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共同体领导理论研究

共同体领导理论研究

共同体领导理论研究
共同体领导理论研究

共同体领导理论研究

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复杂的社会背景促使原来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发生转变,领导权力下放、并分散于各组织成员,依赖传统的层级森严的领导方式已难以有效实现组织成效,传统的领导管理理论受到挑战。组织内部成员基于不同的组织目标合作共事,领导与组织项目相匹配,这种领导模式逐渐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共同体领导理论应运而生。共同体领导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非正式组织领导,它作为一种新的领导理论,应西方组织发展模式而生,扎根于西方的社区背景,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极大提高了西方组织的领导力。该理论在西方获得推广的同时,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尚显薄弱,因此急需系统梳理共同体领导理论、将其引入我国的组织管理,进而寻求其与我国学校管理实际的切合点,以提高我国学校领导力和组织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共同体和共同体领导相关文献资料、理论实践和项目应用,理清了共同体和共同体领导的内涵和外延,并在分析共同体和共同体领导主要代表人物观点、发展背景和脉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共同体领导与传统领导理论的区别和共同体领导理论研究的缺憾。基于本文的研究,本文给出了共同体领导应用于国内学校教育的途径。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选题缘由、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总结了共同体和共同体领导理论的内涵、研究分类,国内外各主要研究学者的代表观点,以及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共同体领导;第三部分主要从权利分化、社会环境复杂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共同体领导的因素,从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方面探讨了共同体领导的理论基础,最后简要分析了共同体领导的发展脉络。

第四部分将共同体领导理论与传统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了该理论的贡献与缺陷。第五部分讨论了共同体领导理论对我国校长领导的启示,即共享愿景,创设沟通良好的对话环境、发展校长研修共同体,建立校长关系网、推动建立学校共同体,发挥学校所有成员的管理合力,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的共同体,加强家、校组织联系。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 究综述 FXXXXXXXX XXXX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21世纪这个企业间拥有激烈竞争的时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最重要保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企业如何根据不同的企业战略而进行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六大版块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出现的。1958年,怀特·巴克(Wright Bakke) 出版了《人力资源职能》一书,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论述。此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流派他们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综合起来,可以讲这些概念归纳为五类: 1.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出发来解释它的含义,认为他是借助对人力资源 的管理来实现对组织的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 织目标的活动(Mondy and Noe,1996)。 2)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功能,促使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已达 成组织目标(Schuler,1997)。 3)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2.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承担的职能出发来进行解释,把人力资源管理 看成是一个活动过程。 1)人力资源管理是负责组织人员的招聘、甄选、训练及报酬等功能的活动, 以达成个人与组织的目标(Sherman,1992)。 2)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全社会一个企业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招工、 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用来提供和协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活动。 3.主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体,认为他就是与人有关的制度、政策等。 1)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 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一切对组织中的员工构成直接影响的管理决策和实 践活动。 3)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要影响到公司和员工之间关系的性质的所有管理决策 和行为(Beer Specktor,1984)。 4)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

深化职业共同体建设 实现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

深化职业共同体建设 构建法官与律师新型互动关系 所谓共同体,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组织,共同体的情感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内在强大的行为动机。基于此,我认为:法官与律师拥有法律职业者共同的职业尊荣,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要深化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就必须构建法官与律师新型互动关系。 一、构建新型互动关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专章论述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同时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大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错案防止机制;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践中,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是法律秩序的载体和法律价值的卫士,是推动法治社会不断进步的合力。 近年来,律师对司法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突出表现为“四个增加”:一是对司法的参与度增加;二是对司法的参与面增加;三是对法院工作的影响增加;四是律师与法官交往的消极因素增加。为有效应对新形势的变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必须处理好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关系。此时在法官与律师之间构建新型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建设新型法律职业共同体,相互借力给力,共同

