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茶树菇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茶树菇基本知识

一、茶树菇营养价值

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 种氨基

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 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中医认为该菇具有补肾、利尿、治腰酸痛、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其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较好的保

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 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

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根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茶树菇营养成分为:每

100 克(干菇)含蛋白质14.2 克,纤维素14.4 克,总糖9.93 克;含钾4713.9 毫克,钠186.6 毫克,钙26.2 毫克,铁42.3 毫克。茶树菇富含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物质)和十多

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与抗癌多糖。中医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益气开胃,

有健脾止泻。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

效。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树菇由于含有多量的抗癌多糖,其提取物对小白鼠肉

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80%-90%可见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因此,人们把茶树菇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泻之功能,清热平肝之疗效,是一种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集营养、保健、理疗于一身的名贵珍稀食药兼用的

真菌。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的疗效,还具有美

容、降血压、健脾胃、防病抗病、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优点,被人们称为“中华神菇”。

二、茶树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茶树菇主要来源野生,我国始于1972 年,1990 年在广昌较大面积上人工栽培成功,尔后进行规模生产。省1994 年在地区开始开发茶树菇人工栽培,1998年地区年产近1000 万袋,市近几年也大力引种栽种。

三、茶树菇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厘米,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后变为褐色或浅土黄褐色,边缘淡褐色,有浅皱纹。菌肉白色,菌褶初白色,成熟后变咖啡色(着生孢子),密集,几乎直生。菌盖完全开展后,分离成箭头状。菌柄长3?8 厘米,直径3?15 毫米,中实,纤维质,脆嫩,表面有纤维状条纹,近白色,基部常浅褐色。菌幕膜质淡白色,上表面有细条纹,开伞后成菌环留在菌柄上部或沾附于菌盖边缘或自动脱离,表面常落满孢子而呈锈褐色。抱子印锈褐色。抱子椭圆形,8.5?11微米X 5.5?7微米,芽

孔不明显,缘囊体19?30微米X 5.5?7微米,发育类型为被果型。栽培菌株中也有白色变种,其菌盖、柄等颜色纯白,色泽美观。

(二)生活史茶树菇是一种异宗结合的担子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完成一个生活史需

要60?80 天,在不同条件下,生活周期的长短有所不同。在木屑棉子壳培养基上,从接种到出菇可以缩短到23?48天,在PDA培养基上也能在短期完成正常的生活史。茶树菇的双核菌丝比较容易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子实体。某些单抱子萌发后也有形成细小子实体的特性。

(三)对生活条件的要求

1.茶树菇生产发育的营养条件因为食用菌没有绿叶素,只能依靠同化有机物为生,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生长素物质。茶树菇的碳源主要来自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茶饼粉等。菌丝又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木质素能力较差,利用蛋白质能力极强,茶树菇所吸收的碳素大约只有20%左右被用于合成细胞物

质,80%被用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被氧化分解,因此在茶树菇的生命活动中,对碳素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最大。

2.温度茶树菇的生长发育只有一定的温度下方能进行,菌丝生长的温度

是10-34 ordm ;C,耐低温性能比较明显,-5 ordm ;C时,6小时方能恢复生长,40 ordm ; C以四天不会死亡。它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4-28 ordm ; C,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是10-34 ordm ;C,最适温度是22-28 ordm ;C,出菇期不受温度刺激。

3.水分水分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细胞含有充足的水分 ,才能维持一

定的紧度,赋予菇类一定特征性的形态外观。水又是菌体细胞最主要的溶媒, 菌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到水中,才能被菌丝细胞吸收利用,同时细胞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水对菇类生理作用是很重要的。茶树菇培养料含水量一般在70-75%左右。菌丝培养阶段室空气相对湿度

65-70%最好,出菇时要求环境相对湿度达到90-95%,若低于70%,菌盖外表变硬甚至发生龟裂,低于50%以下,会停止出菇,已分化的幼蕾,也会因脱水而枯萎死亡。

4.光照茶树菇不同于一般的绿色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直射,但在生长中保持一定的散射光是很有必要的,菌丝培养阶段不需光照,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完成它的生活史。出菇阶段要求慢射光刺激, 300-500IX 最为合适,没有照度表的情况下,做到三分阳七分阴。

5.空气同其它生物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茶树菇在整个出菇阶段,需要氧气,但要求不高,局部的二氧化碳较高,有利用菌柄变长,产量较高,生长环境要求空气新鲜,CO2浓度在0.03%以下。

6.PH 值PH 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反对数,通常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

度。茶树菇偏碱,中性,PH值5.5-6,在弱碱环境也能正常生长,部的PH值变化不。

第二节茶树菇常见品种

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 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有浅皱纹,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之外)白色,有纤维状条纹,中实。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椭圆形,淡褐色。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茶树菇与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柳松茸(日

本与中国省)属于同一物种。但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柳松茸(日本与中国省)等品种,与茶树菇在形态、品质上有较大差异,茶树菇在风味,香气,食、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等方面,明显优于树菇等品种。

第三节茶树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一、母种(一级种)

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15g、蔗糖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5g、B11g水1000ml)或加麦皮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

20?g、麦皮10g、水1000mL,以上两种配方均用琼脂20g。一般后一配方菌丝更粗壮。以上配方制作的母种在26C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二、原种(二级种)

