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

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

子。另外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教越不好教”的哀叹,你劝他进行学历进修,他说:“怕花钱”,叫他外出参观或教学观摩,他说:“怕提帐”,真是难以对待。

在素质教育的劲风激荡之际,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在挣扎,一时还难以突破旧有的局限。

三、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置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

四、没有真正实现校长负责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辆马车,一所学校就应该是一个马车队。这车队的总指挥——校长,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这作用。在体制改革后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不能真正地实行校长的人事权、财经权。特别是人事权上,虽已经提倡竞争上岗,可在农村

地区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还是上级部门安排谁来谁就来,这样不合学校实际,充分使得人才搭配不合理。学校的经费也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人事权、财经权不能够自主,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决策权、管理权,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阻力也就大了。当然还有一些学校的校长认人为亲,思想保守、落后,没有办学新理念,使得学校发展缓慢。

五、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条件差。

农村教师条件艰苦,不少学校无住房或两三个教师拥挤一室。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工作动力,教书育人会导致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有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教师提供较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使之能安居乐业,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六、难以脱离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健全。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地区,学校仍在尽全力办重点班、复读班,“狠抓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中的分数看成第一位,甚至没有按教学计划开齐课程,或开足课时,与升学统测无关的课不开不上,片面追求期末统测、统考成绩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在沉重的毕业负担中艰难跋涉,在“书山学海”里扼杀了潜能和灵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改变教育评价体系,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改变过去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学生成绩。

所谓新体制评价体系针对指素质教育,旧体制评价体系指应试教

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旧的评估体制完全打破,新的评估评价体制还未健全。出现一个断层,从事素质教育工作没有评估的导向性。专家学者又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就给从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造成理论上的误区,既想参照又怕盲从。因此只能在这断层的工作中探索,致使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八十年代提出到现在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了。但广大农村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有的还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增开了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等课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还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减轻对学生教学质量的要求,不在要教学质量。这样不但搞不好素质教育反而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结合贫困山区具体教育现状,实施起来也像盲人走路一般的困难。

七、师资紧缺,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贫困山区大多数农村环境恶劣,一些教师不安心工作,教师非常缺乏,只好请当地的初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生担任代课教师,多数公办教师为民师转正,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太少。导致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特别是农村一师一校的校点较多,再加上大多数农村学生厌学习惯的影响。因此,造成教学质量普遍偏低。

八、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竞争激励机制,表现为制度不建全,先进的办学理念无法推广,有的还用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摸式,特别是考勤制度,教师竞争上岗等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学校

管理无法进步,多数学校在职称评定、教师评优等还在论资排辈,没有体现能者上、贫者让的原则,竞争机制难以实现,几乎在吃大锅饭。

九、教研教改流于形式。

在贫困山区学校搞教研教改,基本上还在是组织几个教师听课、说课,写出总结完事的形式,没有明确的课题,没有研究成果,最终还是跟不搞一样。据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所谓的教研教改,就是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不能更深入地进行,也不能落在实处。

面对贫困山区,面对教育大势,面对育人现实,要做好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找准突破口,建立建全评估机制。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从全国教育看,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已经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而且办出了特色,素质教育促使教育有声有色,颇有成就。而贫困山区,由于经济等诸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必须合理运用“希望工程”,“教职工捐资”等多渠道资金助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的经费保障机制,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创建教育大环境。让贫困山区孩子先有学可上,有学能上,逐步实施素质教育。

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科研兴校。

学校的生存靠常规管理,学校的发展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提高办学效率,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实施科研兴校,必须要紧紧抓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有利时机,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多种渠道,各种方法,不同手段,使教师自觉树立质

量意识,创一流教育服务意识,努力营造一个教师人人心系科研,个个积极主动参与科研,随时随地琢磨科研,求真务实地开展科研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各种培训或走出去,或请进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另外贫困山区要大胆地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班子体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职责制、绩效工资制落到实处,坚决引进课堂教学改革,革出陈旧的“填鸭式、注入式”,代之以清新的成功教学、愉快教学、发现教学,坚决改变“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不良现象。因此,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改革才能兴校。

