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1021

知识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颅内出血的预防和紧急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雄激素的用药护理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雄激素用药护理;颅内出血应急处理

王某某,男性,32岁,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因“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10天,加重3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牙龈出血,能自止,并伴有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无牙痛,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及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及抽搐,无腹痛腹泻,无鼻腔出血,无黑便,无咳嗽咳痰,一直未予重视。近3天来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在当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减少(具体数值不详)。

体格检查:T36.4 ℃,P74 次/分,R20次/分,BP135/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软弱,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骨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4 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9×109/L,嗜中性粒细胞计数0.2×109/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计数4×109/L。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巨核细胞少见,可见浆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医疗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情境1 临床表现

患者由急诊室送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软弱,贫血貌,无明显头痛,牙龈可见活动性出血,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测生命体征:T36.4 ℃,P74

次/分,R20次/分,BP135/80mmHg。入院医嘱:血液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病危,软食,入住无菌层流室,绝对卧床休息,酚磺乙胺(止血敏)针、维生素C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针静滴治疗及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针皮下注射,输血前血清学检查、交叉配血、预约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必要时吸氧。

问题1 该患者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症状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10天,加重3天。

2.体征贫血貌,牙龈出血,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

3.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9×109/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计数4×109/L。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巨核细胞少见,可见浆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表1 重型再障与非重型再障的区别

重型再障非重型再障

起病急缓

首发症状感染、出血贫血为主、偶有出血

病情进展进展快、病情重进展慢、病情较轻

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慢

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 >0.5×109/L

血小板计数<20×109/L >20×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15×109/L >15×109/L

骨髓象增生极度减低增生减低或活跃

病程、预后病程短、预后差病程长、预后较好

问题2 患者目前首优的护理问题是什么?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

有受伤的危险与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

1. 绝对卧床休息。

2. 密切观察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等,尤其是要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表现。

3.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禁食坚硬和带刺的食物,以免诱发口腔血泡及消化道出血;如伴有消化道出血者,遵医嘱给予禁食或温凉流质饮食,出血情况好转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质、软食。

4. 衣着应柔软、宽松,以免皮肤黏膜受损出血。

5. 各种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肌内注射,穿刺后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或加压包扎止血。

6. 保持大小便通畅,以免因便秘、剧烈咳嗽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导致颅内出血。

问题3 患者血小板计数 4×109/L,你认为可能出现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及紧急处理?

可能出现最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出血。

预防要点:

1.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要绝对卧床休息。

2.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3. 保持情绪稳定。

4.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剧烈咳嗽引起颅内压增高。

5. 保持大小便通畅,以免使用腹压诱发颅内出血。

紧急处理要点:

1. 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安置体位,抬高床头15~30°,若患者昏迷,采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2. 予以吸氧,如昏迷程度加深,一侧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说明病情加重,提示脑疝发生,做好应急抢救处理。

3. 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如快速输注甘露醇、呋塞米、止血药等。

4. 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并做好记录,呕吐物为咖啡色,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和凝血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做好心肺复苏。

5. 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等,并做好记录。

6. 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予静脉补液治疗,每日2000~2500ml,根据病情遵医嘱予鼻饲流质饮食,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7. 观察大小便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

8.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协助每2小时翻身拍背,肢体置于功能位,做好皮肤护理。

9. 病情稳定后,按时用药,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

10. 安慰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情境2 治疗护理

入院后第4天,患者感乏力明显,无头痛,无鼻衄及牙龈出血,无腹痛及恶心、呕吐情况,无黑便和血尿。体温最高达38.8℃。骨髓活检示:造血细胞减少。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5×109/L,血红蛋白79g/L,血小板计数4×109/L,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79%,确诊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医嘱:予吸氧,奥美拉唑钠针、地塞米松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针ATG(250mg

×8次/天)、环孢素A胶囊、十一酸睾酮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等治疗。并积极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针抗感染、输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对症支持治疗。

问题4 患者目前主要治疗用药及护理有哪些?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针(ATG)、环孢素A胶囊免疫抑制治疗

(1)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针(ATG):

1)用药前先做药物过敏试验,皮试阴性方可使用,输注前予盐酸异丙嗪针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针5mg、葡萄糖酸钙针静脉注射以减轻药物副反应。

2)用药过程中备好抢救器械及抢救药品,予心电监护,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日用药的剂量维持在12~16小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主要是超敏反应、血清病(猩红热样皮疹、关节痛、发热、水肿等)和出血症状加重,用药期间应给予足量的地塞米松针、氯雷他定片等抗过敏药物,并注意将抢救设备与药品置于备用状态,以便患者发生过敏时及时抢救。

3)用药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一度降低,必须每日监测血常规,当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L时,入住层流洁净病房,做好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感染;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2)环孢素A胶囊:可选择作用于异常T淋巴细胞,解除骨髓抑制。用药期间须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观察有无牙龈增生及消化道反应。

2.十一酸睾酮胶丸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用药期间须注意:

(1)须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2)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等。

3.造血生长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在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应用,有促进骨髓恢复的作用。严密观察药物副作用的出现,如:肌肉酸痛、骨痛、食欲不振等。

4. 对症支持治疗奥美拉唑钠针护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针抗感染治疗,输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支持治疗。

问题5 在输注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支持治疗时,如何做好患者的输血护理?

