了几张黄河

雪景的照片给他看。老人家一张一张仔细地看,不断地询问,哪里是河床,哪里是壶口瀑布,哪里是当年船夫的渡口……

他深情地回忆说,1938年冬天,由他率领的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开展宣传活动。壶口是黄河有名的险峡之一,汹涌奔腾的怒涛狂澜,常常使渡客望而却步。然而他们抗敌演剧队的热血青年们,个个英姿勃勃,勇闯险滩,在经验丰富、有胆有识的船夫的嘹亮号子声中,渡过了惊心动魄的黄河。这次渡河给他和演剧队战友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激发了他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作的念头。

恰巧第二年元月,演剧队第三队奉命开赴革命圣地延安。不料在行军途中,他不慎坠马,左臂关节粉碎性骨折,到达延安后便被送进二十里铺的和平医院。治疗病伤,成了他酝酿诗作的时机。当时由于治疗,自己不能执笔,便躺在炕上口授,由战友笔录。(乙)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酝酿已久的诗词犹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400多行《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仅5天,就在病床边完稿。

于是,1939年4月,一部震撼人心的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说到此,老人家笑笑说: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呢!“《黄河大合唱》完稿后,我先是在延安窑洞里一个小型晚会上,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朗诵: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当我刚刚朗诵完最后一句时,冼星海便上前一把抢过诗稿,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我有把握谱成好曲子!”

果然,冼星海在桥儿沟鲁艺窑洞里的油灯下夜以继日地冥思苦想,一个星期后《黄河大合唱》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回响在延水河畔宝塔山下。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第一次演出,是1939年4月13日的晚上,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光未然亲自登台朗诵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只见他披着半身多长的黑斗篷,正好盖住了他受伤的左臂,他激情地挥舞着右臂,向黄河倾诉民众的灾难。当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20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的音效由脸盆敲击、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合成的……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唱:“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他们的感情是那么投入,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舞台上,忘记了台下还有观众,直到全部唱完,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他们才猛醒过来。观看这场演出的毛泽东主席在演出结束后,高兴地鼓掌,连声说:“好!好!”

晚年的光未然依然对黄河久久感念。

我的一位画家朋友,不辞辛苦,从青海黄河源头走到山东的黄河入海处,一路观察,体验生活,一路执笔速写,辛勤创作,用了几年工夫,精心创作了黄河系列组画。他很希望光未然能为之题词。我便将他的创作情况向光未然先生作了汇报,因为黄河,老人家他很痛快地应允了。几天后,我去他家里,真叫人高兴,字不但写了,而且意味深长:

黄河远上接天宇,诗里黄河画里多。

不久后,我的画家朋友到了北京,我们相约去看望老人家。老人见到我的朋友后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你是画黄河,我是写黄河,咱们都是在歌颂黄河啊!”

老人家曾几次告诉我,自从1939年在延安写出《黄河大合唱》后,他再也没有去过黄河,去过壶口,到过延安。他要我找机会陪他去。我也不止一次给西安的朋友说过了,大家都表示十分欢迎,而且我们还暗地里谋划,等到了激发他当年写出《黄河大合唱》的源头——壶口后,就请他提笔写几段《黄河大合唱》

的诗句,镌刻在壶口渡口的山石上,作为永久纪念。然而,这一切却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2002年初春,老人家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

光未然走了,《黄河大合唱》却一直在华夏的天空激扬回荡。(丙)“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我相信,气贯长虹的《黄河大合唱》,将像千古黄河一样永远地流传下去!

