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

原子弹

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地点:我国西部戈壁

标志:

代表人物:邓稼先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

于实战的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成功

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2.屠呦呦和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变化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

3.其他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发展

(1)总体表现: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2)具体表现

铁路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

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公路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

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民航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

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轨道

交通

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

市交通状况

2.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

3.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电信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

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

考向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建设

“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期间,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A不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符合题意。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时间是196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间是1970年;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时间是1973年。由此可知B、C、D三项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新闻头条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2.“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咖啡名言,让人感到文学家的浪漫。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则真实地反映了著名科学家______的科学品格。

A.钱学森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

3.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了

A.诺贝尔化学奖

B.诺贝尔物理学奖

C.诺贝尔和平奖

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发表感言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着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5.下列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③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③②①④

6.为了促进文学艺术发展,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百花争艳,百家争鸣”

D.“百家争鸣,推陈出新”

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布票种类丰富,能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9.下列有关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信息传递变得快捷、简便

②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突出贡献分别是什么?

(2)请你再说出一位你熟悉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性成就。

(3)你觉得这些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1.(2019年湖北荆州卷)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项成就是

A.“两弹一星”的成功

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D.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2.(2019年湖南株洲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以表彰他A.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B.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

C.自主研制人造卫星

D.研制原子弹爆炸成功

3.(2019年湖南株洲卷)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4.(2019年湖北黄石卷)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64年10月”“蘑菇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项符合题

意;A项的时间是1970年;C项的时间是1967年;D项的时间是1999年。故答案选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袁隆平的有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试验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A、B、C和题文材料无关,故选D。

3.【答案】D

【解析】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D。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屠呦呦认为不能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对传统文化应该有继承、有创新,即取其精华,推陈出新,B项符合题意。A、C、D的做法都太绝对。故选B。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故正确顺序是③①②④,答案选A。

6.【答案】A

【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故选A。

7.【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布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A符合题意。B、C、D反映的都是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挂钟”“手表”“BP机、手机”反映了新中国以来科技的发展,这些科技成果促进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A、C、D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

9.【答案】D

【解析】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人们的联系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人们的感情交流,③的说法不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D。

10.【答案】(1)图一: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二:屠呦呦,发现并提炼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南仁东,主持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3)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怕困难等。

【解析】(1)图一中人物是袁隆平,图二中的人物是屠呦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南仁东、黄大年等。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怕困难等。

直通中考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首个选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二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于2018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奖章。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6年是科技信息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年代我们可以看到用微信支付、穿现代服装、住小洋楼等,但是看不到用粮票买米。粮票是1955年发行的,而到了1992年底,已经停止使用粮票政策。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现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知识分享

