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杨晓莉

(大连铁道学院 留学生处,辽宁 大连 116022)

[摘要]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其小说语言创作成就突出,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和高超艺术水准。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语言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695(2000)01—0045—04

张爱玲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文坛上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后,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影响力竟然呈现出上升趋势,不仅仅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华人读者,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无庸讳言,在现代小说作家的创作群体中,张爱玲不可能与鲁迅、茅盾、老舍等大家相提并论,但是她却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其小说中对市民生活和心理的透彻展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真切的人物系列形象,尤其是那高雅、优美、流畅而又通俗、生动、有趣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张爱玲这位女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手法、艺术结构形式的创造性运用,造就了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而丰富精巧的语言艺术技巧、手法则是体现

张爱玲小说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重要一环。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一、高雅严谨规范的书面语与浅白活泼的口语完美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雅与俗,传统与现代的谐调统一。

人人都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如果我们把语言创作提高到艺术性这一高层次上,就应理所当然地对语言运用中的艺术规律和技巧加以重视和研究。而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几乎任何一位在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作家都很重视研究探索语言创作的规律和技巧。他们或是向传统文学借鉴,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或者向现实生活中

[收稿日期] 2000-01-06

[作者简介] 杨晓莉(196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铁道学院留学生处讲师。

[参考文献]

[1]池莉.你是一条河[J ].小说家,1991,(3).[2]盛英.解读与希望[J ].小说家,1991,(4).

[3]王干.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J ].小说

家,1991,(4).

[4]朱伟.为难的评判[J ].小说家,1991,(4).[5]木弓.多有得罪[J ].小说家,1991,(4).

[6]潘延.对“成长的倾注”———近年来女性写作的一种

描述[J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11).

Looking closely at ‘maternal love ’again from Chi Li ’s novel of You Are A River

TAN Xiu -hua

(Party School ,Working Com mittee of the Depart ments Directly under L iaoning Province ,S henyang 110032,China )

Abstract :In Chi Li novel of You A re A River ,the author ,in a wamon ’s sight and from a mother ’s angle ,looks closely at ‘mater 2nal love ’with reasonable colouring and mixes dialectical thoughts into the opposites in the contradiction of maternal criticism and ma 2ternal love eulogy.Through the relations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Lala ,and her eight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and experi 2ences of the children ’s growth ,the auther vividly introspects the subject of ‘maternal love ’in the speech enviornment centered in the patriarchy culture of traditonal Confucianism ,reveals the great cultural influence on one ’s growth ,and expresses her ultimate concern to society and life.

K ey w ords :Chi Li ;novel ;maternal love ;cultural tradition ;criticism

Vol.22,No.1 丹 东 师 专 学 报 总第79期 Mar.2000 JOURNAL OF DANDON G TEACHERS COLL EGE SUM NO.79

寻找,吸收生活中通俗生动的大众口语;或者眼光向外,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但是对所学习借鉴吸收来的语言进行充满智慧的再运作和消化,使之打上自己鲜明的美学特色和烙印,并能得到人们普遍的公认和称赞的,却是屈指可数,张爱玲则是其中一位成功者。

文如其人,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家气质的映现,也是其文学功底及修养的再现。由于作家人格气质不相同,文学功底修养高低不一,便有了作家语言创作世界的千差万别。而张爱玲出生于书香门弟兼官宦之家,童年就开始接受广博的传统文学及文化的学习,醉心于传统和民间小说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写作,诸如“今古奇观体”、

“演义体”、“笔记体”,尤其酷爱古典小说《红楼梦》,终生对它如痴如醉地狂读和考证。“就我自己来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些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张爱玲《论写作》),“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张爱玲《<红楼梦>魇自序》)。上面两段文字清楚地告诉我们:张爱玲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文化修养来源于她长时间的传统文学、民间文学的熏陶和学习。它不仅使张爱玲学到了传统和民间小说中构筑故事情节的技巧,描写人物的手段,更领悟到传统小说中高雅的书面语与民间小说中通俗的口语各自所蕴含的独特神韵和魅力,找到了小说语言创作的技巧,并确立了张爱玲日后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走向和途径:高雅与通俗的融合。