1.在采集血标本做交叉配血前,两人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及输注成分的种类,采集结束在配血试管上签全名后快速送血库配血。

2.取回的血液及时输注,不得自行贮血。

3.输血前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核对内容:三查:查血液制品的有效期、血液制品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液制品种类和剂量、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经两人核对无误后带该患者的病历至床旁,核对配血资料,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的质量,与患者反向核对姓名、血型,准确无误后方可用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需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晃,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5.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开放静脉通路,两袋血之间需要生理盐水冲洗,连续输血12小时,须更换输血器。

6.输注时要注意

(1)输血时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输血15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再根

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2)若同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血浆或冷沉淀时,应先输血小板或冷沉淀,再输血浆、红细胞悬液。

(3)输注血小板要注意:①血小板性质脆弱,离体后很容易发生变形、破坏,影响输注后体内存活期。贮存要求高,其中温度条件和PH条件最重要。血库血小板的保存是在22±2℃条件下放置在摇荡器上以每分钟40~70次的水平摇荡保存。如果不摇荡,在贮存期中的血小板的PH将下降,严重影响血小板的质量。所以浓缩血小板悬液从血库取出后应立即输用,输注速度也应快速。②输注前需将血袋轻轻摇晃,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可用常规过滤器或血小板过滤器(170μm),不要用微聚集纤维,因为后者将去除血小板而降低治疗效果。输注血小板时一般输血速度为 5~10ml/min,在心肺功能耐受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快速输注。

7.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在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结束后均需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并做好记录;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尤其是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

8.输血完毕,仍应观察患者有无皮疹等过敏症状的发生,重视患者的主诉,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9. 将输血单贴至病历中存档,并将血袋送回血库,至少低温保存24小时。

10. 输血完毕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情境3 用药护理

入院后第12天,患者感头昏、乏力明显,有胸闷气闭情况,面色苍白,小便呈浓茶样。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109/L,血红蛋白66g/L,血小板计数44×109/L;尿常规示:尿胆原1+,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输血前配血检查:直接Coomb’s试验阳性,间接Coomb’s试验弱阳性。医嘱:甲基强的松龙针及氯化钾针、奥美拉唑钠针、钙尔奇D片治疗。

问题6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并发症?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护理措施有哪些?

1. 在使用ATG过程中并发急性免疫性溶血。

2. 主要的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溶血加重贫血有关。

(2)预感性悲哀与治疗效果差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与白细胞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3.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注意观察贫血、黄疸有无加重;尿量、尿色的改变,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了解化验结果:如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血胆红素浓度等。

(2)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3)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4)遵医嘱输注洗涤红细胞,做好输血的护理。

(5)做好用药护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使用激素时加用氯化钾片、钙剂及奥美拉唑钠针等药物可减轻副反应。

(6)积极预防感染,戴口罩,减少陪客,谢绝探视,并注意保持口腔、会阴部及肛周的清洁。

(7)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重视患者感受,给予鼓励和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问题7 为什么要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溶血症状?使用激素可能会出现什么副作用?

1. 作用机理起到免疫抑制作用,主要是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轻原发免疫的发展。

2. 常见的副作用参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情境4 出院指导

入院后第30天,患者感乏力改善,贫血貌,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无发热,尿量多,尿色转清。T36.6℃,P72次/分,R20次/分,BP126/70mmHg,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3×109/L,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计数25×109/L,医嘱予以出院。出院带药:环孢素A胶囊、十一酸睾酮胶丸口服。

问题8 你将如何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病因,防止滥用抑制骨髓的药物,避免接触毒性物质。

2.休息与活动生活规律,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可减少机体的耗氧量,酌情适当的活动可调节身心状况,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

3. 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增进食欲,避免进食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预防感染。

4. 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继续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说明药物的副作用,在医生指导下减药或停药。

5. 病情监测指导注意出血倾向的发生,如皮肤、黏膜、眼底、鼻腔、齿龈的出血等。若发现异常及时回院就诊。

6. 心理指导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指导家属要关心患者,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学会倾诉,保持心情舒畅。

