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郑日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完整资料).doc

郑日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完整资料).doc

郑日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完整资料).doc
郑日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打√)或“非”(打×)两种回答。请你根究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地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知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是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各样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相处。()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 伯汉姆(D ? Burnham) B. 西谛(Sitte) C. 奥姆斯特(F ? L ? Olmsted) D. 豪斯曼(George E ? Haassman) A. 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 策 B. 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 C. 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D. 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5、下列四项中,( )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 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 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 3、 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中心区 B.城市道路 C. 绿化 4、 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 ( ) 。 B. 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 D. 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6、 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 A. 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7、 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 求。 方面的法律条款。 B. 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 制 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 但不包括( ) ° 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 答案

宁波工程学院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建筑08—1、2班 开卷考试 一、选择题(20分)每题一分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 D.15%;1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6.城市机场的选址应(C )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7.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 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

2018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

2018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 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 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 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0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答案:D,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主要有6点:集聚规模的差异(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生产效率的差异、生产力结构的差异、职能的差异、物资形态的差异、文化观念的差异。 2. 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以根本消除 答案:D,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4个现象: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3. 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答案:A,城市发展的3个阶段特征为:1、农业社会,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2、工业城市,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3、后工业社会,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向“生态时代”迈进。 4. 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答案:C,城镇化包括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人口的集中(城镇密度的加大与规模的扩大)、空间形态的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无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5. 关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B.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C.城市腹地的大小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的关联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 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 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恩温(R. Unwin)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 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 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 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2、城市规划编制分几个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大城市可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中城市红线、城市黄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的含义?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资料

目录 摘要 (1) 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二、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背景 (2) 2.1.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2) 三、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及划分办法 (2) 3.1.阶段划分办法 (2) 3.2.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2) 3.2.1.三个阶段的划分 (2) 3.2.2.七个阶段的划分 (2) 3.2.3.吴志强的六阶段划分 (3) 四、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 4.1.1890--1910年霍华德(E. Howard )的“田园城市” (4) 4.2.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 (4) 五、城市模式探索 (5) 5.1.欧文的“新协和村” (5) 5.2.戈涅的“工业城市” (5) 5.3.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6) 六、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和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6) 6.1.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6) 6.2.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6) 七、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与历史意义 摘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生活及生产需要。对于生存环境的选址以及规划,中国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但西方城市规划体现出了一种多元性和历史性。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研究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进一步提出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生背景发展历史思想流派历史意义 Abstract:Human beings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how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survival, safety and production during the long battle for existence. In term of the city layout, China has a clear guiding ideology from the beginning, whi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urban planning ha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pluralism and historic.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urban planning and the main theories, schools and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are analyzed and explored, accordingly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will be realized and defined. Key words:city layout、developing background、develop history、schools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特征及影响因素 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都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产物。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第章城市与城镇化 1.居民点形成与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从事农业和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2.城市形成与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居民点发生变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3.“城市”二字的文字字义 “城”: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一种交易的场所 城市是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即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4.现代城镇的三个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 2)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 心,具有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3)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4)其他:具有特有的城镇景观 5.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防御的要求。从原始居民点外围设深沟到城市外围设置城墙与壕沟,早期城市的发展首先从防御的要求出发。如:西亚的巴比伦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罗马的营寨城等。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城市布局充分放映了社会的等级制度。如:商都殷城、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城、埃及的卡洪城、罗马庞贝城、德 国的吕贝克等。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君权统治国家,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中心;欧洲封建社会是神权统治国家,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即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地主可以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因而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欧洲是封建领主制,封建主大多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因而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点、河流的交汇点的等形成了众多的商业都会;沿海城市曾一度繁荣但未被作为发展重点。古代欧洲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重要渡口和交汇点的城市也成为商业都会,沿海一些港口城市成为他们所统治的商业中心,城市发展往往由沿海城市带动内陆城市。 商市的发展是城市诞生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商市的逐渐固定与扩大、商业街的形成给城市的结构布局带来了巨大变化(宋)。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城市:从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 易的场所,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和集聚密度的不同。 2.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3.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 划控制的区域。 4.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 地区。 5.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中新的一个城市设计运动,始于1990年初。是基于市郊不断 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的背景而发展起来的。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6.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 间距为日照间距。一般以冬至日中午正南太阳能照射到住宅底层窗台高度为依据,寒冷地区可以考虑太阳能照射到住宅的墙脚。 7.一化二系三结构: 一化——城市化水平; 二系——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 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轴;发展构成中的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 8.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9.新城: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 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10.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各种区位理论的目的就是 为各项城市活动寻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2.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 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13.城镇化:最简单的解释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正式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 B.西谛(Sitte) C.奥姆斯特(F·L·Olmsted) 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 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 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 C.交通及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 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 B.城市道路 C.绿化 D.居住区 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及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 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word参考模板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罗马帝国盛时的为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保存的最完整。 商都“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聚落。魏邺称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 罗马帝国代表为公元69年火山爆发所掩埋的庞贝(Pomoeii)城。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图题: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 4.博立叶“法郎吉” 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城市 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邻里单位: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区规划”的理论。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我国1989年通过《城市规划法》1991年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设施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 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 域空间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 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 体。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 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 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 想。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唐长安由宇文 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交运城轨方向资料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交运城轨方向资料整理