1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与第二段画曲线的部分意境相近的诗句是。(3分)

17.下列诗句中黄河“意象”的特点与*中的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B.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C.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D.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公无渡河》)

18.下列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黄河在咆哮”一语双关,既指黄河的奔腾轰鸣,也指抗日军民的愤怒吼声。

B.*写光未然东渡黄河赴抗日根据地开展宣传活动的往事,表现了他对黄河的依恋之情。

C.《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第一次演出的场面,反映出这部作品具有震撼人心、鼓舞人心的力量。

D.作者通过对《黄河大合唱》创作过程的叙述,表达了对黄河精神由衷的赞美之情。

19. 一部《黄河大合唱》贯穿全文,文中(甲)(乙)(丙)三处画横线的歌词(朗诵词)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0.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节选),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8分)

①摘出本诗的韵脚。②确定朗诵的感情基调。③写出画线诗句中需要重读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黄河之水天上来

光未然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⑴风、花、雪、月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意象,请任选其中的一个,展开联想想象,写一段抒情文字(可以写诗歌)。

⑵京郊某公园草坪上竖有一块标语牌:“践踏花草太不仁,乱挖野菜实无德”,这则标语有欠妥之处。请在该公园的网站上留言,就这则标语提出修改建议。

⑶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在非紧急情况下,不得占用应急车道。然而随意占用应急车道的行为仍屡禁不绝。因应急车道被挤占,导致需要紧急救治的伤病员失去宝贵生命的事件多有发生。请你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

22.作文(50分)

①书评是介绍或评论书刊的*,也是读者和作品之间、读者和作家之间的一种对话。请你任选一部经典著作写一篇书评,自拟题目。

②日前,《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显示,“不想长大”已成为不少80后、90后的心声。他们喜欢卖萌扮嫩,热衷看动画片,不愿意结婚生子……他们被称为“不想长大族”。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想长大?理解的人说“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批评的人说“缺乏责任感就会拒绝成长”……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

北京语文高考试卷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1.(2分)A

2.(4分)

⑴朴素明白(1分);清新自然(1分)。(2分,答“易感性”得1分)

⑵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2分)如答:“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也可得2分;如只答:“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不得分。

3.(2分)普遍性(意思对即可)

4.(3分)A

5.(5分)评分要点:正确理解诗歌内容(2分);根据*意思,对诗歌具有的“给予性”特点,作具体合理分析(3分)。

6.(6分)评分要点:经典作品必须表现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1分);追求精神的不朽(1分);彰显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1分);表现出利他的牺牲精神(1分),博爱的人道情怀或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1分),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1分)。

7.(7分)随风潜入夜“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或“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均可,跳答不得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8.(11分)

⑴(3分)B

⑵(2分)甲:B 乙:C(答对一空得1分)

⑶(3分)D

⑷(3分)倭寇来势像风火一样猛烈。(本体1分,比喻1分,特点1分)

9.(6分)刘公面对来犯倭寇,首先控制要害之地,切断倭寇向西之路,逼迫倭寇进入西场埋伏圈(2分);之后在西场冲乱倭寇阵型,对其形成包围之势(2分);在仲家园进兵围攻倭寇,并留下一个缺口;最后在刘庄全歼倭寇(2分)。(意思对即可)

10.(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⑴刘公向众将宣讲作战意义、鼓舞斗志,奋不顾身,亲自统兵(作战)。(2分)

⑵那么此次西场大捷又怎知不可保(我)数百年无忧呢?(2分)

11.(3分)⑴示例:平倭寇颂万古雄师⑵示例: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三百载

(符合对联字数相等、词性对应等基本要求,内容合理即可)

12.(2分)景韶或白川(1分) 子成或白川(或白川先生)(1分)

(每空1分,每空答出一个称呼可得1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

13.(3分)C

14.(3分)B

15.(6分)评分要点:①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2分),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1分)。②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1分);不惧环境艰难,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6.(3分)千里冰封惟余茫茫顿失滔滔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17.(3分)C

18.(3分)B

19.(6分)

甲:引发读者对黄河船夫与险恶的黄河英勇搏斗情景的想象,激发读者对黄河船夫战胜艰险的大无畏精神的体悟。

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光未然如奔腾咆哮的黄河般澎湃的创作激情以及他对黄河所象征的中华儿女顽强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

