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与明清思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与明清思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与明清思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与明清思想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宋明理学:①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开创;②朱熹的理学思想与地位;③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

2.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②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的思想批判;③唐甄的思想主张。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对应学生

用书P156

,宋明理学

1.理学的创立 (1)背景

????

?①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②

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

?

????①“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②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2.成熟

(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

????

?①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③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3.发展

(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表现?

????①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

②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

4.评价

(1)积极?

????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

巧记速记

史观史论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和评价要一分为二,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气节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实录

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替了过去的“天”,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李贽

(1)生活背景:出生于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泉州地区。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

(2)思想主张

?????①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大胆挑战正统思想。②反对盲从孔子。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③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④写作风格主张“真心”。 2.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

《船山遗书》

政治思想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君臣平等

③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④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① 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提出“众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①“循天下之

公”

②抨击“孤秦”“陋宋”

③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历史运动“势之必然”

生活背景 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学 说 经世致用之学的推动者

政治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思想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评 价

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3.唐甄

(1)成就:清初经世致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著有《潜书》。 (2)思想特点: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

(3)影响: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

学法点睛 明清思想家及观点概括为

巧记速记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

儒家一条线,千万别忘记。春秋末创立,战国成大器(蔚然大宗)。秦朝受打击,汉武帝正统立。宋明很讲“理”(理学),明清现生机。康氏(康有为)曾改造,陈氏(陈独秀)大力批。

史观史论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并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实录一

思想是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起到导航的作用,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但时代的贫瘠土壤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推动社会的转型,只能起到呼唤的作用。

实录二

指出“工商皆本”,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对应学生

用书P157

,宋明理学

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随着道教、佛教的传播而受到削弱。在唐代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中兴起了理学,北宋五子将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南宋朱熹更是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使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陆王“心学”的出现则标志着理学走向了极端。

角度1 程朱理学的内涵

提示:(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

(2)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存天理,灭人欲。

(4)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角度2 理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

提示:(1)历史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家出现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趋势,到唐宋时期,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②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

(2)社会因素

①政治上:两宋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②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③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角度宋明理学

(2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点拨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分析。人民版必修3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讲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

答案(1)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目的。

(2)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他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如此就会天下太平。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清之际,伴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对理学的批判中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传统儒学得到新发展,影响深远。

角度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1)经济因素: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②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角度明末清初的思想

(2011·课标,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点拨题干材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天下为公”的民主思想,故答案为C项。A项体现的是民族意识,应排除;B、D两项体现的是民本思想,排除。

答案 C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时代背景的理解。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材料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并注意把他们的思想主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

答案(1)都肯定了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资财产的占有欲望日益强烈。

(3)肯定了人的私欲,使人们逐渐抛弃旧的重农抑商的观念,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对应学生

用书P159

(5年14考)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第

考情感悟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大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思想,明清儒家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是考查的主要方向 非选择题呈现形式较多,福建、广东、江苏、山东都以非选择题形式命题

第 二 层 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未能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政治构想,也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并转化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现实角度:反对专制,提倡“众治”的民主趋向;“反对空谈,面对现实”的实学思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治国救民理念,对近代民主革命的兴起甚至现代文明的发展都起到启迪作用

对理学的评价 对理学的批判

【示范1】(南平模拟)“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上述材料是对理学的 ( )。 A .赞扬 B .批判

C .有赞扬、有批判

D .发挥 答案 B

【示范2】(石家庄模拟)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判断,李贽反对“存天

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主张( )。

A .人文主义

B .仁爱精神

C .尊重人性

D .个人主义

解析 材料说明了李贽承认人的吃穿等自然正当需求和人自私的天性,反对理学的泯灭人性的虚假说教,体现了尊重人性的本质特征。B 、D 两项明显错误;人文主义在尊重人性的同时,更加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答案

C

(5年7考)程朱理学

考情感悟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

结合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理学的兴起和基本主张;从儒学自身的趋时更新和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方面归纳历史意义 江苏、广东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上海、山东、全国文综也在此处命题

层 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确立了以道德

为主体的独立性,对培养人的气节情操、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现实角度:时至今日,理学蕴含的爱国主义理论,激扬着中华民族的正气,凝聚了华夏儿女革旧立新的雄心,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程朱理学的基本思想 程朱理学的历史影响