第一章城市的起源 1定居与原始聚落:1)城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定居,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生存本性;不同点:人类的精神需求,早期对神灵的崇拜 2)原始社会,人类尚未掌握自觉的生产意识和生产手段,像动物一样居无定所,采集自然事物、捕食猎物冲击,还要躲避自然界风险 3)人类的生存技能逐步提高,生活逐渐稳定。掌握一些食物储藏方法、发现并种植可周期性收获植物、对野生动物的驯化。 4)对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家畜驯化技术的掌握,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人类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分工,这使得人类居所趋于稳定 5)社会性的人类族群活动以聚落形式从事各种维持生存活动,逐渐从追逐猎物的临时聚落过渡到农耕文化下的村落 6)村落的产生就是最初的定居形式:人类以群体为单位、因生存需要在某一个地方永久性地停留 2城市的形成过程:1)人类生产方式的改进、产生力提高,产品有了剩余,这具备了交换的基本条件。早期的交换形式是物物交换。 2)交换量增加、交换次数频繁,出现专业交换的商人,交换场所也逐渐由临时过渡到固定的“市”。3)生产水平继续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交换物品种类增多,劳动分工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 4)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人类完成第二次劳动分工,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5)居民点的变化:以农业为主的部分是农村,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 6)农村与城市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密度。

3近代城市发展:1)城市工业发展与人口集聚2)城市布局变化3)城市与环境变化4)科学技术发展提升城市生活质量5)工业化产生的城市问题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1)发展概况:经济恢复,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规模扩,20世纪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0%。2)城市发展提升物质水平,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引发生态问题,例如沙尘暴、热岛效应等3)城市对外交通变化4)城市中心区的衰落与复苏5)城市群延绵发展6)应对城市住房、生态、交通等负面问题措施 5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1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2城市规划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之一3城市规划作为未来空间结构的演变主体 6城市的实质:1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2一定区域的中心3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4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7城市的主要特征:1具有非农业的职能2高密度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9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1合理安排城市的居住、商业、工业等各部分布局、用地和设施,使之各自实现其功能,互不干扰,并节约投资。 2有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系统,使所有的交通方式获得最大便利。 3使城市各个部分居住区的用地大小、日照、绿地及商业的停车场和建筑间隔,都能达到最适宜的标准。 4提供多种类型的、能满足所有家里需要的安全、卫生和舒适的住宅。 5提供规模、位置和质量上都具有较高标准的文体、教育、娱乐和其他社会服务设施。 6提供足够而经济的供水、排水、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节 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 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③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 ④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3、城市以(B )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A.斗兽场B.广场 C.公共建筑D.铜像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1.作为城市的三条标准 (1)城市集中了一定数量的人口 (2)城市是一定地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同范围中心的只能 (3)城市在功能上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2.城市的特征 (1)密集性:人口,物质和资本,空间活动 (2)高效性:高效率,高效益 (3)多元性:多功能,多类型 (4)中心性:政治,经济,文化 3.城市各时期的特点 (1)前工业社会时期: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农产品的集散地;城市规模小,数量 少,发展缓慢 (2)工业社会时期(1784年):大工业的中心;城市规模扩大,数量猛增;商贸中心; 城市对立,差距拉大 (3)后工业社会时期:人类主要聚居地;第三产业中心;城市密集区;城乡融合,

差距减小 4.城市化类型:超前城市化/滞后城市化/逆城市化/反城市化/乡村城市化 5.约瑟夫提出的“S”型曲线(城市化),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七十为城市化的两个拐点, 但不同的国家拐点不同。 6.城市的产生:第一次人类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出现了固定居民点); 第二次人类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的分离,出现了城镇) 7.城市产生方式: (1)有机式的产生(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生产率提高而产生 (2)人为式的产生 也有其他假说:水源说,经济说,军事说,宗教说,多元说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近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的主要奠基者: 1.霍华德(1850-1928)——“分散主义”的代表,在《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1898)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内容包括: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库(全)

单项 1 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 A 南京B苏州 C 常熟 D 扬州 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 A 经济 B 速度C规范D秩序 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 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城市规划 C.历史沿革 D.城市居民的认知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A.46 B.68 C.10 D.73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 A、一级消防站 B、二级消防站 C、三级消防站 D、四级消防站 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C) A 并联式 B 梯间式 C 跃廊式 D 内天井式 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 A 商业服务内部的 B 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 C 包装加工车间的 D 工业企业内部的 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 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 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 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 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A.10 B。20 C。30 D。50 1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A)相协调。 A 广场尺度 B 广场布局 C 广场规模 D 广场功能 15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A 800~1000m B400~500m C 150~200m D50~100m 16混合通道时,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C) A.300辆/时 B.350辆/时 C.400辆/时 D.450辆/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