丙:以气贯长虹的《黄河大合唱》将作者情感推向高潮,讴歌了《黄河大合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不朽。(2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8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微写作(10分)

符合题目要求,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超过字数不扣分。

⑴联想丰富、想象合理,感情真挚。

⑵建议具体、有针对性,表达得体。

⑶观点鲜明,说理充分。

附录2:文言文译文

刘公平倭冢记

自从辽阳守将刘江在樱桃园击败倭寇之后,(倭寇)不敢来犯大概有二百年了。嘉靖壬子年(1552年),我东南沿海再次遭受毒害,淮扬一带特别严重。天子深切惦记京畿重地,特地选拔白川刘公(刘景韶)以浙江副使的身份受命来到此地。(刘公一到任)谋划部署,条理分明。等到己未年(1559年)夏天,倭寇众多战船载千余贼寇入侵,在水上击败了通州副总兵,于是逼近如皋,西窥淮扬,倭寇的来势像风火一样猛烈。刘公向众将宣讲作战意义、鼓舞斗志,奋不顾身,亲自统兵(作战),在丁堰取得第一次大捷,在如皋县城东门取得第二次大捷。倭寇乘夜沿海逃窜到庙湾。军门李公顺利地击败他们。

这大概是最初到来的贼人。不多久,江南逃逸倭贼再次侵犯通州,刘公就挑选了数百辆轻便的战车,扼守雉皋(今属如东)的岔河,以断绝贼人向西逃跑,自己带领士兵同边将邱公在西场静待贼人。不多时,贼人果然向西场奔来,刘公命令骑兵从两侧包抄敌人,并用大炮手攻击他们的中部,俘虏斩杀倭寇三百有余,贼人于是逃奔进入仲家园。刘公进兵围攻倭寇超过三天三夜,仅空缺一面,但贼人始终不敢逃离。总计斩杀大酋长以下一千五百二十七人,活捉十五人,剩下的在刘庄被消灭,没有一个活的,沿海一带得以安居。

我(蒙吉)因为公务来到西场,看见路上有块刻着“刘公平倭冢”字样的石碑,应该是西场百姓仿效古代京观,汇聚了贼人的尸骨并将它封土而成,来记刘公的功劳吧。我询问各位父老,他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刘公消灭贼人的情形。西场大捷,岂不是己未年最成功的一场战役吗?在丁堰各处打了胜仗的,到西场后显示了其威风;在刘庄被歼灭的贼人,在西场早已被夺了魂魄。因而西场出名与樱桃园出名如出一辙啊!这样,樱桃园大捷使得倭寇不敢侵犯中华二百年,那么此次西场大捷又怎知不可保(我)数百年无忧呢?

刘公为人深沉刚毅,深思远虑,智谋过人。军队纪律特别严明,从未惊扰民间一草一木,常向处于饥饿状态的军队说明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道理。因而,百姓在刘公活着的时候就塑其肖像供拜他,无论远近。在扬州,在泰州,在如皋,在宝应,在海安镇都设立了祠堂。区区一块石碑,怎么能道尽刘公的功绩呢!我私下常想:刘公的老成厚重好似赵充国(西汉著名将领),忠义精诚就像郭汾阳(唐名将郭子仪),仁和谦谨、礼贤下士犹如曹彬(北宋开国名将),刘江哪里可以(与他)同日而语呢!哎,自从倭寇侵犯华夏以来,没有一次能(给予倭寇)重伤的,刘公一介文墨儒士,内心正义激荡,带领军队征讨气势汹汹的荒岛蛮夷,前前后后斩杀三千余人,铭记传扬战功,有记录历史的人在,岂是(我)蒙吉能赞美的呢!

