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首次分享者:天使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

摘要:大学的连年扩招,造成了大量教学基础设施的沉重的压力。其中图书馆的现象尤其的突出。占位现象的存在,给本来资源已经不足的图书馆造成更大的压力和浪费。为什么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座位情有独钟呢?我将从供给与需求,混合物品,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博弈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给与需求混合物品先发制人博弈

研究背影: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录取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增至2001年的260万、2002年的290万,直至今年,报考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这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喜讯。但事实表明,高校扩招不能太猛。如果在学校设施及师资等方面未做好充分准备的话,种种弊端便会接踵而至。现在社会上已出现文凭贬值,就业率不高等现象;校园内部也会出现种种矛盾,而大学生自习占位现象无疑是高校所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此外,占座现象的出现,跟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宿舍环境的影响。因为大学生自由时间较多,而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里,但宿舍人多事杂,并非学习之地。在西南和桂桂庙的自修室,同学们在埋头苦学的同时,外面却时而嘈杂,再加人没有人为因至少的压制,造成有些学生在自修室大声说话,严重的影响了学习者的效率。而图书馆因为有管理人员的约束以及在人们心里面已形成的保持安静的理念,因此图书馆为学子们提供了相对安静的环境,这是学生之所以对图书馆情有独钟的原因。具调查,70%的同学对图书馆自修情有独钟,80%的同学有过占位的现象,75.3%的同学都认为虽然觉得占位是不太道德的,但也是迫不得已。

占位现象一直存在,造成一方面座位资源的稀缺,而另一入面是占位对资历源的浪费严重。

几点假设前提:

1.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自我利益追求者。

2.人们都是机会主义倾向,即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已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公就会损人利已。

3.在长期的占位现象中,造成了同学们彼此对占位现象的认同的态度。

以下是对占位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之一:需求与供给

需求是指在特定的价格条件下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而供给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生产商原意生产的产品的数量。由于学校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他们提供座位不是用来钱的,这就造成了供给与价格的脱结,从而造成供给与需求的脱结。所以,图书馆的座位的供给与价格因素的完全脱结,造成供给对价格完全无弹性,供给曲线水平于X轴(X轴代表的是价格因素)。这就造成校方不会

因为利的的驱使而去提供理多的座位,这是之所以图书馆二十年如一日的容纳4000人的格局。再者由于扩大座位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并不是你想做就可以马上完全的工程。所以即使校方想提供更多的座位,在短期之内也是完全无弹性。这就是之所以现在图书馆在扩建也不可能马上解决学生们的座位问题。

对于需求方面,由于图书馆的座位相当于公共物品,是由学校筹资提供的。学生不需要因为去图书馆学习使用座位而提供任何的费用,学生对座位的需求的完全弹性化,只要价格的轻微变化就会造成学生对图书馆座位的巨大需求(当然,这里是不存在着价格因素的影响,这只是一种假设)。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扩招后学生对座位的需求的成倍增加与学样供给停滞不前之间的矛盾而引发学生占位现象的产生。

占位现象经济分析之二:混合物品

混合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其中一些物品具有非竟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其中有引起物品只具有不充分的非况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图书馆为例,如果不是过分的拥挤,每一个学生到图书馆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享受座位的效益。而当过分的拥挤的时候,则每多提供一个座位都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就具备我竞争性,而此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座位,而座位就具有了排他性。这就造成了当同学们都涌图书馆,就会使公共物品向混合物品的转化,这就会引发占位的现象的出现,同学们就会受自己利益的驱使而去争取利益,而使利益达到最大化,这就出现我占位现象的出现。当一个人占着一个位的时候,用不用对他自己都没有任何的损失,而当自己想用的时候就会从中得到利益(假设人是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者)。

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使用权与所有相分离的情况。当一个学生占位之后他就拥有了使用权,虽然所有权仍然是校方所有,但这对他根本没有影响,因为他从中没有任何的利益损失。当学生占位之后,他就对座位拥有占有仅,使用权,转让等权利,但他没有处罚权,所以占位者对所占的位置是不拥有完整产权的,只能算是有了准产权。

产生占位的根本原因就是公共物品向混合品的转化,使公共物品具有了了排他性,从而使学生对产权在实际中的缺失,产权的不明的座位这种稀缺资源的占有。

占位现象经济分析之三: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当一个产业衡量一种产品有没有必要生产的时候一般是以一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否大于它的边际收益,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就是它收益最大化的时候。而做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学生,他在衡量是否占位的时候,是考虑他的边际成本是否大于他的边际收益。假设一个学生对占位的成本如下1。是否会随到书被管理员收走的情况,我暂称为“扫书”现象。这种情况的成本一般比较低,因为“扫书”一般有固定的时间段;2。每天早上要牺牲保贵的睡眠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占不到位而要付出跑来回两段路的成本。这个成本还是比较大的;3。会受到旁人冷眼、自己内心的责备以及形象受损。这个代价也是不轻的。

相应的收益:1。可以享受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益;2。可以得到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浪费时间找位置的成本;3。可以把座位转让给朋友,得到一定的人情分。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所有的边际成本加起来少于自己的边际收益。占位就完全有利可图,占位现象也就可能出现。对于图书馆里占位的同学来说,占位现象

是完全有利可图,所以才造成占位现象一直存在。但这并不是对于每一个学生都管用的,因为有的学生也可能出现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有些学生可能觉得现象更重要或者睡眠更重要,他们就会舍弃占位这种现象。

