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知识组织的三个层次

论知识组织的三个层次

论知识组织的三个层次
论知识组织的三个层次

论知识组织的三个层次

张文亮/徐跃权

2012-10-25 20:22:03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1期【英文标题】On the Three Levels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作者简介】张文亮,男,1983年生,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春130117

徐跃权,男,196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春130117

【内容提要】知识组织的概念和理论都具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知识组织是对知识节点与知识关联的组织。中观知识组织是对文献与电子文档的组织。宏观知识组织是对数据库、机构和社会知识工程的组织。微观、中观和宏观知识组织通过知识发现、知识描述最终实现知识的表达、共享与创新。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hould be three levels of micro-knowledge organization, middle-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macro-knowledge organization.

Micro-knowledge organization concerns about the knowledge nodes and knowledge relations. Middle-Knowledge organization organizes documents and electronic documents. Macro-knowledge organization organizes database,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knowledge engineering. Micro, middle and macro knowledge organization ultimately achieve th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haring and innovation through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escription.

【关键词】知识组织/概念演化/层次划分/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宏观层次knowledge organization/concept evolvement/level partition/micro

level/middle level/macro level

知识组织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献分类与编目领域的研究活动。这一时期的研究将文献不仅分解成比较小的书目单元,而且可以分解成比较小的信息单元。这些信息单元被分析著录后加以重新组织以备检索[1]。这些研究将知识组织等同于文献的分类和编目。知识组织理论可以应用于图书馆的传统工作,但绝不等同;它可以应用于知识存取;但不是做表面的知识化罗列而是要对知识内容进行组织。近几年的知识组织理论研究主要局限于具体技术方法问题,缺乏深度理论研究[2]。目前的研究在总体上呈现出重技术轻理论、重微观轻宏观的倾向,至今尚未形成知识组织理论的完整体系。

1 知识组织概念的演化

知识组织(knowledge organization)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分类法专家布利斯(H.E.Bliss)于1929年提出。透过其《知识组织和科学体系》、《图书馆内的知识组织》、《书目分类法体系》可知,布氏的主张是一种基于图书分类的知识组织雏形,观点具有预见性,但限于纯粹的实用角度[3]。1989年,国际知识组织学会成立,后将其学术刊物《国际分类法》更名为《知识组织》。此后学者开始关注知识组织。英国的布鲁克斯从“认知地图”的角度探讨知识组织,印度的赛恩(S.K.SEN)提出“思想基因”的观点、美国的德本斯从情报学的角度解释知识组织[4]。在美国,知识组织就是指对文献的分类、标引、编目、文摘、

索引等一系列整序活动[5]。我国最早提出知识组织一词的是袁翰青先生。他在1964年的《现代文献工作基本概念》中指出:“文献工作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知识组织工作的一方面和情报检索工作的一方面”[6]。近20年来,马费城、王知津等一大批学者对知识组织做了进一步研究。

知识组织在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陈树年认为:“从信息的内容角度研究信息组织时就称为‘知识组织’,知识组织一般是指对文献信息的整序由文献单元深入到‘知识单元’”[7];蒋永福认为:“知识组织是指为促进或实现主观知识客观化和客观知识主观化而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8]。王知津认为:“知识组织所研究的最小单元是概念及其词语表达”[9]。邱均平等将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阐释为“在信息获取和信息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挖掘,对信息进行精简、提取、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的过程[10]”。

知识组织概念的复杂性首先源于知识、组织概念的复杂性。知识有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之分。主观知识也称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之中的个人经验、技能、洞察力等。客观知识也称显性知识,是存在于文献之中的信息,是可以被表达和编码的知识。组织一词的含义更为丰富。《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对组织的解释共有六个义项:(1)组织;把……编组。(2)把工人等组成工会;把……组织起来。(3)使具有有机结构;使成有机体。(4)使有条理、使井然有序。(5)使自己头脑清醒;使紧张有序。(6)设法获得。

从知识与组织的含义中来理解知识组织:其内涵及外延应包括“对文献的分类、标引、编目、文摘、索引等一系列整序活动”,也应包括“对知识单元及知识关联的揭示与表达”,还应该包括“知识节点与知识关联的揭示控制、知识产

品的管理与社会知识工程的统筹”等。因此,知识组织的含义应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组织是指对于知识单元的组织,即对知识节点及知识关联的组织,最终生成一定的知识产品,如文献、电子文档等。广义的知识组织是指对文献、数据库、网站等的组织。

2 知识组织的层次划分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组织含义的复杂性为人们使用这一概念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如何区别对待和使用这一概念并减少交流的障碍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次探讨知识组织的不同含义和内容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本质。当然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知识组织的概念和理论体系还可以有不同的划分结果。无论具体的结果怎样,主客体、组织工具、组织目的等都是影响知识组织的重要因素,应一并加以讨论。

2.1 知识组织的层次构成

早在1946年,学者杨家骆重申了李石曾对《世界学典》编撰方法论中关于整体和单体的关系主张[11]:其一为“金字塔式”,由占有广大面积和数量繁多的基石为底,向上逐层缩小,堆至高插云霄的尖端。其二为“细胞分裂式”,由一个分裂为两个,两个分裂为四个,四个分裂为八个……以至无穷多个,这象征着学术的分科愈来愈细的情形。其三为“瀑布式”,即出于现实的需要,利用已有基础,先编成一册包括各种学科的普通学典,将来再把它扩充为各科的专门学典,犹如瀑布泻至中途,渐次散开。很明显,金字塔式表现的是整体和单体的宏观联系;细胞分裂式表现的是单体与单体的微观联系;瀑布式表现的是中观联系。

知识组织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是一个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结构系统。处于最基本层次的是微观知识组织,包括知识节点和知识关联的知识组织。处于中间层次的是中观知识组织包括文献、电子文档层面的知识组织。处于顶层的是宏观知识组织包括数据库、机构(图书馆、企业等)、社会知识工程的知识组织。知识组织可以按照微观、中观、宏观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概念展开与理论构建。

2.2 知识组织的影响因素

2.2.1 主客体因素

主体因素即人的因素,又可分为知识的提供者和知识的使用者。知识使用者的需求可能是浏览、查找、学术写作,也可能是专深的学科知识。根据知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或提供文献单元,或提供知识单元。知识的提供者必须充分理解知识使用者的需求。客体因素包括技术因素、标准因素、政策法规因素。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影响知识组织的技术有知识发现技术、知识描述技术、知识检索技术等。从标准的角度来看,知识组织过程中涉及的标准有数据转换标准、数据编码标准、元数据标准、本体构建标准、访问控制标准、互操作协议标准、知识共享与创新标准等。政策法规是知识组织的社会大环境因素,往往是一定时期知识发展水平的反映[12]。

