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_王晓彦

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_王晓彦

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_王晓彦
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_王晓彦

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Vol.30No.6Dec.2014

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

王晓彦,李健军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摘

要:以欧洲环境空气质量及清洁空气指令为基础,从标准限值、监测点位布设、监测方法等多个方面,对欧洲大气颗

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进行了综合阐述。由极限值、目标值、暴露浓度限值、评价上限和下限等构成的标准限值体系协同作用,将欧洲大气颗粒物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大气颗粒物监测点位布设方法遵循基本布设原则和最少点位数及AEI 计算要求的详细规定;在颗粒物监测方法上,参比方法和等效方法并存,近年多种方法的应用情况也有所变化。通过对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的综述,以期为中国大气颗粒物监测管理提供先进思路和技术参考。关键词: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点位布设;监测方法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6002(2014)06-0013-06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Standards and Monitoring System of Europe WANG Xiao-yan ,LI Jian-jun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Control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

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rective of ambient air quality and cleaner air for Europe ,this paper made a review on the standards and limits ,siting of sampling poi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in Europe.The standards and limits system consists of limit values ,target values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bligation ,upper and lower assessment levels ,which maintains the European PM concentrations within a certain range.The layout of PM sampling points follow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further detaile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minimum number and AEI calculation requirements.Reference and equivalent methods for PM monitoring exist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has changed during recent years.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a.

Key words :Europe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standards ;siting of sampling points ;monitoring methods

收稿日期:2013-11-17;修订日期:2014-02-21作者简介:王晓彦(1985-),女,河北邢台人,硕士,助理工程师.通讯作者:李健军

欧洲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基于2008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共同颁布的欧洲环境空气质量及清洁空气指令(2008/50/EC )。该指令在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点位布设、污染物监测方法、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清洁空气计划、信

息发布、

空气质量报告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技术规定,是欧洲各国开展空气质量监测、评价、管

理的指导性文件[1]

。各国以该指令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

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赋予指令法律效力。大气颗粒物(PM ,包括PM 10和PM 2.5)是欧洲环境空气

质量监测和达标管理的重点之一,

2008/50/EC 指令中详细规定了大气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布点原

则、监测方法等一系列监测管理相关内容。研究将对欧洲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

测体系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中国大气颗粒物的监测管理提供先进思路和技术参考。

1大气颗粒物标准和限值

2008/50/EC 指令中除规定大气颗粒物的标

准极限值外,还根据不同目的设定了一系列浓度限值对颗粒物污染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控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复杂的大气颗粒物标准和限值体系。1.1极限值

2008/50/EC 指令中对大气颗粒物浓度设定了极限值(limit value ),

是硬性的空气质量达标要求,其中PM 10日均值极限值与WHO 指导值相同,未设定PM 2.5日均值极限值,

PM 10、PM 2.5与WHO 指导值仍存在一定差距。与中国不同的是,欧洲

14中国环境监测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

空气质量标准中还同时规定PM10日均浓度一年

内超标天数不得超过35d,因此从浓度和超标天

数2个方面综合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同样,允

许的超标天数也使空气质量达标评价具备一定的

弹性空间。欧洲和WHO大气颗粒物标准的比较

见表1[2]。

表1欧洲和WHO大气颗粒物标准比较

PM 欧洲极限值/

(μg·m-3)

WHO指导值/

(μg·m-3)

平均

时间

欧洲每年允许

超标天数/d

PM10505024h35 40201a

PM2.5

2524h 25101a

注:“空白”表示无相关标准值。

1.2目标值

2008/50/EC指令对PM

2.5

年均浓度设定了目标值,要求PM2.5年均值在2020年达到20μg/m3。在正式生效之前,目标值仅是改善空气质量的软性要求,即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达到的目标性浓度限值。

根据人体健康与环境影响之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以及成员国在目标值实现上的技术可行性和经验,欧洲理事会将适时对PM2.5年均浓度目标值进行审查,并视情况调整目标值。

1.3暴露浓度限值

为进一步降低PM2.5污染以减少因人体暴露导致的健康影响,2008/50/EC指令对PM2.5设定了暴露浓度限值。该值基于平均暴露指示值

(AEI)的计算,以所有城市监测站开展的PM

2.5

浓度监测为基础,计算连续3年PM2.5年均浓度的滑动平均值作为AEI。欧盟以各成员国2010年的

AEI为基准(2008—2010年PM

2.5

年均浓度值),按照浓度范围设定了不同比例的PM2.5削减目标,并将以2020年AEI对各成员国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1](表2)。

表2基于2010年AEI的PM2.5削减目标

AEI基准浓度范围/(μg·m-3)目标削减比例

≤8.50

8.5 1310%

13 1815%

18 2220%

≥22采取可行措施达到18μg/m3极限值在质量浓度上对PM2.5加以控制,而

AEI侧重于PM

2.5

污染减排,以达到极限值要求。极限值和AEI之间类似“钳子”的协同作用将PM

2.5

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4评价上限和下限

欧洲针对PM2.5浓度设定评价上限、下限的目的在于划分浓度区间以选择不同的数据获取方式。当PM2.5浓度高于评价上限(极限值的70%,17μg/m3)时,必须在固定点位开展实地监测以获得浓度数据;当浓度低于评价下限(极限值的50%,12μg/m3)时,允许单独使用模型模拟或客观评估获得浓度数据;当浓度在评价上限与下限之间(12 17μg/m3)时,可使用固定点位监测、模型模拟或指示测量的综合方式获取数据[1]。根据评价上限、下限划分3种浓度区间,使PM2.5浓度数据获取方式多样化,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际操作性。

