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2.自身条件:①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②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③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相关性。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在两级地区出现极光。

考点二地球的自传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与周期

1.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速度

?

(1)除南北两极外,地球自转时球面上各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约为15°/h。这是因为地球自转360o所用时间约为24小时。

(2)自赤道向两极,纬度越高,自转半径越小,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线越小,即线速度越小。

①地表任一纬度线速度:Vφ=2∏RCOSφ/24

②自地表h高度上线速度:Vφ=2∏(R+h)COSφ/24

(3)在南、北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

3.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3.时间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东面的时间较早。

(1)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

(2)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

(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下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相差1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

?

(4)时区数与中央经线度数的求算:经度数除以15,余数小于7.5度,时区数即为得数;余数大于7.5度,时区数即为得数加1。时区数*15即为中央经线度数。

4.两个日期的划分

(1)日界线

(2)两个日期划分:180度经线和地方时为0:00的经线

三、航天发射中心场址选择

1.位置:地球上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大发射的推动力,发射场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优越。

2.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借助于地球运动惯性的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

3.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因为晴天多,空气透明度好,有利于跟踪观测。

4.时间:一般选在夜间,因为夜晚发射升空时,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

5.地形:地形开阔地区较理想,便于对卫星的踪观测。地势较高较为理想,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考点三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与周期

1.地球运动的轨道与速度

?

图3

如上图所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圆椭圆,地球在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在近日点附近快,在远日点附近慢。

易错点提示

1.应注意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地轴倾斜方向与近、远日点的配置关系,如图2中所示配置是错误的。

2.冬、夏至日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与近、远日点的位置不同。如图3所示,b、e分别为远、近日点,而c、f分别为夏、冬至日。

2.周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特点:

(1)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的倾角;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轴的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以上两个特点引起了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于太阳直射点这种位置的变化,引起了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

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划分了五带。

2.黄赤交角与五带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也就决定着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度数。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与季节变化

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若是黄赤交角等于0,就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也就不可能有四季的变化。

三、太阳直射点

在一天之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间的某条纬线上的所有点。但在某个时刻,则只直射其中一点,该点地方时为正午12:00。

1.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求算:

(1)直射经度的求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日照图上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所在经度,即地方时为12:00的那条经线。

(2)直射纬度的求算:即δ的确定。可通过如下途径得到:

①特殊日期:依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以确定特别日期太阳直射纬度。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②极昼极夜范围:等于90-δ。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其判断方法是:“东昼晨,西昼昏”

(2)昼夜长短,即昼与夜的比例关系(昼弧与夜弧比例),昼长+夜长=24小时: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

由于昼是以正午12:00点为中间,上午与下午对称于正午,则: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4)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并且越向高纬昼越长,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特别提示

①赤道终年昼夜平分;②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分布: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对于最大值: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因有太阳直射现象,在直射时达最大值,且此最大值为90°。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最近时达到最大。

对于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

误区警示

认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该地昼一定最长是错误的,因为这一结论不适用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如20°N昼长最长的时间是6月22日,但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太阳直射该地的时间。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运用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即:H=90°-(φ±δ);②运用三角涵数:tanH =h/L

3.太阳方位与影子朝向及长短变化:

(1)日出、日落方位:日出、日落方位是站在晨线、昏线上看到的太阳所在方位。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正午太阳方位

正午太阳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密切相关,在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在太阳直射点以南各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则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是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是位于正北;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有时位于正南,有时位于正北,直射时位于头顶。

(3)影子朝向及长短变化: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4.对称现象:

(1)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关于当地正午(12:00)对称。

(2)在同一天中,φ°N的昼长等于φ°S的夜长;φ°N的夜长等于φ°S的昼长。

(3)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

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见下图

?

(4)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则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

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见下图。

?

