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工程学院数控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_直线-直线刀具补偿刀补程序源代码

南京工程学院数控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_直线-直线刀具补偿刀补程序源代码

南京工程学院数控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_直线-直线刀具补偿刀补程序源代码
南京工程学院数控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_直线-直线刀具补偿刀补程序源代码

数控122 太劣阿昕哥

四、程序设计

Public X0 As Double, Y0 As Double, X1 As Double, Y1 As Double, X2 As Double, Y2 As Double, R As Double

Public Xs1 As Double, Ys1 As Double, Xs2 As Double, Ys2 As Double

Public Ori As Integer

Public Xl1 As Double, Yl1 As Double, Xl2 As Double, Yl2 As Double, dX1 As Double, dY1 As Double, dX2 As Double, dY2 As Double, d1 As Double, d2 As Double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1_FWD As Integer, Y1_FWD As Integer, X2_FWD As Integer, Y2_FWD As Integer

Dim alfa As Double, beta As Double

Call PaintAxis

'绘制补偿前图像

Picture1.ForeColor = vbBlue

Picture1.DrawWidth = 1

Picture1.Line (X0, Y0)-(X1, Y1)

Picture1.Line (X1, Y1)-(X2, Y2)

'算法设计

'计算坐标增量

dX1 = X1 - X0

dY1 = Y1 - Y0

dX2 = X2 - X1

dY2 = Y2 - Y1

alfa = Atn(dY1 / dX1)

beta = Atn(dY2 / dX2)

If dX1 >= 0 Then

X1_FWD = 1

Else

X1_FWD = -1

End If

If dX2 >= 0 Then

X2_FWD = 1

X2_FWD = -1

End If

If dY1 >= 0 Then

Y1_FWD = 1

Else

Y1_FWD = -1

End If

If dY2 >= 0 Then

Y2_FWD = 1

Else

Y2_FWD = -1

End If

'计算d1,d2

d1 = Sqr(dX1 ^ 2 + dY1 ^ 2)

d2 = Sqr(dX2 ^ 2 + dY2 ^ 2)

'计算方向矢量投影

Xl1 = dX1 / d1

Yl1 = dY1 / d1

Xl2 = dX2 / d2

Yl2 = dY2 / d2

'判断缩短型,伸长型,插入型

If Ori * (Yl2 * Xl1 - Xl2 * Yl1) >= 0 Then '缩短型

'刀补建立

If Combo1.ListIndex = 0 And Ori * (Yl2 * Xl1 - Xl2 * Yl1) <> 0 Then Xs1 = X1 - R * Ori * Yl2

Ys1 = Y1 + R * Ori * Xl2

X_0p.Text = X0

Y_0p.Text = Y0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_2p.Text = Xs1 + dX2

Y_2p.Text = Ys1 + dY2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0, Y0)-(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s1 + dX2, Ys1 + dY2)

'刀补进行

ElseIf Combo1.ListIndex = 1 Then

If Yl2 * Xl1 - Xl2 * Yl1 = 0 Then 'l1与l2共线

Xs1 = X1 - R * Ori * Yl1

Ys1 = Y1 + R * Ori * Xl1

X_0p.Text = Xs1 - dX1

Y_0p.Text = Ys1 - dY1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_2p.Text = Xs1 + dX2

Y_2p.Text = Ys1 + dY2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s1 - dX1, Ys1 - dY1)-(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s1 + dX2, Ys1 + dY2)

Else ' l1与l2不共线

Xs1 = X1 + (Xl2 - Xl1) * Ori * R / (Xl1 * Yl2 - Xl2 * Yl1)

Ys1 = Y1 + (Yl2 - Yl1) * Ori * R / (Xl1 * Yl2 - Xl2 * Yl1)

X_0p.Text = Xs1 - dX1

Y_0p.Text = Ys1 - dY1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_2p.Text = Xs1 + dX2

Y_2p.Text = Ys1 + dY2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s1 - dX1, Ys1 - dY1)-(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s1 + dX2, Ys1 + dY2)

End If

'刀补撤销

ElseIf Combo1.ListIndex = 2 And Ori * (Yl2 * Xl1 - Xl2 * Yl1) <> 0 Then Xs1 = X1 - R * Ori * Yl1

Ys1 = Y1 + R * Ori * Xl1

X_0p.Text = Xs1 - dX1

Y_0p.Text = Ys1 - dY1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_2p.Text = X2

Y_2p.Text = Y2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s1 - dX1, Ys1 - dY1)-(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2, Y2)

End If

ElseIf Ori * (Yl2 * Xl1 - Xl2 * Yl1) < 0 And (Yl2 * Yl1 + Xl2 * Xl1) >= 0 Then '伸长型

'刀补建立

If Combo1.ListIndex = 0 Then

'第一对转接点

Xs1 = X1 - R * Ori * Yl1

Ys1 = Y1 + R * Ori * Yl1

'第二对转接点

Xs2 = X1 + (Xl2 - Xl1) * R * Ori / (Xl1 * Yl2 - Xl2 * Yl1)

Ys2 = Y1 + (Yl2 - Yl1) * R * Ori / (Xl1 * Yl2 - Xl2 * Yl1)

'输出坐标

'X0',Y0'

X_0p.Text = X0

Y_0p.Text = Y0

'Xs1,Ys1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s2,Ys2

X_s2.Text = Xs2

Y_s2.Text = Ys2

'X2' Y2'

X_2p.Text = Xs2 + dX2

Y_2p.Text = Ys2 + dY2

'绘图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0, Y0)-(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s2, Ys2)

Picture1.Line (Xs2, Ys2)-(Xs2 + dX2, Ys2 + dY2)

'刀补进行

ElseIf Combo1.ListIndex = 1 Then

Xs1 = X1 + (Xl2 - Xl1) * R * Ori / (Xl1 * Yl2 - Xl2 * Yl1)

Ys1 = Y1 + (Yl2 - Yl1) * R * Ori / (Xl1 * Yl2 - Xl2 * Yl1)

'输出坐标

'X0',Y0'