7. 定期复查每周复查血常规,每3个月骨髓检查。

8. 如病情反复,待条件成熟后可考虑骨髓移植。

(张素丽)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类贫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及脏器出血以及反复感染发热。发病以青壮年居高,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再障,能查出原因者为继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已知原因有药物、化学、物理、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骨髓抑制。 治疗: (1)支持疗法禁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对粒细胞缺乏者宜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感染。输血要掌握指征,准备做骨髓移植者,移植前输血会直接影响其成功率,尤其不能输家族成员的血。一般以输入浓缩红细胞为妥。严重出血者宜输入血小板。反复输血者宜应用去铁胺排铁治疗。 (2)雄激素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 (3)骨髓移植是治疗干细胞缺陷引起再障的最佳方法,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一旦确诊严重型或极严重型再障,年龄<20岁,有HLA配型相符供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后长期无病存活率可达60%~80%,但移植需尽早进行,因初诊者常输红细胞和血小板,这样易使受者对献血员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致敏,导致移植排斥发生率升高。 (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无合适供髓者的严重型再障。 健康教育: (1)预防感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注意肛周清洁,女病人注意会阴清洁。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处理。 (2)预防出血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粘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粘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粘膜,引起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女病员注意月经量及时间。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生活照顾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硬食物。尤其要禁食海鲜品。易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情绪稳定,适当活动,避免劳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辐射及服用对骨髓有影响的药物。贫血、出血较重时,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住院治疗。 (4)用药注意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调整或减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实用】-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 1.护理评估 1. 1病史:评估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既往有关的相关辅助检查、用药和其他治疗情况。 1. 2身体评估:重点评估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的体征,如皮肤黏膜的苍白程度、心率与心律的变化、有无杂音及心力衰竭的表现等。 1.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骨髓检查、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是否正常。 2.护理问题 2. 1活动无耐力 2. 2组织完整性受损 2. 3有感染的危险 2. 4潜在并发症 2. 5营养失调 3.护理措施 3. 1心理护理:因起病急、病情重,病人的精神负担重,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在急性期,病人严格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3. 2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高热或消化道出血病人应选择无渣半流或流质饮食,如稀饭、汤面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禁食。 3. 3预防感染: 3. 3. 1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 3. 3.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每日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漱口。 3. 3.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更衣。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肌内,静脉注射时,局部要严格消毒。女病员尤其应注意会阴部清洁。 3. 3. 4肛周护理:睡前,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次15—20min。 预防外源性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定时开窗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预防交叉感染。当中性粒细胞≤0.5×109/L时,行保护性隔离。 3. 4预防出血: 3. 4. 1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

3. 4. 2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防止身体受外伤。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 4. 3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 3. 4. 4鼻出血的预防:指导病人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擦,防止干裂出血。 3. 4. 5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 3. 4. 6内脏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应禁食。 3. 4. 7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进行抢救。 3. 4. 8遵医嘱给与输血或输血小板。 4.健康指导 4.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 4. 2积极预防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4. 3加强自我防护,避免外伤。 4. 4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使用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 5.护理评价 5. 1病人能描述引起或加重出血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了出血。 5. 2预防感染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未发生感染。 5. 3病人的活动耐力逐渐恢复正常。 5. 4疾病,悲观情绪减轻并消除。 5. 5造血营养素的缺乏得到纠正。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应选用重点

1.再生障碍性贫血应选用 ( C ) A.铁剂 B.叶酸 C.丙酸睾酮 D.硫酸亚铁 E.维生素 B6 2.天疱疮是 ( A ) A.慢性大疱性皮肤黏膜疾病 B.细菌性疾病 C.过敏性疾病 D.病毒性疾病 E.传染性疾病 3.智齿冠周炎的疼痛表现为 ( A ) A.自发性跳痛 B.向对侧放射 C.尖牙区肿痛不适 D.疼痛不影响咀嚼 E.疼痛时无张口受限 4.肝性脑病患者禁用的饮食是 ( C ) A.低蛋白饮食 B.低脂肪饮食 C.高蛋白饮食 D.高维生素饮食 E.高热最饮食 5.在倾听病人说话时,不妥的行为是: ( B ) A.全神贯注地听 B.及时评论病人所谈内容 C.保持目光接触 D.适宜的距离 6.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 B ) A.食管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4~6天 B.乳糜胸多发生在术后7~8天 C.病人声音嘶哑、进食时有呛咳说明有喉返神经麻痹D.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7.下列不属于病因预防的措施是: ( C ) A.免疫接种 B.合理营养 C.定期健康检查 D.健康教育 8.中医学的治疗法则不包括 ( B ) A.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B.整体观念、辨证治疗 C.调整阴阳

D.调整脏腑功能 E.调整气血关系,相因制宜 9.腹膜透析中用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的透析膜是: ( C ) A.人工合成聚砜膜 B.铜胺膜 C.腹膜 D.小肠黏膜 10.膀胱冲洗时冲洗液的温度为。 ( C ) A.30~32℃ B.33~36℃ C.38~40℃ D.45~50℃ E.50~60℃ 11.关于呼吸机应用时出现低压报警的常见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 A.呼吸机管道内有积水 B.呼吸机管道脱落 C.气管导管的气囊漏气 D.呼吸机管道破裂 12.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是 ( B ) A.休克 B.心前区疼痛 C.心律失常 D.充血性心力衰竭 E.胃肠道症状 13.诊断糖尿病的随机血浆葡萄糖标准为: ( D ) A.≥7.0mmol/L B.≥6.8mmol/L C.≥8.0mmol/L D.≥11.1mmol/L 14.我国列为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有几种: ( D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15.口腔真菌感染时,漱口液应选择 ( B ) A.1%~2%龙胆紫 B.1%~3%碳酸氢钠溶液 C.0.1%利凡诺溶液 D.0.02%呋喃西林 E.朵贝液 16.护患沟通中对建立良好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的是: ( B ) A.自我介绍 B.注意外在形象 C.记住病人姓名

