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

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的作用与意义:1)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系统2)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物质基础3)为人类提供消纳废物的场所,即沉库服务4)为人类提供美学和精神上的享受,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

3.环境特点:稀缺性;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外部性

4.环境阈值:环境在其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的.

5.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的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6.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旱灾等自然力引发的灾害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7.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生活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退化,以及这种退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主要是人类开发、利用资源不当引起的.例如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量土地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除的废弃物和余能进入环境,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扰乱和侵害,并反过来对人类生产不利的影响

8.环境问题的实质:1)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9.两条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格鲁斯曼1990年根据库兹涅茨曲线原理提出了~学说,即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呈倒U型曲线关系.纵:污染程度横:人均收入资源依赖性曲线:一个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呈现倒U形曲线轨迹.纵:资源依赖程度横: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初中后期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先增大后减小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条件与工业化国家当初面临的条件不同(越早发展的国家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越小;而发展中国家这些条件不具备).2)实际上,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传统模式.3)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表明无法等待曲线的转折点.4)中国必须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使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尽快平稳向右移动直至出现稳定下降.路径①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生产率②加强制度创新,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10.经济资源:指能够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一切自然的、人类的以及已生产出来的资源,如土地、矿藏、资本设备、劳动力等.而人们的消费欲望是无限的.1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产生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人之间进行分配.即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12.稀缺资源最优配置应至少满足两点:1)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2)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13.环境管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14.市场: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并非单一的交易场所)

15.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核心是价格与竞争机制.

16.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可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显然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率.

16.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福利:人们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映或主观评价,是评价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标准

帕累托改进:如果改变资源配置会使每个人的境况都较前变好了,或者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了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坏,那么现存的资源配置就没有达到帕~,在这种情况下,按一定的方向调整现存的资源配置,就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社会经济福利提高称为~

启示:环境物品的买方和卖方之间,不存在现成的市场机制,因为大多数环境物品是公共物品,没有价格,因此对环境物品存在市场失灵.

17.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买的商品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需求和供给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

支付意愿: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时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18.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种限制,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效率,即市场配置资源出现低效或无效.

市场失灵的根源: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完全市场、外部效应、公共物品、非凸性、不对称信息.

不完全市场:没有明确的产权体系,也不是充分竞争.

外部性效应:外部性的存在,扭曲了价格机制,价格体系不能有效地传递资源稀缺的信号,致使资源无法实现有效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理论界一般把环境问题的成因归结为环境外部性造成的资源使用浪费,并要求进行环境成本内在化.

公共物品: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调节却往往无能为力,或调节作用甚微.其根源在于公共物品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两个特征,往往导致“公地的悲剧”在公共物品消费中,价格反映偏好的机制失灵,出现搭便车现象.环境服务往往包含很强的公共物品性质,但免费搭车行为使其供给不足,达不到最优水平.

不对称信息:当一方无法确定另一方的类型或行为特征时,则会出现逆向选择.

19.政府干预有效应该满足:1)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2)政府干预得到的利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

政府干预的有效领域:1提供公共物品:政府通过税收开支,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2鼓励和保护具有正外部效应的行为:如生态保护,政府通过各种奖励措施形成激励机制.相反,对于负外部效果,如环境污染,政府借助行政、财政、税收等手段来处理3减少信息不对称:政府应该发挥强有力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市场类型,采用不同的参与方法,以利于信息披露4反对垄断:政府通过对一些垄断企业的规模、市场占有率的限制,打破垄断企业的壁垒,鼓励其他企业进入市场,保护市场竞争5保护产权: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产权进行清楚界定和有效保护6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政府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利用信息优势,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以及相关的税收政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0.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进一步扭曲市场的现象.

政府失灵的结果:①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②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③政府失灵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④当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干预,政府没有反应.

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①信息不足与扭曲②政策实施的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③公共决策的局限性④政策作用对象的理性反应⑤寻租活动的危害:寻租活动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活动会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会浪费社会经济资源,会导致行政官员的腐化堕落.⑥政府目标函数的非利润最大化:政府官员的目标是追求机构规模的最大化,而不是追求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政府行动不能或不愿按成本——收益原则来选择最优方案.帕金森定律:无论政府机构的工作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或者没有什么工作可以做,政府机构的规模和人数总是按同样的速度递增.

21.资源环境领域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1)环境政策失灵是指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扭曲了环境资源使用或配置的私人成本,使得这些成本对个人而言是合理的,但对社会而言是不合理的,甚至会损害社会财产的规章制度、财政、金融、价格、收入和其他政策等,从而影响了对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包括a项目政策失灵b部门政策失灵(包括森林政策、土地政策、水资源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c宏观政策失灵(表现为一、政策对国民生产总值DNP等宏观总量的片面追求,导致“有增长,无发展”和“高增长,高污染”现象的出现.二、片面的产业

政策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2)环境管理失灵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环境管理活动中寻租活动.