X_0p.Text = X0

Y_0p.Text = Y0

'Xs1,Ys1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2' Y2'

X_2p.Text = Xs2 + dX2

Y_2p.Text = Ys2 + dY2

'绘图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s1 - dX1, Ys1 - dY1)-(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s1 + dX2, Ys1 + dY2)

'刀补撤销

ElseIf Combo1.ListIndex = 2 Then

Xs1 = X1 + (Xl2 - Xl1) * R * Ori / (Xl1 * Yl2 - Xl2 * Yl1)

Ys1 = Y1 + (Yl2 - Yl1) * R * Ori / (Xl1 * Yl2 - Xl2 * Yl1)

Xs2 = X1 - R * Ori * Yl2

Ys2 = Y1 + R * Ori * Xl2

'输出坐标

'X0',Y0'

X_0p.Text = Xs1 - dX1

Y_0p.Text = Ys1 - dY1

'Xs1,Ys1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s2,Ys2

X_s2.Text = Xs2

Y_s2.Text = Ys2

'X2' Y2'

X_2p.Text = X2

Y_2p.Text = Y2

'绘图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s1 - dX1, Ys1 - dY1)-(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s2, Ys2)

Picture1.Line (Xs2, Ys2)-(X2, Y2)

End If

ElseIf Ori * (Yl2 * Xl1 - Xl2 * Yl1) < 0 And (Yl2 * Yl1 + Xl2 * Xl1) < 0 Then '插入型

'刀补建立

If Combo1.ListIndex = 0 Then

'第一对转接点

Xs1 = X1 - R * Ori * Yl1

Ys1 = Y1 + R * Ori * Xl1

'第二对转接点

Xs2 = X1 - Ori * R * Yl1 + R * Xl1

Ys2 = Y1 + Ori * R * Xl1 + R * Yl1

'第三对转接点

Xs3 = X1 - R * Ori * Yl2 - R * Xl2

Ys3 = Y1 + R * Ori * Xl2 - R * Yl2

'输出坐标

'X0',Y0'

X_0p.Text = X0

Y_0p.Text = Y0

'Xs1,Ys1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s2,Ys2

X_s2.Text = Xs2

Y_s2.Text = Ys2

'Xs3,Ys3

X_s3.Text = Xs3

Y_s3.Text = Ys3

'X2' Y2'

X_2p.Text = Xs3 + dX2 + Abs(R * Cos(beta)) * X2_FWD

Y_2p.Text = Ys3 + dY2 + Abs(R * Sin(beta)) * X2_FWD

'绘图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0, Y0)-(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s2, Ys2)

Picture1.Line (Xs2, Ys2)-(Xs3, Ys3)

Picture1.Line (Xs3, Ys3)-(Xs3 + dX2 + Abs(R * Cos(beta)) * X2_FWD, Ys3 + dY2 + Abs(R * Sin(beta)) * Y2_FWD)

'刀补进行

ElseIf Combo1.ListIndex = 1 Then

'第一对转接点

Xs1 = X1 - R * Ori * Yl1 + R * Xl1

Ys1 = Y1 + R * Ori * Xl1 + R * Yl1

'第二对转接点

Xs2 = X1 - R * Ori * Yl2 - R * Xl2

Ys2 = Y1 + R * Ori * Xl2 - R * Yl2

'输出坐标

'X0',Y0'

X_0p.Text = Xs1 - dX1 - Abs(R * Cos(alfa)) * X1_FWD

Y_0p.Text = Ys1 - dY1 - Abs(R * Sin(alfa)) * Y1_FWD

'Xs1,Ys1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s2,Ys2

X_s2.Text = Xs2

Y_s2.Text = Ys2

'X2' Y2'

X_2p.Text = Xs2 + dX2 + Abs(R * Cos(beta)) * X2_FWD

Y_2p.Text = Ys2 + dY2 + Abs(R * Sin(beta)) * Y2_FWD

'绘图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s1 - dX1 - Abs(R * Cos(alfa)) * X1_FWD, Ys1 - dY1 - Abs(R * Sin(alfa)) * Y1_FWD)-(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s2, Ys2)

Picture1.Line (Xs2, Ys2)-(Xs2 + dX2 + Abs(R * Cos(beta)) * X2_FWD, Ys2 + dY2 + Abs(R * Sin(beta)) * Y2_FWD)

'刀补撤销

ElseIf Combo1.ListIndex = 2 Then

'第一对转接点

Xs1 = X1 - R * Ori * Yl1 + R * Xl1

Ys1 = Y1 + R * Ori * Xl1 + R * Yl1

'第二对转接点

Xs2 = X1 - R * Ori * Yl2 - R * Xl2

Ys2 = Y1 + R * Ori * Xl2 - R * Yl2

'第三对转接点

Xs3 = X1 - R * Ori * Yl2

Ys3 = Y1 + R * Ori * Xl2

'输出坐标

'X0',Y0'

X_0p.Text = Xs1 - dX1 - Abs(R * Cos(alfa)) * X1_FWD

Y_0p.Text = Ys1 - dY1 - Abs(R * Sin(alfa)) * Y1_FWD

'Xs1,Ys1

X_s1.Text = Xs1

Y_s1.Text = Ys1

'Xs2,Ys2

X_s2.Text = Xs2

Y_s2.Text = Ys2

'Xs3,Ys3

X_s3.Text = Xs3

Y_s3.Text = Ys3

'X2' Y2'

X_2p.Text = X2

Y_2p.Text = Y2

'绘图

Picture1.ForeColor = vbMagenta

Picture1.Line (Xs1 - dX1 - Abs(R * Cos(alfa)) * X1_FWD, Ys1 - dY1 - Abs(R * Sin(alfa)) * Y1_FWD)-(Xs1, Ys1)

Picture1.Line (Xs1, Ys1)-(Xs2, Ys2)

Picture1.Line (Xs2, Ys2)-(Xs3, Ys3)

Picture1.Line (Xs3, Ys3)-(X2, Y2)

End If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Call PaintAxis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补偿后坐标不可编辑,只读