再生障碍性贫血题库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发病率1.87-2.1/10万,男﹕女2.6-4﹕1 一、病因:1. 遗传因素再障可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的有家族倾向和其他先天异常,如Fanconi 贫血。 2. 化学因素2.1药物:在继发性再障中,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常见的有氯(合)霉素、解热镇痛药、 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2.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生物农药所致的再障近年来也时有发生。2.3.物理因素:X射线、r射线,可损害造血微环境,造成再障。3. 病毒感染,所有能够导致肝炎的病毒都可导致再障。 4. 其他因素妊娠、慢性肾功能衰竭、SLE、类风湿性关节炎,PNH和AA的关系密切,15%的再障可转变为 PNH,20%—30%PNH可转变为PNH,叫做AA-PNH综合征。 二、发病机理: 1. 造血干细胞异常: CD34 + 细胞减少 2. 造血微环境的异常:骨髓“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基质细胞分泌异常 3. 免疫机制:外周血及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T 细胞亚群失衡, Th1 、 CD8+T 抑制细胞, CD25+T 细胞,γδ TCR +T 细胞比例增高, T 细胞分泌造血负调控因子明显增多(如 IL-2 、 INF- γ、 TNF ),造血干祖细胞凋亡。 三、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 急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贫血进行性加重,多有明显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虽经大量输血,贫血也难以改善。出血和感染常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几乎每例均有出血,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粘膜(口腔、鼻腔、齿龈、球结膜)等体表出血外,常有深部脏器出血,如: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半数以上病例起病时即有感染,以口咽部感染、肺炎、皮肤疖肿、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较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致病菌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往往加重出血,常导致患者死亡。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如下描述: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程度 男性女 性孕妇 贫血Hb<120g/L Hb<110g/L Hb<100g/L 极重度Hb<30g/L 重度 Hb30~59g/L 中度 Hb60~89g/L

轻度 Hb90~120g/L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内源性: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 MCV (fl)MCH(pg) 疾 病

慢性再障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再障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再障是一种发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很多慢性再障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后都会绝望,焦虑,但紧接着又会最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还会活多久?为了让患者本身安心,让家人放心和知道正确的调理方法,让更多的患者能够高质量的生活,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 慢性再障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再障,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 大多起病缓,主要的表现常常是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如有出血亦较轻微,内脏出血较少见。感染、发热一般较轻微,出现较晚,治疗后较易控制。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但晚期病例偶有脾脏轻度肿大,病程较长,患者可以生存多年,病情逐渐好转甚至接近痊愈。部分患者转变为急性型。 慢性再障的发病原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系统衰竭,原本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不具备造血功能的黄骨髓,在正常的血细胞死亡后,身体不能及时充分的补充新细胞,于是出现了贫血,白细胞低下等等症状。 通常使用激素刺激尚且具有造血功能的细胞,使他们加速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使人体位置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再障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再障起病急,病程快,有极高的短期死亡率;慢性再障病程进展缓慢,患者可以带病生存10几年,甚至20几年,但是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 通过上述内容了解到,要想缓解慢性再障平时要多加调理,合理搭配饮食。也要加强日常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而且还要注意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放松心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战胜病魔。

护士三基考试血液内科练习题

护士三基考试血液内科练习题 一、单选题A1型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发症状常是:(E) A、肝大 B、脾大 C、发热 D、贫血 E、淋巴结肿大 2、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C) A、贫血 B、出血 C、骨痛 D、淋巴结肿大 E、高黏滞血症 3、病人,男,22岁。临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查体周身皮肤可见瘀点和瘀斑;左侧颊部可见一约1.2cm×0.8cm的口腔溃疡,口腔黏膜未见血疱形成;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双肺未闻干湿啰音。为有效预防感染,目前该病人首要采取的护理措施是:(B) A、加强营养 B、加强口腔护理 C、保护性隔离 D、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E、保证会阴部清洁卫生 4、可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是(D) A、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脾不肿大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有氯霉素服药史 D、骨髓象见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E、服用抗贫血药物无效 5、使用维生素B12治疗时要注意补充(B) A、钠盐 B、钾盐 C、镁 D、钙 E、磷 6、患者男,50岁。主因头晕、乏力,来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RBC 3.95×1012/L,Hb 90g /L,疑诊为(A) A、贫血 B、神经衰弱 C、肾炎 D、脑水肿 E、白血病