维护好司法公信力,实现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司法公正。 二、实现新型互动关系的途径 共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实现新型互动关系,必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关键点,一一予以确认和解决。 1、强化平等互尊的交流载体。分属体制内外的现实会给法官群体带来心理上的优越感,而职业收入的差距让部分律师对法官还存有“歧视”心理。惯性思维对于建立“平等”关系构成阻力,而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需要的是平等的、能够切实承担起相应职责的组织体。由于各自群体所属的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是平等的民间自治组织,因此通过二者民间自治组织之间的交往,相对没有司法权和行政权互相交织牵绊之嫌,职能权属均为权益保障,相对单一纯粹,因此最适宜作为双方的沟通桥梁,在下一步工作中,完全可以加以开放和利用。 2、唤起共同的职业情感归属。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情感认同是法官和律师内在强大的行为动机,在长期的差异化观念熏陶之下,我们需要把目光更多地注视在同质性方面,以求获得更多的情感认同。职业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尊重对方的职业立场和关切、维护对方的权益,就是维护自身的作用和权威,二者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正向关系。小则一次案件内容的交流,大到一次规范的庭审,都离不开法官与律师思辨的交错与回应,互动与默契。同时,实现法官和律师的新型互动关系不是两家关起门来私下沟通,它需要以同一个声音向社会展示共同体的形象和职业风貌。法官和律师可以共同参与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适宜的社会公益活动,共同塑造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良好形象;也可以适时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促进法院文化与律师文化的互通交

领导力研究综述

领导力研究综述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企业组织中领导力研究综述 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球范围内对领导力的需求日益高涨。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它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事。有效领导力能够在社会和组织中创造共同的信念、价值及期望,并能够修正追随者对目标的理解和看法。据统计,在对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领导过程大约占到整个组织工作的 45%,领导力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领导力的研究使组织系统评估和领导力特质培养成为可能,展现了其对组织的积极影响。 大量的学术专着和杂志对领导力相关课题进行了讨论,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出版社出版并销售的关于领导学和领导力的书,种类达几百种,各种组织都在期盼有效的领导力,期望能够引导组织走出困境。企业组织领导力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20 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认识。本文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领导力理论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 领导力(leadership)是 20 世纪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领导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领导特质(leader’s traits/virtues)的研究(Ali, 2001)。国外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研究的文献很多,截至 2002 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 10000 篇(Yukl, 2002),并以每年不低于 2000 的数量增加(Alex,2005);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兴趣起始于2000 年,并成为MBA 和培训机构的热门课程。然而迄今为止,对领导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固定的实践模式,甚至对领导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莫衷一是。 对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各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提出独特的看法,以至于目前为止领导力的概念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Bennis 和 Nanus(1985)从 20 世纪人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关于领导力的 350 多个概念。下面对一些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下列举。 表1-1 对领导力(leadership)的不同定义

创新共同体在科技创新活中的作用机制

创新共同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作用机制研究 李向福泰安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贾志军泰安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宋其荣泰安市科技情报学会 摘要: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共同体”概念以来,“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文在追溯共同体渊源的基础上,阐述了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构成要素,探讨了创新共同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并对完善科技创新共同体作用机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共同体科技创新作用机制 1 创新共同体的提出 1.1 共同体的渊源 “共同体”源于社会学领域,是一个以地缘划分人类群体的概念, 指某地缘范围内的全体居民。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在对人类社会进化的两极对比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共同体理论,提出了“共同体”的概念。当前,“共同体”概念中已经融入了权力组织、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元素,被赋予了更多功能性的内涵,而不再是传统的单纯的地域性或情感性概念。科学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创新共同体等等概念大量涌现。 1.2 创新共同体的提出 创新共同体是在“共同体”理论丰富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国内外部分学者意识到创新作为跨主体的系统活动, 其不同主体层面的关联性与互动性更适合用“创新共同体”来表示。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创新共同体”是人们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的包含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研发企业、科技园区和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同创新为形式,以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是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新型组织形式。 2 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科技创新共同体主要由以下五大元素构成:地方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研发企业、科技园区和中介机构。 2.1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科技创新共同体中重要的创新主体,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的特点, 制定适合本地发展、促进创新活动的一系列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为创新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加速科技进步的法规建设, 营造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法制环境。同时,为各创新主体提供创新基金, 加大区域内产学研联合的扶持力度, 从而推动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2.2高校与科研院所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基本支撑,主要包括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知 1