2.2.2 工具因素

它包括传统的知识组织工具与网络的组织工具。前者是情报检索语言在传统图书馆、情报资讯系统具体应用中的表现形式。后者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传统

知识组织工具的网络化;二是针对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以新结构方式组织的语义工具,如面向领域概念空间架构的知识本体、面向概念检索的主题图、面向网页检索的主题网关等[13]。

2.2.3 目的因素

一是用于组织文献单元。图书馆对文献单元的组织,对知识的标注方法都已经成熟,难于有更大的突破。图书馆文献单元的知识组织本质上最终为读者提供的只是相关的文献线索或原始文献的集合[14],对于知识内容的提供甚为困难。二是用于组织知识单元。对知识单元的组织不仅要关注知识单元的外部特征,同时要关注知识单元的内容特征。

3 微观知识组织

微观知识组织是中观与宏观知识组织的基础,是知识组织过程中对知识节点以及知识关联的具体研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对知识的底层进行组织的方法,即可以将知识打碎,然后再进行重组、检索与利用。

3.1 组织类型

微观知识组织的类型包括知识节点和知识关联的组织。人们借助计算机描述与揭示底层知识。加拿大学者Saumure和Shiri把知识组织按浏览器出现的时间分为前网络时期与后网络时期,前期注重表层特征的研究;后期注重内容方面元数据的研究[15]。刘洪波指出:“社会控制能力的极限就是图书馆知识组织逼近公共知识结构的极限,知识工程的极限就是图书馆接近个体知识结构的极限”

[16]。微观知识组织不仅要揭示知识资源的内外部特征,还要揭示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有价值的关联。

知识节点的表现形式是概念。知识的底层组织就是要研究在概念→理论→新概念形成中的知识节点的产生及知识关联的理解。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概念的适用范围。概念之间存在的多种关系被称为知识关联。由知识到知识节点形成的过程是知识显化的过程[17]。知识节点隶属于一定的知识系统,相对稳定。知识节点又形成知识关联。以静态的形式存在的知识节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存在同一性关联(一致性)、隶属性关联、相容性关联[18]。从动态的角度看,其关系则有融合关系、分解关系与替代关系。

3.2 研究内容

微观知识组织的目的是以知识节点及知识关联的知识发现为目的而进行的。微观知识组织的工具主要用于组织底层知识及其关联。传统的知识组织工具在微观知识组织中显现出多种局限性。因此微观知识组织的工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传统知识组织工具的改造,一种是语义工具,包括语义网、本体等。在用途方面,微观知识组织用于组织知识单元。

3.3 研究方法

对知识节点的知识组织,是将概念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组织,通过对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分类)完成对概念的内涵的扩大或缩小;通过对概念的分析与综合(组配)实现对概念外延的融合或分化。从逻辑形式上看底层知识以线性、树型、网状进行排列。

从底层知识的运动状态看,它是以一种类似基因的方式存在着:融合→分化→融合→分化→死亡(分化)。底层知识及知识关联的知识发现是其主要目的。知识发现是数据挖掘的一种广义应用。文献信息的知识发现对于知识组织十分重要,不仅要关注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更要关注非相关文献的知识发现。Web网络中的知识既有结构化知识又有非结构化知识。在这些异质的、海量的、非结构化知识中发现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具有重要意义[19]。

4 中观知识组织

中观的知识组织处于宏观和微观之间,主要是对文献、电子文档层面的研究。图书馆学情报学长期专注于文献层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文献与电子文档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通过相互转换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中观知识组织以微观知识组织过程中发现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对文献与电子文档的知识描述进而动态地形成宏观知识组织的内容资源。

4.1 组织类型

中观知识组织是对文献与电子文档的组织,相应的类型也是文献层面的组织与电子文档层面的组织。

4.1.1 文献层面

图书馆的知识组织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文献进行的。数字图书馆将纸质文献数字化,并对数字化与非数字化的资源进行组织。图书馆文献层面的知识组

织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馆藏文献为实体而进行的知识组织,即排架。而排架号是对实体的抽象,是实体的替代物。第二种是以知识单元为对象而进行的知识组织。图书馆在对文献组织的过程中也关注到了知识单元的层面,但没有深入到文献的底层而只是对知识的初步加工与揭示。

4.1.2 电子文档

电子文档层面的知识组织是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的知识组织而进行的,通过对电子文档数据(txt、pdf、caj、doc、ppt等格式)的管理形成初步的目录式系统,满足用户对电子文档存取管理的基本需求。个人电子文档的组织都是以电子文档为基础进行的再组织过程。如中国知网提供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管理软件以及其他内容管理软件。这是数字图书馆与个人电子文档管理的结合体。网络置标语言适用于网络文档的组织。

4.2 研究内容

从目的看,中观知识组织以知识描述为目的。从工具看,中观知识组织的工具主要用于组织文献和电子文档。传统的知识组织工具(分类法、主题法)可以满足中观知识组织的需要,而且传统知识组织工具在中观知识组织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与演变。从用途看,中观知识组织比微观知识组织要粗糙,主要用于组织文献单元与电子文档的初步存取。

4.3 方法

(1)文献的知识描述方法。分面分类法是知识描述的典型方法,它是“依据

概念的分析与综合原理,将概括文献与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体系,通过各分面内容类目之间的组配来表达文献的一种文献分类法”。分面组配分类法从知识范畴的角度将概念分成了若干个面、层、相,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关性、层次性、系统性的概念体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由概念构成的知识体系[20]。而知识复分是以辅助方法对知识体系进行描述的方法,通过使用复分表增加时间、地区、民族、年代等辅助知识加以补充。

(2)电子文档的知识描述方法。现阶段采取HTML\XML、元数据、语义的方法进行描述。HTML是对静态网络信息知识进行描述的方法,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是对静态及动态等网络信息知识进行描述的语言,可扩展性强。元数据是对数据进行描述揭示的手段。语义的方法是揭示网络信息知识语义关系的方法。

