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天文学的认识选修课论文

对天文学的认识选修课论文

对天文学的认识选修课论文

课程:天文学

由于自己从小就对那些宇宙奥秘有好奇心,去图书馆阿也经常看一些UFO、我们的北纬30度的奇迹、百慕大三角等等。大二之后学校规定选选修课当我看到天文学之后每次都选有天文学,不过每次都被刷掉了,可能是这个课太火了吧。大三第一学期终于选上了这们课。

当我们上第一节天文学这个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么播放了宇宙的视频,这个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这个视频之前在高中地理课上看过,再看一遍的时候没有感觉枯燥,而是感觉经过岁月的沉淀又深刻的理解了一些从前不在意的东西。之前对天文学的喜欢呢,是因为我只对那些好奇的不解的现象有好奇心,看完视频后也明白我喜欢的那些内容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多的还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我们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最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讲解的那节课“宇宙大爆炸”。我觉得宇宙是很难认知的,以我们现在的能力也不知道这个地球外的世界有多大,我们只是通过踩着“巨人的肩膀”一步一步的研究着地球之外,宇宙里藏有太多的秘密了,人类只知道一部分,还有太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宇宙浩瀚,人类渺小。“我们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原始状态如何?“有着许多不同的学说,比较公认的是大爆炸形成。所谓大爆炸理论,就是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并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爆炸。这一理论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宇宙在不断地演化,且具有一个起点。宇宙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宇宙的零点,此时的宇宙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任何目前能看到的天体,只是一种温度和密度都无限高的真空状态。

我认为我之前对天文学的认知全是浅显易懂的知识,听过课程讲解才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才明白研究个天文学也需要很大兴趣的,原来天文学会有量子、质子、氢原子氦原子等之类的专业的词语,听得我自己都很蒙。现在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十分天真,我发现真是要研究天文学实在是太困难了,我的一个朋友说,“那可是纯学术的东西啊,感觉那些天文学家都很伟大,一定是放弃了自己的物质生活”。

我认为学了天文学后也深入的了解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天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绝非一个“不简单”可以形容的,天文学这一学科就像天空一样广袤无边,我们要探索的旅程还很远……

天文学选修课论文

基础天文学论文 姓名:朱宇光 学号: 6103113054 专业班级:计科132 2014年12月12日

浅谈对天文学的认识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天文学家观测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分支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天文学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远古时候,人们为了根据生活的需要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因此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古代的天文学家因为没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只能靠肉眼观察天空。我国自古以农耕为主,春种秋收,季节最为重要。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用来观测星象最重要的工具是浑仪。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现今存世最早的浑仪是明代正统七年(1442)制成的,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公元二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这一学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成为最早使用望远镜研究太空的人之一。人类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太阳黑子、月球和其他一些行星表面的状况。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20世纪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曲阜师范大学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概论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王院喜 2012414359 摘要: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悠久,当人类文明产生以后,天文学也随着产生和发展起来。天文学正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文学发展对我们人类社会的贡献及重大意义。我们一起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创造幸福。 关键词:天文学进程人类社会重大意义贡献 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形成、结构、活动和演化的科学。探索天体演化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中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天文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方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当代推动高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当代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 一、天文学的发展进程 天文学中发展最早的就是天体测量学。古代的天文学家在测量星星的基础上观测到恒星位置基本是没有变化的,据此就制出了星图,并对星座进行划分和编制出星表;再对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进行研究时,编制出了历法。在17世纪,不仅发明出了望远镜,微积分也被创立起来,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且还建立起巴黎天文台和格林尼治天文台。 当前,在天体测量学中用到的测量于段越来越多,山最初的可见光观测发展到现在的射电波段、红外、紫外、X射线Y射线波段等,而对天体进行观测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如星数多、星等暗的光学恒星、射电源及红外源等,并且对它们的观测精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提高。在16世纪哥自尼提出日心体系后,17世纪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后来伽利略又在力学上进行了研究,这些为创立天体力学作下铺垫。17世纪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天体力学就产生了。 天体力学在天文学中也是发展较早的一个学科。它产生后,天文学家从对天体

日语选修课心得体会

日语选修课心得体会 篇一:日语课心得 日语课学习心得文化是一个名族的精华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精华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去排斥,而且文化没有国界之分。第一次接触日本的语言是看动画片的时候,动话片段中的语言都是日语配音,当时就感觉这种语言特别好听,而且当时就想要是我也会讲这种语言就好了。抱着对日本神圣而又美丽的文化的好奇与兴趣,我学习了日语这门课程,一段时间下来,我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些简单基本的日语,还了解了很多日本人日常的生活习惯,对日本的衣食住行、旅游、文化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了我对日本各个方面的认识,这不仅让我在语言方面得到锻炼而且还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丰富了我的生活,这些都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收获,如果可能,我希望将来有机会亲自去日本感受一下他们的文化。 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日本文化中最显著的文化是礼节。礼仪,礼节和仪式,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际交往过程中逐渐

