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最新资料推荐------------------------------------------------------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推断。

估算通常要判断结果在哪个数或量的附近,或在某个范围内。

它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一把非常有用的尺子。

和精算相比,它能更简洁、迅速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很有意义。

华罗庚曾经说过:

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所以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就在身边,感受到估算的实用性,从而对估算产生亲切感。

如对低年级小朋友,就要创设常识情境,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

知道 99 页书大约多厚, 1 分钟大约多久, 1 米大约多长等。

又如学生看完电影后,引导学生估算电影院的座位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能力。

让他们考虑,春游时,大家坐游船,如果每条船限乘 5 人,38 人要租几条船?每条船租金 9 元,带 100 元够不够?使学生

1 / 7

明白消费。

还可以把估算与一些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例如:

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这就需要估计;一个商场,它的营业额是多少,它的利润如何,这要进行大致的预测,这也是估计;再比如,现在大城市流动人口很多,到底流动人口是多少,我们在做统计时也要做一些估计,一般来讲尾数就省略不计了。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当中精确计算和粗略估计算相比,后者运用的机会多得多。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估算。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不断地丰富估算的经验。

第一,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选好题目,提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数学虽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每天会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

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

如选择题:

今年春天,植物园种了 188 棵树,成活率是 98%,成活的大约有多少棵(94 棵, 198 棵, 184 棵)?先让学生估算出成活的棵数,然后与三个供选数据比较后确定答案。

因为成活率 98%,活的棵数一定不会只有一半 94 棵,而且比188 棵少,所以排除前两个,只能选 184 棵。

这样,学生便能从中体验到估算的优越性,从而乐于估算。

或者创设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这有利于改变学生处处都得精确计算的观念,从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如:

在设计练习题时我们可以出这样的题目:

衣服每件 62. 00 元,裤子每条 4. 00 元,妈妈带了 110 元钱想买这样的一套衣服,够吗?这里由于题目中裤子的价格这个条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在 40 元到 49 元之间的范围,所以不能精确计算,只能进行估算。

经常训练他们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

3 / 7

进行判断,学生慢慢就会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每逢计算都要精确的做法,把估算意识装进心中,慢慢养成估算的习惯。

第三,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的能力。

小学生最常使用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三种:

简约、转换和补偿。

所谓简约,是指学生在估算时先把数简化成比较简单的形式。

例如估算403+598,把 403 看作 400,把 598 看作 600,这样估算时只要想比较简单的形式400+600,即可。

所谓转换,是指学生在估算时把一种问题转换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

例如,加法487+512+495 的估算,把加法问题转换为乘法问题:

500 乘 3 是 1500,所以答案差不多是 1500 左右。

而所谓补偿,则是学生在进行简约或转换时,进行一些调整,以补偿前面运算中的不足,使估算比较准确。

例如, 487+512+495 这一问题,学生在转换时可能会进一步想:

答案大约是 1500,而且会稍小于 1500,因为我在将每一个数都简化成 500 时,用加的部分比用减的更多一些。

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及时估算检查的习惯,每做完一道题目,可以先估计一下数值,然后与实际计算所得的答案比较,及时觉察出

---------------------------------------------------------------最新资料推荐------------------------------------------------------ 错误并加以更正。

除了以上常用的估算方法以外,我们做教师的要在估算教学中不断地鼓励每个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适时让学生总结出估算的策略,灵活地使用,合理的都应肯定。

引导学生在对估算与精确计算结果的比较中,学会交流反思,加强体验,积累经验,提高估算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出现的例题: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 元,一共需要 104 套票。

不计算,你能估计出一共准备带多少钱吗?在解决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

1. 求一共准备要花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学生回答就是求 104 个 49是多少);

2. 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 49 104=);

3. 探寻估算的方法,学生自主去探究。

①104100, 49100=4900,小估。

②4950, 104100, 50100=5000,大小估。

③4950, 104110, 50110=5500,大估。

④4950, 50 104=5200,大估。

⑤ 此时教师可以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在你们估算时,老师已经悄悄地把准确结果地计算出来了。

看到这个准确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这样必定会引起热烈

5 / 7

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开始了反思,自觉地进行二次估算方法的选择。

第①种其中 1 个数估小,所以实际准备的钱肯定比 4900多,与精确值相比估小了 449=196,所以不采用这种策略。

第②种的估算方法在这具体的情境中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它把其中一个数估大,另一个数估小,估算的结果虽然与实际的结果更接近,但学生就很难判断到底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是大还是小呢?也许聪明的学生会得出估算结果小于实际结果,但这违背了估算的意义与价值。