高中地理 存在生命的行星测试题

高中地理存在生命的行星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宣布:美国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这是第一个进入了星际空间的人造天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 A.观测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 B.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这些行星轨道面 C.共观测到六次太阳耀斑的周期性活动变化 D.穿越了密集的小行星带 2.目前,“旅行者”1号应位于 A.地月系B.银河系 C.太阳系D.河外星系 3.若“旅行者”1号在今后的飞行过程中发现一颗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可推断该行星 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 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 4.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这些条件被科学家称之为“金锁链条件”。下列有关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 B.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宜的大气 C.自转周期适中,昼夜温差较小 D.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安全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5.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A.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火星、木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 B.从结构特征看,地球属类地行星,体积质量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

C.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都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D.从结构特征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公转运动又有自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人类的行星 7.地球的特殊性与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有关。其宇宙环境稳定的原因有 ①太阳较稳定②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不同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④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①行星是 A.水星B.金星 C.火星D.木星 9.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智慧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B.昼夜温差相对较大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不受太阳活动影响 10.此时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B.北极地区极光绚丽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D.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11.图中三大行星的共性特征是 A.体积大小相近B.表面温度相近 C.自转周期相同D.公转方向相同 新华社华盛顿2017年8月21日电,当天,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迎来日全食,美国华盛顿时间(西五区)13时16分,太阳被月亮完全“吞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下列关于日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指导教师巫清华茫茫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凡的星球,尽管它小得像宇宙中的一粒沙尘,却拥有着如此复杂的生命。以现有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并未发现还有任何一个星球存在着复杂生命体。那么生命存在的条件到底有哪些?到底存在多少,有多么苛刻的条件才能造出非凡的地球呢?关于地球的特殊性,课本并未做详细的介绍,经过整理资料,笔者发现生命存在必要条件最常见的一共有20 条之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7 点。条件一:存在液体的水 可以说水是生命的一部分,任何生命都需要水,如植物的生长、水生物的生存、动物体内的循环。水的化学特性,恰好支持以碳元素为基础的生命,能在水的这些特性中生存,包括溶解,并传送生命所必须的化学养料。如在生物体内,水可溶解各种营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等要成为悬浮于水中的胶体状态才能被吸收;水在血管、细胞之间川流不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再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等。水吸收太阳热能的能力对地球有着关键的影响,水能吸收太阳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水吸收热能的时候不仅能调节温度同样也在储存能量,所以巨大的水体是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最关键条件之一。如果地球表面不是现在的“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而是很多人期望的那种陆地多海洋少的格局,那么地球温度也会让人类无法忍受。

条件二:需要一个有氧的大气 大气只占地球直径的1%它由78%勺氮气,21%的氧气和w 1% 的二氧化碳气体等组成。在地球上,氧气和氮气的比例也是至关重要的。氧气浓度过低则会导致呼吸不畅甚至缺氧死亡;氧气浓度过高则会导致氧中毒,严重的将危及生命。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大气层确保了温和的气候,阻挡了各种来自宇宙的有害辐射。并且配合得恰到好处的气体又是液态的水和复杂生命所必须的。 条件三:行星与它的恒星之间有适当的距离一个可住人的行星必须生存在所谓的黄金地带,它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必须恰到好处,水温也要恰到好处。液体的水帮助人类确定了可住人的界线, 如果太热水就会蒸发,如果太冷水就会像今天的火星一样结成冰。在太阳系中可住人的区域是非常狭窄的,只有在远离金星轨道以外到火星以内的环带才可住人,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只要再接近5%,地球表面的温度就会过高,达到华氏900 度。相反,如果地球再远离20%就会像火星一样在大气层周围形成二氧化碳的云雾,使它表面进入冰雪和严冬,会消灭一切生命。 条件四:特殊的板块运动 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而这些板块在不断的移动,这种动态的地质有各种调节作用,如地球内部的温度回收碳,将生命必须的元素混合,还有改变大陆的形状,形成高低起伏的地形等。高低起伏的地形对水循环的实现和保持生物的复杂多样性十分重要,保证

