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题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注意的含义(填、选)P19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

?注意的功能(填、选)P20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品质(填、选)P20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也称为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种类(填、选)P21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成随意后注意。

?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简)P23

中小学生良好的注意能力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也可以进行专门训练。

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3.加强意志锻炼

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

5.运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力

6.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论)P25

无意注意的含义:是指没有预设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它既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又受人的主观状态的制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消极因素,充分利用那些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积极因素。

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无关因素

(1)优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注意教室外部环境对课堂的干扰;其次,应该注意教室内部环境的影响。(举例)

(2)注重教师仪表行为:首先,教师着装服饰要自然大方;其次,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避免过多的口头禅。(举例)

(3)规范学生行为

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1)注意语言技巧

(2)合理安排板书

(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感知、感觉、知觉的含义(填、选)P27

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简)P28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观察、观察力的含义(填、选)P30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重要细节进行准确、迅速和全面反映的能力。

?记忆的含义(填、选)P32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填、选)P32 (举例子进行判断)

1.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3.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可将记忆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4.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容量一般为7 2个组块。

?记忆的过程(填、选)P34

记忆是指记和忆的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填、选)P36

?干扰理论(填、选)P36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记忆的品质(填、选)P37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表象三个基本特征(填、选)P38

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第三章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

?思维的含义(填、选)P4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思维的类型(填、选)P45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和思维形态的不同,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思维的过程(填、选)P45

它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来实现的。

?思维品质是衡量人的思维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填、选)P46

?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即思维的形式,主要有概念、判断和推理。(填、选)P46

?问题解决的概念(填、选)P47

是指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简)P47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简)P48

1.问题情境

2.知觉特点

3.知识经验

4.定式

5.功能固着

6.原型启发

7.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

?定式、功能固着、原型启发的含义(填、选)P50-51

定式是指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简)P59

1.创设问题情境

2.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③鼓励学生自我监控思维过程

?想象的含义(填、选)P61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种类(填、选)P61 (举例子进行判断)

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根据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第四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填、选)P69

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简)P70

1.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具有生理性,往往是与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

验形式,情绪是原始的,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则具有社会性,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等属于情感范围,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2.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3.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4.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情绪情感的功能(填、选)P71

1.信号功能

2.感染功能

3.动机功能

4.组织功能

?典型的情绪状态有激情、心境和应激三种。(填、选)P71

?心境的特点(填、选)P74

1.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2.它具有弥撒性,并不指向特定的对象。

?情感的种类(填、选)P74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戈尔曼揭示了情绪智力的5个方面,形成了情绪智力5因素结构理论:(简)P82

1.认识自身情绪

2.妥善管理情绪

3.自我激励

4.认识他人情绪

5.人际关系管理

第五章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气质的概念(填、选)P91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的类型(填、选)P92(举例子进行判断)

1.胆汁质——张飞、李逵

2.多血质——贾宝玉、浪子燕青

3.黏液质——林冲

4.抑郁质——林黛玉

?性格的概念(填、选)P93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结构特征(填、选)P93

1.性格的态度特征

①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特征。

②对待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态度特征。

③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能力的概念(填、选)P97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是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标准测验之一。(填、选)P99

?用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率来代表智商,叫比率智商。(填、选)P99

?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成离差智商。(填、选)P100

?自我意识的概念(填、选)P101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的形成(简)P101

1.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己

2.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我

3.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来认识自我

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

?品德的含义(填、选)P121

品德是个体在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去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和社会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论)P121(概念+分述+总结+联系实际)

1.概念: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各种品德心理成分按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组成的结构。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4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分述:

①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对道德概念、原则的理解,道德观的形成等。

②道德情感:是个体伴随着道德认识过程和道德行为选择而产生的一种内在心理体验。

③道德意志:是在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

④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融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3.总结:

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这4种成分是相互联系、协调发展。道德认识是基础,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系统,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保障。道德行为是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既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同时,道德行为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

4.联系实际:自由发挥!!