领导理论 简介

定义 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贺兰德(Hollander)于1978年所提出。Hollander认为领导行为乃发生在特定情境之下时,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相互满足的交易过程,即领导者藉由明确的任务及角色的需求来引导与激励部属完成组织目标。 交易型领导的特征是强调交换,在领导者与部下之间存在着一种契约式的交易。在交换中,领导给部下提供报酬、实物奖励、晋升机会、荣誉等,以满足部下的需要与愿望;而部下则以服从领导的命令指挥,完成其所交给的任务作为回报。 特征: 1.明确的界限——在角色和功能、技术流程、控制幅度、决策权以及影响力范围等方面都有划分清晰的界限,所有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都被置于管理和控制之下,以期达到预想的商业结果。 2.井然的秩序——对交易型领导来说,任何事情都有时间上的要求,地点上的规定,以及流程上的实用意义。通过维系一个高度有序的体制,交易型领导得以长时间、系统性地获得比较一致的结果。 3.规则的信守——交易型领导十分注重规则,对业务经营的每一层面都设定了具体的操作标准与方式,任何背离程序、方法和流程的行为都被视为问题,要加以解决和清除。也就是说,工作结果必须是可预测的,不允许意外发生。 4.执着的控制——交易型领导厌恶混乱的和不可控的环境,他们力图使企业获得有序结构。所以,他们的领导方式往往是强力型的,企业内部通常缺乏“湿润感”。 弊端 交易型领导看重“一物换一物”,欣赏“你为我干活,我为你办事”。他们只懂得用有形、无形的条件与下属交换而取得领导,不能够赋予员工工作上的意义,从而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开发员工的创造性。 一、真实型领导的理论内容 真实型领导是一种将领导者的人生经历、积极心理能量、道德观念与高度发展的支持性组织气氛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将形成和促进领导者及下属更高水平的自我认知与积极的自我调节行为,促成积极的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最终达成具体而长期的绩效表现。 Luthans等人(2003)认为真诚领导者具有高水平的自我认知、积极的自我调节、积极的心理资本和积极的自我发展等显著特点。对于真诚领导者而言,了解自我、忠于自我是他们的本质特征。真诚领导者的自我认知包含对自己的情绪、价值观和信念的深刻了解,以及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准确评估。这种认知既是真诚领导者发展的先决条件,也为积极的自我调节奠定了基础。 二、真诚型领导的相关研究和实证例子 目前对真诚型领导理论模型的研究,主要考察它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Gardner(2005)等学者在整合已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领导和下属真诚行为发展模型。该模型通过研究真诚型领导的前因变量(个人经历、触发事件)、内部结构及结果变量(下属产出、绩效),较全面地考虑到了真诚型领导的内在结构及外部影响因素。

张文显:法治职业共同体是建设法治强国的基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210380601.html, 张文显:法治职业共同体是建设法治强国的基石 作者:王健 来源:《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01期 15年前,一种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对话机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建立。时任吉林大学 副校长的张文显在这场名为“中国法治之路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学术研讨会上振臂高呼:“建立一个强大、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推动中国走向法治社会。” 7年前,张文显转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面对律师的误解,他不惜以自身经历来现身说法,述说自己改善法官、检察官与律师这个“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愿景。 如今,张文显已经退出法官队伍,担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重新拾起自己钟爱的法学研究工作,继续为一个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早日形成呼吁和呐喊。 做过法学教授,当过兼职律师,从事过法官工作,对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张文显显然比别人有更多的感触。2015年12月23日,沐浴着北京冬日和煦的阳光,本社记者有幸聆听厂他对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高屋建瓴的见解和深刻的思索。 在法律之外寻求法治真谛 记者:2002年的时候,司法改革刚刚起步。当法律界人士都把目光聚焦在法律制度的完 善与修改上,寻求法治的真谛,探索中国的法治之路时,您却另辟蹊径,组织您任职的吉林大学理论法研究中心和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牡丹江市检察院、德恒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等八家单位举办了一场法律职业共同体与中国法律之路的研讨会。在当时的背景下,你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次研讨会? 张文显:当时首先是这样考虑的。因为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那么,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也好,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也好,说到底是依靠人。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或者是一个庞大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队伍。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重视法治队伍的建设,需要一个专门的法治队伍。 第二个考虑就是,2001年7月15日,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决定实行统一司法考试,由此统一了进入法官、检察官、律师队伍的门槛。“法律共同体”开始在实务界初见端倪。然而,我感觉至今在我们国家,大家从事着同样的法律职业,像法官啊,检察官啊,律师啊,再加上法学教授,虽然有着共同的使命,但是没有形成一种共同的信仰,也很难说互相认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设想,能不能把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教授在内的人组织到一起,大家开一个研讨会,讨论讨论。

