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病原菌分离方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丝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了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重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他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原的分离培养。

二、实验用具:

酒精灯、手术剪、镊子、75%酒精、3%~5%次氯酸钠、灭菌水、培养皿、封口膜、乳酸等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煮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AGAR)20g(10:1:1)水1000ml

(1)将去皮称量好的马铃薯切片后加水煮沸15~20min(水可以适量多加200ml 左右,因为在煮的过程中会蒸发一些),待土豆煮软即可。

(2)三层纱布滤去马铃薯后将过滤的水倒入洗净的锅中,加琼脂粉搅拌充分后再加热煮沸,小火使其充分融化。

(3)加入葡萄糖并不断搅拌,待其完全融化后双层纱布过滤,定容到1000ml,分装到500ml的玻璃瓶内,每个玻璃瓶最多装300ml,121℃湿热灭菌

30min。

2、培养皿干热灭菌170℃1h;蒸馏水、枪头等湿热灭菌121℃30min。

四、实验步骤:

1、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所有器具用紫外灯灭菌30min,分离室要保持清洁。

2、取样,病斑大小约20个(含病缘线)

3、分装培养基:(1)融PDA,松盖在微波炉中加热约3min(看量多少而定)

(2)待冷却至50℃后在超净工作台指示灯显绿灯时分装

(3) 分装时滴入一管乳酸约20滴(每10ml培养基中加3滴乳酸)

(4)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

约15m1(300ml一瓶的培养基倒20多个平板),加盖后轻轻摇动培

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

后即为平板。

4、表面消毒:(1)75%的酒精3ml~4ml没过样表面10s,快速吸掉酒精

(2)3%~5%次氯酸钠(现配现用、避光)10ml消毒2~3min

(3)无菌水冲洗2~3次

5、转样:(1)器具经酒精灯消毒后无菌水水洗

(2)培养皿上写明名称、分离时间后,在酒精灯旁转五点于培养基上。

(3)用封口膜封口后倒置

(4)于25℃~26℃培养箱内培养并观察。(圆斑菌:孢子25°菌丝26°,灰斑:孢子19℃

常见病原菌采样分离过程

金黄色葡萄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奶样的采集: 采集有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症状较明显的奶牛,消毒挤奶人手、奶牛乳头,弃2-3把乳,以乳样收集管无菌收集每个乳区乳样10-30mL,编好编号,4个乳区按:左前LF、左后LH、右前RF、右后RH编号,采集后尽快返回实验室,如不能尽快返回,应放在低温环境中带回。 (2)乳房皮肤拭子 用0.5mL肉汤润湿的消毒棉球拭子从乳房皮肤檫拭到乳头顶端,如果乳房土较多的话先檫掉土。拭子放入5mL离心管中,再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3)鼻腔拭子 用消毒棉球拭子插入动物鼻腔中,取出后放到盛有0.5mL肉汤的5mL离心管中,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菌种的初步分离 首次分离时,用接种环蘸取样品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上涂布接种,37℃,16-18小时培养后,从显色平板上挑取红色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5℃培养18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金葡菌初次分离时,接种显色培养基后培养时间最好不超过18h进行观察,因为超过24h后所有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皆会导致显色培养基变色,进而出现假阳性。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 ℃(长期)或-20 ℃(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显色平板或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肠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肛门拭子 以灭菌长棉签采集猪肛门拭子或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肛门4-5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2)泄殖腔拭子 以灭菌短棉签采集鸡泄殖腔拭子或采集一段盲肠后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泄殖腔2-3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首次分离时,将样品在6.5%NaCl营养肉汤中,45℃,18-24小时预增菌进行选择性培养后,将上述培养物以划线方式接种在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叠氮钠-结晶紫-七叶苷培养基,BEA)上,37℃,培养18-24小时,从选择性培养基上挑取灰色,半透明,1-2mm大小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7℃培养18小时左右。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 ℃(长期)或-20 ℃(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BEA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BEA琼脂颜色的变化导致假阳性的发生,因此,可以将肠球菌疑似菌株在BEA琼脂上进行二次筛选,提高分离准确率。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彭炜 (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成都610072) 摘要迄今为止已经描述的植物病原细菌约有30个属和650个种,其中我国记录的细菌约150种以上。本文主要讨论植物病原细菌分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简要描述生产上造成显著危害的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土壤杆菌属、棒形杆菌属及支原体等6类主要细菌及其所致病害,并对已经发现并证实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种类作出粗略的统计,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的系统分类学和植物病害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细菌性病害;细菌分类;种类/属;真细菌;植原体 Advances in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s and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Peng Wei Sichuan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ces, Chengdu, China Abstract. About 650 species of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 30 genera have been reported around the world amongst which 150–200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review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in plant bacterium classifiction and bacterial disease studies. The 5 most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described and they include Xanthomonas, Pseudomonas, Ewinia, Agrobacteria, Clavibacter and Mycoplasma. These data are important and can be useful in studies on systematics of plant bacteria and on construc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 information platforms. Keywords.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systematics; species and genera; eubacteria; phytoplasmae ———————————————————— 作者简介:彭炜(1955-),四川省资中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推荐)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实验五植物病原物的接种 一、实验目的 人工使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创造条件使病原物侵入并诱致寄主发病叫接种,接种是证病过程的重要步骤,在研究寄生现象发病规律,测定品种抗病性,药剂防病效果时都需要接种。因此,接种是植病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环节。 植物病害人工接种方法,是根据病害的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设计的,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各异。因此接种方法也不相同。本次实验以玉米大斑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秆锈病,梨褐腐病等为内容学习常用的接种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 (一)拌土法(小麦根腐病) 拌土法适于土壤传染的病害,方法是将消毒的土壤分别装入两个小花盆中,其中一盆表层覆以一厘米厚的菌土,菌土是用玉米砂培养菌1份加消毒土5份混合而成,另一盆不接种(不覆菌土)作为对照。将经0.1%升汞表面消毒3分钟并用无菌水洗3次的小麦种子,分别播种在两个花盆内,插上标牌,注明接种日期,方法病害名称及接种人姓名,花盆放在室温下,浇水保湿,遮阴管理,待幼苗出土展开叶子后(大约一周),观察并记载根腐病发生情况。 (二)喷雾法(玉米大斑病) 气流及雨水传播的病害常用此法接种,将培养好的玉米大斑病的斜面