?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填、选)P122

采用对偶故事法进行研究

1.前道德阶段

2.道德实在论或他律道德阶段:在5——10岁之间,儿童进入他律道德阶段。

3.道德相对论或自律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有四个特点

①道德绝对主义观点

②看重行为的客观后果

③他律阶段的儿童主张抵罪式的惩罚

④相信存在着一种内在公正

?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填、选)P125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1.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填、选)P127

1.家庭

2.同伴交往

3.教师态度

4.大众传媒

5.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

?中学生品德教育(填、选)P137

1.发展道德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知

2.通过移情训练,激发道德情感

3.开展价值观辨析活动,促进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生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填、选)P164

1.学生学习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的过程

4.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促进

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国学者冯忠良依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

学习。(填、选)P164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把学习分为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动作技

能学习三大类。(填、选)P165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映(S—R)之间的联结。(填、选)P166

?学习的规律(填、选)P167

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一般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斯金纳认为学习

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填、选)P169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填、选)P169

?

?社会学习理论(填、选)P17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替代性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简)P172

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

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

3.动作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

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

?苛勒的顿悟说(填、选)P173

1.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

?托尔曼认为①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收获。②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

图。(填、选)P174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简)P175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说。认识——结构说的主要观点有: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可以分成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教学的目的是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4.提倡发现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填、选)P176

1.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4.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论)P177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要合乎一定的逻辑意义,即新的学习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而且新的学习材料实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并在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通常情况下,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或者教材,都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结,是有一定逻辑意义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发生内在联系,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使新旧知识牢固地联系在一

起,掌握新知识的意义,也使已有的知识结构得到调整和改造。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先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第九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知识的类型(填、选)P182 (举例子进行判断)

1.陈述性知识: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

2.程序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可以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

学习。(填、选)P183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举例子进行判断)

?知识的获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

观。(填、选)P184(举例子进行辨别)

?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策略(简)P185

1.灵活选用模像直观和实物直观

2.加强言语直观与实物直观、模像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变式就是指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在使用直观材料或举例时,不断地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

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而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填、选)P187

?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填、选)P187

1.通过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2.正确运用变式

3.运用正例和反例

4.科学进行比较

5.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技能的含义(填、选)P190

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技能的种类(填、选)P191

根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不同特点(填、选)P192

1.就活动的对象而言:动作技能就有客观性,智力技能具有主观性。

2.就活动的进行来说:动作技能具有外显性,智力技能具有内隐性。

3.就活动的结构来说:动作技能具有展开性,智力技能具有简缩性。

?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填、选)P192

1.动作定向

2.动作模仿

3.动作整合

4.动作熟练

?当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时期,还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现象,既

“高原现象”。(填、选)P195

?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填、选)P196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第十章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分类(填、选)P201

迈克卡等人把学习策略分为:

1.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

①计划策略

②监视策略

③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精加工策略(论)P202(概念+常用列举+联系实际)

1.精加工策略的概念:

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2.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

①类比

是一种比较,这种比较是在本无相似之处的事物之间创造出相似之处,以进行比较。

②记忆术

是一种有用的精加工技术,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比较常用的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略词法、谐音法、视觉想象等。

③做笔记

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记下听讲中的信息;第二步是使记下的信息对自己有意义,即理解所记的信息。

④提问

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演讲以及其他信息的策略。

3.联系实际:自由发挥!!

第十一章学习动机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填、选)P213

?动机的作用或功能(填、选)P213

1.引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

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填、选)P214 (举例子进行判断)?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P216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接受了海德和罗特等人的观点,提出了归因的三个维度:内外源、稳

定性、可控性。(填、选)P218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填、选)P219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简或论)P221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3.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教师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

(若出论述题,每点还要进行阐述,具体内容自由发挥!!)

第十二章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含义(填、选)P227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种类(填、选)P228(举例子进行判断)

1.根据学习迁移的性质,即迁移效果的不同,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不同,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范围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性质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

5.根据迁移的方向不同,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早期的迁移理论(填、选)P230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1.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来自于官能心理学,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

2.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通过“形状知觉”实验探讨学习迁移问题。

3.经验类化说

贾德设计了著名的“水下击靶”的实验,它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而且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这种理论称为概括化理论。4.关系转换说

苛勒通过“小鸡觅食”实验探讨了学习迁移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顿悟”两种学习之间的关系才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5.学习定式说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简)P233

1.两种学习的相似程度

2.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

3.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

4.学习者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掌握程度

5.学习者的学习定式

6.此外,学习者的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老师的教学指导、外界的指导与帮助等等

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迁移的产生。

?如何利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促进学生学习迁移(论)P235 (分述+联系实际)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这是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认知结构形成联想,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2、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要实现这一转化,教师就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必须重视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引导学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闻一知十,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产生。

3、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

布鲁纳认为学生所掌握的学科内容越基本、越概括,他们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学习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