其实形成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走向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即小说的题材取向。我们知道,贵族家族出身的张爱玲始终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生活天地狭小使她的创作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题材内容仅仅局限于都市市民的家族生活,男女间的情感世界。但这些也恰好吻合了张爱玲题材取向上刻意的美学追求,“要于平庸的日常生活,于柴米油盐、水与太阳之中寻找实际的人生”(张爱玲:《必也正名乎》)。显而易见,她的这种创作美学追求和题材内容的取向决定了其小说语言创作不可能是茅盾式的雄浑刚劲深沉,也不可能是冰心式的清丽委婉纯洁,别无选择地只能使用那些贴近市民心理和生活的那种简要浅白而通俗的口语,以适应市民阅读欣赏的审美追求。然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过于琐碎直白,甚至是平庸的,怎样将这种琐碎直白平庸的口语点化成金?张爱说的那句“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张爱玲:《<传奇>自序》)能帮助我们理解明白其在小说语言创作中如何进行雅与俗的运作。然而在实际创作中语言雅与俗的成份比例究竟应该以多少为适宜,这确实是难以把握。如果高雅的书面用语运用过多,常常会走入孤高而寂寞的境地;而通俗的口语不分良莠地随意取用,也会陷入平庸无味的境地。张爱玲为避免上述两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在宏观地把握住自己小说语言基调的前提下,发挥调度派遣语言的才能,有意识而不留痕迹地将传统高雅的书面语作为小说语言的铺垫,再均匀地揉进那些已选择好的通俗浅白的口语,从而使口语浅白通俗得有底韵有根基。另一方面从语言结构形式上进行巧妙而合理的调节。语言在结构形式上分为两种:书面语和口头语。书面语历来以复杂的长句子为主,多运用成语、古语

词等,简洁、严谨、规范。而口头语多以简要、直白的短句子为主,多运用俗语、歇后语,活泼、生动。张爱玲将复杂严谨的长句子和简要直白的短句子进行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地搭配,又巧妙地输入调配上规范的成语、古语词、俗语、歇后语,使之贯穿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动作及众多景色语言描写中,处处显示出雅俗成功调合的谐调性。我们从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中的一段文字描写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屋里没点灯,影影绰绰的只看见珠罗纱帐子里,她母亲躺在红木大床上,缓缓挥动白团扇。流苏走到床跟前,双膝一软,就跪了下来,伏在床沿上,哽咽道:“妈”。白老太太耳朵还好,外间屋里说的话,她全听见了。她咳嗽了一声,伸手在枕边摸索到了小痰罐子,吐了一口痰,方才说道:“你四嫂就是这样碎嘴子!你可不能跟她一样的见识。你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你四嫂天生的要强性儿,一向管着家,偏生你四哥不争气,狂嫖滥赌的,玩出一身病来不算,不该挪了公帐上的钱,害得你四嫂面上无光,只好让你三嫂当家,心里咽不下这口气,着实不舒坦。你三嫂精神又不济,支持这份家,可不容易!种种地方,你得体谅他们一点。”流苏听她母亲这话风,一味的避重就轻,自己觉得好没意思,只得一言不发。白老太太翻身朝里睡了,又道:“先两年,东拼西凑的,卖一次田,还够两年吃的。现在可不行了。我年纪大了,说声走,一撒手就走了,可顾不得你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很显然,这段内容描写得相当丰富而精彩,既有人物的动作、心理、对话描写,也有屋内景致的描写。而张爱玲却将其所使用的语言搭配得有条不紊。那些看起来琐碎平淡的口语“方才、一向、碎嘴子、偏生、过活、舒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等在经过饱含着浓厚文学色彩的书面语“哽咽、影影绰绰、一言不发、东拼西凑、长久之计、出头之日、避重就轻”等的滋润后,顿时变得熠熠生辉。而高雅规整的书面语在灵活穿插期间的短小浅白的口语影响下也增添了一些生动活泼的色彩,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美学效应,真可以说是淡中藏美,拙中寓奇,雅俗揉合,好似水乳交融一般,使语言贴近生活,符合人物的性格心理,真实地表现了白家这个大家族日益衰落和儿女们自私堕落的无情现实,以及白老太太对此的无奈心态。

二、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具有绘画般的色彩美与立体感

色彩是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中使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画家借助各种色彩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强烈而直观地表现画家对生活、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追求。这种绘画中的艺术手段也常常被古今中外的作家借用于文学创作中。但是用于文学创作中的色彩不同于艺术中的色彩动用,它是作家给语言文字“着色”,即通过语言文字的“着色”,诉诸于读者的想象力后,产生出语言强烈的色彩感,组成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从而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张爱玲具有这份创作才能,并成功地进行了给小说语言文学“着色”的创作。

如果我们要追根寻源的话,最好到张爱玲的散语文集《流

第22卷 丹 东 师 专 学 报 第1期

言》中去寻找,或许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其实张爱玲的这份给小说语言文字“着色”的才能与她早年广泛地接受中西方文化艺术的陶冶有直接关系。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张爱玲自小在诗歌、小说、绘画、音乐的学习中,不仅培养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而且也在绘画方面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天赋。她在三、四十年代为自己出版的小说集《倾城之恋》和散文集《流言》绘制的封面,以及她为自己的小说和别人的小说所做的手图,于绘画方面展现出的才能、技巧决不逊色于职业画家多少。然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张爱玲在绘画等方面所接受的艺术熏陶,主要是来自中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因她长期固守在传统文化氛围相当浓厚的家族中,自然更多的是接受传统文化及其审美情趣的影响,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影响。它使张爱玲在绘画艺术上不由自主地倾向于传统民间绘画中的深彩重抹,喜欢传统民间艺术在色彩搭配上的参差明朗的对照。并自觉地将自己在绘画上的天赋和浓厚的传统审美情趣运用于小说语言的创作中。她在进行小说语言的创作。即给语言文字“着色”,诉诸于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一幅幅清晰艳丽而富有立体感的画面的方法有两种:

