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往高处走集体备课

水往高处走集体备课

水往高处走集体备课
水往高处走集体备课

《水往高处走》教材分析

毛细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以毛巾吸水、粉笔吸墨水等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活动,认识毛细现象,拓展活动中让学生研究孔隙大小与爬升高低的关系,并要求设计一个可自动为花浇水的简易装置,体验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科学课,还不具备自主研究的能力,对于毛细现象,虽然学生在生活生产中大都见过,但不一定去研究它,更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测,精心设计实验,合作展开研究,科学分析结果,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空,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 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毛细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和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难点: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因素。

《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毛细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和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难点: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因素。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材料:粉笔、棉布、棉线、玻璃片、玻璃管、铁丝、木筷、塑料棒、牙签、橡皮筋、塑料果盘、水槽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视频(配乐下雨、流水、瀑布)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许多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就会发现他们的规律。刚才视频中播放了哪三种自然现象,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让水往高处走吗?学生交流师:老师不借助任何力量,就能让水往高处走。教师实验(水沿着纸巾向上走的实验)学生猜测原因。

二、探究生活中哪些物体能使水上升,形成猜测。活动一:生活中使水上升的材料。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和假设,到底什么原因,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课件出示材料。学生认识材料。师: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没有共同点?学生交流师:你认为水能沿着哪些材料上升?学生交流。师:同学们做了大胆的猜测,迈出了精彩的第一步,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还需要试验验证,不过在试验之前,我们来说一说,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学生交流教师出示温馨小提示。学生实验,提出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汇报。活动二:探究共同点,形成猜测。师:为什么水能沿着粉笔这些材料上升,不能沿着玻璃等材料上升。学生观察师生交流形成猜测:孔隙的原因。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测。师:到底是不是孔隙的原因,这只是我们在科学的观察后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师课件出示实验器材学生小组交流设计实验。学生实验。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水在孔隙大小不同的物体中上升的高度也不同,孔隙越小,上升得越高。联系生活,升华思维,应用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水的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拓展活动设计:设计一个自动浇花装置。

《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毛细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和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难点: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因素。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材料:粉笔、棉布、棉线、玻璃片、玻璃管、铁丝、木筷、塑料棒、牙签、橡皮筋、塑料果盘、水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许多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就会发现他们的规律。播放视频(配乐下雨、流水、瀑布)导入新课

师:刚才视频中播放了哪三种自然现象,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让水往高处走吗?

师:老师不借助任何力量,就能让水往高处走。教师实验(水沿着纸巾向上走的实验)学生猜测原因。

二、探究生活中哪些物体能使水上升,形成猜测。

活动一:生活中使水上升的材料。

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和假设,到底什么原因,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课件出示材料。学生认识材料。师: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没有共同点?学生交流师:你认为水能沿着哪些材料上升?学生交流。师:同学们做了大胆的猜测,迈出了精彩的第一步,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还需要试验验证,不过在试验之前,我们来说一说,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学生交流教师出示温馨小提示。学生实验,提出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汇报。

活动二:探究共同点,形成猜测。

师:为什么水能沿着粉笔这些材料上升,不能沿着玻璃等材料上升。学生观察师生交流形成猜测:孔隙的原因。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师:到底是不是孔隙的原因,这只是我们在科学的观察后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师课件出示实验器材学生小组交流设计实验。学生实验。

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水在孔隙大小不同的物体中上升的高度也不同,孔隙越小,上升得越高。

四、联系生活,升华思维,应用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水的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活动设计:设计一个自动浇花装置。

六、板书设计:

14.水往高处走

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材料的孔隙越大,爬升的越慢,孔隙越小,爬升的越快。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12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12 精编版

水往高处走教学设计 激趣引入 师:生活中有很多科学现象是需要我们去细心观察、大胆发现的。 师:这是一杯水,还有一张绑在塑料棒上的宣纸条,待会儿老师说“开始”时,你们就把纸的下端浸入水中,明白吗? 生:明白 师:纸在水里的情况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呢? 生:往水里滴上红色或蓝色的墨水 师:真会想办法。老师已经为你们每组准备好了实验用的水和宣纸条,仔细观察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开始。(学生观察) 师:谁能把你的看到的现象详细的描述出来? 生:水沿着纸的底部上升了。 生:水是沿着宣纸的下端慢慢的向上爬起来的 师:这个“爬”字用得真生动。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生:毛巾的一头放入水中,另一头也会慢慢的被水浸湿。 生:墨水不小心滴在桌上了,我用粉笔和纸去吸的时候,也看到这种现象。生:我去医院看病时,医生用针扎破我的手指,然后用根细管吸我手指头上的血,血就会沿着细管上升,我问这是为什么,医生告诉我是什么毛细的原因。师:说得真好!看来,在生活中你也是一个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的孩子。 二、假设猜想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刚才从我们的例子当中都发现,水能沿着物体自动往上爬,想想看,这是什么原因呢?说说自己的理由。(板书学生猜想) 生:我想是因为有毛的原因,因为我发现水是沿着毛巾上的毛往上耷拉着爬上去的。