X_0p.Locked = True

Y_0p.Locked = True

X_s1.Locked = True

Y_s1.Locked = True

X_s2.Locked = True

Y_s2.Locked = True

X_2p.Locked = True

Y_2p.Locked = True

'初始化ComboBox 两个

Combo1.AddItem "刀补建立", 0

Combo1.AddItem "刀补进行", 1

Combo1.AddItem "刀补撤销", 2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Change() End Sub

Private Sub Option1_Click() Ori = 1

End Sub

Private Sub Option2_Click() Ori = -1

End Sub

Private Sub Picture1_Paint() Call PaintAxis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9_Change() R = Val(R_K.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R_K_Change() R = Val(R_K.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X_0_Change() '赋值坐标

X0 = Val(X_0.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X_1_Change() '赋值坐标

X1 = Val(X_1.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X_2_Change() '赋值坐标

X2 = Val(X_2.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Y_0_Change()

'赋值坐标

Y0 = Val(Y_0.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Y_1_Change()

'赋值坐标

Y1 = Val(Y_1.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Y_2_Change()

'赋值坐标

Y2 = Val(Y_2.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PaintAxis()

Cls

Dim i As Integer

Picture1.BackColor = vbWhite

Picture1.ForeColor = vbBlack

Picture1.Scale (-1000, 1000)-(1000, -1000)

Picture1.DrawWidth = 2

Picture1.Line (-1000, 0)-(1000, 0) '画x轴

Picture1.Line (1000, 0)-(970, 15) '画箭头

Picture1.Line (1000, 0)-(970, -15) '画箭头

Picture1.Line (0, -1000)-(0, 1000) '画y轴

Picture1.Line (0, 1000)-(10, 964) '画箭头

Picture1.Line (0, 1000)-(-10, 964) '画箭头

'画坐标刻度

For i = -10 To 9 Step 1

If i <> 0 Then

Picture1.Line (i * 100, 0)-(i * 100, 10) 'x轴刻度

Picture1.CurrentX = i * 100 - 52: Picture1.CurrentY = -10: Picture1.Print i * 100 'x轴数字

Picture1.Line (0, i * 100)-(10, i * 100) 'y轴刻度

Picture1.CurrentX = -88: Picture1.CurrentY = i * 100 + 16: Picture1.Print i * 100 'y轴数字End If

Next i

Picture1.ForeColor = vbRed

Picture1.CurrentX = 10: Picture1.CurrentY = -10: Picture1.Print 0 Picture1.CurrentX = 980: Picture1.CurrentY = -14: Picture1.Print "X" Picture1.CurrentX = 15: Picture1.CurrentY = 990: Picture1.Print "Y" Picture1.ForeColor = vbBlack

'显示框清零

X_0p.Text = ""

Y_0p.Text = ""

X_s1.Text = ""

Y_s1.Text = ""

X_s2.Text = ""

Y_s2.Text = ""

X_s3.Text = ""

Y_s3.Text = ""

X_2p.Text = ""

Y_2p.Text = ""

End Sub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南京工程学院)

附录一:原始资料1.变电所有关资料(110/10kV) 变电所编号最大负荷 (MW) 功率因数 (COSφ) 负荷曲线 重要负荷 (%) A P1 0.9 A or B 65 B P2 0.9 A or B 70 C P3 0.9 A or B 55 L1 26 km,L2 15 km,L3 20 km,L4 24 km。注:A、B、C变电所分别由1/3的学生设计;P1~P3,L1~L4,每位学生一

组数据,互不相同。 2.环境温度 年最高温度40℃,最热月最高平均气温32℃ 3.变电所10kV侧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为1秒 4.110kV输电线路电抗按0.4Ω/km计 5.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图(附图一) 6.典型日负荷曲线(附图二)

附图一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图 G:汽轮机 QFQ-50-2,50MW COSφ=0.8,X〃 d =0.124 T:变压器 SF7-40000/121±2×2.5% P o = 46kW P K = 174kW I o % = 0.8 U K % = 10.5 附图二典型日负荷曲线

设计说明书 一、对待设计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电力用户的分析: 1.1、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变电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电压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变电所可分为枢纽变电所、中间变电所、区域变电所和终端变电所。 ①枢纽变电所 变电所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汇集有多个电源(发电厂或其他电力网),连接电力系统的高压和中压,电压等级在330kV以上,负责向区域变电所和中间变电所供电。当其停电时,将引起电力系统解列甚至瘫痪。 ②中间变电所 中间变电所位于枢纽变电所和区域变电所之间,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段,其高压侧以交换潮流为主,起功率交换作用。它一般汇集2~3路电源,电压等级在220~330kV之间。除了通过功率外,它还降压向当地用户供电,当其停电时将使区域电网解列。 ③地区变电所 地区变电所负责向某一地区城市供电,高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或220kV,低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 kV或35 kV。当该变电所停电时将使该地区的供电中断。 ④终端变电所 终端变电所在输电线路的终端,直接向电力用户供电,高压侧电压一般为110 kV。当全所停电时,只影响该变电所的供电用户。 由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图可以得出,变电所A在整个供电网络中的作用为终端变电所。 (Ⅰ、Ⅱ级负荷,保证不间断供电:Ⅰ:两个独立电源供电;Ⅱ:双回路供电)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1.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WG-220/9.8-W改烧煤种、变负荷、变运行参数热力计算 2. 原始资料 锅炉型式:WG-220/9.8-W带有屏式过热器的汽包锅炉 额定蒸发量:D=220t/h 过热器温度:t=540℃ 过热器压力:p sh=9.8MPa(表压) 给水温度:t fw=215℃ 热空气温度:t ha=400℃ 排烟温度:θ=130℃ 冷空气温度:t ca=30℃ 设计煤种:某无烟煤,成分如下, C ar=63%,H ar=1.938%,O ar=2.16%,N ar =0.555%,S ar=2.16%,A ar=22.017%,

