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技巧

1 以问引问,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的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能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反问,则会出现另一番教学效果。然而,我发现多数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形式等把握不好。

如解答应用题:“学校把360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这道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在此产生思维障碍,这时我点拨性地提问:“如果我们从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入手,会发现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同学就自告奋勇地回答:“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一共有15份”我趁热打铁接着问:“既然知道了总的份数,下面是不是该考虑每一份的本数了呢?”还没等其他同学回答,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问道:“老师,既然每一层的份数不同,那么每一份的本数是不是也应该不等啊?”听到这位同学的发问,我十分高兴,因为他说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我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后,接着问道“: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为什么每一份的本数会不等呢?如果我们从份数角度考虑,是不是就可以求出每一层书架上放了多少本书呢?”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2]如此一来,这道难题就很容易地被解决了,其中的奥秘就是我的提问问在了知识的要点之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教学行为兴趣改革摘要: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一、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我在结合平时的上课经验和外出听课的启示,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精髓应是求新、求活、求近。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1、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 2 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3、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2、精心选材,因人而异。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3、循序渐进,指导方法。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2-02-06T09:21:29.877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田志兰[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我们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已经产生了极大的效应。 田志兰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我们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已经产生了极大的效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极度地转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精力,使学生获得较大限度的知识,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我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长期的教学实践,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趣创设情境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儿不假,它能激起学生们无限的求知欲望。比如课始,教师能够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就是成功的开头,是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性的基石。如何去做才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呢?这是一门很难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靠自己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多样的设计手段,已有的教学经验,根据课型的不同要求,采取讲故事、提问题、猜谜语、变魔术、做游戏、生活情景再现、借助信息技术动画演播等不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当然,这不光是为了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而是有目的地为学生们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基础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学生们动眼、动心,产生兴趣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这样的“兴趣”促使学生们带着好奇的心理踏入了求知的大门。 学生学习最好的状态是对所学的教材感兴趣,这是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性的建构。我们教师要用心挖掘一些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切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中。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地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兴趣是学习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最活跃因素,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的内因起了作用,有了内在兴趣,他们就会产生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努力探讨、研究、发现数学知识,学会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的:我们尊重教材,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教师不但要用心挖掘一些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切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素材,还要搜集发现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素材,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阳光。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列举实例。先让学生说出班级里学生的总人数,教者再说出女生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而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会很快探讨出算法,用班级总人数乘女生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求出女生人数。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大大地降低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就会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才会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做到活学数学知识,学活数学知识,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动手和动口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动手操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智慧的源泉;动口叙述是思维的升华,也是智力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他们认识事物首先是直接感观来认知,因为直接感观认知事物,是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的。数学又是经历由感知到认知再到抽象的阶段,从认知到抽象的阶段,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是密切联系的。也就是说没有脱离语言的思维,思维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引导学生把操作和语言表达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 四、思考与探讨的过程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探讨问题的空间,才会真正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夸美纽斯曾说:“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这就是说,保持节奏意味着让学生“自然生长,循序渐进”。“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是意味着某种“节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教师决不能单纯地追求课堂进度,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节省时间,而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去亲身经历,去深刻体会,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肤浅,达不到深化。我们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才能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内有效完成。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探讨的空间,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学生合作,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探讨新知,获得体验,并作类比、推理、分析、发现、找规律、归纳、总结等,学生才会在头脑中渐渐形成数学知识,达到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五、质疑解惑一环对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不可少 “质疑解惑”是师生双方的,不是单方面进行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数学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变换表达的方式,提出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主动质疑,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质疑解惑”也可以在新课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感到没有理解透彻的疑难问题,生生互辩质疑,师生共同探讨解疑,达到共识,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可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学会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质疑解惑才会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有质疑解惑才能促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质疑解惑才能促使学生去发现创新,使教学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扶余县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1]讲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 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要重视情境创设,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比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而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创设应结合实际。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3)情境创设应彰显特色。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上海世博会”的情境:出示参展国家统计图,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百分数的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数学课堂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牌”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要提升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升多种水平和养成一定思想观点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新课改后长期实践、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数学课堂更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呢?我将使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阐述以下几个观点。 一、注重学生发展的策略 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注重什么?每个教师都会知道: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注重学生,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体又要注重学生的那些方面呢?即: 1、注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课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将所学知识用于买东西算帐,算家里的电费等,使他们体会到,每学一节数学课,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就增大了一点。 2、注重学生的生活中的“数学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与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实行

