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生理

植物生理

植物生理
植物生理

束缚水:被细胞中胶体颗粒吸附而不易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距离原生质胶粒较远,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溶胶:自由水含量多的细胞,原生质颗粒完全分散在水介质中,胶粒间联系减弱,胶体呈溶液状态。

凝胶:自由水含量少的细胞,原生质胶粒间呈网状,水分布于网眼内,胶体失去流动性,凝结为近似固体状态。

扩散:一种自发过程,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现象。

集流:液体中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水孔蛋白:一类膜的内在蛋白统称。分三种:质膜内在蛋白—分布在质膜上;液泡膜内在蛋白—分布在液泡膜上根瘤共生膜上内在蛋白。

自由能:温度恒定条件下能用于做功的能量。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表示水分能发生反应的能量度量,记作:ψw 化学能:在恒温恒压条件下,1mol物质具有的自由能,表示物质发生反应的能量量度。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区域经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区域移动现象。发生渗透作用条件:水势差,半透膜。

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其水势差为渗透势。

半透膜:是一种只给某种分子或离子扩散进出的薄膜,对不同粒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的薄膜。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使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的原生质体恢复原状,即恢复细胞紧张的的状态。

压力势:细胞壁对原生质产生反压力时使细胞水势变化的值。一般条件下压力势为正值。

衬质势:衬质与水分相互作用使水势降低的值。具有液泡的细胞衬质势趋于0,可以忽略不计。

根压:植物根部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蒸腾拉力:叶片发生蒸腾作用→叶肉细胞失水水势下降,叶脉导管水分→叶肉细胞,叶脉导管失水水势下降,依次从根、茎、土壤中吸收水分。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第一水分临界期,关键时期)气孔振荡:植物在相对稳定条件下,气孔以数分钟、数十分钟为周期节律开闭,降低了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几乎未受影响的现象。

小孔律(周长扩散、边缘效应):气体分子扩散速度不与小孔面积成比例而与小孔周长成比例,这种效应称小孔律。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分量。单位:g/m2﹒h

蒸腾比率:植物蒸腾作用丢失的水分与光合作用同化CO2物质量的比值。

蒸腾系数(需水量):植物每形成1g干物质需要水分的克数。

质外体:指细胞壁、细胞间隙、木质部导管等部分。

共质体:由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相连,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原生质的整体。共质体包括细胞质和胞间连丝

一、证明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方法:

1、将成熟细胞置于浓溶液中;

2、细胞液水势高,环境溶液水势低,存在水势差。现象:发生了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使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原因:1、水势差原因使液泡水分外流;2、液泡体积收缩,细胞体积也收缩;3、细胞壁收缩能力有限,一定程度后不再收缩,原生质体继续收缩;4、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

结论:原生质层具有半透膜性质,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二、水分的生理作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2、是代谢过程的原料;

3、多数代谢过程在水介质中进行;

4、使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5、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为代谢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三、气孔运动机理

气孔运动受保卫细胞体积变化的影响,体积变化与水势有关,调节保卫细胞水势的物质有三种:K+ 、蔗糖、苹果酸

1、K+

提出:1967年日本学者发现鸭趾草表皮漂浮于k+溶液表面,光照下保卫细胞k+浓度升高,气孔张开,气孔运动与保卫细胞k+浓度有关。

K+ 引起气孔运动的过程:

保卫细胞膜上有H+-ATP酶;保卫细胞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产生ATP,使H+-ATP酶将保卫细胞内H+ 运出细胞;

结果:保卫细胞的pH值升高;保卫细胞质膜超级化,膜内侧电势更负;K+从周围细胞经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进入保卫细胞;为了保持电中性K+ 进入同时携带CI-; 保卫细胞积累K+ CI-水势降低,水分进入,气孔张开。2、蔗糖

来源:保卫细胞叶绿体中淀粉水解;卡尔文循环中磷酸二羟丙酮→磷酸葡萄糖→蔗糖;叶肉细胞中产生的蔗糖进入保卫细胞。

3、苹果酸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苹果酸与气孔开闭有关,苹果酸可以平衡K+ CI- 维持电中性,作为渗透物,降低水势是气孔张开。

来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PEP来自淀粉水解。

四、水分进入根部的过程,通过什么途径散失到体外?

1、根系结构由外至内为表皮、皮层、中柱、木质部、韧皮部。

2、根系分为:质外体:指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部分。共质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由胞间连丝构成的整体。

3、根系吸水途径①质外体途径:水分完全经细胞壁、细胞间隙移动,阻力小,速度快。②共质体途径:水分由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移到另一细胞的细胞质,阻力大,速度慢。③跨膜途径:水分由一个细胞进入另外一个细胞经过两次质膜,不经过细胞质。

散失水分途径:(1)以液体状态散失到体外,即吐水现象和分流现象

吐水:从未受伤叶片尖端或边缘外泌液滴的现象。伤流:从受伤或折断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2)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即蒸腾作用

第二单元

必需元素:植物体内不能缺少的,不能互相代替的元素生理学称为必需元素。增益元素:

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

生成的酶。如硝酸还原酶可为NO3-所诱导。

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N2还原为NH3的过程。

固氮酶:组分:钼铁蛋白,含四个亚基;铁蛋白,含两个亚基。对氧敏感,氧分压稍高酶失活,具有多种催化功能

根外营养(叶片营养):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外连丝:是表皮细胞的通道,它从角质层的内侧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膜。

临界浓度:是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低养分浓度。

单盐毒害:植物在任何单一盐类溶液中,呈异常生长、死亡的现象。

离子对抗:一种离子使单盐毒害现象降低、消除的作用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称为矿质营养。

生理酸性盐:指植物根系在某种盐溶液中,对其阳离子吸收的量大于阴离子时,造成溶液pH值下降,则称该盐为生理酸性盐。

生理碱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性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降低的盐类:生理中性盐

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1、吸收矿质元素与吸收水分的关系:相对独立,相互联系。

2、离子的选择吸收:植物对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或同一盐分中的阴阳离子吸收比例不同的现象。