1.选用各种表示具有浓重艳丽色彩的形容词。这是张爱玲的一种刻意美学追求,她毫不隐讳地说自己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的字眼”(张爱玲:《天才梦》)。如:红、朱红、粉红、火红、虾子红、绯红、橘红;蓝、浓蓝、紫蓝、紫色、蓝灰、灰白、珠灰、白色、银白、银色、黄色、姜黄色、金色、昏黄、绿、墨绿、青、黑、赤褐色等。很显然这些都是在视觉上让人感到异常艳丽率直,有着强烈刺激性的文字。

2.根据有特定色彩的事物本身选择符合其自身的色彩语言。或者是将几种对照明朗强烈的,或者是将有着明显冷暖色调差异的语言文字搭配组合起来,描写人物行为、心理、肖像、服饰、景色及故事。清晰地展示出一幅幅亮丽而耀眼的画面,富有强烈的境界感。

它在小说情节快速的语言叙述中无疑是一道道醒目的风景线,给读者在视觉和想象力上以强烈的刺激,唤起继续阅读下去的兴奋情绪。但它决不是作家的随心所欲,而是根据需求,将人物的情感心绪注入到色彩语言的描写中,使之与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地位的变迁,性格心理变化的走向密切地联系起来,创造与场景和主题相和谐的氛围。时时向读者传送着各种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不只是人物活动的衬景,而且是人物心理现实的一部分。让我们来看看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开头一段对葛薇龙姑妈家花园及周围景色的描写:园子里也有一排修剪得齐齐整整的长青树,疏疏落落两个花床,种着纤丽的英国玫瑰,都是布置谨严,一丝不乱,就像漆盘上淡淡的工笔彩绘。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杜鹃花,正在开着,花朵儿粉红里略带些黄,是鲜亮的虾子红。墙里的春,不过是虚应个景儿,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墙里的春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在这段令人眩晕的景色描写中,作者把长青树的“青绿”、杜鹃花的“虾子红”、满山野杜鹃“灼灼的红色”、海的“浓蓝”、船的“白色”等几种色彩浓重醒目的文字搭配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三、四十年代香港这个殖民地东西方文化生活内容生硬而不协调地拼凑在一起的真实画面,渲染出一种艳丽、浮躁、不安的色调和气氛,衬托出女主人杂乱拼凑起来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被扭曲的心灵世界。

3.语言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韵的和谐美。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不仅有绘画的色彩美,而且具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旋律之美,流利、明快,没有半点磕磕碰碰,拗口别扭的感觉。如若从表层意义上看,会觉得与她早年的音乐艺术熏陶有一定关系,但从深层意义上去探究,就会认为主要得益于她长期对传统文学语言的学习和研究。

中国传统文学语言的运用,尤其是诗歌语言讲究听觉上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韵的和谐。为此,人们常常采用双声叠韵词、叠音词、词的重叠形式,造成语言强烈和谐的韵律,烘托气氛,抒发情感。张爱玲在长期的传统文学的学习中,深刻地领悟到传统文学语言中强烈和谐的韵律和节奏感所蕴含着的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内涵,并掌握了如何使小说语言流畅优美的技巧,自觉地在创作中加以追求。但她决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富有创造性地加以吸收和运用,使小说语言产生出令人称奇的艺术魅力。张爱玲小说语言中运用的主要叠音词和词的重叠形式有:

(1)动词:

A、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AA式。

我倒要问问你。

也不替你父亲想想。

我上去瞧瞧就来。

我不能不跟人谈谈。

B、双音节动词的叠音词和重叠形式:AABB式。

刘妈越是推推搡搡,他越是挨挨蹭蹭。

人也就摇摇晃晃的向藤椅上倒了下去。

到处是呜呜咽咽笛子似的清辉。

飘飘摇摇地走到他的住宅的门口。

(2)形容词:

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A式。

他悄悄地回到他的卧室。

薄薄的嘴唇向上一掀,露一排小小的牙齿。

她把眉毛紧紧蹙起来。

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ABB式。

桌子上齐齐整整地放着两份杯盘。

她母亲慌慌张张迎上前去。

一年一次的事,我们也团团圆圆的。

铁栏杆外浩浩荡荡都是雾。

C、单音节形容词加双音后缀:ABB式。

她笑嘻嘻地捧了茶进来。

赤褐色的头发乱蓬蓬的披在腮颊上。

黑漆漆的,并没有点灯。

在上面所例举的这些动词、形容词中多是一些“音韵铿锵的字眼”(张爱玲:《天才梦》),类似这样的叠音词和重叠形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层出不穷,或者是同一重叠形式连用,或者