生:我也同意这种说法,卫生纸、餐巾纸、毛巾上都有小毛,水都能往上爬。生:我不同意徐婷韦的说法,我想是因为有小孔的原因,这些小孔里有空气。纸里面就有小孔,只是我们看不见。 生:我觉得是因为这些物体都很粗糙的原因。 三、探究活动:认识毛细现象产生的条件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理由,这很好。为了研究水自动往上爬这现象,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组长从抽屉里把它们拿出来。 师:谁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些材料。(利用实物投影仪) 生:有过滤纸、纱布、塑料片、塑料棒、玻璃管、玻璃片。 师: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让水自动往上爬呢?请你们分小组猜测一下,并把猜测的结果在表格中用你们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明白吗?(在投影仪下出示一张表格) 附:请在你认为能使水自动往上升的材料下画上你喜欢的符号 (学生讨论,教师发表格) 材料纱布玻璃片过滤纸塑料片细玻璃管塑料棒 我的猜测 实验结果 师:对照表格说说你们的猜测。 生:我认为纱布和过滤纸能让水往上爬。 生:我们这组认为除了纱布和过滤纸,细玻璃管也可以让水往上爬。 师:还有不同的猜测吗?(底下有学生摇头) 师:想知道你们的猜测对吗? 生:想 师:那,这个实验怎么做才比较科学?给两分钟讨论讨论。 师:时间到,哪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生:我们的意见是把这些材料的下端同时浸入水槽中观察,看看哪些材料是让水往上爬了,哪些没有就行了。 生:我不同意,我们小组认为要一个一个的放,因为一个个的放方便我们观察。还有,这么多材料,你们能保证同时放下去吗?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认字6个,写字8个。学习多音字“和”。 3.通过学习与交流,理解“映照、绚丽、流淌、回旋、轻柔、应和、纤细、催促、袅袅、沉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和写作句式的方法学习,提升学生诵读和理解的习能力。 4.继续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旁注心得笔记。 5.在老师引导下,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写景中的抒情,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编创,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表达春水的不同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多角度描述,丰富情感,练习表达 教学准备 1.生查资料理解“三月桃花水”; 2.教师ppt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而来的滚滚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架竖琴带着它的节奏和明净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2.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与《春潮》进行对比阅读。 3.练习对课文题目质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三月桃花水指的是农历三月江河水涨,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所以被人们称三月桃花水或者桃花汛。 4.播放三月桃花水视频,请同学们谈一谈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陶醉,很美……) 师:同学们,三月桃花水以它美丽的倩影从色、形、声等角度由动态、静态出发,向我们诉说着春天的赞歌,那么着名散文家刘湛秋先生又是如何赞美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整体感悟。 1.师:昨天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我们找几个同学读课文,检查预习课文的情况。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检查生字词。 映照绚丽流淌樱花回旋竖琴波纹 轻柔琴弦应和纤细催促开犁披上 袅袅沉醉鞠一捧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人体安静、运动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学会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脉搏及血压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压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法。通过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如果对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腔变窄而形成血液涡流时可发生血管音。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完全被阻挡,此时在受压部位的远侧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则可断续地通过受压部位使血流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当继续降低压力时,且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由断续流动恢复到持续流动,受压部位远侧的声音则由强变弱或突然消失。因此,动脉血流刚能发出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动脉内血流声音突变后消失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约在60—-100次/分。心率常受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训练水平、体力劳动及体育运动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测定血压、心率可了解受检查者循环系统的功能,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运动后的恢复情况、运动的密度。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电子节拍器 [实验步骤] 一、安静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一)脉搏的测定 1.扪诊法桡动脉扪诊法:在测试安静脉搏时较为方便。 颞浅动脉扪诊法:位于耳前部略偏上,颞浅动脉经过此处,适合于运动后。 心前区扪诊法: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适合于运动后。 颈动脉扪诊法:位于胸锁乳头肌前、下颌角下部。 2.器械法 听诊法:用听诊器在心前区直接听诊,计算心率。 心率遥测仪:可准确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定。 1.将脉压带绑在被试者的上臂,其下缘应距肘关节上约2--3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2.在肘窝内侧找到搏动点,将听诊器头紧贴肘窝肱动脉处。 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或2--4千帕,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 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的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声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

