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区别 王傲然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区别 王傲然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区别

王傲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

“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也日益增多。国内媒体多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事实上,二者虽存在一些共性,但从形式、内容和根本出发点上都有本质区别。

一、“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尽管从某些角度将“一带一路”倡议类比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并非全无道理,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自身和沿线国家的经济拉动作用以及促进地区一体化方面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完全可能发挥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和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相似作用。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中美对各自倡议( 或计划) 的定位和目标诉求亦不相同,“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从形式、内容到实施方式都存在本质区

别。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属性是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以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主要特征。与马歇尔计划出台的两极格局背景不同,当今世界相互依存不断加

·88·

深,一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各国只有共同

发展,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基于此,“一带一路”倡议首先强调弘扬古丝

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搞排他性制度设计,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任何有合作意愿的沿线国家都可参与,是一项完全开放

的合作倡议。当前已有50 多个沿线国家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其

中有大国,也有小国; 有发达国家,也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充分体现了

该倡议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此外,中国倡导成立的支持基金,无论是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是丝路基金,都将在开放性原则下欢迎其他国

家的参与和共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

或加速阶段,面临着建设资金短缺、技术经验缺乏的困难。这些国家有的

能源资源富集,有的市场广阔,有的基础设施亟待建设,与中国具有很大

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中国可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同沿线国家长期共同发展

的一个战略构想,它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发挥地区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实现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的目标。

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援助计划,虽有多重目标,但首先是一项政治和安全战略,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美苏围绕战后欧洲形成的政治真空进行争夺是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马歇尔本人后来也表示,做出对欧即刻进行援助的最终决定是1947 年

莫斯科四国外长会议失败之后。”①“马歇尔认为苏联政府已经陷入停滞,不会同意任何可能缓解欧洲紧张和危难的可行性计划,而是采取一切可能

的手段恶化欧洲的形势。”②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从最初就将苏联排除

在外,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谋求势力范围的特征。据此,马歇尔计划被认

为是两大阵营形成的转折点,也是冷战的起源。

马歇尔计划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政治和安全战略。马歇尔计划

的规划者担心苏联利用欧洲危机进一步扩大影响,会威胁美国的安全。只

有美国拥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恢复欧洲活力,向亚洲的非共产党国家提供希望。如果不提供援助,不断加剧的混乱会严重危及自由世界,威胁美国利益。

( 二) “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平等、互利原则

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也必将体现在“一

带一路”倡议的各项合作中。长期以来,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

充分尊重相关国家的自主权,合作不附加任何条件。“一带一路”倡议仍

将秉持上述原则,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

完全根据本国利益自主作出决断,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

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基本理念是“战略对接”,与伙伴国和地区

的发展战略对接,从根本上体现了与伙伴国合作的自主性和平等性原则。

将“战略对接”作为基本理念,既是平等互利原则的要求,也是中国与国

际社会合作的成功经验总结。从倡议初期与伙伴国的磋商,到当前早期项

目的推进,无论是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的对接,还是与印度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接的“产业园区计划”,都充分体现了“战略对接”理念。

( 三) “一带一路”倡议以务实合作为基础

“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倡议,并非实体或机制。该倡议将

本着务实、效率原则,充分利用既有合作机制,根据沿线国家不同的发展

优先和自身条件,创新合作形式,灵活推动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

不谋求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实现主导权,遵循因地制宜、项目导向的务实合

作原则。依靠现有合作机制也表现了尊重地区自身发展逻辑的务实态度。“一带一路”沿线60 多个国家,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西亚北非地区,

经济、政治和安全环境以及不同地区的一体化程度都有显著差异,难以在

统一的多边框架下有效展开合作。2013 年9 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

坦首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即强调,相关合作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构想。2014 年11 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研究“一带一路”规划时,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

落实,以点带线、由线到面。这里的“点”主要指在双边框架下的项目合作。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在诸多伙伴关系和地区合作框架下展开,

