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议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成因

浅议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成因

浅议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成因
浅议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成因

浅议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与成因

【摘要】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得益于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中职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职生的初次就业率还比较高,但是就业的质量和就业的稳定性却越来越严峻。就业的认识误区和自身就业能力不高是当前就业难的两大成因。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现状;成因;就业能力

随着毕业生越来越多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中职生和大学生同争一个职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没有学历优势的中职生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而中职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误区和自身就业能力的不高,造成了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满意度降低,学生自己在就业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正视就业难的现状,加大对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一、中职生就业现状

评价一个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主要是看它的毕业生被企业接收的情况和对他们的评价。当前的中职生的就业虽然在初次就业中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却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中职生就业的稳定性较低,离岗现象较频繁。企业希望中职生能够“零距离”就业-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但事实上很多中职生在进入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都离开了,很少有人继续留下来。对重新找到的新工作单位,在那儿也干不了多久就又想换地方,有些中职毕业生一年换了好几次工作,只要自己认为干着不舒服的工作就想换。

二是中职生在企业里面基本都是处于一线的员工,从事操作和服务性的工作,企业的管理层和行政层的工作基本都是以选聘大学生为主,中职生很少涉足。

三是中职生就业率高但就业的质量较低。专业不对口,就业不稳定,中职毕业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工资水平的满意度不高,感觉发展前途渺茫,而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评价也较低,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太慢,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中职生就业难的成因

造成中职生就业不稳定、就业质量不高、企业满意度低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学院名称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生姓名李丹 学生学号201210040313 任课教师陆墨姼 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 年07月03日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连年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

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 学生在树立自己理想设计未来时往往“趋高”,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的期望与现有水平能力有很大差距,问题是对自身认识不足,不能立足于现实,不知道自己在何种位置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欢迎阅读! 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1: 我从定西农村一所初级中学毕业之后,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便选择了玉门石油机械中等专业学校。 在学校,我不用面对升学压力,不用面对让人头痛的数字和文字,而是每天接触自己感兴趣的电焊,学习自己喜欢的焊接技能。或许是因为对焊接专业非常热衷,我在学校的学习非常勤奋,而且乐在其中,初中学习时的枯燥在技能学习中并没有体会到。在学校,除了每天提高自己的技能外,我还经常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并获得了不少荣誉。 两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被中国北车塔筒场玉门分公司招聘为焊接技师,开始了自己的焊接生涯。 在这家公司,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还担任了焊接小组组长一职。在工作岗位上,我尽心尽力,精益求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后来,通过师傅引荐,我

在北车塔筒场总部成功就业,先后到内蒙、甘肃瓜州等地从事焊接工作。在新环境,我依旧能很快适应工作,继续延续以往的努力和钻研,最终换来的是专业技能的迅速提升,迎来了我焊接事业的顶峰。 2013年,在外打拼4年的我不想一直在异乡拼搏,于是我辞掉了不错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家乡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我用在外打工的积蓄和家里的部分资金支持,开了一个铝合金钢门窗综合经营部,生意非常红火,收入也很可观。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当时的选择没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上普高还是职校,都要看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职生成功就业的事例2: 来自烟台机械工程学校的温云飞荣膺本届全市职业学校学生商业计划书大赛冠军,他将带着他的“魔幻奇迹主题馆”的项目,代表烟台参加11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创业大赛决赛。 温云飞的项目主要是围绕着魔术运营进行的,而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与他丰富的魔术表演经验分不开。温云飞从2009年学习魔术,之后他跟随着老师参加了许多场商业演出,表演经验非常丰富。因为痴迷和热爱,温云飞对于魔术的钻研也日益加深,但是要成为像刘谦一样的魔术大家,温云飞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于是他想到了开办一家魔术工作室,这样自己也就从打工者变成了创业者,而离个人的目标也就更接近了。很快,温云飞将想法变成了现实,他的“魔幻奇迹主题馆”诞生了。