形成的,并且以一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等相关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个人来讲,礼仪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但是对一个社会或者是整个国家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精神风貌、道德风尚和生活水准的反映。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礼仪,尤其是国家礼仪,已经呈现出一种文化的形态,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社交礼节,就是人们在相互的交际交往中,表示出的对他人尊敬的一种习惯形式。日本的礼节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将此种礼仪文化形态保存得如此完好。日本在保留原有文化礼节的同时也融入对当今礼仪文化的理解。而探索将此种文化保存的如此之好的原因.归根于日本文化中的更深层次。 (1)日本礼仪文化的起源及整体特征 日本在礼仪文化中自古以来就吸取了中国文化,如“礼节”这个词就是随佛教、儒家思想传入日本的,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宫廷是特别注重礼仪的,上到皇帝君主下到臣民百姓,等级森严。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它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独特的“礼仪文化”。谨慎谦和、委婉含蓄是日本社交礼仪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日本社会重视礼节,日本人无论是集体交往还是个人交际,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是与外国人还是本国人,对生疏的人还是熟悉的朋友,只要是交际活动,甚

天文公选课A卷

常州大学公共选修课《探索宇宙的奥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查题 一、(10分)当前有很多关于黄道十二星座(宫)的网站,用来测试人的性格、事业、爱情、 财富和一生运程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您的阳历生日是哪一天?按照传统的“黄道十二宫”的说法,您属于哪个星座(宫)?您觉得网上的相关测试和您的实际情况符合程度有多大(写…%)?您相信的程度有多大(写…%)? (2)“黄道十二宫”的由来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于是有:在地球上看来,太阳一年经过十二个星座,也就是十二宫。实际上,太阳在一年的时间里经过十三个星座,您知道太阳经过的哪个星座在“黄道十二宫”没有提到吗?是在哪两个星座之间?太阳在哪个星座(宫)停留的时间最短?在哪个星座(宫)停留的时间最长? (3)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天体是哪两个? 二、(1)请根据下图星座形状写出星座名称和各自的代表季节(12分); (2)在2009年7月6日《常州晚报》李益均文章《常州天文达人的‘追星’轨迹》中提到“…观星成为一件奢侈的生活…看哈雷彗星,陆尧是在家门口。现在,他们离开了家里的阳台,跑到武进区的嘉泽、灵台、滆湖,跑到溧阳的南山、平桥、天目湖,跑到安徽的广德,浙江的龙王山、天荒坪,这是一步步逃离繁华的路径…”城市里观星很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12分) 答: 三、观星入门最常用的是双筒望远镜,右图是一台双筒望远镜,望远镜的铭牌上有“8×25, 7.3°和128m/1000m ”的字样,请解释这些数字的含义。(9分) 四、下图分别是农历初三、初八、十五、二十三的月相,请连线。(10 分)

天文学概论选修课感想

天文学选修课感想 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的天文学概论选修课就要结课了,久久不能忘怀老师在课堂上的生动解说,久久不能忘记老师的耐心讲解。天文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名词,小时后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在星空下呆呆地望着,看着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眼睛,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在外婆背上看着天上的弯月,听着月亮走我也走的歌谣。如今,我来到了天文学概论的选修课堂上,去了解去解开宇宙的奥妙,我感到无尽的乐趣。 从古至今,天空都总是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与繁杂的思索。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夸父逐日;从太阳神阿波罗到月神阿尔忒弥斯;从天圆地方到地心说。古代人对天象都有极大的兴趣。他们或观今夜天象,已知天下大事,或以星座占卜。人类都把自己的构想和希望寄托给力天空。后来,天文学孕育而生,人类开始系统而又科学地研究天上的星星们,天文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与对为来的无限希望。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就亲身经历了一次天文事件:日全食。我当时是在江西南部,只能看到日偏食,但是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记得那一天早上,同学们就开始热情洋溢地讨论着马上就要来到了日偏食,学校也停课统一组织我们观看中央一台播放的日全食介绍与直播,当日偏食出现的时候,所有同学都蜂拥出外面进行观看,其中的观看手段各种各样,有用墨镜的,有用玻璃片的,还有端一盆水借助反射的,物理老师也向我们传授观看的方法。全校沉浸在日偏食所带来的欢乐中。这是我第一次“观测天象”,这也引发了我极大

