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张学勤李富强

国内对霉菌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较晚, 系统性的认识尚未普及。尤其近年国外不同公司的多个产品进入中国, 往往从各自角度介绍自己的产品, 容易造成模糊认识。

1、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历史演进

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重视霉菌毒素对畜禽产业的危害, 特别

关注黄曲霉毒素。经过20 多年时间, 尝试了多种去毒的方法, 包括谷物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完善、霉菌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酵法脱毒法、微生物失活霉菌毒素法、物理脱毒法、热失活法、放射性去毒法、氨化灭活法、吸附脱毒法, 等等。最后总结为无机物理吸附去毒法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所以1993 年美国FDA 首次批准 2 个以氢氧化硅铝酸钠钙为成分的霉菌毒素

吸附剂产品上市, 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其中的一个就是当今的辉瑞在市场上销售的"霉卫宝"产品。

2、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主要类型

(1)黏土类(HSCAS)吸附剂;

(2)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3)酶解毒剂;

(4)菌解毒剂;

(5)中草药(国产品)。

3、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的去毒原理

3.1 黏土类(HSCAS)吸附剂

利用四面体- 八面体- 四面体(T- O- T) 层间多空结构与表面形成的离子极性, 强吸附同样具有离子极性的霉菌毒素, 强大的吸附力来自于超大的表面积与静

电吸附。这种吸附的完全性由两个因素决定, 即黏土种类本身与霉菌毒素种类本身。黏土有几十种, 不同种类的黏土,其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千差万别。

3.2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利用酵母细胞壁内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同样属于有机类的霉菌毒素的亲和性,吸附霉菌毒素。类似于肥皂去油污的原理, 为表面亲和吸附。

3.3 酶解去毒剂

酶解去毒具有极大的局限性。首先, 酶具有极强的选择性, 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酶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霉菌毒素的毒性; 其次, 对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十分敏感, 极易失活; 再次是胃肠道的温度与复杂的环境, 包括变化的pH 值, 是否适合该种酶的作用条件?最后, 酶解后的次级产物是否能保证没有毒性? 从笔者掌握的材料看, 次级产物有造成淋巴系统严重损伤的事实。

3.4 中草药(国产品)

设计的选择点在于试图提高肝脏本身对毒素的解毒能力上, 在此不做赘述。目前为止, 全球还没有霉菌毒素解毒剂产品问世。上述 4 种都可算作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由于各自产品拥有资源、制造工艺等的不同, 决定它们对霉菌毒素去毒的效果与成本有很大的差异, 对实际畜牧生产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而且, 它们的销售价格与其实际的使用价值也不成正比。第一种方法, 由于它的原料取自天然矿藏, 只要它的蒙脱石含量能确切得高达80%以上, 对霉菌毒素的吸附就有相当的效果, 就其对霉菌毒素吸附的效果与成本而言, 在实际畜牧生产中具有相当的意义。

任何一种霉菌毒素吸附剂, 去除霉菌毒素的效果, 还取决于霉菌毒素本身。这是因为霉菌毒素是否容易被吸附主要由霉菌毒素本身的结构类型决定。霉菌毒素大致可分成3 种结构: (1)刚性共面苯环结构(如黄曲霉毒素); (2) 部分共面结构( 如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 (3) 没有共面的杯状结构(如呕吐毒素和T- 2)。第1 种最容易被吸附; 第2 种容易被吸附; 最后一种, 较难以被吸附。这一定性, 不管对酵母细胞壁提取物还是无机的氢氧化硅铝酸钠钙都是正确的。

4、黏土类吸附剂的介绍

黏土类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化学成分;中文名称:氢氧化硅铝酸钠钙; 分子

式:CaNaAl2O3(SiO4)3OH3;英文缩写: HSCAS。

含氢氧化硅铝酸钠钙成分的黏土有如下种类:

(1) 蒙脱石Smectite(T- O- T 结构, 含Na+后赋予了可伸展的特性———吸附性能强);

(2)高岭石Kaolinite(T- O 结构);

(3) 云母Micas(T- O- T 结构), ( 含的是K+,没有可伸展特性- 吸附性能弱);

(4)绿坡缕石Attapulgite;

(5)海泡石Sepiolite

(6)Rectorite(Na+, K+)。

只有蒙脱石Smectita (T- O- T 结构, 含Na+后赋予了可伸展的特性- 强吸附性能), 才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也常被赋予"霉菌毒素吸附王、吸附金"等称号。由

于它还具备了吸附、隔离大肠杆菌毒素及对肠道粘膜极好的保护性, 还被用来开发成人用药, 主要用于幼、婴儿治疗腹泻。

5、霉卫宝(IM- Milbond- TX)的理化成分与结构

德克萨斯天然富含硅矽酸盐- 蒙脱石, 以2:1四面体与八面体结构, 即T- O- T, 含Na+,在八面体表面产生负电荷, 这些负电荷与层内水合阳离子处于动态平衡中(Na+, Ca2+)。

5.1 霉卫宝(Milbond- TX)成分(表1)

表1霉卫宝(Milbond-TX)成份

5.2 霉卫宝饲料添加量推荐与安全性

美国FDA推荐霉卫宝剂量为每吨饲料2.5kg;用量在2%以内都是高效与安全的。

5.3 霉卫宝吸附能力指标值

霉菌毒素种类吸附能力(%)

黄曲霉素100

赭曲霉毒素85

玉米赤霉烯酮65

串珠镰孢菌毒素97

麦角碱100

5.4 霉卫宝的高附加值

由于霉卫宝同时具备对胃肠道黏膜的保护性功能, 能有效阻止各种毒素( 包括导致肠炎的大肠杆菌毒素) 对肠道黏膜的侵害, 对防治腹泻,提高胃肠道的消

化吸收功能起到明显的作用。在经济效益上, 表现为提高饲料利用率, 改善肉鸡增重以及提高种鸡的产蛋率、改善蛋壳质量、提高孵化率、减少毛蛋与弱雏等方面。

6、常见的疑问答疑

6.1 霉卫宝是怎样吸附霉菌毒素的?

