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四个: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一)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学双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教学双边关系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因素,二者的交互影响和辩证统一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教与学的逻辑关系。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两项主要活动,其间的逻辑关系至少有四种:(1)教等于学。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2)学多于教。指学生所学多于教师所教,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3)教大于学。指学生对于教师所教的东西无法全部吸收,只能学到部分内容。至于每个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则取决于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4)有教无学。指学生对教师的教授内容全然不知,没有学到教师计划要教的东西,但不排除学生也可能从教师的特定教学中,学到教师没有预期的东西。从上述可见,教与学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正比例”的逻辑关系,但却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只是或者表现为“正效应”,或者表现为“零效应”,或者表现为“负效应”罢了。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起主导作用。正如列宁指出的:“学校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所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所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所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要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同时,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起责任。当然,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还有赖于教师本身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欲人明者必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教人者只有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表。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有以学

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师要确立“学生学习要靠自己主动学习,他人不能包办代替”的观念。当然,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教师正确引导。教学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学,北京一位特级教师深有体会地说:“学生学习好比人走路,低年级的要牵着走,中年级的让他跟着走,高年级的指引他们自己走。”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力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乃是当代教学的一大主题。

4.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教师主导要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为主体”不同于“儿童中心”,因为它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条件的;“教师为主导”也与“教师中心”有别,因为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就越强。反之亦然,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然落空。或者说,教师为主导是学生得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当然结果。实践证明,任何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割裂、对立起来而走向片面化、极端化的观点和做法,都是违背了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的。

(二)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是向学生有组织、高效率地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智能、品德、体质、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均依存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学生的发展便以有组织地认识教材为主要中介。

1.学生的智能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科学规律性的知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要素,所谓“无知者无能”,缺乏科学规律性的知识,学生的智能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列宁曾经指出:“我们不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所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会是一些吹牛家。”列宁在这里明确地揭示出一条真理,就是智能的发展有赖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在掌握基本知识时,必须使之融会贯通,才能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但是,知识的传授并不必然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发展学生的智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发展学生智能出发来传授知识,才能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

能统一实现于教学过程中。

2.学生的品德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传授知识与进行品德和思想教育,从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文以载道”、“教书育人”是我国教学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王夫之就曾说:“多识而力行之,皆可据之以为德。”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则直接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命题,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般说来,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方法论的基础上,渗透着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因素,具有潜隐的教育性;同时科学性的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都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其基础的。所以,教学正是通过传授富有思想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的。

3.学生的体质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在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的体力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学生体力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1)保护健康。如教学过程中易产生近视、脊柱弯曲、头昏、睡眠不良等病症,事先加以预防,就是保护健康。(2)增强体质。如通过体育教学发展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发病率的高低,也说明体质的强弱。(3)促进发育。身体发育指身体各器官的构造和机能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通常是按一定年龄和性别,从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与肌肉的能力等方面来衡量的。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同时,承担着保护健康、促进发育和增强体质的任务,而后者的实现与前者所能提供的科学依据密切相关。

4.学生的发展不能脱离开知识传授的过程,知识传授必然影响学生的发展。但是,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却又具有或然性。如不具备科学性的所谓“知识”,就可能会给学生的智能、品德和体力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对学生的发展缺乏明确指向的知识传授,就可能会降低影响学生智能、品德和体力发展的程度。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水平,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得以统一实现。

(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所谓间接经验是指他人认识的成果,他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理性认识,大多表现为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是相互作用的。

1.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即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一条简约、直接、高效的认识捷径。在教学中,坚持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可以减少认识过程中的盲目性,节省

时间和精力,有效避免人类认识历史上的偶然性和曲折,从而大大提高了认识效率;使学生尽快获得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广泛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如果把历史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的总和比作金字塔,那么学者是站在塔的顶峰上,儿童是站在塔基旁边。必须在儿童和少年时代,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所有的知识提高到当代的水平,并且能够使他们继续进行人类思维的创造性活动”。相反,事事都让学生去实践,从获得直接经验开始学习,则既无必要也不可能。那样的话,学生个人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达到人类长期认识世界所达到的水平,并必定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完全依赖直接经验也是不必要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现代自然科学……由于它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史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学生所没有亲身实践的,在学习时如果没有他个人的直接经验的参与和帮助,是很难对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接受、理解、消化和巩固的。学生总是借助他已有的直接经验去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的。陶行知先生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的相类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可见,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在其间接经验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价值。因此,在各科教学中讲授任何知识,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经验,都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有效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丰富其感性经验,以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书本知识。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越丰富,则对间接经验的掌握越容易。