现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内容提要 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这已经成为20世纪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的座右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成果越来越迅速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为人类提供新的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的途径,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效益,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生存的需要、无尽的欲望和漫天的遐想,不断驱动着科技的发明、生产和消费。人们藉助科技产品的功能,取得更舒适的生活方式。如今科技己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分别从衣,食,行,信,医,娱乐六个方面表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主题词:服装,食品,交通,网络,医学,娱乐 五彩缤纷的奇装异服 衣服的款式有多种多样,加上科技的成分就更加吸引人了。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在享受高科技产品的同时,也在承受着一些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负效应,如幅射、电磁波对人们的健康所造成的潜在影响已众所周知。 所以日本的日清纺和东宏公司合作,首次开发出电磁波防护服。这种防护服可防止计算机、复印机等电子机械释放出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电磁波在画面显示和运转的电路中产生,被认为是造成妇女生育异常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原因之一。这种新开发的防护服的衣面和衬里使用的是一般服装——羊毛、聚脂混纺和棉纱等纤维。只是在衣服的里和面之间缝入了织成细微网状的具有导电性能的新纤维材料。这种新材料可以吸收电磁波,使之变成静电并释放到空气中。此外,这种衣料柔软,具有任意着色等特点,深受科研人员和白领阶层人的欢迎。 运动鞋大概是发展最快的鞋类了。从17世纪到现在,尽管款式的尖钝宽窄在不断变化,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大体的模样却没有改过。运动鞋的发展史尽管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从第一批“祖宗辈”产物到现在的时尚新品,真是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也许还穿过)橡胶底的“解放”牌跑鞋,直到80年代,我们脚下的跑鞋充其量是它的改进版、强化版。国外一些先进产品的引入,让我们知道了还有什么“抓地力”、什么“系数”,原来运动鞋的设计还有这么多讲究。就拿耐克鞋的最新款式来说吧。SDMTriax100就颇具代表性,它是采用了信息器件的跑步运动鞋。SDM代表速度距离监控器(SpeedDis-tanceMoni-tor)。它能够以98%以上的准确性测量跑步的距离和速度。这种新型运动鞋上有轻而坚固的传感器,可以将距离和速度信息准确地传送到配套的手表上,超强抗震的结构设计大大地避免了使用者也许会因疏忽或不慎重而引出的种种隐患。总而言之,穿上这么一双运动鞋,不跑上那么三五圈还真感觉有点对不起它。 健康食品 “民以食为天”,今天的我们不局限于对食品样式和种类的要求,而更加追求健康食品。利用科技原理制造各种食品,已成为发展中的必然。食品生产经历了了几个重要阶段:由天然食品到加工食品;由温饱型到风味型;由荤素搭配到讲究营养;由饮食享受到强身保健。显而易见,当今人们膳食不缺营养,而日益受到重视的是食品的安全可靠性。一瓶纯净水,价格高于送货上门的牛奶一倍以上,仍然畅销全国,消费者为的是安全方便。所以说目前科技食品已占据了市场重要位置。 腾云驾雾 与生活在以往时代的人相比,我们是幸运的。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与便捷。从独轮车到汽车再到今天的飞机,轻轨,地铁,交通便利了,人与人的沟通也就方便加强了。 2001年3月1日,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工程在浦东新区动工兴建。与即将在长城脚下投入建设的高速列车相比,总投资为89亿元人民币的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速度将更胜一筹,设计最高时速达到430公里。这条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龙阳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的干线工程,长约30公里,上下行折返运行,单向行驶时间仅为8分钟。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 原子弹 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地点:我国西部戈壁 标志: 代表人物:邓稼先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 于实战的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成功 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2.屠呦呦和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变化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 3.其他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发展 (1)总体表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浅谈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生活在当代社会,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应该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同的道理。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许多弊端。 电话、手机、互联网几乎取代了原来的书信、电报,人们的通讯时间大大缩短;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也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交通时间;洗衣机、电冰箱等新式家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电视、电脑的出现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我们影响最大的现代科技我觉得应该属互联网。使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可以在上面找我们需要的资料。互联网可以算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上面的知识几乎是应有尽有。有时候我们要想了解个什么东西,只要上互联网一搜就能得到答案,既快捷又方便。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新闻、资讯,把我们和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真正印证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说法。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通讯工具,用它来跟别人联系,现在QQ、人人使用面十分广,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通讯方式。互联网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娱乐平台,人们可以在上面找到许多可以用来消遣的东西。互联网给人们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人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近来,网络办公也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他们可以在家工作,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网上购物的出现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现在许多东西都可以网购,为人们节省了许多时间与精力。互联网的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可以说是许多其他科技所无法取代的,它的优点很难列举得尽。 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同样感受到了它们带来的危害。物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送来了核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新能源。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广岛、长崎巨大核灾难的罪魁祸首。还有,由于核技术使用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核泄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巨大杀手。现代的高科技不仅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它们也成为不法分子不可缺少的犯罪道具。现在许多高科技的犯罪手段让人实在无法识别,高科技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又成了人们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这也让人们越来越感到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有了现代交通工具,许多人出门就是乘车、坐飞机;互联网的应用和网购的走火,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宅男宅女。可以说,科技让许多人变得越来越懒,从而身体素质也变得越来越差。虽说互联网带来的益处列举不尽,但它也带来了一些坏处。互联网上面不仅有大量的有用信息,但也充斥着许许多多虚假的不良信息,使得人们不敢轻易相信网上的信息。所以说,它在加强人们之间联系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疏远了人们的关系。 还有,科技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人们对地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其中有许多都是不合理的,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总而言之,现代科技的发展有许多对人类社会的和谐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科学技术一把双刃剑,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我们可以也必须尽力缩减它带来的害处,使它全面发挥它的有利作用——为人类谋福利。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高三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社会生活上: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二、改革开放新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健全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提倡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社会新风尚出现。

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导学稿)