2大气颗粒物监测点位布设

2.1点位布设原则

欧洲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目的分为保护人体健康和保护植物及自然生态系统2个大类。2008/50/EC指令从宏观角度规定了监测点位的选址原则,并从微观角度提出监测点位站房设计、采样条件、基础设施等具体要求,以保证不同点位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以保护人体健康为目的的监测点位选址的首要原则是将国家内部划分若干个区域和城市群作为“区”,且对每种污染物单独划分“区”,分别进行监测点位设置,形成各种污染物相对独立的监测网络。在设置点位时,要求在各“区”内容易出现高浓度(峰值)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地区,以及“区”内其他能代表总人口暴露水平的地区设置监测点[3]。

为了优化空气质量的管理,根据面积、人口、污染物来源、保护目标、减排策略等因素,各污染物划分的“区”的数量会有所不同。例如2010年欧盟27个成员国中,NO2、PM10这2项容易超标的污染物“区”的数量(约680个)多于其他污染物(400 600个);21个国家中PM10、PM2.5划分

“区”几乎一致,而部分国家PM

10

的“区”多于

PM

2.5

,例如德国分别划分了85个PM

10

“区”和78个PM2.5“区”[4]。

与国际惯例相同,欧洲规定不同类型监测点位需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代表性,例如交通监测点至少代表100m长的街段的空气质量,工业区

王晓彦等: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综述15

监测点至少代表250m?250m范围的空气质量,

城市监测点应设置在能反映上风向所有污染源综

合贡献影响的位置,能代表几平方公里范围的空

气质量,乡村背景监测点不应受到周围城市群或

工业区的影响等。在保证监测点位代表性的前提

下,各国可按照空间相关分析、等浓度线、聚类等

不同方法自行设计污染物的监测网络[3]。

2.2最少监测点位数要求

针对以固定点位监测(自动监测或手工监

测)作为唯一污染物浓度获取方式的区域和城市

群,2008/50/EC指令规定了该区域和城市群内的

最少监测点位数,以保证能够全面反映污染物总

体浓度水平。同时,根据面源和点源2种不同的

监测对象,最少点位数要求又有所区别。

在面源上监测大气颗粒物浓度时,各“区”内

规定不同数量的最少监测点位,同时根据“区”内

PM

2.5

的最大浓度又分为“超过评价上限”和“介

于评价上下限之间”2类。在同一人口数区间内,

以上2类情况下要求的最少点位数不同,PM2.5最

大浓度超过评价上限的最少点位数多于最大浓度

介于评价上下限之间的最少点位数,且随着区域

和城市群内人口数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距会越

来越大。在同一个点位同时监测PM10、PM2.5时,

该点位计为2个单独的点位,且一个国家中PM10

和PM2.5监测点位数量差别不能超过2个。相对

来说,PM2.5监测点位的设置更加侧重于人体暴露

影响评价。例如2010年990个PM2.5监测点中,

52%是城市和郊区监测点,33%是用于交通和工

业监测点;相反,2859个PM10监测点位中,两者

的比例分别为41%、46%[4]。面源监测大气颗粒

物(PM)的最少点位数要求见表3[1]。

表3面源监测PM的最少点位数要求

区域和城市群人口数/103PM2.5最大浓度超

过评价上限的PM

最少点位数/个

PM2.5最大浓度介于

评价上下限之间的

PM最少点位数/个

0 24921 250 49932 500 74932 750 99942 1000 149963 1500 199973 2000 274984 2750 3749104 3750 4749116 4750 5999136≥6000157

在进行大气颗粒物的点源监测时,监测点位数量的设置应同时考虑污染源密度、空气污染扩散类型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暴露影响等因素。

各成员国在选定大气颗粒物固定监测点位后上报欧盟理事会,由理事会进行统一监督并优化总体点位布设。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例如当辅助方法(模型模拟或指示测量)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用于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时,可视情况减少监测点位数。

2.3用于AEI计算的点位数要求

除最少监测点位数要求外,PM2.5监测中应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城市点位提供监测数据用于AEI 计算,即在城市群每100万人口或超过10万居民的其他城市地区内均需设置一个点位。在用于AEI计算的PM

2.5

点位设置上,允许与现有PM2.5监测点位重合,即从中选取部分点位的PM2.5监测数据进行AEI计算。如表4所示,2010年欧洲主要国家中,用于AEI计算的点位数占PM2.5总点位数的比例为16% 96%[4]。