占位现象的经济分析之四:博弈论

假设图书馆就有剩下一个位,而想占位的同学有两个。假如A同学不去而B同学去,哪么B同学就得到2的收益,而不去的人得到0的收益,假如两个人都去了,那第占到位的同学得到2的收益,而占不到的人就得-1的收益。如图

[转]对大学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1.资源稀缺以及价格。首先自习室资源肯定是匮乏的,否则就不用抢座占座了。然后这些稀缺资源又是免费的,因此大家不用付出成本便可得到稀缺的资源,这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所以会产生了占座这种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价格是做什么用的?价格是限制人们无休止欲望的一个工具。然而这里对座位的占有没有引入价格机制,便导致了占座——也就是座位使用权的抢占的产生。

2.从产权角度分析。由于自习室的座位是学校的,也就是公家的,不是个人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公有制”。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产权不明晰。因为座位的所有权是学校的,但是使用权却是大家的。也就是说,你也可以用,我也可以用。但是如果你和我都想用这张座位怎么办呢?那就产生矛盾和冲突了,也就产生了对座位使用权的抢占。所以从制度上看,这是典型的产权不明晰。

3.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博弈论研究的是每个人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占座是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模型的运用:如果别人不占座,你自己占座,那么你不会吃亏,因为你抢到了稀缺资源;如果别人占座,那你更需要占座了,否则你就没地方自习了,吃亏了。所以,每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占座。这里说的最优是指经济学定义的理性人的选择最优,不代表在现实生活中最优。因为在现实中,还有道德和未来利益的约束。

4.从期权的角度分析。这个我也没想到,是2楼那么兄弟想到的。占座的人用书占座后,表示他对于这个座位使用还是不使用拥有选择权。然而,他对于这个选择权没有付期权费,因此是不合法的期权。所以别人对他这个期权可以不承认,可以剥夺他的选择权。

案例1: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首次分享者:天使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或图书馆门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问题:

1)大家为什么要提前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占座?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进行分析,并以此分析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和必要。

2)分析占座是否符合经济效率,如果不是,如何改进?

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笔者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牐犝甲——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发现那些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座。当然,这可能声明这些同学比较细心周到。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报酬。

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如果说,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那么是每天轮流由不同的人充当占人好呢,还是固定专人占座好呢?答案是后者。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小王习惯晚睡,因此早起半个钟头对他来说无异于酷刑加身,勉强爬起来完成“神圣使命”,可能将导致一天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相反,小李习惯早起,占座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小张不仅可以早起,而且拥有先进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占座对他来说更加容易。三者在占座这一行为的相对优势比较中,小张》小李》小王。那么当在三人中作出选择时,小张无疑是最合适的,而小王也许可以利用晚睡的时间为大家提水,小李也许可以利用早起时间去买早餐。于是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座位轮换制——另一种制度设计的优劣

抨击“占座”的人,往往会指出占座违背了公平的原则,每个人都应当平等的拥有占有好座位的机会。于是他们提出他们认为公平的制度-座位轮换制,即每人编号入座,每周逐排调动。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首先它的操作性较强,同时它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预期。你可以不必为占座操心,因为座位就在那里等你,因此你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其次,正如它的支持者所言,在长期内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好位子(当然也必然获得坏位子),于是实现了一种表面上的公平。

而这种制度的弊端在于其极有可能引发不效率的结果,因此从实质上背离了公平原则。首先,由于它是强制性的而非建立在个人意志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那些给予某些座位最高评价的人得不到该座位,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由于对这门课不感兴趣而对这些座位评价很低。于是这些座位无法在他们身上发挥最大效用,甚至还会由于他们的缺席而导致资源的无谓损失。这种趋势的出现,正如一方面穷人食不裹腹,一方面富人挥霍无度的反差。你能说这是公平的吗?其次,座位轮换制显然使前面论及的种种占座所带来的好处都无法实现。

综上,不难发现,座位轮换制弊大于利,而导致其不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违背了竞争原则。考察“座位轮换制”,我们会发现他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何其相似,而几十年单一计划经济带来经济落后的教训告诉我们,竞争观念必须加强。

运用“行政”手段——对占座无效率的克服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了占座带来的种种优越性。但是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中,由于运用不当也可能造成无效率的出现。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讨论对这种无效率的抑制。

比如说,如果8点上课,而楼门6点就打开了,由于竞争的存在,意味着占座人必须6点前赶到,这便加大了占座的机会成本,而影响人们的获利。于是,在一定情况下,当人们认为机会成本超过了其收益时,便会退出竞争,而使得占座带来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更严重的是,由于必定有人坚守阵地,而这个坚定者作为一个理性人,为了弥补这部分增加的机会成本必定会努力扩大收益。由于此时不存在其他竞争者,他想占多少座位都不受限制,于是便形成了其对座位的垄断,那些对座位高评价的人仍无法得到座位,从而导致无效率,不公平。那么是不是需要对占座的数量加以限制呢?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因为没有人可以监督其占了多少座位)。事实上,只要将开门时间做一调整即可。当调整到上课前半小时旾,甹于夯量竞争耍的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这一情况。

再如,有人长期以本占座,妄图一劳永逸,对付这一行为的措施是开门前将本收回,以保证每个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总之,正如政府在市场中对“市场失灵”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占座制度,同样可以发挥积极功效

转帖]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首次分享者:天使已被分享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

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教室,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笔者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笔者将运用经济学原理

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

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

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发现那些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座。当然,这可能声明这些同学比较细心周到。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的原理。