22.政府失灵的防范: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②加强政府行为的法制化,提高权力行使的透明度

③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责④寻找合适的政府定位,形成内部竞争机制.

23.外部性:指成本或收益被强加于他人身上,而这种成本收益并未由引起这种成本或接受收益的人加以赔偿.

外部性特征:1)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2)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3)具有某种强制性

外部性的存在造成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使得具有外部性产品过量生产或过少供应.外部经济性导致过少供应,外部不经济性导致过量生产.

24.私人成本:指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所必须承担的费用.在不存在外部效应的场合,私人成本就是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所引起的全部成本,即外部成本为零.

外部成本:假定生产者A多生产一件物品会导致负的外部效应,使另一生产者B得生产环境恶化;为了抵消这种环境恶化的影响,生产者B必须追加一定的成本支出,即所谓的~

私人成本+外部成本=社会成本

边际成本(MC)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

边际收益(MB)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当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收益+外部边际收益(MSB=MPB+MEB)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外部边际成本(MSC=MPC+MEC)

25.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没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公共产品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某人对一产品的消费不防碍他人同时使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埋单的人排除在该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而导致在经济上不可行.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公共物品类型非竞争性竞争性

非排他性纯公共产品(路灯)共有资源海洋中的鱼

排他性俱乐部产品有线电视私人产品食物

26.公地的悲剧:每一个追逐个人利益的人的行为在面对共有资源时,最终会使全体走向毁灭,公地的悲剧发生了.它也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导致的外部效应形式.解决方法: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形成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价观念;其次建立排他性的产权.在产权能够排斥他人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解决办法可以产生帕累托有效结果.而共有产权下,也存在通过某些规章、习俗、法律等制约促使资源有效使用的可能.

27.搭便车问题: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种物品.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的存在,就会出现免费搭车者,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终结果是谁也享受不到公共产品.解决方法:1)建立制度,如政府可以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2)激励相容: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28.环境管制手段:又称命令控制手段,指国家行政当局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通过对生产者的生产工艺或使用产品的管制,禁止限制某些污染物的排污以及把某些活动限制在一定时间或空间范围,最终直接影响污染者的行为.

前提:1)必须有一些环境保护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和具体领域的污染控制法2)根据这些法规对每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确定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方式以及产品和生产工艺相关污染指标3)有关生产者和消费者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和污染物排放的规定是强制性的或义务性的,而且经常出现对违章行为的法律或经济制裁.

特点:污染者别无选择,他们要么服从命令,要么面对仲裁和行政程序的惩罚

优势:1)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行政权威强制执行某些措施2)政府可以自己的行政权威处理一些外部性问题导致的紧急环境事件,特别是公害事件3)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行政权威提供与外部性相对抗的服务措施,特别是哪些环境容量为零的物品的管制

劣势:1)污染标准的选择问题2)政府失灵问题3)无差别问题

29.环境经济手段:政府环境管理当局从影响成本——收益入手,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选择,以便最终有利于环境的政策手段.

特点:与成本——收益比较相联系;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不一定与收费计划相联系;对经济主体具有刺激性,不具有强制性.

30.庇古手段:征税手段补贴手段(押金退款手段)科斯手段:自愿协商手段(排污权交易手段)

31.征税手段使用限制:技术水平

补贴手段三类对象: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贡献者;生态环境问题中的受害者;生态破坏者和环境污染者

对外部负效果征税对外部正效果补贴庇古手段通过政府干预实现征税和补贴

32.押金退款手段:对可能引起污染的产品征收押金(收费),当产品废弃部分回到储存,处理或循环利用地点时退还押金的环境经济手段.实际是征税手段和补贴手段的组合使用

押金退款手段优点:1)通过奖赏良好的环境行为而具有吸引力,他依靠经济刺激达到环境教育和环境经济的双重目的2)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削减废弃物数量3)可防止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4)由于补贴来自于消费者自己支付的押金,因此这种制度不存在补贴手段的副作用

33.庇古手段的主要局限:1)庇古手段的前提是能够了解(边际)外部成本和外部效益,而要准确了解这些信息很难2)没有考虑税收的分担问题3)只考察了代内的外部性问题,没有考虑代际外部性问题

自愿协商手段局限性:1)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经济中,自愿协商手段不能发挥作用2)自愿协商方式需要考虑交易费用问题3)自愿协商成为可能的前提是产权明确界定4)没有考虑代际之间的效率与公平

排污权交易手段:核心:建立合法的污染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点:污染权出售的总量要受到环境容量的限制;污染全出此交易发生在政府环境管理当局与各经济主体之间;污染权交易范围扩大.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①充分利用了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全社会总的污染治理成本最小化②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③有利于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进行污染总量控制并及时做出调整④具有更好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局限性①实行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确定最优排污量标准所必需的信息,交易的成本十分昂贵.排污费征收标准的制定必须以对边际私人纯收益和边际外部成本的测算为前提条件②意味着给污染者提供了合法的“污染的权利”与传统观念相悖③政府必须具有维持和管理排污权的交易市场秩序的能力;政府必须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政府必须有能力对排污者的排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④制度环境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应用