菌种一支,用移植钩刮于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力振荡,待孢子洗下后,以纱布过滤,并于滤液中加入

0.1克中性肥皂,即成孢子菌丝悬液,用卫生喷雾器均匀喷布在麦苗上。同时设一不喷菌液而喷无菌水的作对照,用塑料罩保湿48小时,揭布后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涂抹法(小麦秆锈病) 这也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常用的接种方法,用于禾本科锈病接种。方法是用姆指沾锈菌夏孢子悬液自下向上轻轻涂欲接种的小麦叶片,也可先用手指沾水摩擦叶片,使叶表有一层水膜,然后将夏孢子粉抹在上面,以不涂抹孢子悬液或孢子粉的作为对照。塑料罩保湿48小时后揭布,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四)创伤接种法(白菜软腐病及梨褐腐病) 创伤接种法是伤口侵入的弱寄生菌常用的接种方法。 1.白菜软腐病:取切成适当大小的白菜帮两块、经水洗,待水稍干后,以10%漂白粉溶液作表面消毒,分放在两个灭过菌的上下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用酒精擦过的玻璃棒顺着白菜帮打三排不穿透的孔穴。将培养好的白菜软腐病菌斜面菌种的菌苔以无菌水洗下作成菌悬液。然后,先以灭过菌的兽用注射器吸取无菌水滴于菜帮的第一排内孔作为对照,再用该注射器吸菌液滴于第二、三排孔内。注意无论无菌水、还是菌液都不要滴的过多。以免流出孔穴,另一培养皿的菜帮以同法处理作为重复。盖好皿盖,置于26—28℃的温箱中,24小时后检查发病情况。 2.梨褐腐病:取白梨以酒精火焰表面消毒后,用炽热的解剖刀,在其上切成小手指粗的孔穴3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病原菌分离方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丝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了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重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他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原的分离培养。 二、实验用具: 酒精灯、手术剪、镊子、75%酒精、3%~5%次氯酸钠、灭菌水、培养皿、封口膜、乳酸等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煮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AGAR)20g(10:1:1)水1000ml (1)将去皮称量好的马铃薯切片后加水煮沸15~20min(水可以适量多加200ml 左右,因为在煮的过程中会蒸发一些),待土豆煮软即可。 (2)三层纱布滤去马铃薯后将过滤的水倒入洗净的锅中,加琼脂粉搅拌充分后再加热煮沸,小火使其充分融化。 (3)加入葡萄糖并不断搅拌,待其完全融化后双层纱布过滤,定容到1000ml,分装到500ml的玻璃瓶内,每个玻璃瓶最多装300ml,121℃湿热灭菌 30min。 2、培养皿干热灭菌170℃1h;蒸馏水、枪头等湿热灭菌121℃30min。 四、实验步骤: 1、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所有器具用紫外灯灭菌30min,分离室要保持清洁。 2、取样,病斑大小约20个(含病缘线) 3、分装培养基:(1)融PDA,松盖在微波炉中加热约3min(看量多少而定) (2)待冷却至50℃后在超净工作台指示灯显绿灯时分装 (3) 分装时滴入一管乳酸约20滴(每10ml培养基中加3滴乳酸) (4)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 约15m1(300ml一瓶的培养基倒20多个平板),加盖后轻轻摇动培 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第四章植物病原菌分 离与纯化 植物病原菌 一、植物病原菌分离流程 二、分离的准备 ?分离的准备工作 无菌室操作前保持清洁无菌 接种工作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 ?分离材料选择 以收获的材料从病健交界处采样 果实腐烂从开始腐烂处分离 根腐和枯萎层可能从离土较远处分离