选择吸收原因:膜上载体数量、种类有关。离子选择吸收结果:生理酸性盐,如多数铵盐; 生理碱性盐,如多数硝酸盐;生理中性盐,如硝酸铵。

3、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

单盐毒害:植物在任何单一盐类溶液中,呈异常生长、死亡的现象。

离子对抗:一种离子使单盐毒害现象降低、消除的作用

特点:+1与+2、+3明显对抗;同价之间有一定对抗性。

二、对土壤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

部位:根毛区

过程:a. 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交换吸附;b. 离子进入根部内部,经质外体和共质体

途径;质外体途径:离子→质外体的外部→共质体→维管柱

质体途径:离子从表皮细胞→内质网、胞间连丝→

二者关系:两个独立过程

离子去向:部分被同化,参与新陈代谢;部分以离子态起调节作用;多数离子入导管,随着蒸腾流运到地上个器官中.

c 离子进入导管。

三、对土壤中非溶解状态矿质元素的吸收

1、对土壤胶体上矿质元素的吸收:两种方式1、通过溶剂作媒介

2、接触交换

2、对难溶性盐的吸收

根系通过代谢活动产生分泌物,如: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的碳酸,这些物质使难溶性盐分解,获得矿质元素。

四、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温度:适宜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吸收效率增强。

通气状况:氧气供应充足吸收矿质元素增多。

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的高低影响根系的吸收效率。

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蛋白质带电差异,间接影响矿质元素的溶解度及土壤微

生物活动。

光照:通过蒸腾作用和光合产物的生成促进矿质元素吸收。

土壤内有毒物质:H2S、有机酸、重金属元素。

离子间相互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和作用。

五、根外营养(叶片营养)优点

定义: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优点:适合幼苗早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用量少、效果好;适用于杀虫剂、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六、硝酸盐还原过程

硝酸盐---亚硝酸盐: NR催化反应,钼黄素蛋白,分布于细胞质中,是诱导酶,供氢体是NADH(NADPH),与光合、呼吸有关。

NADH →FAD →MO→NO3-→NO2-

亚硝酸盐---氨: NiR催化反应,叶绿体基粒上,电子供体为FD,需要光照。

七、生物固氮过程

条件:固氮酶固氮微生物电子供体电子递体镁离子能量

八、诱导非豆科作物产生根瘤的可能途径:

1、改变根瘤菌遗传特性使其与非豆科植物共生;

2、杂交方法;

3、遗传工程方法使固氮基因整合到作物的基因组中,诱导固氮酶产生;

4、化学模拟固氮酶,人工合成固氮酶产生---新的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催化N2 →NH3 。

九、合理施肥增产原因

扩大叶面积;延长光合时间;减少光合产物消耗;改善光合产物分配利用。

十根瘤是如何形成的,根瘤菌的特点

特点: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互利共生(具种属特异性);固氮需严格的低氧环境。

根瘤的形成:根瘤菌进入植物根部→繁殖→刺激根部薄壁细胞分裂→该处组织膨大→形成根瘤。

十一、哪些元素参与光合作用?各起何作用?

N:叶绿素、组成成分;增强光合强度。P:ATP组分,参与碳素同化;

K:促进光合作用。Mg: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Fe:参与叶绿素的合成,Mn:参与水的光解;构成叶绿体的结构成分;

Cu 功能:光合链递体组分。Cl:参与水的光解

十二、哪些元素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各起何作用?

P:细胞质、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核苷酸组成成分,如:ATP、COA、NADP;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N代谢。

K:酶的活化剂;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原生质的水合度;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促进光合作用。

Mn:参与光合作用;构成叶绿体的结构成分;一些酶的活化剂,促进淀粉水解、糖运输,提高呼吸速率。

B:功能:促进糖运输;影响植物的生殖过程;

十三、哪些元素参与蛋白质?各起何作用?

S功能:作用广泛,构成原生质;COA的组成成分。

N功能:构成原生质的重要成分;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的组分;植物激素、维生素组成成分;促进器官生长;增强光合强度。

K功能:酶的活化剂;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原生质的水合度;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促进光合作用。

Mg功能: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光合磷酸化作用;DNA重要的组分。

光合膜:类囊体膜即光合膜,是光能吸收、转化的部位。

同化力:将电能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存于ATP、NADPH中,两种物质合称同化力。

限制因子律:当一个过程的速率受若干不同独立因子影响时,这个过程的具体速率被其中最低量的因子所限制。

光合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作用中心色素:少数叶绿素a,具有光化学活性,捕获光能、将光能变成电能。

聚光色素:大部分chla 、全部chlb、类胡萝卜素、藻胆素,无光化学活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使Pi、ADP生成ATP的过程。

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下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

C3植物:把仅通过C3途径就可以完成CO2固定作用的植物称为C3植物。多为温带和寒温带植物,如小麦、大豆、棉花、油菜等。

C4植物:需C3 和C4两条途径才能完成CO2的同化,这样的植物称为C4植物。多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如玉米、高粱、甘蔗、苋菜等。

光饱和点:光照达某一强度时,光强继续增加而光合速率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此时的光照强度便称为光饱和点。

CO2饱和点: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大而增加,当CO2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达最大值,此时继续增大CO2浓度光合速率不变,这时环境中CO2浓度为CO2饱饱和点。

光补偿点:光合固定CO2 的速率和呼吸释放CO2的速率相等时的光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CO2补偿点:光合固定CO2的速度与呼吸释CO2的速度相等时,环境中CO2的浓度称为CO2补偿点。

CO2补偿点: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CO2浓度。C3 植物CO2 补偿点高,C4 植物CO2 补偿点低。

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

真正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 表观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同化数::单位时间内单位叶绿素a固定的碳量。;

瓦布格效应:氧对藻类光合作用抑制的效应。此效应适合C3植物,不适合C4植物。

一、.叶绿体结构与功能:

表面:双层膜,也称外被,由类胡罗卜素组成,不含叶绿素,膜上脂类与蛋白质的组成与内部膜系统有区别,具有特殊的选择透性,控制叶绿素代谢产物的出入。

内部:①基质光合产物合成场所;

②质体小球分布于基质中,是脂类库;