浅谈中职生该如何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

浅谈中职生该如何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中职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中职毕业生多能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强,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随时应用于工作实践,针对性强且工资待遇要求低。但是,目前由于金融危机使大批下岗失业人员面临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导致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职生就业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用人单位较少,中职生难就业等,面对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既是对职业学校的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对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更应该坦然地面对这次危难,打好这场持久战,重新焕发职业教育的“第二春”,我作为中职学校一名普通的专业课教师来谈谈我的看法。 1重新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任劳任怨的吃苦精神 很多同学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希望毕业就进好单位,但又不能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事实证明凡态度端正、敬业、诚实、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实习生都受到各企业单位的好评,也为他们迈向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课、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遵规守纪、文明礼仪的锻炼和培养。通过前几次学生在工厂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从学校到工厂一时适应不了厂里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时间,有的学生处理不好与上级主管和同事的关系等等,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学校根据工厂反馈来的意见就加强了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班主任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任课教师利用上课时间也时时灌输德育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学校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在实习车间里引入了工厂式工作制度和模拟工厂工资制,通过这样的运行机制,为学生以后能很好真正地适应工厂和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2坚持务实态度,不好高骛远 大多数毕业生已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择业时主要从今后发展和工作的稳定程度思考,不再将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准备,也就是先找个单位锻炼一下自己,等能力有所提高了再选择比较好的单位。但是也不乏有的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原因。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

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第一节-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第一节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0%。《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 2006年,中职的就业率又达到了95.6%。 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255.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36.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57.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37%。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5.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34.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53%;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88.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4.16%。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是: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9.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2.9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7.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53%,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52%。就业渠道情况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74.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33.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74%;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0.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49%。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89.75%。 从毕业生数量看,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为88.4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29%;其次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为78.9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67%;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专业,毕业生数分别为,4.54万人和5.51万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25%和1.51%。 调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为1386.1元,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占57%,月薪在1500至2000元的毕业生约19%。 《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同时也显示出中职生高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专业对口(包

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及指导建议-精选文档

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及指导建议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过去,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明显好转,很多企业步入正轨并发展壮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而且,我国目前正面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对具有高技能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需求量很大。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现在的形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笔者在此对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据统计,在我国1.4亿职工中,初级工占65%左右,中级工占31%左右,高级工仅占3.5%。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中、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中职生的就业前景令人看好。但是,在当前大学热的社会背景下,大批初中毕业生把读高中考大学作为最大的学习目标,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少选择读技校。于是中职生的就业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由于中职生的思想还没转变过来,不愿去企业当技术工人,这样就造成了企业的“用工荒”。造成现在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缺乏目标 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在16~20岁,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在他们身上还存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他们往往认为来技校读书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被逼无奈的选择,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感到很迷茫,觉得中职生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就业比较难。而且有些学生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如很多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父母与子女两地居住等,这些都给中职学生的就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2.盲目攀高,不切实际 很多中职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业过程中盲目攀高,追求“三高”式的职业,即要求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中职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水平,心理就有一种落差,甚至不愿去工作,产生逃避心理,抱怨就业难。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

浅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一)

浅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一) 论文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健全的法律法规、投资主体单一、服务水平低的现状。大学生就业市场在构建模式、规模、方法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发展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每年都有几百万,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程度逐步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有效地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供需见面、创业培训等就业服务,我们就有了新的概念——“大学生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一)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仅使毕业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政府部门会定期组织人才市场,高校也会组织校园招聘会。但如何将各种资源更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这就需要高校或专门的中介组织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 国家从1985年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后也陆续颁布了一些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文件,到2000年,教育部取消毕业生派遣证,改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结束计划分配、派遣就业制度的历史,开始了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目前国务院明确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批准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由教育部归口管理。但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毕业生交换的各个环节,毕业生、用人单位、市场管理方的相互作用、合理制约机制还不是很完善。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的主要有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由政府提供经费为毕业生提供公益性服务,高校就业服务部门由高校提供专项经费为本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校园招聘组织与服务活动。仅仅是这两种毕业生就业服务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毕业生就业需要的。专门的就业市场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它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收益则可通过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服务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高校及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是高校老师或公务员,服务意识低,服务态度不令人满意。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不断稳定拓展新的就业市场,吸引更多单位来招聘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化的就业工作就要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要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在服务工作中不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改进工作态度,做到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周到、文明礼貌。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大学毕业生资源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没有条块分割,没有地区封锁和待业壁垒。 2.开放性原则: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就毕业生资源而言,应该允许毕业生自由进出人力资源市场不应设有学校和地区限制。