7、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后应使用自粘弹性绷带对伤口进行局部加压包扎几小时(C) A、8 B、12 C、24 D、30 E、48 8、关于铁的吸收,哪项错误(C) A、与维生素C同时服好 B、低铁比高铁好 C、与维生素B12同时服好 D、主要在十二指肠上段吸收 E、每天约吸收1mg 9、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正确的治疗是(B) A、贫血严重者可小量输新鲜血 B、并发肺部感染者给予氯霉素抗感染 C、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D、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可行脾切除 E、可给予胎肝细胞输注 10、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最突出表现是(C) A、出血 B、贫血 C、出血和感染 D、肝脾大 E、感染 11、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至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B、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C、症状出现较晚,主要是因为化疗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D、起病急,多发作于急性期 E、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 1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最主要的特点是(A)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E、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13、有关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E) A、向患者说明服用铁剂后可出现黑便 B、服用铁剂前后1小时禁饮浓茶 C、避免铁剂溶液与牛奶同服 D、服铁剂溶液时要用吸管吸入咽下 E、症状改善后可停药 14、急性白血病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A)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好的医院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好的医院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大家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了解可能不够多,因此在发病的时候不能够给与他及时的治疗,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方法有什么呢,今天我们专科医院的专家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小编父亲也曾是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期接触化学产品病情很严重,去医院确诊后用强的松、康力龙等西药控制副作用很大,而且血象特别低,不管怎么吃药一点不见回升,基本上一个月要输次血液,经济负担特别大,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熟悉介绍用,需要自己熬制的汤药虽然苦点,但疗效却出奇的好,不到半年时间,血象直线上升,到现在基本恢复正常人的水平了,而且不用吃西药更不用输血了,治疗的费用也很划算,身体也很健康。 专家指出现在医学科技的疾病,在治疗其疾病上中西医都有着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在近几年不断的研究其疾病,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有了清楚的认识,并根据这几种症状,研究出了针对这几种症状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方,下面就介绍给大家。 (一)补肾生髓法中医认为再障是由于肾功能损伤引起的,因此,中医疗法是以补肾为主,通过临床治疗证明这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中医治法。 (二)补益心脾法除表现肾虚的症状之外,还有表现为心脾两虚证候者,这种疗法多用于这些患者,且多用于慢性再障病情较轻者,常伍用补肾药物治疗再障。证见: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纳呆,腹胀脘闷,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方用归脾汤加味。 (三)益气生血法面对仅有气血两虚的患者时,益气生血法就发挥了功效,尤其对于阴阳五脏证候尚不明显者。多为慢性再障的轻型病例,为治标的辅助治疗。证见:面色不华或萎黄,眩晕,心悸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苔薄,脉儒细。常用方为八珍汤加减。 四)补肾活血法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借以解除"髓海瘀阻"和免疫异常所致的骨髓抑制,从而有利于造血细胞的生长。与祖国医学的"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相一致。临床上对于用补法治疗效果不着而又无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在补肾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提高部分病人的疗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1021 知识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颅内出血的预防和紧急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雄激素的用药护理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雄激素用药护理;颅内出血应急处理 王某某,男性,32岁,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因“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10天,加重3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牙龈出血,能自止,并伴有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无牙痛,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及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及抽搐,无腹痛腹泻,无鼻腔出血,无黑便,无咳嗽咳痰,一直未予重视。近3天来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在当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减少(具体数值不详)。 体格检查:T36.4 ℃,P74 次/分,R20次/分,BP135/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软弱,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骨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4 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9×109/L,嗜中性粒细胞计数0.2×109/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计数4×109/L。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巨核细胞少见,可见浆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医疗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情境1 临床表现 患者由急诊室送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软弱,贫血貌,无明显头痛,牙龈可见活动性出血,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测生命体征:T36.4 ℃,P74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概要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 08-09-17 10:53:00 ] 作者:韩福梅编辑:studa20 【摘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不全综合征。人们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本文从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等方面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不全综合征,其血液学特征性改变是外周血三系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明显低下。该病自然病程为3~6个月,几十年来,人们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SAA的治疗缓解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低于10%升至60%~80%。现仅就SAA治疗方面的现状简要综述如下。 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SAA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造血干、祖细胞质和(或)量的缺陷,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 1 骨髓移植(BMT)在BMT治疗中以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 BMT)应用最为广泛。来自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相匹配的同胞骨髓供者的移植,效果最为理想。Bacigalupo等[1]总结了欧洲BMT小组1971~1998年1759例SAA患者接受Allo BMT治疗的资料显示,80%的患者可长期存活。目前,Allo BM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降低移植排斥(GR)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前选择合理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后恰当的免疫治疗是降低GR率和GVHD发生的有效手段。随着HLA配型技术的不断提高、支持治疗及预防GVHD的措施等的不断改善,Allo BMT治疗后SAA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亦在不断提高。 1 2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造血刺激因子(如G CSF、GM CSF)的广泛应用,从健康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并供移植应用成为可能。