科斯手段的局限性:1)不存在竞争或竞争条件不够充分的经济中,科斯手段不能发挥作用2)交易费用大,限制了科斯手段应用的可能,使得它不具备普通的现实适用性3)科斯手段应用的前提往往不能满足4)没有考虑经济主体之间的收入效应5)没有考虑代际之间的效率与公平

34.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比较①庇古手段较多的依靠政府干预,科斯手段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庇古手段能适合计划性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环境,而科斯手段只能适合于市场经济.②在更多地面临“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也许庇古手段更有11效.在更多的出现“政府失灵”的情况下也许科斯手段更有效.③庇古手段面临更高的管理成本(组织成本),较少面临交易成本;科斯手段面临更高的管理成本,较少面临管理成本.④应用两种手段获得的经济效率和环境效果都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从历史来看庇古手段的应用多余科斯手段,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推行,科斯手段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⑤庇古手段的实施除了社会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外,政府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庇古税收益,科斯手段的实施,如果排污许可证的初次分配是是赠予式的,那么政府只能获得环境效果,如果初次分配是拍卖的,那么政府可以从中获得一笔环境污染权出售的收益.⑥政府往往偏好庇古手段,公众往往偏好科斯手段.⑦庇古手段要求更高的技术水平,而科斯手段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⑧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都局限于考察代内外部性问题,没有考察代际外部性问题的,从经济手段本身的可持

续性来看,也许科斯手段更有优势.

35.征税手段和补贴手段的比较1)共同之处①理论基本相同,即庇古手段理论②潜在效率一样,都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最佳的经济效率和环境效果③都面临技术问题,即准确确定税率和补贴率的信息成本较高④都需要支付较高的政府管理成本,都是基本不存在交易成本;都会面临寻租活动的危害⑤都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的削减2)不同之处:①征税手段更容易得到财政上的支持,补贴手段往往面临财政上阻力②征税手段的对象仅仅是污染者,补贴手段的对象既有外部经济效益的产生者,也有生态黄金的侵害者.还有外部不经济效应的产生者.因此,征税手段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而补贴手段中对污染者的补贴不容易接受.③政府实施征税手段需要较高的成本才能获得相关的信息;而补贴手段中对受害者的补贴的信息获取的成本是低廉的.

36.自愿协商与排污权的交易手段的比较1)共同处:①两种手段的理论基础都是科斯定理

②两种手段都要求产权明确界定③两种手段都假设交易成本等于0或者交易成本很低.在此前提下,两种手段都能够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率和环境效果.2)不同处:①自愿协商手段是完全按照科斯定理的原意运作的,排污权交易是环境制度的创新②纯粹的自愿协商手段政府在环境管理当中没有经济效益,而排污权交易的实施,如果排污权许可证初次分配是拍卖的,那么政府可以获得出售污染权的收益③自愿协商手段的实施政府只要事先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即可而排污权交易手段的实施需要政府介入的更多一些.

37.边际管理成本:政府运用环境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的过程中,每增加一个经济主体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用MMC表示边际交易成本:政府运用环境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的过程中,每增加一个经济主体所带来的经济主体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用MTC表示

38.市场价值法:环境污染对自然系统或人工系统的生产率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使用该系统生产并进入市场交易的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发生变化,用货币的形式衡量这种变化从而对环境资源价值做出评估的方法.包括: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源法,机会成本法

39.生产率变动法:把环境资源看成一种生产要素,它同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起对生产作出贡献.环境质量的变化引起生产率的变化,从而导致生产者成本,收益,利润的变化.

40.疾病成本法:通过衡量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评价环境价值.主要计算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疾病率和医疗费的增加,以及患者在患病期收入的减少.

人力资源法:主要用来衡量环境变化造成的过早死亡的损失.

41.机会成本法:机会成本是指将某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与此对应,用机会成本法来评估环境变化的价值时,不是直接用保护环境资源所得的收益来衡量,而是用为了保护资源所牺牲的替代选择的最高收入来衡量.

42.替代市场法:使用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物品的价格.包括:防护支出法;旅行费用法;享乐价格法一)防护支出法该法是根据人们为避免危害而做出的支出来衡量环境资源的价值二)旅行费用法该法用旅行费作为参观旅游景点的近似价格,由此推导出需求曲线,然后用相应的消费者剩余对旅游景点进行评价三)享乐价格法该法认为人么赋予环境质量的价值可以通过他们为包含环境属性的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来推断.