第③④种的估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估大了的,一种是两个数都估大,一种是只有一个数估大,但第④种的估算值更接近实际的结果,与精确值相比估大了 1104=104。

针对这道题目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第④种的估算策略,这样才能符合实际,准备的钱一定要足够多,所以选择大估。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估算能力。

估算的策略很多,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渗透不同估算方法的教学。

让学生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变可有可无为无处不在;变单一估算为多样估算,使估算教学融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平时的点点滴滴。

此外,估算和学生的数感是分不开的,这种感觉是依靠意识来

---------------------------------------------------------------最新资料推荐------------------------------------------------------ 支撑的,培养数感是打好估算的基础。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

在估算中数感主要表现为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数感;同时,良好的数感又是学生进行估算的必要基础。

因此,不能把估算教学作为单纯的概念教学,而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因素、捕捉生活中存在的估算素材,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造估算的条件。

■ (作者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小学)

7 / 7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估算是指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出的合理的大概推断。新课程实施以来,估算教学在内容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估算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 一、寻找生活实例,领悟估算的实用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计算后要求学生用估算验证,促使学生获得估算的意识和估算能力。如进行73×87=?的计算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前先估算,得出两种估算结果:一种是70×80=5600;80×90=7200,由此初步确定积在5600----7200之间,再深思考虑,70×90=

6300,73估成70少估了3个87,87估成90多估了3个73,从而断定结果在6300左右。当学生精算后与估算结果对比,从而判断结果是否正确,提高了正确率。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并结合实际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处处存在,体会估算的地位和用处,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注重学生估算运用,选择灵活的估算方法 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将一些估算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估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源于问题,爱因斯坦曾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可能要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然而,各类学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里,我们试图对“问题意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相关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既高度评价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学、思结合。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和倡导个体的怀疑精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一步对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又辩证的阐述。在国外,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布鲁纳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他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哪些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越丰富,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知识因素的丰富与提高促使知识范围增大,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提高了个体认知结构不平衡状态的频率,客观上为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因此,积累知识、建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提出的问题在较低水平上重复,从而有所创新。 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种类型。依据吉尔福特的界定,聚合思维等同于传统智力,它和知识对问题意识形成的影响一样;而发散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基础,

估算意识能力培养

估算意识水平培养 新课标将估算作为--一种伴随精确计算而存有的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具有技巧性和生活性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倡导“学有用的数学”的 教学理念下,估算值得青睐。增强小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 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协助他们学会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 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使 用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一、走近生活,亲自体验估算的便捷与价值 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水平在我们日常生 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发现。一开始接 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 用处不大。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水平,首先要 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准确地理解并体验到估算的实 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例如:估算到超市购 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 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相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 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弓1导学生去注重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 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 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持续加深理解。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 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实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 性和准确性呢?作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能够借鉴的: 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 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针对小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习惯于正确计算的现象,在课堂教学工作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走进估算 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长臂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物,题目通过统计图的形式告诉了长臂猴数量的变化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很投入的探索出2004年长臂猴可能达到的多少只.还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 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等.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如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填写恰当的单位: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再让学生估计学校的旗杆有多高?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就会以曾经练过的东西为参照来判断,感觉容易多了。 三、创设情景,增强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学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带学生参观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新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了自己家装修时有些地方整块的的地板砖摆完了离墙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多准备些来填补空缺,所以他建议在实际购买中还要多买几块砖以填补地面接墙处。还比如“五一”

最新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习惯,想出了很多办法,也得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对学生遵守习惯的培养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得出了我校实践课题的新思路。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 一、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 (一)重习惯,明是非 重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我们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坏的习惯及为什么。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坏习惯就无从改正,好习惯就无从培养了。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关心和参与这个活动,我们还在学校中广泛聘请了“红领巾监督员”。以学生的角度去发掘校园最新的善正行为,为栏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开播以来,《校园常规镜》成为了学生当中的热点话题,凡是校园常规镜当中出现的善正行为,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二)立规范,严要求《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学生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都是养成习惯的依据。但是制定规范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