有些枯萎如野火病被固定在局部,从病斑边缘分不到等 有些材料污染严重时可先接种再分离:即将病组织接种到健康材料等 发病后分离 ?组织表面消毒 ⑴升汞:1‰ ◆升汞1g HCl(浓)25ml 水1000ml ◆升汞先溶于盐酸中,加水后稀释,也 可用NaCl 5g/L 代替盐酸,但易沉淀 ◆作用:盐酸,NaCl增加溶解度,HCl 能增强杀菌能力。 ◆处理时间:30’S-30min不等,常3 -5min;所需时间因材料不同而异, 消毒后灭菌水3-5次 附在组织表皮的气泡,含使消毒剂不能与寄生表面直接通气影响消毒 效果,除气泡抽气、70%酒精浸2 -3秒

⑵漂白粉 ◆常用表面消毒剂适用于病组织表面消 毒,也可处理种子 ◆成分:漂白粉10g,水140ml,过滤后使 用。 ◆最好现配现用,放久失效,有效成分 CaClO次氯酸钙 ◆好的消毒液易使有色纸褪色,且产生氯 气有强烈臭味。 ◆一般3-5min,时间长短因材料不同而 不同。处理种子5-10min,长的可达20 -30min。 优点:杀菌能力强,具有挥发性,不会遗留在组织上影响分离结果,其杀菌能力小于升汞。 (3)酒精:70%,浸很短时间(几秒到1min)灭菌水洗。 ◆较大的材料在酒精中浸或棉花 擦,然后在火焰烧去。 ◆幼嫩的病组织,表面用药剂消毒 时可能会同时杀死其中的病原真

最新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鞭毛菌亚门真菌 1. 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戸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f芸薑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icae:弓I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2.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节壶菌属(Physoderma)—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玉米褐斑病 3. 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 无 4. 卵菌纲(Oomycetes) 4.1 水霉目( Saprolegniales) a1水霉属(Saprolegnia—寄生水霉(S. parasitica:引起鱼类水霉病 a2绵霉属(Achlya)—稻绵霉(A. oryzae):引起水稻烂秧病 4.2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4.2.1 腐霉科( Pythiaceae) a1腐霉属(Pythium)—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 ):西葫芦绵腐病a2 疫霉属( Phytophthora )—致病疫霉( P. infestans ):马铃薯晚疫病 4.2. 2 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 —霜疫霉属(Peronophthora —荔枝霜疫霉(P. litchii),为害荔枝花序和果实引起霜霉病。 4.2. 3 霜霉科( Peronosporacea)e a1霜霉属(Peronospora)—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 a2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a3 单轴霉属(Plasmopara) a4 盘梗霉属(Bremia) a5指梗霉属(Sclerospora)—禾(谷生)指梗霉(S. graminicola)谷子白发病 4.2. 4 白锈科(Albuginaceae)—白锈属(Albugo)—白锈菌(A. candida)十字花科、旋花科等植物白锈病。 接合菌亚门真菌