43.假想市场法:用人为地创造假设的市场的方法来衡量环境质量及其变动的价值.主要代表:意愿调查法(投标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专家调查法)

44.意愿调查法:是假设市场的主要代表.它不是

基于可以观察到的或预设的市场行为而是基于调查对象的回答.他们的回答告诉我们,在假设的情况下他们将采取什么行动.在评价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时,它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主要类型:1.投标博弈法2.无费用选择法3.比较博弈法4.优先评价法5.专家调查法

意愿调查法评述:1.适用范围与条件:①空气与水的质量②娱乐③无市场价值的自然资源的保护④生物多样性的选择及其存在价值⑤生命和健康风险⑥交通条件改善⑦污水和排污2.局限性:①支付意愿和接受赔偿意愿往往不一致②医院调查法往往存在偏差(部分-总体偏差、起点偏差、策略性偏差、支付工具偏差、假象偏差)

45.对各种价值法的总体评价:

市场价值法1)市场价值法使用最广,易于理解的估值方法2)当市场发育不完全或者市场出现严重扭曲时,它的局限性很明显3)它往往会低估真实的价值

替代市场法1)使用比较少2)需要更多的数据3)不涉及非使用价值,会低估总的经济价值

意愿调查法1)适用范围最广,但要求的数据多,需要话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并且需要细心的策划和理解2)依赖于人们的观点,不可避免的产生偏差3)取决于被调查者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并假定人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环境意识,这些条件难以达到.

46.评估方法的选择

一)方法选择的规律:关于对生产力的影响,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市场价值法;对于健康包括安全的影响,可以采用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源成本法;对于舒适性的影响,可以使用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值法;意愿调查法是唯一能够揭示环境资源非实用价值的方法

二)方法选择的依据:1.环境影响的相对重要性2.信息的可得性3.研究的经费和时间

47.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特点——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前提——资源是无限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是无限的.

末端治理模式:特点先污染,后治理.理论依据庇古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局限性1.治理难度大,成本高2.资源和能源不能有效利用3.末端控制是污染物在介质中的转移,会造成二次污染,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

48.循环经济模式: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3R 为原则,以物质闭环和能量梯级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运行的经济模式

49.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输入端——减量化:指通过重新设计生产工艺等手段,减少进入生产的物质量.

过程端——再利用:指通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使用物品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输出端——再循环:要求废弃物在此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高端)企业层次的循环经济:循环型企业

(中端)产品层次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

(低端)社会层次的循环经济:一般是废弃物的回收,分类,加工,利用体系.

50.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保障:1.考核机制保障2.法律法规保障3.经济政策保障4.组织循环经济的主要保障5.科技创新保障6.舆论引导保障

5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世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

中国: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水体污染严重.

酸雨的排放源:1.天然排放源海洋、生物、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闪电、细菌分解. 2.人工排放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

52.环境问题原因分析:1.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工业化是造成环境的主要原因2.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粗放的增长方式造成环境问题3.能源利用问题造成环境污染4.领导公众的环保意识5.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环保投入不足6.地方保护主义制约环境保护发展7.人口压力过大.

对应措施:1.提高公众环保意识2.加强法制法规3.充分利用市场机制4.加强国际合作5.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能效、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排放废弃物最少.

绿色经济:核心是对环境损害最少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强调在生态环境可承载的容量内进行发展.

相同点:1.重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2.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化.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1.能源安全2.资源短缺3环境污染加重4绿色壁垒5战略资源主要措施:强制减排;征收碳税;财政补贴;碳排放交易;标签交易.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1.行政命令政策为主,市场类政策工具应用不足2.现有财税政策不够灵活3.缺乏有效地公共监督,考核机制.

措施建议:1.健全机制,深化相关配套改革,完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2.行政手段,主要依靠市场的政策工具转变3.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碳强度:即碳密度,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均碳GDP:即碳生产率,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它与碳强度呈倒数关系.

53.环境管理指运用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介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不是管理自然环境本身,而是管理人的社会行为.

类型: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资源环境管理

按性质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环境计划管理

环境管理特点:1.二重性:组织技术属性;社会经济属性2.区域性3综合性4社会性5.自适应性

基本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基本职能: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提供服务

目前管理制度主要有:老三项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限期治理污染制度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8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9污染集中控制制度10其他环境管理制度(落后工艺淘汰制度等).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定稿)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3 答:公共经济学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28——34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失效。资源配置失效是由垄断形成的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的存在、市场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偏好不合理造成的。 第二,收入分配不公。 第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29——30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纠正外部效应一是根据科斯定律通过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二是进行组织重构,合并与外部效应影响有关的企业;三