那样效果不好。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老师要注意及时评估学生的行为,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就要予以表扬,做得不好的就要批评引导,甚至要有一定的惩罚。实验证明严格的教育干预有会助于出现预想的成果。 (三)勤训练,不间断 培养良好习惯一定要有持久性的针对性训练。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连续坚持21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要求他的弟子,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尽量向后甩,每天做三百下。结果一个月后有九成的学生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有八成的学生坚持在做,一年后只剩下一个,他就是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告诉我们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由此可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了好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需要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四)抓细微,创氛围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改变空泛无效的德育状况,我们认为培养习惯应该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入手。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提出的培养孩子的10个基本良好习惯,教育家魏书生主张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学习习惯,共同点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大而空的东西容易流于口号和形式,不容易操作和坚持。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做就做到底,最终成大事。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廖春艳广西百色平果县第七小学(531400)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前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上,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罗曼·罗兰曾说:“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也能替明日的信仰开路。”想让学生产生“怀疑”的思想,得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抓起,只有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题。如果不学无术,却指望“天上掉馅饼”,想一下子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教育学生虚心好学,长期积累知识,是我们小学高年级教师的长期重要任务。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在《语录》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意思是:治学最担忧的是提不出疑问,有了疑问就有了进步的基础。小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相反,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3提倡研究讨论,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开发学生的研究讨论能力,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作文教学中,审题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让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学生往往把教师和学习好的同学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一味迷信。“老师说的”、“书上写的”“同学说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们老师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让他们反思作品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从而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时,同学们对“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发表时间:2018-05-21T17:17:00.74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1期作者:陈琼[导读] 【摘要】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的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摘要】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的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 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估计意识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1-0058-01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可以总结一般策略。第一是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数据计算变得较为容易。第二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的"简化"都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运算结果比较准确。 1、四舍五入取整法。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通过四舍五入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如: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估算需要多少元?可以运用凑整的方法,把2.4看作2,把0.85看作1。于是这样估算:2.4×0.85≈2×1=2(元)。 2、化整为零法:就是把一个比较庞大或复杂的未知值(如:一堆苹果的个数、一张报纸的字数等),进行合理分割或分类,先求出局部的答案,再进一步推算整体的答案。 3、趋近中位法:此法适合求一组形如振动的数的和。就是先观察所求的这组数都趋近哪个数,我们不妨把这个数视为趋近的中位数,再用这个趋近的中位数乘个数即可。如:估算报亭10月上旬(206、 201 、20 4、 20 5、 198、 196 、198、 195 、203)营业额。每天的营业额都趋近200元,用200×10估算就容易了。 4、区间框定法:就是根据算式的意义或某种关系,框定答案所在的范围,达到估算的目的。此法在小学阶段应用非常广泛(如:购物、建设规划、预测发展趋势等方面),也可以用以检查四则运算的结果的大致范围。如:"不用计算,判断对错"。其中有这样一个算式:"58×18=4534"。仔细观察后用四舍五入法可框定18个58的得数应该小于20个60的得数1200,原式的得数为4534,所以原式错。 5、转化法:就是将估算的问题利用某种性质或规律转化为另类问题进行同理类推的估算方法。如:已知甲商店11.5元可以买5袋牛奶,乙商店12.9元可以买5(袋)赠1(袋)。要估算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本课是小数除法的第一节课,可以引导学生先估算,再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教材上就介绍了把11.5元换算为115角,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整数除法的估算,就容易多了。 6、假设法:就是将要估算的数假设为一个已知的值,放到原题中考察假设的值是否成立的一种估算方法。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8㎝,估计第三边可能是几厘米?我们可以这样估算:假设第三边为最短边,那它至少要大于3㎝(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假设第三边为最长边,那它应该小于13㎝。所以,第三边的长度应该在大于3㎝且小于13㎝之间。按此区间任假设一个数去检验,应该满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二、贴近生活,感受估算的价值 传统教学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和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的更为广泛,更具有实用价值。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估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多少个,赛前估计2008年奥运会中国最终能获得几枚金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心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要有意识的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地加深认识。如学习千克的认识,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的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估计一把花生米大约有多少粒""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三、注重调整,合理评价 估算能力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特点,因而估算能力的培养并非轻松之事。除了以上估算方法,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知识,恰当运用调整策略。 估算结果是个近似数,但是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程度是不同的,恰当运用调整策略,估算的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独创性,还涉及到学生反思与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例如,学生先估算一个问题的结果,然后将其估计值与它实际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觉察到错误并加以更正。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估算带来的快乐,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1]何慧仙. 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04 [2]王乡勤. 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科学教育导刊》.2013.0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习惯,想出了很多办法,也得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对学生遵守习惯的培养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得出了我校实践课题的新思路。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 一、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 (一)重习惯,明是非 重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我们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坏的习惯及为什么。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坏习惯就无从改正,好习惯就无从培养了。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关心和参与这个活动,我们还在学校中广泛聘请了“红领巾监督员”。以学生的角度去发掘校园最新的善正行为,为栏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开播以来,《校园常规镜》成为了学生当中的热点话题,凡是校园常规镜当中出现的善正行为,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二)立规范,严要求《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学生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都是养成习惯的依据。但是制定规范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