植物病原细菌学复习题2016

植物病原细菌学思考题: 1.名词解释:质粒;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转化;转导;接合;转换;突变; 质粒;病原(pathogen)、细菌(bacteria)、类立克次体(rickettsia like organism)、植原体(phytolasma)、感病植物(suscept)、感病性(susceptibility)、病原性(pathogenicity)、毒力(virulence)、病症(symptom)、接种(inoculation)、传播(dissemination)、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ine )、综合防治(integrated control);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变种、植物病原细菌的生理小种、柯赫氏法则、过敏性反应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与真核细胞结构有何差异? 3.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4.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胞壁结构有何不同? 5. 革兰氏染色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6. 细菌的化学组成有那几类? 7. 细菌正常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8. 描述细菌的生长曲线。 9.用的热力灭菌方法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 10.压蒸汽灭菌法和巴氏灭菌法的条件是什么? 1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什么? 12.过滤除菌法常用于哪些材料的除菌? 13.细菌变异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14.简述细菌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新的性状?(遗传物质交换机制) 15.植物病原性细菌及细菌病害的特性为何? 16.試述细菌对植物寄主侵入的方法 17.请说明f.sp.(forma speciales)、pv.(pathovar)、physiological race所代表的意义。18.試述植物病原生理小种( physiological race )之成因。 19.重要病害及其防治法:水稻白叶枯病、番茄青枯病的病因、病症、传播方式及其防治法20.植物病原细菌的命名原则。 21.传统细菌分类之外的分类方法(略详细)。 22.如何证明你发现的病害为细菌性病害? 23.为害植物的病原细菌属、主要细菌属的区别(列表)、写出10种主要细菌病害拉丁学名。24.病原细菌鉴定的程序和内容。 25.请写出近些年变动前后的细菌学名。 26.植物病原细菌鉴定涉及的主要研究项目。 27.简单叙述科学技术发展对细菌分类的影响。 28.如何证明细菌的运动性。 29.细菌如何保存。 30.以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为例说明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 31.请叙述不同细菌病害的病原分离技术。 32.植物病原细菌细胞的结构。 33.植物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 34.请你写出研究一种细菌病害的研究方案。 35.试论植物细菌病害的综合防治(以一种细菌性病害为例)。 36.种子带菌病害的综合防治。 37.请以一种细菌病害为例介绍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精选文档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 养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实验十三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一、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分离法,就是切取小块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后,移到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二、实验目的: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它对原害鉴定,病原形态观察、植物病害接种体的培养等方面都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通过本实验,要求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及准备: 1.分离材料:梨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柿树圆斑病(Pestnlotia sp)及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 cingolata)新发病的病叶;杨树烂皮病(Cytospora chrysosperma)国槐腐烂病(Dothiorella sp.)的带有新病斑的枝条;油松种子。 2.分离用具(每小组为单位)

酒精灯4个,手术剪4把,眼科镊4把,PDA培养基3瓶,培养皿 (Φ9cm)24套,小烧杯(5ml)4个,大烧杯1个,斜面培养基12管,灭菌水4瓶,75%酒精瓶1个(内放脱脂棉球)%升汞瓶1个,5%乳酸瓶(60ml)1个,火柴1盒,湿、干纱布各4张。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1.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分离培养一般在无菌室、无菌箱或无菌工作台(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室和无菌箱要经过喷雾除尘,并用药物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常用消毒药物为70%酒精,2%煤酚皂液,5%石炭酸液等喷雾。若用紫外线灯照射则需20-30分钟)。在没有上述设备条件时,在清洁房间里关闭门窗,避免空气流动,经过喷雾除去空气及地面灰尘后进行操作,也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工作前擦净桌面,最好铺上湿纱布。将所需用的物品按次序放在工作台上,避免工作时走动,工作人员最好穿上灭菌后的工作服,带上口罩,并用肥皂洗手,用70%酒精或%新洁尔灭擦手。 2.分离用具的消毒 凡是和分离材料接触的器皿(刀、剪、镊、针等)都要随时(至少在使用时)保持无菌,将这些用具浸于70%酒精中,使用时在灯焰上灭菌烧去酒精,如此2-3次(刀、剪、镊等不宜在灯焰上烧时过长,以防退火)。再次使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实验十三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一、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分离法,就是切取小块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后,移到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二、实验目的: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它对原害鉴定,病原形态观察、植物病害接种体的培养等方面都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通过本实验,要求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及准备: 1.分离材料:梨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柿树圆斑病(Pestnlotia sp)及杉木炭疽病(Glomerella cingolata)新发病的病叶;杨树烂皮病(Cytospora chrysosperma)国槐腐烂病(Dothiorella sp.)的带有新病斑的枝条;油松种子。 2.分离用具(每小组为单位) 酒精灯4个,手术剪4把,眼科镊4把,PDA培养基3瓶,培养皿(Φ9cm)24套,小烧杯(5ml)4个,大烧杯1个,斜面培养基12管,灭菌水4瓶,75%酒精瓶1个(内放脱脂棉球)0.1%升汞瓶1个,5%乳酸瓶(60ml)1个,火柴1盒,湿、干纱布各4张。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1.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分离培养一般在无菌室、无菌箱或无菌工作台(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室和无菌箱要经过喷雾除尘,并用药物或紫外线照射消毒(常用消毒药物为70%酒精,2%煤酚皂液,5%石炭酸液等喷雾。若用紫外线灯照射则需20-30分钟)。在没有上述设备条件时,在清洁房间里关闭门窗,避免空气流动,经过喷雾除去空气及地面灰尘后进行操作,也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工作前擦净桌面,最好铺上湿纱布。将所需用的物品按次序放在工作台上,避免工作时走动,工作人员最好穿上灭菌后的工作服,带上口罩,并用肥皂洗手,用70%酒精或0.1%新洁尔灭擦手。 2.分离用具的消毒 凡是和分离材料接触的器皿(刀、剪、镊、针等)都要随时(至少在使用时)保持无菌,将这些用具浸于70%酒精中,使用时在灯焰上灭菌烧去酒精,如此2-3次(刀、剪、镊等不宜在灯焰上烧时过长,以防退火)。再次使用时必须重复灭菌。培养皿、试验等要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 实验十七、病原菌得分离培养与纯化 一、目得要求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得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倒平板得方法与组织分离、稀释分离、平板划线分离得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在平板、斜面及液体培养基上培养病原菌及观察其培养性状得方法。 二、基本原理植物病原菌得分离培养,就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得基本技能。为了获得某微生物得纯培养,一般就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得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得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她菌生长得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植物病原頁?菌得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与稀释分离法两种。最常用得方法就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砲子得病原真菌得分离。病原细菌得分离方法以划线分离法为最常用,在有些情况下也采用稀释分离法。为了获得分离菌得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得纯化,纯化得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得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三、材料、仪器与用具 1?材料(依当地情况进行选择,下列材料供参考) (1)稻瘟病叶、病节、病穗颈(pyric u 1 a r ia orycae)。 (2)玉米大斑病叶(exserohilum t urcicum)0 ⑶玉米弯抱菌叶斑病叶(c u r v u lar i a 1 u n ata)。 (4 )玉米小斑病叶(bipo 1 aris may dis)。 (5)番茄灰霉病果(botryt i s cinefc a )。 (6 )黄瓜菌核病果(sclerotinia s c I erotio r um)? (7)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叶(pscu d omo n as syringa e p v .lac h r y mans)。 (8)水稻白叶枯病叶(xant h o mo n as canipc s tmspv、o r y eue)o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 实验十七、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组织分离、稀释分离、平板划线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在平板、斜面及液体培养基上培养病原菌及观察其培养性状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的基本技能。为了获得某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两种。最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的病原真菌的分离。病原细菌的分离方法以划线分离法为最常用,在有些情况下也采用稀释分离法。为了获得分离菌的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的纯化,纯化的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的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三、材料、仪器与用具 1.材料(依当地情况进行选择,下列材料供参考) (1)稻瘟病叶、病节、病穗颈(pyricularia orycae)。 (2)玉米大斑病叶(exserohilum turcicum)。 (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叶(curvularia lunata)。 (4)玉米小斑病叶(bipolaris maydis)。 (5)番茄灰霉病果(botrytis cinefca)。