是使用矫正性的税收(收费)政策和补贴政策。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 答: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90 答:第一,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 第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第三,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商品 1.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统一。 3.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5.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不体现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 6.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7.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 8.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9.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可以从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区分为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 10.具体劳动:具有一定形式的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11.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12.抽象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生产 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存在,但是性质不同,一个 具体形式,一个单纯的从人类脑力体力支出考虑。)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6.私人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 品也归自己占有和支配。 17.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表现为私人劳动,同时,商品生产者互 相联系、相互依赖。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表现为社会劳动。 18.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 面,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其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并且是等量劳动时,私人劳动才能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生产者那里得到表现和承认。各个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的特定部门独立经营,各自在独立经营条件下提供劳动产品。 19.私人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市场交换。 20.商品商品被市场接受,能,这使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如 果不能,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出去,由此产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就得不到补偿,再生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商品生产者可能会因此而破产。 21.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编写组书后习题参考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导论 1.如何界定西方经济学? 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界定。(1)时间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理论;(2)地位:流行于西方国家学术界并影响着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3)立场上: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4)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5)理论来源:新古典经济学为主的微观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并立的宏观经济学;(6)方法上:主要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方法根据理性与自利假设展开演绎分析。 研究对象。(1)研究由稀缺性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2)具体问题有:微观层面的市场运行、价格决定和调节、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宏观层面的收入与就业决定理论,也就是资源利用理论,包括:经济波动与增长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等。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根本研究方法:从方法论个人主义出发对个体行为展开研究,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通过研究最优化或均衡实现的条件和特征来对现实进行解释,对未来进行预测。(2)具体研究技术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建立模型;利用数学工具。(3)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而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1)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阶段;(2)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有关;(3)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发展有关。 3. 为什么和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 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2)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3)西方经济学为我们理解世界的运行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视角,对其他理论至少是一个有用的补充。 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了解和研究,认

《网络经济学》(第1-3章自我学习复习题)

《网络经济学》课程第1-3章自我学习复习题 教材:《网络经济学》胡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网络经济、数字产品及其供给 一名称解释 数字产品数字化产品网络外部性摩尔定律正反馈机制负反馈机制临界点临界容量赢家通吃转移成本锁定路径依赖安装基础 二简答题 1 网络经济的涵义。 2 数字产品的物理特征如何。 3数字产品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4 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哪些特点。 5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6 数字产品的供给曲线如何,如何理解其经济内涵。 7 分析网络经济正反馈中的市场均衡(图示分析),说明为什么网络经济下不是价格影响供求,而是供求对价格产生更大影响。 8 图示说明某种数字产品的正反馈发展过程。 9 分析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对产品市场、网络企业、政府行为等产生的影响。 10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网络经济的内涵。 11网络经济给当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12 网络经济的4个方面特点及其表现出的7个规律是什么。 第二章数字产品的需求 一名词解释 梅特卡夫法则(定律)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或网络效应)直接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互补产品软件—硬件范式 二简答题 1 网络外部性的特征. 2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3 数字产品的价值如何构成。 4 数字产品在网络外部性影响下的需求曲线如何。 5 数字产品的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图示如何(理解其经济含义)。 第三章网络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 一名词解释 价格歧视个性化定价版本定价策略二部制定价捆绑定价策略锁定策略免费策略标准竞争策略 二简答题 1 数字产品如何跨越临界点。 2 数字产品企业对消费者锁定有何意义(或作用)。 3 数字产品企业对消费者锁定的策略有哪些。 4 数字产品企业怎样利用安装基础。 5 标准竞争中数字产品企业采用技术的开放战略有何优势(或作用);采用技术的控制战略又有何优势(或作用);如何对技术开放或控制战略进行选择。 6 标准竞争战略的类型有哪些。 第一 -- 三章《选择题》部分(单项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重点: 公共经济学的含义 公共部门的三大经济职能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1、public economic: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1)公共经济:是公共部门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在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约束下从事的经济活动 (2)理论渊源:20C40S之前盎格鲁—萨克斯传统,20C40S之后,盎格鲁萨克斯传统与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相融合 ——选择题:公共经济学与(20C40S后兼容了盎格鲁斯萨克斯和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在实质上的区别并不明显。 2、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 ——选择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最初100—200年中,公共部门主要履行的经济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是(A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B私人部门不愿矫正外部效应C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D私人部门的趋利本性导致仅依靠私人部门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公共部门作用于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有(政府征收一些税,荣个税、财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济贫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干预垄断行业;基建投资) ——判断(都是改对后的观点) 1、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 2、当基尼系数=0时,说明此时收入分配绝对公平。 3、对公平分配而言,经济学家公认的基尼系数合理区间是[0.3,0.4]。 (在资源配置这点上,还要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产品组合的帕累托最优。要有完整的假设分析和作图说明)(在协调收入分配这点上,还有理解社会福利的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观点,会进行选择判断。)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假设两个人AB,两种产品XY。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增加一个单位的X时所放弃的Y数量,就为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简称MRS,如果以△X和△Y分别表示XY的变动量,则边际替代率为 () 交换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是,A的边际替代率与B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用下图说明] 图中,横轴表示X产品的数量,纵轴代表Y产品的数量,盒形图空间为产品的总量。两个原点OA、OB

new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生产 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 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 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 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 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最终是为了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者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适应时积极作用,反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剩余价 值理论则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原理。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 在矛盾,传力了剩余价值理论,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本质,把政治经济学正真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公开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于对资本主义剥夺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革命性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 的剥削压榨的本质,提供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武器。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和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 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坚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利益的鲜明立场,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西方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需求定律: 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2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3边际效用递减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4外部性 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5隐形成本 指公司损失使用自身资源(不包括现金)机会的成本 6显性成本 指现在取得同一资产或其等价所需要的交换价格 7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8垄断市场 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9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是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 10公共资源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 二:选择题 1.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事物中活动与思考的学问。 2.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弹性是对买者和卖者对市场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程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方 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的比例 小于价格上升的比例。从而总收益上升。 3.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曲线: 4.竞争市场,垄断市场成本曲线图:

