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

技术规范

目录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标准技术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条件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馈线终端无线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 馈线终端接口定义(规范性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2 技术要求

概述

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箱式馈线终端

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等处的配电终端,外箱为箱式,按照功能分为箱式“三遥”终端和箱

式“二遥”终端。

罩式馈线终端

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等处的配电终端,外箱为罩式,按照功能分为罩式“三遥”终端和罩式“二遥”终端。

FTU总体技术要求

电源要求

供电电源要求

a)交流电源电压标称值为单相220V;

b)交流电源标称电压容差为-20%~+20%;

c)交流电源标称频率为50Hz,频率容差为±5%;

d)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10%。

配套电源输出要求

a)工作电源满足同时为终端、通信设备、开关分合闸提供工作电源;

b)主电源和后备电源都应独立满足终端、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及对开关的正常操作;

c)电源输出和输入应电气隔离。

后备电源要求

a)后备电源应采用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或超级电容;

b)后备电源额定电压DC24V;

c)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寿命不少于3年,超级电容寿命不少于6年;

d)后备电源能保证配电终端运行一定时间且满足表1的要求

通信要求

基本要求

a)终端RS-232接口传输速率可选用1200bit/s、2400bit/s、9600bit/s等,以太网接口传输速

率选用10/100Mbit/s全双工等。

b)配电终端与主站建立连接时间应小于60秒。

c)当通信异常时,配电终端应保存未确认及未上送的SOE信息,在通信恢复后可及时传送至主站。

d)接受并执行主站系统下发的对时命令。

e)通信设备结构安装详见附录A。

无线通信模块要求

含无线通信模块的配电终端,其无线通信模块应满足以下要求:

a)无线通信模块环境应适应于表2-1中C3要求。

b)无线通信模块提供至少2路RS232串行接口,其中1路用于与配电终端通信,1路用于本地维

护;或至少提供1个全双工以太网,既满足与配电终端通信也可用于本地维护。

c)无线通信模块RS-232接口传输速率可选用1200bit/s、2400bit/s、9600bit/s等,以太网接

口传输速率选用10/100Mbit/s全双工等。

d)无线通信模块与SIM卡的接口应符合的要求,与SIM卡交互数据应符合要求。

e)无线通信模块支持端口数据监视功能,具备网络中断自动重连功能。

f)无线通信模块应支持SMS管理功能,可通过SMS支持关键参数设置、状态查询、故障诊断功能。

g)无线通信模块应支持本地维护功能,可通过本地维护接口支持调试、参数设置、状态查询和软

件升级。

h)通信接口的插拔寿命应≥500次。

i)无线通信模块采用直流电源供电,输入电压应支持+12~24V宽电压输入,正负偏差20%。

j)无线通信模块应内置电源反相保护和过压保护。

k)无线通信模块待机(保持在线,无数据通信)功耗宜小于1W,最高应不大于3W;数据通信平均功耗(保持在线)宜小于2W,最高不大于5W;启动及通信过程中瞬时最大功耗应小于5W。

功能要求

基本功能要求

a)具备就地采集模拟量和状态量,并具备测量数据、状态数据远传的功能。

b)具备故障检测及故障判别功能:过流、过负荷。

c)具备对遥测死区范围、遥信防抖系数当地及远方设置功能。

d)具备当地及远方设定定值功能。

e)采取防误措施,避免装置初始化、运行中、断电等情况下产生误报遥信。

f)具备装置箱体内部温度采集与上传功能;配备后备电源,当主电源供电不足或消失时,能自动

无缝投入。

g)具备双位置遥信处理功能,支持遥信变位优先传送。

h)具备负荷越限告警上送功能。

i)具备线路有压鉴别功能。

j)具备故障指示手动复归、自动复归。

k)和主站远程复归功能,能根据设定时间或线路恢复正常供电后自动复归,也能根据故障性质(瞬时性或永久性)自动选择复归方式。

l)具备串行口和网络通信接口。

m)具备对时功能,支持SNTP等对时方式,接收主站或其它时间同步装置的对时命令,与系统时钟保持同步。

n)具备为通信设备提供配套电源的能力。

o)具备后备电源自动充放电管理功能;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时,应具备定时、手动、远方活化功能,低电压报警和保护功能,报警信号上传主站功能。