水往高处走教案

水往高处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 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和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2片玻璃,带颜色的水,6个放大镜,利用毛细现象制作的花束、孔隙不同的玻璃管、酒精灯 学生准备:吸管、毛线、布、面巾纸、粉笔、不锈钢棒、玻璃片、塑料棒或其他有孔隙或没有孔隙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水吗?水是怎样流的? 小结:生活中我们见过的水一般是从高处向低处流的。 2、师配乐表演魔术:(两个玻璃片放在有颜色的水中,水徐徐上升),通过烘托神秘的魔术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过程 (一)实验观察,发现问题 1、认识实验材料。 师:为了探索水往高处走的秘密,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实验盒,快来看看实验盒里有哪些实验材料?哪些你认识?哪些不认识?

学生交流。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材料依次竖着放到水中,观察实验发现。 3、交流实验发现。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交流要点:一,水在有的材料里面往高处走,在有的材料里面不往高处走;二,在有的材料中,水走得快,走得高,而在有的材料中水走的慢,走得低。 4、小结,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水在这五种材料里面能往高处走,而且走得高低不同。看了这些实验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水在有的材料里面能往高处走,在有的材料里面不能往高处走?二:为什么水在有的材料里面走的高,在有的材料里面走的低。 (二)研究第一个问题: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1、猜测 师:为什么水在这五种材料里面能往高处走,而在其他三种材料里面却不往高处走呢?请大 家静静地想,大胆地猜。 交流。 小结:同学们都认为水能往高处走与材料的特点有关。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发现这些材料的特点。 2、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 师:你准备怎样观察这些材料? 师小结观察方法 3、小组合作观察材料,学习记录实验记录单。 4、交流总结 交流要点:通过用眼看,借助放大镜看等方法发现能让水往高处走的材料都有孔隙。不能让水往高处走的材料没有孔隙。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_高二作文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我在读书的时候读到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我的脑海里随即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盆子里装些水,再拿一根管子,把管子也灌满水,然后把管子的一端放在水里,再把盆子放在离地面高一些的地方,然后管子就会自动出水了。我越想越开心,读书的心思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明知读书不可见异思迁,但我还是无法抗拒实验的诱惑。我放下书本,走到外面准备起来,不一会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忽然,我眼前一亮,“东风”被我找到了,只是短了点,粗了点。我循序渐进做了一遍,可是没有成功。我用“火眼金睛”一看,管子太粗了!我连忙找了根长一点,细一点的管子,果然出水了。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做完实验我又兴奋地拿起了书本,当再一次读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时,我不仅又想起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三个人他们要去登一座山,第一个人,他走到山前,抬头一看,这座山直插云霄我肯定爬不起,到不如不爬,到省了些力气,就这样第一个人望峰止步。第二和第三个人,他们往上爬着,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已经累的气喘吁吁,第二个人想:我反正已经登上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了山,不论登到哪反正比第一个人好。于是,他就半途而返了。现在只有第三个人仍在继续往上爬了,他每爬一步都在心田鼓舞自己: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好。山上的空气越来越稀薄了,他对自己说:“你每走一步,前面就少了一步”。就这样,他一路攀爬,一路给自己鼓劲。这时他到了离终点最近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他的体力也几乎耗费殆尽。他又想起了“白叟与海”的故事,他好像看到胜利女神在向他招手,他用出了自己所有的力量,终于,他成功了!事后他们三人又聚到了一起,谈了起来,第一个人说:“爬那么高的山要花多少力气呀,幸好我没爬。”第二个人说:“我可比你好,至少我爬了一半。”第三个人什么也没说。 我相信: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是绝对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 许多时候,只要往前多走一步,生活就会大不一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爬山、跑步、读书,还有人生路上的种种,道理莫不如此。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无境,路无止,人生无边……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各类土工试验的操作步骤