采用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或碳酸钙1%、普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少量)制作的原种,置25T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三、栽培种(三级种)

采用木屑培养基或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制作的菌种置24-28 C下培养30天右左即可。茶树菇菌种要求菌丝粗壮、浓白,培养后期母种斜面有时出现红褐色斑纹或原种、栽培种料面出现与金针菇一样长出小子实体为正常现象,但若出现菌丝稀疏弱细,吃料不彻底,有杂色斑点或出现黄水等不宜使用。

四、菌种质量鉴别凡菌丝洁白,粗壮,上下发布均匀,后期在培养基表明易形

成子实体的为

优良菌种。若菌丝稀,发育不均,可能培养基过湿;菌丝长的缓慢,不向下生长,可能培养基过干;培养基开始萎缩,袋壁脱离或袋壁间有原基形成,为老龄菌种,活力下降,不宜使用;培养基表面或袋壁出现霉菌落、拮抗线、湿斑等都是污染了杂菌;菌丝逐渐消失,袋壁有粉状物,是螨类为害的表现,这样的菌种应予淘汰。

第四节茶树菇栽培技术

一、时间安排茶树菇栽培按季节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丝培养阶段需适当保温,子实体生长后期气温升高,生长快,子实体朵形较小,品质相对较差,易

受病虫危害;秋季栽培,接种后,菌丝培养温度较适宜。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朵形较大,品质好,病虫害污染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好。自然气候条件下栽培,应选择在气温为20C?25 C的季节出菇,在远安县春栽一般在2-3 月份生产,6 月份后开始出菇,秋栽一般9-11 月份生产,翌年4 月份后开始出菇。

二、栽培方式

栽培方式既可室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

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茶树菇的栽培主要用15X 30X 0.004厘米的聚乙烯料袋。室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完成。室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三、栽培材料凡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茶饼粉、杂木屑、玉

米芯、棉

籽壳等都可以栽培茶树菇,但以茶籽壳、茶籽饼加入培养料生产出的产品香味、色泽、药用价值都不失天然特殊风味。木屑以阔叶树木最好,如树、柳树等栽培茶树菇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较快。不管采用哪一种木屑都以旧的比新鲜的好,要把木屑堆于室外,长期日晒雨淋,让木屑中的树脂挥发及有害物质完全消失。未经堆积的木屑,栽培茶树菇菌丝生长慢,产量低。其配方中加入棉籽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制作的培养基通气较好,可提高产量近一倍。

四、培养基配方

配方1 :杂木屑9%、棉籽壳70%、麸皮20%、石膏l%;配方2:棉籽壳89%、麸皮8%、玉米粉2%、石灰粉1%;配方3:杂木屑30%、棉籽壳3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左右,pH 自然,加10%的茶籽壳粉,能适当提高产量。

五、菇房(棚)的消毒菇房(棚)要求干净、干燥、通风、避光,远离作坊、仓库及禽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杀虫剂喷洒杀虫,隔3—5 天后,再用甲醛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培养期间,每隔l 周进行1 次消毒。

六、拌料、发酵、装袋、灭菌

1.拌料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将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或石灰粉依次撒在棉籽壳堆上混拌均匀(棉籽壳需提前预湿),接着加入所需

西南大学17秋0666食用菌栽培学在线作业参考材料

0666 1、滤纸保藏菌种属于保藏。 临时 短期 中期 长期 参考答案:长期; 2、食用菌最重要的两大营养源是。 碳氮 钾和磷 钙镁 碳和钾 参考答案:碳氮; 3、栽培金针菇需要。 覆土 套袋 菌袋周围开口 套圈 参考答案:套袋; 4、桶状隔膜是菌特有的 担子菌 子囊菌 酵母菌 羊肚菌 5、谷粒菌种发明在上世纪年代。 二十 三十 七十 八十 6、人工大量栽培的是菌。 子囊菌 层菌 担子菌 腹菌 7、子实体的细胞核为。 单核 双核 四核 多核 8、在袋子上开口出菇的菌类是。 金针菇 鸡腿菇

茯苓 黑木耳 9、最早栽培香菇的国家是。 中国 日本 韩国 印度 10、平菇的阳畦栽培是属于。 熟料栽培 袋式栽培 瓶式栽培 生料栽培 11、银耳的担子是。 无隔担子 纵隔担子 横隔担子 叉担子 12、茶树菇自然分布在。 温带或亚热带 寒带 我国新疆 我国北方 13、竹荪子实体形成长期是。 芽孢 菌蛋 菌核 菌丝球 14、鸡腿菇栽培需要。 段木 杂木 松木 杂草 15、平菇的初生菌丝锁状联合。 有 无 菌核有 细胞壁有 16、长江流域栽培香菇的最适宜的季节是。 春季 春夏季 秋冬季 夏秋季

17、食用菌的菌丝培养,通常应保持在条件下。 弱光 强光 散射光 黑暗 18、三生菌丝的细胞核为。 单核 双核 三核 多核 19、最早栽培双孢蘑菇的国家是。 中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20、鸡腿菇出菇前需要。 掻菌 套纸袋 覆土 覆盖薄膜 21、黑木耳菌丝老化后在培养基上会分泌的色素。 棕色 黑褐色 浅棕色 金黄色 22、具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细胞的核是核。 单 双 三 多 23、菌丝粗壮、染色不均的是。 初生菌丝 次生菌丝 无隔菌丝 侧丝 24、离子对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钾 铁 镁 铜 25、蘑菇建堆时,在规定的高度内,其横断面应是。 圆锥形

