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北京四中

撰稿:杜艳雯责编:王升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主要内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变动的特点和原因;火山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难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知识讲解】

一、沧海桑田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昔日曾经是一片汪洋,而今成了高山峻岭。阿尔卑斯山这座欧洲最雄伟的山脉,在一亿五千万年前,还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到了中生代末,由于强大的地壳运动,使它逐渐隆起,最后上升为雄伟壮丽的大山。我国太行山麓,许多螺、蚌壳的化石沿水平方向排列着,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滨,东部平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过去是陆地,今天却成了沧海。我国东部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曾经是陆地,日本群岛和我国的台湾岛,过去曾经连接在亚洲大陆上。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以及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分布的古代森林的遗迹。新西兰岛原来和澳大利亚同在一个大陆上。亚洲和北美洲中间的白令海峡,过去曾经是连接两洲的地峡。

例题1: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

分析:此题主要是说出海陆变迁的实例。

答案:阿尔卑斯山原来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现在成为欧洲最雄伟的山脉,说明昔日的海洋可以变成今日的陆地;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以及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分布的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过去是陆地,今天却成了沧海。这些例子说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的。

为什么会出现“沧海桑田”变化呢?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内部结构。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煮熟的鸡蛋很相似,具有圈层结构特点。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每一层又可以继续划分层次。一般来说,地壳在地表以下0—17千米深度。地壳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层的硅铝层和下层的硅镁层。地幔在地表以下17—2900千米深度。深度17—1000

千米处为上地幔,深度1000—2900千米处为下地幔。地核在地表以下2900—6371千米深度。深度2900—5000千米处为外地核,深度5000—6371千米处为内地核。地球内部每一层的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都有明显差异,层次之间也存在明显界线。

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特征的认识,主要是在观测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征,以及对外来陨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模的方式获得的。

软流层位于地表以下60—400千米深处,主要由呈熔融态的岩浆物质组成。一般认为地球上火山活动的岩浆就来自软流层。岩石圈是位于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的圈层。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岩石圈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导致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现象的重要原因。

例题2:地球内部圈层是怎么划分的,软流层和岩石圈属于地球哪个圈层?

分析: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每一层又可以继续划分层次。对地球内部特征的认识,主要是在观测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征,以及对外来陨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模的方式获得的。软流层位于地表以下60—400千米深处,属于上地幔。岩石圈是位于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的圈层。

答案:在观测研究地震波地下传播特征,及对外来陨星分析的基础上,把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软流层属于地幔层。岩石圈是地壳和地幔顶部的圈层。

三、地壳的变动

地壳运动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在地球各处,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运动,这些运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迅速,有时十分缓慢,但更多的时候,地壳运动难以为人类直接感知。从运动方向上看,地壳变动有升降运动,也有水平运动。地壳运动一般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和下降运动,形成大型的隆起和拗陷,引起海侵和海退。

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地壳变动现象的观察,来了解该地区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地壳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有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波簇里奥城神庙前的三根大理石柱,就因地壳的升降一渡没入海中,人们就根据海生动物在柱上的钻孔痕迹来判断地壳升降的幅度。三根高大的大理石柱,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三根柱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建筑物留下的遗迹。柱高十二点三米。那时候,这一带的地壳在缓慢上升中。到公元七九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建筑物被震毁,只残留着三根大理石柱,基部被火山灰埋没了三点六米,剩下的八点七米一段露在外面。公元四世纪以来的一千多年中,地壳慢慢下沉,海水淹没了附近土地,石柱的大部分也被浸淹,露出海面只有六米了。那浸泡在海水中的一截,长约二点七米,在海水中被牡蛎等剥蚀得百孔千疮;它下面的一截由于火山灰的掩护,没有受到剥蚀。后来,这里的地壳又开始徐徐上升,到十八世纪中期全柱升出海面。二十世纪初,地壳又开始下沉,平均每年下沉七毫米。二十世纪末,下沉速度加快了,平均每年下沉两厘米以上。两千多年来,这三根石柱经历了几度沧桑。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它成了地质史中海岸沧桑多变的活记录。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水平岩层在地球内部巨大能量作用下,可以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岩层受挤压时发生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过度时发生的断裂错动叫断层。褶皱和断层都是地壳运动时留下的痕迹,被称为地质构造。地壳的这种水平运动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海陆变迁的另一个原因——海平面的升降。海平面的升降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时,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时,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地壳结构和表面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如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千姿百态的地形的形成,