(3)通用的知识描述方法。MARC是使用计算机对文献进行描述的手段,现阶段MARC数据也可以描述光盘信息、网络信息等,但也有不可详细揭示的局限性。FRBR是IFLA开发的一种实体——关系概念模型[21]。传统的描述方法与新的描述方法都处于发展融合之中。

5 宏观知识组织

宏观知识组织是知识组织的社会化,有数据库、机构(图书馆、企业)、社会知识工程等方式。宏观知识组织的目的是对知识进行表达并最终进行知识的共享、传递与创新,形成知识的生态循环。

5.1 组织类型

宏观知识组织是从宏观的角度系统地组织社会知识的过程。宏观知识组织的类型有数据库、机构、社会知识工程三种方式。

5.1.1 数据库方面

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组织的进步。Web2.0的产生使网络由静态走向了动态时代。Blog、RSS、WIKI等具有2.0特色的服务在图书馆中得到了应用,使得图书馆进入知识组织时代成为可能,也使各类型的数据库在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是对数据、符号、文件等进行知识组织,给予统一的管理。数据库的结构分为物理数据层、概念数据层和逻辑数据层三个层次,体现了数据库对知识的组织与调取层次。物理数据层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原始数据的集合。概念数据层是数据库的中间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逻辑数据层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通过映射进行转换[22]。

数据库对底层知识有多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以字段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存取,通过I/O流对数据进行存取,但是对于大段文字的处理乏力;一种是通过映射的方式对底层知识进行处理,有字段映射和对象映射两种方式。字段映射将大段的文本或图片、视频等信息映射为数据库中的字段。对象映射是通过建立ISO映象对数据以对象为单位进行处理。将知识以XML,PHP等格式存取于文件当中,通过映射源文件来进行存取,并对其通过元数据进行定义来进行描述,进而实现对底层的检索,TXT文本方式是较好的一种。但TXT文件不是结构化的文件,不利

于检索知识,尤其是知识关联;对于PDF、图片、视频等格式无法直接读取,需要建立接口才能实现交互。

5.1.2 机构方面

图书馆是知识组织的发源地。企业及其他信息机构的知识组织也应用图书情报领域的方法来进行。一些企业、信息机构还将分类法、主题法与元数据、语义等组合成统一的知识组织系统。最常用的是简单知识组织系统(SKOS)。目前已有一些叙词表尝试采用SKOS描述,如英国档案叙词表(UKAT)。国内学者尝试将主题词表、叙词表用SKOS进行描述,实现不同叙词表间的映射,实现叙词表到本体的转换。还有学者提出对基于SKOS构建的知识组织模型中的类与属性进行扩展,增强对知识的描述能力。机构的知识组织旨在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相互转化及利用。要为机构内部成员提供可用的知识,确保知识的可获得性,就要确定知识在组织内部可以顺畅的交流。

5.1.3 社会知识工程方面

从古至今都存在这类社会知识工程,对社会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明代编撰《永乐大典》、清代编修《四库全书》等都是对当时的社会知识的总结与整理。今天的知识门户网站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等皆属此类。

按照其载体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纸质载体形式组织的社会知识工程,包括类书、丛书、百科全书、教科书等;另一种是以数字化资源为载体的社会知识工程,包括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学科信息门户、网站等,其内在机制是对人脑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记忆机制的模拟。

5.2 研究内容

从目的上看,宏观知识组织的最终目的是知识的表达、共享与创新。从工具上看,宏观知识组织的工具主要依靠行政法律手段予以支持。从用途上看,宏观知识组织主要用于社会知识的梳理、整合。

5.3 组织方法

知识表示是宏观知识组织活动的根基,是以计算机能够接受并进行处理的符号和方式来表示人类的知识。宏观知识组织以知识的再利用为目标,通过知识表示可供研究人员理解,进行知识共享活动来促进知识的交流。知识创新是宏观知识组织达成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方法,是宏观知识组织追求的目标。

6 结语

鉴于知识组织的复杂性和发展性,我们提出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全面系统地理解知识组织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微观层次的知识组织是目前探讨的热点,底层知识的知识发现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微观层次的知识组织理论得到发展才能使中观知识组织得以突破和发展。中观知识组织因图书馆和网络的长足发展而趋于充分展开,知识组织的手段与方法比较明确稳定。而宏观知识组织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未来的研究要充分关注其社会层面及人文层面的研究。构筑一个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相结合的知识组织理论框架对于全面系统地进行知识组织的认识与研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Thomas M Dousa. Facts and frameworks in Paul Otlet's and Julius Otto Kaiser's theories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2):19-20.

[2]付雅慧.我国知识组织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3):44-48.

[3](苏)沙姆林.图书分类法史略(第二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380-384.

[4]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2-83,141-144.

[5]杜也力.我国关于知识组织的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5):66-69.

[6]袁翰青.现代文献工作基本概念[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0(1):26-33,38.

[7]陈树年,李青华等.近年来我国信息组织研究进展及趋势[J].图书馆建设,2006(3):62-67.

[8]蒋永福.图书馆与知识组织——从知识组织的角度理解图书馆学[J].中

国图书馆学报,1999(5):19-23.

[9]王知津.知识组织的研究范围及发展策略[J].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4):3-8.

[10]邱均平等.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J].情报资料工作,2001(5):5-8.

[11]杨家骆.四库全书学典[M].上海:世界书局,1946:109-111.

[12]毕强等.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5):12-16.

[13]卜书庆.基于网络的中国传统知识组织工具的发展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于研究,2008(2):3-7.

[14]曹锦丹.基于文献知识单元的知识组织——文献知识库的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2(11):1187-1189.

[15]Kristie Saumure, Ali Shiri. Knowledge organization trend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A preliminary comparison of the pre-and post-web era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08(5):651-666.

[16]刘洪波.探究知识组织的底层[J].图书馆,1992(5):5-9.

[17]王子舟,王碧莹.知识的基本组分——文献单元和知识单元[J].中国图

书馆学报,2003(1):5-11.

[18]赵蓉英.知识网络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88-189.

[19]庞景安.Web知识发现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J].情报杂志,

2008(1):65-67.

[20]王新,孔健.重新认识分面组配分类法在知识组织中的作用[J].情报科学,2003(9):947-949.

[21]Peter Ohly H. Knowledge organization 2.0: A communicative paradigm[OL].[2010-05-0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9653735.html,/doc/weh/ohly.pdf.

[22]数据库[OL].[2010-05-1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9653735.html,/view/1088.htm.