(6)黄瓜菌核病果(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7)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叶(pseudomonas syringaepv.1achrymans)。 (8)水稻白叶枯病叶(xanthomonas campestms pv.oryeue)。 (9)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叶(pseudomonas syringaepv.glycinea)。 (10)白菜软腐病叶(erud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2.培养基pda培养基;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加寄主组织煎汁的培养基等。 3.仪器与用品超镜工作台、培养箱、培养皿、吸管、吸水纸、三角玻璃棒、剪刀、解剖刀、镊子、接种铲(针)、接种环(铒)、70%酒精、0.1%升汞、酒精灯、火柴、记号笔、橡皮筋套、可调式电炉、铝锅等。0.1%升汞溶液配制:升汞1e 浓盐酸2.5ml 蒸馏水1000ml。先将升汞溶于盐酸中,待充分溶解后,再加水稀释。升汞是剧毒药物,在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四、实验操作 (一)病原真菌的分离 1.组织分离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取灭菌培养皿一个,置于湿纱布上,在皿盖上用玻璃铅笔注明分离日期、材料和分离人的姓名。提示:为了保证无菌操作,应注意下面几点:工作前最好将所需的物品都放在超净工作台内,工作中临时去取容易带来杂菌;保证工作人员自身的洁净,工作前用肥皂洗手;无菌操作前还要用70%酒精擦拭双手;工作中,特别在使用无菌操作间时,呼吸要轻,不要说话。 (2)用无菌操作法向培养皿中加入25%乳酸1--2滴(可减少细菌污染),然后将融化而冷至60c 左右的pda培养基倒人培养皿中,每皿倒10--15ml,轻轻摇动使之成平面。凝固后即成平板培养基。提示:加入25%乳酸1~2滴,可基本保证平板上不出现污染细菌苗落。除乳酸外,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抗菌素抑制细菌的生长,也是常用的方法。加青霉素(20μg/ml)可以抑制g+细菌生长;加多黏霉素b(5.0μg/ml)可以抑制g—细菌生长;加链霉素(40μg /ml)或氯霉素(50μg/ml)可以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生长。除了氯霉素可在灭菌前加入外,其他抗菌素都应在灭菌后并冷却到45c左右(以手背触三角瓶感到烫,但尚可以忍耐为宜)’时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真菌(Fungi)是一类真正具有细胞核的异养生物。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或纤维素,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 与人类的关系:有机物分解利用;食用、药用;食品工业;医学工业:青霉素;动植物产品霉变和腐败;人的疾病,植物病害。 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Animalia)。 第二节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主要特征 1、真核生物 2、营养体多为分支的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没有根、茎、叶分化。 3、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4、营养方式异养 (二)真菌营养体 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很细小而且分支的丝状体,单根菌丝成为菌丝(hypha),相互交织成的菌丝集合体称为菌丝体(mycelium)。 (三)菌丝的变态 1、吸器(haustorium)短小分支,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不穿破寄主原生质膜,主要功能是增加寄生真菌吸收营养的面积,提高自寄主细胞吸收养分的效率。 2、附着胞(appressorium)是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常分泌黏液而牢固地附着在寄主表面,同时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3、假根(rhizoid)真菌菌体的特定部位长出多根有分支的根状菌丝称作假根,可以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属(Rhizopus)。 4、附着枝(Hyphopodium)菌丝两侧长出1-2各细胞的耳状结构,吸收营养和固定菌体的功能。 5、菌环和菌网 捕食性真菌常由菌丝分支特化成菌丝或菌网组织来捕捉线虫等小动物,然后再由菌丝侵入线虫体内吸取营养。