4、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要计划好老师教与学的先后次序,宏观上做好整体的教学规划,微观上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5、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他们学习迁移的产生。

6、充分利用学习定式的积极影响

学习定式对学习迁移的积极影响是指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定式,就能在面临相似的新知识、新问题时,迅速地感知并产生联想,进而快速、敏捷地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及业已形成的学习定式,创设相似的学习情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区探究,并产生积极的学习迁移。

联系实际自由发挥!!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1分,45*1=45分) 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鼻祖的是(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冯特 2、以特定的心理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教育实验研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处理属于( A )。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常量 4、下列哪个现象与视觉适应现象有关。( D )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知觉到红旗总是红色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 D.夜晚开车与对面车辆会车时不宜开远光灯。 5、坚信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尊重个体的独特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C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格式塔学派 6、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D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7、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会随刺激时间而发生变化,此现象叫做( D )。 A.感觉后效 B.感觉变化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8、正上课时突然听到某同学的手机铃声响了,对这种刺激的注意属于(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注意分配 9、感受性是( B )。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10、登山运动员的登山服饰,为安全大计在服装颜色设计方面主要需考虑知觉的( B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C )学派。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认知 12、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成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 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知觉的( A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恒定的(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毫无关系 14、暗适应完成后,视觉感受性( B )。 A.无变化 B.提高 C.降低 D.提高和降低 15、已知重量的感觉差别阈限为1/50,某举重运动员已举起150Kg,请问至少增加多少 kg后,该运动员能明显感觉重量增加了。(C)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 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 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3.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7.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制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9.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简述: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 少年期(11、12 -13、14岁),又称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3、14 -17、18岁),成年期;老年期。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答: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敢对自卑感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与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 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 1 ?2 B. 20 ?40 C. 60 ?70 D. 70 ?80 7.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 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 大 B.多C小D.增加 10.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情绪心理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情绪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情绪:情绪是对外部刺激事件广泛的、功能性的反应,暂时性地整合了生理、认知、现象和行为的渠道,以促进对当前环境形成一个提高适应性的、修饰环境的反应。 2闭锁综合征: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人们几乎丧失了所有来自脑到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输出,但继续接受感觉。3环状模型:将各种情绪组织成为一个环形的理论;在环形山,相互接近的情绪是相似的并容易被混淆,或者容易被同时体验到。 4 集体主义: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强调集体身份,顺从集体、社会和谐以及相互依赖。 5 情绪的社会结构构建:通过社会创建的文化特有方式来思考、体验和表达情绪的过程。 6莫罗反射:一种全身动作,出现莫罗反射时,婴儿的双臂伸出,手指张开,然后迅速回归为胎姿,手指弯曲。 7依恋:婴儿与其照顾者之间的一种感情纽带,表现为分离时的焦虑情绪,重聚时的愉快情绪和大量的情绪分享。 8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中年以后人对充分利用剩余时间的动机不断增强,因此,年长者更倾向于社会交往和其它活动中情绪的质量。 9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作经历有关的、频繁的、令人痛苦的回忆(闪回)和噩梦,回避相关的记忆线索,惊跳反射增强。 10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处理与环境和其他人的关系时,采取一种不适应、不灵活的方式。 11 反社会人格障碍:一种健康状况,年龄至少为18岁:多次出现违法行为、不诚实、冲动性行为、多次打架、漠视他人安全而不顾后果、持续失业或负债、对不正当行为缺乏内疚感。 12品行障碍:一种健康状况,诊断对象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特征是会同时出现如下行为:频繁欺负别人或打架、使用武器对付别人、对人或动物残忍、偷盗、使用暴力得到性、破坏财产、说谎、违反父母或学校规定。 13社会导航理论:认为抑郁的社会功能是使人们离开社会足够长的时间以改善其社会行为并获得他人的帮助。 14 典型性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食量和体重增加、失眠、精神活动性亢奋。 15 非典型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增加、体重上升、嗜睡、精神活动性迟滞的症状。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心理学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A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2.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学派(理论)是( B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3. 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C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4. 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D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5.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A )。 A. 华生( 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 C. 马斯洛(A. Maslow 1908-1970)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6.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B )。 A. 华生( 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 C.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7.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 C )。 A. 华生( 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 C. 马斯洛(A. Maslow 1908-1970)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8.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 A. 华生( 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 C. 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9.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原则而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此观点出自( A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0. 心理变态的原因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所造成的。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要达到自我不再受本我的冲击和超我的压抑而成为一种协调的综合力量。此观点出自( B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1.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 C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2. 人们之间的行为差异大多来自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的不同。对健康人来说,新的建构不断的产生,并取代旧的不适当的建构。心理障碍是观念系统的异常,你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跟你的想法相关,如果你能改变想 法,你也就可以改变感觉。此观点出自( D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3.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D )。A.发展法B.实验法C.系统法D.观察法 14.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

