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是指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安舍,临床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范围】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以及高血压、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脑动脉硬化、慢性中毒、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人的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灵枢·营卫生会》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凡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神不安舍,都会成为失眠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灵枢·邪客》云:“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外邪中以火热为直接原因较多,其它如阴寒、水湿、风寒等多是形成失眠的间接原因。

2.情志失常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极是失眠常见的直接病因,而思虑劳倦是长期不寐的重要原因。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是失眠的原发病因。《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有些饮料如酒、咖啡、浓茶也是造成失眠的直接原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亦可成为不寐的间接原因。

4.体虚不足或因禀赋不足,心胆虚怯;或因年老体衰,阴阳亏虚。如明代《证治准绳·杂病·不

得卧》云:“年高人,阳衰不寐”。

5.久病之人失眠常继发于各种疾病过程中或疾病之后。病久或因耗伤正气而致体虚不足,或因痰火内扰,致心神失舍而失眠。

二、病机

1.发病凡因外感火热之邪。或饮浓茶,或大喜大悲大惊大恐等因素直接影响心神者,发病多较急;凡因体虚不足,或它病之后等以内伤为主者,发病一般较缓。

2.病位本病病位在心,总因心神失舍而成。但与肝(胆)、脾(胃)、肾有关。

3.病性总属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因饮食、火热、痰饮所致者为实,但实中有虚;因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扰所致者为虚,但时有虚中夹实。4.病势本病为心不藏神,神不安其宅,其病势总是由外向内,由其它脏腑向心主发展。5.病机转化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所伤、体虚劳倦等因素所致,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火(实火、虚火)、湿、痰等病邪及气、血、阴阳亏虚,互相联系,相互转化,最终形成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其濡养温煦,致使神不安宅而成为失眠。

一、诊断依据

凡症见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并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本病证。

二、鉴别诊断

喘息不得卧《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证》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中的“不得卧”,是指烦躁不眠,辗转反侧的病证。《素问·评热病论》“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咳逆倚息不得卧”、《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等虽病不同,亦或出现失眠,但所指的“不得卧”,均是因其

病出现气息不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症象,与失眠的“不得卧”有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中心证候本病的证候特征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表现为睡眠时间的减少或睡眠质量不高,或不易入睡,或睡眠不实,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或时寐时醒,甚至彻夜不眠。2.辨虚实一般病程较短,舌苔腻,脉弦、滑、数者多以实为主;而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舌苔较薄,脉细、沉、弱或数而无力者,多以虚为主。

二、治疗原则

失眠病证有虚实之分及有邪无邪之别,治疗上总以祛邪扶正,补虚泻实,调其阴阳以安心神为大法。虚者宜补其不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宜泻其有余,疏肝泻热,消导和中,清火化痰。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为治。

三、分证论治

一.心火炽盛证:心烦不寐,躁扰不安。口干舌燥,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朱砂安丸加黄芩、栀子、连翘;朱砂0.5克(冲服)黄连15克生地黄9克当归6克甘草4克黄芩9克栀子9克连翘9克

1.如兼挟痰热,胸闷苔腻者,加栝蒌、竹茹等,以清热化痰;

2.如惊悸、失眠较重,加龙骨、牡蛎、磁石等,增强重镇安神之力;

3.如心中烦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增其清心降火降烦之功。

4.不寐证:若胸中懊,脘闷泛恶可加豆豉、竹茹,以宣胸中之郁火;若便秘溲赤,火迫于腑,可加入大黄,以釜底抽薪,引火下行。

二.肝郁化火证:性情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若、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龙胆泻肝汤加减;酒龙胆草6克栀子9克炒黄芩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酒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

1.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

2.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薏苡仁。

3.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4.肝经湿热,带下色红者,可加莲须、赤芍。

5.肝火上炎致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叶。

6.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丹皮、侧柏叶。

不寐证加减:

1.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郁金、香附之类以疏肝解郁。

2. 若大便秘结不解者,可加大黄、芒硝之类通便泻热;

3. 如心烦甚者,加朱砂安神丸。

若肝郁化火,肝郁较甚者可与柴胡疏肝散;柴胡6克醋陈皮6克川芎4.5克白芍4.5克枳壳4.5克(麸炒)炙甘草1.5克香附4.5克

1.若胁肋疼痛较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

2.;若肝郁化火,口渴舌药,脉象弦数者,酌加山栀子、黄芩、川楝子等以清肝泻火。合用。

头晕目眩,甚至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可用当归龙荟丸;(当归3克龙胆草3克山栀子3克黄连3克黄柏3克黄芩3克芦荟1.5克青黛1.5克大黄1.5克木香

0.45克麝香0.15克(煎剂则冲服))。

三.痰热内扰证:胸闷心烦不寐。头重目眩。厌食呕恶,喛气吞酸。苔腻而黄,脉象滑数。温胆汤加味;半夏6克陈皮15克茯苓4.5克炙甘草3克竹茹6克枳实6克生姜15克红枣1枚

或用(黄连6克、栀子6克陈皮15克、半夏6克、茯苓4.5、竹茹6克、枳壳6克、琥珀粉3克、丹参6克、远志6克、神曲6克、甘草3克、大枣1枚)

1.若心中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2.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

3.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不寐证加减:

1. 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入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定志。

2. 痰热较甚者,加黄芩、瓜蒌、胆南星、贝母;

3. 若痰热重而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或礞石滚痰丸并用;

4. 若食积重者,加鸡内金、焦山楂等。

注意本证:以清热化痰为主,一般不选用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之类养心安神药物,因为这类药具有酸收敛邪之功,不利于化痰清热。

实热老痰内扰,经久不寐,甚至彻夜不眠,大便秘结,可用礞石滚痰丸(金礞石6克酒大黄16克酒黄芩16克沉香2克),以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四.胃气失和证:胸闷喛气,脘腹不适、不寐。大便不爽,脘腹胀满。苔腻、脉滑。半夏秫米汤(半夏9克秫米10克)。

若睡卧不安,胃脘不适,纳呆嗳气,腹胀肠鸣,大便不爽或便秘,苔黄腻,脉沉滑。保和丸合越鞠丸加减;神曲10克焦山楂18克麦牙15克(包)莱菔子3克香附10克苍术10克陈皮3克半夏9克栀子10克连翘3克茯神9克远志3克合欢花10克炙甘草3克

加减:

1.食滞较甚者,加焦麦芽;

2.脘腹胀满者,加厚朴、枳壳、槟榔;

3.腹胀便秘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合用,亦右用枳实导滞丸。

五.阴虚火旺证:心悸不安,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腰痠。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黄连12克黄芩3克白芍6克鸡子黄2枚(包)阿胶9克(包)六味地黄丸每次一丸