领导力研究综述

企业组织中领导力研究综述 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球范围内对领导力的需求日益高涨。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它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事。有效领导力能够在社会和组织中创造共同的信念、价值及期望,并能够修正追随者对目标的理解和看法。据统计,在对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领导过程大约占到整个组织工作的 45%,领导力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领导力的研究使组织系统评估和领导力特质培养成为可能,展现了其对组织的积极影响。 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杂志对领导力相关课题进行了讨论,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出版社出版并销售的关于领导学和领导力的书,种类达几百种,各种组织都在期盼有效的领导力,期望能够引导组织走出困境。企业组织领导力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20 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认识。本文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领导力理论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 领导力(leadership)是20 世纪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领导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领导特质(leader’s traits/virtues)的研究(Ali, 2001)。国外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研究的文献很多,截至2002 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10000 篇(Yukl, 2002),并以每年不低于2000 的数量增加(Alex,2005);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兴趣起始于2000 年,并成为MBA 和培训机构的热门课程。然而迄今为止,对领导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固定的实践模式,甚至对领导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莫衷一是。 对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各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提出独特的看法,以至于目前为止领导力的概念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Bennis 和Nanus(1985)从20 世纪人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关于领导力的350 多个概念。下面对一些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下列举。 表1-1 对领导力(leadership)的不同定义

关于科学共同体

关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1]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2]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基本原则:“3R原则”是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所谓“3R原则”,即减量化 (reduce)原则、再使用(reuse)原则和再循环(recycle)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是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的。这就能在源头上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大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例如,我们使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使包装简单实用而不是豪华浪费;使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废弃物排放量最少。 再使用(reuse)原则要求生产的产品和包装物能够被反复使用。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中,应摒介一次性使用而追求利润的思维,尽可能使产品经久耐用和反复使用。 再循环(recycle)则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是另外加以利用。

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第一章第三节详案: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一、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 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1.一个研究的基本宗旨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2.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和政府行政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其中,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K.布兰查德和S.约翰逊的《一分钟经理》 约翰.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领袖论》等。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西方一般领导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领导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的领导改革,推动政府行政领导科学的发展。企业的领导活动与政府的行政领导活动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如企业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战略发展计划,政府也要为国家确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社会的发展战略;企业要为顾客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政府也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企业要关注效率,政府也要注重效率,等等。因此,在西方的政府行政改革中经常借鉴企业领导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当前西方比较盛行的“政府再造”活动,就是运用企业的领导方法和精神来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效率,改善政府形象。但是,毕竟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在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与互相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和改造。 3.两种研究范式 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的角度入手来 研究领导理论(Leadership),二是从领导活动(Lead )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领导科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不仅时间长,研究者多,而且成果多,影响大。西方领导理论在20 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素质、领导作用、领导方法的。尽管研究者也离不开领导活动,但研究的重点在于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领导权力和权威、领导方法和艺术等,这些内容不仅构成了领导理论的传统内容,而且成为领导理论不断创新的生长点。近20 多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不少学者从领导活动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尤