饲料中的霉卫宝被畜禽采食后, 在水的参与下, 快速隔离与固定霉菌毒素,

使它不能自由活动, 通常30min 就可以达到100%的吸附效果。

6.2 霉卫宝是否会吸附营养物质?

霉卫宝不吸附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包括 B 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色素。

6.3 霉卫宝安全性是怎样评估的?

组织器官的营养缺乏性评估项目包括: 脑-VE; 肠黏膜表面G 抗原; 食道- VA; 胫骨- VD/ 钙、磷; 骨骼肌与腹腔- VK; 腿- 烟酸、VB、锰; 皮、羽毛- 生物素、PA。霉卫宝的安全性结论: 添加霉卫宝1% 仍对鸡的生产性能没有负面影响; 霉卫宝不会影响基础日粮营养的利用; 不存在组织器官的营养缺乏症。

6.4 含黄曲霉毒素饲料添加霉卫宝对肉鸡血生化主要的改善指标有哪些?

抗细菌与病毒的免疫力指标明显得到改善。黄曲霉毒素加霉卫宝组与空白组没有差异, 与黄曲霉毒素组差异显著(P<0.05)(表2)。

(本文宣传的产品概念、原理及实验数据等均属于和正美实业所有,如需引

用,须经我公司许可,且保留出处。)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 (2)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 辉瑞苏州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摘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国内对霉菌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较晚,系统性的认识还没有普及。尤其在近年国外不同公司的多个产品进入中国,各说各的好,甚至有故意混淆视听动机存在,更是把大家搞得糊里糊涂。笔者耳闻目睹的,比如某某产品宣称“美国FDA唯一批准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还有产品宣称“生物脱毒,可以把所有的霉菌毒素转化为无毒”;再有产品宣称“广谱霉菌毒素吸附剂”;甚至某公司将霉菌抑制剂作为“霉菌毒素解毒剂”来宣传,等等。本文在这里试图能理清一些头绪,帮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历史演进 发达国家在70年代开始重视霉菌毒素对畜禽产业的危害,注重黄曲霉毒素,也包括其它霉菌毒素。经过20多年时间,尝试了多种去毒的方法,包括谷物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完善;霉菌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酵法脱毒法;微生物失活霉菌毒素法;物理脱毒法;热失活法;放射性去毒法;氨化灭活法;吸附脱毒法等等。最后总结为对饲料原料中已经存在的霉菌毒素处理的方法为:无机物理吸附去毒法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所以在1993年美国FDA首次批准2个以氢氧化硅铝酸钠钙为成分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上市,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其中的一个就是当今的辉瑞在市场上销售的“霉卫宝”产品 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主要类型 粘土类(HSCAS)吸附剂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酶解毒剂 菌解毒剂 中草药(国产品) 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的去毒原理 粘土类(HSCAS)吸附剂 利用四面体-八面体-四面体(T-O-T)层间多空结构与表面形成的离子极性,强吸附同样具有离子极性的霉菌毒素,强大的吸附力来自于超大的表面积与静电吸附。这种吸附的完全性由两个因素决定,即粘土种类本身与霉菌毒素种类本身。粘土有几十种,不同种类的

霉菌毒素对鸡有哪些危害

霉菌毒素对鸡有哪些危害 最近接到很多养殖户朋友咨询冰冰都是说,鸡群前期都很好,伤亡率突然升高,伴发有呼吸道,鸡群有蔫鸡,过料、拉稀甚至是水泻。 东东养鸡联盟:剖检病鸡,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盈,眼观肠壁上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斑,肾脏肿大,腺胃乳头糜烂,鸡内金易剥离。 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从根源上分析,这是很普遍的霉菌毒素诱发的疾病。养殖户越来越懒,养殖过程中需要的湿度和每天被剩下的饲料。 很多人会不注意,久而久之,被剩下的饲料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中发酵了,霉菌毒素也随之而来。 霉菌毒素的危害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破坏也是最严重的。

一、霉菌毒素对鸡的8大危害 1、霉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诱发免疫抑制。 2、霉菌毒素会造成经常性的拉稀,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采食量减低,体重下降。 3、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消化道的破坏相当严重。能引起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性腺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 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 4、霉菌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机体的解毒机能会大大降低。

5、霉菌毒素会造成种鸡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 率下降,孵化中胚胎死亡多见。 6、霉菌毒素对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产生尿 酸盐沉积,从而导致鸡群痛风症的发生,不明病因腿病增多。 7、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 鸡群腹水症多发。 8、出现伸颈张口呼吸现象,解剖可见肺实质内有黄色的干酪样物 俗称“霉菌肺”,病变气囊或肺部疑似霉菌病变斑的抹片常可发现霉菌菌丝,霉菌培养基培养可分离到霉菌(最近分离主要是烟曲霉)。 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很严重,也是很多养殖场都头疼的的一大问题。 二、目前市面上解决霉菌毒素的方法有: 1、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硅铝酸盐类) 2、有机霉菌毒素吸附剂(酯化甘露聚糖)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因为霉菌毒素中毒的鸡只可能在表面上表现的不很典型,有时还没有可见的症状出现,往往会呈现一些传染病的特征,所以,在临床上霉菌毒素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因此,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并不是人人都能重视的。 一、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蛋鸡生产危害不可小觑,会造成蛋壳缺陷包括蛋重减轻,软壳、薄壳和破壳率增加,褐斑增加,同时会造成鸡蛋蛋白发白,蛋白水样化,霉菌毒素残留,微生物污染严重,引起鸡蛋品质显著下降,给蛋鸡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蛋鸡对霉菌毒素相对肉鸡比较敏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蛋