1.阴虚严重,津液耗伤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石斛等,增滋阴生津之效;

2.心火旺,心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竹叶心等,清泻心火;

3.入眠后惊醒难入眠者,加龙齿、珍珠母等,以镇心安神;

4.寐而不熟,心神失养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

5.心悸不宁者,加茯神、柏子仁以养心定悸。

6.不寐证:若心烦心悸较甚,男子梦遗失精,可加肉桂引火归元,与黄连共用交通心肾,使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交于肾,心肾相交则心神可安。

六.心脾两虚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舌质淡。饮食无味,肢倦神疲。脉细弱。归脾汤;人参3克白术3克茯苓3克炒酸枣仁3克炙甘草1克炙黄芪3克远志3克木香1.5克当归3克龙眼肉3克生姜3片红枣3枚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不寐证加减:

1. 若血虚较甚,加熟地、白芍、阿胶以补血。

2. 若失眠较重,加五味子、合欢花、夜交藤、柏子仁等以助养心安神。

3. 若脘闷纳呆,舌苔腻,加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理气化痰。

加减2:

1. 心悸,倦怠,脉沉无力,气虚甚者,应重用参、芪;

2. 纳呆,便溏,苔厚腻,脾虚有湿者,重用白术加苍术、茯苓燥湿健脾;

3. 心悸,头昏,面色少华,此为心血不足,重用黄芪、当归,加阿胶以补血养心。

若气血亏虚较甚者,可与八珍汤(人参6克(焗服) 白术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酒当归9克熟地9克白芍6克川芎4.5克生姜5片红枣3枚1.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等以养心安神;2.胃弱纳差者,加砂仁、神曲以消食和胃。

)、人参养营汤(人参3克白术3克茯苓3克炙甘草3克炙黄芪3克熟地2.3克远志1.5克北五味子1.5克当归3克陈皮3克桂心3克白芍4.5克生姜3片红枣3枚 1.遗精便泄,加龙骨;2.咳嗽,加阿胶;3.热象不显者,白芍之量宜减。)等。

本证注意:若见药不效时,则是脾虚健运能力差,运用补药时不要碍脾,应在处方中佐少量醒脾运脾药,如归脾汤中的木香之类。煎药时改用文火久煎的方法。

七.心胆气虚证: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安神定志丸

合酸枣仁汤;酸枣仁48克(包)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川芎6克朱砂0.5克(冲)茯苓6克茯神6克人参6克(焗服)远志3克龙齿3克

1.若心烦不眠,属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较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或生地黄、玄参、白芍等,以养血滋阴清热;

2.兼见五味子、白芍、浮小麦以安神敛汗;

3.心悸较重者,加龙齿、龟甲、珍珠母等以镇惊安神;

4.心悸多梦,时有惊醒,舌淡,脉细弦,属心胆气虚者,可加党参、龙齿以益气镇惊;

5.如精神抑郁,心烦不眠较甚者,可合甘麦大枣汤加夜交藤、合欢皮以缓肝安神解郁,或加入合欢花、夜交藤、石菖蒲、郁金等解郁安神之品,疗效更好。

不寐证:

1. 若见惊惕不安,心悸较甚,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2. 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

3. 胆虚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加柴胡、陈皮、吴茱萸、山药、白术。

或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朱砂0.5克(冲)茯苓6克茯神6克人参6克(焗服)远志3克石菖蒲3克酸枣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3克生龙齿3克

1.如兼挟痰热,胸闷苔腻者,加栝蒌、竹茹等,以清热化痰;

2.如惊悸、失眠较重,加琥珀、牡蛎、磁石等,增强重镇安神之力;

3.如心中烦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增其清心降火降烦之功。

加减:

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

胆虚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加柴胡、陈皮、吴茱萸、山药、白术。

临证参考本证为心胆气虚,益气常须健脾,故非气阴两虚者,滋阴之药应慎用,以免腻脾。

八.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睡梦纷云,心悸不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舌生疮,或梦遗滑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天王补心丹合黄连阿胶汤;生地黄12克、黄连12克、阿胶9克(包)、白芍6克、天冬6克、麦冬6克、玄参3克、丹参3克、当归3克、茯神木6克、五味子6克、远志3克、柏子仁6克、酸枣仁6克

1.阴虚严重,津液耗伤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石斛等,增滋阴生津之效;

2.心火旺,心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竹叶心等,清泻心火;

3.入眠后惊醒难入眠者,加龙齿、珍珠母等,以镇心安神;

4.寐而不熟,心神失养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

5.心悸不宁者,加茯神、柏子仁以养心定悸。

加减

心火甚者,加连翘、竹叶;

便秘口干阴伤较甚者,加知母、何首乌、夜交藤;

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临证参考本病重者水亏火炽,心肾不交,应合交泰丸滋阴清热为重点,佐以养心安神,其引火归元的肉桂用量宜轻,一般3~6g,且该用上肉桂,可以为末冲服。用重镇之朱砂安神,只可暂用,不宜久服。本类方药宜文火久煎。

四、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天王补心丹(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l丸,每日2次。适用于心阴不足,心肾不

交所致失眠。

(2)朱砂安神丸(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l丸,每日2次,不宜久服。适用于心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肾不交所致失眠。

(3)柏子养心丸(华灯牌,北京中药五厂):每次6g,每日2次。适用于心脾两虚失眠。

2.单验方

(1)酸枣仁15g,炒香,捣为末,每晚临睡前服,温开水或竹叶煎汤调服。

(2)炒酸枣仁log,麦冬6g,远志3g,水煎后,晚上临睡前顿服。

(3)酸枣树根(连皮)30g,丹参12g水煎1~2小时,分2次,在午休及晚上临睡前各服1次,每日1剂。

3.针灸

(1)体针: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1日1次。

(2)耳针:取心、神门、脑、交感、肝、脾、肾、皮质下等,交替使用

4.按摩

每晚睡前温水泡脚30分钟,揉双侧涌泉穴各36次。

【转归与预后】

失眠病证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快外,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治疗难以速效。且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又易产生变证和坏证,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更加困难。心脾两虚证者,如饮食不当或过用滋腻之品,易致脾虚加重,化源不足,气血更虚,食滞内停,往往致虚实错杂,如温燥太过,易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如病因不除或失治易致心肾阴虚,心火更盛,如过用寒凉则易伤阳,致阴阳两虚;亦可因治疗不当,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俱损。痰热扰心证者,如病情加重有成狂或癫之势。肝郁化火证治疗不当,病情加重,火热伤津耗气,由实转虚,病程迁延。心胆气虚日久不愈,亦有成癫之虑。

