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等离子体光谱诊断

等离子体光谱诊断

等离子体光谱诊断
等离子体光谱诊断

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作业题及答案

“等离子体诊断技术”课程作业题 1.试述光谱分析法对激光等离子体诊断的特点以及能进行定量测试的物理量,并举例说明; 答:不同波段对分析仪器及所用的分析技术的要求不相同。而且各种类型的高温等离子体的参数范围变化很大,不同的参数范围和不同的诊断方法对光谱的分析也有不同的要求。在此着重介绍可见光区光谱分析,稍微介绍下红外和紫外以及X射线光谱。在可见光区,光谱分析基本上都是用棱镜光谱仪、衍射光栅光谱仪和干涉光谱仪。光谱分析仪中最关键的元件是棱镜或衍射光栅等色散元件,它用以使不同波长的光在空间分离出来。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基于某些透光物质的色散作用,即某些透光介质对不同光波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棱镜光谱分析仪最大的优点是其没有光谱重叠问题。其显 著缺点是,在0.4m μ到1.0m μ,d n dλ 均下降约达一个数量级,使角色散率和分辨 率都随波长而有显著变化。棱镜光谱仪的工作光谱区,主要取决于棱镜及其它光学零件所用材料的光谱透射率。国产KCA-1型大型棱镜摄谱仪,光源出发的光通过三透镜系统照明狭缝,使得整个狭缝照明均匀,并使光线充满物镜,从而发挥仪器的最大分辨率。狭缝是光谱仪中十分精密的部件,其缝宽调节精度达微米量级,它的高度有光阑调节。 近代高级的光谱仪大多都采用光栅作为色散元件。从广义上讲,任何一种装置和结构,只要它能给入射光的振幅或相位、或者两者同时加以周期性的空间调制,都称为衍射光栅。它的分光作用是基于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实际采用的光栅都不采用投射式,而采用反射式。由于振幅调制式光栅的大部分光强仍然都落在五色散的零级谱上,因而现代所有的光栅都采用相位调制式反射光栅。相位调制式反射光栅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选择一定形状的沟槽断面,是大部分的入射光集中于预定的方向上,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闪耀光栅在闪耀方向上,所集中地入射总光能可达80%~90%,这是闪耀光栅的最大优点。在光栅光谱仪中,不同波长的不同光谱级的光会发生重叠,这是其最严重的缺点之一。反射光栅除了上述的平面反射光栅外,还有一种所谓凹面反射光栅,它是在球面反射镜上沿弦刻画出等间隔且等宽的许多平行直刻痕二制成的。凹面光栅除了具有与平面光栅相同

等离子体特性实验

实验简介 等离子体是由大量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非束缚态体系,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物质的第四种聚集状态。等离子体有别于其他物态的主要特点是其中长程的电磁相互作用起支配作用,等离子体中粒子与电磁场耦合会产生丰富的集体现象。气体放电是产生等离子体的一种常见形式,在低温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刻蚀、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发光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实验室等离子体物态特性研究的重要对象。气体放电实现的方式可以千差万别,但产生放电的基本过程是利用外(电)场加速电子使之碰撞中性原子(分子)来电离气体。 本实验的目的是领会气体放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常规的静电探针诊断方法;了解等离子体中离子声波的激发、传播、阻尼等基本特性。 实验原理 ?气体放电原理与实验装置 ●利用电子对中性气体的轰击使气体电离是产生等离子体的一种 常见的方法。在直流放电情况下,当灯丝(钨、鉭)达到足够高 的温度时,许多电子会克服表面脱出功而被发射出来。这些初始 电子在外加的直流电场中加速,获得足够的能量与中性气体碰撞 并使之电离。室温下大多数常用气体的第一电离能在20eV左右, 故而施加于阴极(灯丝)与阳极(本实验中为真空室壁)之间的 电位差必须高于20V。遭轰击而被剥离的电子称为次级电子,与 初始电子相比,次级电子的能量较低。等离子体中大多数电子是 次级电子。电子碰撞电离截面在能量为几十电子伏左右达到最大, 通常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施加30~100V电压就可以形成稳定的直流 放电。 ●有几种因素限制了电极间产生的放电电流的大小。首先是阴极的 电子发射能力的限制,阴极表面的发射电流密度由理查森 (Richardson)定律给出: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等离子体光谱是指等离子体从红外到VUV发射的电磁辐射光谱。 资源 它包含了大量关于等离子体复杂原子过程的信息。利用光谱原理、实验技术和等离子体理论模型对等离子体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 等离子体光谱主要是线性的和连续的。当等离子体中的中性原子和离子从高能能级的激发态转移到低能能级时,会产生线性谱;②在电子从高能能级跃迁到低能能级逃逸出等离子体之前光子的再吸收量被重新吸收。然而,谱线的总强度与电子和离子的密度和温度有关,每一条谱线都有其强度分布规律。因此,结合光谱模型中的理论模型和原子数据,通过测量谱线的强度,可以得到电子和离子的密度和温度。根据多普勒效应,等离子体的宏观速度可以由谱线波长的偏移来确定。当电子在其他粒子的势场中加速或减速时,就会产生连续的谱。连续谱强度测量也可获得电子密度和温度的数据。 改变