情绪心理学复习题

情绪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1.情绪的传统的研究方法 损伤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2.自我报告法(了解) 自我报告只是搜集简单的数据,不需要解释。在这个方法中,研究者只是要求人们描述他们当前的、过去的或典型的情绪。 1.自我报告不可能是精确的,因为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 2.研究者的自我报告的有效性有时也值得怀疑。 3.研究婴儿、脑损伤病人、动物和其他不能说话者的情绪,对于说不同语言的人,语言翻译有时候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对于细微的差异。 如果研究者对情绪随时间的变化,或者对不同情绪的相关体验感兴趣,那么自我报告就可能是有效的。 3.伊扎德编制了两个的量表:一个是测量各情绪维量的等级量表,另一个是测量各情绪成分的分化情绪等级量表。 第二章 1.詹姆斯-兰格的外周理论 对于刺激的事物的知觉立即引起身体上的变化,而正当这些变化发生时候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坎农-巴德的丘脑学说 坎农的丘脑学说比詹姆斯 - 兰格的情绪论前进了一步,强调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活动中的作用。他认为丘脑是情绪活动的中枢。对某种刺激习得的情绪反应是通过皮质实现的,刺激先传到大脑皮质,根据记忆被认识,然后解除了对丘脑的情绪机制的抑制,使之发动情绪反应。 沙赫特—辛格理论 与詹姆斯—兰格理论不同,沙赫特—辛格理论主要论及了如何把人的一种情绪同另一种情绪区分开来。他认为,作为任何情绪一部分的唤起和其他行为对于决定该情绪的强烈程度是很关键的,但是,它们不会识别情绪。一种情绪和另一种情绪之间的差异在于认知评估方面,不在感受方面。 2.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其程度。 次评价是初评价的继续,经常发生在面对威胁或挑战时,用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作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做出合适的反应。 次评价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和判断。 再评价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我们可以说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过程和接收过程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 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的目的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心理学里两个较为基础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 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 善,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知觉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 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关系 知觉特性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三、知觉选择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许多对象中优先地把某些对象区分出来予以反映,或者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优先地把某些特性(如对象的标志、性质)区分出来予以反映。 四、知觉的整体性及两方面含义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1 / 14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为心理学的诞生奠 定科学基础的领域中, 不包括的是: 兴的实质是: 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 C. 理性心理学以官能心理学 和统觉心理学为形式 D. 统觉团 这一概念反应了经验主义的心理 学思想4、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 冯特 B. 华生C. 弗洛伊德 D.奈瑟5、 提出内倾、 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I I A. 荣格 B. 弗洛伊德 C. 阿德勒 D.弗洛姆6 、阿德勒认为, 人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 A. 本我 B. 自卑及其补偿 C. 超我 D.自我7、马斯洛认为, 考察人性应当更加关注于研究: A. 自我实现的人 B. 平常的大众 C. 神经 超人8、勒温认为,心理生活空间是指: A. 神经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B. 脑机能的研究C.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D. 行为规律的探讨2、文艺复 A. 人性化运动 B. 人文主义运动 C. 文化运 学思想, A. D. 宗教化运动 关于17到19 世纪的心理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英法两国以经验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B. 经验主义以 D. 症病人

C.人的居住空间 D. 影响行为的所有事实总和 9、罗杰斯认为,可促进成长的治疗氛围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中, 不 包含: 行为称为: 字和打棒球属于: A. 外显的习得行为 B. 内隐的习得行为 C.外显的非习得行为 D. 内隐的非习得行为15、以 下不属于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A. 真诚致 B. 同理心 C. 无条件 积极关注 D. 指导建议10、 阿德勒认为, 衡量一个人是 否健康的重要品质是: A. 优越感 B. 社会兴趣 C. 攻击本能 D.利比多 11 、 罗杰斯认为,不能促进个体成长的氛围形成的是: A. 影响行为的环境 B. 影响行为的人格特征 A. 共情 B. 接纳 C. 无条 件积极关注 D. 指导12、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称 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C.新行 为主义 D. 符号学习理论 13、斯金纳把华生研究的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新行为 主义 D. 应答性行为14、在华生看来, 说话、与

