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文化传播维度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平台建设【终极版,哈哈哈】2

语言文化传播维度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平台建设【终极版,哈哈哈】2

登记号项目序号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类别平台建设项目

学科分类语言学

课题名称语言文化传播维度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尹海良

负责人所在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填表日期2013-11-01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办公室

2013年10月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语言文化传播维度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平台建设

主题词语言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平台建设

研究类型 C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其他研究

负责人姓名尹海良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79年4月13日行政职务专业职务 B 副教授研究专长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最后学历 A 研究生最后学位 A 博士担任导师 B 硕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所属系统高校联系电话159********

通讯地址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邮政编码264209

主要参加者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侯玲文女1968.12 副教授

汉韩语言对比

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生博士文化传播学院张德苏男1965.04 副教授

中华传统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生博士文化传播学院杨海燕女1976.04 讲师

教育学心理学

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生博士文化传播学院鹿晓燕女1978.02 讲师

汉语修辞学

文化语言学

研究生

博士

在读

文化传播学院邓晓玲女1982.09 讲师

语言人类学

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生博士文化传播学院蔡象丽女1982.11 讲师

汉韩语言对比

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生博士文化传播学院

预期成

C D A.专著B.译著C.论文集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字数(单位:千字)100 申请经费(单位:元)8 0 0 0 0 预计完成时间2016年11月

二、课题论证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1研究现状述评

1993年“对外汉语”作为学科名称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正式的学科、专业目录上,但在国家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上,对外汉语专业还是一种笼统的提法。事实上,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分两种,一种是面对外国人的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教学对象是外国人;第二种是培养教外国人第二语言的师资,教学对象是本国学生。本课题学科平台建设涉及的是第二种,即目前教育部最新调整的名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自2013年起,原“对外汉语”(原学科代码:050103*)、“中国语言文化”(原学科代码:050106W)和“中国学”(原学科代码:050108S)合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科代码为050103。专业名称由本土“对外”到海内外“国际”的调整,反应了以培养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汉语国际教育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重大战略转变。同时,将两个文化突出的本科专业并入,反应了原有学科“为语言而语言”的不足。与此紧密相联,以学科名称及内涵调整为分水岭,有关的研究也稍有不同。由于调整时间还十分短暂,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进行的。

我们查阅到的文献以期刊论文为主,其中与该本科专业建设直接相关的有一百余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献数量可观,但所针对的研究对象90%以上为地方院校的本科专业。如“地方院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探微”(2007)、“地方院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济南大学为例”(2012)等。我们做过一个统计,2012年全国招收该专业的高校共计247所,其中211工程学校仅有33所,仅约占13%。这个数据与研究文献的地方性倾向直接相关,而地方性高校占有的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的弱势导致了研究的制高点不够。如同“基于就业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之类的研究是难得一见的。

(2)文献研究内容涉及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就业、双语教学、实践见习等,基本涵盖了该学科的各个方面,说明该新兴学科备受关注,且突出了其社会应用性。但阅读文献发现,现有研究还很粗浅。以课程设置为例,各高校所设立的课程差异巨大,某种程度上模糊了核心课程和边缘课程的界限,课程无所不包将会取消该专业的独立性。如“民办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2011)甚至将理科核心课程纳入到语言文化教学,很是值得商榷。

(3)文献发表层次较低,刊于核心类杂志的不足3%,内容趋同性高,新意不够。

(4)与专业名称调整相应,早期的研究局限于本土范围的对外,近期以来研究视角初步显露国际视野,如“论汉语传播视角下对外汉语专业的新定位”(2012)等。尤其是从传播、传媒角度关注汉语国际推广的专著逐渐涌现,如《国际传播语言学》(2005)、《汉语文化与跨文化传播》(2010)、《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2010)等。

(5)名实问题一直困扰着面向汉语学习者教学还是面向汉语师资培养两个专业,这在文献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如“试论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必要与可能”(2010)从国际文化传播视野论证学科的地位问题,但实际上,该文针对的是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言培训或本科专业,而非本课题涉及的面向汉语师资培养的本科专业。解决名实问题依然是今后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1.2研究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具有新兴、跨学科、跨文化等诸多特点,众多课题有待开拓探索,现实意义明显。

(1)大处着眼,从国际语言文化传播角度探索构建完善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体系对该学科具有建设性意义。曾有学者指出,面向汉语学习者的语言教学专业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一个专业,如此以来,以培养面向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师资为特色的专业难免成为夹缝之夹缝中的专业。为摆脱这种局面,需要基于语言教学加强文化传播的内容。当前派往海外的汉语师资其主要任务是语言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学习者也常提出用一部分时间讲述有关中国的传统和现代文化。尽管本土教师亦能胜任文化教学,但多为照本宣科,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本土教师是少之又少的。我们认为,随着今后语言教学层次的提升,文化类课程急需源自中国的汉语教师去担当,而储备合格的汉语言文化师资,必然需要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文化传播内容。