鸡生命周期更长,持续摄入低剂量的霉菌毒素,使其成为发生慢性中毒的理想对象;蛋鸡饲料较普遍使用DDGS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通常比玉米含有更多霉菌毒素;母鸡频繁受到应激,诱发免疫缺陷等不良后果,使霉菌毒素中毒病情进一步恶化。 蛋鸡出现霉菌毒素中毒,表观方面主要表现为:鸡群出现兴奋(类似药物中毒、肠炎、球虫病);采食量低;羽毛粗乱;鸡群个别鸡出现吐水现象;过料现象,肠炎药效果差;鸡群均匀度差,大小不一(类似传染性腺胃炎);生长缓慢,料肉比高。解剖后表现为嗉囊内有白色假膜;肝脏肿大,颜色发黑;肾脏肿胀;腺胃肿胀,腺胃乳头严重出血;内金增厚、硬化,出现裂纹、溃疡。 二、霉菌毒素的控制措施 鉴于目前对霉菌毒素中毒尚无完美的治疗方法,“防重于治、养重于防”的禽病防控策略对于标准化商品蛋鸡场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只有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禽群进行综合保健,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才能防患于未然。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张学勤李富强 国内对霉菌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较晚, 系统性的认识尚未普及。尤其近年国外不同公司的多个产品进入中国, 往往从各自角度介绍自己的产品, 容易造成模糊认识。 1、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历史演进 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重视霉菌毒素对畜禽产业的危害, 特别 关注黄曲霉毒素。经过20 多年时间, 尝试了多种去毒的方法, 包括谷物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完善、霉菌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酵法脱毒法、微生物失活霉菌毒素法、物理脱毒法、热失活法、放射性去毒法、氨化灭活法、吸附脱毒法, 等等。最后总结为无机物理吸附去毒法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所以1993 年美国FDA 首次批准 2 个以氢氧化硅铝酸钠钙为成分的霉菌毒素 吸附剂产品上市, 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其中的一个就是当今的辉瑞在市场上销售的"霉卫宝"产品。 2、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主要类型 (1)黏土类(HSCAS)吸附剂; (2)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3)酶解毒剂; (4)菌解毒剂; (5)中草药(国产品)。 3、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的去毒原理 3.1 黏土类(HSCAS)吸附剂 利用四面体- 八面体- 四面体(T- O- T) 层间多空结构与表面形成的离子极性, 强吸附同样具有离子极性的霉菌毒素, 强大的吸附力来自于超大的表面积与静 电吸附。这种吸附的完全性由两个因素决定, 即黏土种类本身与霉菌毒素种类本身。黏土有几十种, 不同种类的黏土,其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千差万别。 3.2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利用酵母细胞壁内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同样属于有机类的霉菌毒素的亲和性,吸附霉菌毒素。类似于肥皂去油污的原理, 为表面亲和吸附。 3.3 酶解去毒剂

霉菌毒素 常见种类介绍

常见种类介绍 据统计,己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常见的毒素有: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ZEN/ZON, Zearalenone) 赭曲毒素(Ochratoxin)T2毒素(Trichothecenes) 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deoxynivalenol) 伏马毒素/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包括伏马毒素B1、B2、B3)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特征:1.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 2.由约20种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组成,其中以B1、B2、G1、G2及M1最为重要。 3.国家法规规定饲料中这种毒素的含量不得超过20ppb. 4.敏感性:猪>牛>鸭>鹅>鸡 黄曲霉素对猪的影响: 1.采食量降低或拒食。 2.生长迟滞,饲料报酬变差。 3.免疫功能降低。 4.造成肠道及肾脏出血。 5.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6.影响生殖系统,胚胎坏死,胎儿畸形,盆血。 7.母猪泌乳量下降。乳汁中因含有黄曲霉毒素,从而对哺乳小猪产生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影响: 1.黄曲霉毒素对所有品种的家禽都有影响。 2.导致肠道、皮肤出血。