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共同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在《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若干意见》 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天津市律师协会会长杨玉芙 尊敬的张勇副院长、魏东副局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司法局在这里共同举行《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若干意见》会签仪式。首先,我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代表天津市全体执业律师,对于多年来关心、支持律师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官、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天津市高院、天津市司法局的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天津律师事业的发展,非常注重律师执业权利的维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高院多次深入市律师协会进行调研、座谈,与广大律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的各项问题。今天市高院与市司法共同签署的《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若干意见》是进一步贯彻中央有关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充分研究,征求律师意见,多次修改的基础上完成的,其制定着眼于律师工作实际,尊重和保障律师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了律师在诉讼中的作用,对维护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律师执业权益需要良好的司法环境,《意见》以推动法官与律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当交往、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在司法活动中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为目标,尊重律师接受委托代理的辩护权利,贯彻立案登记制,规定了对律师阅卷权、知情权、调查取证权和人身安全等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了律师免安检,建立更衣室,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便律师参与诉讼的具体举措;规定了联席会议制度、业务交流机制、相互监督机制等,建立了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4) 第二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 (4) 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 (4) 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6) 第三节领导权变理论 (11) 第四节领导风格理论 (16) 第三章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17) 第四章对各领导理论的评价 (18) 参考文献 (19)

领导理论的意义及方法

题目:叙述课程讲述的领导理论。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你所在单位实际情况,谈谈领导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 引言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本文主要针对领导行为理论进行详细论述,以及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讲述领导领导行为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 一. 领导行为理论的概述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 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 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和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K.Lewin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R.Likert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注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主要的缺点是缺乏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考虑。领导行为与领导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依赖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的主导性需求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但由于实践者很难确定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等权变变量,领导权变理论相对于实践者显得过于复杂和困难,使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78年,Burns在对政治型领导人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过程应包含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行为,这一分类为领导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1985年,Bass正式提出了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它比以往理论采取更为实际的观点,是以一个“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领导行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领导行为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领导行为理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理论,学习领导行为理论不仅体现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同事还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的态度与认识上。 领导行为理论目的在于通过极大地提高领导人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提高,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目标。现阶段中国的物质生产水平还较低,劳动者的生活还不富裕,要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所以,领导行为理论的作用就相当重要了。 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中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中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 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着诸多的研发机构,它们聚焦行业最新科技,精准涵 盖产业重点。依靠他们来推动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能够充分整合这 一地区的资源优势,并且能够契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征,这是国家新时期长三角 地区发展的主要战略。本文阐述了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政策实施和实践运作 这两方面对于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共同体;新型研发机构;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区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凭借一些地区特殊的 资源优势,打造一体化区域发展新格局,这是党中央今后经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当前,科 技创新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在这方面早谋 划早布局,已经先行一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一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对于科技创新共同体 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新型研发机构对于创 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推动了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政策实施 首先,新型研发机构是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国家基于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 也把其作为了引领社会创新、发展壮大创新经济的科技研发的主要载体。国家在十三五创新 规划中多次提到了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并把培育这些研发机构作为了构建我国当前社会科技 创新研发体系的重要路径。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这一指导思想,相关部门提出了围绕我国各 行业当前发展的重点需求发展契合市场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以构建跨越性科技研发服务网 络的、基于政策实施的工作重点部署。中央和地方根据以上战略思想所开展的有关科技创新 的一系列顶层设计,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立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红利,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 体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些政策实施以及具体的工作安排,有力地推进了长三角科技创新 共同体的建设。 其次,三省一市结合地区发展需求,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也大力支持这些新型 研发机构的创立。上海市提出了支持外国企业在上海地区创办各种类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工作 意见,并且还对本市的一些重要的科研机构赋予了充分自主权;江苏省也在这方面做了积极 的部署,要求职能机构大胆探索,积极寻求突破,着力拓展新型科研机构建设的新路径。并 且要求各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激发各类型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而且在贯 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中,重点强调要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构建多层次合作 模式、形成多维度市场化运作的围绕当地市场发展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省也颁发了有 关这方面的政府文件,支持宁波材料所及省内其它科研机构加快建设,鼓励他们强化合作, 实施共建,以更快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安徽省也积极支持中国科技大学的研发机构的建设,该省还在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中把以合工大智能院牵头的三家研发机构列为全创改试点、科研 成果转化试验单位。三省市贯彻国家战略部署所实施的创新驱动顶层设计、政策实施的各项 工作,有力地支持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创新共同体建设。 二、推动了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运作 首先,建设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新型研发机构。长三角地区市场环境优越,创新驱 动体制灵活,这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目前,上海已经布局了一大批高 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如李政道研究所、张江医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还 正在规划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的建设;江苏省在这方面行动更早,已经建成新型研发机构347家,这些研究机构分布于江苏省各个地区,基本做到了全省、全行业的全覆盖;浙江省 也大力支持西湖大学、北航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其它各地区各城市也紧随其后加