情绪心理学全 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 单项选择: 1、提出情绪三维学说的是冯特。 2、经常被用来描述社会性高级感情,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感情性反映叫做情感。 3、詹姆士首先提出了情绪的发生与身体变化相联系的观点。 4、佛络伊德把情绪放在他的基本概念中,也就是把情绪放置在内驱力和无意识框架内。 5、伊扎德认为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核心作用。 6、在突然发生的情况下直接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反射性情感反应。 7、情绪在神经学上第三类水平划分是高级情绪。8、情绪在意识层面上的感受被称为体验。 9、情绪体验具有泛人类性,是指情绪体验具有不变性。 10、情绪的外显行为被称为表情。 11、不同文化民族人类的基本情绪表情是一致的。 12、婴儿前语言发育阶段的基本情绪表情是先天的。 13、涉及情绪的记忆会使回忆的准确性增加。 14、在外来信息与认知活动之间,情绪起着中介作用。 15、沟通成人与婴儿交往的媒介是他们之间心理通讯,这种心理通讯的最初信号是感情性信息。 16、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是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17、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分化性社会化能力发展阶段发生在1——2个月至6——7个月。 18、选择性注意发生在新生儿时期。 19、自我把精神宣泄用于抑制过程,形成一种反宣泄作用以抑制那些不被接受的本我的精神宣泄。20、第一位把好奇心视为心理构成的学者是麦孤独。 21、人们生活在舒适条件中感到愉快是感觉愉快。 22、快乐的原型显示为额头平展、眼睛闪光而微眯,面颊上提;嘴角后拉、上翘如新月。 23、儿童从观察他人的情绪而不是根据自身的体验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属于行为型。 24、情绪社会化的途径有直接教导、间接教导期望交流。 25、情绪社会化指人在长期与他人的关系中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26、下列属于复合情绪的是恋爱。 27、焦虑是人受到威胁和处于危险情境中的退缩或逃避的体验和行为。 28、敌意是愤怒与厌恶、 轻蔑的结合。 29、激情爱的后果有爱的 代价和爱的回报。 30、依据调节努力程度, 可以将情绪调节分为减弱 调节、增强调节和维持调 节。 31、安慰自己不要生气, 是小事,无关紧要属于认 知重评,是一种重要的情 绪调整的策略。 32、你的情绪被一个热烈 的群体性公益活动场合所 激起,增强了你的热情, 这就属于反应调整。 33、移情指的是个体对他 人的情感产生的情绪性反 应。 34、虚拟内疚理论的创始 人是霍夫曼。 35、自豪认为是一种必要 的良好的正性情绪,产生 于对其体行动的成功结期 待果的认知评价。 36、爱的五种情绪原型有: 爱与快乐和怒、怕和悲伤。 37、研究表面人具有一种 先天性的行为倾向即趋向 积极。 38、不同学习焦虑水平学 生在能力归因倾向向上有 显著差异反映了学习焦虑 水平对归因起的指导作 用。 39、情绪的重要功能不包 括持续性。 40、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不 包括下列哪个特点持续 性。 41、任何情绪的生成都是 有原因我们把这种原因称 之为诱因。 42、运动员面对即将到来 的比赛由积极的参赛欲 望,精神饱满,力量增强, 身心协调,这是一种运动 振奋情绪体验。 43、在跳伞、登山、赛车 等危险的运动项目中,冒 险行为与下列那种唤醒水 平有关极高。 44、下列哪个理论否认中 等唤醒水平较低或高的唤 醒水平而言,更有利于操 作这一看法是最佳状态焦 虑理论。 45、过渡应激实质上是一 个人对哪种认知消极评价 的结果,环境。 46、反社会情感犯罪的特 点不包括不稳定性。 47、当人在升学、就业、 加等要求没有达到理想状 态时,引发的报复行为是 由失望所导致的犯罪。 48、易于发生冠心病的人 格特征A型人格。 49、具有高控制的人使用 哪种控制威胁性诱发的负 性情绪正性想象。 50、习得性无助状态是由 塞林格曼提出的。 51、贝克的复合认知模式 解释抑郁时,认为人们是 按照下面的哪项去判断自 身和周围世界的图式。 多项选择: 1、情绪心理学的创始人有 达尔文、詹姆士、佛洛伊 得。 2、属于认知情绪理论的有 阿得诺的评价——兴奋理 论、拉扎勒斯的认知—— 评价理论、林和诺尔曼的 信息加工学说。 3、情绪由身体变化的、有 意义的体验、认知成分构 成的。 4、母婴依恋可分为安全性 依恋、不安全——反抗性 依恋、不安全——回避性 依恋。 