土工试验的操作步骤 实验一、含水量试验 一、概述 1.土的含水量是指土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和干土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2.测定土的含水量,用作计算孔隙比、饱和度和干密度等指标。测定风干土含水量,用作各项试验由风干土质量换算为烘干土质量的指标。3.本试验规定采用烘干法为测定土的含水量的标准方法。在野外如无烘箱设备或求快速测定含水量时,可采用酒精燃烧或炒干法等。本试验介绍烘干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能控制温度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 3.其他:干燥器,称量盒(为简化计算手续,可将盒重定期(3~6个月)调整为恒重值)等。 三、操作步骤

1.取其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20g;砂类土,有机土为50g以上,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量。称量时可在天平的一端放上与盒等量的砝码或称量盒,可直接称得土的质量。准确至0.01g。 2.打开盒盖,将盒置于烘箱内,在105~110℃的恒温下烘至试样质量不变为止,对含有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在65~75℃的恒温下烘至试样质量不变为止。 3.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四、计算及记录 1.按下式计算含水量 式中——含水量,%; m——湿土质量,g; m s——干土质量,g。 计算至0.1%。 2.本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含水量小于40%为1%,大于40%为2%,记录并举例如下:

含水量试验(烘干法)工程名称试验者 试验方法计算者 试验日期校核者

2水往高处流教学设计

水往高处走 教材分析: 教材以毛巾吸水、粉笔吸墨水等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活动,认识毛细现象,拓展活动中让学生研究孔隙大小与爬升高低的关系,并要求设计一个可自动为花浇水的简易装置,体验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毛细现象的特点,分析实验现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3、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毛细现象和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难点: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心玻璃棒、玻璃片、吸管、卡纸、粉笔、塑料棒、木条、布条、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师: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老师最近遇到了几种情况,发现这水偏偏往高处走,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 师:你能猜猜这其中的秘密吗? 学生猜测。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科学观察,形成猜测 (一)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初步探究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也能使水往高处走,这些材料里面都是谁能让水

往高处走呢?(出示课件)。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材料。 2.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内容。 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师:看你们研究的那么认真,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发现。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4.全班交流汇报。 师小结:水能沿着木条、布条、吸管、粉笔、报纸这些材料上升,水不能沿着玻璃片、塑料棒、玻璃棒这些材料上升,你们有问题吗? (二)观察材料 1.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能使水上升,有的不能使水上升? 为什么有的升得高,有的升得低? 2.教师:同学们真善于提问题,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还要研究这些材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为了看得更仔细,你可以借助老师送给你的宝贝——放大镜。 3.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4.全班学生汇报发现:能让水上升的材料有一个共同特点——有孔隙。 (三)形成假设 师生做出假设:水往高处走与材料有无小孔或缝隙有关,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 师:这只是我们经过科学观察后的发现,处于猜测假设阶段,到底是不是,我们还不能轻易的下结论,必须经过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才可以。 四、实验探究,形成结论 (一)设计实验,完善方案 师: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测,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交流后教师拿出准备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看能不能帮助我们研究。引导学生给玻璃片制造小孔或缝隙。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把两个玻璃片叠加,在中间放上一个牙签,这样缝隙就形

向高处走的水-作文

向高处走的水 在放学的路上,山羊明明见到山羊玲玲,就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一朵花献给玲玲:玲玲你看!玲玲看着明明手中的花,觉得很奇怪,这朵花有一半花瓣是红色的,而另一半却是蓝色的,玲玲疑惑地看着明明。 好像在说:明明,你这朵花为什么会是这两色的呢?明明看着玲玲狐疑的眼神就说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是把白色的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水里,一半插在蓝色水里,过了几天就变成这样子了,好看吧!送给你。 接着又说:玲玲,你见过水往高处走吗?水怎么可能往高处走呢?你这不是在唬人么?山羊明明和玲玲背着书包边走边谈论着。 没有唬你,是真的,你想想,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了?我像个骗子吗?明明说道。 你的确没有骗过我,但也不能说明你说的就一定正确呀!玲玲说道,我们不是常说‘人往高处流,水往低处流’嘛?唉,你这死脑筋,也该改改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科技发达了,信息流通呀!明明开导着玲玲,你要不信呐,那你就跟着到我家去,我做给你看。 那好啊!于是山羊明明拉着山羊玲玲的手来到了自己家里。 山羊明明端来一杯水,为了看得清楚些,他还在水里加了几滴蓝墨水,然后把纸巾的一端浸到水里,顿时蓝色的水就顺着纸巾渐渐往上爬,纸巾也变蓝了。