那样效果不好。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老师要注意及时评估学生的行为,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就要予以表扬,做得不好的就要批评引导,甚至要有一定的惩罚。实验证明严格的教育干预有会助于出现预想的成果。 (三)勤训练,不间断 培养良好习惯一定要有持久性的针对性训练。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连续坚持21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要求他的弟子,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尽量向后甩,每天做三百下。结果一个月后有九成的学生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有八成的学生坚持在做,一年后只剩下一个,他就是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告诉我们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由此可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了好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需要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四)抓细微,创氛围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改变空泛无效的德育状况,我们认为培养习惯应该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入手。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提出的培养孩子的10个基本良好习惯,教育家魏书生主张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学习习惯,共同点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大而空的东西容易流于口号和形式,不容易操作和坚持。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做就做到底,最终成大事。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韦庄中心学校崔刘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在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太少。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上课时能独立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比不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强。学生在这种只学答不学问的氛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敢于提问在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做了不少的尝试。现列举一二。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疑惑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出示课件新“龟兔赛跑”:森林中在开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

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创设轻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帮助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通过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单位的词来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一年为什么是十二个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比年还大的单位吗”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最新资料推荐------------------------------------------------------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推断。 估算通常要判断结果在哪个数或量的附近,或在某个范围内。 它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一把非常有用的尺子。 和精算相比,它能更简洁、迅速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很有意义。 华罗庚曾经说过: 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所以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就在身边,感受到估算的实用性,从而对估算产生亲切感。 如对低年级小朋友,就要创设常识情境,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 知道 99 页书大约多厚, 1 分钟大约多久, 1 米大约多长等。 又如学生看完电影后,引导学生估算电影院的座位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能力。 让他们考虑,春游时,大家坐游船,如果每条船限乘 5 人,38 人要租几条船?每条船租金 9 元,带 100 元够不够?使学生 1 / 7

明白消费。 还可以把估算与一些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例如: 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这就需要估计;一个商场,它的营业额是多少,它的利润如何,这要进行大致的预测,这也是估计;再比如,现在大城市流动人口很多,到底流动人口是多少,我们在做统计时也要做一些估计,一般来讲尾数就省略不计了。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当中精确计算和粗略估计算相比,后者运用的机会多得多。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估算。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不断地丰富估算的经验。 第一,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全部内容。

问题名称学生参与班规制定,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现象描述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举止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如:上课大声喧哗,随便吃东西,离开座位,不按时交作业,乱扔垃圾,不讲礼貌,在楼道里乱跑,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养成了许多不文明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产生原因 导致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 1、家庭因素:如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几代人围 着一个“小皇帝”转,事事让着、宠着、惯着,长期的娇生惯养, 使其逐渐形成了以我为中心,遇事我为先的心理定势。造成了在 现代家庭结构条件下,家庭对子女行为规则教育的缺失.甚至有些 素质低下的家长,还带头做一些违背社会规则的事,给孩子起了很 坏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效仿的“活教材”. 2、学校因素:我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有外地进城务工子女, 有城区农村学生,有附近小区学生。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留守 儿童。由于从小所受家庭教育和影响的不同,学生身上或多或少 存在着一些问题。班级管理中,大多是由教师制定学生的行为规 则,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甚至有些教师在某项活动之前不向学 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责备学生。 3、社会因素:由于社会上存在个别的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得 到及时有效的谴责和制止,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如:在公共场所随便大声喧哗,乘车时不给老人和小孩让座,不遵 守交通遵守则等。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导致了行为举止不守规矩, 规则意识淡薄的状况. 校师困惑 虽然导致学生规则意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校和教 师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使之成为有规则意识的合格