关于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思考

关于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思考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为改革和完善中国的法律职业制度,而且为重构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内在的动力。而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重构,从根本上讲,又为构建中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一、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含义 及形成如果把从事法律职业以及从事与法律职业相关的人员进行分类,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一是应用类法律人才,又称为法律实践者,主要指法官、律师、检察官以及立法人员、公证员等。 二是学术类法律人才,又称法律研究者,主要指法学教授、法学研究人员等。 三是法律辅助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书记官、法律助理、司法秘书、司法执行人员、司法警察等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辅助法官、律师和检察官履行职责和执业。其职责分工与医师同护士、工程师同技术人员相似,存在一种职业间的互适、互补的合作共存关系。 本文所称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从狭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专指法官、律师和检察官。这三者一方面,既具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本资质”,也即同一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行业特点。一般来说法官是“法共体”的典型代表,而律师则具有多重角色,他们除了担任辩护人或代理人参与诉讼外,更多的是在立法机关、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公司或其他社会机构中从事非诉性法律事务。因此也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服务面向。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在西方是一个长达数百年的历程,而这一历程又是与三个因素相、相适应的。其一是与社会进步相关联。人类社会从神权统治、君权统治到民主政治的发展,从统治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推动了法律职业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其二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出现社会化大生产,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分工与协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将此广泛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与更加密切的社会化协作的社会发展规律必然促使法律职业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从组织生产的角度看,实行专业化可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证质量,大大提高规模效益),促进法律从业人员形成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独立职业。其三是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完善与应用相关联。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尤其是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合

领导理论综述

领导理论综述 (应用心理学姜婷婷201042067) 摘要:本文从领导的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领导理论发展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理论,探讨了领导理论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形势走向,从而启发我们以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最新进展 领导理论是社会科学领域讨论和争议最多的热点之一( A volio, Sosik, Jung, &Berson, 2003; Bass, 1990; Bennis, 2007).关于领导理论的研究开始于一项关于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以及解释领导者的个人效力的遗传特性研究(Galton &Eysenck, 1869)。 1领导的内涵 领导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领导, 包括领导职位、职务和领导活动及领导者的研究。狭义的领导, 是指影响和支持其他人为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的工作的过程。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者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狭义的领导。 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里是较早研究领导理论的人,他指出:“领袖是权利的行使者,是那些能够利用技巧和手段达到自己目标的人。”孔茨( H. Koontz) 等认为“领导是一门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来完成他们的任务的艺术。”。赫姆菲尔( J . K. Hemphil ) 认为“领导是指挥群体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解决共同问题的过程。坦南鲍姆( R. rannenbaum) 等认为“领导是在某种条件下, 经由意见交流的过程所实行出来的一种为了达成某种目标的影响力。”弗兰奇( J . French) 和瑞文( P . Raven) 把领导的影响解释为“一个人所具有并施加于别人的控制力。戴维斯( K. Davis ) 认为“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追求一定目标的能力。”泰瑞( G. R. Terry) 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地达成团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科·杨( K. Y oung )认为:“领导是一种统治形式, 其下属或多或少的愿意接受另一个人的指挥和控制。” 目前在学术界引用较为广泛的是是斯蒂芬·罗杰斯的定义:“领导就是影响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2领导理论回顾 领导问题的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时至今日,领导理论发展已经经历了特质