茶树菇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茶树菇基本知识 一、茶树菇营养价值 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 种氨基 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 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中医认为该菇具有补肾、利尿、治腰酸痛、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其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较好的保 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 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 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根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茶树菇营养成分为:每 100 克(干菇)含蛋白质14.2 克,纤维素14.4 克,总糖9.93 克;含钾4713.9 毫克,钠186.6 毫克,钙26.2 毫克,铁42.3 毫克。茶树菇富含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物质)和十多 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与抗癌多糖。中医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益气开胃, 有健脾止泻。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 效。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树菇由于含有多量的抗癌多糖,其提取物对小白鼠肉 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80%-90%可见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因此,人们把茶树菇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泻之功能,清热平肝之疗效,是一种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集营养、保健、理疗于一身的名贵珍稀食药兼用的 真菌。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的疗效,还具有美

2018年北京东城区初三一模生物试卷

2018年北京东城区初三一模生物试卷 选择题 1.A.喇叭沟门的原始森林 B.野鸭湖的湿地C.颐和园的昆明湖 D.动物园的猴群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2.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3.A.草→斑马→狮子 B.土壤→草→斑马C.狮子→斑马→草 D.斑马→狮子→细菌 下图中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 ) 4.A.视野变亮 B.视野范围变小C.细胞变小 D.细胞数量增加 在观察洋葱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将低倍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如图①→②)进行观察。视野内的变化是( ) 5.A.B.C.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染色的酵母菌饲喂草履虫,制作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酵母菌经草履虫的口沟进入体内形成食物泡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草履虫的口沟排出

D.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盐水后草履虫向对侧移动 6.A.制作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形态 B.①是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口腔上皮细胞的 主要位于②内 D.③是细胞质,其中分布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右图所示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DNA 7.A.细胞癌变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生长 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在受精卵发育为健康少年的过程中,一般不涉及( )8.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消化作用 北京先农坛神仓被誉为“天下第一仓”,粮食顶部开有气窗可以散热,这些热量主要来源于粮食的( )9.A.大分子蛋白质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B.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检测不到葡萄糖C.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减少 D.人体每天排出的尿量远远小于原尿量 肾脏相当于人体的净化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0.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大脑皮层 猫看到鱼缸里的小鱼时,视觉形成在( ) 11.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葡萄糖 有些孕妇在怀孕过程中被检测出血糖深度远高于正常值。医生通常注射( ) 12.A.蛙声十里出山泉 B.黄鹤一去不复返C.只见年年鸿雁飞 D.春江水暖鸭先知 以下诗句中,主要描写繁殖行为的是( ) 13.A.生物的遗传 B.生物的变异C.采矿污染 D.人工筛选 某些热带海域中生活有一种黑白条纹体色的海蛇,而生活在采矿污染海域附近的同种海蛇体色多为全黑。与形成上述现象无 关的是( )14.制作下列食品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与家庭自制果酒相同的是( )

荞麦的营养价值如何鉴别荞麦面的质量

荞麦的营养价值如何鉴别荞麦面的质量 荞麦,特别是苦荞麦,其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并且含有其他粮食作物所缺乏的特种微量元素及药用成分,对几乎所有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均有预防和治疗功能。本文中,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荞麦的营养价值,以及荞麦的做法等内容。 一、荞麦的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荞麦性凉味甘,能健胃、消积、止汗。 1.荞麦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2.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芸香甙),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 3.荞麦含有的烟酸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能力,还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 4.荞麦含有丰富的镁,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块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 5.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荞麦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另外,这些成分还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二、荞麦茶的功效与作用 1.净化血液、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芸香甙可抑制体内的磷酸二酯酶的活动,避免血小板凝集。它有助净化血液和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它亦有保护血小板脂肪过氧化的功能,能帮助患高血压的人士保持健康的血压。 2.保护微血管,降低血脂及预防脑中风。芸香甙可抑制脂肪氧合酵素和前列腺素合成酶素的活性,以防止血管变得脆弱,特别是微血管。它同时具有强化血管的功能,可降低瘀伤、筋脉瘤及痔疮的发生率,也可降血压和血脂及预防脑中风。 3.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鞑靼荞麦中同时具有一特殊化合物六磷酸肌醇,能发挥与胰岛素相仿的作用,有效降低血糖。鞑靼荞麦可以防止或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动,有助延迟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美容养颜,减少细纹。芸香甙可帮助身体吸收并充分利用维生素C,也可以防止细胞受到自由基的破坏。另外,此成分亦可保持体内的胶原蛋白水平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着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都是起源于我国。据考证,东南亚的草菇和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都是经由我国华侨和僧人传入。 多少年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栽培的基本都是木腐菌—香菇、黑木耳、银耳。但多为砍树砍花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人工接种栽培。1978年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仅6万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都有采集野生菌的习惯,如欧洲人对块菌、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情有独钟。英语的菌物学(mycology)一词则来源于蘑菇;古希腊将食用菌作为崇拜非洲人喜食野生的毛木耳、乳菇。 2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现状 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1983年占12%,1990年展%,1994年占%,1997年占%,2002年占%,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万吨,泰国万吨,英国10万吨。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欧美的双孢蘑菇 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万吨,1960年达到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万吨。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2000年以后多数主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可作为种植类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课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用菌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丰富菜篮子工程的新兴农业项目。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介绍常见的优良品种及其最实用的、最新的栽培技术。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习微生物基础以后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远距离教育课程由多种媒体组成。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提供的媒体有:主教材、录像教材及网上辅导等。 教科书是主媒体,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最好两遍。从学期开始就制定阅读计划。应当指出,教科书只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录像教材是结合图片、标本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