04地球与生命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在过去很长时间以来都代表着我们世界的全部,从人类开始思考这一问题到现在,在人们还没有办法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观察它时,各种各样的猜想在人们心中不停的存在着。 起初,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认为大地只是一个平面,其实这很好解释,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生活在平地上,可随着人类探索的脚步不断的深入,更多的现象显示出来,比如远去的船会向下消失,又比如只有向南或者北走,才会有温度的变化,向东或西却不会,人们开始从新定义这个问题,大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大地会有边界吗?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这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在《浑仪注》中的记载。表面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地球的真实形象并不像远古时期想象的那么简单了,而在我国古代的众多文献中,早就有了“地球”这一形象的雏形了,比如著名的楚辞《天问篇》中就已经提出地球其实是一个圆球的假说,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完整的“地圆说”概念,而亚里士多德从月食以及其他天文规律的角度也证实了这一点,和中国一样,由于人们我观察角度还很狭隘,这个说法并在西方世界也没有深入人心,虽然后来的科学家通过众多的科学观察在理论上不断的证明了这一观点的可靠性。 直到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领导的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才让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相信地球是圆的,麦哲伦的帆船队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在不走回头路的情况下,艰难的回到了出发地。于是所有持观望态度的人们,终于可以向别人宣布,“看,我早知道是这样!”。 在中华文化中,直到近代,与西方世界更广泛接触之后,大部分的中国人才愿意相信“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 承认地球是圆的,无疑是人民大众科学观的一次飞跃,是整个人类宇宙观的一次重要事件,而“地球”一词,也是基于这一点的基础上得以普及的,而国际上的“Earth”的叫法原至于古英语中“大地”的意思。 人类第一位能够以宏观视野看到地球的,是苏联著名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他也是地球上第一个进入太空人类,当他亲眼目睹地球的全貌时,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它水球。” 今天,当我们观看一副世界地图时会发现陆地在地球表面确实不想古人想象的那么丰富,地球的表面有70%以上都是又海洋覆盖的,辽阔的大地只占不到30%,这些面积有多大呢?打个比方来说,海洋的面积大概有现在的中国国土面积的38个大小。 在太空观测地球或者打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地球上的几块大的陆地,像漂浮在海洋上一样,不过他妈不是漂浮在海洋上,而是漂浮在地壳上,它们不仅包括露出海面的陆地部分,也包括海洋的底部与它们一起的整体的一片片大的板块,有科学表面,这些板块并不是一尘不变,而是一直漂移的,事实上地球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板块,正是这些在地球表面飘来飘去的板块,才构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地球表面的形状。 而且,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如果在一个足够高的高空俯瞰地球,你会发现地球并不是我们在许多照片中看到的那种蔚蓝的大海与绿色大陆的美丽形象,而是一片深邃与墨绿色的。这就是地球上的海洋的颜色,而这些海洋之中,直到现在还有90%没有探索过。 有记录以来,地球上出现的最高地表温度是在1922年北非的利比亚,当时记录的气温达到58℃,而作为一般人类的皮肤来讲,平均最高也就能承受45℃左右的温度,这个温度想必一定会把人烤化的。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在南极,那里的冬天能达到—73℃,而人类记录的最低气温是1983年在南极点附近的东方站留下的,当时那里的温度已经接近—90℃了。 如果把地球上水都去掉,我们就会看见一个像土豆一样的不规则的球体,在这其中我们能够看见最高处与最低处的巨大差异,在太平洋深处有着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而在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有一座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有8848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标准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地传奇()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地?() . 自转轴倾斜了° . 有岩石质外壳 . 身躯不大不小 . 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地年龄比地球() . 相差无几 . 小亿年 . 小得多 . 大亿年 3.现今海洋地水主要是(). . 慧星撞击带来地 . 地球刚形成时就有地 . 火山喷发出地水蒸汽 . 从月球上吸引形成地 . 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地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百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地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地证据.() . 对 . 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 . 对 . 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地奥秘()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地最主要特点是() . 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地生物 . 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地海洋生物 . 一个相当混乱地时期 .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地祖先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地无脊椎动物.() . 腕足动物 . 三叶虫 . 珊瑚虫 . 软体动物 . 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地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地面纱?() . 化石记录不多 . 地层发生严重地变质变形 . 多数是菌藻类