的兴趣,我深深的被天文学的奇妙所打动。 所以,对于天文学概论选修课,我抱有极大的兴趣。在老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看到了美丽星夜,而美丽的星座和动人传神的希腊神话更是给人别样的感受。学完这节课,我知道了十二星座的由来,还知道了辨别春夏秋冬四季的星空,更知道了现如今黄道的第十三星座,了解了许多梦幻的希腊神话故事。我顿时被天文学的博大精深所打动,我发现自己已经对其充满了兴趣。后来老师又分别向我们讲述了日象、八大行星、各种天体和恒星的演化过程,更讲述了神秘的黑洞和奇妙的暗物质与暗能量,拓宽了我视野,引发了我对宇宙对生命的思考。 虽然天文学选修概论已经结课了,但我对天文学的热情不减,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必然会广泛的阅读天文学领域的科普书籍,了解天文知识,我也有兴趣去参加一些天文观测活动。其实,我最期待的是在以后的天文选修课中,老师能带领着我们进行实地观测,这是我梦想着的最好的天文课,虽然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但我仍然希望有一天,他能在我的学弟学妹们身上实现。很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知识盛宴,给我们在天文知识上指引了方向。最后,我想说:老师,您辛苦了。

天文课后答案、地球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述天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特点? 答: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对天体的观测,包括目视观测和仪器观测。它的研究特点是: (1)大部分情况下人类不能主动去实验,只能被动观测。 (2)强调对天体进行全局、整体图景的综合研究。表现观测上是全波段、全天候。在理论上依赖模型和假设。 (3)需用计算机把观测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使天文学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的另一个技术进步是快速互联网技术,这使得异地天文数据的交换和处理成为可能,使得观测数据具有巨大的科学产出的潜在意义。目前,虚拟天文台的提出和建设对天文研究意义深远。(4)具有大科学的特征,需要大量投资。 (5)以哲学为指导。 2.研究天文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天文学与人类关系密切,天文学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服务:准确的时间不单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对许多生产和科研部门更为重要。最早的天文学就是农业和牧业民族为了确定较准确的季节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的一些生产和科研工作更离不开精确的时间。例如,某些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宇航部门,对时间精度要求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准确的时间是靠对天体的观测获得并验证的。 (2)导航服务: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是靠天文学知识取得的。确定地球上的位置离不开地理坐标,测定地理经度和纬度,无论是经典方法还是现代技术,都属于天文学的工作内容。 (3)人造天体的成功发射及应用:目前,人类已向宇宙发射了数以千计的人造天体,其中包括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星际探测器和太空实验站等。它们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防军事。仅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有通讯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根据不同需要又有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等。所有人造天体都需要精确地设计和确定它们的轨道、轨道对赤道面的倾角、偏心率等。这些轨道要素需要进行实时跟踪,才能保持对这些人造天体的控制和联系。这一切都得借助天体力学知识。 (4)导航服务:天文导航是实用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天体为观测目标并参照它们来确定舰船、飞机和宇宙飞船的位置。早期的航海航空定位使用六分仪(测高、测方位)和航海钟,靠观测太阳、月亮、几颗大行星和明亮恒星,应用定位线图解方法来确定位置,其精度较低,且受天气条件限制。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已发展了多种无线电导航技术来克服这方面的缺陷。宇宙航行开始以后,为了确定飞船在空间的位置和航向,天文导航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应用,使卫星导航更精确。卫星导航不仅普遍用于航天、航空、航海,而且还用于陆面交通管理。 (5)探索宇宙奥秘,揭示自然界规律:随着对宇宙认识的深入,人类从宇宙中不断获得地球上难以想象的新发现。例如,19世纪初有位西方哲学家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永远不可能知道的。但过了不久,由于分光学(光谱分析)的应用,很快知道了太阳的化学组成。其中的氦元素就是首先在太阳上发现的,25年后人们才在地球上找到它。太阳何以会源源不断地发射如此巨大的能量,这是科学家早就努力探索的课题。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

对天文学的认识选修课论文

课程:天文学 由于自己从小就对那些宇宙奥秘有好奇心,去图书馆阿也经常看一些UFO、我们的北纬30度的奇迹、百慕大三角等等。大二之后学校规定选选修课当我看到天文学之后每次都选有天文学,不过每次都被刷掉了,可能是这个课太火了吧。大三第一学期终于选上了这们课。 当我们上第一节天文学这个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么播放了宇宙的视频,这个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这个视频之前在高中地理课上看过,再看一遍的时候没有感觉枯燥,而是感觉经过岁月的沉淀又深刻的理解了一些从前不在意的东西。之前对天文学的喜欢呢,是因为我只对那些好奇的不解的现象有好奇心,看完视频后也明白我喜欢的那些内容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多的还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我们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最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讲解的那节课“宇宙大爆炸”。我觉得宇宙是很难认知的,以我们现在的能力也不知道这个地球外的世界有多大,我们只是通过踩着“巨人的肩膀”一步一步的研究着地球之外,宇宙里藏有太多的秘密了,人类只知道一部分,还有太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宇宙浩瀚,人类渺小。“我们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原始状态如何?“有着许多不同的学说,比较公认的是大爆炸形成。所谓大爆炸理论,就是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并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爆炸。这一理论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宇宙在不断地演化,且具有一个起点。宇宙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宇宙的零点,此时的宇宙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任何目前能看到的天体,只是一种温度和密度都无限高的真空状态。 我认为我之前对天文学的认知全是浅显易懂的知识,听过课程讲解才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才明白研究个天文学也需要很大兴趣的,原来天文学会有量子、质子、氢原子氦原子等之类的专业的词语,听得我自己都很蒙。现在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十分天真,我发现真是要研究天文学实在是太困难了,我的一个朋友说,“那可是纯学术的东西啊,感觉那些天文学家都很伟大,一定是放弃了自己的物质生活”。 我认为学了天文学后也深入的了解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天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绝非一个“不简单”可以形容的,天文学这一学科就像天空一样广袤无边,我们要探索的旅程还很远……