表42010年欧洲主要国家用于AEI计算的点位数

国家PM2.5总点位数/个AEI点位数/个AEI点位比例/%比利时32825

丹麦9333

西班牙1802916

法国846274

英国785165

荷兰301343

波兰673248

葡萄牙25520

罗马尼亚252496

3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

3.1参比监测方法

欧洲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参比监测方法(基准方法)为重量法,并针对PM10、PM2.5均制定了相应的方法标准,分别为EN12341:1998、EN 14907:2005,目前这2项标准已由欧洲标准委员会修订归纳为一项标准(prEN12341:2012)。大气颗粒物的参比方法标准对重量法监测的原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采样系统构成、称重设备、滤膜条件、采样和称重过程等基础内容,以及包括天平室、空白膜称重、采样时间、样品保存和输送、采样膜称重等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做出了详细阐述和规定[5-6]。

16中国环境监测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

3.2等效监测方法

高时间分辨率、连续在线的自动监测方法在欧洲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中被广泛应用。欧盟允许将自动监测方法作为重量法的等效方法来监测大气颗粒物浓度,并有权要求成员国提交等效方法与参比方法之间的比对测试报告。欧洲最常用的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方法为β射线法、微量振荡天平法(TEOM)。

为规范等效方法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欧盟委员会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文件,为各类监测方法的等效性认证提供依据。其中,指导文件中详细说明了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等效测试认证的程序,包括与参比方法外场比对测试的要求和过程、滤膜称重和存储等实验条件、数据评价、不确定性评估、结果校正、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众多方面[7]。

通过等效测试认证的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方法可计算获得相应的校正系数(CF),以使其监测结果与参比方法监测结果等效。各国会对CF值进行适时的审查、更新,欧盟也有权对成员国使用的CF值进行确认或修正,并要求CF值可追溯,以保证与以往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如表5所示,

2007年欧盟27个成员国(EU27)有47%的PM

10

监测点上报了CF值,其中分别有43%的CF值大于

1,32%的CF值等于1;PM

2.5

监测点上报的CF值中,大于1、等于1的比例分别为29%、50%[8]。

表52007年EU27中等效监测方法CF值使用情况% PM CF>1CF=1CF<1可变CF其他CF上报CF的点位比例PM2.529504611100

PM104332322147

对于未开展PM10自动监测方法等效测试认

证的国家,欧洲设定了统一的默认校正系数

(CF=1.3),且该系数同时适用于PM

10自动监测

的日均值、年均值校正。部分国家已开展的等效

测试认证结果显示,不同原理的PM10自动监测方

法使用的CF值不同,见表6[9]。

表62009年欧洲国家PM10自动监测法CF值统计

国家

β射线法

仪器数/个最小CF CF中值最大CF

振荡天平法

仪器数/个最小CF CF中值最大CF

光散射法

仪器数/个最小CF CF中值最大CF

比利时25 1.25 1.25 1.376 1.35 1.35 1.3614 1.00 1.00 1.00芬兰6 1.00 1.15 1.1518 1.03 1.03 1.0320.870.870.87德国2290.99 1.20 1.51890.98 1.25 1.63250.87 1.00 1.06西班牙2010.57 1.00 1.36680.80 1.00 1.2719 1.00 1.00 1.22注:“仪器数”仅指已提交CF值的仪器数量,德国等部分国家的CF值会随季节变化。

3.3各类监测方法使用情况

根据欧洲空气污染和减缓气候变化主题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1年欧洲监测信息交换报告的统计,2010年欧洲共有3040个PM10监测点位和997个PM2.5监测点位提供监测数据,其中,采用参比重量法、β射线法、TEOM监测PM10的点位比例分别为22%、43%、24%,采用这3种方法监测PM2.5的点位比例分别为33%、23%、26%。图1显示,在欧洲大气颗粒物监测中,50%以上的点位采用自动监测方法监测PM10、PM2.5浓度[10]

。图12010年欧洲PM10、PM2.5监测方法使用情况

王晓彦等: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综述17

通过对2005—2009年欧洲PM2.5多种监测方法使用情况的统计发现,在PM2.5监测点位逐年增多的情况下,采用参比重量法和β射线自动监测法的点位所占的比例仍相对稳定,分别在27% 36%、27% 39%的范围内波动;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在仪器加热除湿的环境下,大气颗粒物中硝酸铵等半挥发性有机物会有所损失,使得TEOM自动监测仪的监测结果偏低[11-13],而在此基础上加装膜动态测量系统(FDMS)则成为修正TEOM监测结果的趋势[14-16]。从表7可以明显看出,欧洲使用TEOM 监测PM2.5的点位所占比例在逐年减少,从2005年的37%下降到2009年的6%;相反,使用

TEOM-FDMS监测PM

2.5

的点位所占比例在逐年升高,在2008年超过TEOM,2009年达到21%,高达TEOM所占比例的3.5倍。由表7可见,

TEOM-FDMS正逐渐取代TEOM,成为欧洲PM

2.5自动监测的主流方法之一。

表7欧洲PM2.5多种监测方法所占比例变化情况[8,17-20]