(完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包括: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练习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等等。现在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都尽可能的使课堂更具有效性,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课堂教学为迎合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针对不同的案例谈谈我对有效提问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有效课堂课堂提问的分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本案例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我们要使数学教学活动灵活多样,让学生应用实际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利用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彻底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前的由教师一昧说教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标签: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學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时间,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和思维密切相连,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现在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 当前,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去年,我在“二期学科带头人”培训期间,充分感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全新的课改新理念,他们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他们以为教师要“加强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学生要“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复习后完成作业—预习新课”。下面我就简单和大家共同来分享、分享 一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听课的效果;而听课的效果怎么样,取决于课前的预习。一项调查显示:在小学生中,经常预习的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要高于不做预习的学生的成绩,而且差异是显著的。另一项调查显示:认为预习是好习惯的学生占95%以上,但不能坚持预习的学生也有95%。桑代克的效果律指出:如果没有从一件事情中深刻体验到好处的话,这种事情就会得不到强化和巩固。所以我们经常帮助学生了解预习的方法、意义,并且规范地开展预习工作,使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巩固和持续预习的行为。数学课预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通过预习,在听课时就有所选择,可以克服盲目被动。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难问题,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自己在听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学的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听课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下面是开展预习工作的两点体会。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不妨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尽管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际上,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发表时间:2016-09-18T16:03:59.71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作者:雷泽会 [导读] 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四川省武胜县永胜学校武胜 638403)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 一、提问应掌握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提问应掌握的方法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说“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位老师利用“善问”十字诀;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 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 四、进行课堂提问,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⑴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使用不同层次的发问形式。由浅入深有判断性提问、叙述性提问,叙理性提问和发散性提问四个提问层次。切忌总用“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回答形式。 ⑵每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在认真分析教案内容的过程中,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的中心突出,环环相扣。 ⑶提问要把握时机,选择突破口。当学生正在发“愤”求“知”,但尚未知,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而功倍。 ⑷提问要注意问题难易适中,讲究实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根据学习程度提问相应难度的问题,有助于反馈真实信息,不应满足于表面的师生互动情形,要触及到理解掌握的深度。 ⑸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启发性,有利于发展思维。问题应力求简练明确,切忌笼统模糊。 ⑹要适当的进行发散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留出处。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如在教“整时”一节时,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襄樊市晨光小学王丹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人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从某处程度上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这是任何课程改革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么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具有有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把数学建立在儿童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需要数学,这才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落实的理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出发,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让学生在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便可与商店销售打折情况联系起来;学习了“利息”后,可开展到银行进行存款计算应得利息的活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自己卧室面积的大小,如果要铺某种地砖,还可以让学生计算需要多少块的实际问题。这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并把所学的知道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会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创设直观形象,激发学习乐趣 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价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来,从教室的两端同时面对面走过去,走到一起时停下。这个过程就把“相遇”问题中的“同时”、“相向”、“相遇”等概念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考虑到学生在生活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一上课,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学校的一角,让学生从图中找出角。画面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情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会找出很多的角。这样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充公。 三、注重动手操作,促进创新意识 要让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教材,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做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计算”时,在学生猜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有关时,教师可启发引导:“那是怎么样的关系呢?”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圆锥和圆柱等材料进行探索,经过实践学生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圆锥体积大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锥体积小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时教师接着引导:“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学生继续动手实践,最终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深刻理解了圆锥的体积是圆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