p)应满足国家发改委14号令及国家电网公司二次安全防护相关要求。

三遥”FTU功能要求

a)满足基本功能要求。

b)具备为开关动作提供配套电源的能力,满足控制开关分合闸,数据远传及远方控制功能。

c)具备就地/远方切换开关和控制出口硬压板,支持控制出口软压板功能;

d)具备双路供电电源输入和自动无缝切换功能。

二遥”FTU

(1)标准型

满足基本功能要求。

(2)动作型

a)满足基本功能要求;

b)具备相间短路故障检测功能,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判别。终端配负荷开关时,可与变电站出线开关动作逻辑配合实现故障自动隔离;配备断路器时,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除故障;

c)具备单相接地故障的检测和告警功能,可选配自动切除故障功能;

d)具备为开关动作提供配套电源的能力,满足开关就地控制功能;

e)具备同时为通信设备、开关提供配套电源的能力;

f)具备故障动作功能的现场投退功能。

性能要求

基本性能要求

a)采集交流电压、电流,其中:

1)在标称输入值时,整机每一电流回路的功率消耗应小于1VA;

2)短期过量交流输入电流施加标称值的2000%(标称值为5A/1A),持续时间小于1秒,配电

终端应工作正常。

b)SOE分辨率不大于5毫秒,遥信电源电压不低于24V;

c)采取防误措施,过滤误遥信,软件防抖动时间10~1000毫秒可设;

d)实现开关的分、合闸控制,具备软硬件防误动措施,保证控制操作的可靠性,控制输出回路提供明显断开点。

绝缘要求

a)绝缘电阻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2

湿热条件:在温度40±2℃,相对湿度90%~95%的恒定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3

b)绝缘强度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设备的被试部分应能承受表4规定的50Hz交流电压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无击穿、无闪络现象。试验部位为非电气连接的两个独立回路之间,各带电回路与金属外壳之间。

c)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应按电压等级施加冲击电压,额定电压大于60V时,应施加5kV试验电压;额定电压不大于60V时,应施加1kV试验电压;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应施加5kV试验电压。施加50μs 冲击波形,三个正脉冲和三个负脉冲,施加间隔不小于5s。

以下述方式施加于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和电源回路:

1)接地端和所有连在一起的其他接线端子之间;

2)依次对每个输入线路端子之间,其他端子接地;

3)电源的输入和大地之间。

冲击试验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标要求。

电磁兼容性

a)电压突降和电压中断适应能力要求

按GB/T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直接和公用电网或工厂及与电厂的低压供电网连接时,在电压突降ΔU为100%,电压中断为的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设备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基本性能的要求。

b)抗高频干扰的要求

按GB/T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在信号输入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施加以下所规定的高频干扰,由电子逻辑电路组成的回路及软件程序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标应满足基本性能要求。

高频干扰波特性:

波形:衰减振荡波,包络线在3~6周期衰减到峰值的50%;

频率:(1±MHz;

重复率:400次/s;

高频干扰电压值如表2-6的规定。

c)抗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的要求

按GB/T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施加如表2-6规定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电压的情况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基本性能的要求。

d)抗浪涌干扰的要求

按GB/T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施加如表5规定的浪涌干扰电压和50μs波形的情况下,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标符合基本性能的要求。

e)抗静电放电的要求

按GB/T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设备应能承受表6规定的静电放电电压值。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外壳和操作点上,按规定施加静电放电电压,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1s。

在静电放电情况下设备的各性能指标均应符合基本性能要求。

f)抗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干扰的要求

按GB/T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设备在表7规定的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而且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基本性能要求。

g)抗辐射电磁场干扰的要求

按GB/T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设备在表8规定的辐射电磁场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而且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基本性能要求。

设备应能承受频率f为2~9Hz,振幅为及f为9Hz~500Hz,加速度为1m/s2的振动。振动之后,设备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受振动脱落现象,各项性能均应符合基本性能的要求。

连续通电的稳定性要求

设备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进行不少于72h连续稳定的通电试验,交直流电压为额定值,各项性

能均应符合基本性能的要求。

可靠性要求

设备本体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50000h;配电终端(不含电源)的使用寿命应为6~8年。