对中小学开展天文科普活动的认识与实践

对中小学开展天文科普活动的认识与实践 绚丽的星空魅力无穷,浩瀚的宇宙深邃莫测,多元的观测充满诱惑,无尽的探索令人神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飞天梦想已成为现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巡天观测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如此多姿多彩的宇宙图景…… 正在接受完整现代教育的中小学生,需要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走进天文科学的殿堂,了解天文常识,进行天象观测,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培养创新精神。 一、天文科普活动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利于开阔视野,学以致用 天文学科本身不仅具有内在的严密性,而且与其他学科之间还有着紧密的联系。天文科普活动涉及的学科非常广,包括物理学(光学、力学、分子物理学、热核反应等)、化学(元素的质的变化等)、自然地理、数学(对数计算等)、语文(有关描写月相变化的古诗词欣赏等)、外语(浏览网站、国外巡天成果翻译)、电脑等。可以说,学生在开展天文科普活动的同时,也是对文化课学习的一次补充和考验。中小学生有时在课堂上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一经动手实践,往往会恍然大悟。学生把课堂学得的理论应用在实践上,感受到科学探索的无比乐趣。这

种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潜在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活动形式多样化,便于提高综合素质 在天文科普活动中,指导教师既给学生讲解最基本的天文基础知识、望远镜的原理与使用,又有实际的观测指导;既有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的活动,也有集体分工合作的活动;科普活动的区域不是停留在学校天文台上,而是拓展到同一学区、社区、城区,甚至是全国性的一些诸如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等大型活动。在天象观测时,学生自由讨论,互相学习,默契配合,这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互助互学才能双赢,并把这种合作精神辐射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开出更绚丽的智慧之花,结出更丰硕的研究之果。 (三)活动多层面,易于选择和实施 中小学开展天文科普活动,应考虑到它的实际情况,从学校已有的资源出发,多层次开展各类活动。我校天文台自建台以来,每年都添置设备(包括天文书籍、光盘、望远镜),定期对学校所属的东胜学区的同学开放,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指导教师结合日全食、月偏食、流星雨等各种层出不穷的天象奇观,不定期地向全校师生作科普讲座,进行简单的天象观测;带领学校天文社成员上太白山雷达部队观看

西安交大选修课指南

选修课: T 打头的(工程类课程)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2学分,不点名,考试是开卷的,会提前告诉知识点。课上会介绍各种电子元件和工作原理。老师人话不多,讲的不错,强烈推荐 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2学分,讲的内容楼主不大清楚,但是据说是自己签到(不一定非要上课的那种),然后交一篇论文即可。 企业形象设计:2学分,不点名,学时短,但须上机,考试就是利用软件设计企业logo,老师讲的不错,但是分数不高,不过选修课影响不大 Inventor:三维实体造型及动画:2学分,不点名,考核是用计算机做十个模型。主要讲授inventor软件使用方法,强烈推荐!利用软件进行工程建模、应力分析、机械运动模拟,对机械类等对工程要求较高的专业适用。要求是先学过工图。 汽车构造:2学分,的确就是教汽车构造方面的内容,据说很有意思。考试形式不详。 能源战略与能源经济:2学分,基本不点名,考核是提前发卷子回去做,主讲能源使用与发展,老师讲的一般 C#程序设计:2学分,老师人很和善,就是有点罗嗦,他兼教航院和电气的C++,这门课学时比较紧,讲的东西多,但是给的分也很高的说,如果没有学过C++,会有点辛苦,上机考试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2学分,内容不详。 化学与人类文明:2学分,不点名,提前发卷自己慢慢做,主要讲化学环境,应用,能源,强烈推荐 华夏文明探源工程概述:2学分,传纸签到。学完后交一篇论文。主要讲华夏文明在远古时代的遗址、分布、文物证据等,论文比较容易通过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学分,点名方式未知,学完后交论文。 JAVA技术与应用:3学分,上机考。 计算机网络实验:2学分,不点名,需要10天中每天中午去上机 VISUAL C++案例开发:2学分,和C#一个老师,建议学一下,有好处,上机考试 大学天文学:2学分,偶尔要签到,最后要提交一个论文,还要看一些英文资料才能搞定,主要就是教天文类的知识。老师教的还可以。