杨晓莉: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是将各种叠音词、重叠形式搭配开来穿插运用,前后呼应,配合适当,使语言无形中流淌出舒缓起伏流畅的节奏感。另一方面这些叠音词和重叠形式主要用于对事物或人物行为的描写修饰,状物写景,叙事抒情,使所表现描述的人、事、景、情显得形象生动活泼,由此增加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效应,增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效果,读起来流利顺畅,听起来悦耳动听。

三、精巧、新奇、高超的比喻修辞手法

文学创作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作家们的审美追求。如果没有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文学活动也就枯竭了。张爱玲在小说语言运用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超群出众,最突出的莫过于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传统文学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语言修辞手法,也是语言运用中最高艺术。它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它有三种形式:明喻、暗喻和借喻。对这三种形式,张爱玲最青睐的是明喻。因为明喻的构成方式是在本体(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和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都出现的句子里使用“仿佛、犹如、有如、好像、如、似”一类的喻词和“像…似的(一样)”、“如…一般”等格式来连系,能够相当简练形象而准确地呈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明喻的语言修辞形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俯拾即是,用于人物形象、行为、心理、服饰、身材、自然景色等各个方面的描写,但是却找不到重复雷同的影子。这是因为张爱玲在学习借鉴传统的同时,又敢于突破传统比喻对象囿于山水、花草、鱼虫的限制,让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天地间遨游,扩大比喻中事物对象的时空范围。并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格调独辟蹊径,想人之所未想,赋予比喻以崭新的境界,显示出精巧、新奇、高超的艺术水准。

张爱玲在手法运用上的精巧性表现在所选取的比喻事物,尽管是人们常见的处于一对一静态中的事物,但是静止并不显死板,常常透露出一股灵气,显示出令人惊喜的巧妙和贴切。例如:小说《留情》描写比喻女主人公敦风的身体是“实哚哚地像个清水粽子”,形象地道出敦风白胖而粗矮的身材状况。精巧生动、雅而不俗。

张爱玲比喻手法运用的新奇性高超性还表现在能把一种转眼即逝的事物固定在另一静止的事物上,使人们清晰地看到变化中的事物的面目。例如小说《金锁记》描写早晨的“晓色”就很新奇。“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这一组中的两个事物是绝妙的联想组合,一则取动态变化着的“晓色”为被比方,一则取静态凝滞的“切开的西瓜”作比方。张爱玲以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将相距千万里之远的两个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将动态中的“晓色”固定在静止的“切开的西瓜”上,清晰直观形象,使瞬间即逝的美好事物“晓色”长久而深刻地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张爱玲还能将一种抽象的事物凝固在处于变化并能产生出声响的事物上,赋予比事物一种动感效应。例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描写葛微龙因男友对另一漂亮的女孩多看了几眼而“醋意”大发的情景,其“心里便像汽水加了柠檬汁,咕嘟咕嘟冒酸泡”。这个比喻实在高妙。“醋意”本来是人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而作者通过“汽水加柠檬汁”产生化学反应、冒酸泡时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间,非常巧妙地把情绪这一抽象事物变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逼真鲜明,具有一种奇妙的视听效果,不由得使人们发出啧啧的称赞。

类似上面这样精巧、新奇、高超的比喻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如:“他的笑声像一串鞭炮上面炸得粉碎的小红布条子,跳在空中蹦回到他脸上”,“煤气的火花,像一朵硕大的黑心的蓝菊花,细长的花瓣向里拳曲着。”(《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比喻,使语言绚丽多彩,别具一格。给所描写的人、事、景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显示了张爱玲在小说语言创作上敏锐的观察力、奇特的想象力和精确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张爱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讲究小说语言美感,富有创造性地调动运用种种技巧,使语言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也使作品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的确值得当代作家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来风仪1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Success of Zhang Ailing’s novels in language

YAN G Xiao-li

(Of f ice of S tudents S tudying A broad,Dalian Railw ay College,Dalian116022,China)

Abstract:Zhang Ailing is an excellent writer with s pecial art style in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The language in her novels is charming with uniqu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and at a high art level.