结构要求

材质及工艺要求

a)罩式结构采用玻璃钢材质,其外罩壳厚度≧,安装底盖厚度≧;

b)箱式结构采用不锈钢材质或复合SMC材质;

c)选用不锈钢材质时,应选用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不低于304不锈钢,箱体前门及箱体板材厚度≧。

箱体焊接处宜使用氩弧焊工艺,渗入箱体内焊料均匀分布,确保焊接的可靠性,焊接连接处内表面无缝隙及焊接痕迹;

d)选用复合SMC材质时,应选用选用无卤素,无有害杂质高强度复合SMC材料,符合国家有关标

准,机械强度和热力性能等应满足一下要求:

抗拉强度>59 MPa

巴氏硬度>30

弯曲强度>78 MPa

吸水率<%

弯曲弹性模量5900 MPa

e)箱式结构内置无线通信模块时,天线应外露。

f)箱式结构各结合处(门、覆板等)的缝隙应匀称,同一缝隙在1米之内的宽度之差不应大于,

大于1m缝隙的宽度之差不应大于;

g)箱体表面应打磨平整,部件采用焊接方式的焊缝应牢固可靠,无裂纹,无明显的未熔合、气孔、

夹渣等缺陷;内部固定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不拆卸的螺纹连接处应有防松措施;可拆卸连接应连接可靠,拆卸方便,拆卸后不影响再装配的质量,且不增加再装配的难度;可运动结构部件应按设计要求活动自如、可靠,在规定的运动范围内不应与其它零件碰撞或摩擦;

h)门上密封条采用机械发泡工艺实现,成型的密封条平整均匀分布,密封条表面无肉眼可识别的

气泡或气孔,密封条不应有脱落或部分脱落现象;

i)箱式结构柜门开启、关闭应灵活自如,锁紧应可靠,门的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20°,柜门开启后

可牢靠支撑,不随意关闭;

j)罩式结构的调试及维护窗口盖开启、关闭应灵活自如,开启角度方便维护;

k)箱式/罩式终端结构应设计有便于杆/塔挂装固定的专用挂钩件。

表面涂覆和防护要求

a)罩式/箱式所有紧固件均应选用不锈钢材质;

b)结构内部金属件应由具有防腐蚀镀层或涂覆层或采用无需表面处理的材料制造,且镀覆或涂覆后的表面不应有灰尘、杂质、油污、划痕、镀覆或涂覆缺陷等质量问题,镀层及涂覆层的类别、厚度及要求等应符合企业标准及设计图样的规定;

c)罩式结构终端要求能防尘、防雨、防腐蚀及防凝露,总体防护等级不低于GB/T 4028规定的IP66要求;

d)箱式结构终端要求能防尘、防雨、防腐蚀,总体防护等级不低于GB/T 4028规定的IP55要求;

e)终端出厂前应使用塑料薄膜或塑料罩保护,以避免在搬运、装配、调试等工序执行过程中受到划伤,且保护膜或塑料罩去除后不应在终端结构主体表面留下痕迹;

f)罩式结构外部检查盖和箱式机箱门锁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终端结构总体防护等级。

铭牌、标牌及标志

a)铭牌、标牌及标志应清洁、平整,表面无擦伤、划痕,无明显修整痕迹和其它影响美观的缺陷;

b)铭牌、标牌及标志的图案和字迹应清晰、美观、醒目、耐久;

c)终端应有明显的二维码和ID号。

机械安全

a)罩式/箱式零部件的可触及部分不应有锐边和棱角、毛刺,以防止在装配、安装、使用和维护

中对人身安全带来伤害;

b)罩式/箱式结构应具有足够稳定性和牢固的连接及安装,避免因振动、冲击、碰撞、地震而倾

倒或零部件脱落导致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应考虑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接口及二次回路要求

a)FTU接口应采用航空插头的连接方式,航空插头的管脚定义详见附录B;

b)与配电终端有关的二次回路应符合GB/T 14285中的有关规定;

c)遥信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并具有软硬件滤波措施,防止输入接点抖动或强电磁场干扰误动。接插件配套设计

a)馈线终端接插件采用航空插头形式时,馈线终端安装航空插座,连接电缆采用航空插头。馈线终端采用的航空接插件类型主要有:4芯,5芯,6芯防开路,10芯,26芯和以太网航空接插件。

b)航空接插件的接口定义及接线要求,详见附录A。

c)基本性能

航空接插件插头、插座采用螺纹连接锁紧,具有防误插功能。插针与导线的端接采用焊接方式。其插座和插头的结构应满足表9的要求。

d)航空接触件技术指标

常规航空接插件技术参数见表10

表11 以太网航空接插件技术参数

3 标准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特性表是对采购设备的基础技术参数要求,卖方应对技术参数特性表中标准参数值进行响应。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参数特性见表12。