③基粒光能吸收转换场所,由类囊体构成。

类囊体:由一层单位膜组成的扁平小囊结构,类囊体膜即光合膜,是光能吸收、转化的部位。

类囊体状态:a. 基粒类囊体--类囊体垛迭,构成基粒。 b. 间质类囊体--类囊体不垛迭。

二、.光合色素类型及其功能:。

1、叶绿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①大部分chla、全部chlb具有吸收光能作用,少部分chla光能转化。②造血。

③解毒。④美颜养肤。

2、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

3、藻胆素:藻红蛋白(蓝绿藻、红藻)藻蓝蛋白(红藻、蓝绿藻)

作用:吸收可见光,经光物理、光化学变化将光能变成化学能。

三、.光合作用中童话里是如何让产生的

光合磷酸化机理----化学渗透学说:

a. 在e传递过程中,PQ(质体醌)可以传递e、H+,PQ亲脂性强,在膜上可以穿梭移动,传递e时将外侧H+ 转运到膜的内侧。

b. 穿梭结果:H+由膜外侧进入膜内侧,同时水在膜内侧光解释放H+ →ⅰ膜内侧H+ 浓度高与外侧;ⅱ膜内侧电位高于外侧;膜内外产生H+浓度差和电位差-质子电化学势差(光合磷酸化动力)。

c. 膜内H+ 浓度高于膜外侧,H+有向外扩散趋势,H+经ATP合酶的柄部通道穿过膜。

d. H+ 经过合酶的头部进入基质中,释放的能量将ADP和Pi生成ATP。

结果:将电能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存于ATP、NADPH中,两种物质合称同化力。

四、.为什么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效率高

A.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PEPC对底物HCO-3的亲和力极高,细胞中的HCO3-浓度一般不成为PEPC固定CO2的限制因素;

B.C4植物由于有“CO2泵”浓缩CO2的机制,使得BSC中有高浓度的CO2,从而促使Rubisco的羧化反应,降低了光呼吸,且光呼吸释放的CO2又易被再固定;

C.鞘细胞中的光合产物可就近运入维管束,从而避免了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可能产生的抑制作用;

D.高光强又可推动电子传递与光和磷酸化,产生更多的同化力,以满足C4植物PCA循环对ATP的额外需求。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外界条件:光照co2浓度温度水分矿物质氧气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内部因素:叶龄同化物输出与积累的影响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

不同生育时期

六、试用化学渗透理论解释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偶联的过程。

光合电子传递方式

1.非循环式

水光解放出电子经PSⅡ、PSⅠ光系统,最终传给NADP+的电子传递。

过程:H2O→PSⅡ→PQ→Cytb6/f→PC→PSⅠ→Fd→FNR→NADP

2、循环式

指PSⅠ产生的电子传给Fd,再到Cytb6/f复合体,然后PC返回PSⅠ的电子

传递。可能还存在一条经FNR或NADPH传给质体醌(PQ)的途径,即电子的传递

途径是一个闭合的回路。

PSⅠ→Fd→(NADPH→PQ)→Cytb6/f→PC→PSⅠ

3、假循环式

水裂解的电子传给O2 形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经过反应形成H2O,电子传递H2O→H2O。

光合磷酸化机理----化学渗透学说:

a. 在e传递过程中,PQ(质体醌)可以传递e、H+,PQ亲脂性强,在膜上

可以穿梭移动,传递e时将外侧H+ 转运到膜的内侧。

b. 穿梭结果:H+由膜外侧进入膜内侧,同时水在膜内侧光解释放H+ →ⅰ膜内侧H+ 浓度高与外侧;ⅱ膜内侧电位高于外侧;膜内外产生H+浓度差和电位差-质子电化学势差(光合磷酸化动力)。

c. 膜内H+ 浓度高于膜外侧,H+有向外扩散趋势,H+经ATP合酶的柄部通道穿过膜。

d.H+ 经过合酶的头部进入基质中,释放的能量将ADP和Pi生成ATP。

七、试述C4植物光合作用的全部过程。

a. 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

b.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变成活跃化学能。

c. 碳素同化:活跃化学能变成稳定化学能。

1、羧化反应: 在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HCO-3在PEPC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OAA)。

2、还原或转氨作用: OAA被还原为苹果酸(Mal),或经转氨作用形成天冬氨酸(Asp)和酮戊二酸。

3、脱羧反应: C4酸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BSC,在BSC中释放CO2,CO2由C3途径同化。

根据植物所形成的初期C4二羧酸的种类以及脱羧反应参与的酶类,可把C4途径分为三种亚类型:依赖NADP-苹果酸酶类型(NADP-ME型);依赖NAD-苹果酸酶类型(NAD-ME型):PEP羧激酶类型(PCK型)。

4、底物再生: 脱羧形成的C3酸从BSC运回叶肉细胞并再生出CO2受体PEP。

八、C3、C4、CAM途径各有何特点?

C3特点:a. 定位于叶绿体基质中;b. 产物是碳水化合物;c. 产物形成后进入细胞质中;d. CO2受体是RuBP。

C4特点:CO2受体是PEP;存在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

CAM植物特点:

⑴绿色部分有机酸特别是苹果酸含量有昼夜变化,夜间积累苹果酸,白天含量下降。

⑵绿色部分淀粉呈昼夜变化,白天淀粉积累,夜间消失。

⑶白天气孔关闭,夜间张开,吸收CO2。

九、分析瓦布格效应产生的原因。

1、氧加速C3植物光呼吸;

2、氧与NADP竞争光合链上传递的电子,使NADPH减少;

3、氧接受光合链上传递的电子,形成超氧自由基,该物质破坏光合膜;

4、氧使光合色素光氧化,色素接受、传递、转换光能速率下降,使光合效率下降。

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张宪政,1992)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比值高则大,则反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 三、实验步骤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0.3g,加乙醇10ml,提取直至无绿色为止。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四、实验结果按计算 丙酮法(Arnon法)【可以用于丙酮乙醇混合法和80%丙酮提取法的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71?OD663 – 2.59?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2.88OD645 – 4.67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8.04?OD663 +20.29?OD645) V/1000*W 按Inskeep公式 叶绿素a的含量(mg/g)=(12.63?OD663 – 2.52?OD645)V/1000*W 叶绿素b的含量(mg/g)=(20.47OD645 – 4.73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7.90?OD663 + 17.95?OD645) V/1000*W