3.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4.高水平摄入时可导致死亡。 5.生长不良,产蛋性能变差,蛋壳品质恶化,蛋重减轻。 6.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挫伤能力降低。 7.影响鸡蛋品质,现已发现在蛋黄中有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出现。 8.低水平(低于20ppb)仍可产生不良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其它动物的影响: 1.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2.奶牛产奶量下降,另外黄曲霉毒素可以将黄曲霉毒素M1的形态分泌到牛奶中。 3.可引起犊牛直肠痉挛、脱肛。 4.高水平黄曲霉毒素也可引起成年牛肝脏的损害,抑制免疫功能,导致疾病爆发。 5.致畸、致癌。 6.影响饲料适口性,降低动物免疫力。 玉米赤霉烯酮(ZEN) 特征:1.主要由粉红色镰刀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热处理不能破坏此毒素。 3.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 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类物质活性的毒素,主要危害种用畜禽,其中青年母猪对之最为敏感。 ◆1~5ppm:后备母猪阴部红肿,假发情。 ◆>3ppm: 母猪和后备母猪不发情。 ◆10ppm:保育及育肥猪增重减缓,仔猪脱肛,八字腿。 ◆25ppm:母猪偶发性不孕。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被称为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又被称为饲料中的“隐形杀手”,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则被称为“底色病”,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可见一斑。然而危害虽大,损失虽重,霉菌毒素却未能引起相关人士的足够重视。又到了霉菌最易滋生的季节,笔者对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了些整理,希望通过此文再次给养殖业敲响霉菌毒素的警钟。 1.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污染现状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的产毒素霉菌为曲霉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霉菌又可分为田间霉菌和贮藏霉菌。已知的霉菌毒素有数百种,多数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主要的致病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ON),赭曲霉毒素(OTA),呕吐霉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它们在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理作用,如肝毒、肾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类似雌激素效应,等等。 有害霉菌来源主要有饲料、垫料和环境。饲料从生长、收割、运输、加工、包装、贮存,直至进入食槽都可能使霉菌不断生长,尤其是当湿度饲料含水量合适的条件下。因此霉菌毒素污染一般具有群发性和无传染性,地域性和季节性。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则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多数情况下属于慢性霉菌毒素污染,症状轻微出现较慢且不典型, 而且引起的损害具有多样性,中毒症状也复杂多样。同一霉菌毒素对于不同动物造成的危害也不一样。例如,猪对DON非常敏感(1ppm),但是18ppm的DON并不影响来航鸡的增重。蛋鸡对DON的耐受程度更高。而且污染浓度不高时,检测也有难度。 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无嗅无味。即使那些看上去的“好”粮食,也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污染。FAO国际粮农组织报道:世界谷物中25%遭到霉菌毒素污染。09年的一个调查对国内244份饲料样品共进行了2023项次检测,完全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的样品仅16份,占样品总数的6.6%,只检测到1种霉菌毒素的样品数35份,占样品总数14.3%,检测到2种或2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93份,占79.1%,同时检测到含4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35份,占样品总数的55.3%。同时检测到ZON、DON 和FUM B 的样品数147份,占总数的60.2%。而且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不仅原料中存在10%-25%的霉菌污染,饲料加工过程中还存在25%-50%的霉菌污染,饲喂系统则存在50%-100%的霉菌污染,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养殖场所投喂的均是遭到霉菌毒素污染了的饲料。 因为霉菌毒素中毒大多是慢性中毒,畜禽可能在表面上症状不明显也不典型,或虽然出现了症状但却被畜禽错综复杂的疾病所掩盖,所以,在临床上霉菌毒素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只有当中毒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了死亡的时候,才受到关注。应该提出的是近些年来,霉菌毒素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说霉菌毒素是养殖业的隐形杀手,但现在看来,霉菌毒素的危害已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它和其它几种免疫抑制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我们养殖业疫病变得复杂的主要原因,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霉菌毒素的影子,这就是霉菌毒素造成危害的有力证据! 2.霉菌毒素的协同作用 霉菌毒素还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副作用比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副作用要大的多。由于协同作用的存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和中毒症的单一霉菌毒素的含量低于试验控制条件下引起同样毒性效应的剂量。所以即使饲料中每种毒素的含量都不超标,也会引起畜禽的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间的互作可改变中毒的临床症状,导致一系列诊断特征不同于单独作用的症状之和。实际生产

脱霉剂处理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

脱霉剂处理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 脱霉剂主要是吸附霉菌毒素,它是一个物理过程。有的人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吸附是在体外饲料搅拌的过程中进行?还是在体内消化过程中进行? 脱霉剂主要是吸附霉菌毒素,它是一个物理过程。有的人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吸附是在体外饲料搅拌的过程中进行?还是在体内消化过程中进行?其实两者 都有,前者占20%,后者占80%,只要有游离的霉菌毒素和硅铝酸盐分子同在,那么硅铝酸盐就会对霉菌毒素进行吸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处理霉菌毒素的新技术也应运而生,主要是以酶工程为代表。酶的作用是专一性的,它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例如,酯酶可以破坏玉米赤霉烯酮的内酯环,使玉米赤霉烯酮无法与雌激素受体做竞争性结合,而成为无害的代谢物排出体外。氯酶可以脱解呕吐毒素分子中的环氯基团,破坏呕吐毒素使其失去活性。但正是由于酶的专一性特点(一种酶只能处理一种霉菌毒素),这就使酶的使用大大受限。而且,如何保护酶在体内的活性?如何制得更便宜的酶制剂?都是待要研究考虑的问题。所以目前用酶制剂来处理霉菌毒素也是辅助性的作用。当然,养殖户朋友们到兽药店会看到一些主要成分是中草药的脱霉剂。有些人说这种脱霉剂很好,他们认为霉菌毒素就是毒啊,而中草药是解毒的,用上它就对路了!可见我们兽药的知识普及地是多么不够啊!中草药类脱霉剂有两个缺陷:1、中草药对霉菌毒素的解毒原理目前还不清楚,而且霉菌毒素比较稳定,并不容易被破坏;2、一般中草药类的脱霉剂都声称在肝脏能帮助解毒,其实霉菌毒素从肠道转运至肝脏的过程中,就是其破坏的一个过程。为何要等它被吸收之后再做处理?而不在被吸收进血液入肝脏之前就处理它,将霉菌毒素吸附而直接排除体外呢?