(2)小处着眼,鉴于山东大学(威海)的现实地位,努力加强自身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是保证学科持续发展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环。相比于总校,我们的专业建设相对发展得早一些,这是一点优势,但必须有危机意识,解围的方法不外乎凝练特色的专业方向和打造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业方向需依托文化传播学院的“文化传播”特色并向其靠拢,基于语言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语言开展跨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并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专业师资科研实力。

(3)提升生源培养质量。学科平台建设中,在国际语言文化传播的宏观视野下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如本课题在本科教学方面拟整合现有海外经历(亚、欧、美)的师资开设“海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系列专题讲座(课程)”,这对拓宽学生视野及其对语言文化传播的理解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性意义。

(4)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深入发展,以语言文化传播为对象的硕士博士高层次研究方向应运而生,如山东大学总校2008年始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语言与文化传播二级学科博士点,加

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跨文化传播内容将有利于引导研究方向,实现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更好衔接。

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2.1主要内容

(1)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跨文化传播维度的核心内容有哪些;(难点1)

(2)以汉语学习者为对象的最渴望获得的中华文化内容大调查;(重点1)

(3)与语言及语言教学直接相关的海外汉学典籍的介绍与研究;(难点2)

(4)海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系列专题讲座的酝酿与开设;(重点2)

(5)国内重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调研;(重点3)

(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7)海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实况(视频制作)。

2.2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首先在理论框架下讨论分析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跨文化传播的内涵,从宏观理论高度给予论证、界定并做大致梳理归类,得出跨文化传播的具体知识内容,这是理论探讨层面。然后基于具体的问卷调查,摸清汉语学习者最渴望获得的中华文化内容,同时根据课题组能够掌握到的资源,研究介绍海外与汉语言文化传播有关的典籍及制度,并鼓励具有长期海外教学经历的教师积极参与,为海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课程的开设提供直接的素材和参照。这些便是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的第(1)-(4)部分。向国内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重点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科体系是完善学科建设的重要步骤,拟调研3-5所高校,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研究方法方面,理论探讨层次主要是文献分析法,综合归纳必不可少。调查法也是重中之重,体现在研究内容的(2)和(5)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又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及访谈等。实践法体现于海外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系列专题课程的开设,根据开课后学生的反映逐步调整优化。针对国内本科生无法了解体验海外汉语言文化教学的现实,拟采用直观法,录制部分海外汉语教学及文化讲座实况以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参考。

2.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2.3.1主要观点:

(1)文化是一个非常庞杂的概念,至今对其定义不下百余种,文化传播也便根据其不同内涵划分出不同的层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言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接触、接受语言也便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其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如此,从语言接受角度研究文化传播具有天然的便捷性和现实意义。

(2)文化传播具有双向性,片面追求单向条件的的推广,效果不甚理想。以往对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就主要是建立在单向埋头“推广”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知彼知己方百战不殆,在传播推广己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如能做到对对方文化的理解沟通,对我们传播推广什么、如何传播推广是十分有利的。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跨文化交际和传播的特殊性,缺乏对文化传播的研究将失去其“国际教育”特质,因此,加强基于语言教育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化传播具有国内(national)和国际(national)两个向度,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而言,既需要加强面向中国本科生的文化传播课程的选择、开设与研究,也需要加强本科生(研究生)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文化传播课程的开设与研究。

(5)文化传播的双向性和文化传播的两个向度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的双向交流,后者是文化单向推广过程中的两步走,需分别研究。

2.3.2创新之处: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文化的探讨与研究容易流于纯粹的理论化甚至空泛,基于现有理论,本课题将聚焦语言直接体现的文化内容,使文化内容的探讨和传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重点突出文化的实践项目,让文化的传播落到实处。

(2)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当前的研究重在强化科研,而本课题在此基础上尤其强化教学,如拟开设的海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系列专题课程,将涉及海外三大洲至少六个国家的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情况,这类课程我校从未开设,在全国其他高校亦非常少见。

(3)以汉语学习者为对象做中国文化项目需求的大调查,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调查与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应辉就曾指出,汉语国际传播领域未来需要也应该做“汉语国际传播与国别语言政策、国别文化的协调研究”。与之契合,调查不同文化圈汉语学习者的中华文化需求是保证文化传播有效开展的必要和重要步骤。

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3.1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对世界汉语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前沿,2009(2).