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长条件 1.营养。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

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制种方法 茶树菇可分春秋两季栽培。栽培季节安排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

苦荞壳的作用及功效

苦荞壳的作用及功效 苦荞原生地在亚洲的中北部,中国是其原生地之一。全世界的苦荞属有15个种,云南有ll个种。茎直立有分枝,质柔软。叶戟形,互生。总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被五深裂,裂片呈长椭圆形,色白或淡红。籽实为三棱形瘦果,黑、褐或灰色。苦荞壳顾名思义,就是苦荞的壳皮。 苦荞壳常常用来填充枕头的枕心。苦荞壳枕头软硬适度,冬暖夏凉,特别是枕在上面不会“落枕”而我国历来有用苦荞壳制作枕头的传统。苦荞壳制造枕头有很多优点,所以很受群众欢迎。 具体优点有: 富弹性:苦荞壳呈棱形,坚而不硬。 透气性:壳与壳之间自然形成完美透气通道,彻底凉爽舒适。 适用性:在各种睡姿下,可自动适应你的头与颈的轮廓确保头部血液通畅完全放松紧张的肌肉。 耐用性:苦荞壳能在地下埋藏百年不变质,常经日晒和水洗不变质。苦荞皮和苦荞壳有区别的,市场上的苦荞枕虽然不少,但是顾客们往往不知道,实际上苦荞枕质量差别很大,市场上大部分苦荞枕头实际上用的是苦荞皮填充,而不是苦荞壳,这样虽然经济,可是透气性就差很多。 苦荞皮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使用苦荞壳做成的枕头能至老明目,清热解凉,促进睡眠等; 《中药典》记载:”苦荞壳有清脑,明目之功效,对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等疾具有良好效果”; 《中国药植图签》载释:”苦荞壳含有大量的芸香苷甙,具有维生素的活性。100%苦荞壳可预防毛细血管脆弱所诱发的出血症,尤其对偏头疼同痛、颈椎病、失眠患者效果更佳,夏凉冬暖、透气安神、可解除疲劳”; 现代科学认为,苦荞皮富含芦丁和丰富的维生素,以及钙、硒、锌、钾、钠等微量元素,并能产生最适合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使头部微循环血流加快,有效改善脑部供血供氧,活化脑细胞,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功能,长期使用三匠苦荞枕可以促进和改善人体微循环,对疏通血管、调节血压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促进睡眠、清热泻火、预防感冒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功效。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一、 概述 茶树菇学名“茶薪菇”,别名“神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绣伞科。是一种食用及药用为一体的大型食用菌。它食用味美、柄脆、香浓、纯正,菇汁有较浓的松乳红菇香味,故用它做调料,主菜十分完美,是宾馆、宴席最佳佐料。药用滋补壮阳,对肾虚、尿频、水肿、祛湿利尿、健脾胃有独特的疗效。对美容、保健、抗癌、降血压,中老年人防衰老、小儿低热、尿床有较理想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功能,茶树菇的提取物对小白鼠的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达80-90%,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中心测定,内含人体必需的十七种氨基酸和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抗癌物质、多糖和各种营养元素,普遍高于其它食用菌近十倍。该产品荣获“中国乡镇企业第三届出口产品展销会”金奖、全国食药菌双交会“优质产品奖”、“96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国际名牌食品奖”,中国消费者基金会确认为该产品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国家科委“星火科技重点项目”、国家经贸委列入名牌产品之一。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中央电视台在“星火科技”“科技博览”“金土地”等栏目作过多次专题报道。列入亚太地区对华投资重点项目,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于本项目的发明人谢远泰为全国农村星火带头人。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好评。 二、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1、形态: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有浅皱纹,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有纤维状条纹,中实。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内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椭圆形,淡褐色。 2、春秋两季群生和单生在茶树根部及腐朽洞内。外形类似“鸡纵”,常被人们误称“鸡纵”,野生产量较少,十分珍贵。 第三节 生物学特征 茶树菇人工栽培历史极短,科研人员对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少,但从茶树菇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其生长的基质,就可以初步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茶树菇主要分布在北温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热带地区却罕见,极冷极热的气候条件都不适合茶树菇的生育,茶树菇可按一般木腐菌的培养方法来进行栽培。 (一)、茶树菇生产发育的营养条件: 因为食用菌没有绿叶素,只能依靠同化有机物为生,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生长素物质。茶树菇的碳源主要来自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茶饼粉等。菌丝又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木质素能力较差,利用蛋白质能力极强,茶树菇所吸收的碳素大约只有20%左右被用于合成细胞物质,80%被用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被氧化分解,因