W ar=9.71%,Q ar,net=22558 kJ/kg 制粉系统:本锅炉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贮仓式热风送粉系统 锅炉给定参数: 给水温度:t fw=℃,锅炉负荷:D= t/h,过热蒸汽压力:p sh=MPa(表压),过热蒸汽温度:t sh=℃汽包工作压 力:p= MPa(绝对) 3.改烧煤种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3.1 改烧煤种数据 表1 3.2 元素成分校核 C ar+H ar+O ar+N ar+S ar+A ar+M ar= 100.00%? 3.3 发热量计算 Q ar, net=339C ar+1030 H ar-109(O ar- S ar)-25M ar 3.4 煤种判别 挥发份V daf 折算成分S ar,red,A ar,red,M ar,red 4.锅炉结构特性(见结构计算书) 5.锅炉汽水系统(见任务书) 6.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要求 1 绘制二维、三维零件图各一张; 2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份; 3 走刀路线图一份; 4 数控加工程序清单一份(含注释); 5 设计说明书一份。(分析零件结构;选择机床设备、刀具;编 写数控加工工艺;写出数值计算过程) 3.零件图的分析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如图所示的带螺纹的轴类零件,该零件由外圆柱面,槽和螺纹所构成,零件的最大外径为Φ56,加工粗糙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加工M30×1.5的螺纹,其材料为45﹟,分析其形状为不规范的阶梯轴类零件,可以采用端面粗车循环加工指令,选择毛坯尺寸为Φ60mm×150mm的棒料。

4.机床设备的选择 根据该零件图所示为轴类零件,需要的加工的为外轮廓和螺纹,以及毛坯的尺寸大小,查机械设计手册选择FANUC系统的CK7815型数控车床来加工此零件。 5.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 由于这个工件时一个实心轴类零件,并且轴的长度不是很长,所以采用工件的左端面和Φ60的外圆为定位基准。使用普通三爪卡盘加紧工件,取工件的右端面中心为工件的坐标系的原点。 6.确定数控加工刀具及加工工序卡片 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T01号刀为45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2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3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精切外圆偏刀;T04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切槽刀,刀片宽度为5mm,用于切槽、切断车削加工;选择5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螺纹刀,用于螺纹车削加工。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如表1-1所示。 加工流程:加工右端面→粗车外轮廓→精车外轮廓→切螺纹退刀槽→车螺纹→切断 表1-1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南京工程学院数控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_直线-直线刀具补偿刀补程序源代码

数控122 太劣阿昕哥 四、程序设计 Public X0 As Double, Y0 As Double, X1 As Double, Y1 As Double, X2 As Double, Y2 As Double, R As Double Public Xs1 As Double, Ys1 As Double, Xs2 As Double, Ys2 As Double Public Ori As Integer Public Xl1 As Double, Yl1 As Double, Xl2 As Double, Yl2 As Double, dX1 As Double, dY1 As Double, dX2 As Double, dY2 As Double, d1 As Double, d2 As Double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1_FWD As Integer, Y1_FWD As Integer, X2_FWD As Integer, Y2_FWD As Integer Dim alfa As Double, beta As Double Call PaintAxis '绘制补偿前图像 Picture1.ForeColor = vbBlue Picture1.DrawWidth = 1 Picture1.Line (X0, Y0)-(X1, Y1) Picture1.Line (X1, Y1)-(X2, Y2) '算法设计 '计算坐标增量 dX1 = X1 - X0 dY1 = Y1 - Y0 dX2 = X2 - X1 dY2 = Y2 - Y1 alfa = Atn(dY1 / dX1) beta = Atn(dY2 / dX2) If dX1 >= 0 Then X1_FWD = 1 Else X1_FWD = -1 End If If dX2 >= 0 Then X2_FWD = 1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前言 (2) 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 2.1系统扩展 (2) 2.1.1 8031芯片引脚 (3) 2.1.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6) 2.1.3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7) 3、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成及结构 (9) 3.1 监控程序 (10) 3.1.1 系统初始化 (10) 3.1.2 命令处理循环 (10) 3.1.3 零件加工程序(或作业程序)的输入和编辑 (10) 3.1.4 指令分析执行 (10) 3.1.5 系统自检 (11) 3.2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软件的结构 (11) 3.2.1 子程序结构 (12) 3.2.2 主程序加中断程序结构 (12) 3.2.3 中断程序结构 (12) 4 、心会得体 (13) 5 、参考文献 (14)

1 、前言 数控车床又称数字控制(Numbercal control,简称NC)机床。它是基于数字控制的,采用了数控技术,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它是由主机,CNC,驱动装置,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编程机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所组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数控机床机械系统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预定的工作,是数控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 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控制系统在使用中的控制对象各不相同,但其硬件的基本组成是一致的。控制系统的硬件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控制系统硬件基本组成框图 在图1中,如果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则没有反馈回路,不带检测装置。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芯片单片机,经过扩展存储器、接口和面板操作开关等,组成功能较完善、抗干扰性能较强的控制系统。 2.1系统扩展 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必须扩展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程序。同时,单片机内部的数据存储器容量较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要扩展数据存储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课程 设计 姓名: 学号:xxxxxxxx 时间: 地点:教学楼指导老师: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目录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3 - 第二节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3- 第三节锅炉整体布置的确定5- 第四节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 5 第五节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135 第六节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235 第七节对流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275 第八节高温 再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335 第九节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 引出管的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 3585 第十节低温再热器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465 第十一节旁路省煤器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495 第十二节减温水量校核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5535 第十三节主省煤器设计和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3 第十四节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75 第十五节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和计算结果汇总555555555555555555651 第十六节锅炉设计说明书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54 5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400t/h再热煤粉锅炉 原始材料 1。锅炉蒸发量D1 40t/h 2。再热蒸汽流量D2 350t/h 3。给水温度t gs 235 C 4。给水压力p gs 15.6MPa(表压) 5。过热蒸汽温度t1 540 C 6。过热蒸汽压力p1 13.7M Pa(表 ) 7。再热蒸汽进入锅炉机组时温度F t 2 330 C &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温度rr t 2 540 C 9。再热蒸汽进入锅炉机组时压力 F P2 2.5M Pa(表 压) 10。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压力rr P2 2.3M Pa 表压) 11。周围环境温度t lk 20C 12。燃料特性 (1)燃料名称:阜新烟煤 (2) 煤的应用基成分( %): C y= 48.3 : O y= 8.6 ; S y= 1 ; H y= 3.3 N y= 0.8 : W y= 15 : A y= 23 _____ (3) 煤的可燃基挥发分V r= . 4J ________ % (4) 煤的低位发热量Q dw= 18645 kJ/kg (5) 灰融点:t1、t2、t3>1500 C 13。制粉系统中间贮仓式,闭式热风送粉,筒式钢球磨煤机 14。汽包工作压力15.2MPa(表压) 提示数据:排烟温度假定值0 py=135 C;热空气温度假定值t rk=320 C 第二节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煤的元素各成分之和为100%的校核