大学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1、水势:水势即相同温度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水与一偏摩尔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Ψw)。 2、衬质势:由于细胞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的降低值(ΨM)。 3、压力势: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由于静水压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Ψp)。 4、渗透势: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s)。 5、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水势较高的区域向水势较低的区域运转的作用。 6、吸胀作用:原生质及细胞壁组成成分中亲水性物质吸水膨胀的作用。 7、根压:依靠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8、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9、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 10、初干:在蒸腾失水过多或水分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叶肉细胞失水而水势减低,细胞的保水力加强,同时细胞壁外层亦趋向干燥,细胞间隙及气孔下腔不再为水蒸气所饱和,这时即使气孔张开蒸腾作用也受到抑制的现象。 11、矿质元素:亦称灰分元素,将干燥植物材料燃烧后,留在灰分中的元素。 12、必需元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13、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用以培养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14、载体:又称透过酶,存在于生物膜上的能携带离子或分子透过膜的蛋白质,它们与离子或分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选择性的携带物质通过膜。 15、离子通道:是指由贯穿质膜的由多亚基组成的蛋白质,通过构象变化而形成的调控离子跨膜运转的门系统,通过门的开闭控制离子运转的种类和速度。 16、主动吸收:细胞利用代谢能作功,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17、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甚至死亡的现像 18、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可消除单盐毒害现象。 19、选择性吸收:根对不同盐与同一盐的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0、根外营养:植物除了根部吸收矿质元素外,地上部分(主要是叶片)吸收矿质营养的过程。 21、再利用元素:某些元素进入地上部分后,仍呈离子状态(如钾),有些则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如氯、磷)又转移到其他需要的器官中去,这些元素称为再利用元素。 22、代谢源:植物制造和输出同化产物的部位或器官,主要指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 23、代谢库:植物吸收和消耗同化产物的部位或器官,这些部位或器官生长旺盛,代谢活动非常活跃,如生长点、正在发育的幼叶、花、果实等。 24、筛管-伴胞复合体:由筛管与伴胞配对组成;伴有细胞核,原生质体稠密,细胞器发达,与筛管分子间有胞间连丝相连,同化物可以相互转运;筛管内的蛋白质和RNA完全依赖于伴胞;伴胞还具有维持筛管分子结构和渗透平衡的专用。 25、溢泌现象:韧皮部筛管被刺穿后,从其伤口有汁液分泌出来的现象。 26、P-蛋白:亦称韧皮蛋白,是被子植物筛管分子所特有,呈管状、丝状或线状,有收缩功能,能使筛孔扩大,有利于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可防止筛管中汁液的流失。 27、转移细胞:指输导组织末梢存在的一些具有物质转移功能的特化细胞,其显著特征是细胞壁向内伸入细胞质,形成许多皱折,质膜表面积大大增加;含丰富的ATP酶,为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植物生理重点简答题

1、植物细胞的水势有哪些基本组成?它们对水进出细胞有何影响? 渗透势:细胞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促进水进入细胞,抑制水出细胞 压力势:外界(如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而使水势增加,促进水出细胞,抑制水进细胞 重力势:由于高度的存在而使水势增加,规定海平面上的重力势为0,10米高的水其水势为ρgh=0.1MPa,从实验室角度出发,重力势比较小因而认为可以忽略。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促进水进入细胞,抑制水出细胞 2、说明植物细胞成为一个渗透系统的证据 植物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可以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因为植物细胞满足渗透系统成立的两个条件, 其一,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合称原生质层,而完整的有生理功能的膜结构是选择透过性的,因此原生质层就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其二,植物细胞液泡中有细胞液,植物细胞外是环境溶液,它们之间被原生层这个半透膜隔开,且这两种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3、水如何通过植物根进入植物体?植物根借助根压和蒸腾作用拉力作为动力,通过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途径吸收水分使水分有植物根到植物体 4、高大树木导管中的水柱为何连续不 断?假如某部分导管水柱中断了,顶部 叶片还能否得到水分?为什么? 蒸腾作用产生的强大拉力把导管中的水 往上拉,而导管中柱可以克服重力的影 响而不中断,水分子的内聚力大于X力, 从而能保证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向上运 输。会,导管水溶液中有溶解的气体, 当水柱X力增大时,溶解的气体会从水 中逸出形成气泡。在X力的作用下,气 泡还会不断扩大,产生气穴现象。然而, 植物可通过某些方式消除气穴造成的影 响。例如气泡在某一些导管中形成后会 被导管分子相连处的纹孔阻挡,而被局 限在一条管道中。当水分移动遇到了气 泡的阻隔时,可以横向进入相邻的导管 分子而绕过气泡,形成一条旁路,从而 保持水柱的连续性。且夜晚蒸腾减弱, 木质部的负压会消失,导管或管饱内的 气泡会缩小或消失;另外,在导管内大 水柱中断的情况下,水流仍可通过微孔 以小水柱的形式上升。同时,水分上升 也不需要全部木质部参与作用,只需部 分木质部的输导组织畅通即可。 5、蒸腾作用的方式及意义。 方式:全表面蒸腾、皮孔蒸腾角质蒸腾、 气孔蒸腾 .意义: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 主要动力。2)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 物、有机物的主要动力。3) 降低叶片 温度,保护叶片。 6、植物叶片气孔在光下X开,暗中关 闭,为什么? 在光照下,蓝光使保卫细胞质膜上得质 子泵ATP酶活化,分解由3氧化磷酸化 或光和磷酸化产生的ATP,质子泵排出 质子到保卫细胞外,使内部PH升高。 同时保卫细胞的质膜超极化,质膜内侧 的电势变得更负,驱动钾离子从表皮细 胞经保卫细胞质膜上得钾离子通道进入 保卫细胞,再进入液泡,同时伴有小量 氯离子进入,保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 致使保卫细胞内水势降低,水分进入保 卫细胞,气孔X开。在黑暗环境中,关 闭细胞信号刺激钙离子进入到胞质溶 胶,使膜去极化,打开阴离子通道,释 放氯离子和苹果酸等,而阴离子的丧失 进一步去极化,打开钾离子通道,钾离 子被动的渗出到临近副卫细胞和表皮细 胞,气孔关闭。 7、影响蒸腾作用的内部因素和外界因 素。 外界因素: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 光照 内部因素:气孔频度、气孔开度气孔下 腔的大小、叶片内部面积 8、解释“午不浇园”的原因。 在炎热的夏日中午向植物浇以冷水会降 低根系生理活性,增加水分移动的阻力, 严重抑制根对水分的吸收,同时又因地 上部分蒸腾强烈,使植物吸水速度低于 水分散失速度造成地上部分亏缺,叶片 萎蔫。 9、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 a.不可缺少性:缺乏该元素时不能完成 生活史。 b.不可替代性:有专一缺乏症,加入 其它元素不能恢复。 c.直接功能性:缺素症状是由元素直 接作用,并不是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 等的间接作用。 10、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吸收溶质? A.简单扩散B通道运输C载体运输D泵 运输E胞饮作用 11、植物细胞吸收的NO3-如何同化为 Glu、Gln 、Asp的? NO3-→NO2- 反应部位:根、叶的细胞质;催化酶: 硝酸还原酶(NR);电子供体:NADH 或NADPH NO2-→NH4+ 反应部位:根的前质体或叶绿体。 催化酶:亚硝酸还原酶(NiR);电子供 体:Fd red 1)谷氨酰胺合成酶途径: 定位:细胞质、根细胞质体、叶绿体 NH4++Glu→Gln +H2O 2)谷氨酸合酶途径: 定位:根细胞质体、叶绿体、发育叶片 的维管束 Gln+α-酮戊二酸→2Glu 3)谷氨酸脱氢酶途径: 1 / 7