随着等离子体温度的升高,当达到10℃以上时,原子的外部电子逐渐剥离形成各种离子态的离子,如C IV、CV、O VI、n V、Fe Xi x、Ti Xi x(I为中性原子,II,III,IV损失1,2,3)的一个电子外层。这些高电离离子的线性谱主要在远紫外波段。在连续谱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最大发射强度向短波方向移动;对于聚变高温等离子体,其工作物质为氢,同位素为氘和三种,但不可避免地会含有一些杂质,如C、O、Fe,Ti、Mo、W等元素的温度已达到10度以上。这些杂质离子的光谱大多在真空紫外和X射线波段。分析时间非常重要。比较了高阶重杂质电离线的位置和位置。他们的强度。研究等离子体参数的测量、传输过程和在如此高的温度下的辐射损耗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分析氢离子和氦离子的线强度更为有用,因为这些离子的原子数据相对完整。 形状 等离子体光谱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光谱线的形状或轮廓。谱线不是“线”,而是具有一定宽度的等高线。在等离子体光谱中,线展宽的机理非常复杂。多普勒效应和斯塔克效应是影响多普勒效应的两个重要因素。等离子体中的各种粒子都处于随机热运动状

等离子体物理培养方案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主要研究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电子学以及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聚变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重点研究其产生、维持的理论和方法,微波等离子体激光、微波等离子体沉积及新材料制备等。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等离子体重要物理过程的粒子模拟技术(PIC技术)。等离子体电子学主要研究电磁场或电磁波和电子注及等离子体的三元相互作用,探索新型高效率、高功率微波器件。聚变等离子体学主要开展对受控聚变中所涉及的基础等离子体物理学进行细致研究。重点开展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及加热机理,探索新型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微波等离子体实验技能和基本的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了解等离子体物理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2.计算等离子体物理 3.聚变等离子体物理4.等离子体电子学 5.等离子体诊断6.太赫兹科学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后方可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分析实验报告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并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应用,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单探针、双探针 (一)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i n ,在等离子体中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L E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 Pa 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一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 (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 (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等离子区。 辉光放电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 2,单探针与双探针法的测量原理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

等离子体物理基础期末考试含答案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文版低温等离子体作业 一. 氩等离子体密度103 210n cm -=?, 电子温度 1.0e T eV =, 离子温度0.026i T eV =, 存 在恒定均匀磁场B = 800 Gauss, 求 (1) 德拜半径; (2) 电子等离子体频率和离子等离子体频率; (3) 电子回旋频率和离子回旋频率; (4) 电子回旋半径和离子回旋半径。 解:1、1/2302 ( )8.310()e i D e i T T mm T T ne ελ-==?+, 2、氩原子量为40, 221/21/2 00()8.0,()29pe pi e i ne ne GHz MHz m m ωωεε====, 3、14,0.19e i e i eB eB GHz MHz m m Ω= =Ω== 4、设粒子运动与磁场垂直 2 4.210, 1.3e e i i ce ci m v m v r mm r mm qB qB -===?=== 二、一个长度为2L 的柱对称磁镜约束装置,沿轴线磁场分布为22 0()(1/)B z B z L =+,并满 足空间缓变条件。 求:(1)带电粒子能被约束住需满足的条件。 (2)估计逃逸粒子占全部粒子的比例。 解:1、由B(z)分布,可以求出02m B B =,由磁矩守恒得 22001122m m mv mv B B ⊥⊥ = ,即0m v ⊥⊥= (1) 当粒子能被约束时,由粒子能量守恒有0m v v ⊥≥,因此带电粒子能被约束住的条件是在磁镜 中央,粒子速度满足002 v v ⊥≥ 2 、逃逸粒子百分比20 1 sin 129.3%2P d d π θ ?θθπ = ==?? (2)