刘公名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甲辰进士出身,如今升任浙江按察使,仍然掌管海道事务。我写下这篇*。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

2022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局部(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活性炭韬光养晦7L (rong)长恪(ke)尽职守 B.谐奏曲咄咄逼人惟(chuang)然怙恶不俊(qun) C.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6)取唯(chui)手可得 D.笑咪咪按图索骥谭(niu)i壁(pu)归真 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欢快,不少“粉丝”竞相仿照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缺乏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也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始终枯燥的空气 变得潮湿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巨下, 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竞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去匹不皿刃,最终以 3:0取得成功。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速大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缘由是司机违反交通规章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 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蛛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 年在崇安觉察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成效,皮肤吸取之后,可改善养分 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4.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胜败乃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逡,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B “枫叶四弦秋,极触天际迁谪恨;河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与白居易 的《琵琶行》相关。 C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所创作的90多部的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有名作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5.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以下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库远近有名的纳西古城,①,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消灭在前面,②,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 大字。A.①古城建在一块浩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B.①一块浩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C.①一块浩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02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2021-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北京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舷.梯娴.熟悬.崖勒马弦.外之音 B.按捺.纳.税刚毅木讷.方凿圆枘. C.静谧.猕.猴弥.天盖地所向披靡. D.皎.洁缴.纳狡.兔三窟矫.揉造作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辍学既便耳濡目染不孚众望 B.海涵连锁截长补短美轮美奂 C.切身特聘专程谒见义气相投 D.申说回馈禁止赌搏征稿启事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

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 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 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 ....的收购策略。 B.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 ....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 惨淡经营 ....了整整了12年之久。 D.“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 米,鲜为人知 ....。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B.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C.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古典文献方面,已经形成

2022年新高考北京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来,实现古籍从“藏”到“用”最后至“活”的飞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

2023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试题(word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 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 (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研究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走路、跳舞、听课等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水平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时耳机声音的质量。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组不需要移动头部。最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给这款耳机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广商的观点。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头部垂直移动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水平移动组在这两项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

北京2023年语文高考试卷

北京2023年语文高考试卷 7日中午,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落下帷幕。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评点。 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以重视育人功能、落实课标为命题原则,保持命题理念、试卷整体思路的稳定。继续重视试卷的价值引领,坚持素养立意,结合考生实际,关注教材,力求呼应和引领教学。 一、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在语文读写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精神熏陶 高考,不仅仅是一次测试,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教育,选择具有时代精神和思想意义的话题和素材,考生在写作和阅读中,思考体会其价值内涵,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有助于培养考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在写作上,引导考生回顾与展望,以积极、自信的心态迎接新生活。 大作文第(1)题“续航”,这一词语原义是连续航行,但在科技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被广泛使用,并被赋予新的含义。作文导语中举出“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续航”两个例子,既形象地解释了“续航”的意思,又提示了写作的话题和领域。“为青春续航”,提示考生可以思考自身。高中生活即将结束,走过三年疫情,恢复正常生活,如何在人生的新阶段接续航行、继续成长?“科技为经济续航”,则提示考生可以将思考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关注科技、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提升、进步与发展,思考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人民怎样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题目时代气息鲜明,内蕴丰富,侧重考

查论述能力,有一定的思辨空间。考生可以从“续航”的必要性、途径、目的、价值、原因等多个角度去理性、深入地思考,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个人成长的新阶段、国家发展的新征程。 大作文第(2)题“亮相”,这一词语最初源于戏曲,在生活中同样被广泛使用。作文的导语提示了生活中三个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都是考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场景,考生可以迅速建立生活经验与作文题目的关联,回顾自己或他人“亮相”的体验与经历;“新产品的发布”则提示考生可以联想到更多层面的“亮相”,如科技创新产品的问世、中国式现代化新理念的提出等等。“亮相”一词的语义显豁,取材空间广阔,同时导语还提示“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这意味着,亮相的时刻可能较短,但相关的故事可能较长,个中的况味可能很深,这有利于展现学生对生活的不同体验,展现学生在记叙类文本的写作甚至是创作上的才能。 2.在阅读中,引导考生认识新知,传承传统,提升思想认识和审美修养。 在科学类文本阅读中了解科学研究的新思潮。多文本阅读以相对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对教育、学习理念的影响,既有理论性和专业性,又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既提高了考生的科学理论素养,又对他们将来更好的学习有切实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新闻类文段阅读中了解所生活的城市的建设成果。语言基础运用选取一则北京市“无界公园”建设的新闻作为素材,这是北京市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彰显着城市治理理念的升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材料二