植物生理学名词

作者:段一盛(江西农业大学资环) 名词解释: 1.生物膜:指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胞内所有被膜的总称。 2.内膜系统:通常指那些处在细胞质中,在结构上连续、功能上关联的,由膜组成的细胞器总称。 3.微梁系统: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互相联结成立体的三维网架体系,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起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的作用,统称为细胞内的微梁系统。 4.主动吸收:需要利用代谢提供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物质的过程。故又称代谢性吸收。 5.诱导酶:受底物的诱导而合成的酶 6.营养最大效率期:施肥营养效果最好的时期,称为最高生产效率期,又称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作物的营养最大效率期一般是生殖生长时期。 7. 光合链:这种由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保证光合电子定向传递的总轨道称为光合链。又称为“Z”链或“Z”方案。 8.光和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叫做光合磷酸化。 9.爱默生增益效应:在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 10.光补偿点:随着光强的减弱,光合速率相应降低,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11.CO2饱和点:当达到某一浓度时,光合效率变大最大值,开始达到光合最大速率时的CO2浓度。 12.光合“午睡“现象:气温过高,光照强烈,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大的峰出现在上午,小的峰出现在下午,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下降,呈现光合作用的“午睡”现象。 13.末端氧化酶:参与生物氧化反应的有多种氧化酶,其中处于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能活化分子氧的酶 14.磷氧比(P/O)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转化ADP和无机磷为ATP的数目。 15.巴斯德效应:氧抑制酒精发酵的现象或氧抑制无氧呼吸的现象或氧抑制糖酵解的现象。 16.呼吸跃变现象:指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增高,最后又下降,此时果实便进入完全成熟。这个呼吸高峰便称为呼吸跃变现象。 17.安全含水量:适于周年长期安全储藏的种子含水量。 18.源:指能够制造或输出有机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19.库:指接纳、消耗或贮藏有机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20.源-库单位:通常把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合称为源-库单位 21.P-蛋白:双子叶植物和某些单子叶植物筛分子中原生质体所含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22.第二信使:通常是指由细胞感受胞外信号后产生的对细胞代谢起调控作用的胞内信号分子 23.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能感受信号或与信号分子特异结合,并能引起特定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大分子。 24.信号转导:这种从细胞受体感受胞外信号,到引起特定生理反应的一系列信号转换过程和反应机制 25.双信使系统:由于产生的IP3和DAG可以分别通过IP3/Ca2+和DAG/PKC两个信号途径进一步传递信号,因而人们常把肌醇磷脂信使途径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26.植物生长物质:是一些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质。 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7.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施用于植物后对其生长发育具有调控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自由水:据离胶体颗粒或渗透调节物质远,不被吸附或受到别的吸附力很小而自由移动的水分。 束缚水:在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的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 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经过三羧酸循环等一系列物质转化,彻底氧化为水和CO2的循环过程。 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成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 TP的过程。P/O:是指氧化磷酸化中每消耗1mol氧时所消耗的无机磷酸摩尔数之比,是代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重要指标。 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把电子传递给O2的酶。 代谢源:是制造或输出同化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代谢库:是消耗或贮藏同化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乙烯ETH、细胞分裂素CTK. 植物生长物质: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 乙烯的三重反应:是指含微量乙烯的气体中,豌豆黄化幼苗上胚轴伸长生长受到抑制,增粗生长受到促进和上胚轴进行横向生长、抑制伸长生长,促进横向生长,促进增粗生长。 偏向生长:上部生长>下部生长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 光周期现象:植物感受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临界夜长:短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大暗器长度。 呼吸骤变:当呼吸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降低,然后突然升高,最后又下降现象。 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衰老:细胞器官或整个植物生理功能衰退,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脱落: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植物体分离的过程。 抗逆性:植物的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避逆性:植物通过物理障碍或生理生化途径完全排除或部分排除逆境对植物体产生直接有害效应。 耐逆性:植物在不良环境中,通过代谢变化来阻止、降低甚至修复由逆境造成的伤害,从而保证生理活动。 逆境:对植物生存和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渗透调节:在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积累物质,降低渗透势,而保持细胞压力势的作用。活性氧:化学物质活泼,氧化能力强的氧化代谢产物及含氧衍生物的总称。 交叉适应:植物处于一种逆境下,能提高植物对另外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与不良环境反应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叫做~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能继续发育成没有种子的果实。 幼年期:任何处理都不能诱导开花的植物早期生长阶段。 花熟状态:植物能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的生理状态。 脱春化作用:在春化作用完成前,把植物转移到较高温度下,春化被解除。 临界日长: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长或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长。 长日植物:日照长度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日中性植物: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 花发育ABC模型:典型的花器官从外到内氛围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4轮基本结构,控制其发育的同源异型基因划分为A、B、C三大组。 光形态建成:这种依赖光调节和控制的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称为植物的~ 光敏色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浅蓝色的色素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C02补偿点 2. 植物细胞全能性3、氧化磷酸化 4、源-库单位 5. 乙烯的三重反应6、P680; 7、PEP;8、RQ 9、逆境蛋白 10、冻害与冷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RUBP羧化酶具有______ 和______ 的特性。 2.赤霉素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下形成______ ,而在短日照下形成______ 。 3.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______ 中合成。 4.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__,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是______ 。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_____ 和______ 。 7.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__ ,电子最终受体是______ 。 8.根系两种吸水动力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 9.光敏素最基本的光反应特性是照射______ 光有效,______ 光即可消除这种效果。 10、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______ 传递体和______ 传递体。 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长日照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______ 植物多在春夏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______ 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果胶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半乳糖醛酸; 2、C4途径中CO2受体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3、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一般认为是(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乙醇酸 D.甘氨酸 4、下列波长范围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的光是()。 A、100~300nm; B、500~1000nm; C、300~500nm; D、1000~2000nm; 5、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 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6、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 A、IAA; B、GA; C、CTK; D、ABA; 7、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下列哪 两种激素的比例()。 A、CTK/ABA B、IAA/GA C、CTK/IAA D、IAA/ABA 8、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 )。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6个重复。 株高: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6个重复。 2.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0.5g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1.5ml的Tris-HCl(pH7.4)抽提,将抽提液转移到2ml的EP管中,于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保存在-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 样品),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X代表OD595),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蒽酮+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空白对照(1ml蒽酮+180ul ddH2O),测定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Y=0.0345X+0.0204(Y代表OD625,X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蒽酮配方:称取100mg蒽酮溶于100ml稀硫酸(76ml浓硫酸+30mlH2O).注意:浓硫酸加入水中时,一点一点递加,小心溅出受伤。 丙二醛(MDA)测定: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但该反应受可溶性糖的极大干扰,糖与TBA的反应产物在532nm处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采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可计算出MDA含量。MDA的计算公式为:MDA(umol/L)=6.45OD532-0.56OD450. 反应体系为:400ul 0.6%TBA+350ul H2O+50ul样品,80℃水浴10min后,测OD532和OD450。对照用Tris-HCl. 0.6%TBA配方:称取硫代巴比妥0.6g,溶于少量1M NaOH中,待其完全溶解后用10%TCA(称取10gTCA三氯乙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其溶解即可)定容至100ml。 H2O2测定(二甲酚橙法):样品反应体系(82ul溶液A+820ul溶液B (A:B=1:10)+150ul样品提取液),30℃水浴30min,测OD560。标准曲线为:Y=0.01734X-0.0555(Y代表OD560,X代表H2O2含量)