病原菌分离培养总结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一、基本原理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的基本技能。为了获得某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两种。最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的病原真菌的分离。 为了获得分离菌的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的纯化,纯化的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的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二.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花生褐斑病为例) 1.分离的准备工作 (1)分离材料准备:花生褐斑病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黑褐色,淡黄色晕圈。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2)培养基的准备: PDA培养基,加热熔化,紫外灭菌后倒板; (3)分离工作仪器与用品:超镜工作台、培养箱、无菌培养皿、剪刀、解剖刀、镊子、接种铲(针)、70%酒精、0.1%升汞、酒精灯、火机、记号笔、橡皮筋套、可调式电炉等。(升汞是剧毒药物,在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2.组织分离法 (1)工作前用肥皂洗手,无菌操作前还要用70%酒精擦拭双手;在使用无菌操作间时,呼吸要轻,不要说话。 (2)酒精灯放入中间合适位置,点燃后不要在移动,保证火焰周围无菌环境; (3)取花生褐斑病的症状典型病叶(或其他分离材料),选择典型的单个病斑,用剪刀或解剖刀从病斑边缘(病健交界处)切取小块病组织数块。 (选择新患病的组织作为分离的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混入的机会。 腐生菌一般在发病很久而已经枯死或腐败的部分滋生,因此,一般斑 点病害应在临近健全组织的部分分离。)

病原菌分离培养总结

病原菌得分离培养方法 一、基本原理 植物病原菌得分离培养,就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得基本技能。为了获得某微生物得纯培养,一般就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得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得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她菌生长得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 植物病原真菌得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与稀释分离法两种.最常用得方法就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得病原真菌得分离。 为了获得分离菌得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得纯化,纯化得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得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二.病原真菌得分离培养(花生褐斑病为例) 1.分离得准备工作 (1)分离材料准备:花生褐斑病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黑褐色,淡黄色晕圈。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2)培养基得准备:PDA培养基,加热熔化,紫外灭菌后倒板; (3)分离工作仪器与用品:超镜工作台、培养箱、无菌培养皿、剪刀、解剖刀、镊子、接种铲(针)、70%酒精、0。1%升汞、酒精灯、火机、记号笔、橡皮筋套、可调式电炉等。(升汞就是剧毒药物,在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2.组织分离法 (1)工作前用肥皂洗手,无菌操作前还要用70%酒精擦拭双手;在使用无菌操作间时,呼吸要轻,不要说话。 (2)酒精灯放入中间合适位置,点燃后不要在移动,保证火焰周围无菌环境; (3)取花生褐斑病得症状典型病叶(或其她分离材料),选择典型得单个病斑,用剪刀或解剖刀从病斑边缘(病健交界处)切取小块病组织数块。 (选择新患病得组织作为分离得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混入得机会。腐 生菌一般在发病很久而已经枯死或腐败得部分滋生,因此,一般斑点 病害应在临近健全组织得部分分离。)

病料中可疑病原菌的分离

病料中可疑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料:怀疑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葡萄球菌感染的鸡或鸭 画线方法 2.细菌的移植 挑取平板中的单个菌落制菌片作G染色镜检 确定单菌落接种普通琼脂和麦康凯斜面37℃ 24-48h生化鉴定 细菌纯培养划线方法 3.生化鉴定