都和地壳变动有关,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时留下的痕迹,被称为地质构造。人们根据地质构造就可以了解地质时期地壳变动的有关情况。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可见到岩层断裂的痕迹,在采石场上有时可见到弯曲的岩层,在高山上有时可见到海洋古生物化石等。

例题3:人们是如何根据地质构造情况了解地壳变动情况的?

分析:地质构造是地壳变动时留下的痕迹,人们就根据这些痕迹(如褶皱断层等)来了解地壳变动情况。地球内部能量是巨大的,如在悬崖峭壁上,见到岩层断裂的痕迹,说明这里存在断层,这里的岩层在地质时期,曾在水平方向挤压力或拉伸力的作用下发生过断裂错动。在采石场上见到弯曲的岩层,说明这里存在褶皱,这里的岩层在地质时期在水平方向上受到过挤压力的作用,发生了弯曲变形,形成了褶皱。在高山上见到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这里过去曾经是海洋,后来地壳上升才成为陆地。

答案:水平岩层在地球内部巨大能量作用下,可以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人们根据岩层变形或断裂情况,就可以判断岩层受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判断地壳变动情况;根据古生物化石情况,可以判断地质时期的环境情况,从而推断地壳变动情况。

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即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放出的能量大量积累。地球内部能量向外释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易察觉到。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

四、火山

火山爆发是地热或内能释放的强烈显示。火山的发生,是地球内部的地热积累到一定程度,灼热的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以气体、熔岩和固体物质等喷发物,喷出或冒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爆发。

典型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喷发物。

火山一般分为三类。①活火山。正在喷发的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叫活火山。如富士山、我国台湾岛上的七星山等。②死活山。史前曾经喷发,而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叫死活山。如乞力马扎罗山、山西大同火山群等。③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未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叫休眠火山。如东北五大连池、白头山天池等。

不同火山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不同。富士山是圆锥型的长期周期性喷发的活火山;冰岛是正在喷发的活火山没有明显的火山锥。平静的火山,可见通红的岩浆翻滚,好像沸腾的开水,熔熔的岩浆顺地势的倾斜缓缓地流淌,人们可以在不远处观察。剧烈的火山喷发犹如原子弹爆炸,山峰被削低。森林被摧毁,能使千万人丧生。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蛋壳就是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这个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像蛋壳一样,是一个整体,而是破裂为六块的“蛋壳”。如果把一个蛋壳破裂的鸡蛋放到锅里煮熟,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蛋壳不破裂的地方什么也没有,这就好比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沿着破裂的地方挤出来很多白白的蛋清,这些裂缝就好比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那些裂缝上的一小堆一小堆的蛋清不正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一座座火山吗。

例题4: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

分析:火山活动的岩浆就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表以下60—400千米深处,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上地幔层。灼热的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或冒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爆发。

答案:火山活动的岩浆就来自软流层,灼热的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

带喷出或冒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爆发。

世界火山25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500余座,死活山有2000余座。火山分布并不均匀,大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世界上两个主要的火山带是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火山爆发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火山还对人类有益。据科学研究认为,要是没有火山,地球上的生命就会有消失的危险。从某种意义上说,火山,也是“生命的温床”。

