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路径与实践——以广西贵港市鲤鱼江湿地公园总体概念规划为例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路径与实践——以广西贵港市鲤鱼江湿地公园总体概念规划为例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路径与实践——以广西贵港市鲤鱼江湿地公园总体概念规划为例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路径与实践——以广西贵港市鲤鱼江湿地公园总体概念规划为例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一、公园简介 1、公园范围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 1、公园绿化 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在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松等进行种植,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湿地公园,应尽量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项目提要 (1)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3主要建设指标 (3) 第二章基本情况 (6) 2.1自然地理条件 (6) 2.2社会经济条件 (8) 2.3历史沿革 (10)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0) 第三章湿地资源 (12)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2)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3)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5)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8)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19)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0)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1)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第五章总体布局 (24) 5.1湿地公园范围 (24) 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4) 5.3规划指导思想 (24) 5.4规划原则 (25) 5.5规划依据 (25) 5.6规划期限 (27) 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27) 5.8功能分区 (29) 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29)

第六章保护规划 (32) 6.1 规划原则 (32) 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33) 6.3水岸保护规划 (34) 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34) 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34) 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35) 第七章恢复规划 (38) 7.1 规划原则 (38) 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38)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0) 8.1科普宣教设施 (40) 8.2解说标识系统 (42) 8.3标识系统 (43)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44) 9.1科研规划 (44) 9.2监测规划 (44)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48) 10.1规划原则 (48) 10.2资源利用方式 (48) 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49) 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50) 10.5旅游项目规划 (52) 10.6游览线路规划 (52) 10.7旅游设施规划 (53)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56) 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56) 11.2洪涝防治规划 (57) 11.3防火规划 (58) 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59)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国家湿地公园)试题及答案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国家湿地公园) 试题及答案(88分) 【试卷总题量: 25,总分: 100.00分】 用户得分:88.0分,用时2175秒,通过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对工程建设确需占用国家湿地公园土地的,必须进行( )并按程序报批。 A .环境影响评价 B .生态影响评价 C .用地影响评价 D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2.一般情况下,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建设用地不应超过园内陆地面积的( )。 A .2~3% B .5% C .3.5% D .6%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3.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范围的变更,须经 ( ) 审批。 A .省林业厅 B .国务院 C .省政府 D .国家林业局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4.湿地水文恢复包括( )和( )。 A .水质恢复、水量恢复 B .水源供给恢复、水质恢复 C .水源供给恢复、水生植被恢复 D .水量恢复、水生植被恢复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5.4、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 A.5% B.6% C.8% D.4.5%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率不低于() A.20% B.30% C.40% D.50%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7.下列哪种行为是国家湿地公园中禁止的()。 A.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B.湿地植被恢复 C.生态农业示范 D.商品性采伐林木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8.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湿地面积应控制在湿地总面积的 ()以内。 A.20% B.30% C.15% D.10%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9.功能区划时,在同等生境状况下,遵循流域的顺序,一般将流域上游范围区划为()。 A.恢复重建区 B.宣教展示区 C.保育区 D.合理利用区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8-2020) 规划说明书(中间稿)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然而,在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湿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湿地功能的衰退几乎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但另一方面,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湿地保护的必要性,从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湿地保护的标志性开端是1971年缔结的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最初目标是保护国际重要的水禽及其栖息地;而后由于逐渐认识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陆地淡水的净化和汛期洪水的滞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作用,而逐步提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保护,其中包括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性的保护)、特殊的湿地类型(特色的保护),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湿地(历史文化的保护)的保护等等。 2 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从《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调查来看,台州市湿地资源较少,但其类型非常丰富。全市湿地类型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分布于沿海椒江、永宁江两侧、河网汇集处、水库等地。其中,鉴洋湖是台州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块面较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 传统的湿地生态保护往往采用“就点论点、就线论线、就面论面”的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从宏观层面解决湿地保护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台州市在2004年启动和编制了《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在2007年通过立法,成为国内首个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湿地与水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因此,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完整的生态和文化背景,是湿地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前提。 3 城市湿地公园的兴起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办湿字[2010]191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自批准试点之日起6年。 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由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要求及标准进行自查后,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验收;对验收达标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第四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理验收,并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监督整改: (一)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擅自调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边界、功能分区、公园名称的。(二)尚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或者管理机构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的。(三)新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与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重叠或者交叉的。 (四)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存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管理权属争议,或与社区利益相关者存在其它严重利益冲突的。 (五)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土地被征占用或擅自改变用途的。(六)在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从事开(围)垦湿地、开矿、开发房地产、建高尔夫球场或度假村、非法采石或挖沙等,以及其它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开发建设活动的。 第五条申请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的,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验收申请和自查评估报告; (二)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省级湿地公园申报条件