系统论在知识组织中的应用

系统论在知识组织中的应用 赵 云 现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层出不穷。这就在客观层面上要求我们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对于知识做出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将系统论的方法应用在知识的组织中,是个很好的途径。 1.系统论的理论铺垫 1.1 系统论方法简介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1]它包括系统概念, 一般系统理论分析(如控制论、信息论、集合论、图论、区域论、策略论、排队论等), 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及系统方法的应用等。系统工程把系统思想和定量系统方法同实际问题相结合。确切地说,它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 合理地结合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学和现代数学的最优化方法及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开发的程序和方法去研究和建造最优化系统的一种综合性管理工程技术。[2] 1.2 系统论方法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2.1 系统论的基本特点 第一,系统不是个体、单位的, 而是一个集合体、统一体的整体。第二,构成系统的每一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第三,作为一个人工系统, 它是为体现人们意志所组成的系统,有明确的目的,是可以控制的。第四,每一个系统既包含若干个子系统,又有可能包含于更大的系统之中。第五,系统必须与外界的环境相适应。第六,系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系统。第七,系统具有空间、时间和功能的有序性。 1.2.2 系统论方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要求我们把系统如实地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因为系统的质和规律只有在整体上方能显示。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性质和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2)联系与制约性。即系统内元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系统时,不仅要研究组成系统的元素这种实体,而且还要研究系统内元素之间、层次之间的关系, 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目的性。是人或动物一种行为或意图。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研究任何一个系统所趋向或所追求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促使该目标实现。(4)有序性。元素之间互相联系和制约关系是有规律的、有序的,它表现在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功能行为这三个方面。我们只有用有序的观点去分析系统,才能如实地发现元素之间、系统和环境之间本质的规律关系。(5)动态性。系统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在元素之间、元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稳定。系统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认识和反映这种“活”的有机体,因此动态的观点就成为系统观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最优化。即指在给定条件下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系统实现最佳的目标。一般说来,系统的最优不一定是各要素最优,这是整体原则所决定的。 2.系统论在知识组织中的应用 2.1知识组织的涵义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分成的3个层面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分成的3个层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及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行业各级单位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但文化的孕育不是简单的克隆、复制,个别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区或偏差。 企业文化工作,坦白来讲,不是一件容易见效的事情。所以,多数企业口头上重视,但行动中却缺少真正有力的落地举措。经过若干的成败得失,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分成的三个层面,并开始有思路、有方法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地工作。 第一层面,是企业文化内核。企业要有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说明白、讲清楚,需要企业一把手的深度参与。通过组织专门的企业文化课程,邀请CEO对企业文化内涵做出了最权威的解读。这为我们后面推广企业文化奠定了最核心的基础。 第二层面,是企业文化产品。有企业文化内核,必须转化成让员工、干部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才有可能让文化有落脚之处。文化产品要有时间层次,每周的,每月的,每季的,每年的。另外,文化产品也要有空间层次。如电子化的电子邮件、电子内刊,如线下的海报、宣传板、文化墙等。文化产品覆盖要广,同时要突出重点,以免让员工熟视无睹。一般来说,一年推出2-3个集团型的大型活动,是比较合适的频率。 第三层面,是企业文化渠道。从广义上讲,只要是能接触到员工的渠道,都是企业文化的可用渠道。这个过程,有的是伴随这工作自然自发的,如电子邮件。也有的渠道,需要文化部门去经营开拓。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三个层次,是由内到外逐步扩散的过程。但它不是单向的,文化产品、文化渠道对文化内核是一个动态的充实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其实可以做得有章法,而且有效果。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决定性因素,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一方面要继承传统优秀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要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主动适应新要求,为行业发展提供蓬勃的动力源泉。

可分为三个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眼到”、“手到”、“心到”。其中后两个层次是当前认识比较模糊的地方;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势必影响到以后的创作水平。 先来谈谈“眼到”。这一层次即是唐代孙过庭所谓的“察之者尚精”。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字有藏锋出锋,粲然盈楮,顾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空白的分布予以重视。清笪重光《书筏》说:“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即是指出要懂得空间分布之理。而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关系,润燥疏密等因素。古人讲求章法要“变而贯”,“如织锦之法,花地相间须要得宜。”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处。许多临习者只得粗枝大叶,整体看去,似乎与原帖相去不远,但在细微处则失之甚多,这和抄书并无区别。前人妙处往往就在一笔一画,甚至一个小动作之中,就如同美人之美亦常在一颦一嗔之间一样。所以王僧虔说:“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姜夔说:“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这时的眼睛要像放大镜,能够将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放大。能否做到“眼到”决定了能否“手到”,因此临习者不能盲目机械地照临,应多读帖,多观察。 “手到”这一境界是在临帖过程中最具基础性的环节。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所谓“手到”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势相似,下笔自然要缓慢但要写出神气来,则非熟练迅速(相对而言)不可。而二者又是一对矛盾。务必精熟,才能迟速有度。所以古人说:“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空能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在拳学中,“手到”是极关键的,在双方对搏时,一旦得机,须身快手到,才能中敌,不然战机即失。这说明了技术准确性的重要性。事实上,“手到”的境界对于一个学书法的人来说,可谓是难途了。在众多临习者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太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临习之初,未能做到“眼到”的境界;二是心态浮躁,临摹功夫尚未下到。这和习太极拳技击一样,如果连拳架都不能达以精熟准确,何谈实战?当前许多临习者对于“拟之者贵似”这一句格言的认识相当模糊,一个“似”字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关于“心到”的境界,理应算达到了临帖的最终要求。但反观当代不少书法创作者在提及他们的临帖经历时都说临过多少多少帖目,某帖目临过多少遍,甚至过百遍。但其所创作的作品中,都难以看到他们从中吸收了多少精髓。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书写者提到自己曾临《兰亭序》等“二王”帖多年,但在其作品中并无半点“二王”的神韵。如果从创造动机上根本就不想吸收“二王”的营养,那当然另当别论;但既然花了时间去临“二王”,为何连捕风捉影的意思都没有呢?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在创作中体现了所学的某些形式因素,但流于程式化,缺乏变通,更无论神韵二字。以上疑问使得笔者开始想到关于临帖的“心到”问题。“手到”虽然标志着临帖已到精熟准确之境,但事实上,仍然处于技术层面,未能真正捕捉到原帖作者心灵深处的生命律动。所谓“形神兼似”也还不过是在笔墨外在形式上的深刻理解,虽然做到这一步已经很难得,但要想对创作起到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则必须“心到”——去触动前人在挥毫时撩拨性灵的心弦。就像六祖慧能之于达摩,直通心性,而后可言悟道。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乎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那么临摹的最高境界也当如此。要想达到这一点,则须要更多地在精神层次上去体会探求。 行书类:1、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 3、颜真卿《祭侄稿》 4、苏轼《寒食诗帖》 6、米芾《蜀素帖》《苕溪诗》 草书类: 2、王羲之《十七帖》 3、孙过庭《书谱》 4、张旭《古诗四帖》 5、怀素《自叙帖》《圣母帖》《大、小千字文》 6、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 7、王铎的草书 临写要三到——心到、眼到、手到,是心眼手三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心到第一。一般初学只有二到——眼到、手到,进步不快;顶差的只有一到——手到,甚至说一到都觉得勉强,因为他不是在“临”帖而是在“抄”帖,写的字总算是帖上有的几个字,像么,一点也不像。 “临”,眼睛看,心里想,手下写,有帖在面前,是要对着写的,所以叫“临”。 读在乎认识书法的神理,不但在点画分布结构上看他具体用笔的道理,笔势的往来;还要在整体上看它的精神面貌,寻玩它的韵味。 临帖好比做演员,光是扮相像是不够的,一定要能够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然后能演好戏。临帖光是把字写得端正还不够,写那一家那一帖,一定要摸透他的用笔方法,一定要临写得神气活现才好。 临帖临到后来还要把它“背”出来,先不把帖打开,背着临,背不出,然后再翻开帖来核对,这个功夫叫“背临”。 “背”很重要,临写过的字,任何时候,只要你拿起笔来,就应该把它默写出来。帖在面前写得像,帖不在面前“自来体”,成绩就不能巩固。 “读帖”、“临帖”、“背帖”三道功夫要结合起来,然后能够保证学习胜利。看一笔写一笔的临帖,说明没有下“读”的功夫。帖拿开写字就不像,说明没有下“背”的功夫。总的说心到功夫欠缺。 临帖虽说是书法学习的后期功夫,但它毕竟和描红、填黑、影格、脱格一样,是手段,不是目的。因为真正写好字,一定要有自己面目的缘故