南京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新技术 课设论文

南京工程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新技术 教师姓名张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班级建筑电气111 日期: 2014 年12 月30 日

评语 对课程论文的评语: 平时成绩:课程论文成绩:总成绩:评阅人签名: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储能技术现状及其前瞻性分析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1167)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and Prospective Analysis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of Jiangshu Province 21167) 摘要:近几十年来,储能技术蓬勃发展,为世界各国积极研究与发展。本文着重介绍电力储能技术的研发状况和应用实例,从技术层面加以分析,探讨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储能技术;电力系统;研发现状;应用前景 Abstract:In recent decades,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to flourish, for the world to activel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power storage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examples, analyzed from a technical level, to discus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Key words: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Power systems; R & D status quo; Prospects

锅炉课程设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设计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姓名王宇鹏 学号1323020123 起讫日期2016年 5月23日至2016年6月3日指导教师刘成丹 2016 年月日

题目:SHL20-1.0/350-WI型锅炉热力计算 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一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课程设计热力计算方法 根据计算任务的不同,可分为计算(结构)热力计算和校核热力计算两种。 设计热力计算:设计热力计算的任务是在锅炉容量和参数、燃料性质及某些受热面边界处的水、汽、风、烟温度给定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炉子结构和尺寸,并计算出各个受热面上的数值,同时也为锅炉其他一些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 三、校核热力计算主要内容 1.锅炉辅助设计计算;这部分计算的目的是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含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 3.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依据。 四、锅炉课程设计应提供的必备资料 1.课程设计任务及其要求; 2.给定的燃料及其特性; 3.锅炉的主要参数,如锅炉蒸发量、给谁的压力和温度、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的主要参数等; 4.锅炉概况,如锅炉结构的基本特点、制粉设备及其系统、燃烧及排渣方式以及连续排污量等; 5.锅炉结构简图、烟气和汽水系统流程简图、受热面和烟道的主要尺寸等。 6.蒸汽流程:汽包→顶棚管→低温对流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冷段→高温对流过热器热段→汽轮机 7.烟气流程:炉膛→屏式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低温对流过热器→高温省煤器→高温空预器→低温省煤器→低温空预器 五、锅炉的辅助计算 (一)锅炉参数 1.额定蒸发量D:20t/h; 2.蒸汽压力P:1.3MPa 3.蒸汽温度t gr :350℃; 4.給水温度t gs :105℃; 5.冷空气温度t lk :30℃; 6.预热空气温度t r :150℃;

数控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方案 在本学期的《数控原理与系统》学习中,我们学到了数控系统直线(或圆弧)插补的三种较常用的方法,即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和数据采样法插补。现对以上三种插补方法作如下对比,并选择最佳方案。 1.1 逐点比较法插补 逐点比较法的基本原理是被控对象在按要求的轨迹运动时,每走一步都要与规定的轨迹进行比较,由此结果决定下一步移动的方向。逐点比较法既可以作圆弧插补又可以作直线插补。这种算法的特点是,运算直观,插补误差小于一个脉冲当量,输出脉冲均匀,而且输出脉冲速度变化小,调节方便,因此在两坐标数控机床中应用较为普遍。 1.2 数字积分法插补 数字积分法插补又称为微分分析法。这种方法可实现一次、二次、甚至高次曲线的插补,也可以实现多坐标联动控制。只要输入不多的几个数据,就能加工出圆弧等形状较为复杂的轮廓曲线。作直线插补时,脉冲分配也较均匀。 1.3 数据采样插补 数据采样插补实际上是一种粗插补过程,它所产生的微小线段仍然比较大,必须进一步对其密化(即精插补)。粗插补算法比较复杂,大多用高级语言编制;精插补算法比较简单,多用汇编语言或硬件插补器实现。 1.4 综述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我选择数字积分法来实现第二象限的逆圆弧插补,并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数字积分法又称数字微分分析法DDA(Digital Differential Analyzer)。数字积分法具有运算速度快、脉冲分配均匀、易于实现多坐标联动及描绘平面各种函数曲线的特点,应用比较广泛。其缺点是速度调节不便,插补精度需要采

取一定措施才能满足要求。由于计算机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和灵活性,采用软件插补时,上述缺点易于克服。 2 分析第二象项圆弧插补算法 数字积分法是建立在数字积分器基础上的一种插补算法,在介绍数字积分法的第二象限圆弧插补算法之前,先介绍数字积分器的工作原理。 2.1 数字积分器的工作原理 从几何角度来看,积分运算就是求出函数Y f t =曲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 积,如图课设图1-1所示,从0t t =到n t 时刻, 函数()Y f t =的积分值可表述为 ()0 n n t t t t S Ydt f t dt ==?? (式1-1) 如果进一步将0[]n t t t ∈,的时间区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t ?的小区间,则当t ?足够小时,函数Y 的积分可用以下近似市式表示 01 n n t i t i S Ydt Y t -==≈?∑? (式1-2) 在几何上就是用一系列小矩形面积之和近似表示函数 ()f t 以下的积分面 积。进一步如果在(式1-2)中,取t ?为基本单位“1”,则上式可演化成数字积分器算式 1 n i i S Y -==∑ ( 式 1-3) 可见,通过假设t=?“1”,就可将积分运算转化为( 式1-3)所示的求纵坐标值的累加运算。若再假设累加器容量为一个单位面积值,则在累加过程中超过一个单位面积时立即产生一个溢出脉冲。这样,累加过程所产生的溢出脉冲总 课设图1-1