取得了不少早期进展。例如,与中亚国家的联合申遗、土耳其东西铁路项

目建设以及与中亚国家全方位的产能合作等,都展现出“一带一路”倡议

务实合作的特性和生命力。

从合作对象来看,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对象是西欧国家,与美国拥有共

同的价值观,面对美国宣传的共产主义威胁有共同的认知,加上共同的经

济困境,各国在接受美国援助的必要性方面容易达成共识。因此,马歇尔

计划在提出之初便获得英法最为积极的回应,西欧各国也很快就建立欧洲

经济合作组织、确定合作原则取得一致。相比之下,“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不仅充满多样性和异质性,对中国具有不同的认知、彼此之间存在冲突,有的甚至还身处大国博弈的核心,增加了务实合作的经济、政治和安全风险。如何应对多样化的发展诉求、复杂的地区安全形势,以及不断上升的

地缘政治风险,将是“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最主要挑战。

从合作领域和范围来看,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主导的援助计划,合作领

域相对单一。从实际执行来看,马歇尔计划主要通过三个阶段提供援助:

首先是提供大量食品、原材料及替代品,缓解物资缺乏困境; 第二阶段的

主要特征是新的投资计划,包括援助现代工业和能源设备,尤其是扩大本

土投资的设备; 第三阶段是直接应对西欧各国的生产效率问题。①而“一

带一路”倡议是一项综合性合作工程,不仅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贸易、

投资、金融、交通和人文等诸多领域,而且希望实现从点到面、从线到片,最终实现区域大合作的构想,必然涉及更多的双边协调、多边对接以及一

系列规则和标准的沟通、融合问题。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在我国出现产能过剩,环境问题严峻,急需转

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内环境下提出的。在国际方面,我国的出

口受欧美经济下滑出现疲软态势,出口年增长量从 2010 年的 30. 47%下

降至 2013 的 6. 01%,③同时美国绕开中国推进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

系协议)和 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意图制定新的全球贸

易规则。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通过“一带一路”这一载体将我国过剩的

产能输出,同时拉动中亚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区一体化建设,

实现经济增长。这样看来,“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对二战后欧洲经

济的带动作用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二者在意识形态、所处时期、涉及范围、资金支持方式和经济效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见图 1)。

对于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类比的提法,需要理性、区别

对待,不宜将二者相提并论视为对前者的抹黑。第一,从经济发展的逻辑

来看,二者的确具有共性,这也是中国学者主张推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的原因。实现互联互通目标需要的大规模投资,将实际拉动中国和伙伴国经济发展,并客观上起到推动地区融合的作用,与马歇尔计划在复兴欧洲经济以及促进欧洲一体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相似性。第二,尽管马歇尔计划的根本属性是政治和安全战略,对其发挥的作用也存在争议,但总体上来看,西方对马歇尔计划的评价是积极的。第三,尽管“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属性是共同发展,但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也会有利于实现中国外交政策中维护和平的目标。

尽管存在根本区别,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过程仍可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如何加强合作的灵活性以及增强内外协调和统筹能力方面。在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美国不仅要求欧洲成立协调机构,自身也设立了独立于国务院、直接对总统负责的经济合作局( 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ECA) 以加强内外协调。“ECA 的作用在美国和平时期的对外关系中前所未有。ECA 与受援国的沟通远比传统的使馆和对外联络机构之间的沟通广泛,在美国内部不断与不同政府部门,包括财政部、经济部、农业部以及广泛的私人利益集团之间进行沟通。”①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还处于实施的初始阶段。为了避免误解,针对将其类比为马歇尔计划的提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措施。针对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强调上述不同,消除其顾虑,还需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不是马歇尔计划式的援助,而是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共赢合作。中国是合作的倡议者,而非主导者。对于西方国家,可重点回应其对“中国重塑秩序”的担忧,突出“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属性的同时,不回避合作外溢的政治和外交效应。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国际研讨会、中外联合课题研究等形式增加外界对倡议的了解。另一方面,可由国家层面出台纲要性文件,统一阐释倡议的主要理念和路线图。更重要的是,加快推进框架下的具体合作,用实际合作成果向外部世界展示其共同发展的根本属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