与骨髓相比,外周血干细胞不仅具有采集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少等优点,且从正常供者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LTC LC)的含量均高于骨髓[2],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重建较快,从而降低了感染率和早期病死率。国内外对成功病例均有报道。 1 3 脐血移植(CBT)各种研究表明,脐血(CB)中早期干细胞较骨髓中丰富,为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理想来源。CB具有感染率、GVHD发生率低且程度轻等特点。近来有不少有关脐血移植成功的报道,大部分见于儿童。1995年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收到全世界44例脐血移植治疗SAA成功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岁(0.18~16岁)。成人脐血移植因其细胞数目相对不足而报道较少。文献报道,采用FL(FLT3 ligand)联合TPO(trombopoietin)培养脐血20周后,可将其中的长期培养始动细胞扩增数万倍以上[3]。随着干细胞体外扩增技术的逐渐成熟,脐血移植可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2 免疫抑制剂(IS)IS治疗SAA已有30年的历史。大量经验表明该方 作者单位:261400 山东莱州,莱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首次病程记录(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2/5/31 17:57:17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老年男女性。病前6个月有无病毒感染、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工作环境接触史。 2、隐匿急性发病。贫血、发热、出血为病史特征。 3、体征:贫血貌,皮下出血点,淋巴不及,肝脾未扪及。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Lymph Gran% Lymph% Rbc HGB HCT MCV MCHC PLT 初步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再障) 诊断依据: 1、可疑病史: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是再障的高危因素。 2、(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象满足至少下列2项:a:血红蛋白<100g/l b:血小板<50×10^9/L c:中性粒细胞<×10^9/L。(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的50%)或重度减低(<正常的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范科尼贫血、PNH、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等。 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尤其是血红蛋白尿不发作者极易误诊为再障。本病出血和感染较少见,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尿中含铁血黄素、糖水试验及Ham试验呈阳性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低于正常,均有助于鉴别。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9-16T14:56:30.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2期供稿作者:孙淑兰[导读]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由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原因不明引起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 孙淑兰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医院 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的方法。方法在护理之前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可使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由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原因不明引起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的综合征。按病程及表现分为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I型)及慢性再障。慢性再障病情恶化时似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Ⅱ型。根据是否有明确诱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原发性即无明确诱因者。 我国再障发病率每年0.74/10万人口,可见各年龄段,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一、焦虑:与慢性再障久治不愈;丙酸睾丸酮引起不良反应有关。 1.目标 (1)病人认识自己处于焦虑状态。 (2)病人学会有效应对方法,紧张不安减轻至消失。 2.护理措施 (1)减少身心刺激:让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环境,适当的室内外活动。 (2)鼓励病人倾诉、找出焦虑的原因:护理病人时主动询问病人有何不适,让病人讲出内心矛盾及苦闷,护士要认真倾听,并表示理解、同情,告诉病人您正处于焦虑状态,帮助分析其产生原因,然后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说明长期焦虑的不良后果。 (3)指导放松疗法:平日可做面部、四肢、腰腹部按摩,进行深呼吸;空闲时多听广播、优雅音乐。与病人聊有趣味的话题,可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4)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家属讲述慢性再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造血细胞受损,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病程长,治疗效果缓慢,较好疗效药物是雄激素,有效率达56%,但需要3~6个月才能出现疗效,6个月无效时,可换其他方法治疗。鼓励病人坚持治疗会有好转或治愈可能,并指导病人寻找病因,如药物或化学毒物、放射物质等,以便今后予以避免。 (5)药物护理:雄激素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痤疮、毛须增多、声音变粗,女病人停经伴男性化表现。停药后以上反应可逐渐消失。常用制剂为丙酸睾丸酮,该药为油剂不易被吸收,需深部肌肉注射,注意检查有无硬结,以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6)病情观察:定期观察血象,了解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无上升,做骨髓检查,且其变化早于血象;注意全身皮肤口腔、鼻腔有无出血,体温有无升高。 (7)有效应对疾病的方法: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疾病:慢性病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是引起焦虑的原因,正确对待慢性再障是重要的,每种病有一般规律,也存在特殊情况,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学会自理预防出血和感染,争取病情稳定、好转甚至治愈。 建立社会支持网:鼓励病友问进行养病经验交流,家属亲友要给予病人物质、精神的支持,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可帮助病人减轻、消除不良心态。 提高躯体健康:建立饮食起居规律,保证营养及睡眠,坚持每天适当活动、散步、打太极拳,根据自身体力做点有益的事情,可帮助改善心态。 3.评价 (1)病人已知道处于焦虑之中,并学会有效应对的方法。 (2)病人紧张不安情绪明显减轻。 二、潜在并发症:脑出血。 1.目标护士能够通过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人颅内出血先兆、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2.护理措施 (1)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头部少活动,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脑出血先兆,如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烦躁不安时,应劝慰患者保持安静,并迅速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如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药,备好急救药品。 (2)一旦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常进入昏迷,处理如下:①应即刻将患者头偏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开放静脉,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止血药或输浓缩血小板液;③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血压、脉搏及呼吸频率、节律。 3.评价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脑出血。’ 参考文献 [1] 李校天.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3,6(6):451456. [2]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9211.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诊治指南及近年相关文献,广泛征求专家建议和意见,重新制订了以下AA诊断与治疗新版中国专家共识。一、AA定义及发病机制 AA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BMF)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在原发性获得性AA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先天性AA罕见,主要为范可尼贫血(FA)、先天性角化不良(DKC)、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DBA)、Shwachmann-Diamond综合征(SDS)等。绝大多数AA属获得性,故本指南主要讨论原发性获得性AA。 二、AA的诊断建议 (一)诊断AA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1.必需检测项目: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红蛋白(HG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和形态。(2)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髂骨和胸骨。骨髓涂片分析:造血细胞