植物生理学重点归纳

植物生理学重点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 1.代谢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运动等)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化和分 解)的总称。 2.水分生理包括: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水分的排出。 3.水分存在的两种状态:束缚水和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4.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映物质3是植物对物 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三种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 6.扩散是一种自发过程,指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 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适合于短距离迁徙。 7.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8.水孔蛋白包括:质膜内在蛋白和液泡膜内在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跨膜通道蛋 白,只允许水通过,不允许离子和代谢物通过。其活性受磷酸化和水孔蛋白合成速度调节。 9.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 10.1mol物质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纯水的自由能最 大,水势也最高,纯水水势定为零。 11.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12.压力势是指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 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13.重力势是水分因重力下移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 14.根吸水的途径有三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15.根压;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16.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流出的汁液是伤流液。 17.吐水:从未受伤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由根压引起。 18.根系吸水的两种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19.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土壤中可用水分,通气状况,温度,溶液浓度。 2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是植物吸收矿质盐类和在体内 运转的动力3,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22.叶片蒸腾作用分为两种方式: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 23.气孔运动有三种方式:淀粉-糖互变,钾离子吸收和苹果酸生成。 24.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脱落酸。 25.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在条件:光照,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和风。内部因素:气孔和气孔下腔,叶片内 部面积大小。 26.蒸腾速率取决于水蒸气向外的扩散力和扩散途径的阻力。 27.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有两条途径:经过活细胞和经过死细胞。 28.根压能使水分沿导管上升,高大乔木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为蒸腾拉力。 29.这种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称为内聚力学说亦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第三章 1. 为什么说碳素是植物的生命基础? 第一,植物体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而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素(约占有机化合物重量的45%),碳素成为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元素;第二,碳原子是组成所有有机物的主要骨架。碳原子与其他元素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合,由此决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多样性。 2. 按照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养植物和异养植物 3. 自养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变成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碳素同化作用。植物碳素同化作用包括细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水分代谢 1.内聚力 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2.粘附力 液相与固相间不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3.表面张力 处于界面的水分子受着垂直向内的拉力,这种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4.毛细作用 具有细微缝隙的物体或内径很小的细管(≤1mm),称为毛细管。液体沿缝隙或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作用 5.相对含水量(RWC) 6.水的化学势 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除水以外的)一定时,体系中1mol水所具有的自由能,用μw表示 7.水势 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是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8.偏摩尔体积 偏摩尔体积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加入1摩尔物质(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9.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值,为溶质势(ψs) 10.衬质势(ψm) 由于衬质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称为衬质势(ψm),为负值 11.压力势(ψp) 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压力势(ψp) 12.重力势(ψg)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重力势(ψg) 13.集流 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14.扩散 物质分子由高化学势区域向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动力均来自物质的化学势差(浓度差) 15.渗透作用 渗透是扩散的特殊形式,即溶液中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选择透性膜)的扩散 16.渗透吸水 由于溶质势ψs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以渗透作用为动力) 17.吸胀吸水