. 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地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地是(). . 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地面貌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 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万年 . 生动地再现了亿年前海洋生命地壮丽景观 . 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 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地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 . 对 . 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地生物.() . 对 . 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地规律和证据()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地原因是() . 运动方式不同 . 营养方式不同 .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 细胞结构不同 2.人体具有恒定地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地基本特征,这说明() . 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较近地亲缘关系 . 人类比哺乳动物低等

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大气层的形成:我们知道体积和质量越大,产生的引力越大。如果体积和质量太大,所产生的引力就会很大,会使星球表面的大气受到的引力太大而密度很大,不适宜生物的生存。如果体积和质量太小,星球所产生的引力太小,不足以抵抗由于自转引起的向心力,这样星球表面的气体就会被甩出去而形成不了大气层。地球的质量适当,所以能形成大气。 大气组成:地球的大气是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 原始大气: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不适合生物生存的需要。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大气高空的氧气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合成臭氧,形成臭氧层。臭氧层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可以保护生物不受紫外线的伤害。 二氧化碳和臭氧层的演变、形成: 二氧化碳: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只有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到其他场所再返回的不停流动。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 臭氧层:在绿色植物尚未出现于地球上以前,高空尚无臭氧层存在,太阳远紫外辐射能穿透上层大气到达低空,把水汽分解为氢、氧两种元素。当一部分氢逸出大气后,多余的氧就留存在大气中。 在此过程中,因太阳远紫外线会破坏生命,所以地面上就不能存在生命。初生的生命仅能存在于远紫外辐射到达不了的深水中,利用局地金属氧化物中的氧维持生活,以后出现了氧介酶(Oxygen-mediating enzymes),它可随生命移动而供应生命以氧,使生命能转移到浅水中活动,并在那里利用已被浅水过滤掉有害的紫外辐射的日光和溶入水中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以增长躯体,从而发展了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 于是光合作用结合水汽的光解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增加起来。大气中氧的组分较多时,在高空就可能形成臭氧层。这是氧分子与其受紫外辐射光解出的氧原子相结合而成的(见大气臭氧层)。臭氧层一旦形成,就会吸收有害于生命的紫外辐射,低空水汽光解成氧的过程也不再进行。于是在低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成为大气中氧形成的最重要原因。这时生命物因受到了臭氧层的屏护,不再受远紫外辐射的侵袭,且能得到氧的充分供应,就能脱离水域而登陆活动。总之,植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气中氧出现并逐渐增多起来,动物的出现借呼吸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比例得到调节。 氨气最后逐渐转变为氮气。

地球自形成以来已经历了46亿多年地球上有生命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

生命进化对称性的数理模型 李四维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 2004级 210093 南京) 摘要:首先通过物理系统分析了结构对称与能量最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动物体形结构的对称性,并认为动物体形结构的对称性是在进化过程由“最小能量原理”决定的。通过核苷酸的二进制数字编码,并根据对称变换分析4 种核苷酸的二进制数字编码与对称性之间密切关系。根据氨基酸遗传密码子的简并程度并以分子量(Mw)及等电点(pI)作为氨基酸的化学特性坐标,作出其二维集合MP分类图,根据氨基酸的分类分析,可以认为:高简并度(对称性高)氨基酸多数是脂烃类和羟脂烃类的氨基酸,分子量比较小,分子结构比较简单,大部分为疏水性, 主要组成跨膜结构或蛋白质的结构域, 可能是出现较早的氨基酸; 而低简并度(对称性低)的氨基酸,分子结构比较复杂,分子量比较大,多数是和蛋白质功能有密切联系的基团,可能是进化出现较晚的结构。最后对数字生物学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对称性; 最小能量原理; 对称变换; 遗传密码简并度; 分子对称;数字生物学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Model on Symmetry of The Creature Evolution Li Siwei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 Abstract: Two actually physical systems are first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symmetry and the minimum energy is then shown. On the basis, we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symmetry of body structure of animals ,and think that the symmetry of body structure of animals is determined by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energy. The 4 nucleotides of DNA sequences can be further encoded with two - bit digits in which t he first bit is the base bit to encode purines and pyrimidines and the second bit is the functional group bit to encode the keto group and amino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degeneracy of genetic codes and the two dimension distribution of molecular weights (Mw) and isoelectricpoints ( pI) of amino acids , a set of classification grap h(Venn’ s diagram) of amino acids can be obtain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mino acids of high degenerate group are mostly small and simple, and constitute the transmembranic structure or the structural domains of protein molecules. So amino acids of high degenerate group might appear in the early evolution stage. On the other hand , the amino acids of low de generate group are rather large and complex , and ultimately correlate to the functional domains of protein molecules , then , the amino acids of low degenerate group might appear more lately during evolution. Key words : Symmetry ; Principle of minimum energy; Symmetry transform; Degeneracy of genetic codes;Symmetry of molecules;Digital biology