组织理论与设计(简答题)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组织理论与设计 一、组织设计十个结构要素和六个情境要素 十大结构要素: 1、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2、专门化; 3、地区分布; 4、分工形式; 5、关键职能; 6、集权程度; 7、规范化(标准化); 8、制度化(正规化); 9、职业化;10、人员结构 六个情境要素: 环境、战略、技术、人员素质、规模和生命周期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 2、精干高效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 4、指挥统一原则; 5、有效幅度原则; 6、责权利结合原则; 7、集分权原则; 8、稳定与适应原则; 9、执行与监督分段原则三、CEO和总经理的区别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了负责企业日常事务的执行机构,其中总经理是掌握最高权力的人。与董事会的集体负责制不同,执行机构要实行首长负责制,即总经理负责制。一般而言,CEO由董事会下的常设机构“执行委员会”中的首席执行董事来担任,即是董事会成员,又是经理班子成员,掌握极大的权力。CEO主要负责管理企业与外部的关系和战略要务。总经理则掌握企业内部运营的管理权责和处理日常事务。 四、职能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职能设计是组织设计过程的第一道工序,它在组织设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具体分为以下两方面:1、使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在管理组织上得到落实。2、为企业管理组织的框架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五、基本职能的设计与调整对于技术水平强的企业的要点 一般来说,对于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大企业,应在竞争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并使之不断扩大,从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工业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如下要点:1、健全并不断强化对外经营能力,逐步扩大技术软件商品和硬件商品的出口能力。2、健全横向联合方面的管理职能。3、由于技术实力雄厚,技术开发职能的重点内容是加强自身科技队伍的建设,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搞好自主研发。 六、关键职能设计要考虑哪几方面 关键职能设计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什么职能必须得到出色的履行,取得优异的成绩?2、什么职能履行的不佳,会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3、企业的经营宗旨是什么?对体现这一宗旨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是什么? 七、扁平式组织结构有何优缺点 优点: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少,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信息失真度比较低,同时上级主管对下属的控制不会太呆板,这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对下属监督和协调控制的难度,同时,下属也缺少更多的提升机会。 八、 九、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1、组织规模的大小;2、政策的统一性;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4、组织的可控性;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十、组织部门化基本原则是什么

《认知层次-决定你的社会位置》

网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本文原题为《认知层次,决定你的社会位置》 01 在网剧《人民的名义》中,看到了一个由认知梯差构成的社会结构。 ——你思维认知有多高,你就会处于哪个层级。 这个认知阶梯,大概分九层。 02 认知最底层,无明之人,总是被人盘剥而无力自保。 这些人在剧中就是一个工厂的员工。他们原本持有工厂股份,工厂拆迁收地,地价涨到10几个亿,工人们好开心,以为自己发了——可万万没想到,工人们的股份,被高手通过资本及权力双层运作,统统抢走了。 工人们怒不可竭,组织起来保护工厂,对抗拆迁——结果不慎点燃汽油,把自己烧得好惨,住院都没人过问(影片中的各级官员,满口大词,但没一个去医院看望过他们)。 这些工人在最底层,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为了生存只好上街摆摊卖早点,影片说她们被城管追撵,有的一头撞在公共汽车上,殒命身亡。 ——这是时代底层较为真实的写照,社会是否有良知,取决于是否善待这些人。处于这个层级中的人是否有能力,要看他能否走出这个层级。 03 认知第二级,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及拆迁者。 这个层级的人,比最底层略微明白一点点——但只是认知到了最底层的苦与伤,自我认知是懵懂的。所以他们的认知特点,是昏妄不定,喜怒随境。 昏妄不定,喜怒随境——比如说工会主席郑西坡,已至退休之年,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儿子有出息,好赞助他自费出版诗集。而他的儿子呢,却在挖空心思,想从老头手里抠钱。一家人活得稀哩糊涂,相互算计,喜怒不定。 就是这个心情随环境翻覆变化的郑西坡,居然敢带着工人重新创业——现实中是没戏的。但影视剧中,啥怪事都会发生! 和郑西坡处于同一层级的,还有拆迁队。这伙人对工人心中的无知与恐惧,看得透透