第六条湿地面积在20公顷以上,资源权属清晰,管理机构明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建立省级湿地公园:(一)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集中分布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水鸟的主要繁殖地、栖息地;(二)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省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在全省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示范性; (三)湿地自然景观优美,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 第七条申请建立省级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一)所在地的市(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提报的申请文件及申报书; (二)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及其电子文本,反映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三)拟建省级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的证明文件;(四)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或者承诺建立机构的文件;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出具的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文件; (六)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向省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建立省级湿地公园的文件,跨县(市、区)的需出具同属上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省级湿地公园的文件。

第八条申请设立省级湿地公园遵照以下程序: (一)市(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材料。 (二)省林业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实地考察、评审;对不符合要求的,在10日内告知申请单位。 (三)申报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总体规划和有关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并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查; (四)省林业主管部门根据专家实地考察和评审结论,依照有关规定审批。 第九条湿地公园采取下列方式命名: 市(设区市)或县(市、区、)名称湿地名省级(或市级、县级)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2术语 2.1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2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

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临海城市概况: 一、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东中部沿海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台州市副中心城市。 二、位置与人口: 临海地处浙中沿海,东濒东海,南接台州市,西邻仙居县,北接天台县及三门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29′—29°04′之间。104国道、605省道、606省道、716省道、707省道通过市域,是台州地区的内陆交通枢纽。市区规划面积为49.5平方公里,其中至2005年底建成区面积31.15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26.89万人。 三、自然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且雨热同季。夏少酷暑冬无严寒。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1℃,一月平均气温为5.9℃,七月平均气温为28.0℃,极端高温39.6℃,极端低温-6.9℃,无霜期241天。降水主要集中于5—6月梅雨期和7—9月台风降雨,雨季明显,一年有两个丰水期(5、6月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两个枯水期(11月至2月的冬季枯水期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相对枯水期)。风向随季节转换明显,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为频繁,秋季和冬季以北风为主,春季多东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盛夏滨海地带海陆风明显。气象灾害以7—9月台风侵袭最为严重,常有洪涝灾害发生。间有低温阴雨、干旱、冻害等。由于受海水调温的影响,东部滨海冬暖夏凉,同时由于境内海拔高差显著,气温分异也十分明显。 四、历史沿革: 临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时代为扬州属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为楚境,秦时属闽中郡。西汉时临海为会稽郡回浦县属地,东汉属会稽郡章安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置临海郡,治所临海,翌年置临海县。晋及南北朝时期,建置承袭旧制。隋代建永嘉郡,临海为一属县。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永嘉郡临海县置台州临海郡,郡治临海。五代,临海属越国台州。及至宋代,复置台州临海郡、临海县,郡治临海。元代改郡为路,临海属台州路,明代改名台州府,清代承袭明制,建制基本不变,府治临海。 五、城市特色与历史风貌: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国 家 湿 地 公 园 管 理 办 法 (2017版)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建设、管理和撤销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第六条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在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审核后符合晋升条件的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 第七条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功能分区和建设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LY/T 5132-199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湿地wetlands 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做成或成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 3.2 湿地公园 wetland park 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 3.3 国家湿地公园 national wetland park 经国家湿地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湿地公园。 4 总则 4.1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防止湿地退化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展示湿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要根据湿地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根据湿地的地域特点和保护目标合理布局;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期建设。 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重点突出湿地景观,保留湿地的生态特征;最大限度维持区域的自然风貌,体现特色;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湿地自然景观和湿地人文景观营造时要因地制宜。 4.2建设目标 在对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示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 5 设立的基本条件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 规划成果: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成果文件,由摘要、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三部分组成。 一、摘要 简述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编写参考提纲如下,规划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并鼓励规划单位以此为基础增加创新性内容。 第一章总则 规划主要内容(摘要) 第二章基本情况 第1节自然地理条件 第2节社会经济条件 第3节历史沿革 第4节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第三章湿地资源 第1节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第2节湿地生物多样性 第3节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第4节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节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第2节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第3节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第4节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1节湿地公园范围 第2节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第3节规划指导思想 第4节规划原则 第5节规划依据 第6节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第7节功能分区 第8节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第六章保护规划 第1节规划原则 第2节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第3节水岸保护规划 第4节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第5节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第6节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第七章恢复规划 第1节规划原则 第2节水体修复规划 第3节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第1节科普宣教设施 第2节解说标志系统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第1节科研规划 第2节监测规划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第1节规划原则 第2节资源利用方式 第3节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第4节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第5节旅游项目规划 第6节游览线路规划 第7节旅游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第1节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第2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3节洪涝防治规划 第4节防火规划 第5节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复习课程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