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

报酬。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如果说,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那么是每天轮流由不同的人充当占人好呢,还是固定专人占座好呢?答案是后者。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小王习惯晚睡,因此早起半个钟头对他来说无异于酷刑加身,勉强爬起来完成"神圣使命",可能将导致一天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相反,小李习惯早起,占座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小张不仅可以早起,而且拥有先进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占座对他来说更加容易。三者在占座这一行为的相对优势比较中,小张》小李》小王。那么当在三人中作出选择时,小张无疑是最合适的,而小王也许可以利用晚睡的时间为大家提水,小李也许可以利用早起时间去买早餐。于是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

中获利。

座位轮换制-另一种制度设计的优劣

抨击"占座"的人,往往会指出占座违背了公平的原则,每个人都应当平等的拥有占有好座位的机会。于是他们提出他们认为公平的制度-座位轮换制,即每人编号入座,每周逐排调动

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首次分享者:天使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

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或者作出最好的选择。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存在于千变万化的经济现象背后,所以,经济学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就是说,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复杂经济世界的工具与方法。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它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但经济学的这种作用不是改造世界,而是改善世界,就是遵照客观经济规律,让世界变得更好。对决策者来说,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可以运用经济政策使有限的资源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福利。对个人来说,利用经济学可以作出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面对稀缺性,不同的社会和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作出选择。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各种资源也有不同用途。选择就是决定用什么资源来生产什么物品以满足哪一种欲望。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它要提出使人们作出最好选择的原则。选择就是决定把什么资源用于哪种用途,也称为资源配置。所以,经济学又是一门研究稀缺性资源配置的科学。大学里,理想的座位毕竟是有限的,面对这些“稀缺”的座位,有必要以一个理性的经济学学习者的角度分析占座问题。以听课为目的的占座者。他们为了“好位置”而占。占座动机起源于由座位质量差异引起的优质座位的稀缺。他们对越有利于听课的位置,偏

好越强。这类消费者是学习型的,听课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为了获得好位置,不惜支付高昂的成本,也就是说,价格越高的座位,需求者越多。为了逃避听课—在课上睡觉或看小说而占座的消费者。他们也是为了“好位置”而占。占座动机与第一类相同。对越是不利于听课的位置偏好越强。这类消费者是逃学型的,睡觉或是看小说给他们带来的效用远远比不上听课给第一类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因为睡觉或看小说可能并不是他们的追求,而只是他们为逃避听课而采取的不得已行为。由于占座愿望不强烈,愿意支付高成本的人少,所以价格越高的座位追求者越少,即需求量越小。自习占座者,他们为了“有位置”而占。对他们而言,座位之间差异很小,可忽略。这里不妨假设这类消费者面对的是同质的产品。占座动机起源于同质座位数量上的稀缺。这种由数量稀缺引起的占座与前两类由质量稀缺引起的占座最大的不同在于,收益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一个既定的值,要么为零。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愿支付额外的成本,他们会尽可能把自己的成本降到所有人的平均成本上。所以,价格略有增加,需求人数就急剧下降,需求价格弹性趋于无穷。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者是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个体。作为理性人的大学生,为了获得自己满意的座位(不管是为了学习的目的,还是为了其他目的)必然会出现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竞争。这样一来,为了获得自己满意的座位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想要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而言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对于一个想逃出老师视野的、不爱学习的学生而言意义也是不言自明的,对他们而言,认真听课是一种“负效用”。这么看来,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一般而言,在占座方面,女生勤快于男生,由事实可知,几乎每堂课坐在前几排的都是女生,而男生都在后面几排,据说因此男生颇不服气,于是一连几天早早起来占座,座是占到了,但带来的负效应也不少:晚上睡的晚,早上起的早,上课精神自然不好,一连几天的恶性循环,男生起早占座的现象就没了,前几排仍是女生占有绝大部分的座位,其实这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男生占座的显形机会成本是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而隐性机会成本则是一天的精神状态不佳,相较起来,女生的机会成本就要小得多。因此,占座风波的必然结果就是机会成本比较小的方取胜。

有时候,同学们不仅自己占座,而且还为其他同学占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报酬。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首次分享者:天使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 摘要:大学的连年扩招,造成了大量教学基础设施的沉重的压力。其中图书馆的现象尤其的突出。占位现象的存在,给本来资源已经不足的图书馆造成更大的压力和浪费。为什么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座位情有独钟呢?我将从供给与需求,混合物品,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博弈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给与需求混合物品先发制人博弈 研究背影: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录取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增至2001年的260万、2002年的290万,直至今年,报考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这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喜讯。但事实表明,高校扩招不能太猛。如果在学校设施及师资等方面未做好充分准备的话,种种弊端便会接踵而至。现在社会上已出现文凭贬值,就业率不高等现象;校园内部也会出现种种矛盾,而大学生自习占位现象无疑是高校所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此外,占座现象的出现,跟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宿舍环境的影响。因为大学生自由时间较多,而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里,但宿舍人多事杂,并非学习之地。在西南和桂桂庙的自修室,同学们在埋头苦学的同时,外面却时而嘈杂,再加人没有人为因至少的压制,造成有些学生在自修室大声说话,严重的影响了学习者的效率。而图书馆因为有管理人员的约束以及在人们心里面已形成的保持安静的理念,因此图书馆为学子们提供了相对安静的环境,这是学生之所以对图书馆情有独钟的原因。具调查,70%的同学对图书馆自修情有独钟,80%的同学有过占位的现象,75.3%的同学都认为虽然觉得占位是不太道德的,但也是迫不得已。 占位现象一直存在,造成一方面座位资源的稀缺,而另一入面是占位对资历源的浪费严重。 几点假设前提: 1.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自我利益追求者。 2.人们都是机会主义倾向,即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已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公就会损人利已。 3.在长期的占位现象中,造成了同学们彼此对占位现象的认同的态度。 以下是对占位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之一:需求与供给 需求是指在特定的价格条件下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而供给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生产商原意生产的产品的数量。由于学校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他们提供座位不是用来钱的,这就造成了供给与价格的脱结,从而造成供给与需求的脱结。所以,图书馆的座位的供给与价格因素的完全脱结,造成供给对价格完全无弹性,供给曲线水平于X轴(X轴代表的是价格因素)。这就造成校方不会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占座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占座现象 姓名:刘志颖学号:201330300106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候在教学楼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教室,霸占座位。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考研一族的身上,本来就寥寥无几的自修教室,由于占座事件的存在,竞争显得格外的激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占座是否“违法”。无论是自己占自己的座位后走人还是帮别人占座位,这个“违法”么?个人觉得不“违法”。座位是公共资源,提供给大众,本身没有规定如何使用才算合法。座位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这是你拿那些占位者没有办法的原因。另外占位在某些时刻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类似与“抢占市场份额”,别人不仅为自己抢,还创造条件给别人抢,因为他们是合作关系。作为竞争者,你尽管早到了,但对于那些更早的到达的,你还是晚到了。难道要竞争对手手下留情?没办法的事。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座位作为一种资源,它的存在是稀缺的,而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从管理学的角度说这可以说是效果和效率的结合,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实现了最优产出。