中职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中职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中职生即指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学校的毕业生。近几年来,在人才招聘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都把学历定位在本科、大专以上,把中职生挡在就业大门之外,中职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中职教育工作的经验,现将中职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中职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学历偏低,发展后劲不足 造成中职生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发展后劲不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职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远比不上大学的办学条件;三是中职生学制短,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较少;四是大部分中职生入学前基础较差;五是中职生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学习较少。以上因素决定了中职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造成中职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中职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突出;二是中职生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三是受到社会上只有考上高中或大学才是人才的不正确舆论的引导;四是中职生在求职时常常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以上因素致使部分中职生认为升学无门,求职无路,从而给其学习和心理上带来了较多不利因素。 (三)就业期望值过高 部分中职生及其家长不能正确认识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势,其观点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中职生毕业后应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或当国家干部,或到企业当技术管理人员,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工作,造成需求中职生的用人单位招工困难的现象。 (四)部分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规范 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它们抓住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在招工用人方面不能较好地遵守国家法规,在用人条件、用工待遇等方面过于苛求,降低了中职生及其家长对用工单位的信任度。 二、中职生就业难的主要对策 (一)学校要为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生存,学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工作重点之一。一是学校应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知识讲座等方式,使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二是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目的地实现教学和管理。三是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及毕业生情况,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建立多个毕业生就业基地。四是学校应通过定期举办就业知识咨询活动、模拟招聘活动,请在工作单位已取得突出成绩的毕业生来校作报告等活动,使毕业生树立自信心,掌握就业技巧。 (二)树立自信心 不少中职生在和大学生的竞争中认为低人一等,普遍存在自卑感,认为大学生比自己的理论知识深厚,各方面素质较高,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中职生亦应看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普 遍存在要求工作条件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劣势;应认识到无论哪一个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都有层次之分,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亦有层次之分;要看到自身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际动手能力上及工作务实程度上的优势,抓住机遇,抛开自卑,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要因一两次求职找不到工作就心灰意冷。 (三)要积累就业资本

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企业调查报告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 通过走访调查山东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沂惠尔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对中职生的需求,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是: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就业渠道情况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现如今迫在眉睫。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现状;问题;对策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曾几何时,我国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甚至于每年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就业,或者不能够物尽其值。郁

郁不得志。很多的才能被埋没,而我国的市场还无法满足,严重缺少人才。 二: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随着现状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大学生就业也很紧张,我们调查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浅谈中职生就业定位与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b10359094.html, 浅谈中职生就业定位与发展前景 作者:刘芝萍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摘要】中职生学历水平在社会上竞争性较低,在中职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这成为很多学生的困惑,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此,中职生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科学的职业规划,让自己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对中职生就业定位与发展前景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定位;发展前景;探索 中职毕业生作为社会上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今后的就业情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由于中职生学历不高,就业存在很多问题,若没有提前做好规划,那么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1]那 么,中职毕业生该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呢?下面就来深入谈一谈。 一、对自己的情况有全面了解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中职学生要从职业需要方面去分析自己的情况,找准目标、定位准确,学生要详细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要符合自己的现实情况,只有全面了解自己的情况,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找到正确的职业定位。 学生在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老师要告诉学生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不能毫无根据的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但是也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客观的认识自身条件,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这样才能为就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除了要详细了解自己的情况,学生还要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趋势。个人所处的家庭以及所生活的地区,给学生提供的发展机会也是有差异的。例如: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经济富裕,毕业后不想就业想继续深造,这样的想法往往能够实现。但是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经济条件不允许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总之,学生要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正确的了解,并积极、正面地去面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达成自己追求的目标。 二、确定职业目标 在中职生对自己的情况有正确认识之后,下面就是要确定职业目标了,因为只有确定了职业目标,才能更加正确、理性地去选择职业。