山羊玲玲屏住呼吸,眼睛都瞪圆了,欢声叫道:耶,水真的会往上爬耶!这时的玲玲就好像是刚刚发现了新大陆那样兴奋。 只听山羊明明说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其实毛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在运用,只是我们没去注意而已。 哦?是吗?你能给我举个例吗?玲玲问道。 平时我们洗了手,湿的怎么办的?用毛巾擦呀!那不小心把墨水甩到了本子上你又是怎么办的?用餐巾纸或粉笔吸呀!山羊明明问玲玲道:平时我们钢笔没墨水你怎么做的?我是用手指捏住钢笔橡胶管然后放到墨水瓶里再松手,这样接连做几次,墨水就满了。 玲玲答道,难道这也有学问吗?是呀!这也是毛细现象的运用啊!钢笔橡胶管里不是有根细小的管子的么,你在钢笔头没放进墨水里就按住橡胶管就是把里面的空气排掉,等放到墨水瓶里再松手,这样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就顺着橡胶管里的细小管子往上升了,所以,只要接连按几下橡胶管墨水就满了。 其实平时我们用干毛巾擦湿的手,水很快被吸干;用粉笔或纸巾吸不小心撒到纸上的墨水;甚至我们常看到潮湿的墙根,还有我刚才给你的那朵花都是运用了毛细现象。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原来只知道用这种方法去做却不知道原理,现在终于明白了,谢谢你明明。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说教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说预设】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说程序】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

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二上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识字8 学习目标 ⑴认识“射、卫”等9个生字。会写“卫、运”等6个字。 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⑶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第一课时 讲故事,读词语 ⑴在小组里把课前准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⑵大屏幕出示:《后羿射日》动画。 ①你知道这个动画片里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吗? yìshè ②请知道的小朋友带着大家读两遍(点击出示词语:后羿射日) 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⑶依次看动画,认读词语: yì shè wèi tián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hángéwā bǔ 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⑷把四幅图、四个词语同时出示在大屏幕上,教师小结:古时候,人们向往这神秘的太空,并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于是就流传了许许多多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故事。大家喜欢这些神话故事吗? ⑸读句子:《嫦娥奔月》是神话,《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指导读出对这些神话故事的喜爱之情: ⑹依次出示“卫星、火箭”等图,认读词语: zàowèi yǔzhòu zài jiàn 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 (可让国防、航天知识较多的同学自由向小伙伴作介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适当予以补充。) ⑺教师小结: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怀着对太空的美好向往,研制了运载火箭,它能成功地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⑻读句子:人造卫星能飞上太空,宇宙飞船能飞上太空。 ⑼用“……也……”说句子。 情感朗读 ⑴读课文。先听老师读,小朋友再模仿读。 ⑵随机指导。如,听他读着后羿射日,我仿佛看到了力大无比的后羿,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学习生字 出示:射卫填嫦娥宇宙载箭 这一课的词语小朋友都认识了,去掉伙伴你还能读吗?

非标设备试压盛水试验方案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属镁一体化240万吨/年焦化工程 非标设备试压试水方案 编制人: 批准人: 福建省庆龙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013年7月22日

目录 一、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设备概况 (3) 详见附表 (3) 四、试压前准备 (3) 五、塔体试压 (4) 六、贮槽满水试验 (5) 七、安全注意事项 (6) 八、组织机构 (7) 九、机械计划表 (7) 十、验收用表格 (8) 十一、附表非标设备试验方式汇总表 (11)

一、概况 本次工程内容为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金属镁一体化项目240万吨/年焦化工程。煤气净化设施非标设备现场制作。本工程范围内不包含设备、管道及钢结构的防腐保温。需试气压的设备为直冷塔(1台)、终冷塔(1台)、洗苯塔(1台)、脱硫塔(2台)、再生塔(2台);需做盛水试验的详见附表。 二、编制依据 设计蓝图,JB/T4735-97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三、设备概况 详见附表 四、试压前准备 1、认真检查非标塔内的施工情况,塔内件已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结束,内壁焊疤打磨完毕,塔内部的施工垃圾打扫结束,塔体的所有接管内外焊接施工完成,设备无损检测完成并且合格; 2、落实试压所需的各种器械已准备到位; 3、确定塔体所有的接管已经封堵完成; 4、与塔体相连的煤气管道在进出塔的阀门处增加盲板,随同塔体一起试压。