正因为地下不断冒出地热,地球才有活力,远古时代覆盖地球的冰川才得以消融,地球的气温才逐渐升高,生命才得以起源。要是没有火山和其他力量使大地形成山,大地就会遭到雨水的腐蚀,整个陆地就会渐渐低于海洋,地球上的人类也不能产生了。要是没有二氧化碳,地球就会冷却,变成永久的冰球。正是火山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喷入大气之中的。

据科学家估计,等地球上的常规能源消耗殆尽之后,人类除从太阳、海洋取得能源外,还将从地热中获得能源。

例题5:火山活动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分析:剧烈的火山喷发犹如原子弹爆炸,山峰被削低,森林被摧毁,能使千万人丧生,火山爆发还可以引起火山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火山对人类的益处是:火山爆发时落下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火山是进行地质研究的窗口,是科研旅游的好地方。火山是“生命的温床”。(地下不断冒出地热,远古时代覆盖地球的冰川才得以消融,火山和其他力量使大地形成山,火山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喷入大气之中保护着地球,生命才得以起源。)火山还是人们将来可能利用的新能源。

答案:剧烈的火山喷发犹如原子弹爆炸,山峰被削低,森林被摧毁,能使千万人丧生,火山爆发还可以引起火山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益处是:火山爆发时落下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火山是进行地质研究的窗口,是科研旅游的好地方。火山是“生命的温床”。火山还是人们将来可能利用的新能源。

五、地震

地面的震动称为地震。按其成因主要有两种:①构造地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这类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应力引起地下岩石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故称为构造地震。世界上发生的地震90%是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由火山爆发产生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一般强度较小,影响范围也比较小。

地震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要发生l万多次地震,1年约有500多万次,其中的99%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微弱地震(1—3级),仅有l%才是人们感觉到的有感地震(4级以上),而形成破坏性的地震(5级与5级以上)仅有1000次左右。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震级的大小反映了这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数量,地震的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就越多。一次强烈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如一次8.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折算成电能,相当于10个100万千瓦发电站一年所发电能的总和。2004年北京时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附近印度洋底发生了里氏9.0级以上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是近40年来世界上最强烈的地震。

震源是地震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叫震中,是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地点。地表某地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表示某次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时,

通常用烈度来表示。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也越大,烈度也越大。但由于不同地区的震中距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抗震能力不同,所造成的破坏是不同的。

例题6: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关系?

分析: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震级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烈度反映了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破坏程度也越大,烈度也越大。但由于震中距、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不同,实际上不同的地震或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情况是不同的。

答案:震级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烈度反映了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破坏程度也越大,烈度也越大。

世界上地震主要发生在两个地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上绝大部分地震发生于这一带,所释放出的能量约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76%。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该带地震较多、也很强烈。所释放出的能量约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2%。

我国正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大致可分为23个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云南、甘肃、西藏、台湾、宁夏、新疆、福建、山西、河北等地。总的规律是:我国东部地区地震活动占总的地震活动的10%左右,而西部占90%左右。

六、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由于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对地震做出记载了,记录下地震发生前后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星陨如雨、河水干枯、地光、地声、山崩地裂等。公元132年东汉人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地动仪。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观测和分析地壳形变、地应力、地倾斜、海平面、地下水位、地磁场、地电场、地震波、气象冷暖、旱涝、动植物等异常反应来预测、预报地震。在现代人们还利用高科技方法来研究地震前兆,预报地震。地震前兆是指地震之前出现的异常的现象。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井水喷涌、出现地光地声、大气异常、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等现象。现在人们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建筑师们也设计出了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的危害。

地震逃生方法:

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承受倒塌物品的力量,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①在学校。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②在街上。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③在车间。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④在汽车火车上。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

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⑤在办公楼内。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⑥在商店内。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此时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例塌的建筑物如发生火灾应迅速扑灭,以救出被困在其中幸存的人。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周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

【练习与巩固】

一、填空题:

1、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2、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地带和地带。

3、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特征的认识,主要是在观测研究在地下的传播特征,以及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模的方式获得的。

4、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就是和。

5、地震按其成因主要分为地震和地震。

二、选择题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全球的气候变化

C、大量的水土流失

D、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连线错误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层中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