执着种菇人引民致富典型先进事迹

---------------------------------------------------------------范文最新推荐------------------------------------------------------ 执着种菇人引民致富典型先进事迹 执着种菇人引民致富典型先进事迹 说起**镇**村**组的种菇人**,当地村民无人不晓,他不仅靠种菇走上了致富路,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菇大王”,而且还不吝传授种菇技术给乡亲们,带动一方群众走上致富路。 1996年,在外奔波多年的**怀着满腔豪情回家创业。精明强干的他利用在外地打工接触出售草菇、香菇的机会,拿出自己的半亩自留开始种起了香菇,经过一年的努力,所种的菇喜获丰收。于是,**注意收集食用菌市场信息,他发现市场上白金针菇价格高且供不应求,是一项“短、平、快”的农村致富项目,1997年,他贷款10000多元,引种5000袋,大胆尝试种白金针菇。然而,种植白金针菇难度大,加之自己不懂技术,投入的数万元打了水漂,还欠了一屁股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到城里书店买来了几套种植白金针菇的技术书籍,认真学习琢磨,特意从福建引进种苗,在田里进行试种,连吃饭也不离开菇棚一步,量温度,查湿度,仔细观察菌绿体和子实体的形态,认真加强菇棚田间管理……同时,还跑到福建学习种植技术,并高薪聘请了六名种菌专家来郴传经送宝,进行技术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的日夜侍弄,棚内菇床上长出一排排白花花的“银锭子”。试种成功后,他集中精力扩大大棚白金针菇种植面积,由起初的半亩扩大到复种的四亩。由于他家培育的白金针菇质量 1 / 14

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新技术

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新技术 茶树菇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风味独特,是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菌类。茶树菇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但传统的固体菌种栽培模式不但成本高、周期长,而且产量也不高。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结合自身液体菌种新技术的应用,在茶树菇生产栽培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现将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生产过程介绍如下: 1、季节安排 茶树菇菌丝生产最适温度为22-26℃,子实体生长以18-25℃为宜。传统的栽培方法由于周期较长,一年至多能搞两季,即春季2-3月接种,4-6月出菇,或秋季在8-9月接种,10月中下旬及翌年的3月份出菇。用液体菌种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由于液体菌种萌发快、吃料快,菌丝生长时间短,同时又省去了中间制种的多个环节,每年可多季节栽培,从而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2、培养基的合理配制 茶树菇菌丝蛋白酶的活性较强,生长发育需要丰富的氮源。在配制培养基时氮源辅料添加量要合适,如培养料含氮量过高,会造成污染率高,出菇迟;培养料含氮量过低则影响产量。我单位的科研人员经过反复栽培试验对比,筛选出如下配方:

(1)硬杂木屑63%,棉籽壳20%,麸皮15%,石膏1%,生石灰1%。 (2)硬杂木屑75%,棉籽壳10%,麸皮10%,玉米粉3%,碳酸钙1%,石膏1%。 (3)木屑43%,玉米芯39%,麸皮15%,棉籽壳10%,碳酸钙1%,石膏1%。 3、拌料、装袋、灭菌 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粗细要适度。原料过粗易扎破塑料袋,引起杂菌污染;过细影响透气,菌丝生长缓慢。将配制好的原料干拌均匀,加水调至含水量60%左右。装料时采用17×33厘米折角塑料袋,每袋装干料300-400克,套上无棉套盖封口。常压灭菌100℃维持6-8小时,冷却后接入液体菌种。 4、菌种制作及培养 用液体菌种培养器生产一批菌种仅需3天,是使用固体菌种周期的1/10,每罐菌种成本为195元,可接4000-5000袋。由于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因此萌发点多,接种后6小时即可看到菌种萌发变白,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九年级生物5月统一测试(一模)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九年级生物5月统一测试(一模)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喇叭沟门的原始森林 B. 野鸭湖的湿地 C. 颐和园的昆明湖 D. 动物园的猴群 2.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 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 阳光 B. 水分 C. 空气 D. 温度 3.图中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 A.草→斑马→狮子 B.土壤→草→斑马 C.狮子→斑马→草 D.斑马→狮子→细菌 4.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将低倍物 镜转换到高倍物镜(如图①→②)进行观察。视野 内的变化是 A. 视野变亮 B. 视野范围变小 C. 细胞变小 D. 细胞数量增加 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染色的酵母菌饲喂草履虫,制作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的现象 是 A. 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B. 酵母菌经草履虫的口沟进入体内形成食物泡 C.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草履虫的口沟排出 D.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盐水后草履虫向对侧移动 6.下图所示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制作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形态 B. ①是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口腔上皮细胞的DNA主要位于②内 D. ③是细胞质,其中分布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7.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在受精卵发育为健康少年的过程中,一般不涉及 A. 细胞癌变 B. 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 D. 细胞生长 8.北京先农坛神仓被誉为“天下第一仓”。粮仓顶部开有气窗可以散热,这些热量主要来源于粮 食的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消化作用 9.肾脏相当于人体的净化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茶树菇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茶树菇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茶树菇产业化发展现状 茶树菇是著名的食用兼药用菌,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含有人体多种必需氨基酸;茶树菇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 目前,茶树菇产品以保鲜与烘干为主,内销150多个大中城市,并且出口东南亚各国及销往我国香港、澳门特区。据海关提供的数据,国外食用茶树菇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其中,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从市场的消费势头来看,茶树菇已经成为都市居民“菜篮子”里面常见的食品,而在都市餐饮业的菜谱上也成为食客最为喜爱的美味山珍。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其市场定位已逐步走向蔬菜化,保鲜茶树菇从南方基地直接运往上海、广州、深圳、长沙、北京、西安、武汉等大都市,售价都在每公斤15元左右,冬季和夏季产量低时售价每公斤25元左右。大多消费群体已经接受了茶树菇作为大众食品进入蔬菜市场,市场容量逐步扩大。消费潜力巨大。 茶树菇起源于江西省广昌、宁都、吉安等县市。上世纪90年延伸发展到福建、广东、湖南、山东等省及上海、天津等市。其中福建发展速度较快。仅古田县每年栽培量达3亿袋,形成全国最大茶树菇生产基地。 中国自90年代把茶树菇列为珍稀菇品开发以来,发展速度很快,现有全国栽培数量达10亿袋(15~17㎝×30~35㎝规格栽培袋)。产量323868吨(鲜品),其中主产区福建省139.229吨占43%,江西50000吨占15.4%,山东省年全省产量已发展到11000吨,较前几年增长5.5倍,广东、湖南、浙江、河南、安徽、江苏及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均有很大的发展。许多省(区)都把茶薪菇作为食用菌产业主攻品种来开发。广西、广东等省区这两年发展较快,广西自治区去年年实现产量4000多吨。浙江省靠近江西、福建的毗领县农民引发茶新菇生产很快形成规模,全县年产量达4000多吨,比上年增长2倍。茶薪菇品质脆爽,味道清香,很受市场欢迎。其消费面已形成有替代香菇的势况。在价位上也比较适宜,一般保鲜菇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哈尔宾、长春、西安等大都市。每逢节日单价平均在10~12无/千克,价格也较为相宜,因此已成为都市民众“菜蓝子”里常见的菇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茶薪菇作为一种珍稀食用菌现已成功地进行人工栽培,其栽培技术大体上与