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时所习得的一组共享的基本假设,因为它们运作得好,而被视为有效,进而传授给新成员,作为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如何去知觉、思考及感觉的正确方法。” ——埃德加·H·沙因(Edgar H.Schein)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的复合体。 学习并掌握企业文化管理,首先从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内涵入手。 企业文化的结构划分有多种观点。一种是将其分为两个层次,有多种表达,如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物质形式和观念形式、“硬”S 与“软”S 等;另一种是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还有一种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不同的结构划分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使用不同的结构划分对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并无大碍。这里主要讨论企业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和四层次。 “企业文化三层次”: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 一.精神层 这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企业文化中有无精神层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标识和标准。 企业文化精神层包括以下7个方面。 (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愿景) 它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有了明确的最高目标就可以充分发动企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员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员工将自己的岗位工作与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责任。因此,企业最高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 企业最高目标又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最高目标统领下,企业往往还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等各种阶段性目标。长期目标的设置是防止短期行为,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2)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也可称作企业的基本信仰。这是企业文化理念层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中最稳定的内容。企业中往往有一些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它们被称为企业的主导价值观。在主导价值观中,还有一些深层次的、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念,这就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对企业的决策和企业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企业的竞争策略、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可以调整变化,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长期坚持,不会轻易变化的。 (3)企业哲学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企业文化又称为公司文化,它最普遍的定义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明确自己企业的灵魂所在,最终用来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指导员工怎么做、怎么想,让这个灵魂发出“无声”的命令,发出心灵的呼唤,发挥无形的导向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使公司员工能够真正做到团结、合作,从而使生产部管理绩效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提高。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方式,还在人们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员工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企业的运转。在企业文化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尽量使它能够看到效果,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文化的正确性及价值,只靠说是不行的。你可以用言辞创造利润挂帅文化,但是你要用你的行为使其行之有效。同时,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全力以赴地实施它。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呢?我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建立并积极宣传员工行为规范 员工行为规范是所有员工应该具有的一些共同的行为特点和工作生活习惯。员工行为规范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公司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更容易实现,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员工行为规范,主要分为核心行为规范和普通行为规范,并对此内容进行积极地宣传、培训、教育。员工核心行为规范为: (1)精诚团结,面向未来建团队。精诚团结可以增强部门及公司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团结才有力量,面向未来建设一流的团队,使员工与团队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从而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提倡员工与团队一起成长,部门为员工创造机会,为实现员工个人价值提供条件。 (2)步调一致,顾全大局听指挥。始终与高斯贝尔集团公司保持一致,服从大局,统一管理。所有员工应顾全大局,一切从整体利益出发,服从各级领导正确指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学习进取,开拓创新求发展。所有员工要不断用心学习,永远保持一颗强烈的进取心,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修养,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因为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生产出来的。要始终坚持“下一个工序就是你的客户”、“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的客户”的信念,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建议、批评和投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以谋求个人、部门、公司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另外,建议公司可以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团结进取、注重业绩、勇于变革。 2成立各种业余活动协会并组织多种业余活动

论知识组织的三个层次

论知识组织的三个层次 张文亮/徐跃权 2012-10-25 20:22:03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1期【英文标题】On the Three Levels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作者简介】张文亮,男,1983年生,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春130117 徐跃权,男,196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春130117 【内容提要】知识组织的概念和理论都具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知识组织是对知识节点与知识关联的组织。中观知识组织是对文献与电子文档的组织。宏观知识组织是对数据库、机构和社会知识工程的组织。微观、中观和宏观知识组织通过知识发现、知识描述最终实现知识的表达、共享与创新。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hould be three levels of micro-knowledge organization, middle-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macro-knowledge organization. Micro-knowledge organization concerns about the knowledge nodes and knowledge relations. Middle-Knowledge organization organizes documents and electronic documents. Macro-knowledge organization organizes database,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knowledge engineering. Micro, middle and macro knowledge organization ultimately achieve th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haring and innovation through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认知层次不同,连交流都有困难!永远不要和层次低人争辩!会把你智商拉低

认知层次不同,连交流都有困难!永远不要和层次低人争辩! 会把你智商拉低 永远不要和层次低的人争辩,他会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和他一个水平线,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打败你,你和什么样层次的人争辩,就注定了你将会沦为什么样子的人。01 记得大学毕业刚进公司的那一年,有一天我和胡哥到外单位去办事。事情办完以后,我们开车来到停车场的出口处,一个带着红袖章的老人过来跟我们收费。明明我们的车才停了半小时不到,老人却硬生生要收我们三十块钱。我不由地嘟囔了一句,你们的收费也实在太不合理了吧。老人斜了我一眼,二话不说就把停车场的闸门关上了。一个人走进传达室,优哉游哉地喝着茶。意思是说,在老子地盘,你们都得听我的。今天不把钱交了,你们也休想离开了。我正想下车找他理论,胡哥却适时制止了我,一声不响地把停车费交了。顺利离开之后,我向胡哥抱怨道,明明道理在我们这边,为什么要向他妥协?谁怕谁呢!大不了就跟他耗下去呗。就算要交钱,也要让他出示物价局的相关证明以后再交也不迟啊。胡哥笑了,文翼,你还是太年轻,认准了一个理就不惜死磕到底。明眼人也能看得出来,他这是在乱收费。可是为了这点钱都把时间耗这里了,耽误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其实并不划算。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胡哥当时跟

我说过的这句话: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对自己的一种无益的损耗。02我的一个编辑朋友小毅跟我说过他的一个经历。今年回家过年,家里有个亲戚问他,一个月能挣多少?小毅如实相告,谁知道亲戚听过以后,居然语带嘲讽地说,你好歹是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怎么还不如村口李家的儿子呢,人家也只是区区的中专学历,可是这些年在上海混得相当不错,据说最近就要回村子盖房子了。他还一个劲地摇头感慨,读那么多书还真没什么用啊。小毅跟我说,年初的时候自己一直很喜欢的一个自媒体大号招人了,他满怀热情地投了简历,最后也成功地被录用了。 虽然这份工作的起步工资并不高,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可是每天能够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同事一起共事,他感觉自己过得还是挺充实愉快的。可是听了亲戚的一番话,小毅真的急于想为自己辩解一番,最后想了想,还是作罢。事例中,小毅的亲戚以“挣钱多少”来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而小毅更加看重的是工作能够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和前途。两人认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彼此很难聊到一块去。在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频道的人面前,凡事都想争个明白,其实不过是在自寻烦恼罢了。 03 最近,昆明发生了一场悲剧。28岁的演员刘洁,带未婚夫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外婆。