科学共同体内的马太效应

科学共同体内的“马太效应” 专硕2班刘相圻20151102312 一个科学家所获得的承认和荣誉,是社会对他的独创性成果的承认。在科学共同体中,具有不同成果和能力的科学家,分别处于金字塔中不同等级。因此,经常存在一种不公正的分配现象: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更有可能被认为取得特定的贡献,并且这种可能性会不断增加,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科学家,这种承认就会受到抑制。这就使得获得科学荣誉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甚至被完全剥夺而成为在知识生产过程中默默无闻的“无产者”。 《圣经》里《马太福音》第20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默顿借此描述了存在于科学奖励系统中的优势累积现象,并相应地名之曰“马太效应”。默顿是这样解释的:社会往往对于已经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为他们提供的各种待遇也越来越富足,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但不承认他们的贡献,还苛刻地限制他们赖以作出努力的条件。 “马太效应”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只存在于科学领域,也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之中。 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使不同等级的科学家在资源,人才,机会,条件等方面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著名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具有良好的信誉,因此,他们获得科研立项和各种资助的可能性与数额远远大于那些没有名气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形成了资源方面的优势积累。同时,著名的科研机构以考核遴选出的优秀新人为基础,在一流的导师帮助和优越科研条件辅助下,更容易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并使他们有机会从事出色的工作而获得成功。而他们做出的贡献,获得的荣誉,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提高该科研机构在科学共同体中的地位,并促使人才进一步向那里集中。越有名望的科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越容易在刊物上发表,越容易发表在一些权威的、能见度很高的刊物上,并迅速引起同行的广泛注意。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其论文得到人们超乎寻常的重视,他们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比未成名前大大增多。同时,在获奖之后,获奖者会更经常地被人邀请为各种书籍、学报、专题论文集等撰稿,大大增加了他们发表论文的机会。相反,没有名气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则经常地遭到冷落,难以发表,即使发表了也常常难以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工作氛围不及前者,人才流失严重。 根据科研能力的大小来分配科学资源,对科学界中的无名之辈而言无疑是非常严酷的。但是,那些精英科学家在初期,也是和新人们一样,努力奋斗。虽然这种培养和选拔手段对同一时期的科学工作者存在不公正性,但是能激励竞争,淘汰弱者,使能够脱颖而出的强者更快更多地得到承认,进而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这从整体上保证了科学共同体的质量和活力。此外,“马太效应”可以加速信息的流通,减少重复发现,节省科学家获取有效信息所花费的时间等等。它形成一种有效的阅读筛选机制,使重要的信息优先引起同行的注意,避免产生大量的重复研究,因为那些科学家提出的信息基于优异的研究,使资源合理配置。 同时,“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的广泛存在,例如对权威的承认,会延迟许多新的发现、新的理论,不可避免地损害科学自身发展所内在的创新性和怀疑精神。 为了避免“马太效应”的弊端造成的负面影响,科学共同体内部要不断强化科学道德意识,倡导自由的学术氛围,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国家和政府从政策体制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优化资源配置,除了保障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的资源配置之外,应当不断向弱势学科以及青年人才倾斜;健全相应的制度与法律,避免权威造成学术不端和腐败,对此行为予以惩治。通过对马太效应加以适当的限制,保证科学共同体能根据任人唯才的原则和专业标准对每一个成员进行评价,客观上可以降低劣势累积的。此外,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进行的工作也是有限的,在一定时期内他们所需的有利条件相应的也

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第一章第三节详案: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 一、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1.一个研究的基本宗旨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2.两大研究领域 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和政府行政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其中,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K.布兰查德和S.约翰逊的《一分钟经理》、约翰.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领袖论》等。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西方一般领导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领导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的领导改革,推动政府行政领导科学的发展。企业的领导活动与政府的行政领导活动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如企业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战略发展计划,政府也要为国家确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社会的发展战略;企业要为顾客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政府也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企业要关注效率,政府也要注重效率,等等。因此,在西方的政府行政改革中经常借鉴企业领导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当前西方比较盛行的“政府再造”活动,就是运用企业的领导方法和精神来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效率,改善政府形象。但是,毕竟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在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与互相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和改造。 3.两种研究范式 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的角度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Leadership),二是从领导活动(Lead)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领导科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不仅时间长,研究者多,而且成果多,影响大。西方领导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素质、领导作用、领导方法的。尽管研究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