本病证的预后因病情不一,结果有别。但一般无严重不良后果,病情单纯,病程短者多易治愈。而病程长且虚实夹杂者,多难以短期治愈,且与病因是否祛除关系密切。

【护理与调摄】

本病证主因心神失舍所致。护理应注意消除病人顾虑和紧张情绪,劝其解除烦恼,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积极帮助患者寻找失眠的相关因素,祛除不良影响,养成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早睡早起,按时作息,睡前宽衣解带,不吸烟,不饮浓茶、咖啡及酒等,不吃零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与康复】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保持经常性的乐观情绪,心胸开阔,控制情志过激,不作非分之想,对预防失眠有重要意义。另外保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做气功或做太极拳、剑,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对预防失眠亦十分重要。

本病证患者病程较长,治愈后易复发,所以应注意康复治疗。一般可将原用有效方药制成丸剂,继续服用几周,以巩固疗效。注意祛除或避免原来的病因或诱因,加强意志锻炼,保持心情舒畅,每天应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参加怡情养性的文艺活动,有助于调节心神,也可配合气功如香功、静功等,还有太极拳、太极剑等等辅助治疗,促进康复。

【医论提要】

失眠有关内容,首先记载于《内经》,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

《内经》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阴虚”所致。《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阴虚故目不瞑”。同时,《内经》认为胃气不和,气血衰少也可导致失眠。《素问·逆调论》:“胃

不和则卧不安”;《灵枢·营卫生会》:“老者之气血衰,……故昼不精,夜不瞑”。《内经》还认为肝热也可导致失眠。《素问·刺热》:“肝热病者,小便先黄……手足躁,不得安卧”。

东汉张仲景又发展了《内经》有关不眠学说,其在《伤寒论》中论及有因太阳病汗下后致胃中干,而烦躁不得眠,有因汗吐下虚烦不得眠,有邪入少阴,热化伤阴所致的失眠。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三·大病后不得眠候》中认为失眠除了营卫不和之外,还有脏腑机能失调,并把虚证失眠分为心热和胆冷。他说:“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则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不寐》中认为;“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阳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许叔微认为肝有邪也可导致失眠,他在《普济本事方·卷一》中说:“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寐》中对失眠病因病机进行了总结;“不寐证,虽病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凡如伤寒伤风疟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扰也。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舍此之外,则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对于失眠的治疗,《内经》已提出阴虚不眠用“半夏汤”进行治疗,张仲景提出了用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火旺的失眠,用酸枣仁汤治疗虚劳所致的虚烦“不得眠”。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一》中提出了用丹砂、琥珀等重镇安神药和温胆汤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宋代赵佶在《圣济总录》中提出了用附子、人参、黄芪治疗胆寒不寐。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中认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日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日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日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日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日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

神曲、山楂之类”。张景岳认为,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者,用补中益气汤,七情内伤,或惊恐伤肾胆者,用五福饮或七福饮。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不得卧》中认为,食积引起的不卧者宜用保和丸,惊恐而不安卧者宜用安神定志丸。张璐《张氏医通》中认为,对于水停心下不得眠者,用茯苓甘草汤;烦不得卧,诸药不效者,用栀子豉汤下朱砂安神丸。《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认为,对于真阴亏损,水亏火旺的失眠,用六味地黄丸加知、柏,肝虚惊悸不寐者,宜四君子汤加白芍、枣仁。至此,失眠的辨证论治已比较丰富和完善。

【医案选粹】

案一

阳不交阴,夜不成寐,饮食日减,脉来弦数,暂用半夏泻心法。

法半夏五钱川连五分茯神二钱枣仁三钱麦冬三钱广皮五钱石决明一两甘草四分鲜竹茹四分(选自《清代名医何书田医案》)

案二

一陈姓女,38岁,患顽固失眠二年余,每夜只睡3~4小时,经常头昏,面色萎黄。缘由气恼,情志不遂,脘腑不舒,偶有呃逆。试投山西名医刘绍武先生,自拟“调胃汤”加牡蛎二料而获奇效。刘氏调胃汤,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陈皮、白芍、川军。

(选自《历代名医临证经验精华》)

案三

吴××,女,38岁,教师。

近七年来,经常失眠,有时通宵达旦,难于入睡,寐不安则头昏加剧,神疲乏力,记忆减退。经常使用镇静药及中成药柏子养心丸、补心丹等,未能奏效。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缓。患者近七年来经常大便秘结,如羊矢状,数日~行,胃中嘈杂,口苦咽干,为一派胃热肠燥之证。此胃强脾弱,与《伤寒论》“脾约”一证相似,胃火上犯,扰及神明而夜寐不安。此非虚证,当

用仲师麻仁丸试治。每日二次,每次15克,连服4天。服药后来诊,腑气已通,每Et一行,夜寐大有进步,每晚能睡3~4小时,口苦咽干也消失,食欲增加,精神好转。又嘱其继服麻仁丸5天,药后不寐一证逐渐恢复正常。

(选自《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现代研究】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失眠普遍增多,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用中医药防治失眠,尤其对于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如下。

一、辨证论治研究

龙功宏辨证分型治疗神经衰弱107例,心脾亏损型用党参30g,茯神20g,黄芪20g,淮山药20g,远志lOg,白术lOg,枣仁lOg,龙眼肉15g,夜交藤15g,甘草6g;阴虚火旺型用生地20g,山萸肉20g,茯苓20g,泽泻15g,知母15g,淮山药15g,丹皮lOg,枣仁lOg,参须10g,黄柏8g,麦冬12g,远志6g;脾胃不和型用法半夏lOg,枳实10g,川厚朴10g,枣仁log,太子参10g,陈皮6g,茯苓12g,竹茹5g,水煎送服保和丸或五积散。治愈8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2.52%(湖南中医杂志,1994,(5):38~39)。

二、专方专药研究

董长华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川芎12g,枳壳12g,甘草6g,血瘀加赤芍、丹参;肝火盛加菊花、栀子;痰湿重加胆南星、石菖蒲;心神不安加炒枣仁、夜交藤、茯神,日一剂,水煎服,10日1疗程,治愈2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6.7%(国医论坛,1993,(6):27)。

李荣享等用复方酸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症134例报告。治疗组7l例,用本品1~2粒,对照I组31例,用朱砂安神丸lOg,对照Ⅱ组32例,用安眠酮1~2片,均于睡前半小时服。结果

3组分别显效32例、6例、11例,有效26例、8例、14例,总有效率83%、45.2%、7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I。(Po.05),服2粒疗效优于1粒(P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doc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内容,具体内容: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百合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 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酸枣仁 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合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合欢皮 合欢皮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的功效,适合有郁闷不乐、烦躁不安、健忘等情志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柏子仁 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惊悸、盗汗、便秘等