“天文学”简介含义起源 历史与发展

天文学 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著的地位。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在中国,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表明在黄河流域,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更为古远的世代。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说明我们今天对天文这门学科的理解,本文将在第一节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研究的特点。本文的第二节──星空巡礼,是对目前所认识的天文世界的几笔速写。在第三节里,我们举出伽利略-牛顿时代天文学的一次飞跃,来对照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们不准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这是本书这一整卷的任务),而只是对它的特征、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为使读者对天文学的轮廓有一个认识,本文的第四节,用简单的图解方式介绍当前天文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辽阔空间中的天体。几千年来,人们主要是通过接收天体投来的辐射,发现它们的存在,测量它们的位置,研究它们的结构,探索它们的运动和演化的规律,一步步地扩展人类对广阔宇宙空间中物质世界的认识。 作为一颗行星,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天体。但是,从学科的分野来说,“天”是相对于“地”的。地面上实验室里所熟悉的那些科学实验方法,很多不能搬到天文学领域里来。我们既不能移植太阳,也无法解剖星星,甚至不可能到我们所瞩目的研究对象那边,例如,到银河系核心周围去看一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它只能靠观测(“观察”和“测量”)自然界业已发生的现象来收集感性认识的素材,而不能像其他许多学科那样,“主动”地去影响或变革所研究的对象,来布置自己的实验。

大学天文系课程介绍

大学天文系课程介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天文学系简介 作为六大自然科学基础之一的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其中天体物理学是当代天文学的主体。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它信息,不断加深和改变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当今学术界不少研究热点,诸如暗物质与暗能量等,都与天体物理学紧密相关,也为我系师生所关心和探讨。越来越多的先进地面及空间望远镜的建设和使用,必将迎来二十一世纪天体物理学的黄金时代。为适应学科的发展,我系力争用一流的师资培出一流的学生,努力使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科成为职业天文学家的摇篮。北京大学天文学科源于1959年,天文学系成立于2000年。近半个世纪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科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天文学科具有很好的办学环境和发展潜力。北京大学在与兄弟院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获得美国着名科维理基金会捐助,在北京大学创办以全新体制运行的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这充分显示了近年来天文学研究和教学在北京大学的发展势头和国际影响力。科维理基金会在世界着名大学中设立研究所(其中天文学方向的有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所、芝加哥大学宇宙物理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以及新近成立的英国剑桥大学宇宙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得以跻身享誉世界的着名科维理研究所行列,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天文学研究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吸引优秀人才的竞争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目前天文学系设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两个培养方向。天体物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广泛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在计算机、外语和其它专业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有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方向的学生除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外,还将掌握天文新技术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由于天文新技术在相应领域的超前性,该方向的毕业生可从事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能适应多方面工作的需要。 三、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物理学院天文学专业的学分要求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 这两种方向设置。满足其中任一方向的要求,即达到毕业要求。 (一)、天体物理方向总学分:14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105 学分(其中毕业论文 6 学分);选修课程 35 学分。具体课程要求,包括如下五部分: 1.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

选修课心得体会

选修课心得体会 选修课心得体会 大一下半学期开始不久,我们开始报选选修课,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始了我的基础日语速成会话课。要知道,选上日语课是很 难的,因为报的人太多了,因此,当我知道选上日语课时我是那样 的兴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最开始填报选修课时,我就很希望能够选上日语课,这样一来,我就能够多学一门语言。 我们最先接触的是五十音图,这个是学习日语的基础,然而它并不是很好记,我经常混淆了很多音,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多读多练就 一定能克服很多困难。同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学习了浊音、半浊音、促音还有拗音,有时这些真的有点让我摸不到头脑,因为 它们读起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容易混淆。 然而,经过了接近一学期的日语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词汇句子,但这些都只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如果我们想更深入地学习日语,这 就要求我们更加地努力学习,多听多说多练多用,只有这样才能学 好日语。在这些基础上,我们也开始学习日语的基础会话,让我们 能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同时,在日语课上我对日本的衣食住行、 旅游、文化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了我对日本各个方面的 认 识。这不仅让我们在语言方面得到锻炼而且还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因此,我希望我以后可以继续利用空闲时 间运用我这学期所学的日语基础更深一层学习日语。 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高年级学生须在某一专门组或选修组中