三、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开源节支,为山区教育提供有利的经济保障。

各级政府应狠抓农村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卓有成效地增长,确保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安居乐业。花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为全面推进贫困山区教育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学校也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开展勤工俭学,充分利用每一分钱来开办教育。有了经济作保证,教师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齐心协力,拼搏进取。如果这样,一个辉煌的教育时代必将到来,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才能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切实解决中小学学生失学问题,提高贫困山区教育教学质量,许多孩子有粮时上学,缺粮时回家,农闲时上学,农忙时退学。解决失学问题,首先是加大政府行为力度,加强过程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其次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尤其是学籍管理上,一要坚持考勤制度,二要适当控制升留级比率;再次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对孩子具有感召力、吸引力。

四、当地政府部门要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为山区学生创造就业的机会。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这表明我们国家正在赶上发达国家。但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学生也大多是农村孩子,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农村学生读书受教育的机会较少些,表现为最多初中毕业就只好辍学了,其中少数家庭好一点的能上完高中,能上大学就读的人更是为数不多了。加上这几年中专、大专不包分配工作了,许多农村学生感到读书不读书都一样。家长认为子女即使中专、大专毕业还是不能保证分配工作,因此孩子只能读完小学,最多到初中毕业打工、种地就可以了。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具有的社会局限性和时代性。以前我国的人才少,需求大,到九十年代还实行中专毕业国家统一分配,广大农村学生,无论家庭有多困难,只要能读完中专就跳出农门,那时农村孩子读书的积极性比较高。而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劳动就业已经不在是国家安排的事,而是靠从业者知识、技能等全方面的竞争;而山区孩子因为受教育的机会少,没有过多的知识,更不能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因此就业的机会也就少了,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几乎没有一点优势,只能去干出力气的活儿了。这样看农村教育只能停滞于小学教育,最多能到初中,它和城市教育相比,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受教育者对象的不同,教育所面临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要消除这一差别,只有扩大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 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 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 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 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 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 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 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 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 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 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 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 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 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 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 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 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 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 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 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 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 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

贫困小学学生教育资助现状分析

贫困小学学生教育资助现状分析 龙山县洛塔乡中心小学 [提要]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是当下教育资助的一条手段,对贫困学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帮助。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但同时也面对着诸多的问题。面对现行的资助政策本文从政策实施,实行程度,实施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后期政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适当对现行的学生教育资助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教育资助现状分析合理化的建议 政策意义:国家越来越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关注最底层人民生活的重要表现。 现状分析:虽然在国家出台了新的资助政策之后,各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建立了自己相对完善的资助工作体系,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准确认定有困难。,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从表面看,这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顺理成章,但实现中仍然有很多漏洞。比如,学校认定的依据之一是“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中第一个是由学生生源所长在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后面一张表由学生本人填写。这些认定,在表面看来很能证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不少地方开的证明随意性很强,可信度较低。重视物质帮困,忽视精神帮困。长期以来,人们都只关注到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事实上,贫困生很大一部分属于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贫困,所以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学习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压力。我们现有的帮困助学措施大部分是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等,而缺乏对贫困生在思想、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关注、教育和帮助。与种类繁多的物质帮困措施相比,在精神帮困方面确实缺乏有力的措施。而且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远比摆脱经济上的贫困要来得困难、来得复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部分学生和家长到校之前就备齐了各种贫困材料等着学校减免学费和给予困难补助,促成了学生的等、要、靠思想,不利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由于贫困生群体具有隐蔽特征.贫困生认定工作向来是一个难题。从学校层面来看,因缺乏判断的标准,采取简单的按学生人数分配贫困生指标的办法。学校分解到班,并没有按照贫困生的实际人数进行资助。而造成了家长与班主任,与学校之间的误会,甚至出现严重的争吵现象,导致班主任的工作很难开展。就拿我校的贫困寄宿生来说:每人每学期有500元的救助,班上的名额只有那么几个,怎么办?五十多个面孔,手心手背都是肉,还要照顾到家长的情绪,在不违背救助政策的前提下,争取做到尽善尽美。按照孤儿、单亲、特别贫困(包括父母有残疾的,遭受重大疾病的、自然灾害的)这种程序,绞尽脑汁,生怕家长来闹,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让家长无话可说,上学期做得还算圆满。可这学期开学没多久,有位小孩的婆婆因其帮助其他组打扫教室,专程在教室外面骂其小孩,看着小孩无助的脸,我心里也不是滋味,然后又和我吵。本来小孩子能积极打扫卫生,是件好事,就不知这位家长有那么大的火,我左思右想:一定是在这次省现代投资公司为我校资助的事。资助本来是大快人心的事,学校、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筛选器”的功能,又具.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长期受经济贫困的困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幸福感。他们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关心,尤其需要老师的帮助,进而能使他们尽快摆脱自身的困境。对贫困生的帮助,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结合时代的特征,否则,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1.乐观、开朗 通过对近几届大学生的观察,笔者发现,新时期的大学生表现出了新的人格特点。他们乐观、开朗、积极,能够正视自身的经济贫困问题,不会盲目自卑,不会一味地抱怨,能够积极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同时也会主动寻找兼职机会,以改善自身的条件。对于外界的帮助,他们不会表现得过于敏感或自卑,能够坦然接受,同时也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2.自尊心强、敏感 通过对贫困生心理的研究,笔者发现,部分高校贫困生对自身的问题比较敏感,自尊心很强,容易把很多问题归结为自己的贫困问题,在做事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特别放不开、敏感。贫困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会导致出现这样的