年份范围点位数/个重量法/%β射线法/%TEOM/%TEOM-FDMS/%其他或未知/% 2005EU25270272737/9

2006EU29299362933/2

2007EU2745828392391

2008EU27518273510199

2009EU2978534326217

注:“范围”指包含的国家数,EU25、EU27分别表示欧盟25、27个成员国,EU29指在EU27的基础上增加冰岛和挪威;“/”表示2005、2006年PM2.5浓度监测方法中未采用TEOM-FDMS。

4结语

经过几十年大气颗粒物监测管理与污染控制探索,欧洲逐渐形成了一套多个约束性指标并存的大气颗粒物标准和限值体系,通过各方面的协同作用,有效地将大气颗粒物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欧洲环境空气质量及清洁空气指令中按“区”布点的原则性规定和最少点位数要求,同时结合人体暴露评价需求,各国分别建立了大气颗粒物监测网络。在监测方法上,以重量法作为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的参比方法,同时广泛应用自动监测方法,并形成完善的等效方法认证程序和CF值使用规范。总之,欧洲先进的大气颗粒物标准和监测体系,可为中国大气颗粒物监测管理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Directive2008/50/EC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21May2008on ambient air quality

and cleaner air for Europe[S].

[2]Air quality in Europe-2012report[R].Denmark: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2012.

[3]李礼,翟崇志,余家燕,等.国内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12,

28(4):54-60.

[4]Jimmink B,Leeuw F,OstatnickáJ,et al.Reporting on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 in the European region,

2010[R].Netherlands:European Topic Centre on Air

and Climate Change,2012.[5]EN14907:2005Ambient air quality-Standard gravimetric measuremen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M

2.5 mass frac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

[6]prEN12341:2012(draft)Ambient air-Standard gravimetric measuremen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M10or

PM2.5mass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

[7]Guide to the demonstration of equivalence of ambient air monitoring methods[R].European Community,

2010.

[8]Vixseboxse E,Leeuw F.Reporting on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2007,Member States reporting

[R].Netherlands:European Topic Centre on Air and

Climate Change,2009.

[9]Alastuey A,Minguillón M C,Pérez N,et al.PM

10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correction factors:2009

status report[R].Netherlands:European Topic Centre

on Air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2011.[10]Mol W J A,Hooydonk PR.The European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2011[R].Netherlands:European Topic

Centre on Air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2012.

[11]Allen G,Sioutas C,Koutrakis P,et al.Evaluation of the TEOM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ambient particulate

mass in Urban Areas[J].Journal of the Air&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97,47(6):682-689.[12]Ayers G P,Keywood M D,Gras J L.TEOM vs.manual gravimetric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PM2.5aerosol

mass concentration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8中国环境监测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

1999,33(22):3717-3721.

[13]Charron A,HarrisonRM,Moorcroft S,et al.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divergence between PM10

and PM

2.5

mass measurement by TEOM and gravimetric (Partisol)instrument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4,38(3):415-423.

[14]Grover B D,Kleinman M,Eatough N L,et al.

Measurement of total PM

2.5

mass(nonvolatile plus semivolatile)with the Filter Dynamic Measurement

System tapered eleme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

monitor[J].Journal of GeophysicalResearch,2005,

110:3-7.

[15]Schwab J J,Felton H D,Rattigan O V,et al.New York State Urban andRural measurements of continuous

PM

2.5

mass by FDMS,TEOM,and BAM[J].Journal of the Air&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6,

56(4):372-383.

[16]Grover B D,Eatough N L,Eatough D J,et al.Measurement of both non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fraction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 Fresno,CA[J].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40(10):811-

826.

[17]Vixseboxse E,Leeuw F A A M.2005Annual Member States reporting on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R].

Netherlands:European Topic Centre on Air and Climate

Change,2007.

[18]Vixseboxse E,Leeuw F.Reporting on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2006,Member States reporting

[R].Netherlands:European Topic Centre on Air and

Climate Change,2008.

[19]Jimmink B,Leeuw F,Noordijk E,et al.Reporting on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 in the EU Member

States,2008[R].Netherlands:European Topic Centre

on Air and Climate Change,2010.

[20]Jimmink B,Leeuw F,OstatnickáJ,et al.Reporting on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 in the EU Member

States,2009[R].Netherlands:European Topic Centre

on Air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2011.