【示范3】 (厦门月考)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在古代主要是指( )。

A .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 .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 .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解析 注意题干的限定时间是“古代”。根据所学知识,这里的“理”或“天理”,一般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示范4】 (湖南联考)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 .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 .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 .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 .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朱熹对儒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儿童”“习惯”“行为规范”等词语,可以得出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A 、B 、D 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年6考)陆王心学 第

考情感悟

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属于课标重点内容

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以及与程朱理学在世界本原和世界认知方式上的比较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区域 以选择题为主要呈现形式,浙江、广东、江苏、课标全国卷在此处命题

第 二 层 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在形式上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框架,重新建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为基本范畴的心学理论体系

从现实角度:“致良知”高扬人的价值与地位,突出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过程

中对认知活动的正确总结:知行合一,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陆王心学的内涵 陆王心学的思想

【示范5】 (铜川质检)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

A .穷理的方法问题

B .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 .理气的关系问题

D .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理学、心学不同的掌握程度。朱熹为理学大师,陆九渊为心学的开山祖师,双方辩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对探究理的方法认识不同,理学强调向外探求,心学强调向内探究,认为“心就是理”。所以答案为A 项。

答案 A

【示范6】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促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 C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1.(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思想主张 【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5?山东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

第3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儒学的挑战与新发展 ⑴挑战:1社会动荡: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2道教: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 3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 ⑵新发展:1内容: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2传播范围:北方少数民族大力崇儒兴教; 3影响: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隋唐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 ⑴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⑵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二、程朱理学 1、背景: ⑴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表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挑战。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3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随着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先声。 ⑵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⑶宋代“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北宋相对宽松文化政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2、程朱理学——理学形成与繁荣:

⑴理学概念: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⑵理学代表及主张: 3、程朱理学的影响 ⑴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统治。 ⑵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⑶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4、理学的特点: ⑴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⑵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内容,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三、陆王心学——理学新阶段: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3

第3课宋明理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思想内容及其学术代表 难点: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教学内容 导入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宗教的兴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 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因为官方的确认和扶持,儒学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里一举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时期的儒者们研究儒家经典专重发挥词章考据和文字训诂,死守着所谓“注不驳经,疏不驳注,不取异义,专宗一家”的教条;同时,又继承和发扬董仲舒学说中的“谶纬”思想,专注于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内容,将现实世界里一切政治的、道德的、人生的现象都归结为天意的安排。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统治腐败,王朝更替,军阀割据,战争不断,面对社会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如国家分裂、人心败坏等,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从现实需要出发,当时有不少学者开始从事对先秦诸子学说的研究,试图通过综合各家以另创新说,如“玄学”。 两汉之交进入中国并通过本土化得以迅速传播开来的印度佛教,适应了社会环境的需要:它提出一些切近人们对自身、对现世、对国家的思考和关怀的概念,如宣扬“因果轮回”,号召人们忍受苦难,到来世寻求幸福。这自然而然受到统治者日益重视,也容易为久经战乱的人们所接受。而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也为许多厌倦世俗权利角逐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祸的普通民众所信奉。2.三教合一 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 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一)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理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二)派别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 ) A.外儒内法,大一统 B.无为而无不为 C.仁为本,为政以德 D.礼法并施 解析:“外儒内法,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属于汉朝中期,题干中的时间为汉初,故A项错误;题干中“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再结合所学,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仁为本,为政以德”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未得到统治者重用,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故D项错误。 答案:B 2.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 ( ) 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 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废弃郡国并行体制 解析:“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表明是对皇权的神化,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神化皇权,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答案:A 3.吕思勉先生说:“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彰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表彰儒学之后诸学皆绝 B.学识佳者皆成为官员 C.儒学由此得以发扬光大 D.百家争鸣从此时结束 解析:“诸学皆绝”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课后练习