中国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和品种概况

中国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和品种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gricultural culture collection of China,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张金霞黄晨阳 北京100081, Email:jinxiaz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8029118.html, 一、中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 中国是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的《列子》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了食用菌的美味;以后的《齐民要术》、《菌谱》、《广菌谱》、《本草纲要》等都有食用菌栽培和利用的记载。中国也是食用菌栽培最早的国家,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多数起源于中国(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 表1. 常见食(药)用菌栽培(工业发酵)历史记载 备注 种类用途栽培起始 年代和国家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 食用公元前50年, 南欧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食用兼医用600年,中国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食用1975年,中国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食用800年,中国 香菇(Lentinula edodes) 食用兼医用1000年,中国 茯苓(Poria cocos) 医用1232年,中国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食用兼医用1600年,法国 灵芝(Ganoderma spp.) 医用1621年,中国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食用1700年,中国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食用兼医用1894年,中国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食用兼医用1900年,德国 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ulea) 食用1958年,法国 白阿魏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 食用1987年,中国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食用1977年,法国 滑菇(Pholiota nameko) 食用1958年,日本 猴头(Hericium erinaceus) 食用兼医用1960年,中国 鲍鱼菇(Pleurotus spp.) 食用1969年,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食用兼医用1986年,中国 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 食用1973年,日本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食用1981年,中国 竹荪(Dictyophora spp.) 食用1982年,中国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医用兼食用1983年,中国伴栽天麻,工业发酵灰树花(Grifola frandosus) 食用兼医用1983年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食用1960年,德国 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食用兼医用1970年,日本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 食用兼医用1970年前后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硒(Se)是人体内的高效氧化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973年,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它为人体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硒缺乏的问题,通过生产富硒农产品可以使该问题得到解决。早在1984年,芬兰就已利用含硒酸钠的肥料生产谷物并取得成功。90年代初,我国各地也陆续开始富硒农产品生产。由此,富硒农产品生产经历了一个从 低效分散到高效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富硒农产品已初具规模,主要有富硒食用菌、 富硒稻米、富硒茶叶等30多个品种。其中,富硒食用菌的发展有着明显优势。 1、富硒食用菌的优势 大部分食用菌都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其进行富硒培养,生产出的食用菌将兼具自身和硒的优良效用,成为保持人体健康的高效农产品。大量研究还表明,食 用菌通过富硒栽培后,其自身药用活性物质水平呈现增高。如,赵雷等研究发现硒可 以明显提高灵芝中多糖、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但并不改变灵芝蛋白质的分布和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配比,铜和钼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量的增加。孙 娟等发现硒还可以同时提高菌丝体的灵芝多糖和灵芝酸含量,添加40 mg/L亚硒酸钠 培养,灵芝多糖含量比对照提高42.3%,灵芝酸含量比对照提高10.6%。在富硒培养对金针菇、茶树菇等食用菌的影响研究中,硒不仅能够缩短金针菇的生长周期,而且 能够增加其生物量;硒能促进茶树菇菌丝多糖及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脂肪含量下降。 另一方面,国内外已开发的诸如富硒茶叶、富硒稻米、富硒水果等农产品存在发展限制。其一,受到富硒地域限制且硒转化效率没有食用菌高;其二,会因为土壤中的 有机质,使得胶体矿物质与硒结合,从而影响硒的植物吸收和富集。如,当土壤酸度 偏高时,硒就很难被植物体吸收。再则,硒常以硒蛋白、硒多糖等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比起农作物,食用菌可利用低廉的原料进行栽培生产,不受富硒土壤的地 域限制,同时其菌丝和子实体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较高,可以实现有机硒的大量富集。 2、富硒食用菌的功效 食用菌中的硒是以硒多糖、硒蛋白及硒核酸为主要存在形式。硒多糖及硒蛋白均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增强动物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其中硒多糖能 够抵抗其他金属中毒,而硒蛋白参与构成硒酶的活性中心,能够维护肌肉正常功能, 参与炎症调节,预防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等症。硒核酸(Se-tRNA)则主要是对某些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蛋白质的过程有特定的促进作用,从而调节生物整体代谢。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富硒多糖、富硒蛋白、富硒核酸类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对人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蘑菇