K ey w ords:Zhang Ailing;novel;language

第22卷 丹 东 师 专 学 报 第1期

简析张爱玲作品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作品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的作品,与政治无关、与民族无关,是大上海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是人性中最让人绝望的那一层窗户纸。她的这种写作姿态成为以后小资们竞相效仿的范本,在小资写作中你永远看不到政治、国家那些大命题。她成名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她以自己特殊的现代性体验来展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人生世态。吴福辉充分肯定了张爱玲对旧家族在大都会的际遇命运的精细表现,认为她的都市最接近上海的真面目,把中国都市文学深入到“现代都市哲理”的层面。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里这样写道:“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还有,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但我认为,文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许多留到现在的伟大的作品,原来的主题往往不再被读者注意,因为事过境迁之后,原来的主题早已不使我们感觉兴趣,倒是随时从故事本身发现了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 很多的人给予张爱玲的作品以很高的评价,其艺术特色是值得人们借鉴的。 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 (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金锁记》) 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的是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运用意象手法,她以清贞绝决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末世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婉的笔调,带我们走进苍凉的小说世界,本篇论文联系作家生平小说,对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艺术特色 一概述 张爱玲的作品,从短篇到长篇始终把自已时代已经发生和正要发生的破坏作为大背景,由此开掘个人的情感世界,特别是乱世男女孤注一掷的爱情和注定要被现实所嘲弄的欲求,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我们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以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 二平民化的叙事视角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然而引起她极大关注的不是历史中那些英雄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历史变化中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人物、琐碎的事件,也就是世俗人生里饮食男女的生存状态、婚恋生活等世俗化生活。张爱玲在《传奇》初版扉页上曾说过,我“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强调在自己的小说中多是写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负荷者,因为他们虽不彻底,究竟是认真的。”不仅如此,在潜意识里,张爱玲认为历史是由无数凡人的生存组成的历史,“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时代的总量。”因此,在她的作品里满是俗庸的普通人的男女私情、家长里短。《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迫于无奈与寄人篱下,以妖媚的身姿赢取了妹妹的恋爱目标范柳原的青睐,以逃离那个已容不下她的家。 纵观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无不是平凡尘世中的普通人。对普通人物的描绘透视出了张爱玲对生活的特别理解,“生命即是麻烦”,[1](P12)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烦恼,不如意。同时也传达了张爱玲在时代变动

张爱玲小说浅谈

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 作品中蕴藏着悲凉情怀 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如《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以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这一切实际上都反应了一种个人情绪:大限来临的惶恐和个人的迷失。再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 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 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张爱玲小说语言特色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张爱玲的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指导老师:赵小华 学生姓名:张火宝 学号:W361609123680001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1年2月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张火宝___ 日期:2011 年3月20日

目录 摘要 (4) Abstrac (5) 导言 (6) 一、色彩的名字 (7) (一)植物色彩的名字 (7) (二)动物色彩的名字 (7) (三)矿物色彩的名字 (8) (四)其他非生物类色彩的名...字 (8) (五)客观色彩主观联想的名字 (8) 二、冷意的黑、白、灰 (9) (一)厌恶、嘲讽的白 (9) (二)静寂、悲哀的黑色 (10) (三)忧郁、苍凉的灰色 (10) 三、张爱玲小说的色彩效果 (11) (一)因人设色,色如其人 (11) (二)以色言情,情蕴色中 (12) (三)以色观心,心色相印 (15) 四、张爱玲的色彩语言的形成原因 (16) (一)受《红楼梦》等旧书的影响 (16) (二)对色彩的天分和偏爱 (17) (三)独特的人生经历 (17) 五、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词 (19)

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她以女人细腻心理、奇特的语言,描写出了她看到的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悲哀、苍凉的人生。张爱玲的因为了解所以慈悲。本文从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里的色彩、节奏特征,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张爱玲色彩苍凉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长袖善舞——高超的写作技巧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 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 (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这是他所怀念的古中国…… 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金锁记》) 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上述特点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呈现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评论家所承认。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 “……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这不是客观性的描摹,而是以主观意识和想像加入其中,来对作品主题和人物进行环境映衬和心理烘托,表现出主人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模糊的意识和恐惧的心理。它完全是与作品融为一体,不但起了烘托,而且用于行文的转折(这是主人公在路上的一段情景描写),起到提示和暗示作用。做为作者初期的创作,象《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然在意象的扑捉、情景的烘托和情节的暗示上过于看重和强调,有些吵,有较重的刀爷痕迹,但另一方面,却显示出了作者在这一方面过人的能力。有些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却又起伏跌荡,如虹飞碧落,给人目不瑕接之感。如《倾城之恋》中一段风的描写: “只有那莽莽的寒风,三个不同的音阶……三条骈行的灰色的龙,一直线向前飞……叫唤到后来,索性连苍龙也没有了,只是三条虚无的气,真空的桥梁,通入黑暗,通入虚空的虚空。 ……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 (2)、深刻的心理刻划和充满灵性的通感运用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4)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4) (一)人物创造 (6) (二)语言描写 (12) (三)意象象征 (14) 三、结论 (17) 四、参考文献 (18) 六、致谢 (19)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摘要 张爱玲是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本文从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三个角度去谈这个问题。第一人物创造,小说的成就,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张爱玲在创造意境时, 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当她用意象来形容人物及各种各样的场景时, 亦同样处处妙笔生花。作者创造的这些众多人物形象群像,组合在一起,完全就是作者的形象——作者通过作品再塑了自身。第二语言描写,她的思想与语言,都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同时留下了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供参考与学习。第三意象象征,张爱玲营造的意象,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在新旧雅俗之间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月亮”、“镜子”,还是“墙”和“乌壳虫”,都是与作品"苍凉"的主调是一致的。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