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1. 题目:《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 - 机械类工厂的蒸汽锅炉房工艺设计:三台SZL4-1.25-P型炉 2. 目的:课程设计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甚大,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考核内容与方法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主要考核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的准确性、设计方案及绘制施工图的能力。 4. 设计具体任务 1)设计概述 2)设计原始资料 3)设计内容 3.1)热负荷计算 3.2)锅炉型号和台数的确定 3.3)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及计算 3.4)汽水系统的确定及其设备选择计算 3.5)引,送风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3.6)运煤除灰渣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3.7)锅炉房设备明细表 3.8)设计主要附图 5. 参考资料: 1.《锅炉及锅炉房设备》作者:吴味隆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2.《锅炉原理》陈学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年版。 3.《工业锅炉》张永照,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4.《锅炉原理》范从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 5.《锅炉房工艺与设备》,刘新旺,科学出版社,2002 6.《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奚士光、吴味隆、蒋君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刘艳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杜渐,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9.《供热工程》,贺平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0..《集中供热设计手册》李善化,康慧等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1.《锅炉习题实验及课程设计》同济大学等院校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13.《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 14.《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主编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指导教师签字:2014年12 月25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6、课程设计摘要(中文) 热能动力设备和系统是电力生产和热能应用领域中最重要的生产系统和设备,它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学生通过本专业的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说明书(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题目110KV/10KV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课程名称发电厂电气部分 院(系、部、中心)电力工程学院 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班级继保141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206140616 设计地点经管D204 指导教师赵美莲 设计起止时间:2017年5月22日至2017 年6月2日 设计说明书

一、对待设计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电力用户的分析: 1.1、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变电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电压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变电所可分为枢纽变电所、中间变电所、区域变电所和终端变电所。 ①枢纽变电所 变电所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汇集有多个电源(发电厂或其他电力网),连接电力系统的高压和中压,电压等级在330kV以上,负责向区域变电所和中间变电所供电。当其停电时,将引起电力系统解列甚至瘫痪。 ②中间变电所 中间变电所位于枢纽变电所和区域变电所之间,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段,其高压侧以交换潮流为主,起功率交换作用。它一般汇集2~3路电源,电压等级在220~330kV之间。除了通过功率外,它还降压向当地用户供电,当其停电时将使区域电网解列。 ③地区变电所 地区变电所负责向某一地区城市供电,高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或220kV,低压侧电压等级一般为110 kV或35 kV。当该变电所停电时将使该地区的供电中断。 ④终端变电所 终端变电所在输电线路的终端,直接向电力用户供电,高压侧电压一般为110 kV。当全所停电时,只影响该变电所的供电用户。 由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图可以得出,变电所A在整个供电网络中的作用为终端变电所。 (Ⅰ、Ⅱ级负荷,保证不间断供电:Ⅰ:两个独立电源供电;Ⅱ:双回路供电) 1.2、对电力用户的分析: 由任务书中,原始资料图表可得:B变电所的重要负荷占总负荷70%,按其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负荷被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等级一,等级二为重要负荷,要保证不间断供电,通常,第一级负荷需要采用两个独立的电源供电,当其中的任一电源发生故障而停电时,不会影响另一个电源持续供电,保证供电连续性。第二等级要求双回路供电,按照此规则,A变电所70%的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30%负荷单回路供电。 由Pmax=P2=17MW,每回10KV馈线功率为2MW,则17*0.7=11.9MW。 重要负荷回路数:(11.9/2/0.9)*2≈14 (回) 非重要负荷回路数:(17-11.9)/0.9/2≈3(回)

数控铣床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学院 《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 题目:“王”字凸台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班级:机制1201 姓名:王超 学号:1209331031 成绩: 指导教师:张丽娟 2015年4月25日 .

目录 一、任务书 (1) 二、设计零件 (2) 三、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 四、程序清单 (5) 五、零件加工 (6) 六、设计小结 (7) 七、参考文献 (8) 八、感想 (9)

一、任务书 1.课程设计概述 《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通过《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常用的轴类零件和型腔壳体类零件,并能够合理的选择卡具和加工设备,独立分析工艺,独立编程及完成其加工。通过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使学生提高数控机床实际操作和手工编程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巩固数控加工编制的相关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最终达到独立从事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工作能力。 3.课程设计任务 根据本任务书相关技术要求,完成零件设计,零件工艺分析,加工工序卡的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最后用HNC-21M数控系统机床加工出所设计的工件。

《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王超 二、设计零件 我要做的零件是在金属块上刻一个“王”字。由于我是第一次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因此我选择笔画相对较少的“王’字来做。本次编程我打算用顺时钟圆弧指令G02和直线指令G01来刻画这个字。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 –年度第学期) 名称:锅炉课程设计 题目:WGZ670/140-Ⅱ型锅炉 变工况热力计算 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同组人员: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1)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 2)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并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和具有综合考虑机组设计 与布置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制图等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2.要求 1)熟悉所设计锅炉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主要工况参数、烟气流程、蒸汽流程等; 2)掌握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如烟气焓的计算、炉膛热力计算、对流受热面热力计算等; 3)各个计算环节要达到相应误差要求,如排烟温度校核、对流受热面传热量校核等; 4)计算过程合理、结果可信; 5)提交的报告格式规范,有条理。 二、主要内容 按照本组选定的工况参数(煤种、负荷、冷空气温度),结合《锅炉课程设计相关资料》中提供的结构等数据,完成WGZ670/140-2型锅炉的变工况热力计算。 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 1 熟悉设计要求和锅炉的结构 2 完成烟气焓的计算、炉膛计算 3 完成各对流受热面计算 4 提交报告并答辩 四、设计成果要求 学生须提交热力设计计算书,正文格式为宋体,五号字,行间距为21,图表、公式及其标注清楚,数据可靠。 五、考核方式 提交报告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学生姓名(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C6140卧式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目录 1设计任务 (2) 2设计要求 (2) 2.1总体方案设计要求 (2) 2.2其它要求 (3) 3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 (3) 3.1进给系统机械结构改造设计 (3) 3.2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计算与选型 (3) 3.2.1确定系统的脉冲当量 (3) 3.2.2纵向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型号选择与校核 (4) 3.2.3横向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型号选择与校核 (4) 4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11) 4.1步进电动机选用的基本原则 (11) 4.1.1步距角α (11) 4.1.2精度 (11) 4.1.3转矩 (11) 4.1.4启动频率 (12) 4.2步进电动机的选择 (12) 4.2.1 C6140纵向进给系统步进电机的确定 (12)