第34讲宋明理学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和道教之间也不断相互斗争,崇尚自然和张扬个性的玄学在士族阶层也非常流行。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A.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B.包容和开放的社会心态 C.道教受各个统治者推崇 D.儒学不再居于正统地位 解析:选B。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佛道两家不断争论,玄学盛行,反映出社会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项正确。各家学说竞相发展,虽然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儒学本质上是服务于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受统治者推崇,仍处于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最大的,排除A、C、D项。 2.(2019·石家庄二中期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3.(2019·林州一中调研)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这一思想( ) 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 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C.有利于妥善处理公私的关系 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 解析:选C。程颐主张“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与个人私利对应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即追求个人私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或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 4.(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 ) 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 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 解析:选D。“求之性情”是心学的主张,与程颐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认识修养方法,故B项错误;“内积忠信”是程颢的思想,故C 项错误;程颐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故D项正确。 5.(2019·黄石高三调研)胡适说:“(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下列主张中与这个“自觉的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存天理,灭人欲”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解析:选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儒家道德规范在范仲淹身上的一种体现,故B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自觉复兴儒学所做的努力的体现,故C项正确;“明道救世,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 6.(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检测)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宋明理学 刘田庄中学高二丁保华 (设计思路:本案首先注重基础知识,梳理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观点、原话,使学生掌握“学”的层次;之后引用习题,侧重对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属于“术”的范畴;第三个层次是对宋明理学的深入了解,包括其特点和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宋明理学的地位、理学家的基本主张; 2.宋明理学的意义、价值 3.宋明理学的特征 二.基础知识梳理(计划耗时15分钟)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个成语叫不学无术,我的理解,学即是基础知识,术即是应用或方法。如果我们对基础知识一无所知,那么做题也就谈不上方法了。首先我们对宋明理学的基础知识做一个梳理,从宏观上和具体细节上把握理学。 (一)整体把握理学 1.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适应专制主义需要,在中国历史上几经发展,具体概况为: 先秦: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代表人物董仲舒 宋明:理学及心学,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和王守仁 明清:儒学占主流,但出现对理学的反思者,代表人物明末清初三大儒: 综上所述,理学和心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心学则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2.理学的发展历程把握 先声:韩愈、李翱 创立: 集大成者:南宋 新阶段:陆王心学 (二)人物、观点把握 我们结合教材梳理相关人物的基本主张。提示:尽量用教材原文,尤其是相关思想家的原文,以利于把握基础知识。 1.北宋五子的基本主张(贡献) 周敦颐:建构万事万物衍生规律,为生万物提供依据 邵雍:重新排列六十四卦,试图解释 张载:理学唯物主义代表,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表达理学 二程:明确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的核心是仁,强调仁者的主体自由和精神满足(即儒家学者的安乐心态) 2.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特征:庞大、严密 基本主张:理更根本,万物之理终归为一;慎思明辨、,积累和循序渐进;仁者境界,自身的满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三纲五常化为自身的精神支柱,儒家干预政治,“” 3.心学:理学的新阶段,更注重“心” 陆九渊:心即理也;注重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物欲”“意见” 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人是天地的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致圣,;。 提示:总结知识点以及概括材料时,逐句分析整理,以求全面。 三.应用:在做题中深化(耗时约8分钟) 1.(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

三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主张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理解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以增强学生对古人道德情操的感性认识。通过设置情景,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感受先代哲人睿智的哲理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感受理学家们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难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主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宋明时期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人生主张。 教师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理学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利用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来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江南春绝句》和泰山红门宫图片。 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设问:这种情景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概括: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儒家学说互相吸收、融合,从东晋到隋唐时期,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儒学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佛教、道教的教义和儒家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讲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清单] 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宋明理学 1.历史背景 错误! 2.思想内容 错误! 整体把握 宋明理学 3.影响 错误! 易混易错 程颢、程颐兄弟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陆王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其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深层点拨 理学的内涵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 (2)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存天理,灭人欲。 (4)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道德之善的目的。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阶级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 烈冲击。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守旧、陈腐不化;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2.“异端”思想家李贽 ????? 1学术上: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2道德上:批判传统道德,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3哲学上: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3.三大进步思想家

????? 1王夫之: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 监督机构等设想。3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提出“经世致用”。 史论共识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易混易错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成分进行改造,是一种批判继承。

2021届历史一轮总复习限时巩固训练: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021届历史一轮总复习限时巩固训练 ●训练: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推荐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1.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 A.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 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 C.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 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 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 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 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 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 4.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 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 5.“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

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贞节观 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 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 D.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 6.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7.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这说明他主张() A.格物致知,提倡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C.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 D.儒礼民本,反对鬼神享乐 8.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9.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版本颇多,明末《警世通言》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叙述,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这种叙述反映了作者当时() A.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 B.崇尚道德,强调人性自我约束 C.冲破了传统儒学的伦理范畴 D.因循守旧,重男轻女等级观念 10.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 A.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强化练岳