B、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有古河流及水井等的遗迹——地壳下沉

C、欧洲的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海水侵蚀

D、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破裂分离

三、读图分析简答题:

1、阅读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世界火山、地震分布有什么规律?。

(2)火山、地震带主要集中在哪里?。

(3)指图说出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A ,B。

2、请阅读下面“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有关问题。

地质工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台湾海峡曾经历了多次的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曾经为海洋,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沉时升,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你认为:

“时分”是因为:。

“时连”是因为:。

3、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4、地震到来时我们应采取哪些逃生方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核、地幔、地壳。

2、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3、地震波;外来陨星

4、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

5、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二、选择题

1、D

2、C(分析: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三、读图分析简答题:

1、(1)大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3)A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

3、典型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火山喷发物主要有:气态、液态、固态喷发物。

4、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①在学校,躲避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在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或课桌、讲台旁,决不可乱跑或跳楼。

②在街上,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③在车间,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④在汽车火车上,司机尽快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⑤在办公楼内,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⑥在商店内,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处于楼上位置,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向底层转移。

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周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环保知识试卷(含答案)

****环境保护知识试题 公司/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共20分,每题2分) 1、每年世界地球日为( B )。 A、3月22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 D、6月5日 2、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热线电话号码是( C ) A、12315 B、12069 C. 12369 D、 12689 3、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 A ,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A、10.7% B、22% C、7% D、4% 4、森林有哪三大效益:( A ) A、环境、社会、经济 B、环境、自然、经济 C、社会、自然、经济 5、一般将污染物分为:(A) A、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四类。 B、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三类。 C、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两类。 D、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6、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 B )。 A、丹顶鹤 B、大熊猫 C、骆驼 D、袋鼠 7、以下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名称和时间哪项有错?( B ) A、中国植树节(3月12日);地球日(4月22日); B、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6日); C、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等。8、广义的自然保护区还包括(A)。 A、国家公园自然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B、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C、自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D、国家公园、自然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野生动物保护区 9、最新修订的节能法将 A 确定为基本国策。 A、节约资源 B、节约能源 C、节约用水 D、节约用电 10、许多人使用家电时,习惯用遥控器关机或定时,此时电路会继续保持通电,千万别小看这种不经意间的待机能耗,它约占家庭用电量的D 。因此,电器不使用时要切断电源。 A、2% B、3% C、5% D、10% 二、多选题。(共15分,每题3分) 1、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已开展了十年,新疆已有两座城市榜上有名。它们是( AC) A、库尔勒市 B、石河子市 C、克拉玛依市 D、乌鲁木齐市 2、地球周围的圈层有(ABCD) A、大气圈 B、土壤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CE ) A、制定政策 B、制定法律 C、制定规划 D、制定计划 E、建设项目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责编:武霞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压力重力 施力物体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支持物物体 大小决定于相互挤压所发生形变大小G=mg 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面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支持面上物体重心 力的性质接触的物体间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产 生的,属于弹力 来源于万有引力,是非接 触力 受力示意图 要点二、压强(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力》全章复习及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理解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5.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6.了解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物体存在。 (3)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的吸引力。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 (1)力的示意图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只需要标明物体受力的大致情况,只画力的方向、作用点、不用画标度和大小。 (2)画法:首先找到力的作用点;其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最后用箭头标出力的方向。 6、相互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作用力及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要点诠释: 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这就是力的物质性。“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3、力的作用效果往往是两种效果同时都有,我们研究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时,只研究主要的作用效果,例如,用脚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同时使球发生了形变和使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但主要的作用效果应该是运动状态改变了。 4、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三要素中任一要素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只要其中一要素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 要点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口诀: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最完整初中几何图形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初中几何图形知识点归纳 1.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分类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 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 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 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四边形(含多边形)知识点、概念总结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 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 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 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 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环保知识竞赛题库完整