我们一般可以把人力资源分为三个层级-推荐下载

我们一般可以把人力资源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事务层、技术层、管理层。下面我就分别说说这三个层级,然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自己的个性,能力,喜好以及工作环境等,参照的给自己做一个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给自己设计一个发展道路,然后再细分,进行一系列的计划,最终达到顶峰。 一、 人力资源之事务层 事务层介绍:这个层次是绝大多数人力资源从业者入门的时候所需要经历的阶段,也是目前大部分人力资源从业者所处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主要偏重各项人力资源事务流程的操作、办理、解决、执行。部分企业这个层次的人甚至还需要做一些行政或者财务的工作。 事务层岗位:人事专员、人事助理、人事文员、行政人事专员,部分企业的人事主管、个别企业的人事经理。 事务层工作内容:员工录用手续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办理、社会保险交纳、工资计造、考勤管理、简单的招聘、简单的考核、小公司规章制度的起草、其他执行操作性人力资源事务。 事务层应掌握知识:当地用工政策及事务办理流程、劳动法律法规、办公软件的熟练运用(特别是EXCEL )、人力资源软件的操作(比如考勤系统、EHR 系统等)、当地人才、劳务市场机构的熟悉、基本的招聘流程、基础的绩效考核常识。 事务层工作时间:1~3年,看个人,能力强的人,1年不到就能全部掌握各项人事事务流程与操作技巧,最多3年,如果超过了3年,你还停留在这个层次,或许你已经是个主管或者是经理了,但是你依然还是属于人力资源最基层,对自己的人力资源知识,自己的能力,需要好好的提升下了! 二、 人力资源之技术层 技术层介绍:技术层我们又可以分为基础级和专家级。基础级主要做一些人力资源专业性的技术事务的设计、操作、执行,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是未必非常专业。专家级主要是对人力资源专业性的某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有深入的研究,精通并能熟练运用,成为业内专家。 技术层基础级岗位: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专员、人力资源主管,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个别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 技术层专家级岗位: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主管或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咨询公司的专家、 培训讲师、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个别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 技术层基础级工作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部分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分析,协助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一些专业的人力资源事务的操作。 技术层专家级工作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帮助企业做专业咨询、为同行或企业做专业培训等 技术层应掌握知识: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专业知识及运用技巧、对各种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

Kmpro知识管理研究院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9653735.html, 《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于保平 ——2012知识管理最佳实践与新技术年会 作为此次年会的承办方,北京深蓝海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蓝海域”),国内著名知识管理软件与咨询服务提供商。总部设立于北京,在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在金融、客服、运营商等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深蓝海域长期专注和致力于推动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以自主创新的“人类认知世界5大模式”、“多维知识管理体系”等的知识管理理论;获得9项国家软件著作权认证,目前有超过20万的各类型企业知识员工在使用深蓝海域KMPRO知识管理软件和服务。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于保平主任发表了题为《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的主题演讲,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变革,及大数据时代知识的保存、管理与分享。 于保平:谢谢主持人。先声明一下,我本身不是研究知识管理的,我是研究加工企业,主要是研究加工企业的信任问题。因为大家也知道,信任涉及到信息交涉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跟知识管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第一;第二,因为我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跟大家做的一个新的事情,可能是全国所有的大学都没有的一个事情。我们看到今天的主题名字叫做“商业知识与传播中心”。我们管理学院可能大家也很纳闷,像复旦大学,像管理学院,这是一个知识非常密集的地方,按道理应该不存在知识管理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觉得,知识管理现在对大学或者对知识密度的地方,特别非常值得去突破的一个领域,而且它可以给人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开始先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管理学要分享知识的,希望用翻译的方式。大家知道这个图可能看不出什么来,首先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印象,他是一个孤独的一个人,他自己全副武装去在茫茫毕业生中去寻求他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食物。这是一张图。 这是第二个图,相对比较模糊。大家看到这是一群原始人,他们兴高采烈的满载而归,打猎回来。大家如果是了解一些我们社会人类进化史,大家知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就是我们在远古时代,当个人去通过自己的技能获得食物来进行生存的一种方式,转变为我们叫做大斗争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的时候,它的发展会不一样。因为我们把个人的技能变成

认知的四个层次

认知的四个阶段: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无知且自满) 二、知道自己不知道(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和差距,有了努力的方向) 三、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某领域专家,专业人士,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 四、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淡定自若,胸怀天地,不耻下问,已臻化境) 认知四个层次: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不知道自己知道 4、知道自己知道 四只毛毛虫的故事—— 毛毛虫都喜欢吃苹果,有四只要好的毛毛虫,都长大了,各自去森林里找苹果吃。 (1)第一只毛毛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一只毛毛虫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一株苹果树下。它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可口的苹果,当它看到其他的毛毛虫往上爬时,稀里糊涂地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自己到底想要哪一种苹果,也没想过怎么样去摘取苹果。 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颗大苹果,幸福地生活着;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过着悲惨的生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虫都是这样活着的,没想过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 (2)第二只毛毛虫: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只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它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它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吧!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于是它就按这个标准一直往上爬,最后终于找到了一颗大苹果,这只毛毛虫刚想高兴地扑上去大吃一顿,但是放眼一看,它发现这颗大苹果是全树上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许多更大的苹果。更令它泄气的是,要是它上一次选择另外一个分枝,它就能得到一个大得多的苹果。 (3)第三只毛毛虫: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三只毛毛虫也到了一株苹果树下。这只毛毛虫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苹果,并且研制了一副望远镜。还没有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棵很大的苹果。同时,它发现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它很细心的从苹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置,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于是,它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它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它知道该往那条路走,而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比如说,如果它的目标是一颗名叫“教授”的苹果,那应该爬“深造”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那应该爬“创业”这分支。最后,这只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它已经有自己的计划。但是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当它抵达时,苹果不是被别的虫捷足先登,就是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4)第四只毛毛虫: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只毛毛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做事有自己的规划。它知道自己要什么苹果,也知道苹果将怎么长大。因此当它带着望远镜观察苹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颗