血不养心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珍珠母 珍珠母是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其性寒、味咸,可入肝经、心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适合有头目眩晕、耳鸣心悸、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灵芝 灵芝,有益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心气虚或气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国药植图鉴》记载,灵芝"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现代研究证实:灵芝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及耗糖量,增强心肌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能降血脂、调节血压;有良好的安神定志作用,所以对长期失眠有明显的临床改善疗效。 治疗失眠的五款药膳 桑椹大枣汤 桑椹15g,大枣50g煮汤吃。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珍珠汤圆 珍珠粉0.3g,枣泥50g拌匀,加糖适量,包入糯米粉中做成汤圆20个,每次10个。经常吃可缓解精神紧张,有助于改善失眠。 五味鸽蛋 五味子50g煎汁、鸽蛋30枚,煮熟去壳后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然后浸泡在汁中2天。每次吃鸽蛋3枚,食前煮沸一下。一日1~2次,连服2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是因为躯体、生理、心理、药物性、人为性、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5-羟色胺分泌不足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睡眠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发生了紊乱,表现为人睡困难,或者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中医将本病归为“不寐”、“不得眠”等范畴。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镇静安眠药为主,但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对于该病有多种分型,并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取得良好疗效。现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通过总结中医治疗病案,笔者发现中医学对于不寐的病机,主要归结于阳盛阴衰,阴阳不交。《类证治裁?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刘彦廷等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认为失眠在临床上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阳明和少阳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病,且失眠的兼夹证较多。张其慧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与肝脾失调有关,肝主疏泄,主藏血、藏魂;脾主统血,藏意、主思;心主血、藏神。若肝血不足或肝失调达,即可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而失眠。脾运失常;一

方面不能运化气血,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营血亏虚,另一方面运化水湿失常,酿生痰饮,积而生热,痰热扰心而导致失眠的发生。徐云生认为,病因有七情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但以情志内伤最为多见,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贾斌认为,失眠的病因主要有内伤、外邪两端。内伤主要是七情太过或不及,进而导致脏腑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气血不调、阴阳失交而致失眠;外邪主要是风、寒、火、热等邪气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壅塞,进而干扰卫气的正常运行,致营卫不和而致失眠。吕慰秋认为,失眠的发病主脏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神明。心受外邪侵袭,脏腑、经络机能紊乱,气血阴阳相对失衡,是失眠产生的重要原因。陈己明等认为,气滞血瘀是导致本病的病机之一。 辨证分型 失眠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可致多个脏器受累,故临床辨证分型也较为多样。高虹等将失眠分为脾胃失调、筋肉疲劳、肾阴虚3型;裘昌林按邪正虚实辨证将本病分为9型,其中实证分为心火亢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热扰心型、食积胃气不和型、肝胆湿热型,虚证分为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虚实夹杂者为心肾不交型、阴虚火旺型。孙巧云等一。将失眠分为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血脉瘀阻、心胆气虚、阴虚火旺、心脾两虚6型。徐厚平。将亚健康失眠分为肝郁化火型、痰

治疗失眠和多梦的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失眠和多梦的中成药物列表. 治疗失眠和多梦的中成药物列表七叶神安分散片 胸痹,不足,失眠,心悸。用于益气安神,活血止痛,止血心气o

症。,痈肿疮毒及出血心痛,或肿瘤七叶神安片?。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益气安神。用于心气o五味子糖浆?等症状。心悸以及失眠所致头晕、头痛、乏力、用于改善神经衰弱o人参归脾丸? ,失眠,食少乏力心悸,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益气补血o,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萎黄养血安神片?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用于阴虚血少,头眩心悸,失眠健忘。o 北芪五加片?食欲失眠多梦,。用于体虚乏力,腰膝酸软,益气,健脾,安神o不振。参芪五味子片?,易汗,少寐多梦,宁心安神。用于心悸气短,动则气喘健脾益气o倦怠乏力,健忘等症。 参芪五味子糖浆?益气安神。用于疲劳过度,神经衰弱,健忘,失眠。o复方天麻颗粒?健脑安神。用于失眠健忘及神经衰弱见上述症状者。o复方扶芳藤合剂?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症见气短胸闷、o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纳谷不馨、脘腹胀满、大便溏软、舌淡胖或有齿痕、脉细弱;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复方枣仁胶囊(遇而安)?,惊悸。失眠养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多梦o天王补心丸?,失眠多梦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补心滋阴,养血o大便干燥。宁神灵冲剂?胸心悸不宁,易怒,,。用于开郁,镇惊舒肝安神头昏头痛心烦o。多梦,少寐闷少气. 安眠补脑糖浆?益气滋肾,养心安神。用于神经官能症或其他慢性疾病所引起的o失眠,头昏,头痛,心慌等症。 安神胶囊?安神定志,疏肝解郁,健脾补胃,清脑宁心等。可以有效地改善o 睡眠状态,消除失眠、多梦、早醒、易醒等症状。主治:肝气郁 结,心肾不交,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即: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躁狂抑郁症,偏头疼,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安神补脑液(维奥)?健脑安神,生精补髓,益气养血。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o头晕,乏力。 安神补脑颗粒?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及其治疗方法 失眠症在中医里叫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失眠症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入睡困难,有眠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还有虽睡却多梦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失眠症亦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同时出现。 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黄帝问歧伯为什么有人不得卧,歧伯解释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黄帝内经·灵枢》中黄帝又就不得卧先后请教伯高和歧伯。伯高认为,阴虚者不得卧,治宜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和虚实,勾通阴阳,再服半夏汤一剂,便能安然入睡了。歧伯则认为不得卧是由于阳气盛,阴气虚,见地与伯高相近。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对失眠症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今人与古人相比,受失眠症伤害的更普遍,更广泛,也更严重。 按说,“三十年前睡不醒”。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生活的节奏是如此缓慢,当人们把爷辈的成功经验一成不变地传给孙辈的时候,如若孙辈效而行之,成功率仍然是很高的。与之相反,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严酷而惨痛的事