对抗空气中的颗粒物的7个妙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对抗空气中的颗粒物的7个妙招导语:7招对抗pM2 5 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微米的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 l0大小。不过正是因为它很微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 7招对抗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l0大小。不过正是因为它很微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才会让它无孔不入。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远比沙尘暴大得多。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生态负离子满分 当室内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对可入肺颗粒物pM2.5效果极佳。所以在含有高浓度小粒径负离子的空气中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径1微米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空气中的轻离子(小粒径负离子)对小至0.01微米、在工业上难以除去的的微粒瓢尘,有百分之百的沉降去除效果。 N95口罩防护率99% 医用口罩并不能够有效抵抗pM2.5,因为它们大都是由无纺布或者类似的大孔径纤维制成的,美国NIOSH标准,推荐N95以上级别的口罩,对0 3微米颗粒的防护效率超过99%。 空气净化器收效甚微 现有大多数以去除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功能的空气净化器是针对去除pM10设计的,对pN012.5没有针对性。滤网空气净化器最多可以净化直径3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小于3微米的粉尘:就会从滤网的网眼中穿过去。 树木进城绿草上墙 对于清除pM2.5.树比草更有效。10平方米的草坪每个月清除的灰尘量约为1 千克。不过同样l0平方米,如果种上树,吸纳的灰尘量将大大增加。除了吸纳灰尘,树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疏等有毒气体,同时产生氧气、增加空气湿度。同时,也可以在楼顶上,甚至墙体上进行绿化。 绿色出行 生活知识分享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 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二、监测目的是: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三、有关资料的收集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包括:弄清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另外,区别高低烟囱形成污染源的大小,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应区别清楚。 二)气象资料。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及变化情况有影响。主要有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温度的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资料。 三) 地形资料。地形对当地的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情况等有影响。因此,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这也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状况是不同的。如工业区、商业区、混合区、居民区等污染状况各不相同。(五)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维护自然和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群的健康。因此,掌握监测区域的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情况及流行性疾病等资料,对制订监测方案、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有益的。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二节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有关资料的收集

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试行)(可编辑)

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试行)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方法指南 (试行 ) (第二版 ) 7>2014 年 2 月 28 日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防治环境 空气颗粒物污染,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规范全国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的监测技术, 制定本 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中涉及的监测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污染源样品的采 集、环境受体样品采集、样品的管理、颗粒物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全过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 制等,以提高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中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本指南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 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共同起草。 目录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2

4、源样品采集. 2 4.1 源分类及采样原则2 4.2 固定源采样. 3 4.2.1 稀释通道法3 4.2.2 烟道内直接采样法5 4.3 移动源采样. 7 4.3.1 现场实验法( 隧道法 ) 7 4.3.2 全流式稀释通道采样法 8 4.3.3 分流式稀释通道采样法 9 4.4 开放源采样 11 4.5 其他源类采样. 15 4.5.1 生物质燃烧尘采样 15 4.5.2 餐饮油烟尘采样. 17 4.5.3 海盐粒子采样20 4.6 二次颗粒物前体物采样 20 5、受体样品采集. 20 5.1 点位布设原则21 5.2 采样仪器和滤膜选择21 5.3 采样时间和周期 21 5.4 采样前准备21 5.5 样品采集 21 5.6 采样注意事项. 21 6、样品管理 22 6.1 样品标识 22 6.2 样品保存 22

1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一、环境空气中颗粒物(TSP或PM10)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 2.掌握颗粒物采样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TSP测定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微粒被截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PM10测定原理: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带有PM10切割器的采样器,粒径小于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随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采样器,带TSP或PM10切割器。 (2)X光看片器用于检查滤料有无缺损或异物。 (3)打号机用于在滤料上打印编号。 (4)干燥器容器能平展放置200mm×250mm滤料的玻璃干燥器,底层放变色硅胶,滤料在采样前和采样后均放在其中,平衡后再称量。 (5)竹制或骨制品的镊子用于夹取滤料。 (6)滤料本法所用滤料有二种,规格均为200mm×250mm。其一为“49”型超细玻璃纤维滤纸(简称滤纸),对直径0.3μm的悬浮粒子的阻留率大于99.99%;其二为孔径0.4~0.65μm和0.8μm有机微孔滤膜(简称滤膜)。 (7)烘箱。 (8)分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滤料的准备 (1)采样用的每张滤纸或滤膜均须用X光看片器对着光仔细检查。不可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料采样。然后,将滤料打印编号,号码打印在滤料两个对角上。

(2)清洁的玻璃纤维滤纸或滤膜在称重前应放在天平室的干燥器中平衡24h。滤纸或滤膜平衡和称量时,天平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差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相对湿度的变化小于5%。 (3)称量前,要用2~5g标准砝码检验分析天平的准确度,砝码的标准值与称量值的差不应大于±0.5mg。 (4)在规定的平衡条件下称量滤纸或滤膜,准确到0.1mg。称量要快,每张滤料从平衡的干燥器中取出,30s内称完,记下滤料的质量和编号,将称过的滤料每张平展地放在洁净的托板上,置于样品滤料保存盒内备用。在采样前不能弯曲和对折滤纸和滤膜。 2.采样 (1)打开采样器外壳的顶盖,取出滤料夹。将滤料平放在支持网上,若用玻璃纤维滤纸,应将滤纸的“绒毛”面向上。并放正,使滤料夹放上后,密封垫正好压在滤料四周的边沿上,起密封作用。 (2)将采样器固定好,将切割器与采样器连接好,开启电源开关,按要求调节好流量,并记录流量、气温和大气压。采样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参数的变化,并随时记录。 (3)采样后,取下滤料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料的边,但不能夹角,将滤料取下。以长边中线对折滤料,使采样面向内。如果采集的样品在滤料上的位置不居中,即滤料四周的白边不一致时,只能以采到样品的痕迹为准。若样品折得不合适,沉积物的痕迹可能扩展到另侧的白边上,这样,若要将样品分成几等份分析时,会使测定值减少。 (4)将采过样的滤料放在与它编号相同的滤料盒内,并应注意检查滤料在采样过程中有无漏气迹象,漏气常因面板密封垫用旧或安装不当所致;另外还应检查橡胶密封垫表面,是否因滤料夹面板四个元宝螺丝拧得过紧,使滤料上纤维物粘附在表面上,以及滤料是否出现物理性损坏。检查时若发现样品有漏气现象或物理性损坏,则将此样品报废。 (5)采样完毕,填好记录表,并与相应的采过样的滤料一起放入滤料盒内,送交实验室。 3.测定