5.贸易和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 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两者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6.当经济学中出现失业时,政府该? 增加政府支出。 7.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也就是收入-成本费用 经济利润:只考虑了企业表面发生的成本费用,没有考虑隐性的成本,也没有考虑期末的资产升值或贬值 8.宏观,微观经济学概念?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9.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的算法

《网络经济学》2016年6月 全校任选)复习提纲

《网络经济学》(全校任选课)复习提纲 (2016年6月)第一章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网络经济 二简答题 1 网络经济给当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2 网络经济的特征。 3 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网络经济的内涵。 第二章数字产品及其供给 一名称解释 数字产品数字化产品网络外部性摩尔定律正反馈机制负反馈机制临界点临界容量赢家通吃转移成本锁定路径依赖安装基础 二简答题 1 网络经济中信息与数字产品的边界如何确定。 2 数字产品的物理特征如何。 3数字产品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4 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哪些特点。 5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6 数字产品的供给曲线如何,如何理解其经济内涵。 7 分析网络经济正反馈中的市场均衡(图示分析),说明为什么网络经济下不是价格影响供求,而是供求对价格产生更大影响。 8 图示说明某种数字产品的正反馈发展过程。 9 分析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对产品市场、网络企业、政府行为等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数字产品需求 一名词解释 梅特卡夫法则(定律)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或网络效应)直接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互补产品软件—硬件范式 二简答题 1 网络外部性的特征. 2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3 数字产品的价值如何构成。 4 数字产品在网络外部性影响下的需求曲线如何。 5 数字产品的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图示如何(理解其经济含义)。 第一-- 三章选择题 1. “网络经济学”对网络产业中广泛存在的___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A. 外部性 B. 锁定 C. 转移成本 D. 企业战略正确答案: [A ] 2 ____突出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即网络化特征(Networks)。 A. 网络经济 B. 工业经济 C. 农业经济 D. 后工业经济正确答案: [A ] 3 从本质上说,数字产品本身就是____——经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而信息则包括任何可以被数字化的事物。 A. 数字产品 B. 信息 C. 信息产品 D. 产品正确答案:[B ] 4 信息产品侧重于讨论产品的信息内容及其特点,而____则强调其数字化的存在形式以及因此而引致的一

2012+年套本技术经济学概论的复习重点

2012年7月份套本技术经济学概论的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总要求:掌握概念性的观点。 1、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明显的经济目的性,没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手段,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技术基础的经济发展。技术与经济的这种特性使得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受到经济的制约。 综观世界、国家与企业的兴衰交替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一方面,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技术与经济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联系,使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 2、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3、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一是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找具有最隹经济效果的方案;二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三是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4、经济效果 是指实现技术方案的产出与投入比。所谓产出是指技术方案实施后的一切效果,包括可以用经济指标度量的和不能用经济指标度量的产品和服务。 5、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含义 第一层意思是技术选择要视经济实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第二层意思是协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所以在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时,发展是中心问题,要创造条件去争取可能条件下的发展速度。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复习重点

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导数; 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生产多少,不仅取决于生产函数而且取决于成本函数。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该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总产出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到最大不变到绝对下降的过程。

规模报酬递增: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变化比例。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经济规模不等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相同的设备或者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所形成的经济。范围经济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优势使联合生产能超过个别生产。 E点:生产者均衡点 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上图中,切点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MRTS=dK/dL KAB=OB/OA=(C/PK)/(C/PL)=PL/PK 所以MRTS=dK/dL=PL/PK (1) MPK*dK=MPL*dL

dK/dL=MPL/MPK=PL/PK MPL/PL= MPK /PK(2) (1)和(2)即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类似于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扩展线(扩展轨道,规模曲线):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第五章: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资源具有多用途性,机会成本源于资源使用中的选择。显性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隐含成本是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花费的成本。隐含成本与机会成本都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求资源优化配置。 厂商经营的真实成本=显性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看待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例】公司一个月销售额10万, 成本总和8万,污染未经处理悄悄排放,政府需要花5万元才能将污染治理与之前一样。 社会成本=8+5=13万 私人成本:厂商负担的成本。