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光谱法

微波消解—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光谱法 测定面包改良剂中总溴的研究 项目完成单位: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完成人:张燕子舒永红陈建平区红吴凌涛司徒伟强何丽琼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样品、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面包改良剂中的溴含量。通过试验,优化了微波消解的条件和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154.065 nm 波长处溴的检出限为0.015 mg/L (3δ),线性范围为0~100 mg/L,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 (n=7),加标回收率在93%~105 %之间,样品分析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相一致。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线性范围宽。 关键词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光谱法;微波消解;面包改良剂;溴 溴酸钾是面粉的品质改良剂,被允许使用于面包、饼干的生产。它能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内部结构质量以及增大制作的面包体积,其分解产物作为溴化物而残留。FAD/WHD联合残留农药专家委员会的报告认为,人体每日允许的溴摄入量是1.0 mg/kg [1]。美国在面团中许可的溴酸钾的最大用量为75 mg/kg。我国GB2760—86对面包中溴酸钾的允许使用量是50 mg/kg。目前,测定面包及粮食中溴酸钾或总溴的方法主要有离子色谱法[2, 3]和气相色谱法[4, 5]。这些方法均存在预处理过程繁琐、需要预先除去基体中常见高含量阴离子、回收率低等缺陷。溴属于熔点低、易挥发的非金属元素,在传统的干灰化预处理过程中容易损失。微波消解是一种利用微波能加热、快速分解样品的新技术,与传统消解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待测元素不易损失、溶剂消耗少、空白值低等特点,特别适应于测定易挥发元素的样品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具有基体效应小、精密度好、检出限低、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已用于样品中氯[6]、碘[7~9]等卤素的测定,但未见测溴的报道。本文首次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测定面包改良剂中的总溴,优化了仪器参数,比较了样品预处理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准确度高,并与分光光度法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工作条件 SPECTRO CIROS CCD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德国SPECTRO公司),CCD检测器,进样装置:蠕动泵、交叉型气动雾化器、Scott双层雾化室、固定式水平石英炬管。

等离子体物理

在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正电子束的发射 第一个测量强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装置已经制成。在不同的激光产生条件下通过测量不同的正电子能量峰值下的正电子发散和源尺寸得到发射值。对于其中一个激光产生条件,我们使用了一个空间paper-pot 技术来改善发射值。相比于使用在现在加速器上的正电子源,在100和500mm.mard之间激光产生正电子有一个几何发射。在5-20Mev能量范围中,每束 1010-1012个正电子中,这种低的束流发射度是准单能的,这可能在未来加速器中能作为替代正电子源。 最近的实验表明,在FWHM中大约20-40度的发散角下,用强短脉冲激光照射富含高Z的目标靶可以产生数量众多的准单能兆电子伏特的正电子。这个实验表明了可以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直线加速器中的替代源的可能性。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新的替代源取决于一些潜在的优势,大大减小的物理尺寸,更少的成本和束流品质的提高比如每个脉冲的粒子数,能量范围,束流发射度。这些优势正是基于激光尾场的电子加速器概念所追求的。 传统的正电子源通常包含高能量的电子束和富含Z的目标靶。例如,SLC使用了一个120 Hz, 30 GeV, 30kW的电子束和一个24mm厚,水冷却式W(90%)-Rh(10%)目标靶来产生正电子。一个两千米长的直线加速器需要产生电子驱动束。在2-20 MeV范围内,大约500mm.mrad的几何发散度下,在加速系统中 可以捕捉到每束5×1010的正电子束。在被放进加速器之前,被收集到的正电子 束要先被加速到 1.2 GeV并且被传送到一个发射制动环中。 用强激光产生正电子的同时会在高Z目标靶中产生相似的电子。用一个持续 的非常短强激光脉冲照射一个1mm厚,直径2mm的金制目标靶,产生1010-1012个 5-20MeV的准单能正电子。既然这是总电子能量其中包含了决定正电子产量的兆电子伏特电子,所以激光的功率会比激光的强度更重要。相同的物理过程在基于正电子源的的加速其中是有优势的。在BH过程中,激光产生热电子制造能产生和原子核相互作用的正负电子对的轫致辐射光子。考虑到对比每个脉冲的粒子数和粒子能量,这篇文章会阐述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几何发射度,和与在SLC 中~500mm.mard的比较结果。 几何发散度 ,被定义为,其中x和x'表示在x轴上的 粒子的位置和发散,代表一束中粒子的平均数。发散角的上限,其中和分别是原尺寸和发散角度的平方根。这篇文章说明了四个驱动激光正 电子能量6,12,17,28MeV的发射度上限。我们展示的发散度是通过1-D方法得到的。 考虑到非常小的激光焦点的结合和在20至40度范围内测量正电子束的发散,可能会预期正电子发射度可能小于10mm.mard。然而,实际的源尺寸和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发散度比预想的更大,如图1a所示。在激光中产生的热电子通过目标靶传送,所以,在目标靶任意深度中,正电子构成的区域都会比激光中焦点区域大。小部分有足够动能的正电子可以跃出目标靶并且成为有用的作为正电子源。跃出表面的正电子在目标靶背面的横向分布决定了原尺寸大小。源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类与全谱直读一词解析