一、绪论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天才的作家往往是孤独的。张爱玲的小说很少写英雄豪杰之类的大主题,更不会涉及敏感的政治,她只写城市小资男女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恋爱与婚姻生活。她善于在平常生活中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却又能保持清醒,不陷入小说人物的情感中。她的文字优雅而舒畅,看起来是一种享受。读她的小说,你仿佛看到一个优雅的小资女人在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嘴角挂着淡淡的嘲笑味道。可就是这样一个前半生异常成功的女人,后半生却是沉寂的,连死都是静悄悄的,不惊动身边任何人。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1920年,张爱玲降生于一个望族世家。贵族的出身使她的血液里不可避免的闪着贵族的色彩。张爱玲的父亲好吸大烟,嗜赌,浪荡成性,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而母亲却是一个时代女性,受五四影响,向往自由。两人的巨大差异最终导致家庭的破裂。这给她一个残破的童年回忆。而在她十七岁时,因与后母争吵,被父毒打并被囚禁达半年之久。这对张爱玲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生的。她后来在文章中这样回忆到“我希望有炸弹摔在我们家,就是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见散文《私语》)

张爱玲简介及所有文学作品(小说)汇总

作者简介: 她是谁,她就是张爱玲,一个写出传奇,自己也成为传奇的传奇女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传奇人生。 她曾经在中国没有名气,那不是因为她的作品不好,而是因为她时运不好,她错嫁了个汗奸,引起了一片骂名,理所当然,在上个世纪的部分又红又专的年代里,她是不敢被提起的。 但是金子总是是闪光,而时间与历史如大浪淘沙,事过境迁,还是给张爱玲在中国文学的前几把交椅上留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我也是没有理由地喜欢张爱玲,因为我正好住在上海,恰好对上海的历史充满兴趣,而她恰好用优美的文字对当时做了记录,捧书,在张的文字营造的语境中,我仿佛回到了40年代,回到了那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而她,就如同是我隔壁的那个女子,那个高贵而典雅的女子。 目录 ├─1、全五卷 第1卷 │第2卷 │第3卷 │第4卷 │第5卷 │ ├─2、长篇 连环套 │小艾 │怨女 十八春 │ ├─3、散文 红楼梦魇 │张爱玲语录 │经典散文

银宫就学记 │卷首玉照”及其他│爱 │必也正名乎 │表姨细姨及其他│存稿 │打人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公寓生活记趣 │姑姑语录 │关于《笑声泪痕》│借银灯 │烬余录 │论写作 │气短情长及其他│诗与胡说 │双声 │说胡萝卜 │私语 │谈吃与画饼充饥│谈画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谈女人 │谈跳舞 │谈音乐 │天才梦 │童言无忌 │忘不了的画 │我看苏青 │写什么 │炎樱语录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夜营的喇叭 │忆胡适之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有女同车 │雨伞下 │造人 │丈人的心 │中国的曰夜 │中国人的宗教

│自己的文章 │走!走到楼上去 │惘然记 │都市的人生 文章寸心 纷繁家事 女性风景 炎凉世态 艺苑一瞥 序跋及其它 《续集》自序 │《传奇》再版的话 │《多少恨》前言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红楼梦魇》自序 │《太太万岁》题记 │《张爱玲小说集》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附]苏青张爱玲对谈记 │读书报告四则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 ├─4、中短篇 霸王别姬 │不幸的她 │沉香屑第二炉香 │沉香屑第一炉香 │创世纪 │等 │多少恨 │封锁 │桂花蒸阿小悲秋 │鸿鸾禧 │红玫瑰与白玫瑰 │花凋 │金锁记 │琉璃瓦 │留情 │年青的时候 │倾城之恋 │色。戒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程兰兰 [摘要]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一段传奇,而她所写的小说更是一个个风格独特的“传奇”故事。张爱玲的成功,不止在她传奇的一生,也不止在她笔下的“传奇”故事,更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地运用意象手法,展现给世人的是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Analysi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ZhangAiLing novel ChengLanLan Abstract:ZhangAiLing's life is a legend, and the novel she wrote is a unique style of "legend" story. Zhang AiLing's success, not only in her legendary life, also more than in the "legend" of the author's story, more lies in her unique novel art. She describes a series of women's survival tragedy,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ration, and able to skillfully use imag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to the world fail in that era, and unique to sad and deep sense of desolation. Keywords: ZhangAiling Novel Artistic Features 一、鲜明夺目的意象 (一)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 在《张爱玲传》中,就记载着年轻的张爱玲曾说的:“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都不能克服这种齿咬性的烦恼。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1从这一句便可以看出她对生活对生命的独道见解。小说《金锁记》是以月亮始,以月亮终的,月亮具有非常强的结构作用。不同的环节,对月亮意象的书写也有不同,试看以下几段: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2这是小说的开端,以月亮来写时光流转,并无新意,但将“三十年前的月亮”转到“朵云轩信笺”上的泪珠,洇得“陈旧而迷糊”,这样的意象果然带上了岁月的沧桑感。它已奠定了小说基本的调子:凄凉。 “天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想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3月亮沉下去,而七巧的故事,开始了。但开始也就预示了结局。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等淡淡的圆光。”○4这是七巧的女