2023年高考北京卷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3年高考北京卷语文真题(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某村庄模式的兴起. 什么是某村庄模式呢?也许简单说就是。在某个地方,有这么 一座村庄,在那里,有一个女人,她唤作某某阿姨,她教出了一百 多个孩子。 这百多个孩子,最有名的莫过于甲,乙,丙三个人。他们不但 数学厉害,创造了全县最好的成绩,而且还能搞定一篇篇英文作文。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家长们。 这些家长们开始纷纷把孩子从各个补班里拉走,把孩子往某村 庄的课堂里塞。于是某村庄模式开始兴起。

多年后,甲,乙,丙从高中走出来,前往不同的城市,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而阿姨,就一如既往地,教育着她的学生们。虽然这后来的学生们是越来越多了,但村庄从来没有因此而变故。 从某村庄模式开始,这样的村庄在中国各地诞生了很多,其中不少还挂着醒目的口号:“A村庄模式”,“B村庄模式”……不少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这些村庄里,成了那里的学生。 村庄里的老师们,多来自基层,不是北京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就是广外的英语系毕业生。他们从普通的老师成了名师,从名师成了“超级名师”。班上,孩子们立志要当科学家、要当部队的指挥官、要当摇滚明星……他们没有过高的眼界,却对自己的期许有着明确的把握。 1. 某村庄模式是指什么? 2. 某村庄模式为什么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3. 请简述某村庄模式带来的影响。

答案 1. 某村庄模式是指在某个村庄里,有一个阿姨教育出了很多优 秀的孩子,从而吸引了孩子家长,让更多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这个村 庄接受教育,从而在各地催生出了很多以村庄为名的教育机构。 2. 因为那里的孩子研究成绩优秀,不仅能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还有人能够在英文作文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对学生成长、人格素养 的培养与家长的期待不谋而合,所以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3. 某村庄模式带来了中国教育领域的从新思考,通过基层教师 的努力和实践,不断摸索,从中提炼并分享到更多的学科领域,并 为不同层面的培训机构所借鉴和模仿。同时,模式本身也带动众多 基层教师们的成长,在为他们带来荣誉与尊重的同时鼓舞了他们的 士气。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应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应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辍笔谈笑风生间(jiàn)或XXX僵(jiáng) B.针灸仗义执言蹙(chù)额毛骨悚(sòng)然 C.蹂躏再接再XXX(某í)文百舸(gě)争流 D.垫付绿草如茵游说(shuǐ)乳臭(chòu)未干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法错误的是( )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备高雅、时尚、环保等功能和作用。

B.根据XXX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中,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显得千篇一律,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奔来。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还有油酸。菜籽油能抑制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抑止防治 B.必须抑制防止 C.必需抑止防治 D.必需抑制防止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 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但正常情况下,你会听不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 近的声音 ②引力波是听不到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XXX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A.人XXX我:没有人舍弃我 B.然独好周人急:却特别喜欢XXX的急迫之事 C.汛室:打扫房间 D.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囊中有四十多两黄白银 答案:B 8.文中“李疑者”主要描写了他的哪些品质?( )