情况,如做任何事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就一般不会轻易去做。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害怕做不好。这一现象在他们评为“特困生”之后变得更加明显。这些学生对自己更加关注,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大家会责怪自己,怕被别人瞧不起,也因为这样,他们一般很少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就容易失去很多机会,也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 3.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较强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 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效能感影响心理健康,而主观幸福感是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贫困大学生由于积极寻找兼职,锻炼的机会较多,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显得比较成熟,映对各种问题、应付各类挑战的能力较强,因而在应对很多问题时会显得比较自信,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强。就幸福感而言,那些能够积极面对自身问题并且积极主动改善自身状况的贫困生,对生活比较有掌控感,成就感强,幸福感相对也比较强。 4.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自我管理能力即自制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善于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做

金凤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

附件: 金凤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 校基本办学条件2018年度自查报告 自2014年实施“改薄”项目以来,金凤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编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完善学校设施设备、彻底改善辖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扎实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现将2018年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辖区现有所属中小学校28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25所。在校学生26779人,中学2995人,小学23784人。专任教师1122人,初中178人,小学944人。自2014年改薄项目实施至今,自治区批复我区的改薄项目学校9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8所。新增学位1391个,新增校舍面积40943平米,总投资3.2814亿元(其中:改薄资金投入9388.16万元,市、县区配套2.342584亿元)。 二、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