霉菌毒素去毒18种方法

霉菌毒素去毒18种方法 1 山苍子油去毒法 按每100 kg发霉饲料用山苍子油10 mL的比例,将油装入瓶中,用三层布扎紧瓶口,然后把油瓶埋入饲料中,密封7天后就可去毒。 2清水浸洗法 适合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将霉变颗粒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静止、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擦拭颗粒,捞出在通风处晾干o 第二种方法是将籽实饲料磨成1.5—4.5 mm的颗粒,然后加3~4倍的水,搅拌、静止、浸泡30 min左右。这样反复2~3 次,有毒成分或菌体代谢物因比重小于水而浮于水面,然后可将其滤去。 3 蔗糖液去毒法 将霉变后的饼类饲料如花生饼、糠饼、菜子饼,加工打碎,用1%的蔗糖溶液浸泡10—14 h,然后用清水冲洗,放在晒场晒干,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 4氨水去毒法 用氨水或氨气处理霉变饲料,可以使饲料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减少90%—95%。按每lkg霉变饲料中加入氨水12.5—17.5 g,大容器中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将容器口封严,置于室温下,3—7 d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o此法适宜对糠麸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大豆粉的去毒方法:在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在大豆粉中添加2%的尿素作为尿素酶原,密封10 h,可以破坏70%以上的黄曲霉素。 5 粘土或沸石处理 硅铝酸盐能选择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i结合,在水溶液中,它对该毒素的吸附率达80%以上。常用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5%的粘土或沸石,既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又能除去霉菌毒素。 6发酵中和去毒法 将发霉的饲料用清水湿润,拌匀,含水量达50%—60%,做成堆,让其自然发酵24 h,然后加草木灰2%拌匀,中和2h后,装于袋中,用水冲洗,滤去草木灰水,倒出后加糠麸1倍,在室温下发酵7h,去毒效果可达90% 以上。 7 石灰水去毒法 将霉变饲料放入10%的纯净石灰水中浸泡3天,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后即可去毒,去毒率为90%—99%。 8 小苏打去毒法 将50 kg霉变饲料倒进锅内,加1%小苏打液100 kg,先用猛火煮沸,然后再用微火煮到颗粒裂开后半小时停火冷却,捞出后用清水反复冲净即可饲喂。 9 蒸煮去毒法 将发霉饲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 min或蒸煮1h,然后用清水清洗几次,去掉水分即可去毒饲用。 10机械去毒法 轻度发霉的玉米和小麦,大部分毒素分布在胚芽和种皮内,只要通过机械加工,将胚芽和麸皮去掉,即可达到去毒目的。 11 人工筛选去毒法 利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先对饲料进行筛选,剔除霉变饲料,然后将未霉变的饲料进一步干燥,以达到去毒防霉的目的。主要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12焙烤加热去毒法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的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可造成后备母猪或小母猪出现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该毒素会造成怀孕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初生仔猪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 T-2毒素

(整理)黄曲霉素致癌作用机制及预防

黄曲霉素致癌作用机制及预防 概念:化学致癌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原理:化学致癌作用机制分为3个阶段:1.引发阶段:启动阶段是指化学物或其活性代谢物(亲电子剂)与 DNA作用,导致体引发阶段。2.促长阶段:促长阶段是引发细胞增殖成为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的过程。3.进展阶段:进展阶段是从促长阶段产生的细胞群(癌前病变、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进展阶段。 例子:黄曲霉素具有诱导突变、抑制免疫和致癌作用,对于人类和动物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受黄曲霉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各种坚果,特别在花生、大豆、杏仁和核桃等植物产品中。黄曲霉素1993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目前已经确定黄曲霉素结构有18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主要分子形式含B1、B2、G1、G2,M1、M2等,其中M1、M2主要存在于牛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主要是产品收获后在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原料携带就会致使加工后的食品含有黄曲霉,给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或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动物摄入后造成同样的危害,再链接到人类。 致癌的化学物质可分为启动剂和促进剂,某些物质兼具二者的作用。黄曲霉素中AFB,、AFG,和AF、M,属于促进剂范畴,其致癌的机制主要是基因水平的作用。AFB 可通过与DNA的共价结合抑制DNA的甲基化,从而改变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并导致癌基因的激活。黄曲霉素相关肝癌中抑癌基因P的高频突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外显子7中密码子249由AGG转化为AGT,突变率约为20%之50%。黄曲霉素主要以形成加合物的方式造成DNA损伤,并进一步导致肝癌的发生。 预防黄曲毒素的滋生和污染有多种途径,拿出口杏仁来说,在加工挑选之前,首先必须要保证水分含量在安全水8%以下,水分含量越低越好,才能保证不被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因为出口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一是时间长,仅海运途中有时就需一个月;二是在密闭的集装箱内温度较高,很适宜黄曲霉素的滋生和繁衍。其二在挑选过程中一定要剔除霉变粒、严重的损伤粒和虫蚀粒,避免出口前和货物到达目的地后黄曲霉检测超标。平凉检验检疫局曾经多次经抽样检测黄曲霉毒素超标,通知企业重新加工挑选剔除上述三种仁粒后,经再次抽样检测黄曲霉含量就会降到限量以内。可见三种仁粒是霉源,水分和温度是条件。其它的农产品也有类似共同点,因此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只要在挑选中注意这两个问题,就会解决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 参考文献:<<黄曲霉素资料选编>>,贵州省卫生防疫站编辑,1978.01 黄曲霉素,时代周报,催悙,2012年第4期 解读黄曲霉素,家庭医药,刘梦琥,2012年第2期 2011222437 2011级麻醉3班吴丹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用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用 一、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应该具备的特点: 1、证实该产品在体内(in vivo)和体外一样有效; 2、其有效添加水平要尽可能的低; 3、在很宽的pH范围内都具有稳定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肠道中的霉菌毒素始终被吸附剂吸附,并排出体外。 4、能够有效吸附多种霉菌毒素。 5、亲和力高,能够吸收低剂量的霉菌毒素; 6、吸附容量大,能够吸附高剂量的霉菌毒素; 7、起效快,必需在霉菌毒素被肠道吸收之前发挥作用。 二、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作用方式 物理吸附: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霉菌毒素结合,结合力相对较弱; 化学吸附: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与霉菌毒素结合,结合力强; 三、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种类 霉菌毒素吸附剂可分为无机吸附剂和有机吸附剂。无机吸附剂主要有沸石类、斑脱土、漂白土、水合硅铝酸钙钠(HSCAS)、硅藻土及其它各种粘土。有机吸附剂主要有小麦麸、燕麦壳、苜蓿纤维、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含葡甘露聚糖的酵母产品。 四、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主要缺陷 1、仅对有限的几种霉菌毒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霉菌毒素吸附剂通常可有效地吸附具有极性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因为这类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允许吸附剂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或共价键与之有效地结合。但是对单端孢霉烯类毒素之类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结合效率通常都非常的低,甚至不结合。不同类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见表1。 表1不同类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摘自)