实,告诫自己的孩子:“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更何况孔夫子也说“三十而立”既然孔圣人到了三十岁才走向自立,那么三十岁以前依赖父母,听从父母就行了,自己无须操心,自然也就睡不醒了。 而今的青年人就不行了。因为从他能看能说开始,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信息不是来自他的父母,他自小就必须自立去判断选择。现实的生活是,那些自小依赖性很强的孩子最容易受到生活的伤害。据我临床发现,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大中学生中受失眠症伤害也是非常普通,非常广泛,非常严重的。 导致失眠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方面的原因,二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失眠症多为情绪所困,具体说,入睡困难是由于焦虑所致,醒后不能再眠是因抑郁所伤。至于生理方面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你很难用现代医学检测的方法及设备把它查出来,也很难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把它描述清楚。这里,只能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及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即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症。中医辨证论治,又有虚证、实证之分。而青年人的失眠症大多属于虚证。 失眠症治疗的方法不少。这里,我向你介绍几种简便易行而又经临床反复验证是卓有成效的方法。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治失眠的中药方一: 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黄、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粉4克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主治肝气不舒、心神失养所致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二: 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三: 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四: 当归12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五: 太子参10克,炙远志10克,炙黄芪2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枣仁30克,龙眼肉12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心脾亏损、心血失养之失眠。 治失眠的中药方六: 甘草15克,大枣8个,小麦30克,百合3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2克,桑椹20克,黑芝麻2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虚血少、神失血养之失眠。 失眠吃的食物1、蜂蜜 蜂蜜健脾养胃,同时能够帮助提高睡眠质量。建议女性朋友在热牛奶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一整夜让你睡得又香又沉哦。 2、热牛奶 我们常说夜晚临睡前喝一杯热的牛奶能够有助于睡眠,事实上,的确如此,牛奶中含有一些能够帮助人的神经镇静的某种氨基酸和钙质成分,能够帮助女性朋友尽快入睡。因此,临睡前来一杯热的牛奶是很有必要的。 3、黑芝麻 黑色诸肾,肾好了自然不影响休息。建议有失眠困扰的女性朋友们每天喝一杯黑芝麻糊,长期坚持不仅能够帮助保护肾脏,而且还能够睡得安稳哦! 4、香蕉 香蕉中含有可以令肌肉变得松弛的镁元素,它能够平复人的

不寐之中医治疗经验

不寐之中医治疗经验 【摘要】笔者总结近十年来公开发表在医学期刊上治疗不寐的方剂,归纳成类,并探讨不寐治疗的病证关系问题。 【关键词】不寐;失眠;方剂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31-02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而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对人们的心理生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失眠患者激增。笔者搜集近十年公开发表在期刊上治疗失眠方剂,并总结成4大类。 1疏肝,安神志 刘筱慧[1]运用疏肝安神汤治疗失眠患者48例,柴胡、延胡索、香附、白芍各15克,合欢皮、枣仁、夜交藤、茯苓、牛膝各20克,浮小麦30克,甘草5克。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3-4周后,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 郝秀霞[2] 等自拟更年加寐汤治疗不寐46例,组方为柴胡、枳壳、郁金、当归各10克,夜交藤20克,合欢花、百合、熟地、墨旱莲、女贞子各15克,首乌、白芍各12克,日1剂,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痊愈14

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5例。 马纯清[3]运用加味逍遥散治疗失眠28例。醋柴胡10克,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远志、夜交藤各15克,合欢花12克,柏子仁20克,酸枣仁30克,薄荷5克,炙甘草6克。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14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痊愈2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 2化痰,安神 唐沙玲[4]治疗不寐自拟安神汤,方用柴胡,石菖蒲,牛膝,白芍,郁金,丹参各10克,钩藤,石决明,生龙骨,苦参,夜交藤各20克,丹参8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9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内共治疗不寐患者30例,其中21例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 靳建宁[5]等自拟静阳入阴汤治疗失眠36例。酸枣仁30克,丹参30克,牡蛎、半夏各15克,黄连3克,夏枯草、石菖蒲各10克,肉桂5克。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治愈36例,好转16例,无效3例。 刘贵成[6]运用清心化痰导眠治疗失眠76例,以法半夏、石菖蒲、合欢花、麦门冬各15克,茯苓、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各30克,丹参20克,竹茹9克,枳实12克,陈皮、生姜各10克,生甘草6克。日1剂,早晚服。2个疗程后,痊愈28例,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失眠是指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安舍,临床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范围】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以及高血压、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脑动脉硬化、慢性中毒、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人的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灵枢·营卫生会》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凡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神不安舍,都会成为失眠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灵枢·邪客》云:“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外邪中以火热为直接原因较多,其它如阴寒、水湿、风寒等多是形成失眠的间接原因。 2.情志失常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极是失眠常见的直接病因,而思虑劳倦是长期不寐的重要原因。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是失眠的原发病因。《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不和则卧不安”。有些饮料如酒、咖啡、浓茶也是造成失眠的直接原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亦可成为不寐的间接原因。 4.体虚不足或因禀赋不足,心胆虚怯;或因年老体衰,阴阳亏虚。如明代《证治准绳·杂病·不

得卧》云:“年高人,阳衰不寐”。 5.久病之人失眠常继发于各种疾病过程中或疾病之后。病久或因耗伤正气而致体虚不足,或因痰火内扰,致心神失舍而失眠。 二、病机 1.发病凡因外感火热之邪。或饮浓茶,或大喜大悲大惊大恐等因素直接影响心神者,发病多较急;凡因体虚不足,或它病之后等以内伤为主者,发病一般较缓。 2.病位本病病位在心,总因心神失舍而成。但与肝(胆)、脾(胃)、肾有关。 3.病性总属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因饮食、火热、痰饮所致者为实,但实中有虚;因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扰所致者为虚,但时有虚中夹实。4.病势本病为心不藏神,神不安其宅,其病势总是由外向内,由其它脏腑向心主发展。5.病机转化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所伤、体虚劳倦等因素所致,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火(实火、虚火)、湿、痰等病邪及气、血、阴阳亏虚,互相联系,相互转化,最终形成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其濡养温煦,致使神不安宅而成为失眠。 一、诊断依据 凡症见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并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本病证。 二、鉴别诊断 喘息不得卧《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证》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中的“不得卧”,是指烦躁不眠,辗转反侧的病证。《素问·评热病论》“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咳逆倚息不得卧”、《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等虽病不同,亦或出现失眠,但所指的“不得卧”,均是因其