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教程文件

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一、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就业教育。它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定位在就业目标导向上,将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地贯穿于人一生的动态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形势和就业现状,提前做好心理的调适、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等各方面准备,为自身顺利就业搭建桥梁和铺平道路,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近年来,中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科学研究成果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科学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着学科内容和体系,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则通过一定的课程内容更新和课程设置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反映。 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中职教育的就业指导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重视程度、教学手段和方法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改革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使本来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全面提高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由“好找工作”向“找好工作”的转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观念及辅导教师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师、学生及家长仍认为学生有一技在手,找到的工作就好,一味地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就业指导中,也只是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往往只把有关职业生涯的知识讲给学生听,未能充分兼顾不同学生的专业兴趣和需求差异。 2.工作体系建设不到位 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体系是做好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就业规划的重要基础。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只是按照课程要求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与高校就业指导的建设相差甚远。教育行政机构建设还不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健全。 3.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 目前中职学校缺乏专业性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主要是政治课教师和中文专业老师,且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培训。 4.缺乏教学教法研究 现在中职学校只是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枯燥、抽象,教学方法死板,趣味性不足,同一案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去讲,敷衍了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5.缺乏实习前的职场安全教育 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缺乏对学生的职场安全教育;再加上实习单位遍布各地,跟踪管理困难,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实习期间工伤等事故时有发生。

浅谈大学生就业需求状况

浅谈大学生就业需求状况 一、研究的缘起和目的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至今,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从XX年的83%降到了XX年的72.6% ,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我国长期被视为天之骄子、从来不曾被就业困扰的大学生,出现了失业问题,而且失业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原因来解释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关研究部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也各有侧重。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最为密集的地区,**市**区更是面临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区辖内拥有**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和众多民办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市的79%,每年有XX0多名大学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毕业,其中有许多人就在辖区内就业。一直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高校大学生对政府就业服务的具体需要,更清晰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更好地打造服务性政府,**团区委联合**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以“驻**区高校大学生就业需求状况”为主题组建了课题组,于XX年7月对**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调研能够对该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出初步的对策,以便于找准未来政府就业服务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工作举措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样本概况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300名学生。全面考虑到男女性别比例及专业和年级及学校层次等情况,主要调查包括**大学、**师范大学、**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体育大学、**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城市学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区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过因为并非随机抽样,加上样本量的限制,因此在进行推论时应较为慎重,此数据能够为我们的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建议。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驻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求职意向、求职心态、求职最先考虑的因素、求职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大学生就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及解决方法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及解决方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公民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同以往相比,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是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岗位需求增长速度,学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学生的自我思想观念等因素,导致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本文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社会需求增长速率远低于大学生毕业求职比率。 现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及求职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当前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工作岗位短时间内不会大量增多,甚至不变或者减少,导致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供大于求的现实普遍存在于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据18年最新数据显示,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行业的录取率不足10%。 (二)当今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普遍存在缺陷。 受家庭教育、学校教学水平、社会经历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在大学阶段,学习与生活习惯差,临近毕业期间,盲目跟风,加入考研大军,但近年来,各个高校保研人数逐年增加,人数比例,相比考研录取率大大提高,不少人因考研失败而被迫找工作,进一步冲击就业市场。 (三)当今大学生求职结果两极分化严重。 18年校招开启以来,在应届毕业生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习及校园活动经历丰富的学生往往拿着十几个offer,并在其中苦于选择,而在校期间逃课、打游戏以及不参与学校活动与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往往被企业拒于大门之外。 (四)当今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准备不充分。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优秀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大大加强,许多企业在六七月份就开启了网申、校园宣讲等校招活动,提前招揽人才。“金九银十”的时间大大提前,许多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信息收集不充分,相关高校的校招启动工作时间落后,导致部分学生错过心仪企业。同时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在面试、交谈以及薪资探讨等方面,对自己期望过高,造成了好的企业去不了,差一点的企业看不上的现状。 二、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求职技巧匮乏。 许多应届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实习工作经验,求职技巧不熟练,在面试期间不能及时的摆正心态,补充自身不足,造成了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二)求职渠道有限。 受地区、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寻找工作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合适的渠道去获取相关的就业信息,同时校园招聘中许多企业多针对本地大学生进行招生,导致学生意向工作地点与企业要求不符,造成就业困难。 (三)专业不对口。 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期间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对于专业的选择具有盲目性、跟风性、随意性,导致毕业时,热门专业选择的人数过多,就业竞争激烈,冷门专业找不到相关行业工作。 (四)劣质企业过于剥削新人利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