2022年新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及答案解析_高考语文北京卷

2022年新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及答案解析_高考语文北京卷 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年新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 2022年新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截止目前,2022年新高考语文北京卷还未出炉,待高考结束后,力力会第一时间更新2022年新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及答案解析,供大家对照、估分、模拟使用。 2021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通过设计算法,让计算机可以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分析并获取规律,然后利用“学习”到的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人们完成应用任务。运用机器学习解决应用问题,一般包含如下几步:首先是对观测数据作预处理,然后是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对特征进行转换,最后是构建函数并利用它进行预测。 传统的机器学习主要关注预测函数的构建,至于特征,则一般是通过人为地设计一些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准则从观测数据中获得。对机器而言,这可看作是一种“浅层学习”。由于浅层学习有时不能很好地获得有助于提升预测准确率的特征,“深度学习”应运而生。 深度学习需要构建具有一定“深度”的模型,让机器自动从观测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的特征,帮助提升预测的准确率。“深度”与数据处理过程的组件数量密切相关,深度模型的原始输入与输出结果之间有多个组件,每个组件都会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影响后续组件。当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时,我们并不清楚每个组件的贡献是多少,判断每个组件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称为“贡献度分配”问题。以下围棋为例,每当下完一盘棋,我们会思考哪几步棋导致了最后的胜利或失败,判

北京202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202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英语 本试卷共11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30分)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e Monday morning, while the children were enjoying “free play”, I stepped to the doorway of the classroom to take a break. Suddenly, I 1 a movement of the heavy wooden door. This was the very door I 2 guided the children through to ensure their safety from the bitter cold. I felt a chill ( 寒意 ) go through my body. My legs carried me to that door, and I pushed it open. It was one of my kindergarteners who I thought was 3 that day. He had been dropped off at school late and was 4 to open the door. He must have been waiting there for quite a while! Without a word, I rushed him to the hospital. He was treated for frostbite on his hands. He’d need time to 5 , and wouldn’t come for class the next day, I thought. The next morning, one of the first to 6 was my little frostbitten boy. Not only did he run in with energy, but his 7 could be heard as loud as ever! I gave him a warm hug and told him how 8 I was to see him. His words have stayed with me all these years, “I knew you would open the door.” That cold Monday morning, he waited a long, long while for adults to 9 . To a child, every minute feels like forever. He didn’t attempt to walk back home; he waited and trusted. This five-year-old taught me a powerful lesson in 10 .

21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21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21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理解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目,主要涉及了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类题型。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以《史记》、《论语》等经典作品为主,考查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历史事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而现代文阅读则主要涉及了社会热点、科技前沿、文学艺术类等多个领域的文章,考查学生掌握现代文明、社会现象、人文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二、作文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短文写一篇作文。短文主要着眼于人生意义、责任感、担当精神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作文的写作中,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效构建文章结构,准确把握论题要义,避免出现重复、啰嗦、没有重点的情况。此外,还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用词适当、长短句搭配等方面的问题。

三、古诗文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部分,考查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主要涉及唐诗宋词、《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经典作品。在 此部分的考试中,学生需要能够较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词义 和表达方式,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 演变、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 四、现代文阅读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当代社会 现象、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名人传记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在考试中,学生需要注意文章结构,把握文章重点,理性分析,把握全局, 同时对于词汇的理解和应用也是非常关键的。 五、古文阅读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古文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部分。 在阅读中,学生需要能够深入挖掘原文中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深意, 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体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1. 高考真题概述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参考资料。语文科目对于学生而言极为重要,旨在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以下将给出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的具体内容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试题类型以及解题方法。 2. 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部分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 篇章一:《蝌蚪》 蝌蚪们真是讨人喜欢。一条条的小身体,似乎总是笨拙地摆动着,像波浪一样起伏着。 1. 蝌蚪摆动身体的目的是什么? A. 娱乐自己 B. 呼唤同伴 C. 游动前进 D. 寻找庇护 答案:C. 游动前进 篇章二:《盲人和残疾人的奖学金》