5、本我、自我、超我都能 对精神宣泄起作用。 6、亨特的内在动机包括的 因素有环境刺激因素、情 绪唤醒因素、认知评价因 素。 7、惧怕的诱因有分离、失 败。 8、快乐的功能有快乐增强 人的自信、快乐使人在紧 张中得到松弛、快乐增进 人际间的社会联结。 9、下列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愉快、悲伤、愤怒、恐惧。 10、陪伴爱的形式有母婴 陪伴爱、夫妻间的伴侣爱、 陪伴爱的升华。 11、焦虑的发生经历着一 系列的脑的活动包括自主 性生理激活、选择性注意、 无意识知觉加工、期望评 估。 12、情绪的自我调节是促 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之 一,调节的方式包括控制 调节、预期调节、探索性 调节。 13、阿尔伯格通过研究认 为道德判断的发展有以下 几个特点道德判断的发展 具有阶段性、道德判断的 发展与逻辑思维的发展有 关、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 虽然不能改变道德发展的 顺序,但可以影响发展速 度。 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动机 的制约或影响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情绪追求与 教学的可接受性、情绪追 求与学习动机的内化、情 绪追求与学生的意志努 力、情绪追求与学习行为 的自我调节。 14、从外部因素看高中焦 虑着将更多的失败的原因 归因于他人的努力、他人 的帮助。 15、表演艺术的种类包括 抒情、叙事。 16、情绪记忆的特征主要 有形象性、偶然性、可变 性。 17、运动竞赛的特点包括 结果的不确定性、紧张激 烈的竞争性、突出的社会 功能。 18、运动员的高级社会性 情感体验,包括着道德感、 理智感、美感。 19、下列那些因素的作用, 会影响到比赛的发挥唤醒 水平、注意的范围、情绪 体验的性质、技能水平和 经验。 20、情绪型犯罪的人的消 极情绪具有的特点包括表 面性、非原则性、高强度 性。 21、下列哪些情绪、情感 与犯罪有关自卑感、爱、 希望与失望、妒忌。 22、自卑感容易在个体太 敏感、他人的负强化下产 生。 23、情绪的三级水平包括 原始情绪、基本情绪、社 会化复合情绪。 24、抑郁症的核心情绪是 痛苦、忧伤。 25、认知论对情绪的核心 情绪思想是,认知是下列 哪些内容的决定性因素行 为、心境。 填空 1、情绪代表着感情性反应 的过程。 2、情绪与语言一样,具有 服务于人际间互相交往的 通讯智能。 3、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是受 无意识控制的,但都是在 意识中发生的。 4、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一 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 5、情绪所携带的特定情绪 色调永远不变,这意味着 情绪体验的泛人类性。 6、情绪监控和认知加工是 脑的心理功能的核心机 制。 7、情绪不仅在量上影响认 知,而且影响认知的结构。 8、人性学理论强调学习和 互动两者对情绪的后果和 适应作用。 9、享乐主义根据情绪的享 乐性质,把情绪界定为, 人们的需要和期望决定情 绪反应的方向。 10、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 微笑是有选择的社会性微 笑。 11、情绪感染是早期婴儿 情绪交流的基本媒体和首 要对象。 12、笑是婴儿出生后发出 的第二个有效信号。 13、情绪是长期积沉在神 经系统和脑机构中的一种 最有用、最有效的独特属 性。 14、兴趣的基本情绪的性 能有适应性和动机性品 质。 15、兴趣的原因既可来自 外界,也可来自内部的想 象和记忆。 16、马络斯认为在即兴和 灵感阶段中,个体被强烈 的兴趣和激情所激活。 17、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 成分——快乐能对紧张发 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18、痛苦作为一种动机力 量,驱使人去应付和改变 导致痛苦的因素,以改善 人的处境。 19、恐惧可能是习得的, 还可由想象或认知过程诱 发。 20、基本情绪依赖于杏仁 核环路、人类前额叶腹测 区域损伤导致失去感受复 合情绪的能力。 21、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过 程包括婴儿的工具性模 仿、幼儿的情绪变式和社 会情景关系的内化。 22、爱可以分为激情爱和 陪伴爱。 23、自豪被认为是一种必 要的和良好的正性情绪, 产生于对其体行动的成功 结果的认知评价。 24、情绪调节的复杂性是 由脑核心边缘结构与额叶 新皮层的神经通路极为复 杂作用的结果。 