3.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及教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研究表明:教师领导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教学过程,不同于其他各种各样的认识过程,主要的表现为:依据教科书的系统;从已知到未知;日积月累,逐步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这就是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教师传授间接经验的过程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1)感知教材;(2)理解教材;(3)形成技能技巧;(4)巩固教材;(5)应用知识;(6)检查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可以是:(1)整理已知;(2)探索未知;(3)形成技能技巧;……或(1)运用已知进行推理分析;(2)得出结论;(3)验证与深化理解新知;(4)形成技能技巧;……有时还可以是:(1)预习教材;(2)分析并理解教材;(3)形成技能技巧;……甚至还可以是:(1)让学生运用已知去进行有目的的练习;(2)在练习中获得新知,分析与理解新知;(3)验证与深化新知;(4)形成技能技巧……等等。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中使学生掌

握间接经验,被实践证明是富有成效的。

(四)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能否共同组成优化结构,并作为一个和谐的系统发挥其整体最佳功能,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学的最终效果。这是教学过程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

1.教学要素的和谐优化。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对教学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种要素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力,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并且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改善,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十分微妙的影响;而所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所共同形成的系统整体,则会产生一种更大的“合力”作用,制约着教学效果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改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整体合力的产生,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2.教学结构的和谐优化。组成教学结构的各个部分,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等,都应注意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安排其在整个结构中的地位、顺序以及时间分配,使之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结构体系,做到合理操作、协调配合、有效控制、相互促进,则教学必然会出现整体优化的效应,即出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现象。这决不是像有些教师那样,只局限于在某个或某几个孤立部分上下功夫,而不注意将教学结构和谐优化所能达到的效果。

3.教学环节的和谐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诸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批改、课外辅导以及考核评定等,都是以各自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计划、增强联系、环环紧扣,不仅使每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障,而且使整个教学的流程顺利进行,使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障。上课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固然应该重点对待,但其他环节也不应忽视,否则可能会造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致使整个教学质量和效率降低的后果。

4.教学节奏的和谐优化。教学活动的每一细节都做到缜密思考、精心设计,才能真正把一堂课“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教学的节奏就应巧妙安排、衔接有序,表现出快慢得宜、动静相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穿插得体等特点,整个教学活动严密合理、融洽统一。教学节奏的和谐优化程度,体现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具有整体和谐节奏的教学,可给学生美妙的艺术享受,使之在身心愉悦中接受到深刻的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者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对我们深入揭示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他曾说:“要使教学最优化,就必须

以辩证的系统方法来看待教学过程。所谓辩证的系统方法,就是必须把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内外部条件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的东西,必须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并自觉地从中选择出在当前条件下,教学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最好方案。”实践也证明:以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及其关系,促使教学系统和谐优化,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反之,则只能导致整个教学质量的降低。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这条规律反应了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教师和学生的本质联系。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决定着学,学影响着教。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教育者,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就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的活动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由此看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和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合起来,因此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师生二者积极的配合,协调一致。 总之,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 二.教学以传授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 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期间,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认识活动。因此,学习间接经验,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也是认识世界的一条途径。通过教学,学生用最有效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书本知识,,并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但是教学如果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与现实脱节,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是片面的不完全的。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就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又要密切的结合实际,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这条规律又称为“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规律”这条规律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辩证关系,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从教学任务来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为了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人才。因此,教学要用一定的社 会文化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去要求和影响学生就成为客观的必 然要求。 (2)从教学内容来看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内容。各各个学科的教材的教育内容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些客观规律和科 学知识都具有深刻的道德因素 (3)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以外,她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其思想状况,学习动机、态度、意志的影响,教师要加强对其思想觉悟方面的教育, 使之树立学习的自觉性。 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 知识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备条件,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智慧。