表12 馈线终端(FTU)标准技术参数表

核心单元正常运行直流功耗≤10W(不含通信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

整机运行功耗≤30VA(不含通信模块和后备电源)。

4 环境条件表

馈线终端(FTU)必须符合C3级别要求。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见表13。

5 试验

试验要求

卖方提供的每一套设备出厂之前都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出厂试验,试验报告应随产品提供。

卖方供货前提供对应型号设备合格型式试验报告。

卖方供货前提供对应型号设备专项检测报告。

出厂试验

出场试验项目包括:

外观试验

功能试验

性能试验

绝缘性能试验

型式试验

外观试验

基本功能试验

主要性能试验

绝缘性能试验

低温试验

高温试验

电磁兼容性试验

电源影响试验

机械性能试验

连续通电试验

专项检测

卖方按买方要求将产品送到具备国家认证认可资质的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测,并提供专项检测报告。调试

卖方应负责完成供货产品与上级主站的调试,经项目单位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附录A馈线终端无线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图 A-1 箱式馈线终端无线通讯模块安装示意图

图 A-3 罩式馈线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安装示意图

图 A-4 4芯航空插座孔位图(从插座结合面看)

左视图主视图

图 A-5 4芯航空插座外形尺寸图

图 A-6 4芯航空插座开孔尺寸图

图A-7 4芯航空插头外形尺寸图

图 A-7 6芯防开路航空插座孔位图(从插座结合面看)

左视图

主视图

图 A-8 6芯防开路航空插座外形尺寸图

图 A-9 6芯防开路航空插座开孔尺寸图

图 A-1 6芯防开路航空插头外形尺寸图

图 A-11 10芯航空插座孔位图(从插座结合面看)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技术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引言 供电企业为了提高供用电质量水平、提高对电力用户的服务质量,开展与实现配电自动化是必由之路。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基础环节,一般指用于配电网监控的馈线配电终端(FTU),配电变压器配电终端(TTU),开闭所远方监控终端(DTU),中压远方站控终端。其功能是实现配电网设备的监控,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继电保护、通信转发等功能。 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一般在户外运行,其工作环境与变电站自动化的终端装置相比,要恶劣得多,因此,对于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的适应温度、湿度范围、防磁、防震、防潮、防雷、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要更加严格。 配电自动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系统升级换代很快,本文将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进展进行分析。 发展历程 国内最早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一般都依赖进口设备,但是,随着国内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关键设备由依赖进口逐步转向相信国产设备,配电终端已有了国产的入网许可产品,其功能与性能价格比更有利于各供电部门选用。 1 功能的进展 配电终端经历了监控功能的配电远动装置—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集中式配电终端装置一具有面保护功能的分布式配电终端装置几个发展阶段。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根据配电网监控的要求,开始研制监控功能的配电远动装置,技术从RTU移植过来,具有三遥功能,但是不具有馈线自动化功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配电自动化在全国的试点全面启动,全网的配电自动化的实现由通过重合器时序整定配合的方式逐步过渡到通过FTU(馈线自动化终端)进行故障检测结合通信技术进行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开始研制具有故障诊断和处理功能的配电终端,以满足集中式处理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本世纪初期,馈线自动化功能由集中式处理方式向分布式处理方式发展,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的面保护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技术方向,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相继推出具有面保护功能的分布式配电终端装置。当然,面保护方式对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通信方式的进展 配电终端FTU经历了串行通信系统—网络型系统的发展阶段。 配电终端的通信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串行通信方式进行的,通过配电终端的串口与各种不同类型的Modem接口进行信息传输。2001年,东方电子推出了基于光纤以太网通信的配电终端装置,使得配电终端进入了网络型系统的时代。 配电终端采用光纤以太网通信,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速度大幅度提高,配电自动化功能的进一步分散、分布,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冗余配置,信息路由简单易行,通信组网灵活方便,可以实现多个配电终端对等通信,为面保护方式提供较好的通信条件。 3 嵌入式软件的进展 配电终端FTU经历了中断加循环的软件结构模式—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结构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配电终端由于受CPU及存储器容量和处理速度的限制,嵌入式软件只能以常规的中断加循环的模式来处理,随着32位CPU及ARM芯片的大量使用,使得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得以应用,这就大大提高了配电终端软件的可靠性和可重用性以及实时响应能力。技术现状 配电终端技术发展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 (通用部分) 版本号:2016版V1.1 编号: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3月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书使用说明 1. 本技术规范书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10kV/20kV电压等级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 4.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 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提交物资招标组织部门。物资招标组织部门及时将“表 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移交给技术标书审查会。技术标书审查会确认“表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内容的可行性并书面答复: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当发生需求变化时,需由技术规范组织编写部门组织的标书审查会审核通过后,对修改形成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技术规范书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5. 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2 项目需求部分”时,应严格按“项目单位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3.2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 F T U技术规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 技术规范