第22卷,第2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4月SpectroscopyandSpectralAnalysis Vol122,No12,pp3482349 April,2002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类与“全谱直读”一词 陆文伟 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本文从仪器结构原理上讨论了当前国内在新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类命名上的问题。指出“全谱 直读”一词用于仪器分类的不严谨性。提仪使用固态检测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作为分类词。主题词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阶梯光栅;固态检测器;全谱直读中图分类号:O6571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20593(2002)022******* 早期国外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2OES)仪器分成同 时型(Simultanous)和顺序型(Sequential)二类。国内把色散系统区分为多色器(Polychromator)、单色器(Monochromator),仪器则从检测器来区分,命名为多通道型(多道),顺序型(单道扫描)仪器[1,2]。其仪器的分类命名与仪器功能,仪器结构基本一致,与国外的仪器分类也一致。ICP2OES仪器在其发展期间,又有N+1的单道与多道结合型仪器出现,以及有入射狭逢能沿罗兰圈光学平面移动,完成1~2nm内扫描,能获得谱图的多道仪器出现,但总体上仍没动摇仪器的原始分类。 1991年新的中阶梯光栅固态检测器ICP2OES仪器问世,新的仪器把中阶梯光栅等光学元件形成的二维谱图投影到平面固态检测器的感光点上,使仪器同时具有同时型和顺序型仪器的功能,这样形成了新一类的仪器。从它的信号检出来看,它与同时型仪器很接近,故有的国外文献仍把它简单归为同时型(Simultaneous)仪器。但更多的是从仪器的硬件结构上出发,采用中阶梯光栅固态检测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EchellegratingsolidstatedetectorICP2OES”的命名。 1993年该类仪器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仪器广告上出现“全谱直读”一新名词。随着该类仪器的推广使用,该名词逐渐渗入期刊杂志,教科书,学术界,甚至作为仪器分类词出现 [3] 在《现代分析仪器分析方法通则及计量检定规程》中。 纵观国外涉及到中阶梯光栅固态检测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期刊杂志,书籍和文献均未使用到该词或与之意思相近的词。甚至各仪器厂家的英文样本中也无该词出现。 实际上“全谱直读”是中文广告词,它不严谨,并含糊地影射二方面意思:

直流辉光放电中等离子体诊断实验指导手册(教师用)-东北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系列-等离子体诊断实验实验指导手册(教师用书) 东北大学 2017.6.30

等离子体是由中性粒子、电子、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各向异性运动的物质形态,被称为除了固态、液态、气态外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应用广泛,也是近代物理、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也是大学物理以及相近专业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必修内容。改变插入到放电管的正柱区内的朗缪尔探针的电压(一般-100V 到+100V 变化),使之吸收等离子体内的离子和电子,并分析探针上的电流 I 和电压 V 的关系可以对等离子体进行诊断分析。本实验的实际操作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相关理论。朗缪尔探针是研究等离子体特性的主要工具,要求学生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朗缪尔探针的测量等离子体的基本原理;熟练测量朗缪尔探针的 I-V 特性曲线;能够通过 I-V 特性曲线计算分析出等离子体的有关参数。通过本实验应使学生充分理解如下内容: ①等离子体空间电位 ②等离子体悬浮电位 ③等离子体密度(电子密度=离子密度) ④电子温度 ⑤朗缪尔探针(单探针)进行等离子体诊断的理论