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基本要求 华夏园教育教师管理专题五——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责和教师劳动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 1.教好功课 教好功课是教师“搞好教学”职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遵循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反映的是教学过程内部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否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效率。因此,对教师教好功课的首要要求,就是在教学工作中要遵循教学规律,按教学规律的要求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内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根据这三个方面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联系,人们将教学规律概括为四条: 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以传授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 该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要求教师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对象主要是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态的间接经验。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的关系。 ③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要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第一,在观念上明确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把二者对立或等同起来,特别是不能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思想品德就可以自然而然也得到发展,以至于以掌握知识的多少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 第二,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因素,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 第三,不能脱离知识教学,脱离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空泛地进行思想教育。 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该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主导者,起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学生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知识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进一步来讲,其辩证统一的表现有三: 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基础的。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是相互促进的。 (2)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确定的、各科教学都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表现为教学工作必须使学生在哪些方面达到何种程度的发展。 教学工作表现为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和教学经验,从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后备力量和建设人才出发,我国普通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技巧。

2017主题教育活动方案(4篇)

2017主题教育活动方案(4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加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怀,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我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在思想感情上认知认同,在学习生活中遵循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精神世界和学习生活之中。 二、参加对象 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启动仪式(3月3日,周一晨会时间) 在三月第一周晨会上举行启动仪式,向全校师生做主

题教育活动动员,并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辅导报告。 (二)宣传报道(3月3日——3月9日) 1、利用学校宣传栏进行专题宣传。 2、刊发校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小报》进行宣传报道。 (三)学习活动(3月份) 1、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材料。(周一教职工会议时间) 2、各教研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教研组活动时间) 3、各班利用班团活动时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3月11日,周二) 4、学校业余党校开设2-3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 (四)实践活动(3月份) 1、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黑板报评比。(3月18日,周二) 2、组织主题征文比赛,全体教工党员、业余党校学员必须参加。 3、结合校艺术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书法、绘画比赛。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讲解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讲解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包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可以把这四条规律概括为“舰长传教”,这样方便大家记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以客观题与案例分析题中其中一小问的答题点作为考查形式。因此需要大家从整体上把握各点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具有高效率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决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使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3.反对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的片面观念 ①只强调间接经验:赫尔巴特。 ②只强调直接经验:杜威。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因而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不可或缺条件。 3.反对单纯抓知识传授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观点 ①只重能力—形式教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②只重知识—实质教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知识。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教学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学生思想的提高需要知识做为基础,知识的增加有助于学生的道德认识。 2.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以及积极性等思想品德要素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杜集镇教研室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为了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杜集镇本学期实行集体备课。 现就集体备课提出以下要求: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第一、备课小组集体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进度,备课组长做好备课分工,确定主备人名单及备课内容,(备课分工交教办备案)由主备人准备教学设计并打印,按时分发给小组其他成员。 第二、备课分发给小组成员前,备课组长对主备人教学设计的内容、格式、打印进行检查,没有问题分发给备课小组成员。 第三、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主备人集体备课发言)发言稿基本内容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作业、检测——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 --------------------------------------------------------------- 模拟、[L、中 讲课 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看印发的主备人的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圈画。 第四、备课组集体研讨。 1.讲--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备课组教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选择两三个老师),分别指出主备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课人有异议的地方,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的帮助等。 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是有礼貌的插话。 这个过程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也可结合学生情况,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说一遍。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另外,备课组长必须有问题引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备课组长及备课组教师作好研讨记录,为设计个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备课组教师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本,备课组长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表,教办统一发学校邮箱) 第五、主持人作结:把大家的观点、意见进行归纳,提供给主备 人和其他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四月份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4月份“优良传统教育月”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学校实际。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特在四月开展以“优良传统教育月”为主题的德育主题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 爱国敬业、文明进取 二、活动时间 2017年4月 三、活动安排要求 (一)清明节系列活动。 1.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一次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清明节感怀”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 2.利用学校宣传窗,各校班级在4月2前出好一期“爱国、文明”为主题的黑板报,营造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氛围。 3.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的作用,对全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宣传;播放革命烈士的一些先进事迹。激发师生爱国情感,学习革命战士遵纪守法、严肃纪律等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4.各班利用班会课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激发、调动、强化学生爱国热情。教育学生爱国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遵纪守法、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通过学习缅怀革命先烈,从而励志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而健康成长。 5.落实好市局(临教发【2017】19号)转发的省教育厅关工委关于开展“清明时节话家风”书法绘画比赛的通知精神,对照中心校相关方案夯实各项活动。逐段用简报形式及时报送展示相关活动进程及成果。