课题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课型预习展示课执笔人 审核人级部审核学习时间第周第导学稿 教师寄语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的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增强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主 动性和积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与小组成员合作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明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的升华提高。 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的升华提高。 教学方法集体讨论法、讲解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1、以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 的历史性跨越。 2、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 3、__ ____和__ ___,更使得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二、自学效果检验: 1.以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的历史性跨越。() A.纳米技术高科技社会B.信息技术信息社会 C.空间技术现代化社会D.生命技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航天技术已在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如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高能低温燃料火箭等。这说明了() A.空间技术是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 B.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C.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D.空间科技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3.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地增加,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的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 富兰克林的这段话的意思是()①感慨科技发展和更新的速度之快②感叹生命的短暂③展望未来,很难预见科技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④高科技会引导人们走向更具活力的新世界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从流传千载的神话“嫦娥奔月”,到敦煌莫高窟美丽的飞天壁画;从500年前利用火箭尝试飞行的万户,到近代探索遨游太空的航天专家们,华夏子孙从来没有停止过迈向太空的脚步。在新中国40多年的航天历程中,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在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高能低温燃料火箭技术、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技术、捆绑火箭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等领域均已跨进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空间技术? 三、合作研讨、展示交流(系统知识生成): 2009年10月30日新华社电,中国拥有了历史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工具,每秒钟1206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这台名为“天河一号”的计算机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思考: (1)你了解我国现代科技成就有哪些?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你感受到科技给你带来哪些便利? (2)大到综合国力的较量,小到就业形式的严峻,都离不开科技知识的掌握,作为一个为国为民的青少年,你准备如何去做? 五、教学反馈: 1、在“非典”疫情发生几个月后,经过科学家们的日夜奋战,确认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以前没有在人体中发现过,并很快测出它的基因排序,为以后尽快研制出抗体打下了基础。这进一步说明()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战胜疾病必须依靠科学技术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借助当前先进的纳米技术,美国科学家推出一项震惊世界的新发现,它很可能将成为21世纪重大科学发现之一。这一新发现便是细胞的歌声:有些细胞的歌声低沉而浑厚,另一些细胞的歌声则悲伤而凄惨。这一新发现促成了一个新型科学门类----细胞声学(sonocytology)的诞生。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一定能够通过识别细胞的声音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以上发现说明()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②纳米技术正走向我们的生活③纳米技术将会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④人们会在不久的将来享受这一科技所赐予的种种好处.

科学技术对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类生活方式的历史考察表明,人们怎样生活,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是由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决定的。当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时,一种生活方式发展成为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社会结构向更高级的生活结构转化。生活方式的这种历史性发展,呈现如下的总特征: 1、人类劳动工具或劳动技术,从使用石器—犁耕—机器系统—电脑的发展,生产工具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化的发展,使人们从艰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断克服异化劳动的性质。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所有艰苦繁重的劳动将由机器人完成,劳动强度大大减弱,劳动时间大大缩短,未来,劳动最终成为快乐的事情。 2、人类社会和物质生活,总的方面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化的发展,越来越进步。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符合人的需要,越来越舒适和方便,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的生活节奏加速,突然的变化增多,人们的生活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3、人类修复创伤,抵御死亡的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和寿命不断提高。 4、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文化、信仰、审美、娱乐、旅游等,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比较,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要,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在未来的网络经济时代,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类活动的半径超过工业社会的10倍甚至1万倍,甚至可以说,人类的交往差不多已经不受时间的限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一系列高新技术应允长生,它们具有科学与技术融合的特点,因而被称为“高科技”,它们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刻、普遍和全面的。高科技发展到引起人的生活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出现新的生活方式。 (1) (2)信息技术的飞跃 a、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的“数字化生存” 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原子,成为人类生活的交换物。各种各类的数字化产品,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生存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奥运期间北京还投入了500辆新能源汽车服务赛场内外,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奥林匹克中心区域交通“零排放”。 b、网络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的发展:人的“网络生存” 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可在家中或任何一个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 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

高三复习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高三复习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山西县西柏坡召开;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中国科学院成立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国家开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对论对现代科技生活的影响

甘肃民勤一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相对论对现代科技生活的影响 研究时间:1月5日—31日 班级:高二(1)班 指导老师:徐竹年 组长:潘邦 组员:叶欢赵芳煜李祥清李东盛谢生祥汤国中

甘肃民勤一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相对论对现代科技生活的影响班级:高二(1)班 指导老师:徐竹年 组长:潘邦 组员:叶欢赵芳煜李祥清李东盛谢生祥汤国中 1.课题研究步骤 确定课题 制定研究方案 撰写开题报告 查找有关资料 整理材料 小组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整理成文 撰写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方法 查找资料 论文撰写 小组讨论 整理成文 3.活动安排 1月5—10日:确定课题,确立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1月11—20日:查找资料,上网搜索,询问有关专家、学者 1月21—24日:论文撰写 1月25—28日:小组讨论,提出各自观点 1月29—31日:整理资料、稿件,撰写成文 4.人员分配 潘邦负责撰写相对论“相对论催生了原子弹”部分;