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

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公园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促进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根据1998年国务院下发国办发[1998]8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湿地公园(WetlandPark),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该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第三条湿地公园分为以下两级: (一)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湿地生态环境优良、湿地景观特别优美,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生态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二)省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且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湿地景观有特色,有一定的观赏、科学、文化价值,对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具备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 第四条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湿地公园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以及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五条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坚持湿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互协调、统一的原则。 坚持对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并适应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公园申报和建设 第六条申报湿地公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以保护、恢复和重建湿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居住环境为主要目的;(二)以湿地利用、科普宣育、弘扬湿地文化为主题; (三)湿地及其它土地、地被物权属清晰; (四)湿地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50%以上; (五)兼有湿地生态旅游服务功能; (六)投资主体明确,投资基本落实;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有关图表、照片等资料。 第七条申报审批程序 根据1998年国务院下发国办发[1998]8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决定“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和有关国际公约工作”,湿地保护包括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是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报建设湿地公园应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一)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提供湿地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有关图表、照片等资料,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备文报国家林业局审批,审批后在国家林业局备案。 (二)建立省级湿地公园,提供湿地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相应的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建立省级湿地公园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将有关材料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八条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由湿地公园经营管理部门依据林业部门的批件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按分工管理权限报计划部门批准后,按建设部门的有关规定实施建设。并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备案,修改总体规划设计必须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第九条湿地公园的设施和景点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在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湿地公园主题工程建设和湿地保护及所需的必要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工程设施。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word参考模板

湿地公园相关标准目录 1.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 2.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2月20日印发) 3.《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1754-2008) 4.《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成果,科学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我中心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附件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 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 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6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2 术语 2.1 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2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doc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1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 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2010年11月17日) 一、项目建设背景 重庆市是山城,其大小不同的溪河穿流于城市之间,也是我国著名的重工城市,是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全市主要溪河中58.8%的水质达不到水域功能要求。桃花溪是重庆市主城区内最大的溪河之一,发源于中梁山,因两岸盛开的桃花而得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2005年的近二十年间,两岸快速的城市化和滞后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使环境优美的桃花溪变成一条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臭气刺鼻、洪灾严重的"龙须沟",并成为祸及两岸生态环境和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污水沟”。 为保留住城市内这条载满人们记忆的河流,再现昔日碧波荡漾、垂钓泛舟的桃花溪。1999年,重庆市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于重庆市发改委立项,是200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环保总局《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重大项目之一,是重庆市人民政府2002年“八大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桃花溪流域的城市化,没有活水来源的桃花溪在日后将难于维持。为此,市政府决定在桃花溪上游利用丘陵深沟切割的地形条件,结合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中水及地表汇水,规划修建一个占地约20hm2,蓄水达168万m3彩云湖水库,为保障水库的水质安全,并源源不断地为下游提供清洁的水源,在污水处理厂与水

库之间,水库的坝前规划建设人工湿地。重庆彩云湖湿公园从2006年启动规划设计,到今天初步建成,历经五载,一个“青山绿水、市民理想休憩地”正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同年底批准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二、湿地公园基址概述 (一)用地条件。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地貌为浅丘地貌,由两条冲沟、一个水库和坡地组成,湿地用地主要分布在低洼的冲沟内。公园东西最大长度1285m,南北最大宽度620m;公园内最低海拔高程251m,最高海拔高程309m,相对高差达58m,可规划湿地最高海拔276m。公园用地大多为菜地,部分为稻田及草坡,林地稀少,土壤为紫色土壤。公园四周高,且四面被城市所包围,从四周可俯视公园全貌,具有典型的谷底公园的地形地貌特征。 (二)水文条件。彩云湖湿地补给水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扬声桥污水处理厂及西南端生态污水处理厂生产出的中水,并向下游河道提供0.258m3/s(其中彩云湖提供0.17m3/s,其余由扬声桥污水处理厂提供)的水量。扬声桥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业废水,每天出水量2万m3;生态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生活污水,每天出水量1.5万m3。两个水厂出水均达到国家一级水排放标准,但仍含一定量的N、P、油类等。二是来自于地表雨水,地表汇水包括来自中梁山的水流及周边城市雨水,水质也有待净化。 三、公园立地条件与构建人工湿地公园的矛盾

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0819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迪沟湿地公园位于皖北平原颍上县东北部,以迪沟镇的地域范围为依托,总面积为2800hm2。迪沟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良,有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 迪沟湿地公园的地势西高东低,其边缘受西淝河、济河的水患灾害影响,形成大面积低湖洼地和坡岗地,又因自1996年以来,迪沟镇列于国家大型煤矿——谢桥煤矿重点开采区,加之四周罗源、展沟、刘庄、顾桥、丁集、张集、新集等煤矿的不断开采,地面持续下陷,一部分村庄和农田变成湖泊和低洼地,形成了大面积水域,水面面积达到1900hm2。近几年,迪沟镇政府在湿地的保护、宣传、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更有效保护水禽资源,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迪沟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并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建设更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谐一致目标。 1.2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5)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1992)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 1.3 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注重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吸收国际、国内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抓住旅游业的发展契机,始终把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指针。 以资源为依托,以保护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坚持统筹发展、整体规划,突出重点,讲究特色,注重产品策划。 利用区位、资源、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当地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等宏观政策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和方针,把保护和恢复湿地景观、改善湿地水质、注重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和民俗文化的延续为重点,探索因地制宜的湿地保护模式。

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文件 林湿综字[2010]7号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印发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成果,科学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我中心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