SSV-40 型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诊断仪 1 台(如图 1 所示);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手册;记录笔和记录纸;可拍照手机。 图 1 SSV-40 型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诊断仪

3.考察知识点 ⑴等离子体参数 等离子体空间电位:等离子体相对于地的电位(差)。 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宏观呈现电中性的物质状态,因此宏观的电子密度和离子密度相等也等于等离子体密度。电子温度:等离子体中大量电子做运动具有的动能的宏观表现即温度。 探针悬浮电位:朗缪尔探针悬浮在等离子体中(由于是悬浮状态探针电流为零)时探针相对于地的电位差 德拜长度:德拜长度描述等离子体最小尺度,只有大于德拜长度的尺度才可以认为是等离子体,小于德拜长度区域内存在的电子离子的局部不稳定运动或者说局部空间电荷不为 0,不能认为是等离子体。因此德拜长度是等离子体重要的指标,一般朗缪尔探针的针尖尺度应该小于德拜长度以致于接触式测量不至于对等离子体产生干扰。 图 2 SSV-40型放电与等离子体诊断仪放电与诊断电路简图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等离子体(Plasma)在近代物理学中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被电离(电离度大于0.1%)的气体,其中电子和阳离子的浓度处于平衡状态,宏观上呈电中性的物质。 1仪器介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理 矩管外高频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高纯氩气在高频电磁场中失去电子,该电子轰击待测样品,样品的各元素产生跃迁,发射出具有一定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检测器探测这种特征谱线并检测其强度,可以定性分析元素和定量计算该元素的浓度。 2性能特点 ICP-AES分析性能特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是由高频电流经感应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使工作气体形成等离子体,并呈现火焰状放电(等离子体焰炬),达到10000K的高温,是一个具有良好的蒸发-原子化-激发-电离性能的光谱光源。而且由于这种等离子体焰炬呈环状结构,有利于从等离子体中心通道进样并维持火焰的稳定;较低的载气流速(低于1L/min)便可穿透ICP,使样品在中心通道停留时间达2~3ms,可完全蒸发、原子化;ICP环状结构的中心通道的高温,高于任何火焰

或电弧火花的温度,是原子、离子的最佳激发温度,分析物在中心通道内被间接加热,对ICP放电性质影响小;ICP光源又是一种光薄的光源,自吸现象小,且系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沾污。这些特点使ICP 光源具有优异的分析性能,符合于一个理想分析方法的要求。 一个理想的分析方法,应该是:可以多组分同时测定;测定范围要宽(低含量与高含量成分能同测定);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好的精确度;可以适用于不同状态的样品的分析;操作要简便与易于掌握。ICP-AES分析方法便具有这些优异的分析特性: ICP-AES法首先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多元素同时测定。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是研究等离子体的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间的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例如:太阳中心区的温度超过一千万度,太阳中的绝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也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于气体放电的研究、20世纪初以来对于高空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促使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蓬勃发展。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描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书中着重突出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也有必要的数学描述和推导。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及相关概念、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波、库仑碰撞与输运过程和动理学方程简介。这些内容都是从事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为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方便,本书编有附录和习题,供查阅选用。 本书适合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以及基础和应用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第1章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 本章先介绍聚变反应、聚变能利用原理、聚变能利用条件、

实现聚变能利用的途径、方法和当前研究的进展,为学习等离子体物理提供一个背景和讨论的平台。然后介绍等离子体的性质、特点和研究方法。 1.1 聚变反应和聚变能 1.聚变反应的发现 19世纪末,放射性发现之后,太阳能的来源很快地被揭开。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阿斯顿(Aston)利用摄谱仪进行同位素研究,他在实验中发现,氦-4质量比组成氦的2个质子、2个中子的质量之和大约小1%(质量亏损)。这一质量亏损的结果为实现核聚变并释放能量提供了实验依据。同一时期,卢瑟福也提出,能量足够大的轻核碰撞后,可能发生聚变反应。 1929年英国的阿特金森(R.de Atkinson)和奥地利的胡特斯曼(F.G.Hout-ersman)证明氢原子聚变为氦的可能性,并认为太阳上进行的就是这种轻核聚变反应。 1932年美国化学家尤里(Urey)发现氢同位素氘(重氢,用D表示),为此,1934年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的方法 二. 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 碰撞电离是主 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正离子密度为,在等离子体中。