1.1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有答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哈雷彗星、流星体②月球、星云③航天飞机、陨石④恒星、待发射的航天飞机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形态多种多样,是物质的,是孤立存在的 B.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才可以构成天体系统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许,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结合下图回答3~6题。 3.从发射节省能源角度考虑,最合适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飞船“神舟七号”运行时所在的天体系统不.包括(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酒泉成为载人航天发射场的有利条件是 ( ) A.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 B.纬度低,接近同步地球轨道 C.气候干旱,晴天多,空气透明度高 D.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 (二)综合题 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 ___, 轨道离地球最近的是__ ____。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轨道 和________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 ______向______。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 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来。 (4)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什么?(6)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_(学案含答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导学案序号:10课题: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型:新授课时:2 主备:初审:终审人:备课时间:5、16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你了解多少? 2、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各有什么作用? 3、你自己先描述一下生命起源的过程。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4、阅读教材P47--49资料分析1、2、3、完成下列问题。 (1)各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何区别? ②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③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么样的推测? ④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5、阅读教材P49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简单( ) 地球降温与水蒸气( ) 凝结成雨水流入江河原始单细胞生物( )亿年后,有机物形成( ) (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 三、系统总结 四、生活链接 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7、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 A、10亿年 B、15亿年 C、20亿年 D、30亿年 8、原始大气层里不含()A、氧气B、氢气C、甲烷D、硫化氢 9、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A、斯巴兰让尼 B、巴斯德 C、米勒 D、孟德尔 10、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气层 B、原始的河流 C、原始的海洋 D、原始的高山 11、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 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B、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C、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D、以上三项都需要

高中地理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新人教必修

考点2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 读下表,完成(1)~(2)题。

(1) A.金星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B.水星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C.水星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D.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比水星低 (2)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原因是( ) ①地球上有水,其他行星上没有水②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③地球上的温度在100℃以下,利于形成分子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是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C (2)D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 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1.B 2.C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在下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恒星质量影响恒星与行星的距离,而距离决定了行星的温度。 每道试题20分,总计100分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争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分析下表,完成1-2题。 1.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答案】D 【解析】由表可知,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自转周期,自转周期的长短决定着昼夜交替周期的长短。2.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答案】D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2.自身条件:①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②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③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相关性。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在两级地区出现极光。 考点二地球的自传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与周期 1.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速度 ? (1)除南北两极外,地球自转时球面上各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约为15°/h。这是因为地球自转360o所用时间约为24小时。 (2)自赤道向两极,纬度越高,自转半径越小,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线越小,即线速度越小。 ①地表任一纬度线速度:Vφ=2∏RCOSφ/24 ②自地表h高度上线速度:Vφ=2∏(R+h)COSφ/24 (3)在南、北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 3.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3.时间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东面的时间较早。 (1)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 (2)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 (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下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相差1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 ? (4)时区数与中央经线度数的求算:经度数除以15,余数小于7.5度,时区数即为得数;余数大于7.5度,时区数即为得数加1。时区数*15即为中央经线度数。 4.两个日期的划分 (1)日界线 (2)两个日期划分:180度经线和地方时为0:00的经线 三、航天发射中心场址选择 1.位置:地球上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大发射的推动力,发射场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优越。 2.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借助于地球运动惯性的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 3.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因为晴天多,空气透明度好,有利于跟踪观测。 4.时间:一般选在夜间,因为夜晚发射升空时,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 5.地形:地形开阔地区较理想,便于对卫星的踪观测。地势较高较为理想,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演化