25、当情绪调节使情绪、 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 这种调节叫良好调节。 26、认知调节是通过改变 认识而进行的情绪调节和 不良调节。 27、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 情。 28、情绪的外部表现为表 情。 29、虚拟内疚理论的创始 人是霍夫曼。 30、一般来说学生的意志 努力总是在符合积极情绪 追求的活动中得到有效的 发挥。 31、学习焦虑作为一种建 立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并指 向未来的情绪预期反应是 联系过去与未来、可能与 现实、计划与行动的心理 纽带。 32、兴趣因具有独特的内 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神经 生理学而被视为人类的基 本情绪。 33、再创造时的情绪必然 会受作品的制约和限制。 34、竞赛情绪具有适应功 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 和组织功能。 35、耶克斯——道森定律 认为,运动成绩与运动员 负情绪激活水平呈倒U形 曲线。 36、对运动员来说,典型 的应激情境是比赛。 37、产生了破坏性应激的 内部原因是消极性思维。 38、反社会情感指相对于 正常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的高级情感性质相反的情 感。 39、情绪性犯罪行为特征 包括盲目性、冲动性、戏 谑性、隐蔽性、情绪性和 残暴性。 40、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 短,表现剧烈,自我控制 能力减弱的情绪。 41、情绪是一种生理、心 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 的动态过程。 42、个人企图控制体验愿 望之所以不起作用,很大 程度上是由于自主系统活 动的过度激活与中枢过程 的割裂。 43、工作——努力模式与 应激-痛苦模式是产生高 能量激活的两种模式。 44、快乐是人的生活和心 理和第一需要和需要满足 的标志。 判断题: 1、情绪过程和认识过程一 样都是脑的功能。对 2、环境刺激能直接决定人 的行动。错 3、达尔文是情绪心理学的 创始人之一。对 4、冯特的心理学观点重视 感情在意志中的作用。对 5、海马在确定感觉事件意 义上起重要作用。错 6、在确定是感觉事件的感 情意义上起重要作用的是 杏仁核。对 7、情绪的不变性是指每个 人的情绪是一致的。错 8、动物没有情绪。错 9、人类的面部表情由大脑 中的不同区域控制。对 10、人类的面部表情是遗 传的。错 11、涉及负性情绪的记忆 会降低回忆的准确性。错 12、物理刺激直接产生感 情性反应,可能是无条件 的,也可能是有条件的。 对 13、从行为趋势中推演情 绪的研究方法,成为研究 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手 段。对 14、基本情绪随着个体的 成熟而出现,它们的出现 有时间的顺序,个体显现 的时间也没有差异。错 15、新生儿发出的第一个 有效信号是哭。对 16、情绪的进化和分化同 脑的进化和分化同步。对 17、兴趣趋势注意有特定 的指向性,许多不相关的 刺激从而可以被筛选掉。 对 18、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产 生快感,称为感觉愉快。 错 19、人们在玩笑和娱乐中 产生的快感,称为趋力愉 快。错 20、恐惧是最有害的情绪, 强烈的恐惧所产生的心理 震动会威胁人的生命。对 21、痛苦的诱因有分离和 失败。 22、儿童从观察他人的情 绪而不是根据自身的体验 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属 于唯我型。错 23、不同的情绪行为可用 于达到同样的目标,同样 的情绪行为也可以达到不 同的目的。对 24、愉快和悲伤、依恋和 恐惧都属于基本情绪。错 25、恋爱对象的选择在类 型上必然是一对一的关 系。错 26、激情爱仅仅发生在两 性之间。错 27、敌意是愤怒与厌恶和 轻蔑的结合。对 28、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 源分类,可以分为良好调 节和不良调节。错 29、情绪的自我调节是促 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错 30、反应关注调节针对引 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 包括对情景的选择、修改, 注31、意调整以及认知策 略的改变等。错 32、每个人的品德特制在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