三个层次讲企业文化建设

三个层次讲企业文化建设 物质:企业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纪念物、标志 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专门制度、专门风俗、行为规范 精神:组织最高目标、经营哲学、核心价值观、精神、风气、道德 (一)、提炼或强化以企业精神为灵魂的价值观念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实现自己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而从事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人格化的团队意识,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是企业灵魂所在。在企业文化精神提炼中必须应当注意: a.行业市场进展的国际化趋势; b.创新性; c.体现企业进展历史及对以后的追求; d.体现企业在进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识及区不于其他企业的个性。企业价值观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社会信誉和资信的评判标准,是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和据此判定事物的标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公司在提炼共同价值时应当注意: a.简捷性; b.和谐统一性; c.系统性; d.尊重人才; e.注重回报社会; f.持续求实论证以便得到更广泛认同。 (二)、导入企业形象识不系统,它要紧由静态和动态系统组成,企业形象设计是一种形象文化战略,是企业对自身的理念识不、行为识不、视觉识不进行深化实践,使之更具有专门性、鲜亮性,同时,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传送企业文化,以产生强大的品牌认知力和认同力。

1.建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理念,是整个识不系统运作的原动力,它要紧指企业经营治理哲学、企业使命和宗旨等。针对嘉裕目前面临的竞争和进展态势及自身资源现状等,公司务必建立其适合自身进展内在要求的经营理念、治理理念、市场竞争理念、市场营销理念、市场进展理念、服务理念、质量理念、人才理念、科技创新理念、产品研发理念、组织结构设计理念体系。 2.建立对内的行为要紧包括企业伦理和道德,领导行为规范,职员行为规范,工作作风,服务态度规范,礼仪规范,工作环境和职工福利等项目。对外的行为要紧包括公共关系,市场调研,促销活动,流通计策,废弃物处理,公害计策服务计策,公益性文化活动等。企业行为识不系统设计的重点在于职员队伍形象的塑造,因此,公司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订和设计个人形象。 3.建立企业文化具体化、形象化的视觉传达形式,它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传达企业经营特点。建立企业视觉识不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运用能够体现公司企业精神理念,具有鲜亮视觉和专门的产品与服务环、境形象及标识。 (1)产品形象。公司要从品牌、科技、质量、服务、外观设计、包装等方面着手,树立企业良好产品形象。 (2)环境形象。公司要以“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为内容,以“现代化”为目标,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实行环境建设评先、评优考核,使用一票否决制,构建公司绿色格局,使企业通过环境形象系统促进企业进展。 (三)、实施制度在建工程。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体制机制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充分体现先进企业文化的体制机制和各项治理制度及岗位行为规范,才能真正规范企业全体人员意识和行为。制度是整个企业对文化的一种规范,它也是企业治理的薄弱环节。在制度方面我的方法是通过我在大学里的专业知识的积存,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治理相结合

审计数据的分析可分为三个层次

审计数据的分析可分为三个层次:以审计专家经验和常规审计分析技审术为基础的审计,以审计分析模型和多维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审计,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的审计。 第一个层次表现为用户对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访问和查询,可通过SQL等语言来交互式地描述查询要求,或根据查询需求采用开发工具定制查询软件,实现的是查询型分析;第二个层次是用户先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利用各种工具通过反复的、递归的检索查询,以验证或否定自己的假设,从用户的观点来看,他们是在从数据中发现事实,因而实现的是验证型分析;第三个层次是指用户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数据模式,预测趋势和行为的数据分析模式,它能挖掘数据间潜在的模式,发现用户可能忽略的信息,并为审计人员做出前瞻性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提供帮助,因而实现的是发现型分析。 一、基于现有审计知识的数据分析方法 (一)合规分析方法。合规分析法就是用审计软件的会计核算部分,根据会计准则和被审计单位业务处理逻辑的数据处理要求,检查是否有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表表不符的情况;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非正常挂账、非正常调账现象;账户余额方向是否存在异常;是否有违背被审计单位业务处理逻辑的情况等。 (二)趋势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是指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若干期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或发现异常变动的方法。它是审计人员利用少量时间点上或期间的经济数据来进行比较分析的特殊时间序列法,此法有助于审计人员从宏观上把握实务的发展规律。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需要来确定时间序列的粒度,如年、季、月、旬、日等。 (三)比率分析方法。比率是两个相关联的经济数据的相对比较,主要用除法,它体现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比率分析法计算简单,结果简单,便于审计人员判断。由于采用了相对数,它可以适用不同国家、地区、行业、规模的客户。 (四)结构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也叫比重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来揭示总体的结构关系和各个构成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确定重点构成项目,提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还可结合应用,进行数据结构比例在若干期间的变动趋势分析。应用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和现金流的结构分析、趋势分析以及结构比例的趋势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形成总体的了解。 (五)经验分析方法。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对某类问题的反复审计中,往往能摸索、总结出此类问题的表征。在审计实践中抓住这种表征,从现象分析至实质,就可以较为方便地核查问题。将审计人员的这种经验运用到计算机审计中,将问题的表征转化为特定的数据特征,通过编写结构化查询语句(SQL)或利用审计软件来检索,查询出可疑的数据,并深人核实、排查来判断、发现问题,便能实现根据审计经验构建个体分析模型的目的。 (六)多维数据分析。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为多维数据分析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功能,它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可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的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获得对数据的深入了解。 二、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未知审计知识

ISO9001-2015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

苏州祥利机电有限公司 QPY26—A1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 2017.4.1发布2017.4.1 实施

拟制蒋科批准

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QPY26-A1 1. 目的 为了对组织的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3. 定义 3.1 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 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 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 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3.3 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 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4. 职责 4.1 总经理:知识资料的限制级别的审批;负责知识小组组长的任命。 4.2 总助办:负责组织知识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工作。 4.3 总助办:负责组织知识资料的发布工作。 4.4 公司各部门:负责配合知识组提供相应的资料。 5. 工作程序 5.1 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a. 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b. 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 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 内部知识的积累和交流 a. 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1) 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 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2) 专业技术包括研发(前期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的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工艺、APQP等)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QPY26-A1 3)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目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b. 公司信息由知识组组长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 c. 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 1) 研发、技术知识由工程部技术助理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 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2) 工程应用知识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 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d. 项目积累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 完善该信息库。 5.3 外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a. 外部知识可分为外来资料、市场信息两大类。 1) 外来资料包括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向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 集,技术动态的跟踪,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 2) 市场信息包括国家有关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市场动态、客户信息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