环保知识竞赛题库 一、判断题 1垃圾不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 2我国绿色食品标志是由太阳、叶片和蓓蕾三部分组成。(√)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4 我国不是个贫水的国家。(×) 5 社会上广泛产生的塑料废弃物为白色污染。(√) 6 无污染、绿颜色的是绿色食品。(×) 7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大熊猫。(√) 8 热带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9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 10 “谁污染,谁付费”是国家的环保政策。(√) 11 土壤也会被污染。(√) 12 食品中的所有色素均对人有害。(×) 13绿色植物可以降低噪声。( √) 14草坪可作为环境中的“吸尘器”和“灭菌器”。( √) 15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16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 17 绿色社区就是绿化社区。(X) 18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20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根本手段。(√) 21熏烤肉食品时释放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质。(√)

2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3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4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5充分掌握和合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 26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都可以拨打12369免费,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投诉。(√) 27地下水受到污染后会在很短时间恢复到原有的清洁状态。(X) 28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9长期饮用含氟低的水可造成地方性氟中毒。(X) 30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1污染源监测采样时,不通知当事人到现场,监测结果无效。(X) 32绿孔雀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X) 33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34现代人正进入以“室环境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 35水电是对环境友好的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X) 36建筑及装饰材料、通风空调系统、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等是室空气质量最重要的“隐性杀手”。(√) 37煤炭、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X) 38畜禽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越多越好。( X ) 39平时,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40 无污染,绿颜色的是绿色食品。(×) 41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途径。(√) 42 骑自行车外出是环保时尚的。(√)

电压(提高)知识讲解

电压(提高) 撰稿:肖锋编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2.理解电压的作用,了解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3.了解常用电源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符号、使用规则、读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压的作用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3.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4.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要点诠释: 1.说电压时,要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某两点”间的电压。 2.电源的作用是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将其它形 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时,使电源的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要点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之间,可用15V的量程进行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 要点诠释: 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异 项目电流表电压表同 异符号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3A3V,15V 每大格0.2A,1A1V,5V 每小格0.02A,0.1A0.1V,0.5V 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很大,相当于开路。

总复习:压力 压强(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压力压强(基础) 撰稿:冯保国审稿:史会娜【考纲要求】 1、理解压力的概念、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公式; 2、固体压强的计算,增大减小压强的办法及应用; 3、液体压强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4、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压强(高清课堂《压强》) 1.压力: (1)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物体。 (3)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2.压强 (1)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2) 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 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3)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 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考点二、液体压强(高清课堂《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 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闸、下水道的弯管。 考点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证明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要点诠释: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 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知识讲解

《几何图形初步》全章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三视图,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 3.初步学会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1.几何图形的分类 要点诠释:在给几何体分类时,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把立体图形按一定的方式展开就会得到平面图形,把平面图形按一定的途径进行折叠就会得到相应的立体图形,通过展开与折叠能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点诠释: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 ?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几何图形