选修若干门课程。国外高等学校往往规定学生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领域中选修若干学分的课程。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修习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占一定比例。但也不应过多,以免影响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高 中的教学计划中,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少量选修课。 老实说,一听到“选修课”这个词我就有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因为我认为选修课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的课,这样,我们 就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门课。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不管是任何事、任何工作,只要我们能够用时间去学习它、去研究它、去推敲它,我们就能够有做好这些事或是胜任这个工作的基础条件。 自从我上选修课以来,我就有着这么一种感受,认为选修课学的知识不必公共课少,甚至我还认为,选修课学的知识要比公共课学 的知识多。对于我的这种认为,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是,我可以坚定的说,对于我个人来说,选修课学的知识确实要比 公共课学的知识多的多。经过同学们的反映和自己的观察,我发现,对于那些大学必修的公共课,绝大部分都不是同学们的兴趣点所在,也就是说,同学们是因为公共课是大学必修的课程而去学,而不是 因为同学们自己的兴趣或是爱好去学的课程。在这样的条件下,同 学们是抱着消极的态度去学习公共课的,而对于选修课来说,这正 好与公共课相反,选修课最起码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或是兴趣 点才选的这门课,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选修 课的,从而等到一个学期下来,真真学到知识的是选修课,而不是 公共课。 当然,我不敢否认,公共课我们就完全没有学到知识。对于公共课来说,至少在我目前了解的信息中,绝大部分同学在平时的时候,就没有怎么上过课,就没有怎么听过课,即使上课的同学,也可能 没有集中精力的去学习、去听课,而是八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怎么度 过这节课的问题上。平时没有好好的上课,但是又不能挂科,所以,就只能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开始打开书本,对于部分同学来说,这时或许是他第一次打开书本开始来看书,如果现在再不看书,那就会挂科,对于大学生来说,挂科的后果是什么彼此心里最清楚、

选修课感想

选修课总结 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高年级学生须在某一专门组或选修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国外高等学校往往规定学生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选修若干学分的课程。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修习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占一定比例。但也不应过多,以免影响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少量选修课。 老实说,一听到“选修课” 这个词我就有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因为我认为选修课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的课,这样,我们就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门课。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不管是任何事、任何工作,只要我们能够用时间去学习它、去研究它、去推敲它,我们就能够有做好这些事或是胜任这个工作的基础条件。 自从我上选修课以来,我就有着这么一种感受,认为选修课学的知识不必公共课少,甚至我还认为,选修课学的知识要比公共课学的知识多。对于我的这种认为,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是,我可以坚定的说,对于我个人来说,选修课学的知识确实要比公共课学的知识多的多。经过同学们的反映和自己的观察,我发现,对于那些大学必修的公共课,绝大部分都不是同学们的兴

趣点所在,也就是说,同学们是因为公共课是大学必修的课程而去学,而不是因为同学们自己的兴趣或是爱好去学的课程。在这样的条件下,同学们是抱着消极的态度去学习公共课的,而对于选修课来说,这正好与公共课相反,选修课最起码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或是兴趣点才选的这门课,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选修课的,从而等到一个学期下来,真真学到知识的是选修课,而不是公共课。 当然,我不敢否认,公共课我们就完全没有学到知识。对于公共课来说,至少在我目前了解的信息中,绝大部分同学在平时的时候,就没有怎么上过课,就没有怎么听过课,即使上课的同学,也可能没有集中精力的去学习、去听课,而是八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怎么度过这节课的问题上。平时没有好好的上课,但是又不能挂科,所以,就只能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开始打开书本,对于部分同学来说,这时或许是他第一次打开书本开始来看书,如果现在再不看书,那就会挂科,对于大学生来说,挂科的后果是什么彼此心里最清楚、明白不过了。总之,同学们对于公共课是采用“突击考试的、平时消极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学期下来不挂科。 然而对于选修课来说,可以说是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的课,也就是说,在选修课上,至少有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那么,学生就不是抱着消极的态度,反而是积极向上的态度;那么,在平时的时候,同学们上课也就不会找事来打发上选修课的那一个多小时,就不会觉得选修课的那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像

天文学漫步——天文理论与实践选修课课程纲要

浙江省第三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 宁波市中小学校天文科普教材 《天文学漫步——天文理论与实践》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天文学漫步——天文理论与实践》课程兼具兴趣爱好型和知识扩展型两类课程性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天文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天文观测方法,首次突出以理论学习和实践观测相结合的方式,既增加学生的天文常识又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课程知识渗透和实践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对浩瀚的宇宙、无穷的奥秘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通过对天文的兴趣而转化为对探索自然、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课程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目的,主要介绍了内容包括:国内外天文竞赛内容、天文热点、天文现象、天文仪器操作、星盘星图使用、观测绘图、星座与星空、天象观测、太阳系内天体概况、宇宙起源等讲授天文学常识,结合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知识,综合提高学生的天文文化内涵和应用能力,不断开拓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课程依托荣获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优秀组织奖、浙江省学校天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宁波市学校天文活动优秀组织奖、两次蝉联宁波市天文教育实践基地、鄞州区十佳社团、鄞州区中小学优秀社团等多项荣誉的同济中学为载体,以先进的观测拍摄设备、专业的天文实践指导团队、丰富的天文观测活动为平台,为省市各类天文活动和天文科普教育提供支持,也为本课程的开发和开展提供了可能。本课程作为《普通高中天文特色校本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该课题获得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立项并顺利结题。 本课程研发团队实力雄厚,教师搭配层次清晰。 课程总负责人:邱展峰,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同济中学校长。 课程开发负责人:毛锦旗,中学地理一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天文协会的创始人之一,200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现为中学一级教师,任浙江省宁波市天文爱好者协会常务理事、秘书处成员,宁波市科普报告团成员。曾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天文指导教师、宁波市优秀天文指导教师、宁波市气候酷派绿色校园行动优秀指导教师、鄞州区十佳社团指导教师。 课程开发参与者:马雪亚,中学二级地理教师。多次获得市、区优秀指导教师,多次 组织宁波市教育局主办的宁波市天文夏令营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 和实践指导。 课程开发与指导:庄启宁,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天文学会理事、宁波市天文爱好者 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天文奥赛优秀指导教师。