目录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2 技术要求 概述 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箱式馈线终端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 技术规范

目录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技术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标准技术参数.......................................................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环境条件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5 试验................................................................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录A馈线终端无线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录B 馈线终端接口定义(规范性附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1762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17626.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17626.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4208 外壳防护等级()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7251.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的特殊要求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60870-5-101网络访问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2技术要求 2.1概述 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2.1.1箱式馈线终端 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等处的配电终端,外箱为箱式,按照功能分为箱式“三遥”终端和箱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实践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9-02-25T14:52:23.0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作者:何大兵吴东来刘宾张玉清黄亮 [导读]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定远县供电公司安徽省滁州市 2332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就目前而言,我国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要求变得更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配电自动化技术进行建设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对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概述,并且对配电自动化技的应用实践术进行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配电技术;自动化;应用实践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气设备以及电力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这些产品以及设备在实际的运行中都需要电力系统有效支持。并且在现代化电力事业发展中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为了能够加强对此类现状的变化,在配电系统当中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就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对电力相关信息实现合理的采集汇总,并且组建完善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有效监控。 1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1.1配电自动化技术概述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概念上讲的主要就是在配电系统中引进一些质量相对比较好的先进设备,通过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来对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随时了解每一个电力零部件的运行状态。与此同时,通过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一些没有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也可以对一些已经发生的电力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故障的存在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选择一些可行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电网的实时状态的监测,对设备的负荷状态进行监测,实施网络化管理,拟定优化方案,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行性。由此可见,配电自动化对于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还有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1.2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于欧美国家,并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配电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尤为迅速,这种情况下,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多,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变得更为先进,有各种新型的配电自动化产品不断推出,使得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在配电技术方面发展的时间比较晚,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中的馈线终端和通信等领域发展已经达到西方水平甚至超过西方。另外,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还积极的结合信息技术,使得配电关系系统建设的更好,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和实用化。但是想要使得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得到全面创新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2电力配电自动化存在问题 2.1自动化水平不高 我们都知道,在电力行业发展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力配电系统的发展非常有利,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现阶段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缺少相应的完善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深化,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对配电自动化加强深化研究,以此来为配电系统提供安全以及稳定的发展环境,为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自动化设备存在某些不足 (1)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配电自动化设备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因为电力企业为了能够对成本合理节约并且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自动化设备缺少相应的更换。采用落后的自动化设备对于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非常不利,相对于一些较为主要的自动化设备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加强更新,以此确保电力配电的良好运行。 (2)电力设备的问题,一些电力自动化设备在实际的生产中出现很多问题,设备在出厂时没有根据相应的要求加强质量的合理检查,造成一些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因此使得设备的质量产生很多问题。 3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3.1监控配电系统的运行环境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监控作用非常强大。它可以整合多种不同的监控系统,实现与自动控制系统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其中,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电站监控系统、运行环境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在配电自动化技术中,有效整合这些监控系统,整个配电系统不仅实现联动和智能的控制,还可以对配电线路中所有重点区域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及时反馈线路中存在的异常现象,提高人们处理问题的效率。此外,运用配电自动化技术还可以根据配电系统所处的实际情况,有效评价电气火灾等情况,以准确处理存在的危机。对于配电系统中的漏油现象或异物影响,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进行有效分析,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异常情况所处的位置并进行维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个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配电自动化技术还能够监视配电系统中设备的运行状态,然后充分借助传感器和其他网络技术采集相关运行参数,从而使整个系统中的运行设备实现可视化管理,进一步协调和控制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保证人们对这些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 3.2配电自动化技术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是配电自动化技术中促使配电系统实行自动化运行的一项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在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例如,在配电系统的馈线自动化中,当馈线发生故障时,不管是相间短路的故障,还是单相接地的故障,信息技术都能充分利用远方的通信管道,对发生故障的区段进行自动判断,进而利用配网主站自动隔离这些故障,恢复整个系统的供电。同时,配电自动化中的信息技术具备测量和传递电力运行参数的功能,不仅可以帮助配电系统实现对馈线的保护,还可以远程监控其他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技术在电网分层管理的基础数据库领域中同样发挥着作用。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一种用于配电网络设计、施工、运行与检修的基础性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3配电自动化技术中PLC技术的运用 PLC技术被称作配电自动化技术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基于微处理器的作用,通过可编程存储器执行相关的面向客户的指令。这些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目次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4) 3.1配电自动化终端 (4) 4环境条件 (4) 5功能及技术要求 (4) 5.1终端额定参数 (4) 5.2配电终端基本功能与指标 (5) 5.3馈线终端(FTU)具体要求 (6) 5.4站所终端(DTU)具体要求 (11) 5.5配变终端(TTU)具体要求 (16) 6终端试验 (20) 6.1型式试验 (20) 6.2抽样试验 (20) 7.3出厂试验 (20) 附件一配电终端主要元器件明细表 (21) 附件二故障指示器接入标准 (22) 附件三站所终端(DTU)装置示意图 (24)