1.在改薄项目实施的5年过程中,所有新建项目校舍及辅助用房均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类别进行建设,无一例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全部按照综合防灾要求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进行设计。对于个别学校鉴定出的D级教学辅助用房危房,已采取封存停用措施,并上报金凤区政府进行有计划地拆除翻建。 2.金凤区辖区各中小学校舍楼梯均满足学生上下楼梯,无拥挤现象、应急疏散通道不存在安全隐患;2014年“全面改薄”项目实施后新建的校舍,楼梯设置均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规定设计。每幢新建筑物均设置2部楼梯,楼梯坡度不大于30度,楼梯坚固耐用,护栏坚固耐用。 3.辖区中小学教学和生活用房室内外墙面平整,无钢筋等明显尖锐突出的物体,室内电线的导线无裸露现象,无触电等安全隐患。教室、宿舍窗台高度符合安全标准,不存在松动、缺失、损毁和其他安全安全隐患。 4.辖区中小学普通教室等教学用房均设置日光灯,自然光线不足时有可用的日光灯照明补充且亮度适宜学生阅读。 5.单人桌(椅)每套坐一名学生,双人桌(椅)每套坐学生人数不多于桌(椅)设置的座位数,课桌椅配备符合相应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生长要求。 6.辖区各中小学均已全部配备具备书写功能的大尺寸平板电视设备替代黑板功能。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 农村幼教现状对策 [摘要] “把教育的视线延长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不久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发出了这样急切和郑重的呼唤。 100年前,同样的一个金秋季节,中国第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幼儿公共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武昌诞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的幼教从以往自发、封闭的家庭教育形态走向社会。中国幼教社会化的第一步,可以说完全是以西方为摹本的。但是100年来,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为代表的中国幼儿教育先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朝着“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的方向展开了持久而艰苦的探索历程。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又发展到什么状况呢?以美国为例,美联邦政府与国会对学前教育愈来愈重视。白宫于1970年和1981年两次作出决定,把发展托幼事业作为国家最重要最迫切的需要之一。1979年国会通过了《儿童保育法》,1990年通过了《儿童早期教育法》,同年还通过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前总统布什于1989年召集全国50个州的州长研究制定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其中第一项是:所有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准备。基本内容有:到2000年,所有美国幼儿都要做好入学准备;所有的残疾儿童和处境不利 ........ ....的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与其 发展相适应的幼儿教育 ..........,以便为入学做好准备;要使儿童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医护,以便保证在入学时有健康的身体和大脑。 时隔100年,发展中的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又如何呢?中国贫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当前,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 但是,据湖北省2002年对农村儿童发展状况的一次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数虽从1976年的44.26万所增加到141.18万所;入园幼儿人数从1976年的1395.5万上升到2036万。但近年来幼儿入园率呈下降趋势,发展形势令人担忧:2001年幼儿入园人数比1995年减少了690万人,减少幅度为25%,减少幅度大于人口下降幅度。目前,全国0-3岁幼儿的毛入园率仅为33.62%,低于“九五”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而且农村幼儿保育教育质量与城市儿童的差距越来越大。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适龄儿童的入园率低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不值得奇怪。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简单照搬企业改制的做法,将公办幼儿园推向市场造成的必然结果。 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前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在现行办学体制下, 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以公办小学中的村、点小学校附设学前一年幼儿教育学前班和民间私人办园的形式双轨并行,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艰的发展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儿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儿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儿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惜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乂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 “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其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韩嘉玲非常高兴,我以为这样冷门的一个题目不会有同学来听,结果那么多同学来关心农村教育,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现在就将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偏重讲贫困地区,我先介绍一下,我大概在90年和91年在贵州省黔东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作扶贫工作,所以你们等会看到的一些照片就是当年在那边工作时的一些情况,有一些也比较早,但也可以反映一些农村教育的情况。还有一些照片是2000年在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所做的一些有关教育的调查研究。 那么农村教育应该包括那一些呢?我想农村教育应该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各种教育。农村教育应该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农村的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基本上指的是学校里面的正规教育,或者是学校里面的义务教育,当然教育里面又分为义务教育以前的和以后的,我想我今天会比较集中在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这一块,不过我还是要指出农村教育不是只包括农村的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还有一个就是非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比如说学期的开始和结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固定形式和场所的,非正规教育很重要,它不是一个学历教育,基本上是和农村的发展相关联的一种教育,比如中国现在在贫困地区做了许多这种小儿信贷的服务,借钱给农民,让他们去养鸡养鸭,在此过程中教他们一些农村的实用技术,这种实用技术的教育就是属于非正规教育。在我国,可以把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包括扫盲教育都可以归入农村非正规教育。事实上我国过去在农村的非正规教育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有关扫盲的时候做了很多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农村教育,创造出很多丰富的农村教育的形式,这样的一些形式至今还被许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播和借鉴。我们出去看到就问,你们这是从那里来的,他们就说这是从你们中国传来的,可是我们过去创造出来的形式丰富的农村教育我们已经不太熟悉了。比如说在过去在扫盲的过程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回家教他们的祖父母的那种包学小组,或者是在树荫下,工厂里及在农村各种场合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比如说在冬天农民不能种地的时候开办的冬学班,比如说在街头放了一些识字牌,强迫你去认一些字,如果你不能认字就不能过去,虽然有一些强迫的性质,但这也是一种推广的模式。当时在牧区的时候,因为牧区非常分散,很多孩子上学很困难,所以就建立了所谓的马上学校,老师骑着马到牧区的每一个点去给孩子上学,或者在湖泊区的那种船上学校。当时有各种各样形式农村教育,可是今天完成了扫盲的工作以后,那些形式的教育已经很少了。最后一种就是所谓的informal education,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它就属于一种没有组织、没有事先计划的一种教育模式,比如是阅读看报纸、广播、电视、民间文化传统等形式,这个在以前农村也是非常丰富的,有一些放映对到农村去传播知识,这些都属于informal education,这些我们今天都不会讲,今天我们就针对农村学校里这种义务教育的情况。 基本上,我们国家到2000年时候基本上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什么叫基本普及呢?事实上,大概是85%的地区的人口普及了义务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还有15%的地区没有普及义务教育,甚至还没有普及所谓的六年义务教育。所以我们以为好像是大部分普及了,其实还有很大的一块,而在这种所谓完成教育验收,或者是这些统计数目事实上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去的甘肃的4个贫困县,有两个县已经完成了普初验收,实际上这两个县是被别人要求在2000年或者2001年必须完成普初验收的,事实上这两个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办法达到要求,可是因为要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它到了2000年的时候为了完成达标,它就必须造一些数字,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这个现象呢?因为我们在甘肃的调查项目中我们做了一套经费的分布调查,中英合作项目中的1500万资金要分配给他们,怎样决定分配呢,那就不能用传统的指令式的我觉得差我就给你多,我觉得差就给你少,它是用一些指标来做,就是你的教育条件越差,没有完成普初的学生越多,我们给你越多的钱,