浅谈巴彦淖尔五原县平菇温室熟料栽培技术 李宇 【摘要】从菇房准备、菇房消毒、培养料的准备、培养料的科学配制、拌料、装袋与灭菌、接种与培养、出菇期的管理等方面介绍平菇温室熟料栽培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我对周边乡镇走访调查,近几年五原县的平菇有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平菇;温室;熟料栽培 【引言】为了促发展,帮贫困,努力构建党内帮扶机制。县政府领导大力支持农民种植平菇,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每亩平菇可收入3万元。套海镇村民王庆福,靠自己掌握的精湛的科学技术和灵活的市场信息,走出了一条靠养殖平菇,每亩地年收入3万元发家致富的路子。五原县从2005年开始栽培平菇至今一直栽培,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和效益的双赢。

目录 一.五原县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3) 二.平菇熟料栽培过程 (4) 三.栽培平菇的意义 (8) 四.栽培平菇应掌握好几项原则 (10) 五.采菇时应注意的问题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一.五原县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五原县位于巴彦淖尔盟中南部。东临乌拉特前旗,北与乌拉特中旗以乌加河(总排干沟)为界,西靠临河市,南隔黄河与伊克昭盟杭锦旗相望。面积2569平方公里。人口26.24万,蒙古族0.48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39万人。辖18个乡、3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五原历史悠久,史籍记载始于战国。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五原郡。隋置丰州五原郡。明时入于蒙古。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设大辞典五原厅。1912年改五原县。现在的五原县1958年4月由原五原县和原达拉特后旗合并而成。 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042 1052米,其中西南略高,东北稍低。南临黄河,北有乌加河,境内灌渠纵横,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有大小湖泊93个,水面3.75万亩。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年降水量200毫米,无霜期160天。是自治区主要产粮旗县之一。 粮食以小麦为主,糜黍、玉米次之。经济作物有甜菜、胡麻、葵花籽、线麻、黑瓜籽等。并盛产枸杞、红花、党参、甘草等名贵中药材。家畜家禽饲养业和水产养殖业等颇具规模。

茶树菇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高产栽培技术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其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菇体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元素,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高档珍稀食用菌。 1 栽培环境条件 茶薪菇菌丝生长温度为3-35 ℃,最适生长温度为 23-28 ℃。温度在30 ℃以上,菌丝长势减弱甚至停止。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为23-26 ℃,最适温度为18-24 ℃,温度较高或较低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据试验,温度在20 ℃左右时出菇最好,从现蕾至成熟约10 d.茶薪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菌丝生长时的空气相对湿度以65%-70%为好。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过分明亮的散射光对菌丝生长起抑制作用。茶薪菇为好氧菌,对CO2十分敏感。通风不良,CO2含量过高,菌柄细长,菌盖发育受阻,易开伞或致畸形。菌丝体可在pH值4-7范围内生长,以pH值4.5-5.5生长最好,pH值低于4或高于7时菌丝均会生长不良。 2 栽前准备 茶薪菇有室内层架立袋出菇、脱袋覆土出菇、菌墙式袋栽法等栽培模式。春栽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制袋接种,4-5月出菇;秋栽于8月底和9月初制袋接种,10-11月出菇。茶薪菇袋栽通常在室(棚)内出菇。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向阳、交通方便、近水源、周围无污染的场所建造简易菇