前言 配电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为有效开展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公司生技部组织编写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将此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范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对其技术发展和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应用也做出了适当定义和描述。 本规范由公司生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本规范的主要审核人: 本规范的批准人: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功能、型式要求,包括终端类型、气候环境条件、功能、外形结构、显示、通信接口、材料及工艺要求、标志标识等。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规划、采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标准号标准名称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 7251.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2010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2010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配电自动化终端

目录 一、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型号及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使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配电终端总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控单元功能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控单元外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控单元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控板(MCU)..................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测板(YC,交流直流采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信板(YX,开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控板(YK,开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源板(PW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终端外形尺寸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搬运及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及装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装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现场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流电源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接口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信回路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测回路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控回路配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现场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开关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远方/ 闭锁旋钮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分闸出口操作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池的更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调试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意事项..........................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调试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终端与开关柜联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电前后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DTU 三遥功能调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终端与主站联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认配电终端相关通信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站联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投运说明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运前配电终端的设置、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终端的运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前言 为规范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及改造工作,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促进配网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实现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在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广东配网的现状、运行管理需求及发展需求,提出了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性能指标要求,适用于广东电网各级供电局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建设及改造工作。 本规范由广东电网公司生技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主要起草人员:黄邵远、段新辉、余兆荣、赵永发、高新华、谢善益、吴国沛、陶文伟、邹国惠、张喜平、黄剑眉、孙浩、化振谦、曲毅、吴强、陈家桐 审核:马辉、温柏坚 审定:张文峰 批准:徐达明

