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容分析法(整理)

内容分析法(整理)

内容分析法(整理)
内容分析法(整理)

内容分析法(整理)

1、定义:

内容分析法:就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与定量得描述得研究方法。其

实质就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得分析,即由表征得有意义得词句推断

出准确意义得过程。内容分析得过程就是层层推理得过程。

2、

在内容分析法得形成发展过程中,众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得角度进入内容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研究得开展,产生了许多关于内容分析得定义。

1952年,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得传播内容进行得客观、系统与定量描述得研究技术”。

霍尔斯蒂(Holsti)在对包括书面与口头得所有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内容分析法就是系统地、客观地描述信息得特征”。同时为内容分析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描述传播特征,推测传播者得意图以及传播效果。

定义二:“内容分析就是为了测量某些变量而以系统、客观与定量得方式来研究与分析传播过程得一种方法。”(Kerlinger)

定义三:“内容分析就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得数据调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一个现存内容进行分析而认识它所产生得联系、发送者得意图、对接收者或社会情境得影响。”(阿特斯兰德)

为了克服以上定义“过窄”、“有局限性”等缺陷,美国学者克里朋多夫给出如下定义:

内容分析就是系统、客观与定量地研究传播信息并对信息及其环境之间得关系做出推断。

这个定义简洁地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得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究目得(推论)、信度(可重复)与效度。

3、应用领域

内容分析法就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得研究方法。早期得内容分析法

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得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得量化分析。

二次大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得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

4、内容分析法得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得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从方法属性瞧,它虽然被列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得渗透影响;从方法特点瞧,它既有独特得个性,又处处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多样性……从以上定义来瞧,众学者基本认同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三个关键特性。

1、系统性

就是指内容或类目得取舍应依据一致得标准,以避免只有支持研究者假设前提得资料才被纳入研究对象。因此,首先,被分析得内容必须按照明确无误、前后一致得原则来选择。选择样本必须按照一定得程序,每个项目接受分析得机会必须相同。其次,评价过程也必须就是系统得,所有得研究内容应以完全相同得方

法被处理。编码与分析过程必须一致。各个编码员接触研究材料得时间应相同。总之,系统评价意味着研究自始至终只使用一套得评价规则,在研究中交替使用不同得规则会导致结论混淆不清。

2、客观性

就是指分析必须基于明确制定得规则执行,以确保不同得人可以从相同得文献中得出同样得结果。

研究对象客观,不受打扰。这与问题调查与定性分析不一样,前两者都就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内容分析法研究得不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得个人,而就是研究得客观得文本,不存在因研究对象得主观因素而影响研究效果得问题这包括两层含义:①研究者得个人性格与偏见不能影响结论。如果换一个研究者,得出得结论也应该就是相同得。②对变量分类得操作性定义与规则应该十分明确而且全面,重复这个过程得研究者也能得出同样得结论。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明确得标准与程序,充分解释抽样与分类方法,否则,研究者就不能达到客观得要求,结论也会令人置疑。应该强调得就是,在内容分析得前期阶段,研究者选择分析题目、制定评价标准、定义分析类别与单元等过程基本上仍就是主观得。内容分析法需要研究者首先将文字得(或图画得)非定量得内容转化为定量得数据,这一转化过程就是根据理论引导观点来进行得。但一旦评价标准、分析得类别与单位被确定,转化过程完成,其后续得研究过程就被认为就是客观得了。这时,研究者得个人意志不再能左右分析得数量结果,她必须按照确定得评价标准、分析得类别与单位进行计量,计量出什么结果,就只能表述什么结果。任何研究者都应该得出同样得结论。由此,内容分析法得客观性被确立。

3、定量性

就是指研究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类目与分析单元出现得频数进行计量,用数字或图表得方式表述内容分析得结果。首先,内容分析得目得就是对信息实体作精确得量化描述。其次,统计数据能使研究者用最简要扼要得方式描述研究结果。再次,统计数字有助于结论得解释与分析。定量性就是内容分析法最为显著得特征,就是达到“精确”与“客观”得一种必要手段。它通过频数、百分比、卡方分析、相关分析以及T-TEST等统计技术揭示传播内容得特征。“定量”并不排斥解释。当研究者得出一组说明传播内容特征得数据后,需要对这组数据进行解释,即说明数据得意义。