房,结构以砖瓦结构为最好。在菇房或菇棚内可设置床架。丰县通用的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40%、棉籽壳30%、麦麸16%、玉米粉8%、菜籽饼粉4%、石膏1%、白糖0.5%、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0.1%. 3 菌袋制作 按常规称量配料,调含水量60%左右,料水比约1.0∶1.2,灭菌前pH值7左右。待水分渗透均匀后及时装袋。卧袋栽培通常采用规格为15.00 cm×55.00 cm×0.04 cm的低压聚乙烯筒膜袋装料,每袋装干料700 g.高温灭菌的具体操作为:开气阀加热,待压力上升到0.8-1.1 kg/cm2、排出的气体达107 ℃时,控制2-3 h,保证锅内的热量有足够时间穿透料袋,袋内外的温度一致后再加温,使压力上升到1.5-1.7 kg/cm2、保持105-120 min.开始升火时,烧大火猛攻,要求点火后2 h 袋内中心温度达97-100 ℃,然后保持15-18 h[1-2].中途不能停火,不能降温,保持文火,保持100 ℃。培养好的原种和栽培种,菌丝粗壮浓白,待料温冷却到28 ℃时在菌袋两端接种。也可在灭菌后,将打孔、接种同步进行。接种后用透明胶带贴封接种孔。每瓶菌种可接种25袋。 4 发菌管理 接种后前3 d,室温调节到25-27 ℃,使菌丝生长健壮。当菌丝长到料深的1/2时,其生长开始变慢,此时松动袋口扎口绳,或在菌丝生长前方的1.0-1.5 cm内穿刺1-2行微孔增氧。发菌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70%左右。且不可有过分明亮的光照,门窗要遮光。

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科与工程学院 200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贮藏加工工艺学》课程作业 题目: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班级:食工072班 学生:王欣孙双斌刘兵 艾力亚森霍佰祥王侃侃 完成日期:2010年5月 成绩:

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言:荞麦是集营养、防病疗疾、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优异粮食品种,是人们喜爱的小杂粮作物,因而荞麦的开发利用发展的十分迅速,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的转变,以及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于荞麦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针对当前的荞麦加工现状进行了解,并根据结果分析荞麦加工的发展趋势及其中的关键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荞麦开发的市场现状、荞麦加工现状、荞麦营养成分等基础性研究现状的分析,评价了我国当前荞麦开发的现状,并针对分析结果,对荞麦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 关键字:荞麦;开发利用;现状;营养价值;产业化 荞麦因其特有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在杂粮开发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在营养成分的基础研究、保健功能研究、加工开发等方面,荞麦的开发要较其他杂粮有一定的优势。下面就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荞麦开发市场现状 1.1.1 国内市场现状: 荞麦在国内市场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1 在农业产业中荞麦生育期短,从种到收一般只有七十到九十天,早熟品种五十多天即可收获。荞麦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发育快,在作物布局中有特殊的地位①。我国幅员辽阔,但是真正的优质耕地却并不多,荞麦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期短,一度成为地方的“救灾作物”,同时荞麦在改良土壤、抑草等生态调节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因而荞麦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面积,数据显示我国荞麦产量在2006年已经达到一亿两千吨。1.1.1.2 荞麦加工现状荞麦由于其特有的价值,可以被加工成各种产品,包裹面条、烙饼、面包、糕点、荞酥、凉粉、血粑和灌肠等民间风味食品,还有其他副产品②。同时荞麦的综合利用也为其开发有一定的增值作用,如利用荞麦碎粒、皮壳、秸秆和青贮制作饲料,荞麦田养蜂等。因而荞麦的加工品及综合利用增加了荞麦的产业价值,使得荞麦由以前的传统杂粮产品,正向一种经济作物发展。 1.1.2 国际市场现状: 荞麦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我国的荞麦在国际市场上以“粒大、皮薄、

茶树的种植与采摘技术

茶树种植与茶叶采摘实用技术培训 一、园地选择 茶园宜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连片集中、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养分丰富、地下水位低、排水保水性能良好,土壤呈微酸性(值在~之间),适应机械化耕作管理、未种过木薯、红薯等荒坡地、耕地. 二、园地规划 、茶场规划:宜应用生态学原理,建立以茶为主,多种经营、主体种植、生态管理、产出绿色食品地新型茶场.宜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农林牧副渔统一安排.茶场内宜根据生产规模、经营管理方式,科学规划好总场与分场、办公区与生活区、生产区与厂房区、商业区与文化区. 、种植规划:坡度度以上山地宜规划植树造林,度以下集中连片地块宜规划建立茶园,零星地块宜规划种植牧草、饲料、绿肥、豆科作物、花卉、药材等,低洼积水地宜规划修筑水库,茶园梯壁、路旁、沟边及房前屋后宜规划种植水果和观赏树,风口处宜种植防护林带,使茶场成为一个人工生态群落区. 、茶园规划: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坡度度以上地块规划建立梯级茶园,度以下地块规划建立棋盘或长方型茶园.茶行尽量规划南北走向,茶行间保持平行,避免出现断行和闭合行,每~行茶宜规划植一行遮阴树. 、道路规划:宜根据茶园面积和方便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来规划道路.一般亩以上设立主道,宽~米;亩以下只设支道,宽~米;茶园内还要设步行道,把茶园分割成若干作业区,一般以亩为宜,茶行长米左右较为恰当;梯级茶园一般~行设一条步行道,宽米,横向步行道按水平开设,纵向步行道根据山形设置,可建成直道、Ⅰ字道、道.主道、支道、步行道应连接贯通,以方便运输. 、水利规划:以有利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分养分流失,利于排水、灌水、蓄水为原则进行规划.园内规划建立能排、灌、蓄水地排灌蓄水沟和蓄水池,滴喷灌水利设施,水沟条数和深宽度宜视排水量与需水量而定;园外规划建立能阻隔暴雨进入茶园地防洪沟,水沟要求纵横有序,大小相通.蓄水池主要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一般每~亩茶园建立一个,深宽度按每亩蓄水量~立方米来计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