用博弈论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用博弈论分析生活现象论文

博弈论分析生活中现象 博弈论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各相关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假定条件下,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科学。其实博弈现象不只现身于经济领域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的,所以博弈论的思想不仅仅能够用来分析经济从而获得最大的盈利,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博弈论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获得最优的策略。 比如某一天你觉得应该是你女朋友的生日,但又不能肯定,如果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你可以送一束花,女朋友会特别高兴,你不送花,女朋友会埋怨你忘了她的生日如果不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你可以送女朋友一束花女朋友感到意外的惊喜,你不送花结果生活同往常一样。 生日非生日 买花 1 ,1 2 ,1 不买花-1,-1 0 ,0 确定今天是女朋友的生日或确定今天不是女朋友的生日,但你的最好行动都是买花。 谈到博弈论我们不得不说到囚徒困境,其内容大致为两名罪犯A 和B隔离审讯。如果两个都不招,因为证据不充分,两人都只能判1年。如果一方招了,属立功表现,功罪相抵,无罪释放;而另一方则属抗拒从严,判10年刑但如果两人都招了,则各判 5 年。结果大家都知道:两个人争先恐后地招了,结结实实地各判了5年。两个犯

人陷入的就是囚徒困境, A B 招不招 招 5 ,5 无罪释放,10 不招10,无罪释放 1 ,1 其结果就是A和B都招,判5年刑。如果两人协商后选择不招,但如果A或B其中一人招了,另一人就会判10年,而招的一人就会无罪释放,这样的诱惑足以让两名罪犯违背两人协议。而选择招。这样最有可能就是俩人都招。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博弈关系。矛盾冲突的结果也有三种情况负和游戏、零和游戏和正和游戏。“负和游戏”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游戏故也称为双输博弈。在人与人的交往时由于相互的冲突和矛盾不能达到统一交际双方都不让步,最后使交际活动不能展开,结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从中受损两败俱伤。如果是朋友,也会因不断发生“负和游戏”而逐渐疏远,夫妻间经常出现“负和”现象感情自然会受到影响。交际中之所以经常会发生“负和博弈”现象,大多是因为心胸狭窄,遇事爱使性负气,必然会出现“负和”局面。如果不使性负气,而是互相谅解,与人交往采取合作态度,便能使有矛盾和冲突的交际活动朝好的方向发展。在交际中如果遇到了和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想着退一步海阔天高,采取一种和对方合作的态度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负和游戏”的发生。至于“零和游戏”这种简单的“你输我赢”的思考方式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麻烦。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关系并不是简单

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分析

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高校中图书馆自习室是一种十分普遍现象,它是指以放在座位位置的物品作为标识而取得座位资源的优先使用权的行为。“占座”行为虽然是学生为了更好地学习而不得不采取的利己措施,但是,它也给学校和图书馆带来了许多管理难题,更对学生自身产生不利。近几年,“占座”现象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同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童心成在《对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学生“占座”要从学校图书馆自身找原因,那么,解决占座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孙英隽、于晓曦的《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博弈分析与对策》中认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占座实际上是读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即“占座博弈”。“占座博弈”具有(占座,占座)和(不占座,不占座)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这是个人理解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导致了稀缺资源的非有效配置。在解决占座问题的措施中,他们提出来了“对号入座法”者这一新的解决方法。虽然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同样会带来问题,例如:对学生离开座位时间的长短不能确定,以及会耗费更多的成本。学者张毅红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占座”现象原因、危害及对策——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中,提出了解决“占座”现象的措施有: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教育,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这些措施对解决“占座”现象有很好的作用,以上学者的观点都对“占座”现象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他们提出的观点对解决“占座”现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综合分析以上观点,针对“占座”现象,本文也提出了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本文从“占座”现象的定义、“占座”产生的危害、原因、“占座”现象的纳什均衡分析和帕累托最优策略,最后,提出解决“占座”现象的可能性措施等各个方面对“占座”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对个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座位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占座”现象一直是当今个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了图书馆和谐的读书环境。本文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原因分析,以及“占座”现象反映体现的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策略,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占座”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来了解决“占座”现象的各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占座纳什均衡帕累托最优策略