韩日留学生汉语“比”字句习用偏误调查与分析,云南师大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1).

新时期“海×”系列新词及构词法思考,辞书研究,2010(6).

朝鲜时代《老乞大》和《朴通事》中的汉语句末“便是”句,宁夏大学学报,2010(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缀问题,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9(1).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宁夏大学学报,2009(6).

自然会话中“我说”的语用标记功能,修辞学习,2009(1).

析“AA制”如何“AA”,语文学习,2013(4).

汉语“合”与朝鲜语的比较,南开语言学刊,2010(2).

汉语朝鲜语“邑”、“猒”声系对应词考证,语言研究,2007(1).

朝鲜语固有词与上古汉语的对应关系,民族语文,2006(5).

朝鲜语与汉语早期对应词,民族语文,2006(2).

韩语与汉语早期关系词例析,韩国中国语言学研究,2005(11).

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2.

从汉朝语早期对应词看晓母合口音的一个来源,韩汉语言研究,2010(4).

3.2主要参考文献

童之侠.国际传播语言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吴英成.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商务印书馆,2010.

中央民族大学吴映辉主编.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刊物),商务印书馆,每年两期.

安然.文化的对话:汉语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索燕华.传播语言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齐沪扬.传播语言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蒋冰冰.传播语言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唐燕儿、程辰.论汉语传播视角下对外汉语专业的新定位,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杨吉春.三所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对比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0(6).

姜红.论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江淮论坛,2009(3).

詹向红.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9(6).

葛慧颖、曾瑜薇.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2(1). 杜彬.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文化翻译技能的培养策略,教育与职业,2009(7).

原新梅,孙小兵.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语言教学研究,2007(6).

亓华.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2).

三、完成项目研究的基础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前期相关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近五年,负责人已在《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修辞学习》、《辞书研究》、《语文建设》、《汉字文化》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有7篇,CSSCI扩展版5篇,中文核心7篇。目前录用待刊CSSCI、权威CSSCI及中文核心各1篇。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论文“对世界汉语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他引22次,同时获威海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11年度),专著《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获威海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度)。侯玲文副教授的博士论文2008年度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课题组成员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师资为基础,辅之一名文化修辞类、一名二语习得类和一名传统文化类教师,研究方向涉及汉语语言学本体与应用、教育心理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修辞学、二语教学、传统文化等,毕业高校源自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韩国岭南大学,学缘分布和知识结构搭配合理。6名成员已获博士学位,1名博士在读。成员中副教授3名且均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讲师4名。所有课题组成员均有数篇论文公开发表,且多篇见于CSSCI核心期刊,科研实力和潜力巨大。近五年,课题组成员出版个人专著3部,主持承担教育部课题3项,省社科课题1项。课题组一半以上成员具有中长期海外求学、教学或访学经历,对海内外语言文化传播的理解与研究十分有利。

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专业教师,科研时间充裕,善于协作,能够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四、经费概算

序号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序号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

1 资料费12000 7 专家咨询费6000

2 数据采集费8000 8 劳务费3000

3 差旅费14000(2000*人次)9 印刷费2000

5 会议费14000(2000*人次)10 其他9000

6 设备费12000 合计80000元

其他经费来源注:如有其他经费来源,需由相关单位详细说明并盖章。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 2013-2014

保加利亚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与

发展策略研究

论文尹海良

2 2013-2014 《保汉分类词典》评介论文尹海良

3 2014-2015 保加利亚教育国际化战略调查与研究研究报告尹海良

4 2014-2016 海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系列专题讲座(课程)尹海良等

5 2014-2015 汉语学习者中华文化项目需求调查论文鹿晓燕

蔡象丽等

6 2013-2016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研究报告侯玲文等

7 2014-2016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问题论文张德苏等

8 2013-2015 东亚语言背景下汉韩语源关系研究论文侯玲文

邓晓玲

9 2014-2016 波兰地区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论文张德苏

10 2014-2016 语言教育政策国别化对比研究论文杨海燕等

最终研究成果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预计字数参加人

1 2016.11 语言文化传播维度下汉语国际教

育专业平台建设

实践课程尹海良

侯玲文

张德苏

杨海燕

鹿晓燕

邓晓玲

蔡象丽

论文集、研究报告10万

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项目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单位公章

年月日年月日

七、学科评审组评审意见

学科组人数实到人数表决结果

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学科专家组

建议立项意

学科组长签字:年月日

评审未通过原因1.选题不当,不符合资助条件;2.项目论证不充分;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不适宜承担此项目;4.项目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5.资料准备不够;6.最终成果不明确;7.不具备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其它条件;8.经过比较,本项目有更合适的承担人;9.其它原因(加以说明)

学科组长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