互联网经济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 一、序数效用理论为什么不能用来作为模拟网络经济下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基础理 论? 答:序数效用理论是建立在消费者偏好基础上的,是微观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框架,其前提是消费者之间的决策行为往往是建立在其他消费者的选择,或是至少是建立在对其他消费者选择的预期之上的,因此,通过单个消费者独立选择行为来描述偏好从而建立起来的序数效用论在网络经济学中不能作为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收益递增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矛盾与关系p49 答:首先,传统经济学所讨论的规模收益递减和递增的规律都是建立在供给分析的基础上的;而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收益递增规律则是对需求方的讨论 其次,共同点:它们都是由于达到一定的规模(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销售规模、网络规模)而引起了收益递增 三、用波特五力模型解释产品差异化带来的社会损失 答:1、供应商威胁:差异化企业拥有产品独特的价值和顾客的忠诚,该企业可将增加的成本转给顾客,差异化企业的超额利润也确实有可能诱使上游供应商提价,但替代供应商的存在会减少供应商力量。 2、打击新进入者:产品差异化意味着顾客相信产品是独特的,新进入者要承受较 低的利润。 3、减少竞争威胁:产品差异化能够抑制同类企业之间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竞争。 4、坚守购买者威胁:产品的独特性降低顾客从别处购买的可能性,使企业拥有在 该细分市场中的垄断或准垄断地位。 5、特色和价值的吸引力:产品差异化能增加企业也产品在特色和价值上的吸引力, 同时还可能形成较高的转移成本。 四、试分析网络外部性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率损失p42 答: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由于外部性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 五、数字产品与信息产品的区别和联系p63 答: 联系:从本质上,数字产品本身就是信息,经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而信息则包括任何可以被数字化的事物。 区别:数字产品强调其数字化的存在形式以及因此而引致的一些特性;而

西方经济学考研重点整理(微观部分为主)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的判断。 两者区别: 1.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前者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后者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两者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 大炮 黄油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汇总

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汇总 1、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人们的注意力,而不是用来消费注意力的内容,将成为商业模式价值的源泉。” 在网络经济中注意力之所以成为竞争目标,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①工业文明形成生产过剩导致竞争目标转移; ②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量的爆炸发展导致注意力的相对短缺; 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获取注意力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2、网络经济学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①以网络的视角分析经济:网络经济学不应只是特定领域的行业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是一种趋势经济。 ②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发展紧密相关: 网络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直接源于信息技术的进步; 信息技术仍然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3、网络是由互补的节点和链构成的。 网络重要且鲜明的特征是不同的节点和链之间的互补性。 网络提供的服务需要两个或更多的网络组成部分。 4、外部性是指一个市场参与者(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 人或公共的利益,而行为人却没有因该行为作出赔偿或得到补偿。 5、网络外部性:当一种产品对用户方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也就是说,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加,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原有的用户免费得到了产品中所蕴含的新增价值而无需为这一部分的价值提供相应的补偿。 6、网络外部性的分类: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负的网络外 部性。 7、数字产品的分类: ⑴以数字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作为划分依据:①内容性产品、②交换性工具产品、③数字过程 和服务性产品 ⑵以用户与产品交互为基础来划分数字化产品:①产品的传输模式、②产品的时效性、 ③同一产品的需求数量和使用的频繁程度、④运行性使用。 8、转移成本的构成:①学习的成本、②交易的成本、③机会成本 9、转移成本的分类:①连续成本、②学习成本、③沉没成本 10、锁定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从一个系统(可能是一种技术、产品或是标准)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转移成本大到转移不经济,从而使得经济系统达到某个状态之后就很难退出,系统逐渐适应和强化这种状态,从而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把系统锁定在这个均衡状态。 11、锁定的形成因素: ①网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产专用性、②不确定性、③有限理性和群体决策。 12、路径依赖表示即使在一个以自愿抉择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为特征的世界中,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次要的或暂时的优势(如一些技术、产品或标准),或是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事件都可能对最终的市场资源配置产生重要而不可逆转的影响。 13、正反馈就是通常所说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即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弱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我强化,出现滚动的累积效果,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赢者通吃、输家出局”的局面。 14、临界容量就是维持均衡的最小网络规模。 15、双边市场应当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①平台企业结构、②交叉网络外部性、③价格结构非中性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经济学导论知识点讲义