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演化 关键词:早期生命天体撞击全球大冰期 摘要:地质记录告诉我们,在地球约46亿年 的整个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劫难,其中在地球生命处于起源和早期演化阶段的前寒武纪,首先是―狂轰滥炸‖ ,4. 5 亿~3. 8 亿年前由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岩石体———小行星仍不断撞击着地球并烧焦了整个地球;后来的 ―雪球‖ ,2. 2亿~1. 8亿年及大约6亿年前也许是大气中氧气的增加或Π 和二氧化碳或Π 和氨气或Π 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缩减,使我们的星球进入冰封期。显然,生命挺过了所有的磨难,并以柔克刚的脱颖而出,甚至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向高级阶段演化。在至少38 亿年前,随着―狂轰滥炸‖ 的停止,原始的生命也许已出现在地球上;到大约5. 8亿年前, ―雪球‖ 刚结束,新元古代末期的埃迪卡拉大辐射和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接接踵而来,似乎早期地球生命大的进步性演化都是由大的劫难诱发的。 1 概述 地球早期生命及其环境的研究是当今国际地质科学、生物科学及环境科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从更深层次解释生命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告诉我们,现在繁盛于地球的各种众多高等的复杂生命类型其实是由 低等的简单有机体经历了漫长地质时期的进化和分异的结果。化石记录显示,地球生命的许多重大的演化都发生在寒武纪以前的地球早期阶段,并与当时的环境戚戚相关。因此,地球早期生命环境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环境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化过程及对地球生命演化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为我们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2 早期生命的环境 已知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它的幼年是不解之谜最多的时期,其地质纪录不但非常模糊,而且还大多被几十亿年的板块构造作用和侵蚀作用所消除。然而,地球历史最初的10亿年中,早期的生命扰动可能就已存在,有机分子系统可能已经在自我复制,并从化学反应和太阳辐射中获得能量。美国哈佛大学地球化学家Heinrich D. Holland[1 ]通过对阿基利亚岛(Akilia Island) 条带状铁质岩组(Banded Iron F ormations ,简称BIFS) 中的δ 13C值测定,甚至认为地球生命的存在超过38. 5亿年。由于早期生命的化石极其稀少,而且还被结晶作用破坏,许多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们转而求

(完整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自测题及答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自测题及答案 基础巩固 1科学地进行推测时不能() A.有确凿的证据B.凭空想像 C.有严密的逻辑推理D.有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2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4米勒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能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有机物,这种有机物是() A.脂肪B.氨基酸C.葡萄糖D.基因 5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的推测是() A.原始的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上存在着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以上三个选项都是 6有人根据从宇宙探测获得的资料推测,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着较低等的生命类型,推测的依据是() A.火星上存在游离氧气 B.火星上有丰富的氨基酸 C.火星上存在DNA

D.火星上存在着水 7下图为意大利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斯巴兰让尼实验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汤需要加热沸腾,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烧瓶中为什么有微生物生成?________,通过甲、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与我们学过的巴斯德________实验相似。 能力提升 8根据科学家的推测,46亿年前的地球所没有的现象是() A.雨雪现象B.熔岩横流 C.火山喷发D.电闪雷鸣 9原始大气,经宇宙射线、紫外线等作用,形成的物质是() A.简单的无机物质B.简单的有机物质 C.复杂的无机物质D.复杂的有机物质 10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产生() A.有机大分子B.原始生命 C.原始单细胞生物D.有机小分子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教案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2.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 3.进一步增强了解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唤起学生探索外星生命的欲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有理有据、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 有关外星探测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影片,好吗?注意仔细观看,看谁观察最仔细。 (播放一个UFO影片的片断)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飞碟和外星人真的存在吗?我们不忙下结论。不过,自从人们开始研究太空以来,就一直想知道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更想知道是否有像地球人一样的高级智慧生物存在。那么,你认为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板书: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你知道有生命有哪些类型?地球以外指的是什么地方? 这些星球都是在我们的太阳系内,其实在宇宙中,还有无数个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我们目前所了解的也只能是在太阳系内的一些信息。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索地球以外的太阳系以内的宇宙中有没有生命存在。 二、新授