赵芳煜、汤国中负责撰写“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依赖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部分;李祥清、李东盛负责撰写为“超时空旅行提供了理论依据”部分; 叶欢、谢生祥负责查找资料及论文的整理。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研究,找到了它在现代生活,特别是科技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相对论、原子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超时空旅行。 成果:了解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相对论对现代生活及未来生活的影响。 正文: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建立以来,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它经受住了实践和历史的考验,是人们普遍承认的真理。相对论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思想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相对论从逻辑思想上统一了经典物理学,使经典物理学成为一个完美的科学体系。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两个体系,指出它们都服从狭义相对性原理,都是对洛伦兹变换协变的,牛顿力学只不过是物体在低速运动下很好的近似规律。广义相对论又在广义协变的基础上,通过等效原理,建立了局域惯性长与普遍参照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所有物理规律的广义协变形式,并建立了广义协变的引力理论,而牛顿引力理论只是它的一级近似。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物理学只限于惯性系数的问题,从逻辑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 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物体在高速运动下的运动规律,并提示了质量与能量相当,给出了质能关系式。这项成果对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并不明显,但在研究微观粒子时却显示了极端的重要性。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有的接近甚至达到光速,所以粒子的物理学离不开相对论。质能关系式不仅为量子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为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根据。 广义相对论建立了完善的引力理论,而引力理论主要涉及的是天体。到现在,相对论宇宙学进一步发展,而引力波物理、致密天体物理和黑洞物理这些属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分支学科都有一定的进展,吸引了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 1.相对论催生了原子弹。

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中国现代史综合

中国现代史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在穿着方面,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其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 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C. 计划经济的限制 D. 蓝灰色为当时人民喜爱的时尚色彩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共同纲领》 B. 《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956年,中国队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他懂业务,他说的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4.“1978年后,农村地区不断繁荣,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生活越来越丰富、开放、宽松,与外国的贸易和科学往来飞速发展。”这利益于()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大跃进” D. 改革开放 5.下列不属于“863”计划实行原因的是() A.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 B. 四位老科学家的联名建议 C. 要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D. 自力更生不需要外援 6.下列是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A. 科教兴国战略 B. 改革开放政策 C. “七五”计划 D. “八六三计划” 8.《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悼念的伟人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刘少奇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不包括() A.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C. 稳定物价之战 D.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中国近代史)近五年高考题汇编

(2013年全国卷Ⅰ) 1、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013年全国卷Ⅱ) 3、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5、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2013年海南卷) 7、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托古改制 8、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

甘浚镇中心学校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复习卷(北师大版)

甘浚镇中心学校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复习卷(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这支军队的名称是() A 、中国人民远征军 B 中国人民派遣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中国人民自愿军 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 直接反映了()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 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5、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6、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7.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8、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9、中国的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 ①邓稼先②钱学森③王进喜④杨利伟⑤李四光A.①②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③④ 10. 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 实行改革开放 1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A. 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1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 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上海浦东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收复香港1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 A.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B.研制导弹、原子弹获得成功 C.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业救国 14.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 15、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16.“你好,台湾网站登录了许多信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信息() ①汪辜会谈②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3)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4)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导力量 (4)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 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4) 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 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5) 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 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5) 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5) 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5) 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 重要的因素 (6) 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6) 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7) 3.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表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6次变革 上表显示出了20世纪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19世纪贝尔发明电话,掀开了人类通讯史从此一个全新的篇章。但相比电

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教学提纲

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 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变化新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变化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 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革命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从手工时代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有一些学者竭力赞美科学技术,认为科技进步毫无疑问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消除了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痛苦。培根曾说: “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明更加伟大的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的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在线课程等,丰富了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PPT和交互屏幕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节省了教师书写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了学习节奏。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从以往的以板书形式为主的教育形式到多媒体的运用。将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使单一的"班级授课制"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取代,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师生关系,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利用互联网可以十分便捷的得到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料,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人获得必要知识成为可能。要想国富民强,教育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研究实践的指导思想上,改变以往的做法(从文献到文献的“学究式”路子),努力遵循学术前辈倡导的“应用数学过程”,亦即,实验、观测、搜集数据和事实一一建立数学模型一一求解一一实践检验一一总结规律。正如郑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一):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建设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系列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012年浙江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2.(2012年广东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3.(2012年福建卷)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4.(2012年上海卷)“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5.(2012年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6.(2012年上海卷)右图中的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因为他即将( ) A.加入人民公社 B.分得土地 C.承包土地 D.加入合作社 7.(2012年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班级:姓名: 1.在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D.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2.图2和图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 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A.20年 B.28年 C.38年 D.60年 3.在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以和平方式解放的地方有() ①南京②北平③西藏④上海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4.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 ①黄继光②焦裕禄③邱少云④杨靖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下面的表格反映了建国以后农村的变化历程,其中所有制仍然是私有制的是() 7.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哪两个事件有关()A.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B.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四大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D.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五大

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9.随着港台歌曲传入的逐渐增多,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根据下列有关港澳台的三幅图片,为它们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A.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B.百年耻辱最终洗刷 C.一国两制全部实现 D.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10.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 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①中共成立之地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③②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 12.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 13.右图是根据苏州市某县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 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对此,你 的正确判断是() A.水稻生产实现大丰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