高校贫困生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高校贫困生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本文依据高校贫困生教育培养工作的内涵,探讨了高校贫困生教育培养要素与模式构建。指出要通过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教育与感恩反哺教育,构建“四位一体”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贫困生教育质量,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 标签: 贫困生教育;培养模式;扶贫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反哺教育 高校贫困生教育培养工作一直是国家、社会和学校非常关注的问题,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内专家学者也做了很多研究,特别是在贫困生的心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贫困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高校贫困生教育培养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地研究新问题,建立系统化的教育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高校贫困生教育质量。 一、高校贫困生教育培养工作的内涵及意义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到二〇二〇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源泉,应当看到,对贫困生群体进行教育与研究,既是我国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1、贫困生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生在思想上比同龄人更加成熟,这也促使他们较早地成长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同学有更强的心理驱动力,这对于贫困生来说是重要的心理资源优势。贫困生一旦成长起来,便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成长力,自然会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因此,贫困生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2、贫困生教育培养工作是一项伟大的扶贫工程 贫困生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关乎贫困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问题,还关乎诸多社会问题。一名贫困生如果能力未得到提升,将面临就业难、低收入等问题,不仅会给社会造成压力,而且会进一步恶化家庭境况,走入“贫困——贫困”的循环轨道中。反之,贫困生教育培养质量得到提升,一个具有较强能力的贫困生脱离贫困,对家庭和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 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

子。另外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教越不好教”的哀叹,你劝他进行学历进修,他说:“怕花钱”,叫他外出参观或教学观摩,他说:“怕提帐”,真是难以对待。 在素质教育的劲风激荡之际,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在挣扎,一时还难以突破旧有的局限。 三、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置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 四、没有真正实现校长负责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辆马车,一所学校就应该是一个马车队。这车队的总指挥——校长,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这作用。在体制改革后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不能真正地实行校长的人事权、财经权。特别是人事权上,虽已经提倡竞争上岗,可在农村

教育部强调六个“进一步”督促各地扎实推进全面改善

教育部强调六个“进一步”督促各地扎实推进全面改善 为扎实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相 关工作,近日,教育部印发专门通知,要求各地就办学标准确定、项 目规划编制、加快审批进度、增强安全管理和落实公开公示等方面存 有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增大推动力度。 《通知》明确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办学标准。要结合本地实际,整理汇总、补充完善出一套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作为实施全 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基础。标准涵 盖小学、初中、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内容包括校舍、体育场地建设 标准和教育技术装备(含图书、仪器)标准。二是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要组织规划编制“回头看”,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合理确定工 作重点,进一步明确项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实事求是地制定年 度工作计划,确保每年都有清晰的阶段性成果,使人民群众有实实在 在的“获得感”。三是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 主动地向当地政府汇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把这项工作列入政府民生 工程推动实施。要增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学校基本建设项 目打包审批机制和“绿色通道”,对项目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和政府性基金给予减免优惠。四是进一步落实公开公示。要逐县、逐校、逐项目予以公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努力 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五是进一步 增强安全管理。要认真汲取近年来发生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教训,督 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即时消除安全隐患。要增强师 生安全教育,切实提升项目学校教师、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意识。六是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要落实项目资金,结合实际增大 地方投入,合理确定地方各级财政资金分担比例。要统筹项目管理, 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责任,督促市、县、校各级落实实际操作人员,确保事事有人干、层层不落空。要统筹组织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 制度,根据双月通报进度情况,增强对工作进展缓慢市、县的督促和 指导力度。要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把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读 一、根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规定,对凡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学费、杂费、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 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1.资助对象 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 2.申请条件 依据《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印发〈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教资〔2016〕23号)文件认定为特别困难、困难或一般困难的寄宿生。 以下几种寄宿生优先确定为补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寄宿生;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寄宿生;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寄宿生;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同时,对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给予优先照顾。 3.资助标准