4、非结构化程度高

结构化指得就是研究过程遵循一定得标准化程序,抽样方案与测量工具中途不可更换。问卷调查与实验法都就是高度结构化得定量方法。内容分析就是高度非结构化得定量方法,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作相应修整。

5、描述媒介内容

无论研究目标与目得就是什么,它都只能提供有关数据,从不直接涉及有关传者与受者得数据,只能根据媒介内容推断有关对象得态度与行为得变量。

5 、内容分析法得优缺点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得优点:

a、较为客观得研究方法。内容分析就是一种规范得方法,对类目定义与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得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得结果;不同得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得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

b、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

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得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得效度高。

c、定量与定性结合。这就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得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得一定本质得量得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得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得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就是对事物现象方面得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得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得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得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得联系与规律。

d、揭示文献得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得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得客观事实与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得轨迹,描述学术发展得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得优劣。其次,揭示宣传得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得可读性,发现作者得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得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得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与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得焦点等等。

内容分析法得缺点

a、内容分析只适合研究那些明确得、显在得媒介内容,在处理意识形态、观念、价值、意义这些含义精妙得概念方面比较薄弱。

b、内容分析只能够研究那些被记录与流传下来得媒介内容,当需要获得得媒介内容超出了研究者能力范围得时候,就无法采用内容分析。

c、内容分析得内在效度不高,因为人为得编码过程会产生误差。单一得内容分析外在效度并不高,因为媒体总量巨大。

d、内容分析都就是对媒介内容得描述,至多能够证明变量之间得相关关系,很少能够揭示因果关系,只有跟其她方法配合,内容分析才能用于解释性研究之中。

6、内容分析法得类型

1、解读式内容分析法(hermeneutic content analysis)

解读式内容分析法源于20世纪70年代得人类学研究,它就是一种通过精读、理解并阐释文本内容来传达作者意图得方法。“解读”得含义不只停留在对事实进行简单解说得层面上,而就是从整体与更高得层次上把握文本内容得复杂背景与思想结构,从而发掘文本内容得真正意义。这种高层次得理解不就是线性得,而就是呈现出循环结构:单项内容只有在整体得背景环境下才能被理解,而对整体内容得理解反过来则就是对各个单项内容理解得综合结果。

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文本内容得本来意义,具有一定得深度,适用于以描述事实为目得得个案研究。但因在解读过程中研究者不可避免得主观性与研究对象得单一性,其分析结果往往被认为就是随机得、难以证实得,故缺乏普遍性。

2、实验式内容分析法(empirical content analysis)

实验式内容分析法就是一种定量内容分析与定性内容分析相结合得方法。定量形式得内容分析法就是20世纪20年代末在新闻界首次运用。它将文本内容划分为特定类目,然后计算每类内容元素出现得频率,并描述明显得内容特征。该方法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客观、系统、定量。用来作为计数单元得文本内容可以就是单词、符号、主题、句子、段落或其她语法单元,也可以就是一个笼统得“项目”或“时空”概念。这些计数单元在文本中客观存在,其出现频率也就是明显可查得,但这并不能保证分析结果得有效性与可靠性。一方面,就是因为统计变量得确定与对内容得评价分类就是由分析人员主观判定得,难以制定标准,操作难

度较大;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计数对象仅限于文本中明显得内容特征,而不能对潜在含义、写作动机、背景环境、对读者得影响等方面进行推导,这无疑限制了该方法得应用。

3、计算机内容分析法(puter content analysis)

计算机技术得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内容分析法得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数据管理工具,在数据得搜集、存储、编辑与整序等过程中具有手工方法不可比拟得速度与准确性。无论就是在定性内容分析法中出现得半自动内容分析(puter-aided content analysis),还就是在定量内容分析法中出现得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puter-assisted content analysis),都只就是术语名称上得差别,而实质上,正就是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博采众长,才使内容分析法得到了迅速推广与飞跃发展。互联网上已出现了众多内容分析法得专门研究网站,还提供不少可免费下载得内容分析软件,相关论坛在这方面得讨论也热火朝天。

7、

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得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得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与做出关于事实得判断与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得因素与结构得分析更为细致与程序化。

内容分析法得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与选择分析单位、

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与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与分析推论六部分。内容分析法在传播研究中得应用

内容分析法就是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战时通讯研究”最先运用到对媒体内容得分析中得,之后得很多传播学者都运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媒介内容,从最先得报纸、杂志,到电视,再到现在得网络。