? ? ?①对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非常熟悉,例如正方体的 11种展开图,三棱柱,圆柱等的展开图; ②不同的几何体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几何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那么排除障碍的方法就是:联系实物,展开想象,建立“模型”,整体构想,动手实践. (2)从不同方向看: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几何体的三视图 (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要点诠释: ①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②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 3)几何体的构成元素及关系 几何体是由点、线 、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面动成体,体是由面组成. 要点二、直线、射线、线段 1. 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2. 基本性质 (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要点诠释: ①本知识点可用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如:要在墙上固定一个木条,只要两个钉子就可以了,因为如果把木条看作一条直线,那么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 ②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 )度量法:可用直尺先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2)用尺规作图法:用圆规在射线AC 上截取AB=a,如下图: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 D ) A地球日 B节水日 C爱鸟日 D世界环境日 2.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逐步形成酸性降水. A盐酸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氯氟烃 3.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 B ),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热量 4.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痛阈,其声级为( C )分贝。 A 60 B 90 C 120 D 140 5.如果大气中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将降低至-23`C,但是,如果温室气体量增加过多过快,就会造成( A ). A全球性气候变暖 B海平面下降 C植物生长缓慢 D无线电通讯中断 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的水俣病是由于人们食用被( B )污染的鱼类后,在体内积累,逐渐引起的神经性疾病。 A铅 B甲基汞 C黄曲霉素 D农药DDT 7.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目前主要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当污染指数在( C )之间时,空气质量为3 级,属轻度污染。 A 50以下 B 50-100 C 101-200 D 201-300 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有关( D )的系列标准。 理管境环D 产生品药C 业工品食B 准标康健A 9.为确保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国家重点治理淮河、( A )、辽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和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两区)的污染。 A海河 B黄河 C汾河 D大运河 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 B )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A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B可持续发展 C生态保护 D防治污染 11.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D) A、大气圈 B、水体圈 C、土壤圈 D、生物圈 12.如果一个地区的(C)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 A、铁 B、硒 C、碘 D、钙 13.生态系统中的( C )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还原者 1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设在(B)的首都。 A、泰国 B、瑞士 C、肯尼亚 D、美国 15.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B ) A、森林 B、湿地 C、海洋 D、草原 16.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B)污染源。( B ) A、铬 B、铅 C、锌 D、铬 ( C)。源能洁清于属不17. A、沼气 B、太阳能 C、煤炭 D、风力 18.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 A )。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要点二、压强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

力的平衡(基础) 知识讲解

力的平衡(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合力、分力,能够处理同一直向上二力的合成 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 4、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的合成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分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要点诠释: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着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1F +2F ;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1F -2F (1F >2F ) 要点二、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要点诠释: 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要点三、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要点诠释: 1.二力平衡的条件 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图形认识知识点大全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图形:我们把从事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几何图形上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又称空间图形。 ▲平面图形:几何图形上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平面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几何图形的形成:几何体简称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体和体相交的地方形成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组合成各种几何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几何图形的结构: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4.2直线、射线、线段 ▲点: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 、点B 。 ▲直线的表示方法:①可以用这条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字母(大写)来表示;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直线的特征:①直线没有端点,不可量度,向两方无限延伸;②直线没有粗细;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④两条直线相交有唯一一个交点。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②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相交,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交点。②不相交(即平行)。 ▲射线: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射线的表示方法:①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在两个字母前加上“射线”;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射线的性质:①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②射线只向一方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不能度量、不能比较长短;③射线上有无穷多个点;④两条射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可能只有一个,可能有无穷多个。 ▲线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可以比较长短。 ▲线段的表示方法:①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如图,点M 将线段AB 分成AM=BM 两段,M 即为线段AB 的中点。 判定M 为中点: 中点M 的性质: ∵ AM =BM (或AM =BM=2 1AB , ∵M 是线段AB 的中点,

角(提高)知识讲解

角(提高)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换算及运算; 2. 掌握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熟悉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掌握余角、补角及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其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方位角、钟表上有关角,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角的概念及表示 1 ?角的定义: (1) 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 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 图1 图2 (2 )定义二: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 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 如图2所示,射线0A 绕它的端点0旋转到0B 的位置 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 0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 0B 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 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 角的边是射线;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2) 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0A 绕点0旋转,当终止位置 0B 和起始位置0A 成一 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 2所示继续旋转,0B 和0A 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 做周角. 平角 图I 2. 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 四种: 周角 图2

?示方法 图示 记法 '适范围 (1)用三个丸 垢字母表示 裁 A BOA 任柯情况都适 用,表示顶点的 字母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 写字母表示, / O AO 以某一点为顶点 的甬只有一个 时,可以用顶点 表示角 (各)用阿拉 伯數字表示 £1 任何情况那适用 (4)用希腊字 / /.a 任何情况都适用 1°的—为1分,记作“ 1 ‘” 1 ‘的—为1秒,记作“ 1 〃” .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 60 60 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 周角=360° , 1 平角=180°, 1°= 60’,1 '= 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 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 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 数大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 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 :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 AOB 和/A ‘ O ‘ B '的大小: 如下图,由图(1)可得/ AOB / A ‘ 0’ B ’. 3. 角的和、差关系 要点诠释: 在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再注上相应数字或字母. 3.角的画法 (1)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 30 °、45 °、60 °、90°等特殊角. (2) 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 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 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 1 1 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