空气中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

空气中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 空气中的颗粒物是空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粗分散系 (粒径>10μm)和胶体分散系(0.001~10μm) 。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粒径小于10μm 为 可吸入颗粒物(PMl0),由于粒径较小,易于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中,危害人体健康。直径 小于 2. 5μm 的颗粒物质为细颗粒物(PM2.5),大部分有害元素和化合物都富集于细颗粒物上,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含碳颗粒、金属颗粒、矿物质等是细颗粒物的主要成分。细颗 粒物粒径越小,其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和被人体吸收的比率则越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 越大。 那么,空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呢? 一般来说,空气中的颗粒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其中,呼 吸道吸入是最主要也是危害最大的途径之一。粒径越小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越大,粒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可被鼻毛吸留,也可通过咳嗽排出人体,而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 物可随人的呼吸沉积肺部,甚至可以进入肺泡、血液。粒径0.5~2μm 的高密度颗粒物最 易被吸入并在肺泡区沉着。Churg等用电镜对10例温哥华居民的肺脏解剖标本分析发现, 沉积在肺实质内的粒子96%为PM2.5,提示肺脏对此粒径范围的颗粒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滞留性。PM2.5沉积于肺泡区后,通过对肺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作为异物引起炎症反应或作为 致敏原导致过敏反应等,引起肺泡和粘膜损伤、支气管及肺组织炎症、慢性纤维化,加重哮喘,甚至导致肺心病等。此外,吸附于颗粒表面的可溶性毒性物质则可进入血液,对肺组织、心脏乃至全身各器官造成损害。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人体的侵害,在体内形成了 大量的屏障结构,主要包括气血屏障、血脑屏障、血睾屏障、滤过屏障、血胎盘屏障等,这 些屏障结构是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对维持机体健康和正常机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 的屏障结构由多层细胞或组织构成,如:气血屏障位于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由肺表 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层、上皮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 的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六层组成;血脑屏障由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及其之间的紧密连接、毛细血管的基膜、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组成;血睾屏障由毛细血管的内皮和基膜、毛细血管 与曲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曲精小管的基膜、曲精小管的支持细胞及其之间的紧密连接构成;滤过屏障位于肾小囊,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非细胞性基膜,上皮细胞足突之间的裂隙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法 2009-4-1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2007-1-19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2007-8-1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2007-8-1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2008-1-1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2008-3-1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2008-3-1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8-3-1 HJ/T 174-2005 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75-2005 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93-2003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3-7-1 HJ/T 62-2001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2001-8-1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2001-11-1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2001-11-1 HJ/T 77-2001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 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2-1-1 HJ/T 54-2000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2000-9-1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2001-3-1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2001-3-1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2001-3-1 GB/T 12301-1999 船舱内非危险货物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2000-8-1 HJ/T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2000-1-1