试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艺术特色

摘要:张爱玲笔下有着无数充满个性色彩的意象。在《金锁记》中,象征女性命运的月亮意象反复出现,点染出人物的命运和心理。此外,华美的语言、出色的人物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比喻、通感也在其小说中如鱼得水。《金锁记》的语言技巧就是非常高妙的。 关键词:意象;语言;心理 《金锁记》写于1943年,是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傅雷称为“张女士至目前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①张爱玲以过人的写作技巧与想象力、洞察力和对生活、对人性近乎残酷地剖析,把她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感悟诉诸笔端,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旨在从意象、语言、修辞、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试着对《金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力求通过分析、论述,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张爱玲的艺术风格。 一、意象 读张爱玲的小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她笔下众多的意象。在《金锁记》里就有白团扇、月亮、酸梅汤、longlong ago的调子、长安那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等众多缤纷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她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具有具体的形态,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她在进行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实践,所使用的意象都是人所共见、俯拾皆是的,但她却能够在意象的运用上匠心独运,获得了超越意象本身的意义内涵,使作品中的数量众多的意象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意蕴,将小说的题旨传达得更为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一)月亮意象 《金锁记》开篇便是:“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②如今,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永远沉下去了,然而半个世纪前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却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直到今天歌手品冠还唱:这月色有点张爱玲。张爱玲的月亮不会衰亡,它是她意象世界里一盏奇异的灯,又是上帝的眼睛和夜晚的太阳。今天我们打开《金锁记》惊喜于其中竟流淌着一条动人的月亮河。在这里月亮统领全部的其余意象,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些言简意赅,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精雕细刻。 作品开头一段:“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③这段文字历来为评论家们所称道。傅雷曾认为是“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④“这一段引子,不但明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心理的观察那么的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⑤以后月亮这个意象又多次出现。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内容提要]: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同时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她的文字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女性悲剧心理分析意象手法“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流苏’改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那么,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943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张爱玲虽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 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加之她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文字悲天悯人、通情达理,而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为题材,她以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绝的笔调,奇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男女主人翁爱与恨的交织,是张爱玲小说中的恒久主题。她把自己对时代的内心焦灼,投影到自己的小说中,营造了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并且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悲哀和苍凉感。 一、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 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 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表现出巧妙的特点。 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

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成就 杨晓莉 (大连铁道学院 留学生处,辽宁 大连 116022) [摘要]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其小说语言创作成就突出,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和高超艺术水准。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语言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695(2000)01—0045—04 张爱玲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文坛上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后,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影响力竟然呈现出上升趋势,不仅仅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华人读者,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无庸讳言,在现代小说作家的创作群体中,张爱玲不可能与鲁迅、茅盾、老舍等大家相提并论,但是她却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其小说中对市民生活和心理的透彻展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真切的人物系列形象,尤其是那高雅、优美、流畅而又通俗、生动、有趣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张爱玲这位女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手法、艺术结构形式的创造性运用,造就了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而丰富精巧的语言艺术技巧、手法则是体现 张爱玲小说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重要一环。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一、高雅严谨规范的书面语与浅白活泼的口语完美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张爱玲小说语言创作的雅与俗,传统与现代的谐调统一。 人人都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如果我们把语言创作提高到艺术性这一高层次上,就应理所当然地对语言运用中的艺术规律和技巧加以重视和研究。而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几乎任何一位在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作家都很重视研究探索语言创作的规律和技巧。他们或是向传统文学借鉴,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或者向现实生活中 [收稿日期] 2000-01-06 [作者简介] 杨晓莉(196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铁道学院留学生处讲师。 [参考文献] [1]池莉.你是一条河[J ].小说家,1991,(3).[2]盛英.解读与希望[J ].小说家,1991,(4). [3]王干.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J ].小说 家,1991,(4). [4]朱伟.为难的评判[J ].小说家,1991,(4).[5]木弓.多有得罪[J ].小说家,1991,(4). [6]潘延.对“成长的倾注”———近年来女性写作的一种 描述[J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11). Looking closely at ‘maternal love ’again from Chi Li ’s novel of You Are A River TAN Xiu -hua (Party School ,Working Com mittee of the Depart ments Directly under L iaoning Province ,S henyang 110032,China ) Abstract :In Chi Li novel of You A re A River ,the author ,in a wamon ’s sight and from a mother ’s angle ,looks closely at ‘mater 2nal love ’with reasonable colouring and mixes dialectical thoughts into the opposites in the contradiction of maternal criticism and ma 2ternal love eulogy.Through the relations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Lala ,and her eight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and experi 2ences of the children ’s growth ,the auther vividly introspects the subject of ‘maternal love ’in the speech enviornment centered in the patriarchy culture of traditonal Confucianism ,reveals the great cultural influence on one ’s growth ,and expresses her ultimate concern to society and life. K ey w ords :Chi Li ;novel ;maternal love ;cultural tradition ;criticism Vol.22,No.1 丹 东 师 专 学 报 总第79期 Mar.2000 JOURNAL OF DANDON G TEACHERS COLL EGE SUM NO.79