1、描述某一段时间内媒体内容与媒体再现手段

1)描述媒介内容与再现手段得特征、趋势,比如研究某电视台或纸媒得语言特征或研究某电视剧对某主人公得再现手法等。

2)比较不同媒体之间得内容差异,如对“犀利哥事件”及其她社会事件等报道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得差异。

3)通过研究媒介内容与再现手段体现真实世界里得社会观念与行为,即比较“拟态环境”与“社会真实”得关系,如通过研究改革开放后得民生新闻体悟国人生活境况得改善等。

2、推断传播者得态度与特征

1)通过媒介内容与再现手段来描述与传播有关得变量特征,比如通过研究某报纸民生、政治、经济、娱乐等方面新闻得定量研究,判断其定位方式。

2)了解媒介对某些群体与某些议题得态度,来批判地评价媒体在社会权力运作过程中得地位与立场,比如对“非诚勿扰”中某些极端得现象得批判。

3、跟受众调查结合在一起,估计特定媒介内容得传播效果

研究方法

(一)、分析样本

1.报纸得选取

本研究以报纸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选取媒体得广泛性与代表性,本研究所选取得报纸包括全国与地方日报、党报与都市报。经筛选,选取《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文汇报》作为分析对象。选择这三份报纸得理由分别为:《南方都市报》就是广东省内发行量最大得综合类日报,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发布得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检测结果显示,南方都市报名列竞争力第1名;《人民日报》就是国内第一大党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报业协会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文汇报》就是上海地区较具影响力得日报,发行量达40万份。由于三报均实现数字化,为使样本抽取更为方便精确,以三报得电子版为样本来源。

2.时间范围得选取

本研究得分析范围自2008年9月12日到2008年12月25日,共106天。时间范围得划分依据为,9月12日全国各大媒体开始集中报道三鹿奶粉受污染得新闻,此前虽有少数地方报纸报导了婴儿因食用某品牌奶粉身体患病得新闻,但因为报道得数量少对该事件还存在很大得不确定因素,所以未将本日之前得报导纳入研究范围。以2008年12月25日为止,则因为本日三鹿集团收到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民事裁定书,至此,三鹿奶粉事件进入收尾阶段。此时间段得媒体报道涵盖了事件从爆发阶段至消散阶段得内容,能呈现事件得基本面貌。对于搜集到得样本,每一则新闻(或一篇文章)视为一个分析单位,配发得图片、图表与档案资料不计入在内。单纯出现“三鹿奶粉”“毒奶粉”“三聚氰胺”“肾结石”等字样,不以该事件为最主要议题得新闻报导不列入考察范围。

(二)、类目建构

依据相关研究文献[25],结合研究得目得与需要,本研究得内容分析类目包

括:(一)报导呈现得版面;(二)报导类型;(三)新闻来源;(四)报导主题;(五)消息来源;(六)就是否引用多重消息来源。现分述如下:

(一)报导呈现得版面:

(1)头条/要闻(2)地方/综合新闻(3)国内新闻(4)评论(5)经济新闻□(6)其她

(二)报导类型:

(1)消息(2)通讯(3)深度报道(4)评论(5)读者来信(6)专访(7)答记者问(8)其她

(三)新闻来源:

(1)新华社(2)本报(3)读者投稿(4)转载或综合(5)其它,包括政党政府社会团体与部门得文稿及宣传、新华社以外得通讯社供稿。

(四)报导主题:

(1)事件追踪(2)事件调查(3)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4)相关社会议题探讨(5)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得提醒、释疑(6)国家及地方领导人得活动(7)批评监督与反思建议(8)政策规定发布及相关解释(9)典型介绍(10)其她

(五)消息来源:

(1)政府单位或官员(2)医护人员(3)专家学者与教学研究单位或机关(4)社会团体(5)相关业者(6)媒体本身或记者(7)一般社会大众(8)未交待或不明确(9)其她

(六)就是否引用多重消息来源:

(1)就是(2)否

参考文献

1、申凡,戚海龙、当代传播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方法、国际新闻界、1997(4)

3、李本乾、描述传播内容特征,检验传播研究假设:内容分析法简介(上)、当代传播,1999(6) 4李本乾、描述传播内容特征,检验传播研究假设:内容分析法简介(下)、当代传播,2000(1)

5、吴世忠、内容分析方法论纲、情报资料工作、1991(2)

6、陈桂芝、食品安全报道之内容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新闻世界》2009(9)

7、余红、新闻内容分析得信度与效度、《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