行为金融学发展研究_程昆

收稿日期:2004-02-24 作者简介:程 昆(1965-),男,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和金融发展. 行为金融学发展研究 程 昆,潘朝顺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系,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效市场假说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 文章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行为金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分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 础,概括了行为金融学的主要模型并指出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 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4)02-0054-08 一、行为金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行为金融学是在对有效市场假说(E MH )质疑的过程中产生的。EMH 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法国数学家巴契里耶(Louis Bachelier )1900年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1]。在这篇论文中,Bachelier 认为股票的价格是无法预测的,在任何时候,股价上涨和下跌的概率都相等,当市场不再认同原有的价格时,价格会发生变化,但没有人知道市场何时会变,朝什么方向变化。Bachelier 认为在短期内,股价变动的幅度很小,长期内,变动的幅度会扩大,股价波动的幅度与时间区间长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例关系,类似于随机过程中的布朗运动。Bachelier 的论文当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并一度遗失,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萨缪尔森发现。1934年沃金(Holbrook working )发现商品期货价格变化是随机的[1],1953年肯德尔(Maurice Kendall )在《经济时间序列分析》中分析了期货和股票价格的变动,得到了和沃金一样的结论[1]。之后罗伯兹(Harry Roberts )、奥斯伯恩(Mosborne )等人发表文章,指出股价变化遵循随机游走规律,就像“醉汉走步一样”。沃金等人的实证发现具有革命性意义,但由于他们不是经济学家或金融学家,没有进一步探讨价格随机波动的原因,因此也没有引起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的注意。 1952年马克威茨(Harry .Markowitz )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了《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1],提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投资者进行资产组合投资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投资理论发展的基石,开创了金融分析中“理性人”这一首要假设条件的先河。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F and M .H .Miller )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金成本、公司金融和投资理论》[1],提出了MM 定理,奠定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篇论文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关系的同时提出了“无套利”分析方法,开创了现代金融学方法论上的革命。至此,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理性人和套利定价———开始定型。 遵循前人的研究方法,1965年法马(Eugene Fama )在《商业经济》中发表《股票市场价格行为》[2]一文,首次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在文中被定义为“在一个有大量不断互相竞争,尽量提高利润的理性玩家的市场,每一个玩家在这里都尝试预测个别证券的未来市场价值,任何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第3卷)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 RICULTURA 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 .22004(Vol .3)

大学占位中的经济学

“占位”的一般分析 每到期末时候,图书馆自习室便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面的座位的稀缺,导致学子为求自习位置而四处奔走,本人就有过这样一次痛苦的经历;另一面是人去位不空的座位洒落在人群当中,在这些座位的旁边的是一本或两本的书,它们刺眼的告诉后来者,“此位有人,请君另就”归纳这种现象,以经济学的术语来讲就是:资源稀缺的同时存在着资源的浪费行为。 众人皆知这是反常的现象,但反常的以至于令我们熟视无睹,或者少数的有识之士对此深恶痛绝,但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从道义上的谴责,于是也就有了自习室门口这样的一幅宣传板:“轻轻的我走了,带走了桌上的东西,把空间留给更需要它的人”,宣传板很美,但也很微不足道,对于种种道德式的批评,我只能保持沉默,法律上有所谓的法不责众,同样当一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道德的力量在我看来是显的如此的轻。 从校方的角度来看,在非常时期(期末)有非常的措施,如张贴告示,专人定时清理空座位等,但正如前所述,违反规定的并不是单个或少数的行为主体,于是法律也就失去了效力,或者说在占位行为是普遍现象的前提下,法的执行对象

缺失了,因为法是不会责众的。 在大学自习室占位现象严重的这样一个事实情况下,道德式的说教由于参与者(支持者)较少的情况,它失去了令人良心震撼的效果,法(校规)的执行由于对象的众多导致了效力的下降,使法仅成为一种警示作用。所以说以上两种方式并不是最终解决大学占位现象的有效途径。 依笔者个人的观点看来,占位现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不是从道德也不是从法治的角度来谈论,而是从新制度经济学或者更准确的是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产权学说在结实占位现象上所提供的解释将会比以新古典经济学(主流学派)提供的解释来的更为有力。虽然我以产权经济学作为分析的工具,但我并没有抛弃新古典分析中资源稀缺以及边际分析这两个基本的学说。 关于产权的定义,理论界有多种版本,概念上的分歧源于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目的。在这里,笔者并不想深究这些分歧。因为本文的需要,在这里我本人还是要阐述清楚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虽有学者认为产权即所有权,但我倾向于认为产权是一个比所有权有着更广范畴的概念。按经济学家张军的观点:产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惩