依赖于低的衬质势ψm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种子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以吸胀作用为动力) 18.降压吸水 因压力势ψp的降低而引起的细胞吸水。当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时,可能导致的吸水方式 19.主动吸水 由根系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内皮层内外的水势差(产生根压) 20.被动吸水 由枝叶蒸腾作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蒸腾拉力 21.根压 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22.伤流 如果从植物的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位切断,不久可看到有液滴从伤口流出。这种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叫做伤流(bleeding) 23.吐水 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从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24.萎蔫(wilting) 植物吸水速度跟不上失水速度,叶片细胞失水,失去紧张度,气孔关闭,叶柄弯曲,叶片下垂,即萎蔫 25.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 是由于蒸腾大于吸水造成的萎蔫。发生萎蔫后,转移到阴湿处或到傍晚,降低蒸腾即可恢复。这种萎蔫称为暂时萎蔫。 26.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生长中心:指植物生活史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部位,呼吸作用较强。 2.信号转导:偶联各种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3.交叉适应:逆境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但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往往能提高对另一种逆境的抵抗。 4.光周期现象:在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即光周期现象。 5.活性氧:指化学性质活泼,氧化性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6.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含有植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能力。 7.平衡溶液:植物所需的各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离子平衡的溶液,在此溶液中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8.渗透调节:指细胞通过增加或减少细胞中溶质来调节细胞的渗透性,以期达到与外界环境渗透势平衡的目的。 9.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作用和加氧作用的两种功能。 10.代谢源:指植物种制造和输出有机物的组织和器官。 代谢库:指植物中贮藏和消耗有机物的组织和器官。 11.末端氧化酶:指处于生物氧化电子传递系统链末端,最终将电子传递给分子氧的酶。 12.顶端优势:植物根茎的顶芽抑制侧芽优先生长的现象。 13.水合补偿点:净光合速率为零时植物的叶水势称为水合补偿点。 14.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土壤中的水分由根系吸收,经植物体然后蒸腾到大气中,这样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运动构成了一个连续体。 15.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胞间隙、导管等。 16.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干物质重量(克),也称蒸腾比率。 蒸腾速率: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又称蒸腾强度。 17.抗氰呼吸:植物组织中呼吸电子不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而是通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交替氧化酶,直接把电子传递给分子氧的呼吸。 18.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19.小孔律:气体经过多孔表面的扩散效率。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周长成正比。 20.单盐毒害:指溶液中因只有一种金属离子而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的现象。 离子拮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即能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间的这种作用称离子拮抗。 21.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或释放的氧气量。 22.生长协调最适温度:植物生长最健壮时的温度。 23.深沉休眠:由于内部生理抑制引起的,即使在适宜条件下也不能萌发,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水分的存在状态 束缚水—被原生质胶体吸附不易流动的水 特性:1.不能自由移动,含量变化小,不易散失2.冰点低,不起溶剂作用3.决定原生质胶体稳定性4.与植物抗逆性有关 自由水—距离原生质胶粒较远、可自由流动的水。 特性:1.不被吸附或吸附很松,含量变化大2.冰点为零,起溶剂作用3.与代谢强度有关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代谢强、抗性弱;比值小,代谢弱、抗性强 2.植物细胞对水的吸收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1)、扩散作用—由分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的过程。 特点: 简单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适于短距离运输(胞内跨膜或胞间) 2)、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特点:物质顺压力梯度进行,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注:渗透作用是物质顺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进行 3.水势及组成 1.Ψw =ψs +ψp+ ψm+ψg Ψs:渗透势Ψp:压力势 Ψm:衬质势Ψg:重力势 1)渗透势—在某系统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又叫溶质势(ψπ)。 ψs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总数:1M蔗糖ψs> 1M NaClψs (电解质) 测定方法:小液流法 2)压力势—ψp〉0,正常情况压力正向作用细胞,增加ψw;ψp〈0,剧烈蒸腾压力负向作用细胞,降低ψw;ψp =0,质壁分离时,壁对质无压力 3)重力势—当水高1米时,重力势是0.01MP,考虑到水在细胞内的小范围水平移动,通常忽略不计。 4)衬质势—由于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m〈0,降低水势. 2.注:亲水物质吸水力: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有液泡细胞,原生质几乎已被水饱和,ψm =--0.01 MPa ,忽略不计; Ψg也忽略,水势公式简化为:ψw=ψs+ ψp *没有液泡的分生细胞、风干种子胚细胞:ψw=ψm *初始质壁分离细胞:ψw = ψs *水饱和细胞: ψw = 0 3.细胞水势与相对体积的关系 ◆细胞吸水,体积增大、ψsψpψw 增大 ◆细胞吸水饱和,体积、ψsψp ψw = 0最大 ◆细胞失水,体积减小,ψsψp ψw减小 ◆细胞失水达初始质壁分离ψp= 0,ψw= ψs ◆细胞继续失水,ψp 可能为负ψw《ψs 4.蒸腾作用(气孔运动) 小孔扩散律(边缘效应)——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度不与小孔的面积呈正比,而与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20分) 1. 渗透势:由于溶质作用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 2 呼吸商:植物在一定时间放出的CO2与吸收O2的比值。 3 荧光现象: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从第一单线态以红光的形式散失,回到基态的现象。 4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以下,使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的光强。 5 代库:是能够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6 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与激素功能类似,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活性物质。 7 生长:由于细胞分裂和扩大引起的植物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 8 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9 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10自由水:在植物体不被吸附,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二、填空(每空0.5分,20分) 1、缺水时,根冠比(上升);N肥施用过多,根冠比(下降);温度降低,根冠比(上升)。 2、肉质果实成熟时,甜味增加是因为(淀粉)水解为(糖)。 3、种子萌发可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 4、光敏色素由(生色团)和(蛋白团或脱辅基蛋白)两部分组成,其两种存在形式是( Pr )和( Pfr )。 5、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6、植物细胞吸水有两种方式,即(渗透吸水)和(吸胀吸水)。 7、光电子传递的最初电子供体是( H2O ),最终电子受体是( NADP+ )。 8、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 9、种子成熟时,累积磷的化合物主要是(植酸或非丁)。 三.选择(每题1分,10分)