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强化练岳麓版 (限时:40分钟) A组跨越本科线 1.(2016·惠州调研)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解析】唐代的道教经典中提出“不杀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出儒、道、佛融合的趋势,故A 项正确。 【答案】A 2.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解析】依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可知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故C项正确。 【答案】C 3.(2016·鹰潭一模)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解析】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问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 【答案】B 4.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九渊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简说:“止如斯耶?”陆九渊大声说:“更何有也!”杨简顿悟。据材料判断,陆九渊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解析】有关“实践”的观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正确;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明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 【答案】B 5.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 A.万物的本原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D.发明本心 【解析】在世界本原上,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认为本心即天理。在求理方法上,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

2020高考历史新增分方案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综合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思想格局的根本转变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D.面临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 解析:选B材料“魏晋时期”“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门阀士族势力壮大,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故门阀士族敢于批判名教礼法,故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但思想格局并未出现根本转变,故A项错误;“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信仰仍然存在,并未被破坏,且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不利于封建信仰的巩固,故D项错误。 2.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一定的自然观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精密的体系和三纲五常,故B、C两项错误。 3.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选A材料反映朱熹的主张是通过格物、达到“穷理”、实现“致知”,即材料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最新教育文档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 (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③经济: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长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减轻农民负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

考点44 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佛教和道教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三教合一”的潮流:到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易错提醒] “三教合一”≠“三教合并” “三教合一”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而是佛、道、儒的融合、渗透,为儒学的新发展、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儒学家的努力: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探索宇宙的本原问题,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二、宋明理学的思想内容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二程”北宋和朱熹南宋。2基本主张:天地万物的始源:“理”;求理方 法: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 人欲”。 2.陆王心学??? ? ? 陆九渊南宋????? 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王守仁明中期?????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 复良知。 [思维导图]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宋明理学的重大影响 1.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1.“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2.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4.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即是“理”。 5.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主题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史料证史——朱熹对“二程”思想的发展 史料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论从史出史料反映了朱熹的天理论承袭程颐,但有所发展,变得更严密、更精致、更深刻了。他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而理是本,是万物的本原,而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材料,必须依傍理而运行。 2.史料探史——鹅湖之会的分歧: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史料王阳明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 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 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探究史料体现了王阳明怎样的思想主张?与程朱理学的主要不同点是 什么? 答案主张: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不同: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现“天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不同点理学 思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 论 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 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 省达到良知 哲学 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相同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继承了孔孟“仁”“礼”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情分析能力提升练习:第34讲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和道教之间也不断相互斗争,崇尚自然和张扬个性的玄学在士族阶层也非常流行。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B.包容和开放的社会心态 C.道教受各个统治者推崇 D.儒学不再居于正统地位 解析:选B。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佛道两家不断争论,玄学盛行,反映出社会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项正确。各家学说竞相发展,虽然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儒学本质上是服务于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受统治者推崇,仍处于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最大的,排除A、C、D项。 2.(2019·石家庄二中期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3.(2019·林州一中调研)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这一思想() 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 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C.有利于妥善处理公私的关系 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 解析:选C。程颐主张“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与个人私利对应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即追求个人私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或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宋明理学知识总结

高考历史宋明理学知识总结 宋明理学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 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 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 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 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高考历史的这一部 分内容。 宋明理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 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宋明理学代 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宋明理学 内容: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 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1)统治者支持: 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2)儒 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 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3)代表人物:北宋时 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2、程朱理学的内涵:(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高中历史课件:《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课件:《宋明理学》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课件篇一:《宋明理学》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 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 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 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高考历史宋明理学

专题一3宋明理学 1.(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思想主张 【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5·山东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1讲 宋明理学教案 新人教版

第41讲宋明理学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考纲明示:宋明理学。 [主干知识理一理] 一、程朱理学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思想主张 3.地位及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1.形成背景 (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生,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 [拨云见日想一想] 1.“三教合一”是不是三教合并呢? 试答 提示:“三教合一”不是简单的三教合并,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 2.理学与儒学是什么关系?

试答 提示: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替了过去的“天”,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3.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试答 提示: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4.“理学”和“心学”是继承的关系吗?

宋明理学练习题

宋明理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9·淮南期中)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解析:选C 无论是日本学者的观点,还是李约瑟的观点,都指出了朱子学中蕴含着自然科学理念,故C项正确。 2.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 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 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解析:选A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材料中“理有善恶”,因此要扬善抑恶,故A项正确;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非难以调和,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未涉及纲常理论,故C项错误;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而非初步完成,故D项错误。 3.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解析:选C 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项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说明了其责任感,文学创作注重“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故D项错误。 4.1368年,明太祖发布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