五、塔体试压 塔类的试压按照下图接管布置: 煤气出口 参与试压的部位为非标塔类本体。直冷塔(1台)、终冷塔(1台)、洗苯塔(1台)、脱硫塔(2台)、再生塔(2台)采用气压试验,根据设计要求试验空气温度不低于15℃。加压方式直接使用现场施工用的空压机进行打气加压。加压前,在所有法兰连接面处涂肥皂水,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时,保压5~10min,然后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泄漏检查,如有泄漏,修补后重新试验,初次泄漏检查合格后,再继续缓慢升压,按每级为规定试验压力的10%的级差逐级递增到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30min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设计压力,并保压30min,再次检查泄漏情况,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如有泄露,修补后再按照上述规定重新进行试验。 气压试验过程中以整个系统无泄漏,无可见变形为合格。试压合格后缓慢泄压到常态,并拆除试压装置。 管道系统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单独试压。各塔类试验压力见附表。设备水压试验过程参考气压试验步骤。

水往高处流_奇妙的虹吸现象

图1图2 的,虹、生 ,,就对 ,,这 特;给吸

图 3 虹吸式马桶中的虹吸管 2010-12 期 ★益智答案★ 数独 圣诞树迷宫 第 16 届亚运会 猜灯谜 1.陈嘉庚 7.更年期 2.夜合欢 8.木卫一 3.节日邮票 9.贺岁杯 4.但愿人长久 10.普快、超载 5.合欢、迎春 11.更年期 6.白胜、时迁 12.《好年头好兆头》 在虹吸式马桶中, 也用了虹吸 管来吸走粪水,并形成“水封”以避 免下水道中的臭气散发到房间之中 (图 3)。 它不是借助水流冲力来冲 排污液,所以池内存水面较大,冲水 噪声较小。 一种用于魔术表演的茶 壶,也用到虹吸现象。 在设法尽快排解 2008 年 汶 川 地震后形成的堰塞 湖可能 形 成 的 “决堤”灾害时,就有专家建议用几 根大虹吸管将上游的水自动吸到下 游。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低成本、快 速高效实现泄洪。 1968 年, 芬兰人 O lavi Ebelin g 与 Per S ommer hein 共同发明了屋面 自动排水系统, 使用的也是虹吸排 水原理。 这种具有很多优点的系统, 在现代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 鸟 巢”、中央电视台新址、上海科技馆、 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等大面积屋面 排水,已采用了这种系统。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并应用虹吸 原理,虹吸管在中国古代称“注子”、 “偏提”、“渴乌”或“过山龙”。 东汉末 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 用虹吸 原理,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用一根 除去竹节后弯曲的长竹管来饮酒。 宋朝曾公亮《武经总要》中,有用竹 筒制作虹吸管把峻岭阻隔的泉水引 下山的记载。 中国古代还应用虹吸 原理制作了唧筒———战争中 一种守 城必备的灭火器。 宋代苏轼《东坡志 林》中,记载四川盐井中用唧筒把盐 水吸到地面的方法。 虹吸现象还用于水利工程。 在 将虹吸管成功应用于十几座水库之 后的 2003 年 7 月,浙江省杭州市萧 山区水利局在黄石垄水库安装了一 根直径 153 厘米、 跨越 8 米高度的 虹吸管。 到 2004 年 1 月,这根当时 世界上直径最大、虹吸高度最高、全 长近百米的虹吸管,犹如一条巨龙、 静静地匐卧在黄石垄水库大坝上, 并一次试运行成功。 当渠道要“过路 ”的时候———倒 虹吸现象。 虹吸现象与倒虹吸现象 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虹弯”向上凸, 后者的“虹弯”向下凹。 倒虹吸现象常用于输水管线。 倒虹吸管是渠道与道路、 河流发生 交叉或在渠道穿越山谷时采用的一 种下凹的立交管道。 早在距今 2000 多年前, 中国和古罗马人已能成功 运用倒虹吸现象建立供水管线。 不 过, 早一些的古罗马人并不知道倒 虹吸现象———他们怕输水管 道中的 水向下流之后不再向上流, 因而修 建的输水管全段都是逐渐往下倾斜 的。 为此,管道要么绕个大弯,要么 被高高的支柱支撑着。 例如一条叫 阿克瓦· 马尔奇亚的输水管道,全 长 有 100 千米, 但管道两端的直线距 离仅约 50 千米, 竟多造了约 50 千 米的石头工程! 虽然倒虹吸管和虹吸管的输水 原理相同, 但倒虹吸管在开始工作 时并不需要人为制造管中的真空。 实际上, 倒虹吸管就是我们熟知的 连通器。 “蓝色自来水”之谜———另类的 “ 倒 虹 吸 ”。 2010 年 8 月 26 日 20 时多,无锡市水秀新村的一位住户, 发现水龙头放出来的自来水是蓝色 的,像卫生间马桶里加了“厕宝”的 颜色,5 分钟后才恢复透明。 当晚 20 时多又出现这一奇特的现象。 原来, 这种有趣的现象,是由“倒虹吸”现 象引起的。 平时,正常用水一般不会 产生“倒虹吸”现象,但如果碰巧因 为停水等原因造成水管是空的,那 么供水管就可能通过虹吸作用将抽 水马桶里的水吸到自来水管里。 如 果市民在抽水马桶里加 了 有 色 液 体, 那么自来水管里流出的水就会 变色。 为防止“倒虹吸”现象产生,使 用抽水马桶的市民应在马桶进水管 前面安装一个单向阀门即止回阀。 当然,这里的“倒虹吸”现象和前面 说到的倒虹吸现象,是有区别的。 (责编 林方时)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每个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水的表面张力的第一个活动是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们进一步发现水的神奇现象,自主描述现象。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努力做到逐层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水利坝体压水试验专项方案