2、体外有效并不能保证体内有效 由于体内试验是在特定的非常简单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体外试验并不能代表消化道中的情况。比如体外试验并没有考虑消化参数(如pH)变化、与饲料或消化酶分泌的相互作用,因而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当霉菌毒素与吸附剂之间以较弱的非共价键结合时,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导致霉菌毒素被重新释放。 3、部分霉菌毒素吸附剂并不是专一性地吸附霉菌毒素 部分霉菌毒素吸附剂,如活性碳还会与日粮中维生素、矿物元素或药物结合。如此一来将会限制其吸附霉菌毒素效率,并且会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4、小结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作用仍然有限(表2),对一些不能被有效吸附的霉菌毒素还需要通过开发新的途径进行处理。 表2防霉剂和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作用效果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危害.总结

在养殖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霉菌危害的认知多限于已经形成的明显病症。例如:禽的曲霉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另一方面,人们对霉菌滋生和霉菌毒素传播的条件的认知,又多限于是高温高湿地区或高温高湿季节。实际上,霉菌及毒素的危害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严重的多,霉菌的扩散与污染也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广泛的多。有人说,我们这个地区从未发生过一例霉菌病或是霉菌毒素中毒症。那只是说没有出现明显的典型症候或者是出现了而被误指成别的症候了。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微生物,通过种子与孢子繁殖生长。霉菌及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草、饲料、谷物原粮、养殖环境、动物体表。霉菌孢子还可以随风或灰尘飘散到各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引起污染传播。 一般认为,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菌是常见致病力最强的主要病原。其他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杂色曲菌等均有强弱不等的致病性。曲霉菌孢子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热120度或煮沸5分钟才能杀灭,对化学品也有较强抵抗力,如2.5%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小时才能将其灭活。那种认为霉菌可以自生自灭的说法是不对的。 曲霉菌主要侵害畜禽的呼吸器官,在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等,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病变特征为肺及气囊炎症和小结节为主,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在临床病例中,病禽的一些症状时常被经验不足的兽医误指成其他病。例如:烟曲霉菌致病后,病禽头颈伸直呈沙哑的水泡声呼吸、甩鼻、打喷嚏、眼部潮红肿胀、溃疡,眼鼻分泌物增多,下痢、扭颈、共济失调,成年禽呈慢性经过性发育不良、消瘦、贫血、停产、呆立、少食、羽毛粗乱,还有剖检中的脏器肉芽肿、腺胃肿胀等。受黄曲霉菌侵害的幼禽和成禽表现为少食、叨料、腹泻或稀便混血、双翅下垂、脱毛、消瘦、鸡冠苍白、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等。因此,强调鉴别诊断上要注意与雏鸡白痢、支原体、大肠杆菌病、雏鸡脑脊髓炎、雏鸡新城疫等的区别,确有必要。又如白色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鹅口疮。患病鸡、鸭、鹅表现为精神不振、少食、消瘦、羽毛脏乱、嗉囊胀满,挤压有痛感,下痢,雏鸭还会有急促喘气,叫声嘶哑等症,确诊此病特别要注意病禽口腔、食道,看是否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多数还会有眼睑、口角出现痂皮,呈白色丘疹样,后蔓延成片。 曲霉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被污染的垫料和饲料。因此,饲养管理不善是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这不仅包括了高温高湿地区和季节,也包括了育雏室内昼夜温差大、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雏群拥挤、营养不良等局部小环境因素。即使在低温低湿的外部环境中,局部小环境差仍能引发本病。又如:孵化室及种蛋库根据需要在冬季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又不通风,形成阴暗、潮湿、发霉的环境。霉菌孢子很容易穿过蛋壳侵入而致胚胎感染死亡或是幼雏出壳不久死亡,也可能在出雏过程中,幼雏吸入霉菌孢子而感染发病,这有时被误认为是支原体经蛋传播的发病。还有的如烟曲霉性肉芽肿,则是因畜禽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等使肠道正常菌群受到破坏,真菌趁虚而入引起。 霉菌的危害除了直接引发患病外,更主要的是产生隐形杀手—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次生代的真菌代谢物,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包括许多霉菌所产生的

解决霉菌毒素吸附的可行方法

解决霉菌毒素吸附的可行方法 梅里登动物保健公司的Matt Pearce、Inga Shahin博士和 Daniel Palcu报告开发了一种新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此霉菌毒素可将霉菌毒素吸附到非常稳定的中性复合物上但不吸收养分,同时能使生产致病霉菌毒素的真菌有机体失活或将之消灭。 前言 随着上世纪后50年散装和集装箱海运费的增长,现代食品和饲料分配系统开始成为一个全球实体。这对消费者的选择和利用率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但由此产生的食源性毒素也存在消极后果,这些毒素随着运输和储藏的延长以及在粮食生长和收获期间出现。 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于1961年至1963年首次由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建立。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目的是产生食品标准以及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建议,并保护消费者健康。食品法典委员会采用广泛的业内和科学认证组织的审慎科学建议建立的风险管理工具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鼓励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将国家饲料法规等同于国际公认的标准。食品法典包含有助于降低真菌次生代谢产物霉菌毒素的风险的建议和饲料管理技术。然而,假设饲料及其前体物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大气湿度和温度进行储藏和运输,不可能完全从动物和人类食品链中去除这种霉菌毒素。现代饲料分配网络需要涵盖商业方法以保证饲料含有最小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有害的霉菌毒素。 本文报告了有关新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开发,该吸附剂能将霉菌毒素吸附到非常稳定的中性化合物上但不吸收养分,同时使生产致病霉菌毒素的真菌有机体失活或将之消灭, 霉菌毒素在动物产品上引起的问题 0产品:气候条件 (温度、湿度)粮食种类 昆虫表现