(一)查阅资料,自主探究 我们一般可以凭什么来推断地球以外的星球有生命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水、空气、阳光…… 接下来,我们都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研究一下太阳系内除地球外的星球是否有生命的存在。科学研究需要一种求是、持之以恒的精神,更需要一种专注的、团结协作的态度。 要求:8个小组分别选择自己想研究的一个星球,查阅一下自己收集的资料,根据资料讨论分析一下,这个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为了便于大家研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研究报告单和一些资料,帮助大家完成研究,大家可以打开1号信封。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团结,研究最有成效,最像一个科学研究小组。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研究报告。 刚才大家研究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研究成果。上台交流的小组代表要把你们小组研究的成果说清楚,其他小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意见,听完后再交流。 小组交流研究情况,视频展示台。 师生点评小组汇报情况并小结。 刚才,大家研究得很认真,交流得也很积极,有理有据,的确像个小科学家。科学家研究科学是严谨有序的,我们其实能做得比他们更好,现在请小科学家们把桌上的资料放回原来的信封。 (二)发挥想象,绘画交流 探索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科学研究,这不是我们一节课所能解决的。虽然这样,人们还是做出了种种猜测和描绘。 接下来,我们来当一位小小的科幻家。假如在地球以外的某个地方,有外星人存在,你认为它会是什么模样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画一张你头脑中的外星人,可以小组合作,可以个人单独完成。呆会,请大家到视频展示台展示并说说你为什么画成那样。好机会,还等什么?赶快行动! (学生交流解说自己画的外星人)同学们画画的水平很高,解说得也很好,想象力可真丰富! (三)了解现实,解读名片 这些外星人多么可爱,多么奇特,有的还给我们一种神秘感。如果他们真的生存在某个星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寻找到他们的踪影呢?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的传奇(7/8)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的?(B) A. 自转轴倾斜了23.4° B. 有岩石质外壳 C. 身躯不大不小 D. 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的年龄比地球(A) A. 相差无几 B. 小5亿年 C. 小得多 D. 大5亿年 3.现今海洋的水主要是(CE)。 A. 慧星撞击带来的 B. 地球刚形成时就有的 C. 火山喷发出的水蒸汽 D. 从月球上吸引形成的 E. 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的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BC) A.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1百万年的石化过程 B. 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C.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1万年的石化过程 D. 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的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的证据。(A) A. 对 B. 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B) A. 对 B. 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奥秘(8/8)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最主要特点是(D) A. 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的生物 B. 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的海洋生物 C. 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 D.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的祖先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的无脊椎动物。(E) A. 腕足动物 B. 三叶虫 C. 珊瑚虫 D. 软体动物 E. 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的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的面纱?(ABC) A. 化石记录不多 B. 地层发生严重的变质变形 C. 多数是菌藻类

D. 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的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的是(ABCD)。 A. 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的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 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1000万年 C. 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 D. 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E. 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的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A) A. 对 B. 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的生物。(A) A. 对 B. 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规律和证据(8/8)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的原因是(B) A. 运动方式不同 B. 营养方式不同 C.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D. 细胞结构不同 2.人体具有恒定的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这说明(A) A. 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B. 人类比哺乳动物低等

论地球生命出现的原因

论地球生命出现的原因(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的存在)

地球在距今约38亿年到40亿年之间,地球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到有机化合物到有机生命体的演化,同时还具有很多的偶然性,并不是有这种环境,有这种形成条件,它就能产生生命,而是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极其偶然的形成了生命。记得有位科学家比喻生命从无机物变成早期的生命就好像:一个垃圾堆里面什么都有,塑料、塑料瓶子、铁,废弃金属、油,而生命,一个单细胞,就像一辆精美的奔驰车,在一阵台风过后,这些垃圾组装成了一个奔驰车。生命起源固然复杂,固然impossible,但是这不是我想要解开的迷,我要揭示的是生命为何出现。且抛去这些不必要的思考,用哲学的思维来归纳总结,观察现象寻找共同点,抓住本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试着和我一起来观察这个地球上的生命。食物链中最低层的是植 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长,吸收光能,也就是太阳给予地球的现代能