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_王晓彦

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Vol.30No.6Dec.2014 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 王晓彦,李健军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摘 要:以欧洲环境空气质量及清洁空气指令为基础,从标准限值、监测点位布设、监测方法等多个方面,对欧洲大气颗 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进行了综合阐述。由极限值、目标值、暴露浓度限值、评价上限和下限等构成的标准限值体系协同作用,将欧洲大气颗粒物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大气颗粒物监测点位布设方法遵循基本布设原则和最少点位数及AEI 计算要求的详细规定;在颗粒物监测方法上,参比方法和等效方法并存,近年多种方法的应用情况也有所变化。通过对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测体系的综述,以期为中国大气颗粒物监测管理提供先进思路和技术参考。关键词:欧洲;大气颗粒物;标准;点位布设;监测方法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6002(2014)06-0013-06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Standards and Monitoring System of Europe WANG Xiao-yan ,LI Jian-jun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Control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 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rective of ambient air quality and cleaner air for Europe ,this paper made a review on the standards and limits ,siting of sampling poi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in Europe.The standards and limits system consists of limit values ,target values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bligation ,upper and lower assessment levels ,which maintains the European PM concentrations within a certain range.The layout of PM sampling points follow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further detaile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minimum number and AEI calculation requirements.Reference and equivalent methods for PM monitoring exist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has changed during recent years.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a. Key words :Europe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standards ;siting of sampling points ;monitoring methods 收稿日期:2013-11-17;修订日期:2014-02-21作者简介:王晓彦(1985-),女,河北邢台人,硕士,助理工程师.通讯作者:李健军 欧洲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基于2008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共同颁布的欧洲环境空气质量及清洁空气指令(2008/50/EC )。该指令在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点位布设、污染物监测方法、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清洁空气计划、信 息发布、 空气质量报告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技术规定,是欧洲各国开展空气质量监测、评价、管 理的指导性文件[1] 。各国以该指令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 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赋予指令法律效力。大气颗粒物(PM ,包括PM 10和PM 2.5)是欧洲环境空气 质量监测和达标管理的重点之一, 2008/50/EC 指令中详细规定了大气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布点原 则、监测方法等一系列监测管理相关内容。研究将对欧洲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大气颗粒物标准及监 测体系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中国大气颗粒物的监测管理提供先进思路和技术参考。 1大气颗粒物标准和限值 2008/50/EC 指令中除规定大气颗粒物的标 准极限值外,还根据不同目的设定了一系列浓度限值对颗粒物污染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控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复杂的大气颗粒物标准和限值体系。1.1极限值 2008/50/EC 指令中对大气颗粒物浓度设定了极限值(limit value ), 是硬性的空气质量达标要求,其中PM 10日均值极限值与WHO 指导值相同,未设定PM 2.5日均值极限值, PM 10、PM 2.5与WHO 指导值仍存在一定差距。与中国不同的是,欧洲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教学内容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 B T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 221 更新时间:2008-3-24 GB/T15432-1995 1995-3-25 1995-8-1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 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 3.1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 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 孔口流量计: 3.2.1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3.2.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 3.3 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 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 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 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3.10 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3.11 天平: 3.11.1 总悬浮颗粒物大盘天平: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1mg;再现性(标准差)≤2mg。 3.11.2 分析天平:用于中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0.1 mg;再现性(标准 差)≤0.2mg。 4 采样器的流量校准 4.1 新购置或维修后的采样器在启用前,需进行流量校准;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4.2 流量校准步骤: 4.2.1 计算采样器工作点的流量: 采样器应工作在规定的采气流量下,该流量称为采样器的工作点。在正式采样前,需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按下述步骤进行: 采样器采样口的抽气速度W为0.3m/s。大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H(m3/min)为 QH=1.05 (1) 中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M(L/min)为 QM=60 000W ×A (2) 式中:A——采样器采样口截面积,m2。 将QH或QM计算值换算成标况下的流量QHN (m3/min)或QMN (L/min)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环境空气无组织颗粒物采样

无组织颗粒物采样工作步骤 遵循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规范导则》HJ/T55-2000 一、采样前准备工作: 1、被测单位基本情况 1.1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和立项建设时间被测单位的名称应采用全称,与单位公章所示名称相同。单位的性质是指该企业属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大、中、小)。 了解被测单位立项建设的时间,是为了确定其应执行现有源还是新建源的排放标准。 1.2主要原、辅材料和主、辅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等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材料和产品。应列表说明,并予以必要的标注。 1.3单位平面布置图 标出基本方位;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名称和尺寸;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口及主要参数,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和性质(封闭性或通风性),单位区域内的主要地形变化等。 还应对单位周界外的主要敏感点,包括:影响气流运动的建筑物和地形分布;有无排放被测污染物的源存在等进行调查。 2、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除排放污染的种类和排放速

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3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调查 4、监测资料和仪器设备准备 4.1 监测资料准备 GB16297-1996 和本标准是无组织排放监测最主要的技术依据;由固定源排放的污染物标准分析方法中有关无组织排放的采样方法和样品分析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依据,必须在监测前阅读和理解其中的有关部分。 4.2现场方向、风速测定仪器准备 使用便携式风速风向仪,仪器应通过计量监督部门的性能检定合格,并在使用前作必要调试和检查。 4.3采样仪器和试剂准备按照被测物质的对应标准分析方法中有关无组织监测的采样部分所规定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作好准备。 二、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的采样原则: 1、要依照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确定,有争议时,按项目和地方环保部门确定。采样时要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 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 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10m 范围内的最高浓度点。监控点最多可设 4 个,参照点只设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WS/T206--2001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 发布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执行GB9663~9676-1996、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制定。本标准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本标准采用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确定光散射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滤纸(膜)采样-称重法参照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光散射式粉尘仪的计量检定采 用JJG846《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 本标准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常州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贵州省卫生防 疫站、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海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一川、迟锡栋、刘凡、张晶、李宝成、崔九思、谈立峰、于慧芳、赵亢、王崇东、 李荣江、于传龙。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监所负责解释目次前言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1) 4 原理 (2) 5 仪器 (2) 6 测定步骤 (2) 7 质量控制 (3)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3) 附录 A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确定 (4) 附录 B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经验值 (5)