4.2.2 C6140横向进给系统步进电机的确定 ................................................................... 12 5电动刀架的选择 .................................................................................................................... 12 6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19 6.1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 19 6.2硬件电路的组成: ........................................................................................................ 19 6.3电路原理图 ..................................................................................................................... 20 7总结 ........................................................................................................................................... 21 8参考文献 . (22) 1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将一台C6140卧式车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车床。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 床身最大加工直径400mm 2) 最大加工长度1000mm 3) X 方向(横向)的脉冲当量 mm/脉冲,Z 方向(纵向)脉冲 当量 mm/脉冲 4) X 方向最快移动速度v xmax =3000mm/min ,Z 方向为v zmax =6000mm/min 5) X 方向最快工进速度v xmaxf =400mm/min ,Z 方向为v zmaxf =800mm/min 6) X 方向定位精度±0.01mm ,Z 方向±0.02mm 01 .0=x δ02 .0=z δ

锅炉课程设计

题目 锅炉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院 ( 系 )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6年12月28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第二章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5) 第三章燃料燃烧计算 (7) 第四章锅炉热平衡计算 (9) 第五章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 (10) 第六章前屏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15) 第七章后屏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20) 第八章温再热器设计和高热力计算 (24) 第九章第一悬吊管热力计算 (28) 第十章高温对流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30) 第十一章第二悬吊管热力计算 (33) 第十二章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设计和热力计算 (35)

第十三章转向室热力计算 (39) 第十四章低温再热器水平段设计和热力计算 (41) 第十五章省煤器设计及热力计算 (45) 第十六章分离器气温和前屏进口气温的校核 (48) 第十七章空气预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49) 第十八章锅炉整体热平衡校核 (56) 第十九章热力计算结果的汇总 (57)

前言 《锅炉原理》是一门涉及基础理论面较广,而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而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锅炉原理知识设计一台锅炉,因此,它是《锅炉原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说明书详细的记录了锅炉本体各受热面的结构特征和工作过程,内容包括锅炉受热面,锅炉炉膛的辐射传热及计算。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及计算,锅炉受热面的布置原理和热力计算,受热面外部工作过程,锅炉蒸汽参数的变化特性与调节空气动力计算等。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以及三周的设计时间对于我们难免有些仓促,此次设计一定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 第一章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引言 锅炉课程设计是巩固我们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使我们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了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而且培养了我们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了我们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我国的锅炉目前以煤为主要燃料。锅炉的结构设计和参数的设计与选择以及煤种的选择与应用等都将会对燃料效率、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影响。因为在锅炉设计中对锅炉的性能、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讲解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2005级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应用,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数控机床操作维护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等。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设计、计算、绘图、计算机应用、数控加工操作技能。 3)具有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电气及PLC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数控技术、CAD/CAM技术、模具制造、逆向工程等。 4)具有本专业较高的职业素养。 三.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电工电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数控技术CAD/CAM 模具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有限元分析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机床电气与PLC课程设计CAD/CAM实习数控加工实习三坐标测量与逆向工程实习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习有限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主要专业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机床电气与PLC实验模具设计与制造实验逆向工程实验有限元分析上机数控技术实验 四.标准学制 四年。 五.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 六.毕业标准 本专业应修满208学分方可毕业,其中课外培养10学分。 七.教学计划 见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安排表。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教学计划安排表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教学计划安排表(续)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教学计划安排表(续)

数控课程设计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社会飞速发展,洗衣机成为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电器产品。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全自动洗衣机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前置式侧开门滚筒式洗衣机。 第二类:波轮上开门洗衣机。市场上有多种品牌,如“小天鹅”、“海棠”、“荣事达”等,这种洗衣机的特点是洗涤时间短,用水量小,洗净度高,是滚筒式的很多倍。 第三类:“搅拌式”洗衣机,由于美洲风沙比较大,人们主要穿着牛仔服装之类粗厚面料的服装,所以他们适用搅拌式洗衣机,这种洗衣机洗净度非常高,是波轮式洗衣机的十几倍,但由于洗净度和磨损率成正比,所以很损伤衣物,这种洗衣机市场上很少见。 洗衣机的全自动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是其发展方向。基于全自动洗衣机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次设计利用PLC来控制全自动洗衣机,与传统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相比较,洗衣机可靠性、节能性得到了提高。PLC控制不需要大量的活动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它的接线也大大减少,与此同时系统维修简单、维修时间缩短。从这些方面突出了使用PLC控制全自动洗衣机的优越性。

目录 前言 1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1) 2 设计思路 2.1 全自动洗衣机的设计 (3) 2.2 基本工作原理 (4) 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PLC选型 (5) 3.2 I/O点数的分配及接线 (6) 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程序设计) 4.1 顺序功能图 (8) 4.2 PLC梯形图 (9) 5 程序调试说明 (13) 6 结束语 (14) 7 参考文献 (15)

1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第二十组题目: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设计 水位选择:高、中、低三档,另有三个水位检测传感器。 注水状态:进水阀打开,水位至所选择水位。 洗涤状态:洗涤电磁离合器接通,电动机正转30秒,停3秒,反转30秒,停3 秒,循环5次。 漂洗状态:边进水,边完成洗涤过程,进水到选择的水位停止。 排水状态:排水阀打开,水位至排空水位检测传感器。 脱水状态:脱水电磁离合器接通,电动机正转。 程序选择:正常洗涤、脱水 正常洗涤过程:选择水位,启动,注水---洗涤---排水---脱水150秒-- -(注水---漂洗---排水---脱水120秒)3次---脱水90秒,蜂鸣器间断报警10 秒。 脱水过程:启动,脱水210秒 可以自行增加其他的功能程序。