1、植物生病时,PPP途径在呼吸代途径中所占的比例( A )。 A、上升; B、下降; C、维持一定水平 2、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北种南引,要引 ( B )。 A、早熟品种; B、晚熟品种; C、中熟品种 3、一般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是(C)。 A、10℃; B、35℃; C.25℃ 4、属于代源的器官是(C)。 A、幼叶; B.果实; C、成熟叶 5、产于的哈密瓜比种植于的甜,主要是由于(B)。 A、光周期差异; B、温周期差异; C、土质差异 6、交替氧化酶途径的P/O比值为( A)。 A、1; B、2; C、3 7、IAA在植物体运输方式是( C )。 A、只有极性运输; B、只有非极性运输; C、既有极性运输又有非极性运输 8、( B )实验表明,韧皮部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 C、伤流 9、树木的冬季休眠是由( C )引起的。 A、低温; B、缺水; C、短日照 10、用红光间断暗期,对短日植物的影响是( B )。 A、促进开花; B、抑制开花; C、无影响 四、判断正误(每题1分,10分) 1. 对同一植株而言,叶片总是代源,花、果实总是代库。(×) 2. 乙烯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物质是ACC。(√) 3. 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短日照是休眠诱导因子,而休眠的解除需要经历冬季的低温。(√) 4. 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一定比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长。(×) 5. 对植物开花来说,临界暗期比临界日长更为重要。(√) 6. 当细胞质壁刚刚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压力势。(× ) 7. 缺氮时,植物幼叶首先变黄;缺硫时,植物老叶叶脉失绿。(×)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精)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 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 :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 6个重复。 株高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 :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 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 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 6个重复。 2. 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 和 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 0.5g 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 ,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 1.5ml 的 Tris-HCl (pH7.4 抽提, 将抽提液转移到 2ml 的 EP 管中, 于 4℃, 12000rpm 离心 15min , 取上清, 保存在 -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 、可溶性糖和 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 法 :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样品 , 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 。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 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 X 代表 OD595 ,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 蒽酮 +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 ; 空白对照 (1ml 蒽酮 +180ul ddH2O , 测定 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 : Y=0.0345X+0.0204(Y代表 OD625, X 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北华大学--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章名词解释(植物的水分生理) 1、半透膜:亦称选择透性膜。为一类具有选择透性的薄膜,其允许一些分子通过,限制另一些分子通过。理想的半透膜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而溶质分子不能通过。 2、压力势:指细胞吸收水膨胀,因膨压和壁压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细胞液的水势增加的值。符号:ψp。 3、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符号:ψw。 4、渗透势:指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用ψπ表示。溶液中的ψπ=-CiRT。 5、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6、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 7、质外体途径:指水分不经过任何生物膜,而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的移动过程。 8、渗透作用:指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9、根压:指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0、共质体途径:指水分经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的移动途径。 11、水的偏摩尔体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1mol水中加入1mol某溶液后,该1mol水所占的有效体积。 12、化学势:每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 13、内聚力学说:亦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是根据水分的内聚力来解释水分在木质部中向上运输的学说,为H·H·Dixon与O·Rener在20世纪初提出的。14、皮孔蒸腾:指水分通过树干皮孔进行的蒸腾,占植物的水分蒸腾量之比例很小。 15、气孔蒸腾:是水分通过叶片气孔进行的蒸腾,它在植物的水分蒸腾中占主导地位。 16、气孔频度:指1cm2叶片上的气孔数。 17、水分代谢:指水分被植物体吸收、运输和排出这三个过程。 18、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9、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0、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g.dm-2.h-1) 21、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g物质所需的水分量(g),又称为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22、水孔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23、吐水:指植物因为根压的作用自未受伤的叶尖、叶缘通过水孔向外溢出液体的现象。在作物栽培中,吐水多发生于土壤水分充足,空气温度较高时,通常以傍晚至清晨最易出现。 24、伤流:指从受伤或折断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 25、生理干旱:盐土中栽培的作物,由于土壤溶液的水势低,吸水困难,或者是原产于热带的植物低于10℃的温度时,出现的萎蔫现象。 26、萎蔫:植物在水分严重亏缺时,细胞失去膨胀状态,叶子和幼茎部分下垂的现象。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笔记复习重点剖析

绪论 1、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植物生命活动:植物体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形态建成及信息传递的综合反应。 3、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和逆境生理。 4、历程:近代植物生理学始于荷兰van Helmont(1627)的柳条试验,他首次证明了水直接参与植物有机体的形成; 德国von Liebig(1840)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奠定了施肥的理论基础; 植物生理学诞生标志是德国von Sachs和Pfeffer所著的两部植物生理学专著; 我国启业人是钱崇澍,奠基人是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关系 1、束缚水:存在于原生质胶体颗粒周围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中被牢固吸附的水分。 2、自由水:存在于细胞间隙、原生质胶粒间、液泡中、导管和管胞内以及植物体其他间隙的水分。 3、束缚水含量增高,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自由水含量增加,植物的代谢加强而抗逆性降低。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①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②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反应物质;③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介质;④水分能够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⑤水分能有效降低植物的体温;⑥水是植物原生质良好的稳定剂;⑦水与植物的生长和运动有关。 5、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渗透性吸水和吸胀吸水。 6、渗透作用: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7、水的偏摩尔体积:指加入1mol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8、水势:溶液中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9、水通道蛋白调节水分以集流的方式快速进入细胞的细微孔道。 10、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与水分子作用而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Ψs = -icRT。 11、衬质势: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对水分子的束缚而引起水势下降的数值,为负值。Ψm 12、压力势:由于细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细胞壁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使细胞水势增加的数值。Ψp 13、Ψw = Ψs + Ψm + Ψp + Ψg + …。 14、吸胀吸水: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以及原生质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亲水性物质与极性的水分子以氢键结合而引起细胞吸水膨胀的现象。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15、植物根系由表皮、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组成,吸水途径有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16、主动吸水:仅由植物根系本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分为伤流和吐水。 17、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8、被动吸水(主要方式):通过蒸腾拉力进行的吸水。枝叶的蒸腾作用使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力量称为蒸腾拉力。 19、植物蒸腾作用是产生蒸腾拉力并促进根系吸水的根本原因 20、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1)内部:导管水势、根系大小、根系对水的透性、根系对水吸收速率;(2)外部: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