大学占座位现象分析

“占位”的一般分析 ; 每到期末时候,图书馆自习室便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面的座位的稀缺,导致学子为求自习位置而四处奔走,本人就有过这样一次痛苦的经历;另一面是人去位不空的座位洒落在人群当中,在这些座位的旁边的是一本或两本的书,它们刺眼的告诉后来者,“此位有人,请君另就”归纳这种现象,以经济学的术语来讲就是:资源稀缺的同时存在着资源的浪费行为。 众人皆知这是反常的现象,但反常的以至于令我们熟视无睹,或者少数的有识之士对此深恶痛绝,但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从道义上的谴责,于是也就有了自习室门口这样的一幅宣传板:“轻轻的我走了,带走了桌上的东西,把空间留给更需要它的人”,宣传板很美,但也很微不足道,对于种种道德式的批评,我只能保持沉默,法律上有所谓的法不责众,同样当一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道德的力量在我看来是显的如此的轻。 从校方的角度来看,在非常时期(期末)有非常的措施,如张贴告示,专人定时清理空座位等,但正如前所述,违反规定的并不是单个或少数的行为主体,于是法律也就失去了效力,或者说在占位行为是普遍现象的前提下,法的执行对象缺失了,因为法是不会责众的。 在大学自习室占位现象严重的这样一个事实情况下,道德式的说教由于参与者(支持者)较少的情况,它失去了令人良心震撼的效果,法(校规)的执行由于对象的众多导致了效力的下降,使法仅成为一种警示作用。所以说以上两种方式并不是最终解决大学占位现象的有效途径。 依笔者个人的观点看来,占位现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不是从道德也不是从法治的角度来谈论,而是从新制度经济学或者更准确的是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产权学说在结实占位现象上所提供的解释将会比以新古典经济学(主流学派)提供的解释来的更为有力。虽然我以产权经济学作为分析的工具,但我并没有抛弃新古典分析中资源稀缺以及边际分析这两个基本的学说。 关于产权的定义,理论界有多种版本,概念上的分歧源于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目的。在这里,笔者并不想深究这些分歧。因为本文的需要,在这里我本人还是要阐述清楚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虽有学者认为产权即所有权,但我倾向于认为产权是一个比所有权有着更广范畴的概念。按经济学家张军的观点:产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惩罚权。 自习室的作为从最终的归属权来看,它显然属于校方,它是社团产品,因此座位不存在着所谓主体缺失的问题(类似的分析可以参看经济学家周其仁对公共过道的分析) 虽然自习室的座位在实际产权主体存在过于抽象的问题(主体者是抽象的校方这个概念),但在我们所分析的占位现象中,代表校方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校方后勤人员,他们起着执行者的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非所谓主体缺乏或主体抽象的问题,而是主体参与的力度问题,正是由于参与度的不足构成了占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以产权经济学分析这一现象之前,我先简要归纳一下我的分析框架:我以博弈的观点来看待占位现象,这种现象最后发生

上课占位问题的博弈分析

上课占位问题的博弈分析,匹配市场分析以 及占座问题解决方案 一.现象概述 上课占位已成为了北京大学或是全国各类大学中一个愈演愈烈的现象,走进教室,桌子上被贴满了形形色色的类似于“晚6:40——8:30谢谢”的纸条,因此即使自己早早地去了教室,也常常不得不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有时只有教室前列,有时发展到教室的70%之多,主要原因,大致是因为教室座位(或者学生心中的好位子)是稀缺资源,而且北大对自由旁听的鼓励又进一步加重了座位的稀缺,因而大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它。占座现象便是由此产生的一个为自己获取稀缺资源的手段。 通过微信平台上的一个简单占座问卷,得出了一个数据,有72.3%的学生对占座现象表示厌恶,但是仅有23.4%的学生表示自己无论如何不会选择上课占座,17%的学生表示一定情况下会撕去别人用来占座的贴条,45%的学生支持巡逻老师撕毁贴条。 既然占座现象如此令人讨厌,为何依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呢,在此,对这个现象展开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以及解决方式的分析。 二.博弈论分析 1.模型的建立 占位问题是一个多人的博弈,但是为了分析的简便,在此简化为两人博弈,假设有一个好座位和一个坏座位。假设每个好座位能带来的收益是6,而坏座位带来的收益是2。假如两人都不占座,每个人去到教室有1/2的机会抢到好座,因而预期收益是4,假如提前占座,要付出额外成本1,但是能得到一个座位的全部收益,最终受益为5,而另外一人收益为2,假如两人都试图占,则都要付出1的时间成本,但是只有1/2的几率得到,因而预期收益为3。在此模型下依次类推,可以得到如下的收益表(甲的收益,乙的收益): 由此项表格中可以清晰看出,对于其中任意一个人而言,无论另外一人如何选择,选择占的收益都比不占要高.因此可以达到的纳什均衡是两个人都选择占位,每人得到3的收益,但显然这无法达到社会最优.因为,如果两人都不占位,每个人的收益都是4,大于3.这类似于囚徒困

大学生占位现象调查报告

淮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占位现象 调 查 报 告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13级思想政治教育 组别:第九组 组员:刘志、王毛毛、唐茜、刘亚平、徐莉

摘要:在现在的高校中,图书馆和自习室占座已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些场所,经常会发现一人‘坐’多位、人未在,书已到,乃至还有几个人占用整间教室的情况。这就造成其他一些同学的学习困扰。其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了学校自习室安排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更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一种突显。而对占座现象的存在,每个人面对此事的态度也是不同。而后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究其占座现象产生的缘由,提出解决大学生占座题目的相干对策,希望可以尽可能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 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扭曲现象。有些学生经常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很少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很多同学并没故意想到占座有什么不对,据调查显示,大部份学生不喜欢占座的行为,但是自己却堂而皇之的占座。还有28%的学生以为占不占座无所谓,并没有采取措施来制止这类行为,只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另外,帮人代占也是一个重大因素,有时候一个人占几个人的位子,然而已占位子的人却迟迟不来,造成教室和图书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也是此次调查所反映最多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占位现象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社会日益飞速发展,对人本身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