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描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应用功能、性能指标、系统配置及与其他系统数据接口等。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电网所辖各级供电局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及改造项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1) 配电自动化功能规范DL/T 814-2002 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 13730-2002 3)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 4) 《配电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电监安全〔2006〕34号) 5) IEC6197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 6) IEC61968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 7)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721-2000 8) 远动终端设备GB/T13729-2002 9) 《广东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10) 《广东电网10千伏及以下配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 11) 《广东电网二次防护方案实施细则》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创新研究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创新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电能的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短暂停电以及电压不稳的现象,这给用户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目前来说,用户的停电时间主要是取决于配电网的情况,配电网上的输电消耗高达一半,因此,配电的智能化发展很重要,随着电网工程的日益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被应用的也是越来越广泛,这很好地解决了电力在配送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应用以及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技术;创新研究;技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发展的也越来越好,这和我国的科技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电网的配电智能化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覆盖范围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的智能化配电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还没有达到与之相匹配的程度。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技术分析和创新研究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发展。 1 配电自动化技術 一般来讲,配电自动化技术分为:电网运行监控、电子站自动控制系统、电网调度三种,其中,电网运行监控系统是实时监控整个电网的数据运行,同时分析各个设备运行时的参数,及时发现并排除出现的问题;电子站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管理变电站一次或二次设备的运行,把运行中的设备产生的数据及时传达给上级,起到一个沟通的作用;电网调度系统是自动调度辖区内用电负荷的分布情况,使用电负荷大的地区不至于供电量不足,也使用电负荷小的地区不至于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既可以合理地使用现有电网容量,又可以实现电力分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1]。 2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分析 2.1 自动化馈线技术 自动化馈线技术的应用区分用电对象是变电站还是电力用户,当用电站和用户之间的电网出现故障时,运用自动化馈线技术能够自动检测诊断出现的故障,并及时的检修此故障。此外,自动化馈线技术还可以实时的监测采集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检测用户端的数据,优化正在运行的线路。 2.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变电站内工作者的工作负荷最大程度的减少,同时可以使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很有效的提升。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分为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1203017-2016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2016-04-01 发布2016-04-01 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3) 4.1 环境条件 (3) 4.2 功能架构与外观结构 (4) 5 功能要求 (8) 5.1 电源要求 (8) 5.2 遥信功能要求 (9) 5.3 遥测功能要求 (9) 5.4 遥控功能要求 (9) 5.5 保护和逻辑控制功能 (10) 5.6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选配) (11) 5.7 电能质量监测(选配) (12) 5.8 配变量测采集与控制(选配) (12) 5.9 设备状态监测(选配) (12) 5.10 配电变压器状态监测(选配) (12) 5.11 环境湿度监控(选配) (13) 5.12 水浸监测(选配) (13) 5.13 烟雾监测(选配) (13) 5.14 安防门禁监控(选配) (13) 5.15 视频监控(选配) (13) 5.16 新能源并网接入(选配) (13) 5.17 对时功能要求 (13) 5.18 通信功能要求 (13) 5.19 数据处理及传送功能 (14) 5.20 维护与调试功能 (15) 5.21 其他功能 (15) 6 技术参数 (15) 6.1 模拟量采样 (15)

配网自动化终端技术条件书DTU设备

配网自动化终端技术条件书D T U设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采购 技术规范书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公司配检中心 二零一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为适应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 电终端的发展需要,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加强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技术管理,规范采购技术要求,特制定本技术规范书。 2.本技术规范书是依据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 范并结合公司运行情况而制定的。 3.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并未对一 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 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4.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产品所执行的标 准不一致时, 按较高标准执行。 5.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招标方和投标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 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本规范书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技术条件提出了具体要 求,适用于规范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采购技术管理。 第二章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书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GB 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9-1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T 14049-2008额定电压10、35kV架空绝缘电缆

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T4623-2006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DL/T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836-2003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DLGJ154-2000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 GB/T 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DL/T 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 451 循环式远动规约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第101部分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 技术规范

目录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标准技术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环境条件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馈线终端无线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 馈线终端接口定义(规范性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2 技术要求 概述 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箱式馈线终端 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等处的配电终端,外箱为箱式,按照功能分为箱式“三遥”终端和箱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DOC)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电变压器终端,简称配变终端)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验的检测条件、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并明确了相关技术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系统内的配电终端检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怛定湿热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测) GB/T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169.11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

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 60664-1:2007,IDT) GB/T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17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是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IDT) GB/T 17626.1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盘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lEC 61000-4-2 2001,IDT) Q/GDW 514-2010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配电终端remote terminal nnit of distribntion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预建立的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S2:对初始权重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1;S3:获取每个终端状态量的得分;S4:以某一终端作为待测终端,基于历史数据、预建立的评分标准和每个终端状态量的得分,获取待测终端的总得分;S5:基于预建立的状态级别评价标准,获取待测终端的理论状态;S6:获取待测终端的实际状态,若与理论状态不相同,则依次执行步骤S1至S6,否则执行步骤S7;S7:获取最终权重矩阵,得到每个终端的实时状态,进行检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升了对终端的状态管控能力,具有预测准确度高、方便可靠等优点。 技术要求 1.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预建立的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