量,这部分能量以生命的形式存在着。它包括植物的腐烂,腐殖质再次吸收,食腐动物吸收,植物被动物吃掉,吸收,总之这部分能量被向上传导。如今统计表上的植物已经增加到接近30万种,这30万种植物无疑是在以植物的生命形态存储着太阳光的能量。食草动物吃掉一部分它们能吃的植物,这部分能量被向上传导,食肉动物再吃掉一部分它们能吃的食草动物,这部分能量被向上传导,然后随着食肉动物的死去它的身体的一部分能量被再次还给植物。动物一生当中要消耗很多能量但是存储下来的能量甚少(动物的尸体所带有的能量),这之中被浪费的那一部分能量以无意义的巨多的化学反应消耗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需要极多的复杂的无意义的化学反应来支持和维护机体平衡。为什么说无意义呢?因为动物需要思考,动物需要运动,动物需要存在。如果说这些还不够理解的更透彻更具体,那么我就把动物界中的人类具体举例加以证明。 人类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人类在食物链中处于最高位,人类是杂食动物。人类的每一个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要消耗比自然界动物多的难以计算的能量。人类会用很多能量来制作食物的包装,而人类只吃食物,至于包装,只是人类喜欢浪费那部分能量。小孩吃掉食物,成长。长大了懂事了,学会思考,思考也是在浪费能量。吃饱饭,坐着或者躺着或者骑着自行车,在思考许多不必要的问题,比如小红是否喜欢小明,小强是如何考取一百分的。同样运动也浪费能量。这些都在浪费着地球上当代的能量,而这还没有完!这只是这个个体浪费能量的开始。他(她)长大后,开始开车子,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这些能量地球当代

地球右旋是生命右旋的原因

地球右旋是生命右旋的原因 地球自转是右旋的,地球的右旋决定着地球上生物的右旋结构。 以我们熟悉的光量子(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为例,研究光量子的右旋决定生物的右旋结构。由于地球的右旋自转,导致太阳光粒子在接触地球瞬间必然有随着地球右旋趋势。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我们知道,光合作用是生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有资料显示:加拿大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表明,地球上最古老的藻类化石约有10亿年历史,在此基础上推算,地球上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大约在距今12.5亿年前开始出现。这项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地质学杂志上的研究首先解答了关于最古老藻类化石年龄的谜题。1990年,一种红藻化石在加拿大北极地区被发现,这种红藻是地球上已知的第一种有性繁殖物种,也被认为是已发现的现代动植物最古老祖先。对红藻化石的年龄此前没有形成统一看法,多数观点认为它们生活在距今约12亿年前。也就是说,藻类是现代动植物的祖先,是最早参与光合作用的生命。可见光合作用对生命形成过程是持续的、不间断的,所以光合作用一定影响着生命的结构、性质。 也就是说,生命形成初期必须有光子的参与,而由于地球的右旋,使到达地球的光子右旋,光子是合成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到达地球的光子的右旋影响着有机物合成的结构。

一句话概括光量子到达地球的运动:光量子的运动是直线的、右旋的、纠缠的。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进而形成生物。生物的性质、特征也必然受到光量子右旋、纠缠影响,形成右旋生物特征。生物的形成受光量子右旋的、纠缠的影响,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是双螺旋右旋结构就不足为奇了。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生命合成、形成过程的开始,始终不变的就是光量子的右旋方向(由于地球自转方向始终没有变),所以不管形成生命经过多少环节,始终携带者右旋的因素,即始终有一个“右旋的驱动力”影响着生命的形成、进化过程,这样生命有遗传物质也必然是右旋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DNA(遗传物质)——双螺旋右旋结就是双右旋,决定着生物遗传性。到达地球的光量子的右旋结构决定着遗传物质的结构、形态,进而决定着生物总体来说共同的结构也必然是右旋的。 由上述分析推测:影响生物结构的遗传物质是右旋的,右旋一定是生命存在的主旋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