失眠症的合理用药及其治疗方案分析

失眠症的合理用药及其治疗方案分析

失眠症的起因、合理用药及其治疗方案分析 杜江旷石 (湖南省株洲市三医院,株洲41200) 【摘要】失眠症是现代社会强压力下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绝大一部分已经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失眠症一定要对因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从而更健康美好的生活。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怎样合理的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并合并其他辅助药物使用,在此同时加以心理辅导,穴位按摩等,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来解决失眠者的烦恼,让他们能有一个美妙的睡眠。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合理用药;镇静催眠药;心理治疗Causes of insomnia, rational drug and treatment program analysis Du Jiang Kuang Shi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zhuzhou 412000) [Abstract] insomnia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 of modern social strong pressure, part of the majority has affected the health and normal life of mankind. Insomnia must due to treatment; comprehensive therapy; drug therapy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into, so as to solve insomnia problems fundamentally, thus more healthy and wonderful life.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use of sedative hypnotic drugs how reasonable and combined with other auxiliary drug use, at the same time to counseling,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treatment options and develop a reasonable to solve insomnia troubles, so that they can have a good sleep.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失眠症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很多患者使用镇静剂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依赖和成瘾性。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以其独特的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治疗,现将有关中医疗法在失眠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标签:失眠症;中医药;作用机制;综述 [文献标识码]A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又称“目不瞑”“不得眠”等。近10年来中医治疗失眠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不但可以预防发作、控制或缓解症状,而且有很好的远期疗效。但中医药的滥用也日益明显,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强管理。人一生当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它是人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之一,缺乏好的睡眠质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有35%以上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必须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法。现代中医认为,失眠症的产生主要与患者的心、肝、脾、肾等器官有关,下文主要对失眠症的治疗现状以及中医治疗的方法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治疗失眠症提供几点科学的建议。 1.失眠症治疗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患者在失眠之后,由于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患者躺在床上不可避免出现精神紧张。一些患者误以为数绵羊、数数字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因此强制性数数,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失眠程度的加深。此外,一些患者在失眠的时候,以为安眠药能够缓解失眠症状,并长期大量地服用安定药物,容易导致上瘾症状,在停药之后因为药瘾的出现而变得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患上失眠症状的同时患上焦虑或抑郁症状,这说明失眠和焦虑等精神状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为主。 2.中医对失眠治疗的作用机制 从临床研究可知,在治疗失眠症上应用中医具有良好疗效,研究其作用机制非常有必要。事实上,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对中枢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面临失眠的困扰。失眠不仅仅影响人们的休息质量和日常的生活工作,还增加了其他疾病产生 的可能。在失眠治疗上西医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为主,见效快,但是往往会伴随 较大的副作用。因此,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从中医角度对失眠的治疗开展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这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 期为临床失眠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主要是指患者不容易入睡,或者时睡时醒,甚至出现彻夜难眠的现象,导致患者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深度严重不足[1]。因为失眠患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进而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临床上西医主要是采用药物进行 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副作用较大,如果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容易导致神经系统 受损[3]。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尝试从中医角度对失眠进行治疗,开展了大量的理论 和临床实践研究工作,本文将其综述如下。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属于“目不瞑”和“不寐”的范畴,《黄帝内经》中认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后来张仲景、李中梓 以及戴元礼等人分别在其著作中对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阐述。近代以及现 代医学家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目前主流的病学观点认 为失眠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自身因素主要是指自 身的体质、情绪以及遗传因素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和流行疾病等[4]。 袁拯忠研究发现失眠患者最主要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以及心胆气虚证,其中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约占总 数的60%。李奕祺等人选取149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 示其中医证型主要包括气虚、阴虚、痰湿和血虚[5]。 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2.1 肝火扰心型 肝火扰心型失眠应以疏肝泻火和镇心安神为主。在中医理论中肝火的产生 往往跟患者的情绪有关,而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Mauss等通过 对失眠患者的情绪进行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袁 运硕等对56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90%。邓树峰等选取60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取腹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2.2 痰热扰心型 痰热扰心型失眠应该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主。马锋对观察组痰热扰心 型失眠患者采用情志干预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痰热扰心型失 眠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陈丹姗等对61例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针灸放血疗法配合针刺进行治疗,选 取患者耳尖穴进行放血,选取患者神门、丰隆、百会、安眠、中脘、内关以及内 庭穴进行针刺,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7]。 2.3 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型失眠应该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荆红存等对观察组痰热

中医内科指导:失眠辨证分型

1.肝郁化火症状:不寐,情绪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日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青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候分析:忧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化火测急躁易怒;肝火乘胃,胃热则口渴喜饮;火热上扰,故目赤口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热象。 2.痰热上扰症状:不寐,心烦,痰多胸闷,恶食暧气,吞酸恶心,口苦,头重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宿食停滞,积湿成痰,因疾生热,痰热上扰则心烦不寐;痰湿壅遏于中,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见胸闷,恶食暧气或呕恶;清阳被蒙,故头重目眩;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宿食内停之征。 3.阴虚火旺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旺,虚热扰神,故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健忘;腰府失养则腰酸;精关不固,故而梦遗;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4.心脾两虚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多梦易醒,健忘,心悸;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血虚不荣,故面色少华,舌淡;牌失健运,则饮食无味;血少气虚,故肢倦神疲,脉虚弱。 5.心胆气虚症状: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证候分析:心虚则心神不安,胆虚则善惊易恐,故多梦易醒,心悸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为气虚之象;舌淡,脉弦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表现。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失眠,往往令人很头疼,导致人们白天工作效率降低,情绪暴躁,容颜憔悴。现在给出治疗失眠的12种妙方。1、一杯酸奶,一个香蕉,每晚睡前食用。此方对半夜不能入睡的患者尤为有效,饮用后可使患者血糖升高,快速入睡。 2、啤酒半瓶,每晚睡前半小时饮,连饮数周,可着枕即睡,通宵熟睡。 3、牛奶煮蛋黄,可治“虚烦不眠”之症,效果良好。 4、小米100克,加水煮成粥,加白糖适量调服,睡前半小时进食1小碗,能使人迅速发困、安眠入睡。 5、大枣、大米两味同煮粥食用,每晚适量食用,催眠作用很好。 6、龙眼:龙眼(桂圆)是南方一种佳果。《日用本草》述其能“益智宁心”、《滇南本草》载其可“养血安神”。现代科学分析,龙眼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酒石酸等。果肉鲜吃、浸酒饮或干品煎服,能补血安神。著

名的中成药“归脾丸”专治神经衰弱失眠病,就是以龙眼肉为主药的。 7、莲子:是莲花的果实。《神农本草》载它“主补中养神”,《中药大辞典》说它“治夜寐多梦”。据分析,莲子含淀粉、柿子糖、蛋白质、钙、磷等,晚餐吃莲子粥,或睡前食碗莲子汤,能使人安然入睡。 8、百合:百合鳞茎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治夜寐不宁,可用百合一两煎水,调蜂蜜于睡前服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温肺止咳”。 9、荔枝:荔枝味甘甜微酸,性温和。《本草纲目》称它能“通神、益智”,可用来养血、生津液。荔枝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B、A以及柠檬酸、叶酸、苹果酸和游离氨基酸,是思虑过度、健忘失眠者不可多得的“安神益寿”果品,以鲜食为佳。 10、核桃:又名胡桃。宋代《开宝本草》说“食之令人肥健,温脾润肠,治虚寒咳嗽,腰部肿痛”。核桃营养价值很高,500克核桃仁的营养可以和2500 克鸡蛋或4500克牛奶相媲美。其中脂肪钙、磷含量在果品中均名列前茅。每晚睡前吃