(3)轴向电场强度。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1.21带电粒子在均匀恒定磁场和电场中的电漂移(如图3所示): 由电漂移速度公式 ⑵知,带电粒子漂移方向垂直于磁场B 和电场E ,漂移速度的大小与粒子电荷的符号以及粒子的质量都无关,因此,所有正负带电粒子都以相同的速度朝同一方向漂移,不会引起电荷分离,也就不会出现漂移电流。 图2:均匀磁场中带电粒子的回旋图图3:带电粒子电漂移 1.22带电粒子在均匀恒定磁场中重力漂移(如图4所示): 它是由于粒子在重力场中得到和损失能量时所引起的回旋半径的变化。重力漂移速度与粒子电荷符号有关,正负电荷朝相反的方向漂移,因此会产生电荷分离,引起漂移电流。其他非电性力也有同样的性质。另外,重力漂移速度大小与粒子质量有关,粒子质量越大,漂移速度越大。在许多情况下,重力引起的漂移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图4:重力漂移 1.3带电粒子在非均匀恒定电磁场中的运动【12】 变化的磁场是指磁场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这时粒子的运动方程为: ⑶由于 B 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方程是非线性的,在一般情况下难于求得解析解。然而,如果当回旋半径,螺旋轨道的螺矩远小于非均匀性的特征长度,带电粒子回旋周期远小于场变化的特征时间,即满足所谓的缓变条件能近似地求解运动方程。所以,只要弄清引导中心的漂移运动的性质,就能了解粒子运动的整体特性。这样一种近似处理方法叫做漂移近似。人们广泛利用这种近似来描述强磁场中等离子体的行为。带电粒子在变化磁场中的运动中主要有梯度漂移,曲率漂移: 1.31由磁场梯度引起的梯度漂移(如图5所示) 有关,同时,与电荷符号有关,正负电荷梯度漂移速度与粒子横向动能w ⊥ 将沿相反方向漂移,引起电荷分离,并产生漂移电流。 图5:梯度漂移 1.32带电粒子的曲率漂移(图6所示) 设磁力线有轻微的弯曲,磁力线的曲率半径 R 远大于粒子的回旋半径,且满足缓变条件,带电粒子以速度υ沿磁力线运动,同时绕着磁力线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等离子体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存在于等离子体中。例如,当太阳中心的温度超过1000万度时,太阳的大部分质量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也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气体放电和20世纪初以来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蓬勃发展。 1图书信息 书名: 等离子体物理 作者:郑春开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ISBN: 9787301154731 开本:16开 定价: 25.00元 2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描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书中着重突出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也有必要的数学描述和推导。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及相关概念、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波、库仑碰撞与输运过程和动理学方程简介。这些内容都是

从事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为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方便,本书编有附录和习题,供查阅选用。 本书适合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以及基础和应用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3图书目录 第1章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 1.1 聚变反应和聚变能 1.聚变反应的发现 2.聚变的燃料资源丰富 3.聚变反应是巨大太阳能的来源 1.2 聚变能利用原理 1.聚变能利用的困难 2.受控热核反应条件——劳森判据与点火条件 1.3 实现受控热核反应的途径 1.磁约束——利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 2.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 1.4 磁约束原理及其发展历史 1.磁镜装置 2.环形磁场装置 3.托卡马克装置进展 1.5 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