6.各班召开好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崇尚孝道,懂得感恩”,周末时间要积极参与家庭扫墓祭祖活动;并利用假期做一些感恩父母的事情。 (二)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一次以“善待地球、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进行世界地球日的宣传教育活动。 2.以班为单位召开好一次以“善待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不做一些损坏环境的事,要树立“健康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3.积极开展爱绿、护绿行动,清理生活垃圾和卫生死角,加强对学生乱扔垃圾、破坏花草树木和践踏草坪等不良行为的检查和监督。倡导“人人健康环保的理念”。 (三)持续开展创卫与健康安全系列活动。 1.开展一次“春季传染病预防”的知识讲座,宣传健康安全的思想理念。对《告全县家长一封信——春季传染病防止知识》做到发放到位并做好宣传。 2.落实县局(乡教函【2017】15号)文件,做好卫生防疫接种排查建档工作和校园公共用具的清洁及公用设施的消毒工作。积极协助做好防疫接种和疫情防范工作。健全陈健和学生因病缺勤管理机制。 3.在学校宣传窗出好一期“爱国卫生、健康安全”的宣传黑板报,加强对学生爱国卫生宣传教育。 (四)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有效落实县教科局(乡教函【2017】13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心校下发的《关于开展2017年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暨举办首届校园读书节活动的方案》相关要求,细化部署推进。 四、活动要求 各校要重视并开展好各项活动,对相关活动要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四个: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一)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学双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教学双边关系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因素,二者的交互影响和辩证统一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教与学的逻辑关系。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两项主要活动,其间的逻辑关系至少有四种:(1)教等于学。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2)学多于教。指学生所学多于教师所教,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3)教大于学。指学生对于教师所教的东西无法全部吸收,只能学到部分内容。至于每个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则取决于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4)有教无学。指学生对教师的教授内容全然不知,没有学到教师计划要教的东西,但不排除学生也可能从教师的特定教学中,学到教师没有预期的东西。从上述可见,教与学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正比例”的逻辑关系,但却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只是或者表现为“正效应”,或者表现为“零效应”,或者表现为“负效应”罢了。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起主导作用。正如列宁指出的:“学校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所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所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所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要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同时,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起责任。当然,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还有赖于教师本身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欲人明者必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教人者只有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表。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有以学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实施的建议为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理念 (一)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 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的实效。现代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的原则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知情并重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

一月一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大路陈小学“一月一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小学安全年“一月一主题”的通知》深入推进我校平安校园建设,推动我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维护正常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范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特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总书记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重在教育”的原则;摆正安全与教学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教学第二”的思想认识,做到安全工作“人人讲、天天讲、处处讲”;加强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积极完善制度和强化监管,不断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杜绝较大的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小事故发生率,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 二、总体目标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突出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监管、安全隐患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管理队伍“三项建设”,努力实现学校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有新突破,巩固学校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安全大检查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专项行动的成果,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逐步形成每年学校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题”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根据市、长丰县教育局对活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对我校“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做如下具体安排: 一月份活动主题:寒假前安全教育 开好“寒假安全主题班会”: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出行安全,2不乘坐无证机动车辆,3不到结冰水面玩耍,4警惕被偷、被骗、被抢,5注意饮食卫生,6春节期间防范烟花爆竹伤害,7阅读健康有益书籍,拒绝非法出版物,8不近网吧,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学校印发书面宣传材料,提示学生假期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家长注意加强监护。 二月活动主题:寒假期间安全教育 寒假期间,学校通过“校讯通”、手机短信或电话等方式与学生家长(或是法定监护人)保持联系,提醒家长关注学生安全和注意事项;要求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返校时,要求学生报告假期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家长(法定监护人)反馈学生的假期情况。 三月活动主题:卫生安全(饮食安全)教育 学校制订《预防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围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健康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注意饮食卫生,拒绝“三无”食品;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前,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制订预案。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教研教改、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研教改和实施计划;(3)各年级活动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措施。(4)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和教学科研安排。2、学科教学计划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5)教研教改课题及教研活动日程安排。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