空气颗粒物净化方法

空气颗粒物净化方法 (资料来源:中国联保网) 当今空气中颗粒物去除技术主要有机械过滤、吸附、静电除尘、负离子和等离子体法及静电驻极过滤等。 机械过滤一般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捕获微粒:直接拦截,惯性碰撞,布朗扩散机理,其对细小颗粒物收集效果好但风阻大,为了获得高的净化效率,滤芯需要致密并定期更换。 吸附是利用材料的大表面积及多孔结构捕获颗粒污染物,很容易堵塞,用于气体污染物去除效果更显著; 静电除尘是利用高压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收尘方法,其风阻虽小但对较大颗粒和纤维捕集效果差,会引起放电,且清洗麻烦费时,易产生臭氧,形成二次污染。 负离子和等离子体法去除室内颗粒污染物的工作原理类似,都是通过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聚结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但颗粒物实际上并未移除,只是附着于附近的表面上,易导致再次扬尘。 静电驻极过滤以3M()“高效静电空气过滤网”为代例,采用突破性携带永久静电滤材,有效阻隔空气中大于0.1微米的颗粒污染物,如粉尘、毛屑、花粉、细菌等,同时超低阻抗确保空调稳定运行及制冷效果。此外,深度容尘设计确保使用寿命更长。当今在家庭及车载空调(如上汽、大众、通用等知名品牌畅销车型)以及一些商用建筑领域(如鸟巢、北京饭店、首都机场三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标准过滤介质能非常有效地去除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当颗粒物的粒径除至5微米,2微米甚至亚微米的范围时,高效的机械式过滤系统就会变得比较昂贵,且风阻会显著增加。通过静电驻极材料过滤,能以较低的能源消耗达到很高的捕获效率,同时兼具静电除尘低风阻的优点,但无需外接上万伏的电压,故不会产生臭氧,且由于其组成为聚丙烯材质,很方便抛弃处理。 等离子催化净化技术 在该技术对上级净化产生的O3分解成氧离子, 氧离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快速与各类异味分子产生氧化反应, 将异味分子降解成CO2和H2O等无味无毒的小分子。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 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 TSP、PM10、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1 必测项目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佚名文章 网络点击数:221更新时间:2008-3-24GB/T15432-1995 1995-3-25 1995-8-1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 0.001mg/m3。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 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 3.1大流量或xx流量采样器: 应按HYQ 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xx流量计:

3.2.1大流量xx流量计: 量程 0.7~ 1.4m3/min;流量分辨率 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xx流量xx流量计: 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3.3 U型管压差计: 最小刻度 0.1hPa。 3.4 X光看片机: 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打号机: 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镊子: 用于夹取滤膜。 3.7滤膜: 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 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

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 0.012mg。 3.8滤膜袋: 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滤膜保存盒: 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3.10恒温恒湿箱: 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3.11天平: 3.11.1总悬浮颗粒物大盘天平: 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1mg;再现性(标准 差)≤2mg。 3.11.2分析天平: 用于中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 0.1mg;再现性(标准差)≤ 0.2mg。 4采样器的流量校准 4.1新购置或维修后的采样器在启用前,需进行流量校准;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实验十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采集与测试

实验十二. 大气中总悬浮物的采集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了解粉尘采样仪的基本组成,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物测试原理和方法,熟悉大气中总悬浮物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原理: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药剂: 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7.塑料无齿镊子。 四.实验步骤: 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

(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湿度变化小于5%; (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 (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确至1mm。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8: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00结束。若污染严重,可用几张滤膜分段采样,合并计算日平均浓度; (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数据表13-1。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数据表13-2。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衡24h,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每次称清洁或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

大气颗粒物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大气颗粒物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摘要空气中漂浮物的多少,是大气污染监测里的一个主要目标。空气里的漂浮物,特别是PM10和它以下的漂浮物浓度的检测从来都是国内外科学家注重的事情。本篇文章列举出了一项利用物体振动的理论在线监测漂浮粒子浓度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的离线测量方法,提升了测量事务的实时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浓度;在线监测 引言 空气中的漂浮粒子是大气污染测量的一个主要目标,对于它的监督测验与人们身体的健康程度有直接的联系,以往所运用的离线检测大气漂浮物浓度的方式明显地已经不能够达到社会进步的条件。本篇文章中列举出了一项利用物体振动的理论在线监测漂浮粒子浓度的方法。 1 测量原理 1.1 振动测量原理分析 图1为在线振动检测的系统构成图。定量的空气从通道排入锥形容量腔体里,腔体的底部设有方便透气的孔,在其上方放上过滤纸。混合漂浮物的空气排入腔体里,漂浮颗粒便被阻拦在了滤纸上,然而空气会通过透气孔排出[1]。容量底部同一个带弹簧的阻尼设备相接。在激振器将上面的腔体处于一个固定的频率振动起来之后,拾振器把收到的和腔体有效的品质数量相关的频率输送出来[2]。腔体里面所收纳集合的漂浮物不间断地增多,所以腔体的有效的品质数量也在不停地加大,它输送出来的频率会不停地发生所对应的变化。拾振器所输送出来的频率信息经过i/V转换电路转变交换成为电压信息,接着有放大电路把这个信息实行放大等一系列工作,然后有标准路径化电路把电压信息转化成为标准的4~20A的电流信息或者转化成为数字信息。 1.2 计算实例 一个完整的振动监测体系等绩效于一个机动器械的弹簧、品质以及阻尼的二阶强迫振荡体系,它的振幅频率的特质性能为: M(ω)=1{[1-()]+[]} 公式里:—系统的固定的频率 —系统的相对的阻尼比 K —弹簧的刚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