作物密度肥料等 收获:作物成熟度水分含量农业污染 储藏:水分 昆虫控制保存等 分配:运输条件加工等 霉菌毒素是一个由某一真菌,尤其是黑曲霉、镰刀菌、青霉菌、麦角菌和链格孢属产生的多家族毒素。食品中的霉菌毒素可导致人和动物产生巨大问题。消费霉菌毒素污染的日粮会导致急性或长期慢性病,进而导致畸形、癌症或免疫抑制作用。食入霉菌毒素污染的动物饲料的直接后果:采食量降低、拒绝采食、饲料转化率低、体增重降低、疾病发生率增加(由于免疫抑制)以及繁殖能力降低(Fink-Gremmels 和Malekinejad, 2007; Morgavi和Riley, 2007; Pestka, 2007; Voss和Haschek, 2007),这些都会带来经济损失(Huwig等, 2001; Wu, 2004; Wu, 2006)。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单端孢霉烯、玉米赤霉烯酮及伏马菌素。唯一的实用解决方法 如今农产品的全球化已深入我们的社会结构中,其已经成为芝加哥交易所(GBOT)交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BOT精于商品贸易和农产品的未来销售。动物饲料市场已经全球化,其多样性和规模具有生产技术优势也有其劣势。一个重要的劣势就是生产地点和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产品流通相应地依赖运输环节,而在运输途中会遭遇不同的小气候。农产品在包装技术上不能保证产品最后能保持足够的商业价值,其可能会遭遇诸如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变化。这样霉菌毒素就存在可趁之机,从而发挥其有害作用,在这些作物栽培和收获阶段霉菌毒素也可能会产生。因此,如果无法避免霉菌毒素,唯一的实用解决方法是使用高活性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广谱菌霉菌毒素吸附剂应包括诸如安全特性、易购性、营养上对动物有益,而且可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霉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真核生物。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发现的霉菌种类超过10万种,各类霉菌侵染各种作物并在适当的温湿度下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紊。其中不少毒紊的毒性极强(如黄曲霉毒素中的B1毒紊,其毒性相当于氢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当生采食了被这些霉菌毒素感染的时,就会出现中毒,重则引起生的直接死亡,轻则使各类只生长发育迟缓,配种繁殖障碍,抗病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发生等,给霉坏变质,是霉菌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若不认真防制,将会使采食被毒素污染的后5~15天出现症状,其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病例:多发生于2~4月龄小,食欲旺盛和体格健壮的发病率高,体温升高或正常,表现为不吃食,可视粘膜苍白,后躯衰弱,粪便干燥,有时呈现站立一隅或头抵墙壁等神经症状,小多在中毒症状出现后数天内死亡,剖析可见贫血、出血和中毒性肝炎。 慢性病例:临床上多见慢性经过,患离群低头站立,有异食癖,拱背卷腹,可视粘膜初期苍白,后期黄染,有的眼、鼻周围皮肤发红,最后变为兰色,有的体表皮肤有紫斑,步态不稳,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弓反张等。割检主要病变为肝硬化、黄色脂肪变性、胸腹腔积液,肾苍白肿胀,淋巴结充血、水肿。 2.赤霉烯酮(F一2毒素)中毒 这是一种生长在、高梁和小麦上的赤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主要侵害3~5月龄的仔,由于这种毒素是一种具有与雌性激素相类似作用的物质,生采食后皆出现雌激素综合症和雌激素亢进症。临床上可见体温正常,食欲减少、呕吐;中小母和阉割的母有发情样征候:阴唇肿大、鲜红,阴道粘膜潮红,有的子宫或肛门脱出i公和去势公睾丸萎缩,包皮和乳头肿大,乳房隆起,性欲减退;妊娠母早产、流产;断奶母发情延迟或发情异常:分娩母产程延长,弱仔、死胎增多。 3.T一2毒素(或称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 T一2毒素是由赤霉菌所产生的另一种毒素,这种毒素的中毒是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特征。 急性:常在采食后半小时发病,精神不振,步态蹒跚,不食,呕吐,唇鼻周围皮肤发炎、口炎,流涎,腹泻,出血性肠炎。 慢性:食欲不振,消1-t不良,生长迟缓,贫血,僵增多;母受胎率和产仔率降低有的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有的伤口流血不止。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和损害,心肌出血,肝、脾肿大出血。 4.赭曲霉毒素中毒 这是一种霉菌肾毒素致使肾脏和肝脏遭受损害的中毒病,临床上以多尿为主要特征。当中赭霉毒紊含量1 mg/kg、饲喂时间达3个月时,可引起只腹泻、尿频、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利用率低等。剖检可见肾色泽苍白,质地变硬(橡皮肾),肝脏广泛性变性,质地硬、脆。 5.新月霉菌毒素中毒 主要症状为皮肤受直接刺激和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胃肠炎,采食量下降,严重时出现拒食或呕吐,最后导致心血管衰竭而死亡。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铝硅酸盐类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选择性吸附机制及其应用