S2:对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1; S3:基于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获取每个终端状态量的得分; S4:以某一终端作为待测终端,基于该待测终端的历史数据、预建立的评分标准和每个终端状态量的得分,获取待测终端的总得分; S5:基于待测终端的总得分和预建立的状态级别评价标准,获取待测终端的理论状态; S6:获取待测终端的实际状态,并与待测终端的理论状态比较,若不相同,则依次执行步骤S1至S6,否则,待测终端的理论状态对应的初始权重矩阵即为最终权重矩阵; S7:基于最终权重矩阵,获取每个终端的实时状态,进行检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预建立的终端状态量,包括多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均包含多个二级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基于层次分析法,构造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和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获取初始权重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初始权重矩阵具体为,基于专家法,对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和二级指标判断矩阵进行赋值,即得到初始权重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状态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对终端状态量的初始权重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包括以下步骤: S201:从初始权重矩阵中获取一一级指标判断矩阵或者二级指标判断矩阵,作为待检验矩阵; S202:获取待检验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一二次融合馈线终端FTU(红苏电气)

一二次融合馈线终端FTU 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该系列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采用高性能新技术平台,开发研制的新一代FTU终端设备,具有配网运行监视和控制功能,以及故障分析处理的配网自动化二次终端设备。终端采用标准航空接插件接口一次设备,信号和接口的兼容性好。 该系列终端具备电压时间型等就地馈线自动化功能,具备相间短路故障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跳闸功能,以及单相接地自适应故障判断跳闸功能,和三相自动重合闸功能。 ?可以与分段负荷开关、分段断路器融合组成成套设备; ?与分段断路器融合,用于线路首段开关; ?与分段断路器融合,用于配网主干线分段或大的分支线路; ?与分界断路器或分界负荷开关融合,用于配网线路末端或分支线路用户分界点处。 2、主要功能 ◇遥控、遥测、遥信功能◇电源管理功能 ◇故障检测及上报及分界点控制保护功能◇重合闸功能 ◇后加速保护功能◇分段开关就地馈线自动化功能 ◇失压跳闸◇单侧来电合闸 ◇X-时限闭锁◇两电源闭锁: ◇瞬时加压闭锁◇Y时限合闸确认 ◇零序电压保护功能◇单相接地故障自适应判别功能 ◇全数据安全加密功能◇故障录波功能(选配) ◇配电线路线损计量功能(选配)◇过负荷保护功能 ◇PT断线检测功能◇非遮断电流保护功能 ◇维护调试功能 3、主要性能指标

?整机功耗:≤20VA(不含通信模块和后备电源)。 交流过载能力 ?交流电压: 1.5倍额定电压:连续工作; ?交流电流: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20倍额定电流:允许1秒。 遥测精度 ?电压测量精度:相电压≤0.5%(0.5级),零序电压:0.5%(0.5级); ?电流测量精度:相测量值≤0.5%(≤1.2In),相保护值≤3%(≤10In),零序电流0.5级; ?功率测量精度: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精度≤1%(1级); ?电量采集精度:有功电量:0.5S级,无功电量:2级; ?直流采样精度:0.5级; ?频率测量精度:≤±0.02Hz。 遥信精度 ?SOE分辨率不大于2ms; ?软件防抖动时间:5-60000毫秒可设。 遥控性能 ?接点容量:交流250V/5A、DC24V 16A、直流80V/2A或直流110/0.5A纯电阻负载; ?遥控合分闸脉冲宽度:5-10000毫秒可设。 电源性能 ?配电自动化终端主电源:交流220V,允许偏差-20%~+20%;具备双路交流电源自动切换功能; ?终端备用电源:标准配置铅酸电池(电池容量≥7Ah);交流失电后维持正常工作14小时以上,具备与主电源的无缝自动切换功能; 保护精度 ?速断保护固有动作时间不大于20ms; ?在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连续5次测得的控制器保护动作准确度不大于±3%。 ?时间整定值的准确度不大于±1%或40ms。 安全防护及环境参数 ?防护性能:防护等级不低于GB/T4208规定的IP65级要求; ?工业级产品:温度范围(-40℃~+70℃),防磁、防震、防潮、防雷、防尘、防腐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