地,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也加大。各学校扩招已成为趋势,而校内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这就使得教室资源不足,从而导致了学生占位现象严重。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占位而不吃饭,提前近一个小时到教室;更有甚者,在上完一节课后将书本放在座位上,为下次上课提前占好位置。因而常常会出现书本满教室,教室却寥无几人的现象。这样既给别人带来不便,更阻碍了社会道德的发展。 2.在确定“大学生占位现象”的课题前,我们也在一起探讨过其他研究课题,最终决定这个课题是因为相对于其他课题“关于淮师大大学生占位现象”的调查,无论在调查价值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相较于其他。都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它贴近我们身边真实存在,具有现实意义,更加容易引起共鸣。 3.对于占位现象的调查我们并不是第一个关注的,以往他们的研究都着重于“以占位现象窥视现代社会的经济”,但由于我们我们的调查是针对于本校学生的,所以我们的关注点在对本校的分类型专业学生的占位现象的调查,以此来发现他们关于占位现象的态度和对此的解决方法的集思广益。 二、调查样本选取及研究说明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法,问卷发放对象为淮北师范大学学生,设计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学生,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员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1份,样本有效率91%。 在问卷设计的时候我们结合现实情况,考虑到我们学校的男女 3

案例;关于占位的经济学现象分析

案例:关于占位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适用范围:导论 考核的知识点:市场配置资源 问题:用经济学的知识对此行为进行分析“占位“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 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位族“手 持书本忠实的守候在教学楼或图书馆门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的奔入,瞅准座位, 忙不迭的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的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解答参考: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 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 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笔者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 占位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 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睛费神的辨认黑板上的 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怕漏掉听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力,活的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 一切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的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位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 一会,可能无法迟钝悠闲地早餐,他们是你为占位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是在与机会 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 述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 早期有益于健康,精力充沛,二八事件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 占位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收益却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 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替他人占位——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发现那些占位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位,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位。当然,这可 能声明这些学生比较细心周到。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 虑边际量“的原理。

期中考试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开课单位:_物流学院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任课教师:_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__120_分钟 学院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 )1、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如何使私人企业避免利益损失 B 、证明资本主义经济比社会主义经济更优越 C 、如何有效配置使用稀缺资源 D 、决定最公平地分配社会产品 ( )2、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A 、需求增加 B 、需求量增加 C 、需求减少 D 、需求量减少 ( )3、供给规律说明 A 、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B 、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供给量增加; C 、消费者更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 D 、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 )4、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 A 、 缺乏弹性的 B 、富有弹性的 C 、有单位弹性的 D 、无法确定 ( )5、若X 和Y 产品的交叉弹性是-2.3,则( )。 A 、X 和Y 是替代品 B 、X 和Y 是正常商品 C 、X 和Y 是劣质品 D 、X 是Y 互补品 ( )6、私人商品与公共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B 、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使用提供的 试 卷 装 订线

浅谈校园中的经济学

《浅谈校园中的经济学》 内容摘要: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皇冠上耀眼的一颗明珠,在多姿多彩大学的校园里不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型、看不懂的数学公式,而是每每出现在你我的简单的平实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经济学打交道,它和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我们每人每天都处于一定的选择中,并处于一定的交换中。本文将从校园中的各种学习生活现象出发,用经济学知识解读每个经济现象。 关键词: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效用;外部性;寡头市场 内容: 一、坐车:309路公交和坐出租车的选择 众所周知,北门的309路公交车就没有出现过不挤的情况。每次到站台上等待309路对于每个财大的同学都是一次痛苦的煎熬。会等很久不说,也有可能好不容易车来了,却因为人太多而挤不上去。在经历完郁闷的挤车未成功的过程后,一部分人选择打的离去,而还有一部分同学则依然“驻守”在站台上。 一个同学会在站台上等了半个小时的309路公交车无果后,毅然打的离去,这么看来他的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这里就会用到沉没

成本来解释这个现象。沉没成本是指一旦支出就无法收回的成本。等车的半个小时就是沉没成本,无论309路公交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来不来,这半个小时已经耗费掉再也找不回来了。在经济学角度看来,理性人只会将沉没成本忽略掉,这样才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在等车半个小时无果后选择打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草堂茗香上的二手交易市场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用品也加快了更新换代的步伐。在学校光华园网站上的二手交易市场也越发繁荣起来了。各种生活用品,电子用品,教科书,成为大家竞相争购的热门商品。虽然二手商品都不再是新的,未用过的商品,但仍然能够吸引不少同学前来购买。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些二手商品在买家的眼中都是物美价廉的好东西。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外部性是指某种行为对他人福利造成的影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二手交易市场作为闲置物品和废旧物品交易的一个平台,能够促进物资的流通,提高闲置物品或废旧物品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环境保护。这些积极的影响都属于二手交易市场的正外部性。当然,随着二手市场的进一步火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利影响。不少同学花费太多的精力介入二手市场,完全为了获取利润,使得二手市场更加商业化,不符合学校以