《经济学导论》课程知识点 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是探索人类的选择行为,是一门选择的科学:地球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 的无穷无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需要选择。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以个人、单位、企业、政府为研究对象。 ?与人类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分析来思考。 ?经济学是教别人挣钱,自己不挣钱的专业。 ?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是关于国民财富的科学。 二、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你可以知道,当你失业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当你没有资本,但你很想谈论资本和投资,那么你学习经济学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 没钱谈钱的矛盾。 ?虽然你自己不能挣钱,但你很想教别人挣钱时,你就可以学习经济学。 ?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对经济学的思考和遵循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对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具体研究称为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位——厂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它 研究个体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诸如失业率、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平衡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总量数字不能反映任 何经济个体厂商或家庭的状况,而是告诉我们经济的总体或平均的状况。 ?注意:这两种经济观察不过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微观经济学自下而 上考察经济,宏观经济学则自上而下考察经济。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依赖于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的行为。 总之,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第二章:供给需求原理 第一节:市场无处不在 一、什么是市场? ?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市场就是买卖东西的地方。 对于买主来说,只要能够买到东西的地方就是市场。对于卖主来说,市场就是他们卖东西的地方。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 随着商品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冲破了“特定场所”的限制。可以在任何的地方进行交易:比如:在农村的瓜菜地里,在工厂的供销科里,在一家饭馆的餐桌边,在茶馆,在网络上,电话里……就谈妥了一笔生意。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①单选25题微观17 宏观8 ②判断10题微观6 宏观4 ③名词解释4/10/卷④计算题类型全包括 4题*7分=28分⑤简答4/10/卷⑥论述与分析1题*10分=10分 一.单选题 参见资料 二.判断题 参见资料 三、名词解释 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意愿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机会成本:在经济活动中,因选择某种生产而不得不放弃的所能生产的除此以外最大可获收益的代价。 或者说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必须放弃的其他可能选择中最好一种的收益。 3.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只要其它参与者不变换策略选择,任何单个参与者不愿意单方面变换策略的均衡状态;纳什均衡一旦达成,任何参与主体都不愿意再改变策略。 4.菲利普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首先提出的关于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换位”的反方向变化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如图: 5.恩格尔定律: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发现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这就是所谓的恩格尔定律。 6.寡头市场:也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 的市场结构。该市场结构具有厂商数量少,厂商相互依存,价格稳定,厂商进出不易等特征。7.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失业率为标准),失业率降低1%,实际GDP会增加2%;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DP会减少2%。 8.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存在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中。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9.吉芬产品: 19世纪英国人吉芬发现,在爱尔兰发生灾荒后,随着土豆价格上升,土豆的需求量反而增加,因此将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的特殊的低档商品称之为吉芬产品。即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低档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 可以被称之为吉芬产品。 10.基尼系数:意大利学者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导出 的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图:用S1表示中 绝对平均线到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用S2表示洛伦茨曲线右边的面积,基尼系数用G表

运输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区位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加工过程中原材料或产成品( )的程度确定加工厂的位置。[ ] A.品质 B.减重或增重 C.重量或体积 D.运输距离 2.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 ),而不是实体产品。 [ ] A.物理变化 B.性质变化 C.化学变化 D.位置变化 3.运输网络由于其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共同作用,运输总产出扩大引起( )不断下降的现象。[ ] A.总成本 B.边际成本 C.平均成本 D.平均变动成本 4.当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广泛采用新技术,二是运输的 [ ] A.自动化 B.法制化 C.一体化 D.科学化 5.使运输活动经济效率最大化的定价原则之一是:运价( )运输活动的机会成本。 [ ]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具体情况而定 6.目前,我国控制公路车辆排放的( )主要有可买卖的执照、差别车辆税和新车税收优惠。 [ ] A.市场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规章制度 7.运输管制包括社会管制和经济管制,以下各项中属于经济管制主要内容的是 [ ] A.经营者资格管制 B.运输设备条件管制 C.环境问题管制 D.价格管制 8.运输网的( )直接影响线路货物的吸引范围和各线路的通过能力及需求的适应程度。 [ ] A.数量和质量 B.规模 C.密度 D.线路长度 9.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因素又可分为区域之间 的要素移动和 [ ] A.供给因素 B.区域之间的贸易 C.需求因素 D.区域的空间结构 10.由于运输需求和供给的时空差异,加上供需双方之间交易信息的不完全,运输需求与供给的 完全均衡很难实现,运输组织通过( )来充分利用大型载运工具的成本优势与小型载运工具 的灵活性。 [ ] A.长途运输 B.中转运输 C.短途运输 D.直达运输 11.喷气式飞机发出噪音,对于机场附近的居民来说使用价值是属于 [ ] A.噪音污染 B.空气污染 C.“纯拥挤” D.“纯污染” 12.边际成本定价法强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客户接受某项运输服务必须满足:总支付意愿的折 现值( )所用资源机会成本的折现值。 [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具体问题而定 13.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但 通常,我们可以将交易成本区分为( )两大类。 [ ] A.事情发展过程 B.事前与事后 C.前期与后期 D.事情两阶段 14.控制运输外部性的私人方式主要有责任规则和 [ ] A.行政命令 B.规章制度 C.私人谈判 D.行政协调 15.代价是要付出或放弃的物品的最高边际 [ ] A.交换价值 B.市场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值 16.现代运输方式依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 A.水运―铁路―公路―管道―航空 B.水运―公路―铁路―管道―航空 C.水运―管道―公路―铁路―航空 D.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 17.运输费用出现部分不可依性的原因是由于运输业( )的存在。 [ ] A.范围经济 B.规模经济 C.运输设施的基础性 D.网络经济 18.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主要在于( )的不同。 [ ] A.消费方式 B.生产的方式 C.资金来源 D.购买方式 19.由于缺乏确切的信息,会使驾车者继续试图驶入流量超过最大容量的公路并引起车速的进一 步下降,这种车流水平称为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