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赵艳 (xx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论文摘要:内容 关键词:内容 On Zhang Ailing's Novels zhaoyan (xx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论文摘要: 关键词: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称得上让人惊艳的女作家着实不多,但张爱玲算得上一个。她寂寞的生,寂寞的死,却为人类留下了永不寂寞的文学精品。 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名字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只一夜之间,就迅速征服了上海滩。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传奇》,《流言》和《十八春》等无尽的论说与回味,她卓著的才情,逼人的灵气使人们对于她的关注越来越深。在她成名的那个混沌的年代中,她的文字,她的故事仿佛一次夜晚的烟花,只对世人匆匆一瞥,就足以让人们永远无法忘怀她的美丽。解放后,由于她与胡兰成的恋情使然,她悄然离开大陆,她的名字和作品便在大陆上沉积下来沉寂

下来,从此?不见于目前的中国现代史?,但是这却?毫不见怪,国内卓有成就的作家,文学史家,比比皆是?,比如沈从文。然而,历史是公正的,?张爱玲文学上的功过得失,是客观存在,认识不认识,承认不承认,是时间问题。?今天,她能拥有大量?张迷?,其中有不少是作家,这完全是因为她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在中国现代文学世上的熠熠光辉。 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意者,她的小说创作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让男男女女如鬼魅般在读者眼中进进出出,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余;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所以我们说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充满了悲剧意识。 (一)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 对于人性,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作过这样的阐述?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他们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所以她的作品都表现了斗争中的安稳,在安稳中展示生命的悲凉,人性的悲哀。她站在悲凉的基石上冷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3410012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张爱玲小说赏析

摘要:张爱玲小说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女人角度给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社会、认识男人、认识女人的新天地。本文将从人性弱点、女性视角、悲凉的语言等主要三个方面来对其小说进行解读。 关键字:张爱玲、人性弱点、女性视角 从心里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孩童时期的经历会对其以后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一位作家而言,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而张爱玲显然也不能脱其窠臼。“本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A)。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风格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下面我就从人性弱点、女性视角、悲凉的语言这三方面来解构张爱玲的小说。 一、人性的弱点。坦白的讲,张爱玲的小说人物多给人以暗淡 的颜色,几乎在里面看不到主流世界所赞扬的积极与进取的人数态度。主人公的身上,或者说是作者张爱玲本身就想给我们展现的是人性中那些丑陋与不堪,把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简单地总结一下,她的笔下主要有这三种人。 (1)由性压抑而变态的人 海蒂性学报告里有这样一段论述“最令人愤怒之处,便是让每个原

本性欲正常的女人,反而觉得自己不正常。女人除了正常的性欲遭到剥夺之外,还被教育成要深自内疚,其实她们根本就无须自责。驱使她们为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病症去寻找万灵丹,只会将她们推向永无止境的自疚与不安中”。(B)海蒂明显是收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巧的是张爱玲也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她从性压抑这个点出发,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由于压抑而变态的人物。在《金锁记》中就描绘了这样一个人,她为了金钱嫁给了一个患有痨病的性无能者,却又因为情欲不能得到满足,转而去破坏儿子的幸福婚姻。这个人叫做曹七巧。对于曹七巧这个人物,有很多人进行分析解读,其中关于性压抑不被满足这一观点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 (2)自私的人 不难看出,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女人,都给人一种典型小女人的形象。自私而自怜,其中自私是主要的。就连张爱玲自己也说过一切小说中都离不开自私的坏人。我想可以这样去理解,她只是想从自私这样一个任性的弱点去窥视人性更为深刻的一面。或许女人的美貌可以成为社交的妙药,这一点很多人也包括很多作家都去描写过。张爱玲写的《琉璃瓦》中有一个姚先生,他为了自己的事业自私的利用女儿的美貌,不管她幸福与否。貌似很多作家都认为人最自私莫过于利用自己的女儿,矛盾的《子夜》里也有类似的桥段。 (3)对命运逆来顺受的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