探针法对比光谱法的等离子体参数测量

探针法对比光谱法的等离子体参数测量 0730******* 黄志鸿 摘要:DH2005型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实验装置被广泛用于等离子体参数测量的教学实验。本文利用郎缪尔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分析了压强、功率对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改变双探针对于等离子体相对位置的方法实现了利用此实验装置双探针测量等离子体横向各唯象结构相对参数,并且对比光谱法测量结果,提出自动化测量的实验方案。 关键词:等离子体郎缪尔探针光谱自动化 1.引言 等离子体(plasma),一种由电子和带电离子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物质形态,整体呈电中性。宇宙中大部分物质是以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的,故等离子体常被视为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主要特点是其中长程的电磁相互作用起支配作用,等离子体中粒子与电磁场耦合会产生丰富的集体现象。 2.郎缪尔探针法测量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 Langmuir 探针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根插入等离子体中的裸丝,与物理学中其他的“探针”相似,如“试探电荷”等等。一般要求这种探针对其所要测量的物理参量不会有较大的影响,但实际上,任何形式的测量都是对环境参量的一种改变。Langmuir 探针发挥作用的原理就在于其对周边局部环境的改变。由动量守恒定律,等离子体中质量远大于电子的离子,在速度上远小于电子,所以在极短时间内,探针上会积累相当数量的负电荷。从而使探针上电位与未受探针干扰的等离子体的电势为负值。这样的电势吸引正电荷,排斥负电荷,从而在探针表面形成了一个正的空间电荷层,称为离子鞘。离子鞘进一步增厚直至最终进入探针表面的正离子电流与电子电流的大小相等。此时探针的净电流为零,但这种体系是一种“动平衡”就像一个蓄水池一样,一根水管进入,一根水管流出,而总水量是不变的。这个鞘层是探针的“势力范围”,其内部所有的电子都会参与形成电流,当探针电压增大时,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电子被吸附到探针上,如果我们假设鞘层厚度不变,那么当探针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鞘层内部电荷是有限的,全部被吸附后,就不能继续增大,即出现了饱和电流。探针这种离子鞘的厚度一般可认为近似等于德拜长度,但在实际上这种近似并不确切.1 利用双探针测量等离子参数时,将探针电压负到正不断增大,得出双探针I-U曲线,利

等离子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等离子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PH339 *学时 (Credit Hours) 3 *学分 (Credits) 48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等离子体物理 Plasma Physics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物理学专业、物理学专业(国际班)选修课 授课对象 (Audience) 物理学专业、物理学专业(国际班)大学三年级本科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英文 *开课院系 (School) 物理与天文学院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The course is introductory‐level plasma physics where I teach student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theories and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plasma physics. Fundamental theories include single‐particle approach as a first step which gives a reasonable background on different particle drift motions in various E‐ and B‐field configurations some are relevant to E‐B fields of magnetic‐confinement machines like EAST Tokamak in CHINA. The fluid‐theory of plasma physics is given and directly applied to various (tens) kinds of plasma waves (EM and ES) and their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plasma. A modified approach of the fluid theory, called “MHD” is applied to get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the stability properties of the plasma in various confinement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the most famous 2D equilibrium configuration called “Grad‐Shafranov”. Finally I teach the basics of the microscopic theory of plasma physics which is the kinetic approach. Based on this theory I derive the exact dispersion relationship of plasma waves and the so called “Landau damping”. Throughout the course, we teach how the plasma physics is applied, for example to create a nuclear fusion reactor for future energy needs etc.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理 1、ICP-AES分析性能特点 等离子体(Plasma)在近代物理学中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被电离(电离度大于0.1%)的气体,其中电子和阳离子的浓度处于平衡状态,宏观上呈电中性的物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是由高频电流经感应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使工作气体形成等离子体,并呈现火焰状放电(等离子体焰炬),达到10000K的高温,是一个具有良好的蒸发-原子化-激发-电离性能的光谱光源。而且由于这种等离子体焰炬呈环状结构,有利于从等离子体中心通道进样并维持火焰的稳定;较低的载气流速(低于1L/min)便可穿透ICP,使样品在中心通道停留时间达2~3ms,可完全蒸发、原子化;ICP环状结构的中心通道的高温,高于任何火焰或电弧火花的温度,是原子、离子的最佳激发温度,分析物在中心通道内被间接加热,对ICP放电性质影响小;ICP 光源又是一种光薄的光源,自吸现象小,且系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沾污。这些特点使ICP光源具有优异的分析性能,符合于一个理想分析方法的要求。 一个理想的分析方法,应该是:可以多组分同时测定;测定范要围宽(低含量与高含量成分能同测定);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好的精确度;可以适用于不同状态的样品的分析;操作要简便与易于掌握。ICP-AES分析方法便具有这些优异的分析特性: ⑴ ICP-AES法首先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可以多元素同时测定。