中西方天文学的比较

中西方天文学的比较 第一节:天文学的起源 天文学,是人类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最早出现的一门学科。亦是人类知识领域中最早发展的学科之一。为甚么呢?这大概是人类本身的心理特点所使然吧! 人类经由漫长的进化历程成为具有高度智能的生物,终于成为对大自然能「抬起头做人」者,除了环顾身旁四周的万物外,他们亦抬头望天。他们在太阳下山后,见到天空有月亮和「一堆」星星。他们不单止发现了太阳和月亮的运动,亦发现了星空的活动。而对这些天体运动的观察和对其运动规律的认知,便形成了最早的天文学。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历和2000多年前始用的夏历就宣告着天文学经已诞生了。 天文学于人类文明建立早期便兴起,除了因为人们抬头可见外,还包括人的宗教心。宗教之间的争端甚多,但相同的是,各族均有宗教。在历史上,宗教和政治亦极有关系。顺着人民对天空的崇拜,产生了「君权神授说」,把君主和天文连上了关系。君王为了显示自已掌握「天命」,紧紧地控制着天文学家和天文机构,预测天象成了政府的责任。 在当时,天文预测的确被认为是政府的责任,《书经》就记载说当时的天文官羲和,因为未能预告日食,令人民惊惶失措,故被其国君仲康处死,由此可见天文预测对政权之重要性(注四)。若然国君连何时发生特殊天象都未能预先知道,人民又那会相信他是拥有「天命」的「天子」呢? 就是这样,天文学便开始在古中国和其它各处扎根成长了。 第二节:百家争鸣─各种学说 从上古以来,各代先民均对天空有无限的想象。他们把各自的想法综合成为学说,以下便是中国古代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说: 一:盖天说: 产生于战国前,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说,现见于汉代的《周髀算经》。其实这似乎是很正常的,很符合人们最容易想象得到的形式,因为在基督教中亦有类似的说法。 盖天说的主体是「天圆地方」,然而后来人们活动范围扩大,学说演变成天地均圆。天地像反转的盘子,天盖于地。此说主要用以解释四季变化。旧说称天地间有阴阳两气,光透不过阴气,太阳每天穿梭阴阳气间,夏天阳气多故日长,冬天阴气多故日短。新说称太阳有七条轨道,即七衡六间,太阳在轨道间运动。夏至时于第一衡(内衡),冬至时于第七衡(外衡)。盖天说更据勾股定理(即勾股定理)认为天地相距八万里。因为他们认为阳光照射范围有限,人可见范围亦有限,太阳于内衡时较近北方,人可见时间较长;外衡时较近南方,人可见时间较短。这点有些像南北回归线之设。 但此说有很大的缺憾,首先,于春秋二分时,太阳的确升于正东,没于正西,但在计算中其轨道(第四衡、中衡)中夜间轨道却比日间轨道长三倍。而且,按其说计算,外衡比内衡长一倍,即是太阳在冬至时太阳比夏至时多走一倍远,但太阳在冬至的活动并不比夏至快一倍啊。是以此说后来便被浑天说取代了。 二:浑天说: 浑天说主要于汉代后开始流行,见张衡《浑仪注》。他们主张天如球壳,天包着地如鸡蛋(如本章引文),天外为气,天内有水而地漂于水上。天之一半于地上,半于地下,运转不息。 他们把天球分为几部分:近北极有恒显圈,全年可见;近南极有恒隐圈,于地平下,永不可见;中间的圆周是天球赤道。据此说,太阳的运动可分为周天和全年运动。太阳在跟随天球旋转作周天运动之余,亦慢慢沿着黄道作全年运动。由于黄道和天赤道有差角,故太阳每天的周天轨道都有许不同,夏至近北天极而冬至时则相反,日照时间便有不同了。 由于浑天说有可以可被量化的性质(包括相似三角形的等比关系和勾股弦定理等几何定理),可作反复计算和验证。他们曾有「日影千里差一寸」的假设,唐朝开元年间被测量结果否定了,但浑天说反而可以发扬光大。这就是因为浑天说有科学性的原故,数字假设的错误不影响理论的对错与否。 浑天说虽然在汉代便开始有不错的理论支持,而且能解释盖天说难以解释之处。但直至唐代的实地论证后方能结束和盖天说的争论,原因大概是人们心理上难以接受大地漂浮和日月星夜晚泡于水中的假设所使然。 三:宣夜说: 是一种和前两说相当不同的一套宇宙论。可能形成于战国时期,而记载于《晋书?天文志》。盖天与浑天二说均认为天空如一壳,日月与星附于壳上。 宣夜说认为,固体天壳并不存在,天之所以是蓝色,是因为离开我们太远了。天是个充满气的虚空处,日月众星均只是浮游其中的发光气体,受着气体的推动而活动。天地均无限,天体之间亦互不干涉。