刀具补偿原理

刀具半径补偿原理及补偿规则Post By:2006-12-14 20:14:00 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磨损、实际刀具尺寸与编程时规定的刀具尺寸不一致以及更换刀具等原因,都会直接影响最终加工尺寸,造成误差。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刀具尺寸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加工误差,数控系统通常都具备有刀具误差补偿功能。通过刀具补偿功能指令,CNC系统可以根据输入补偿量或者实际的刀具尺寸,使机床自动加工出符合程序要求的零件。 1.刀具半径补偿原理 (1)刀具半径补偿的概念 用铣刀铣削工件的轮廓时,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并不是加工工件的实际轮廓。如图所示,加工内轮廓时,刀具中心要向工件的内侧偏移一定距离;而加工外轮廓时,同样刀具中心也要向工件的外侧偏移一定距离。由于数控系统控制的是刀心轨迹,因此编程时要根据零件轮廓尺寸计算出刀心轨迹。零件轮廓可能需要粗铣、半精铣和精铣三个工步,由于每个工步加工余量不同,因此它们都有相应的刀心轨迹。另外刀具磨损后,也需要重新计算刀心轨迹,这样势必增加编程的复杂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控系统中专门设计了若干存储单元,存放各个工步的加工余量及刀具磨损量。数控编程时,只需依照刀具半径值编写公称刀心轨迹。加工余量和刀具磨损引起的刀心轨迹变化,由系统自动计算,进而生成数控程序。进一步地,如果将刀具半径值也寄存在存储单元中,就可使编程工作简化成只按零件尺寸编程。这样既简化了编程计算,又增加了程序的可读性。 刀具半径补偿原理

(2)刀具半径补偿的数学处理 ①基本轮廓处理 要根据轮廓尺寸进行刀具半径补偿,必需计算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一般数控系统的轮廓控制通常仅限于直线和圆弧。对于直线而言,刀补后的刀具中心轨迹为平行于轮廓直线的一条直线,因此,只要计算出刀具中心轨迹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刀具中心轨迹即可确定;对于圆弧而言,刀补后的刀具中心轨迹为与指定轮廓圆弧同心的一段圆弧,因此,圆弧的刀具半径补偿,需要计算出刀具中心轨迹圆弧的起点、终点和圆心坐标。 ②尖角处理 在普通的CNC装置中,所能控制的轮廓轨迹只有直线和圆弧,其连接方式有:直线与直线连接、直线与圆弧连接、圆弧与圆弧连接。图所示为直线与直线连接时各种转接的情况,编程轨迹为OA→AP。 直线至直线左刀补情况 (a)、(b)缩短型转换;(c)伸长型转换;(d)插入型转换 图(a)、(b)中,AB、AD为刀具半径值,刀具中心轨迹IB与DK的交点为C,由数控系统求出交点C的坐标值,实际刀具中心轨迹为IC→CK。采取求交点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内轮廓加工时刀具的过切现象。由于IC→CK相对于OA与AP缩短了CB与DC的长度,因此这种求交点的内轮廓过渡称为缩短型转换,这里求交点是核心任务。 图(c)中,C点为IB与DK延长线的交点,由数控系统求出交点C的坐标,实际刀具中心轨迹为IC→CK。同上道理,这种外轮廓过渡称为伸长型转换。 图(d)中,若仍采用求IB与DK交点的方法,势必过多地增加刀具的非切削空行程时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刀补算法在这里采用插入型转换,即令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将近三个多星期的苦战,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锅炉原理的课程设计,在此感谢老师对我们细心的指导,在我们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们疏导计算思路,让我们一步步的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感谢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三个星期里,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攻克一项项的难关,回头再看这个过程,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蛮有成就感的。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把上学期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把握,进一步掌握扎实。 在此我就总结课程设计,对改变燃料特性这发面发表点个人看法。一般情况下锅炉最好使用设计煤种或与设计煤种接近的煤种以确保燃烧稳定。由于煤炭供应日趋多元化,对锅炉的稳定燃烧带来很大影响。这次我们小组的煤种是高灰的一号煤种。煤的灰份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会发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灰分含量越大,发热量越低,容易导致着火困难和着火延迟,同时炉膛温度降低,煤的燃尽程度降低,造成的飞灰可燃物高。另外,飞灰浓度高,使锅炉受热面特别是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处的磨损加剧,除尘量增加,锅炉飞灰和炉渣物理热损失增大,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此外,高灰煤还会对锅炉的辅助设备造成影响。煤质较差时,锅炉点火和运行调节困难,难以燃烧,容易灭火,严重影响了锅炉出口温度达标。灰分大的煤燃烧后,不仅影响了除尘器和除尘效果,而且增加了除灰排灰系统的运行负荷。对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原有的结构不改变,很难稳定运行,因为一

方面炉内燃烧条件改变,可能不能稳定燃烧,另一方面,尾部受热面飞灰磨损和积灰也比较大,严重影响换热,使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下降。我提出个人的一点改进措施:加强对锅炉的燃烧调节工作,保证煤与空气量要相配合适,并且要充分混合接触,炉膛应尽量保持高温,以利于燃烧。具体方面:一,在制粉系统方面改进。由于煤种是高灰的无烟煤,燃烧难度大,可适当提高磨煤细度。二,在燃烧设备上改进。可以采用分级配分直流煤粉燃烧器,同时避免二次风过早地混入一次风气流中或采用旋流燃烧器。三,采用热风送粉,适当增大煤粉空气混合物中一次风量,还要提高热二次风的温度,这就要在空气预热器的布置上采用多级布置,增大与烟气的温压,提高进入炉膛的空气的温度。此外,为了炉内煤粉稳定燃烧,可适当减少炉内水冷壁的面积,可铺设卫燃带来实现。这样减少炉内辐射吸热量,有利于稳定燃烧。还有一点就是要加大引风机的功率,定期执行吹灰。 以上这些就是我想到得,有所欠缺,希望老师指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