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只要将待测原子处于激发状态,便可同时发射出各自特征谱线同时进行测定。ICP-AES仪器,不论是多道直读还是单道扫描仪器,均可以在同一试样溶液中同时测定大量元素(30~50个,甚至更多)。已有文献报导的分析元素可达78个[4],即除He、Ne、Ar、Kr、Xe惰性气体外,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都已有用ICP-AES法测定的报告。当然实际应用上,并非所有元素都能方便地使用ICP-AES法进行测定,仍有些元素用ICP-AES法测定,不如采用其它分析方法更为有效。尽管如此,ICP-AES法仍是元素分析最为有效的方法。 ⑵ ICP光源是一种光薄的光源,自吸现象小,所以ICP-AES法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可达5~6个数量级,有的仪器甚至可以达到7~8个数量级,即可以同时测定0.00n%~n0%的含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元素浓度与测量信号呈简单的线性。既可测低浓度成分(低于mg/L),又可同时测高浓度成分(几百或数千mg/L)。是充分发挥ICP-AES多元素同时测定能力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分析特性。 ⑶ ICP-AES法具有较高的蒸发、原子化和激发能力,且系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沾污。由于等离子体光源的异常高温(炎炬高达1万度,样品区也在6000℃以上),可以避免一般分析方法的化学干扰、基体干扰,与其它光谱分析方法相比,干扰水平比较低。等离子体焰炬比一般化学火焰具有更高的温度,能使一般化学火焰难以激发的元素原子化、激发,所以有利于难激发元素的测定。并且在Ar气氛中不易生成难熔的金属氧化物,从而使基体效应和共存元素的影响变得不明显。很多可直接测定,使分析操作变得简单,实用。

等离子体物基础知识总结

等离子体基础知识总结 冷等离子体是等离子体一种近似模型。它假定等离子体的温度为零,用来讨论热效应可以忽略的物理过程。例如,等离子体中的波,当其相速度远大于平均热速度、同时回旋半径远小于垂直于外磁场方向的波长时,热效应不重要,便可用冷等离子体模型来讨论(这种波称为冷等离子体波)。在实际处理中,冷等离子体模型也可用于高温等离子体。 在等离子体中同时存在三种力:热压力、静电力和磁场力。它们对于等离子体粒子的扰动都起着弹性恢复力的作用。因此等离子体不像一般的弹性体,波动现象非常丰富,存在着声波(热压力驱动)、纵波(静电力驱动)、横波(电磁力驱动)以及它们的混杂波。 热压力的存在会产生类似中性气体中声波的“离子声波”,静电力的存在会产生静电波,电磁力的存在会产生电磁波。这些波又不是单独产生的,常常还同时产生形成混杂波。 等离子体中的波基本形式通常分为三类:静电波、电磁波和磁流体力学波。 群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因为群速度表示波所携带“信息”在空间的传播快慢。而相速度可以超过光速,相速度是常相位总移动速度,不携带任何信息。 波群在色散系统中传播是,组成该波群的不同频率的单色波具有不同的相速,在传播过程中各单色波之间的相位关系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信号的失真,这就是色散。 “色散”两字的本省意思实际上指信号的失真(或称畸变),它是由于组成波群的各单色波因频率不同因而相速不同引起的,所以把这种相速随频率改变的现象也叫做色散。 如果两列波具有相同的速率(相速度),则最终形成的波的包络也具有和原来两列波相同的速率(群速):无色散 如果两列波速率(相速度)略有不同,则最终形成的波的包络和原来两列波相同的速率(群速)不相同:存在色散 波的偏振即是波的极化,是指空间固定点的波矢量E 的端点在2π/w 时间内的轨迹,对于电磁波是指电磁波中的电场矢量的端点轨迹 如果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与均匀的粒子本底有个位移,将会建立电场,它将把电子拉回到原来的位置。由于惯性,电子将冲过平衡位置,并以特征频率围绕它们的平衡轴振荡。这个特征频率被认为是等离子体频率(plasma frequency)。 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静电波 假定:(1)不存在磁场;B=0;(2)不存在热运动(kT=0);(3)离子以均匀分布固定在空间中;(4)等离子体的大小为无限大。(5)电子只在x 方向运动。因此,不存在涨落磁 场,这是一种静电振荡。 得到等离子体的振荡频率是 该频率称之为电子静电振荡或者朗缪尔振荡。这个频率取决于等离子体的密度,它是等离子体的基本参量之一。因为m 很小,等离子体频率通常是很高的。上式告诉我们,发生等离子体振荡时,必定有一个只取决于n 的频率。尤其,ω与k 无关,所以,群速度d ω/dk 为零。 2/1020???? ??=e pe m e n ε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