小学生4元/天,初中生(含特教生)5元/天。每年在校时间按250天计算。 4.申请程序及资金发放 按照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补助对象每学年在秋季学期评定一次,春季学期根据补助名额和补助对象变动情况进行个别调整和评定。 (1)符合补助条件并希望获得补助的寄宿生向就读学生提出申请,递交相关证明材料。 (2)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受助寄宿生名单。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3)公示异议后,学校将受助寄宿生名单上报县级教育部门审核。 (4)县级教育部门按规定的资助标准将资助款发放到受助学生提供的银行卡中。 三、省定营养改善计划 按照《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要求,我省从2016年秋期开始,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1.资助对象 资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有电子信息档案。

如何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

如何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2012-04-17 13:13:05 来源:中国民族报作者:钱丽花点击:次 发表评论| 只看新闻图片| 字号T|T | 分享到: 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对贵州、广西、青海等中西部内陆经济不发达省区47所学校的2066名学生和47名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贫困地区专业的艺术教师也相当缺乏,往往任教的都是非专业艺术教师。 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对贵州、广西、青海等中西部内陆经济不发达省区47所学校的2066名学生和47名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表示喜欢上音体美课程,而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学生需求。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绝大多数学生连最基本的音体美学习用品都没有。其中,学生音乐用品的拥有情况更不乐观,八成学生无音乐用品,而拥有量最多的乐器是较简单的口琴和笛子,却也占不到总人数的10%。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个在京举办的民族地区优秀青年乡村教师文体培训班,来自民族地区的多位艺术教师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学校的文体设施基本没有,有的学校有篮球架却没有篮球;有的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只有一台老式录音机;有的学校美术课所用的彩色粉笔都较为缺乏…… 此外,贫困地区专业的艺术教师也相当缺乏,往往任教的都是非专业艺术教师。在有的学校,一名艺术教师包揽了音体美所有的课程,学生学什么完全看老师本人的兴趣,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也简单得让人担忧。就如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陈洪涛介绍,在受访学校调查时发现,美术课基本上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学生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再加上一些地方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为是“副课”,经常为“主课”让路,艺术教育几乎是名存实亡。 硬件上的文体设施匮乏,软件上的专业师资不足,让艺术教育成为贫困地区教育中的一块“短板”。而贫困地区艺术教育的薄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东西部的教育差距,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引导各地中小学彻底改变“主课”与“副课”的观念。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落后现状。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 江林强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生思想、心理上的问题也日渐凸现,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并引导贫困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数量和比例也呈迅速增长趋势。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万人,其中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有100多万,高校贫困生比例达25%高校扩招给贫困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逐年提高的收费标准也增加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中央领导多次在会议及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起,将更大幅度扩大受助学生比例,切实提高资助水平。这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国家、政府在政策、经济上对贫困生的帮助扶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实际困难,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精神上的指导。从马加爵案到“类马加爵”案,由贫困生引发的各种心理、家庭、社会问题,已经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影响了学校的稳定建设,影响了国家的人才培养。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社会性问题。如何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在思想、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贫困生对我国国情、社会制度缺乏正确认识。一项研究表明,近20%的贫困生因为贫困和贫富悬殊巨大,而对社会持悲观、否定甚至极端的观点。部分贫困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社会分配不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的必然结果,他们把由此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归过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归过于社会的弊病,从而对国家和社会心存抱怨。 (一)自卑心理严重 自卑心理在贫困学生中相当普遍,原因主要有:①贫困生大多是来自老少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 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

子。另外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教越不好教”的哀叹,你劝他进行学历进修,他说:“怕花钱”,叫他外出参观或教学观摩,他说:“怕提帐”,真是难以对待。 在素质教育的劲风激荡之际,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在挣扎,一时还难以突破旧有的局限。 三、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置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 四、没有真正实现校长负责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辆马车,一所学校就应该是一个马车队。这车队的总指挥——校长,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这作用。在体制改革后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不能真正地实行校长的人事权、财经权。特别是人事权上,虽已经提倡竞争上岗,可在农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