初二物理经典《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

《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力的图示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理解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物体存在。 (3)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的吸引力。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 (1)力的示意图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只需要标明物体受力的大致情况,只画力的方向、作用点、不用画标度和大小。 (2)画法:首先找到力的作用点;其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最后用箭头标出力的方向。 6、相互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要点诠释: 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这就是力的物质性。“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例如:人踢球,使球

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 ? ? ? ?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例1 (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2)如图2所示,写出图中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图 1 图2 解:(1)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2)①圆柱,②五棱柱,③四棱锥,④长方体,⑤五棱锥。 例2 如图3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图3 解:(1)左视图,(2)俯视图,(3)正视图 练习 1.下图是一个由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由上而看得到的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从正面看它的视图为()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篇一 1.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D) A地球日B节水日C爱鸟日D世界环境日 2.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等酸性气体进入大 气后,逐步形成酸性落水. A盐酸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氯氟烃 3.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 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B),有效爱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红外线B紫外线C可见光D热量 4.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 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痛阈,其声级为(C)分贝。 A60B90C120D140 5.假如大气中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将落低至-23`C,但是,假如温室气体量增加过多过快,就会造成(A). A全球性气候变暖B海平面下落C植物生长缓慢D无线电通讯中 断 6.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的水俣病是因为人们食用被(B)污 染的鱼类后,在体内积累,逐渐引起的神经性疾病。 A铅B甲基汞C黄曲霉素D农药DDT

7.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目前主要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当污染指数在(C)之间时,空气质量为3级, 属轻度污染。 A50以下B50-100C101-200D201-300 8.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相关(D)的系列标准。 A健康标准B食品工业C药品生产D环境管理 9.为确保2000年我国环境爱护目标的实现,国家重点治理淮河、 (A)、辽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和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 控制区(两区)的污染。 A海河B黄河C汾河D大运河 10.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 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具体国情动身,提出了中国(B)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A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B可持续发展C生态爱护D防治污染 篇二 1.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一种环境要素。(D) A、大气圈 B、水体圈 C、土壤圈 D、生物圈 2.假如一个地区的(C)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 克汀病。 A、铁 B、硒 C、碘 D、钙 3.生态系统中的(C)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 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梯形(提高)知识讲解

梯形(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梯形的有关概念,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 2.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3.初步掌握研究梯形问题时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使问题进行转化. 4. 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梯形问题. 5. 掌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梯形的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在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一腰和底的夹角叫做底角. 要点诠释:(1)定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行;③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关键在于另一组对边的位置或者数量关系的不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 形两组对边都平行;平行四边形中平行的边必相等,梯形中平行的一组 对边必不相等. (3)在识别梯形的两底时,不能仅由两底所处的位置决定,而是由两底的长度来决定梯形的上、下底. 知识点二、等腰梯形的定义及性质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2.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个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要点诠释:(1)等腰梯形是特殊的梯形,它具有梯形的所有性质. (2)由等腰梯形的定义可知:等腰相等,两底平行. (3)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这是等腰梯形的重要性质,不仅是“下底角”相等,两个“上底角”也是相等的. 知识点三、等腰梯形的判定 1.用定义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判定定理:(1)同一底边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知识点四、辅助线 梯形问题常常是通过作辅助线转化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问题加以研究,一些常用的辅助线做法是: 方法作法图形目的 平移平移一腰 过一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 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 三角形 过一腰中点作另一腰的平 行线 构造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对 全等的三角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