生活中的博弈论1

生活中的博弈论 1.买水的困境 我们寝室七个人,有一台学校免费提供的饮水机。一桶水八块钱,在宿舍楼下可以直接买到。但是在买水制度的安排上,却遇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想到的办法是轮流购买。但问题至少有三个:一、每个人对水的消费量并不相同,这种平摊的方法可能不会得到喝水较少的同学的支持;二、七个人轮流一次的周期很长,到最后很可能会出现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多买一桶水的情形,在公平性上存在争议(虽然一桶水的花费并不高);三、节假日期间,有些同学回家,可能会影响轮流购买的实行。 另一个办法是每人定期出资,设立一个买水基金。除了上面的第一个问题外,还可能存在下面的问题:一、资金如何妥善管理和使用的问题;二、谁把水从一楼搬上来的问题(比较费力)。 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上的方法均未有效实行,所以寝室经常发生水荒。 这个问题与公共物品的提供困境类似,但又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到最后可能演化成一个智猪博弈:对喝水比较看重的人去买水——事实近似于此——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分析一下。当然,同学友情、兄弟义气等约束行为的因素并未考虑在内,只是在纯粹经济人的假设下给出问题。 2.还钱问题 俗话说,“欠钱的是大爷”,以至于现在出现了专门替人讨债的职业。下面是个真实的例子。 A和B都从我这里借走200元钱,并且他们都向我承诺:只要另一个人还钱,自己也还钱。但是他们背地里结成了“还钱联盟”。即,A和B相互约定,谁也不会主动还钱。 这个“联盟”是稳定的吗?我如何才能要回我的400元钱?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3.澡堂里的智猪博弈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博弈理论(game theroy)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的决策选择以及相应的均衡问题。举一个经典的博弈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博弈,这就是著名的"智猪博弈"。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现在问:"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这个博弈结果被经济学家们用来解释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现象,其中也包括本人在北航澡堂里所遇到的那次经历。 上个星期天我在澡堂里当了一次大猪。那时我们第一批冲进了澡堂,结果发现水管里的水还没有放尽。谁先踩踏板,谁就会溅一身的凉水;如果大家都不先踩踏板,显然就都洗不成澡。但如果一部分人先踩踏

经济学原理分析占座现象

经济学原理分析占座现象 [摘要]生活中的经济学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学的产生本来就来源于生活,让经济学回到生活中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是一种螺旋上升的阶段,是认识的升华,系统地学完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学会应该善于总结,应该慢慢学会用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去解释生活中的更多的现象,真正的体会到经济学是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真正含义,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生活中的经济学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经济学。 [关键词]相对优势; 机会成本; 通货膨胀 [正文] 一,经济学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最近重读了《经济学原理》、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等书,随着作者的思路重新的整理了一下经济学的轨迹。经济学的原理其实很简单,都是丛生活的点滴出发,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最后回到现实生活,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去分析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曼昆从经济学的繁杂体系中归纳出了的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是指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社会面临的权衡取舍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间,效率是指把蛋糕做大,而平等是指政府把经济蛋糕切成均等的小块,而同时,蛋糕本身就小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就是要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 原理三:理性人要考虑边际量: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通过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收益或成本变化时,人们的行为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五:贸易是每个人的状况更好,贸易可以使人们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活动,并从相互交换中受益。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就是通过看不见的手指引经济活动,促进了福利。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去弥补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尽量的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需要。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生产率是影响生活水平的关键的一个函数变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可过多的活不时,物价上涨。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可以通过菲利普曲线说明之间的关系。 而在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中,作者用浅显的语言,用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 姓名周龙 学号1008020009 专业材料类 日期2011.12.19

一.内容小结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 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 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济学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 世纪30 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 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 世纪中期到19 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 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 世纪晚期到20 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 世纪30 年代到60 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 世纪60 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 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 二.案例分析 1.微观经济事件背景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 占座" 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 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 占座族" 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 地奔入教室,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 殖民地"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

经济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1

经济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 一、经济研究方法 研究是一个探索新知识的过程,需要有条理地组织执行,以便能够对所获得知识的可靠性进行严谨的检验。经济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出几种略作说明。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 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4、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5、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6、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图书馆占位

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校相对高级的场所,大量的藏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相对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是使它成为自习的最佳去处;然而,作为报答一个公共场所,每一天都有大量的学生进进出出,由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或思维方式的不同,便引发了一系列的不良现象。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占位”现象。 试着想象下这样一个场景:“过几天就要考试了,为了考出好一点的成绩,你昨晚便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泡一天的图书馆,把遗漏的、没有理解清楚的知识补回来;可第二天,当你背着书包来到图书馆的时候,却发现不仅每个书库连自修室都没有空位置。令人恼火的是偌大的自修室内,只是稀疏零散地坐着几个学生。一张可以坐四人的桌子,上面往往只有一个人麻木地坐着。而其他座位上则是随意地放着几本书,仿佛是在告诫你:“不要打这座位的主意,这里有人了!” 以上的场景想必大家都遇到过。不可否认,学生对难免会有上厕所、打电话的时候。但这却掩盖不了“占位现象”的严重性。那么多人约好一起上厕所、打电话?那场面想必一定很壮观!相信厕所也应该因不够用而告急!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时候则是“一个下午一二节有课,三四节没课的学生,中午自习完后直接把书本放在座位上,等第二节下课后再回到这里继续自习。”“占位”现象不仅在本校图书馆屡见不鲜,在其他学校也极其常见。其普遍存在性也从侧面反映出解决该问题的巨大的难度。毫无疑问,“占位”现象并不仅仅是造成资源浪费这么简单。追根溯源,它是一些学生不良习惯的直接表现,更是牵扯到学生的素质问题。而行为习惯这种东西一旦养成,没有刻意地去纠正,是很难改正过来的。于是乎,“占位”现象愈演愈烈,同时也逐渐引起学生、校领导的重视。而学生,作为图书馆的常客,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当然只是其中的部分学生),同时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就先让我们听听一些学生关于“占位”现象的一些看法与观点。 学生甲: 很多同学觉得在图书馆有很浓的学习气氛,所以大家都会起的很早去占位置,但是这毕竟是公共的场所,占了位置如果要学习就坐着,如果要离开长时间就不应该还霸占着,这就不好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