什么中药治疗失眠最好

什么中药治疗失眠最好 偏方一 药物:酸枣树枝连皮30g,丹参12g。 用法:水煎1~2小时,分两次于午休及晚上临睡前各服1次,每日1剂。主治:用于血瘀所致的失眠、头痛等症。 功效:宁心安神,活血养血。 偏方二 药物:炒枣仁10g,麦冬6g,远志3g。 用法:水煎,于晚上睡前顿服。 主治:用于虚烦失眠等症。 功效:养阴安神,清心除烦。 偏方三 药物:丹参15g,五味子6g,远志3g。 用法:水煎,午休及晚上睡前各服1次。 主治:心血亏虚所致的失眠症。 功效:宁心安神,养血滋阴。 偏方四 药物:朱砂0.6g,琥珀0.9g。 用法:研末,睡前吞服。注意不可久服。 主治:适用于心神不安所致的失眠。 功效:重镇安神,镇心定惊。 偏方五 药物:夜交藤10g,生地10g,麦冬6g。 用法:水煎,于午休与晚上临睡前各服1次。

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失眠症。 功效:滋阴安神,清心除烦。 1、糖醋催眠法 如果由于长期奔波或者是长途旅行导致的难以入睡,那么将食醋用开水冲服,然后闭上眼睛不要胡思乱想,很快就能够进入睡眠状态。在暴怒之后可以和一杯糖水,这样能够有效的消散心头的怒火,然后安然入睡。 2、茶婆枕 将陈粗茶泡饮之后将茶叶渣取出来,然后晒干净之后和适量的干茉莉花一起放入枕套中,制作成为枕头,这样能够达到安神、帮助入睡的效果。 3、沐浴法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用温水进行洗澡,一般温度控制在三十五摄氏度左右,然后时间一般为十五分钟作用,泡脚二十分钟也是同样有效。如果是条件允许,那么也可以进行温泉或者是桑拿、药浴,这样都是有助于睡眠的。 4、静卧放松法 这种对于晚上失眠,特别是由于睡前焦虑的患者来说非常的有效。方法就是全身放松的睡在床上,然后双手重叠放在肚脐上,呼吸放均匀,并且排除杂念放松全身,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这些都能够有效的治疗晚上失眠的情况。 5、足底按摩 在睡觉之前,用双手交替的按摩脚步的穴位五分钟,特别是涌泉穴的位置要按摩两分钟作用,这样效果非常的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

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 失眠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长期、严重的失眠不仅给患者身体、人际关系、生活和工作等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恶性事故发生。据报告:在中国,有45.4%被调查者在过去的1个月中,有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及社会功能,影响生命质量,失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子。 1.定义(标准):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可孤立存在或者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可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 2.分类(标准)及历史沿革 2.1根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失眠症分为慢性失眠症(病程超过3个月)、短期失眠症(病程在1~3个月内)及其他类型的失眠症。其他类型的失眠症仅在患者不能满足慢性和(或)短期失眠症的情况下做出诊断,需慎重诊断。与慢性失眠症相比,短期失眠症的诊断不要求病程≥3个月以及频度≥3次/周。 2.2历史沿革: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各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精神类疾病(焦虑、抑郁症等)与失眠三者互为因果,原有的原发与继发性失眠的诊断是不严谨的。因此,对失眠障碍

的诊断不再进行原发、继发的分类,失眠障碍能单独诊断,也可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3.流行病学 3.1危险因素:(1)年龄:为失眠的显著危险因素。慢性失眠症的现患率从儿童的 4.0%、青年人的9.3%,增加到老年人的38.2%。(2)性别:女性患病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该比率在45岁人群中甚至增至1.7倍;对儿童(12岁)的调查并未发现失眠存在女性易患性。(3)既往史:曾经存在失眠发作的人群的再次发病率是其他普通人群的 5.4倍。(4)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普通人群的新发病率是无家族史人群的3倍;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显示失眠的遗传度在30%-60%。(5)应激及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不仅是新发失眠的危险因素,也是失眠得以慢性化的维持因素。(6)个性特征:失眠患者往往具有某些个性特征,比如神经质、内化性、焦虑特性及完美主义。(7)对环境的失眠反应性:福特应激失眠反应测试(FIRST)量表可用来评估在9种常见的状态下出现失眠的可能性,得分高人群的失眠新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3.3倍。(8)精神障碍: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均报告有失眠症状,而50%的失眠患者同时患有1种或1种以上精神障碍。(9)躯体疾病:慢性内科疾病患者往往报告有失眠症状,而失眠人群罹患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失眠人群。 3.2失眠症的现患率: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在6个城

不寐证中医辨证

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摘要】目前,对于不寐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西药等一些单一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未能令人满意。根据不寐证的病因学特点,结合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药疗、食疗、针灸、按摩、导引等单一方法的多重组合,形成多种综合治疗方案,标本同治,使阳入于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关键词】辨证论治;失眠症.治疗;失眠症.饮食疗法;失眠症.中医药疗法 1 不寐带给人类的困惑 《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长此以往会影响脑功能特别是前额叶的功能,引起注意力、言语能力、计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降低等,也会严重影响记忆功能和情绪,并因而导致免疫机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衰老加速,影响整个身心健康[1]。据1999年德国Dresden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2],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7亿失眠者[1]。在美国,1.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17%的人被认为患有严重失眠[3]。据最近一期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的人群高达42.5%。失眠已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惑。 2 中医治疗不寐的希望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应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而大量研究显示,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增加发生机动车事故、死亡、骨折、致命性中毒、生理功能下降和认知损害的危险性。还有报告显示,应用二唑仑会引起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和健忘症。面对如此巨大的困惑,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治疗不寐的方法,医学界开始把目光转向传统的中医中药。当我们深入到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理论核心并依此认真地审视临床结果的时候,我们真正看到了治疗不寐的希望。 《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得入阴所致。《素问》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由此可见,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去繁就简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病因不外3种: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这其中尤以情志所伤最为多见,其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阴虚于内,阳胜于外,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不寐。临床上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表现为心脾血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实者则以痰热、内火、瘀血为多。因而治疗之法当首取宁心安神,虚者辅以养血滋阴益气之法,实者治以豁痰清热活血之法,由此构成了中医治疗不寐证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化个体治疗方案。治疗中有针与灸的结合,有针与药的结合,有药治与食治的结合,有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结合,而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明确了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六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秘方