B01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 (承包[2015]技案03号) 合同名称:莆田市乌溪水库大坝工程合同编号: 说明:本表一式4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签后,随同审批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

包人、设代机构机构各1份。

莆田市乌溪水库大坝工程 坝体砌筑(4~5m坝段)压水试验 施 工 方 案 编辑单位:兴锋盈(福建)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人: 编制时间:2015年4月1日

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

一、概况 乌溪水库大坝工程于2015年1月22日坝体拱圈EL159.5m 开始砌筑,3月29日坝体砌筑到EL164.0m,完成砌筑方量3050m3,EL164.0m层面面积为750m2。按照设计要求坝体每新砌筑一层次(4.5m高度),需进行一次简易密实性检查—钻孔压水试验,其主要任务是检测坝段砌筑体的透水性和密实度。 一、编制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4)设计施工图(WXSK-SGT-DB-TJ-01) 三、压水试验设备 (1)止水栓塞:单管顶压式栓塞,止水可靠,操作方便,栓塞长度不小于8倍的钻孔孔径。 (2)供水设备:试验用的灌浆机(G-105型立式双缸),压力稳定,出流均匀,工作可靠。在1MPa 压力下,流量能保持100L / m i n 。供水调节阀门应灵活可靠,不漏水,且不宜与钻进共用。 (3)量测设备:量测压力用的压力表应反应灵敏,卸压后指针回零,量测范围应控制在极限压力值的 1 / 3 ~3 / 4。 (4)管路:采用钢丝网胶管,承受压力为最大压力的1.5倍。 四、压水试验基本规定 (1)试验方法及试段长度:采用单管顶压式单栓塞隔离试段进行压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玩转小水轮》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 《玩转小水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玩转小水轮》是苏教2017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水》的教学单元中的第二课的内容,本课着力点在技术领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知流动的水有力量。本课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在学习了第一课认识水会流动的特点的基础上,教材通过“组装小水轮”,“让小水轮转起来”“流水能帮我们做什么”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小水轮,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认识流水的力量,进而关心和思考水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个活动,组装一个小水轮,并让它转起来。一个简单的动手制作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并尝试用“吹”“拨”等方法让小水轮转动。第二个活动,尝试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这是上节课“水的流动性”这一知识点的应用。在玩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渗透对比实验的条件,在探究中发现:水位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水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第三个活动,通过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同学刚刚接触科学不久。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可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学生有能力完成“制作小水轮”的活动。但是在探究“小水轮转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方面肯定会有困难,所以教师要在这一内容部分加以引导。 三、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流水有力量,水位越高,水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2.科学探究: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3.科学态度:体会探究的乐趣。 4.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知道流水的力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流水有力量。

水压试验机操作规程

水压试验机操作规程 1.目的 对产品进行水压试验,确保出厂产品质量。 2.范围 检查所有不锈钢无缝钢管。 3.检验方法 目测及使用设备。 4.检验设备 水压试验机 5.环境条件 室内无漏雨,气温不得低于0℃。 6.钢管水压试验条件 6.1钢管表面不允许有水渍、油渍,管内不允许有残酸和残灰等杂物。 6.2水压试验前钢管所有检验项目均检验合格,且管端需要平头倒棱。 7.试验步骤 7.1开启电源、液压装置; 7.2根据所有试验钢管规格,调整好移动座位置。注意:移动试验头在移动前先检查固定销是否全部拔出,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必须将固定销全部锁紧; 7.3根据所试验钢管规格,在移动实验头上安装相应规格排气管;7.4在台架上将钢管两侧密封圈安放平整,密封圈端面应垂直于管体中心线,以密封圈露出钢管端面5~10mm为宜;