增生程度;粒、红、淋巴系细胞形态和阶段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目和形态;小粒造血细胞面积;是否有异常细胞等。(3)骨髓活检:至少取2 cm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有无灶性CD34+细胞分布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4)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数量。(5)肝、肾、甲状腺功能,其他生化,病毒学(包括肝炎病毒、EBV、CMV等)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查。(6)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7)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CD55、CD59、Flaer)。(8)免疫相关指标检测:T细胞亚群(如CD4+、CD8+、Th1、Th2、Treg等)及细胞因子(如IFN-γ、IL-4、IL-10等)、自身抗体和风湿抗体、造血干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标志检测。(9)细胞遗传学: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del(5q33)、del(20q)等]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儿童或有家族史者推荐做染色体断裂试验),胎儿血红蛋白检测。(10)其他: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以评价其他原因导致的造血异常。 2.可选检测项目: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以下项目:(1)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检测;(2)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基因突变检测、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二)AA诊断标准 1.血常规检查:

2019年再生障碍性贫血考试试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10小题.每题1.0分,共10.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再生瘴碍性贫血骨髓组织中绝对增多的细胞是( ) A 脂肪细胞 B 组织嗜碱细胞 C 网状细胞 D 浆细胞 E 淋巴细胞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 A 血管内溶血 B 骨髓内溶血 C 出血失血 D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E 缺乏造血原料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无( ) A 肝脾肿大 B 中性粒细胞减少

C 血小板减少 D 网织红细胞减少 E 红细胞减少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增生低下,符合( )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急性白血病 E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 A 造血原料缺乏 B 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乏 C 血管内溶血过多 D 免疫机制异常 E 造血微环境缺陷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 A 畸形红细胞性贫血

B 大细胞性贫血 C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药物是( ) A 输血 B 雄激素 C 切脾 D 糖皮质激素 E 一叶蔌碱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应首选( ) A 雄激素 B 胎肝输注 C 骨髓移植 D 脾切除术 E 中医中药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9题 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鉴别的是( )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的主要依据

现在很多人都会问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及时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于没有及时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成的,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伤害,什么危机生命,因此我们一定不可以掉以轻心,了解更多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知识,帮助患者尽快的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随处可见是看病人的身体情况,而且几个特殊的地方是要留意的。全血细胞下降,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很少。通常没有脾肿大。骨髓检查出现至少一个地方增生减低与重度减低(像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突出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要见非造血细胞提高。有条件的人要作骨髓活检等检查)。可以排除别的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症,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一组因为化学物质,物理病因,生物病因和不清楚病因导致的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损害,免疫功能不正常,红髓向心性萎缩被脂肪髓代替,进而诱发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常常现象是进行性贫血、出血与感染伴发热。大部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能够由于感染类见持续性高热,而且以咽部感染、肺炎、肛周感染、脓肿和由此诱发的败血症为主。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发病症。 首先看全血细胞是否下降,还有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否下降。这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之一。 基本上每一个再障病人都要做骨髓检,阵中检查表示至少一个位置增生下降与重度下降,像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突出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加。有条件的人要作骨髓活检等检查,由于这种检查准确性更高。这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比较常常。 排除其他疾病带来的贫血,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疾病。这些也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