一、邹云翔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1、方名: 清热安眠汤 药物: 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 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 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 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 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二、魏善初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2、方名: 清镇汤 药物: 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

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 失眠症。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三、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验方 3、心脾两虚: 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 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4、浊阻滞: 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5、肝气郁结: 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 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

治疗失眠的八个小偏方

失眠者的食疗方法之一 酸枣仁粥能治失眠症,味美,方便,无任何副作用。方法:将炒酸枣仁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粳米1-2两洗净后放入药液中煮粥,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服用。酸枣仁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并含有甾醇,三皂萜化合物,维生素C,还含有白桦脂肪、白桦脂酸、酸枣甙等,有镇痛,降低血压和调压和调节神经等作用,一般7-10天为一疗程,须服用3-5疗程。 失眠者的食疗方法之二 龙眼冰糖茶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龙眼肉。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不要小看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食物,它们却能带给你优质的睡眠 1.取杞子20克,红枣七枚,鸡蛋两个共煮,蛋熟去壳再煮一刻钟,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2.取桂圆肉、酸枣仁各10克,芡实15克,煮汤,睡前服之;

3.取芝麻油50克,面粉100克,加水半碗调和,入锅内煮熟,每晨空腹服之; 4.取小麦片30克,黑小豆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七枚同煮,当晚餐吃; 5.取炒熟葵瓜子30克,每晚睡前嗑服; 6.取猪心1只,柏子仁15克。猪心剖开洗净,塞入柏子仁,隔水蒸至烂熟,当点心吃; 7.取桂圆肉120克,60度白酒一斤浸之,封口摇匀,半月后服用,日服3次,每次两匙; 8.取250克乌龟一只,去甲及内脏,洗净切块,加水煮沸,添进百合30克,大枣30克,再煮至红枣酥软,龟肉烂熟,酌加冰糖调味,吃肉喝汤,一天吃完,经常食用,效果良好; 9.取热牛奶一杯,睡前服之。 10.枣仁和灯心草泡茶可以治失眠。 11.花生叶250克放到锅里,水要没过它,上火煎,水开后微火再煎十分钟,然后将煎得的水倒入六个小茶杯中,每天早晚各服一杯,连服三日,失眠症状就治愈了。

超详细的中医治疗失眠汇总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阅读,请立刻下载本文档 超详细的中医治疗失眠汇总 失眠的表现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9、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症又会加重失眠。 现代中医看失眠 失眠中医叫不寐。肝肾阴虚,脑髓空虚是失眠发生的基本病理变化,肾气肾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老年肾虚者大多脑功能下降,导致大脑神经细胞减少,递质含量及递质受体数量均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增加,体内自

由基的容量及过氧化物随年龄增加而积累,而抗自由基损伤的物质如SOD含量下降。这些变化说明肾虚是失眠的重要病因。 以肾虚为主要病机,以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大法组方遣药,来治疗失眠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痴呆,可以说是传统共识。但不管病情如何变化,肾虚始终贯穿失眠的整个病程,是其最本质的特征。故有解决失眠之道要从健脑开始。临床只要以滋补肝肾、益精健脑、安眠补身,滋阴潜阳阴阳平衡就能取得较好疗效。 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史体心主任认为此药适用范围:智能减退、健忘、失眠、丢三落四、不认亲人、语言颠倒、失语、流口水、神情呆滞、幻听幻想、肢体麻木、迷路不认家门、大小便失禁、手脚震颤等。肾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痰凝血瘀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因素。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凝血瘀推动了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正常衰老过程本身就有血瘀证存在的潜在性。故瘀血内停也是痴呆发病的重要原因,瘀阻心脑则可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健忘痴呆,神昏谵语。《血证论·瘀血》也说:“瘀血攻心,心痛、头晕、神气昏迷……”。 失眠所表现出的舌质暗淡或舌质淡、苔白腻等各种临床症状正属于中医痰凝血瘀范畴。 失眠的原因 失眠病位主要在心,并涉及肝、脾(胃)、肾三脏。机体诸脏腑功能的运行正常且协调,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正常,则人的

恐惧症中医辩证治疗及病例

恐惧症中医辩证治疗及病例 中医辨证施治恐惧症:中医把恐惧症谓之:“恐证”。中医认为恐惧症多因七情所伤,损及肝肾心胆所致。恐惧症以虚证居多,乃精血不足之症,非阳气有余之候。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肾、心、胆。中医针灸辨证施治恐惧症的方法:脾肾阳虚型:症见精神萎糜,情结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晃白,阳痿遗精,妇女滞下清稀,舌质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暖脾。 恐怖症是以恐怖为主的一种神经症。病人对一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会出现强烈和不必要恐惧心理。恐惧症表现还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表现,患者会主动回避来解除内心的不安。其实,病人自己是知道这种恐惧情绪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可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影响正常活动。 恐惧症的症状 恐惧对象可能是单一或多种的,常见的有动物、广场、闭室和登高等。恐惧症以青年期和老年期居多,女性最为常见。恐怖症表现是恐惧紧张,恐怖会引起焦虑甚至会有惊恐。恐怖对象的不同,恐惧症表现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社交恐怖症表现是在社交场合下无法控制自己,引发焦虑,而且对社交性场景会出现持久、明显地害怕以及回避。患者会害怕有人的场合,

会发抖,脸红和出汗,行为会变得笨拙、不知所措。赤面恐怖患者在公共场合会害羞脸红、不安和尴尬、笨拙和迟钝。 特定的恐怖症是对一些物体或高度出现强烈的、不合理的害怕及厌恶。患者会害怕蜘蛛、蛇等动物、自然环境、血和注射,高度特定等情境。病人会出现回避行为。 场所恐怖症患者会害怕开放空间,人群聚集的地方会担心,也可能会因为无法求援而焦虑。这种恐怖性关键特征是无法马上找到可用出口,患者会回避该情境,也可能会需要家人、亲友的 病机概述:本病又名恐怖性神经症,是对某些客观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过分或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常伴植物神经症状,常主动回避其害怕的对象和情境,临床一般分为广泛性,社交性和单纯性恐惧症。 单纯性:也称物体恐惧,是对某种动物,物件,有种不合理的恐惧。社交性:常无明原因突然起病,主要是害怕被别人注视。 广泛性:主要是不感进入公共场所,担心忍受不了那种场合下将要产生的恐惧而产回避。 根据临证表现应属与中医的恐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不足,后天失养,七情所伤,尤以惊恐伤神有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