收稿日期:2001-12-31 作者简介:齐德生(1965-),男,副教授,主要从事饲料卫生和抗营养因子研究。 铝硅酸盐类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 选择性吸附机制及其应用 齐德生 副教授 齐德生,于炎湖 (华中农业大学饲料卫生与饲料毒物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对铝硅酸盐类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脱毒效果及脱毒机制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饲料;铝硅酸盐;霉菌毒素;脱毒;机理 中图分类号:S 81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02)05-0031-03 E fficiency and Mech anism of Aluminosilicate in R educing the Toxicity of Mycotoxins ABSTRACT The detoxification efficiency and mechanism of aluminosilicate for mycotoxins were reviewed ,and the problems could be encountered in actural application and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in future were als o discussed.KE YWOR DS feed ;aluminosilicate ;mycotoxin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 饲料及饲料原料霉变并由此造成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危害。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防霉措施,但由于饲料作物在田间、收获、储藏、加工等诸多环节均可受到霉菌感染。因此,防霉工作很难完全有效,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造成的畜禽死亡、生产力下降、繁殖机能障碍等畜禽霉菌毒素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同时,霉菌毒素还可在畜禽产品中残留,为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霉变饲料,寻求一种经济有效并适合在大规模饲料生产中应用的去毒措施十分必要。 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高温潮湿,饲料霉变及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现象非常普遍。据我们调查研究发现,南方地区配合饲料受黄曲霉毒素B 1污染率达 23.5%。由于环境应激,霉菌毒素之间的联合作用及饲料营 养不全等因素的存在,饲料中低含量的霉菌毒素即可对动物造成危害。研究表明,当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 1,B 2,G 1,G 2)含量为14.0μg/kg (低于美国鸡饲料黄曲霉毒素允许量20μg/kg 的卫生标准)时即可对肉仔鸡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凡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尽管其含量可能很低,也会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潜在危害,对其采取适当的脱毒处理是必要的。同时,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对受霉菌毒素轻度污染的饲料采取合理的脱毒处理,对提高饲料资源的可利用性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近年来,铝硅酸盐类霉菌毒素吸附剂受到人们广泛重视,国内外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对其吸附机制及应用效果进行了较深入的 研究,现综述如下。 1 铝硅酸盐矿物对抗霉菌毒素的实验效果 所谓铝硅酸盐(Aluminosilicate ,简称AS )是指含有Al 2O 3 和S iO 2的的物质,如沸石、膨润土、高岭土等都属于铝硅酸盐矿物。沸石及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如膨润土、高岭土等)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离子吸附与交换能力,因此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研究表明,膨润土能阻止T -2毒素在大鼠小肠内吸收,增加其从粪便中排出。因而,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膨润土可消除由T -2毒素引起的动物生长抑制和拒饲现象[1]。 某些水合铝硅酸钠钙对黄曲霉毒素B 1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和吸附稳定性,在动物体内可能通过与之形成螯合物或降低其生物有效性而减轻其对小鸡的毒性。在日粮中添加 0.5%的水合铝硅酸钠钙(Hydrated S odium Calcium Aluminosili 2cate ,简称HSC AS )可显著减轻黄曲霉毒素B 1(日粮中为7.5mg/kg )对来航蛋鸡及肉仔鸡的毒害作用[2]。在日粮中 添加0.5%的HSC AS 可降低黄曲霉毒素(含量为3.5mg/kg )对雄性肉仔鸡的毒性作用,但不能减轻T -2毒素 (8.0mg/kg )的毒性[3]。在日粮中添加1%的沸石可消除黄曲 霉毒素B 1(日粮中含量为2.5mg/kg )对雄性肉仔鸡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4]。有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0.5%的HSC AS 可减轻低水平黄曲霉毒素(0.5mg/kg )对火鸡体增重及血象的不利影响,但不能减缓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含量1mg/kg )的不 1 3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2年第5期 CEREA L &FEED I NDUSTRY /2002,No.5

猪场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策略

猪场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策略 ?点击次数: 726 ?日期:2014-04-08 10:11 ?编辑:admin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评论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

霉菌毒素中毒案例

2014-07-28pig333pig333 世界猪业之窗 猪场概述 问题在几个场同时出现,涉及总共15000头母猪。该公司在欧洲南部有几个种猪场,用于生产仔猪和保育,每个场大约有1500-2000头母猪。保育完成后小猪被送往分布在不同地点的800-3000头规模的育肥场进行育肥。猪场的健康状况一般,主要的一些猪传染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均为阳性。母猪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猪丹毒、猪细小病毒和蓝耳病疫苗。在保育舍中,仔猪接种猪圆环病毒疫苗。抗生素不作常规添加。母猪料和育肥猪料在两个不同的饲料厂加工。 既往病史和症状 2012年,猪场受胎率出现了问题,当时兽医所做的病历显示,猪的繁殖性能起伏非常大,即使对于一个感染了PRRS的场也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并且出现很多临床症状无法归因到具体的某一个管理、营养或者疾病因素。 并且,有的仔猪和育肥猪的耳尖和尾尖部位出现坏死,腹泻频发,特别是大体重和大日龄的猪,脱肛,生产性能下降,治疗支出增高。

图1:仔猪耳尖和体侧皮肤出现组织坏死(典型葡萄球菌感染) 图2:耳尖组织严重坏死仔猪并引起二次感染 为了对症状进行确认,我们选择对相隔较远的几个场进行研究。几个猪场无论是管理还是卫生都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在访问猪场过程中看到的症状比较多变且散发。 ?产仔率波动(表1是其中一个猪场的实际数据); ?有些月份出现流产高峰,有些持续很长时间; ?妊娠母猪没有食欲,采食量不规律的下降,母猪在产后前几周有泌乳障碍; ?新生仔猪乳头和外阴变红; ?断奶仔猪耳尖组织坏死; ?仔猪身上不同部位皮肤溃疡; ?腹泻反复和结膜炎; ?日增重不规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