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 导语:可能大家都很少听过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它是由于多种病因,通常是药物影响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它的发病高峰期是在青年人群以及 可能大家都很少听过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它是由于多种病因,通常是药物影响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它的发病高峰期是在青年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严重程度及病状,我们可以把它分成急性和慢性。现在就让小编告诉大家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有什么。 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急性型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日益恶化,如仅采用一般性治疗多数在一年内死亡。 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慢性型再障起病缓慢,以出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主要是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症状,出血多限于外部皮肤,尚不严重,但不及时止血有可能并发感染。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病人迁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长达数十年,少数到后期出现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再障急变型。 相信大家看了上文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急性和慢性的区别都有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 综述 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治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不少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无出血表现,可恢复轻工作。急性型预后差,上述治疗常无效,诊断一旦确立宜及早选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另外,也有部分患者采用我国医学发明家刘同庆发明的“克癌7851”进行治疗,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支持疗法 凡有可能引起骨髓损害的物质均应设法去除,禁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 作用的药物。积极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工作。对粒细胞缺乏者宜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感染。输血要掌握指征,准备做骨髓移植者,移植前输血会直接影响其成功率,尤其不能输家族成员的血。一般以输入浓缩红细胞为妥。严重出血者宜输入浓缩血小板,采用单产或HLA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可提高疗效。反复输血者宜应用去铁胺排铁治疗。 雄激素 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常用雄激素有四类:①17α-烷基雄激素类:如司坦唑(康力龙,Stanozolone)、甲氧雄烯醇酮、羟甲烯龙(oxymetholonE)、氟甲睾酮(fluoxymetholonE)、大力补(Dianabol)等;②睾丸素酯类:如丙酸睾酮、庚酸睾酮、环戊丙酸睾酮、十一酸睾酮(安雄)和混合睾酮酯(丙酸睾酮、戊酸睾酮和十一烷酸睾酮)又称"巧理宝";③非17α-烷基雄激素类:如苯丙酸诺龙和葵酸诺龙等;④中间活性代谢产物:如本胆脘醇酮和达那唑(Danazol)等。睾酮进入体内,在肾组织和巨噬细胞内,通过5α-降解酶的作用,形成活力更强的5α-双氢睾酮,促使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巨噬细胞产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肝脏和肾髓质内存在5β-降解酶,使睾酮降解为5β-双氢睾酮和本胆烷醇酮,后两者对造血干细胞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促使其增殖和分化。因此雄激素必须在一定量残存的造血干细胞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急性、严重再障常无效。慢性再障有一定的疗效,但用药剂量要大,持续时间要长。丙酸睾丸酮50~100Mg/d肌肉注射,康力龙6~12mg/D口服,安雄120~160mg/d口服,巧理宝250mG每周二次肌肉注射,疗程至少6个月以上。国内报告的有效率为34.9%~81%,缓解率19%~54%。红系疗效较好,一般治后一个月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随后血红蛋白上升,2个月后白细胞开始上升,但血小板多难以恢复。部分患者对雄激素有依赖性,停药后复发率达25%~50%。复发后再用药,仍可有效。丙酸睾酮的男性化副作用较大,出现痤疮、毛发增多、声音变粗、女性闭经、儿童骨成熟加速及骨骺早期融合,且有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丙睾肌注多次后局部常发生硬块,宜多处轮换注射。17α烷基类雄激素男性化副反应较丙睾为轻,但肝脏毒性反应显著大于丙睾,多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内胆汁瘀积性黄疸,少数甚至出现肝血管肉瘤和肝癌,但停药后可消散。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前沿学术概述 传统观念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再障)是一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原因不明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这是一个以形态学为基础的概念,诊断主要依据血象和骨髓象改变,是个综合征。既往根据“种子(造血干祖细胞)、土壤(造血微环境)、虫子(异常免疫)”假说和W/W v、Sl/Sl d动物模型及放化疗导致的造血功能衰竭现象,认为再障是一个异质性疾病,是综合征。该“综合征”涵盖了众多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是多病共有的“症”,而非独立的疾病体系。目前国内外对再障的认识较传统观念有显著进步:①确定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不等同于AA,AA只是其中的一种;②明确了AA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而介导的以造血器官——骨髓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役抑制治疗可以治愈AA[1-3]。AA概念一旦被明确,不仅利于AA的正确诊断与治疗,而且使得AA发病机制研究及对其他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的认识均有极大帮助。 1 大量的研究结果均提示细胞免疫尤其是T淋巴细胞量和功能的变化在再障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①再障患者的T淋巴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失常及功能亢进。 再障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表达激活标志,如CD25、HLA-DR、CD56、CD57的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对照,且骨髓中的比例高于外周血。免疫抑制治疗后,这些活化细胞数量下降。 ②致敏T淋巴细胞为寡克隆性。 如果认为再障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骨髓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在骨髓中应可以看到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用RT-PCR法检测发现AA患者Vβ基因中Vβ3、Vβ20、Vβ21、Vβ22表达率增高,且每例CDR3均有1-2个占优势的不同的J基因重组,表明AA患者的多克隆T淋巴细胞已被高度增生的寡克隆淋巴细胞代替。 ③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的造血抑制与促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 免疫抑制治疗前AA的CD8+细胞可以抑制BFU-E、CFU-GM形成。AA患者T淋巴细胞在体外不经预先刺激即可自发分泌IFN-γ,刺激后分泌IFN-γ、TNF-α的T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培养上清中的IFN-γ、TNF-α的水平也增高。重型再障(SAA)骨髓标本中可检测到IFN-γ mRNA,而健康对照、其它慢性贫血需经常输血者、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MDS患者BMMNC均无IFN-γ mRNA表达。 IFN-γ、TNF-α均可以诱导CD34+细胞表达Fas抗原,其所介导的对骨髓造血细胞免疫攻击,不仅仅是简单的造血抑制作用,而且是对造血祖细胞的直接破坏。实际上,在再障患者的骨髓CD34+细胞也确实高表达Fas抗原。内生性造血抑制因子(如IFN-γ)在造血干祖细胞旁近作用时,很低水平就能够起到显著效应。 还有其他抑制因子亦起一定作用,如部分再障患者血清中有MIP-1α水平升高。 ④Th1/Th2失衡及DC1亚群失调 虽然过去长期认为CD8+淋巴细胞(CTL)在再障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近来研究提示CD4+细胞(Th细胞)也有着重要作用。 对AA患者骨髓细胞进行T细胞克隆培养,均为CD4+细胞,可抑制BFU-E、CFU-GM 的形成,能直接攻击自身或异体的CD34+细胞。去除SAA患者BMMNC中的CD4+细胞,可以增加BFU-E、CFU-E及CFU-GM的集落形成。而且,在SAA患者HLA确定的易感基因也均是HLAII类分子,而HLAII类分子介导的是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 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骨髓中Th1细胞(CD4+IFN-γ+细胞)数量增加,Th1/Th2显著升高。Th1细胞的效应细胞和效应因子——CD3+CD8+细胞、TNF-α均与网织红细胞、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