7.5钢管在台架上时要保证钢管两端距试验头200~300mm,并让开移动端排气管,以免碰坏试验头,抬起两个挡管器,人工将钢管推入水压机中心; 7.6将托辊升起至高于排气管,托辊旋转,排气管进入钢管管端密封圈,托辊下降使管体中心与试验头中心一致,挡管器落下; 7.7压盘推进并压紧管体,禁止管体顷斜状态压紧,防止挤坏管端出现漏水现象; 7.8关闭低压傍通阀,打开高压傍通阀及低压水通断阀、排气阀;7.9开启低压水泵、高压水泵,观看排气管,待管体内充满水且排气管水流均匀时,再关闭低压水通断和高压傍通阀、排气阀,打开低压傍通阀,开始增压; 7.10当水压达到设定的试验压力时,自动打开高压傍通阀,进入保压状态。具体压力值及保压时间见附表1; 7.11保压结束后,打开排气阀开始泄荷,排气管水流减慢时,固定端实验头后退,取出钢管; 7.12水压机操作员在试验阶段必须集中精力,认真检查管体有无漏水及渗水现象。水压合格的钢管在及时放置在合格品区域,如发现有漏渗现象应及时做出不合格标记; 8.相关要求及记录 8.1每根钢管都必须做静水压试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8.2水压试验合格的钢管在管端做出合格标记,直接转序。水压试验不合格的钢管在管端作出“返修”或“报废”示标记,并做好记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上佳本)

《花之歌》说课稿 打开这篇课文,一曲清新、美妙的花之歌,直通向我们和大自然的心灵深处,这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花之歌》是《浪之歌》、《雨之歌》的姊妹篇,它们同出于纪伯伦的《组歌》,作者是黎巴嫩的诗人纪伯伦的作品,译者冰心。 这组课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人类,终于学会了把自己放得卑微渺小些,以大自然普通一员的身份,以欣赏、敬畏的心态看待我们周围的一切。这时,我们才发现花也有花语,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绪,细腻的笔触感受着自然万物,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在大胆奇特的想象和丰富多彩的联想中,感受着作者们的奇思妙想,揣摩着编者们的匠心独运,我由读者转化为教者的目标定位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我要引领孩子们依据《花之语》这篇语言材料感悟文本,培养情感;迁移写法,形成能力。 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读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是: 1. 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花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 是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大自然花儿绽放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花儿点缀着大自然,为大自然增添了无穷的色彩,让我们跟随着作家去感受《花之歌》,去享受花儿为我们带来的情趣吧!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导语,创设情境,以富有感染力的画面,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了探索和向往的激情。同时为体现本单元的重点——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打下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案 执教---顾海明 【教学目标】 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4、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教学准备】 餐巾纸若干张、水杯13个、红墨水、粉笔13支、棉布条13条、报纸条13条、塑料棒13支、玻璃片26片、硬币13枚、滴管13支、放大镜13个、托盘13个、报纸13张。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观察现象 师: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让同学们见识一下水往高处爬的神奇景象。 师:这个杯子里面是染了红颜色的水。这是餐巾纸,现在把纸巾垂直放入水中。大家仔细看好了!神奇即将发生。(水沿着纸巾往上爬) 生:我们看见水沿着纸条往上“爬”,

师:神奇不神奇?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水的一些神奇现象。(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二、研究会“爬”的水 2.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水为什么会向上爬? 2.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往上爬呢? 师:你们真会提问题。确实,这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 3..根据实际经验,作出猜测。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往上爬呢?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粉笔、棉布条、报纸、塑料棒、玻璃片等物品(出事PPT),把它们一端放入水中,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往上爬吗?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组长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表格)认为水能沿着这个物体往上爬的就打√,不能往上爬的就打×。 活动一:水能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能的在表格中打“√”不能的打“×”材料粉笔棉布条报纸塑料棒玻璃 我的预测 实验结果 师:哪一小组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学生汇报。(我认为:水会沿着粉笔、棉布条,报纸向上爬,在塑料棒,玻璃片中不会上爬。)(学生汇报,教师打√或×) 4.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师:这些结论只是我们的猜测,要知道猜测正确不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做实验。 (1)明确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