(完整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宝丰小学:马静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它有利于人们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一些数量的相对大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小学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决估算过程”,“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习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 一、首先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感知估算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问题指导,使学生感到估算的必要性。他们通过对估算活动探讨以后,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估算,不知不觉对估算产生了兴趣。体会到估算的用途。通过对商品价格的估算,体会到买东西付钱时应用估算的必要性,如北师大教材第二册26页第4题,“50元钱可以买哪两样玩具?”、31页第7题“100元可以买到哪套衣服?”,在“套圈游戏中”未曾计算,先估计淘气是否能赢的要求,鼓励学生用估算意识解决问题,并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估算意识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估算方法多样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潜能,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所知、所想、所困。当他们遇到具体问题时会想出不同途径解决的办法,不知不觉学会了

一些估算方法。如数学教材中安排了这样的练习题;我国体育健儿在1996年和2000年在国际奥运会上获得了奖牌。 统计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1996年1622122000年281615估计一下,哪年获奖牌多呢? 学生思考片刻,异口同声说2000年多。你能说说你的估算方法吗?这时学生有兴趣开始讨论起来。 生1说:2000年获得金牌铜牌都比1996年高,只有银牌比1996年低,所以2000年奖牌多。 生2说:2000年金牌数量最多,它比1996年金牌多12块,而2000年银牌比1996年银牌少6块,2000年的铜牌又比1996铜牌多,所以2000年奖牌多。 生3说:1996年金牌数量和2000年银牌数量一样多;2000年金牌比1996年银牌多,2000年的铜牌比1996多,当然了2000年奖牌多。 ┅┅ 这时教室里传来一片热烈的掌声,让课堂充满活力,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打破了以往哪种只靠教师传授的单一、固定模式的估算方法,这难道不是教改的一个突破吗? 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学生只有在实际情景中,才能产生多样性的估算方法,那种追求用数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小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能力、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所谓估算,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为了先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学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体而言,估算的功效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 2.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3.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 4.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5.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 6.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从而发展出形式各异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不过,数值估算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需要运用一定推理和判断等策略。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有学生说“我们应该从小学好估算,在解题时把估算都用起来,避免算出不可能答案,这样正确率就比较高。也许以后我并没有像蔡老师说的那样成为富翁,但当我掌握了估算方法,也许以后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它,它给我的好处是无可限量的……似乎突然才发现,估算有那么多好处!我想估算会让我终生受益。”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原来学生并不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如此的价值与作用。然后笔者通过实际调查,整理估算的实践题,突出了估算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时时、刻刻有数学,充分发挥了数学教学的功能,为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数目的粗略估算。 《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先求出精确数的近似数,通常保留最高位或次位,然后用口算求出这些近似数的和、差、积、商。一般不求出精确的得数,只要求达到得数的高位数与精确得数高位数相同或相近的数。取近似数时,可借助凑整的办法,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估算和怎样进行估算(一个要求是方便,另一个要求是接近。)例如:一箱果汁182元,要去商店买9箱果汁需要准备多少钱?这里没有提“大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也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形成和谐的、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本人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常存在学生有问题不敢问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语气、态度要诚恳,用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话语、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注视、微笑、点头、手势等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质量高与低,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

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保护他们积极的问题意识。 2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想问,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图,森林中举办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3创设疑惑情境,让学生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

数学(心得)之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估算是当前国际小学数学教育中比较重视的一种能力。所谓估算,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在1980年拟订《80年代行动计划》中就已强调估算技术。2000年美国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全体学生应学会在计算时进行估算策略,养成对数值(包括计算结果合理)做判断的习惯。 在我国,估算引入数学教材始于90年代。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日益受到重视。在教育部2000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学全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增加了“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这一教学要求,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第一、二学段中分别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估算教学在目前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这其中的几个重要原因就是: 1.现代生活对数学教育要求的变化。相对于古代、近代而言,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更加数学化的社会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现代社会中人们平常所遇到的绝大多数的数量级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人们认识世界的眼光更加开阔,人们似乎不再把过多的精力花在一些数量级较小的零头上,对计算误差的容忍度越来越大。这一切的背后都反映了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凸显了加强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快捷、方便、灵活的计算器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计算器的大众化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进行异常准确的计算。人们更多的只是运用估算来大致地进行检验和事前规划。 3.学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估算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增强学生行为的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