天文选修课的收获

天文选修课的收获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的学科。在选修天文学以前,我并不是很了解它,以为天文学所学习的内容都是很高深,艰涩难懂的,所以平常也不太愿意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它的认识也仅限于了解几个星座,但是经过这几周的选修课之后,我对天文学有了很大的改观,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以我们平常对宇宙的了解,最熟悉的莫过于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种天体了,至于别的天体,听到的不多,了解的更少。上完天文选修课之后,我们清楚的明白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实只是太阳系中十分不起眼的一颗星球,而我们认为已经十分巨大的太阳系在整个宇宙的万千星宿中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再由此反观地球上的人类,便显得十分之渺小。但是就是如此渺小的人类,却有着万千智慧,我们不断探索钻研,发现宇宙的各种奥秘。 选修天文学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星座,我才明白自己平日里研究的星座是不合理的,纠正了我对星座的错误理解,我一直以为一共有十二个星座,但是老师告诉我们全天共设置八十八个星座,每个星座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尤其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十二星座,包括星座的由来,特点,以及动人的神话故事。以我自己的星座摩羯座为例,摩羯座也叫山羊座,但事实上又不是纯正的羊,是羊头鱼身的一种动物,其复杂性可见一斑。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宇宙,关于天文学的知识,包括宇宙的构成,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当属他给我们介绍的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知识点了。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这个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分别是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宇宙大爆炸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作用开始形成各种物质,并逐步在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形成恒星和恒星系统。当然这些内容是我在百度上搜索宇宙大爆炸之后总结出来的。这其中的理论太深奥,我在上完天文选修课之后也无法理解彻底,但是我有兴趣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希望我能在自己课下的探索中发现其中的奥秘。 古人能够夜观星象,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斗转星移,天体运动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才有了潮起潮落等自然现象。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毋庸置疑。现代社会中,能观星象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虽不能从观星中发现什么,但是时常仰望星空还是可以的。我们敬爱的前总理温家宝也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所以我们要经常仰望星空,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如今,为其六周的天文选修课已经要结束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对于天文学的学习就要到此结束。从这六周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天文学的奇妙与宇宙的神奇,也收获了很多天文学知识。在这里,我也要衷心的感谢老师的细心讲解,让我们有了这段时间生动有趣的天文选修课。

我的天文学选修课

文化传播系广告一班20104060109 何通 我的天文学选修课 天文学的课已经有好几周,在老师的讲解下,自我感觉对天文学的喜爱逐渐增加,同时在听课的过程中增加了知识和见识,收获了对自然,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乃至对宇宙一点浅显的感悟。 由于一向对天文学知识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没有怎么分心。 天文学所涉及的事物,如天空、星座、宇宙等都充满了奥妙与未知,也引发人们很高的探索热情,从古代星象学家开始,到十六世纪中期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之前的这段时间,天文学受宗教因素影响较大,人们对宇宙仍然停留在“有神论”阶段。日心说之后,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近年来的爱因斯坦、哈勃、霍金等人的一些成果,使人们对天文的认识逐渐加深,对天文现象的解释逐步深入。我们在课堂上,就对天文这门学科发展历史和一些重要的结论进行了学习。 首先,在几周的天文学课上,老师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了身边的天文事物和天文现象,例如我们生活的地球,地球所出的宇宙位置-银河系,乃至浩淼宇宙之中各大星系团。虽然这些知识在以前有所涉猎,但从没有这样深入过。在选修课上,我也接触到了一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天文学理论,如四维空间的概念,宇宙起源的几种主流观点,都让自己感到很惊奇。同时自己知识的广度也扩大了不少。 再者,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天文学知识也涉及了一些关于人生的感悟和认知。 在第一节课,老师一直在强调“仰望星空”这个话题,导致我以为老师是搞文学出身的。在后来的几节课上渐渐才发现,天文学选修课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些天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学会拥有一个广阔的人生视角,和广阔的心胸,以及为人处世积极的态度。 在“星座与命运”课时的讲解中,认识了星座学对人生的影响,明白了用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的波澜,同时也懂得了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天文学的课程就此结束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天文学,我可以去深刻认识自然,审视周围奇妙而缤纷多彩的天文现象,给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提供新的借鉴。难免有些遗憾的是,我没有记下太多笔记,老师的话也没记太多,但我相信自己会保持对天文学的爱好,这些曾经在天文学课堂上得到的知识和感悟一定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我更好地思考和行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