纯培养接种生理生化培养基37℃ 24-48h鉴定 1.单糖发酵管接种: 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蔗糖 2. 生理生化培养基接种: (1)普通肉汤37℃ 24-48h生长观察及Indole试验 (2)蛋白胨水37℃ 24-48h Indole 试验 (3)葡萄糖蛋白胨水37℃ 24-48h MR/VP (4)三糖铁培养基37℃ 24-48h 观察底层/斜面是产酸,还是产碱,底层是否产气/H2S 附: 葡萄球菌 形态染色: 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28~38℃均能生长,致病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4.5~9.8,最适为7.4。在肉汤培养基中24小时后呈均匀混浊生长,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的菌落。不同种的菌标产生不同的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为脂溶性。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也有不发生溶血者。凡溶血性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 生物学反应: 多数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生气。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沙门氏菌 形态染色: 沙门氏菌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比大肠杆菌细),(0.7~1.5μm)×(2~5μm)散在,无荚膜和芽孢,(除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都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大多数具有菌毛,能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或凝集豚鼠红细胞。 培养特性: 1)需氧及兼性厌氧菌。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第四章植物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植物病原菌 一、植物病原菌分离流程 二、分离的准备 ?分离的准备工作 无菌室操作前保持清洁无菌 接种工作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 ?分离材料选择 以收获的材料从病健交界处采样 果实腐烂从开始腐烂处分离 根腐和枯萎层可能从离土较远处分离 有些枯萎如野火病被固定在局部,从病斑边缘分不到等 有些材料污染严重时可先接种再分离:即将病组织接种到健康材料等发病后分离 ?组织表面消毒 ⑴升汞:1‰ ◆升汞1g HCl(浓)25ml 水1000ml ◆升汞先溶于盐酸中,加水后稀释,也可用NaCl 5g/L 代替盐酸, 但易沉淀 ◆作用:盐酸,NaCl增加溶解度,HCl能增强杀菌能力。 ◆处理时间:30’S-30min不等,常3-5min;所需时间因材料 不同而异,消毒后灭菌水3-5次 附在组织表皮的气泡,含使消毒剂不能与寄生表面直接通气影响消毒效果,除气泡抽气、70%酒精浸2-3秒 ⑵漂白粉 ◆常用表面消毒剂适用于病组织表面消毒,也可处理种子 ◆成分:漂白粉10g,水140ml,过滤后使用。

◆最好现配现用,放久失效,有效成分CaClO次氯酸钙 ◆好的消毒液易使有色纸褪色,且产生氯气有强烈臭味。 ◆一般3-5min,时间长短因材料不同而不同。处理种子5-10min, 长的可达20-30min。 优点:杀菌能力强,具有挥发性,不会遗留在组织上影响分离结果,其杀菌能力小于升汞。 (3)酒精:70%,浸很短时间(几秒到1min)灭菌水洗。 ◆较大的材料在酒精中浸或棉花擦,然后在火焰烧去。 ◆幼嫩的病组织,表面用药剂消毒时可能会同时杀死其中的病原真 菌,消毒时间应尽量缩短。比较安全的方法是不用药剂消毒,而以 灭菌水换洗八九次。 ?培养基的准备 ●分离失败的原因,有时是由于培养基不适宜。 寄生性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要比腐生性细菌严格。 一种适宜于纯培养的培养基不一定适宜于分离(杂菌太多) ●有时分离失败的原因不是培养基的成分不适宜,而是由于培养基的酸度不适当 或存放的时间太长。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基,可以分为通用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 通用培养基不加特殊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选择性培养基一般都要加制 止杂菌生长的物质。 ◆植物病原细菌分离时,要避免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因为抑制杂菌 的物质一般并不杀死杂菌,而是抑制杂菌的生长,因此,从分离单 个菌落繁殖得到的菌株仍可能有杂菌。 三、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技术 ●植物病原细菌一般用稀释分离方法。 因为在病组织中病原细菌数量巨大,分离材料中所带的杂菌又大多是细菌,用稀释培养的方法就可以使病原细菌与杂菌分开,形成分散的菌

植物病原考试题

普通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15分) 病害循环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害的三角关系侵染过程侵 染性病害 二、问答题(45分) 1.何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二者在防治策略上有何不同?(7分) 2.柯赫法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用它诊断新病害?(8分)3.什么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10分) 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0分) 5.真菌的营养体有哪些类型?(10分) 三、是非题(10分) 1.病部形成霉状物是真菌病害特有 的。() 2.吸器是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 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 构。 () 3.分生孢子器为一种无性子实 体。() 4.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的特点。