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

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 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主题:青春吹号角,团员树新风 二、活动对象:法学院09级10级全体学生 四、具体实施: (一)“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学习 1、各班团支书从法学院宣传部博客上下载《“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并转载到各班自己的博客上,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2、每班提交两篇以上学习心得,上传到各班博客上,并将打印版上交宣传部,10级的交给李晗,09级的交给张涛,截止时刻11月19日,本周五。 3、对上交的学习心得评选出2—5篇优秀心得。 (二)团的知识学习 1、宣传部下发团的知识学习资料,每班一份,在班级内传阅。团的知识学习资料包括团章,组织日子制度,纪律建设制度等。 2、宣传部博客上有团的知识学习资料,各班宣传委员负责将团的知识学习资料上传到自己班的博客上,以供本班同学学习参考。 3、各班宣传委员写一篇简短的对于本班团的知识学习事情的报告,上传到本班博客上。 法学院团总支宣传部 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中意学校、办人民中意教育”为宗旨,全面降实松教发[20**]9号和洈教字[20**]03号文件精神,着力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突出咨询题,全员参与,纠建并举,别断强化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惜岗乐业”意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质量再攀新高。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加强师德修养,榜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爱岗敬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全然上促进师风、教风、学风的优化。 三、时刻及专题安排 2、为学生服务,做一具有爱心的教师。(20**年3月1日——6月30日) 3、为行风优化,做一具说奉献的教师。(20**年7月1日——8月31日) 四、活动内容 全年师德教育活动分四个时期进行。 第一时期:环绕“责任教育”,进行专题发动部署。重点抓好“三个四”活动: (一)强化“四个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素养。一是学习科学进展观,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联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提出新学期教学目标。二是学习教育法规,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切实做到依法从教。三是学习师德规范,“修师德、树师表、立师魂”,使教师主动走向“学高为师、德艺双馨”的制高点。四是学习周围的先进典型,树正气、纠偏差,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二)“开展“四大反思”,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责任。一是开展从教思想的自查反思,看自己是否从事了有偿家教,是否在学生中推销了资料,是否沾染了打牌玩钞票的别良习气,看自己的思想回到工作岗位上没有,看能否保持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二是开展教育质量的自查反思,看过去一年教育教学的成绩经验、失误与教训。三是开展工作态度的自查反思,看是否集中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年工作之中。四是开展岗位意识的自查反思,看是否珍惜了工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出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基本环节: 一、备课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道德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一)钻研理解教材 1.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 (2)单元教学法 (3)单篇钻研法 (4)教例收集法 (5)专题比较法 (6)立体展现法 2.钻研教材的具体操作 (1)抓重点,抓关键 (2)突破难点 (3)找出规律 (4)关注习题 第一,明确习题的目的功能 第二,明确习题的解答要求 第三,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解答方式一般有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思考、讨论等。 第四,安排恰当的习题份量和难度。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参阅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自编、自选、改编一些补充习题,保证教学、训练有效进行。 (二)分析研究学生