每年,我们学校都会颁发“盲人和残疾人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的设立是为了帮助那些有学习能力,但因残疾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我们学校的这个奖学金内设奖项五个... 2. 为什么学校设立“盲人和残疾人奖学金”? A. 鼓励勤奋学习 B. 帮助有学习能力却存在残疾的学生 C. 提升学校声誉 D. 维护学校形象 答案:B. 帮助有学习能力却存在残疾的学生 3. 请问这个奖学金一共有几个奖项?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D. 5个 3.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察。以下是部分2023年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篇章三:《出使西域使持节校尉东明公墓志铭》 穆公,姓卓氏,名谦,字兴宗,义阳人也。 4. 请问姓卓氏的穆公是从事何种职业的? A. 校尉 B. 官员 C. 学者 D. 商人 答案:A. 校尉 5. 据《出使西域使持节校尉东明公墓志铭》记载,穆公是义阳人吗? A. 是 B. 不是 答案:A. 是 4. 作文部分 作文部分是考生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文章限制,无法呈现完整的作文题目和答案,但以下是一些写作 思路供参考: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word版精校版)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word版精校 版) 绝密★启用前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 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7个小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 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 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 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 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 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 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 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 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 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 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 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

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 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 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 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 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 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 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 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 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 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 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 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2022年5月,谷歌Duple某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 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2年北京高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来,实现古籍从“藏”到“用”最后至“活”的飞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文件中的文字识别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子文本。再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文本进行基础

北京语文高考题目

高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基础 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感谢您的家父雪中送炭,明日我将从百忙中专程到府上致谢。 D.令郎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的奔马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曹禺——《雷雨》——周冲 B.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 C.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 D.施耐庵——《水浒传》——冷子兴 3.选出下列成语运用正确无误的一项( ) A.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 ....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 ....,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他都能谈得来。 4.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建功抗争 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轻生死重然诺持金戈破巨浪 第三组:立木取信闻鸡起舞军民抗倭尾生抱柱破釜沉舟击楫中流 A.①借代②夸张③排比 B.①比喻②夸张③排比 C.①借代②比喻③反复 D.①比喻②借代③反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陋室铭》中,刘禹锡将自己的“陋室”与“,”相比,表现 了他高尚的情操。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已,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3)___________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4)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5)《登高》中,杜甫面对萧瑟秋景,以“,”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曾祖檐,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知福州闽县事,卓行危论,奇文瑰句,士大夫皆自以为不可及。父居仁,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亦绝出于四方。至长孺,其学益大振。咸淳中,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既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薰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其树外门,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至大元年,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群妪聚浮屠庵,诵佛书为禳祈,一妪失其衣,适长孺出乡,妪讼之。长孺以牟麦置群妪合掌中,命绕佛诵书如初,长孺闭目叩齿,作集神状,且曰:“吾使神监之矣,盗衣者行数周,麦当芽。”一妪屡开掌视,长孺指缚之,还所窃衣。延祐元年,转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阶将仕郎,未上,以病辞,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长孺初师青田佘学古,学古师王梦松,梦松亦青田人,传龙泉叶味道之学,味道则朱熹弟子也。渊源既正,长孺益行四方,访求其旨趣。其为人,光明宏伟,专务明本心之学,慨然以盂子自许,唯恐斯道之失其传,诱引不倦,一时学者慕之,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为辞章有精魄金舂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终年七十五。

(精校版)2022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文档版(含解析)

(精校版)2022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文档版(含 解析) 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庞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进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运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猎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奇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显现在那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摸索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运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运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假如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能够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摸索。一个不明白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生疏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明白,事实上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明白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运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运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运算机程序事实上全然不明

2022年新高考高考真题-北京-语文(含答案)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

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来,实现古籍从“藏”到“用”最后至“活”的飞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文件中的文字识别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子文本。再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文本进行基础性加工,包括自动断句、标点以及词语切分等。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 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标注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序列标注,即输入字符串,预测每个字符在该位置的专名属性以及是否在该位置断句。例如,输入“论语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模型应预测为“(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