5.细菌病害主要通过自然孔口、伤口和直接侵入等方式侵入植物体内。() 6.疮痂和穿孔是细菌病害常见的病征。 7.SBMV为南方菜豆花叶病毒,自然状态下由蚜虫传 播。() 8.蚜虫传播的病毒大多数是属于非持久性 的。() 9.真菌的菌组织有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两 种。() 10.以小麦条锈病为材料进行抗性调查时,判断抗感反应型的标准主要看有无过敏性坏死反应。 四、填空题(共20分) 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 为、、和。 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 门亚门亚门。 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 为和。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 4.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 为和。

5.植物流行性病害根据流行所需时间分 为、。 6.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其中病状主要有,病征主要 7.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 有。 8.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 有。 9.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 有。 五、选择题(10分) 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由()传播的病毒最可能是非持久性的。 a. 叶蝉 b. 蚜虫 c. 粉蚧 d. 飞虱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 a. 酶 b. 毒素 c. 病原物的代谢物 d. 生长调节物质4.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其呼吸和光合表现一般为()。 a. 呼吸减弱,光合增强 b.呼吸增强,光合减弱 c. 二者均增强 d. 二者均减弱 5.多循环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形式为()。 a. 抛物线 b. 双曲线 c. 直线 d. S型曲线

植 物 病 原 细 菌

植物病原细菌 种植专业:郭广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病原细菌的形状,繁殖方式,症状特点。 (2)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2、能力目标: (1)能够识别植物细菌病害。 (2)能够正确区分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思想理念。 (2)使学生深入到实践中运用基本知识去防治此类病害。 二、教学重点: 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和症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及主要形状、培养性状。 四、教学关键点及解决关键问题的途径: 真菌和细菌在病状上相同时,应如何区分是哪些病原菌造成的。通过学习能正确运用于实践,课后让同学们到田间观察其性状加以区别。 五、教学方法: 采用“质疑法教学:过程:巧设问题—学生新课预习—提问—对提问存在的问题小结—新知识讲授—课后小结—课堂热身—讨论。 六、教学手段: 幻灯片;挂图;简笔画CAI课件等直观教具。 七、课时安排:1个课时。 八、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一)旧课回顾:(2分钟) (1)真菌菌丝变态后形成的结构体常见的有哪几种? (2)真菌的无性孢子有几种?说出其名称。 (3)植物病原真菌有哪五个亚门? (二)回顾联想法导入新课:(3分钟) 我们通过病原真菌的学习,深知80%的植物病害是由病原真菌侵入的,我们在自然界中常见茄果青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是由病原细菌引起的,它的病征与真菌性病害是否相同,应从哪些方面诊断此类病害?该病菌有哪些特点?这一节让我们来共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三)讲授新课:

1、巧设问题: (1)植物病原细菌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 (2)植物病原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3)病原细菌的培养特性有哪些? (4)植物病原细菌的老分类与新分类有什么区别? (5)细菌病害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6)怎样区分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 2、新课预习(5分钟) 3、预习后提问:(2个问题) (1)植物病原细菌是不是都是杆状的? (2)常见的植物细菌病害危害后出现哪些症状? 4、对预习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结。(2分钟) 5、新知识讲授:(20分钟) (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画图在幻灯片上) ①结构特点:原核物:单细胞,具有细胞壁,无完整的细胞核,但具核质区。 ②形状:大多数杆状,多有鞭毛,无芽孢,细胞壁外有粘质层,很少有荚膜,(“一有两无”) ③分类: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 ④繁殖方法:裂殖:20分钟一代——大肠杆菌。 ⑤培养特点:好氧性,微碱性培养基为宜,适宜温度为26℃——30 ℃ . (2)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幻灯片) a、棒状杆菌属(阳性):不能游动:马铃薯环腐病,番茄 溃疡病。 ①老分类为5个属: b、黄单孢杆菌属:引起叶斑、腐烂等坏死。 c、假单孢杆菌属:引起萎蔫。 d、土壤杆菌属(野杆菌属):肿瘤(畸形) e、欧氏杆菌属:腐烂。 ②新分类为14个属:幻灯片。 (3)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细菌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四类。病征为脓状物①坏死:黄单孢杆菌属:最常见的是叶果上的斑点和枯斑。 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天气潮湿时,病部有淡黄或白色菌脓溢出,干后成颗粒状或菌膜。 ②腐烂:欧氏杆菌属:典型症状是:具有恶臭气味与真菌引起的瓜果腐烂的区别。 ③萎蔫:假单孢杆菌属:细菌侵害维管束引起。 区别与真菌萎蔫病害——挤压病株茎横切面有乳白色菌脓溢出是细菌病害,否则不是。 ④畸形:土壤杆菌属:侵入寄主细胞后引起寄主细胞分裂,体积增大,形成肿瘤。侵染根冠引起不定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