1、分析研究学生的内容 教师研究所教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也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具体如下: (1)研究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规律 (2)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 (3)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 2、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细微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实验观察法(2)问卷法 问卷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的情况,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作答,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 问卷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 1封闭型或结构型问卷 是否型、选择型、评判型、封闭型 2开放型或非结构型问卷 3综合型问卷 (3)谈话法 谈话的方式有:1渐进式谈话2商讨式谈话3谈心式谈话 (4)自我介绍法 (5)总结法 3分析研究学生必需的技能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2)教师要学会分析和观察 (3)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4分析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肥东县实验小学(本部)2016-2017学年校园安全 “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推进我校平安校园建设,推动我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维护正常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范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开展学校安全“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重在教育”的原则;摆正安全与教学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教学第二”的思想认识,做到安全工作“人人讲、天天讲、处处讲”;加强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积极完善制度和强化监管,不断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杜绝较大的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小事故发生率,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 二、总体目标 平安校园建设活动突出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监管、安全隐患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管理队伍“三项建设”,努力实现学校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有新突破,巩固学校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安全大检查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专项行动的成果,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逐步形成每年学校安全“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根据市、县教育局对活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对我校安全“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做如下具体安排: 九月活动主题:入学教育 针对学校存在学生太多,楼梯楼道狭窄,活动空间有限,极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安全隐患,开展新生入学安全教育。教育新生遵守校园安全制度。结合新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开展“9.18”防空疏散教育和演练。 十月活动主题:消防安全教育 各班开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不得少于2课时),围绕1、预防火灾应该注意什么?2、在家中如何注意防火?3、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4、外出活动如何注意防火?5、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6、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7、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8、如何注意用电安全?等八个方面,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请消防人员来校给师生讲解使用消防器材和火灾中紧急逃生方法,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事故防范和自救能力。 十一月活动主题:家庭安全教育 根据家庭常见的安全隐患,“烫伤、一氧化碳中毒、电灼伤、烟花爆竹伤害、中暑、骨折、流血、交通事故、洪水、游泳、雷击、遭遇暴力或不法分子敲诈”,利用各种形式对孩子教育;聘请公安、司法、交警、卫生等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音像资料,培养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十二月活动主题:冬季安全教育、法制教育 针对冬季天气特点,提醒学生防寒保暖,预防感冒,防滑防摔。向学生提示有关安全常识,教育引导学生预防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等。围绕“12.4”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开展系列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向师生普及法律常识,培养师生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一月份活动主题:寒假前安全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 本要求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将近六年,但学习理论,研读课标,熟悉教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肯把目光移向课标、教材,致使课堂教学知识技能异化,教学目标不实,教学方法单一,时间安排不佳,教学效果不好。为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的教学要求,须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反映出的教学方法,按研究教学内容→制定分解目标→设计单元活动→整合教学方法→有效组织教学的思路,落实每个环节工作,这里就以数学活动为中心的备课谈一些看法。 1、分解教学目标,把握活动要领。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当前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新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的三元体系,需要正确认识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的关系,找准其中的生成点和结合点,转化为教与学活动。由于仅有笼统的教学目标而不进行活动分解,目标容易模糊,教学方法容易单调,教学过程不易把握。因此,要求合理分解教学目标,形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并通过关键的行为动词,把握活动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 新的课程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完整统一,并通过行为动词反映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要求;因此,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进行活动设计,符合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诠释,符合通过学习活动获得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分解要注意过程性和知识性的联系,体现可操作性。比如,活动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 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个体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间接经验,即由书本、课堂和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二是直接经验,指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 2、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①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因为:a、间接经验经过特殊的加工并且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它掌握知识便捷而有效; b、学生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间接经验,可以不受个体时空的限制,避免走前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从而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础知识接受过来,使个体的认识达到同人类认识水平一致的高度; c、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和改造世界,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②就教学中教学的任务而言,学生在教学中主要的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即书本知识。 3、也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决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因为学生的认识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通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学生的间接经验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以间接经验为主并不是不要直接经验。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掌握,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的偏面观念。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2、掌握知识是智能发展的主要基础。(正面)学生的智能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反面)离开或排斥掌握知识,智能发展无从生长。 3、发展智能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事实)实践表明: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 ①教师应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是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②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知识虽然并不等于智能,知识掌握得多也并不一定表明智能发展得好,但两者互相联系,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就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③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石板镇乐意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一、备课 (一)、要求所有学科都要认真备课,其中县统考学科必须写教案。 (二)、备课要做到“五备”即: 1.备课程标准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尤其要了解和熟悉课程阶段目标; 2.备课程资源要仔细钻研教材,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特别是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 3.备学情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4.备教法、学法要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进行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5.备教学过程要对整个教学的流程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准备。 (三)、教案要求 1. 教案应按课时逐节撰写,并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课题,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反思等。 2.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体系。目标定位要合理、明确。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分清具体教学内容的主次,确定重点内容,放在突出地位。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或自制教具与课件,依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布置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环节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或方法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教案中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练习,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5)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