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一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数最多的国家。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老龄工作委员会在京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l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

二是中国老龄化的进程快。从历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来看,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不断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5.57%上升为2000年的6.96%,从6299万增加8811万。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尽管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比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要相对晚,但是近20年来其推进的速度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4]。从人口老龄化趋势看,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中国只需要27年,而发达国家大多需要45年以上的时间。

三是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的。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发展过程,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如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为控制自然出生率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项对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最新研究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一直显著地超前于经济发展[5]。

中国人均GDP达到3976美元、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3.62%时,其老龄入口比例却已经高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国家。事实上,仅以GDP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有失准确,中国不仅人均GDP低,在其他方面诸如城市化、文化教育、卫生水平、产业结构、老年人收入结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因此,即使在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中国仍然是许多方面都落后的贫穷国家,而届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却已接近今天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征。

四是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分布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呈阶梯状分布,即东、中、西部区域对应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高、中、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区域差异不均衡,区际间的差异及东部区域的省际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但是总体省际间差异却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区域的省际差异[6]。此外,城乡之间也差异明显,由于大量农村劳

动力流向城镇,改变了城乡人口年龄结构,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市。(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周战超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发展速度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冲击着经济发展。一般来说,在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人口老龄化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就业水平。然而, 人口老龄化也会造成劳动力比例的下降, 产生劳动力供求不足的新矛盾;二是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人口结构已经进人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引发了严峻的产业结构矛盾。老龄化与现有产业结构发生矛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不能适应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三是老龄化问题提商了社会负担的系数(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老龄人口增长过快客观上成为企业、社会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7]

中国人民大学人与发展研究中心驻所研究员原新认为: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结构性的, 也是深刻的和长远的, 是我国未来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需要我们深入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在此, 仅从人口变动的角度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问题:一是养老金需求压力直线攀升。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和出口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造成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加速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直接冲击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二是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不仅会加剧社会医疗保障费用支出规模的压力,更主要的是会从根本上改变医疗卫生资源的代际分配格局,引发潜在的社会代际矛盾和利益冲突,深刻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三是长期照料服务需求压力业已凸显。老年长期照料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暴露最晚、解决起来难度最大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四是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镇。目前和未来几十年, 我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过城镇, 面临的压力也超过城镇, 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8]

综上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逐年攀升,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

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险金历史债务问题,否则,养老保险会出现支付危机;[9]二是农村养老问题较之城市更为严峻。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要比城镇高。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四)中国当前老龄化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下是中国当前老龄化问题分析:1、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的主要原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直接作用是减少新出生人口、抑制人口高增长,实现零增长,即人口规模平衡。但另一方面必然加速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人类再生产能力弱化和人口高龄化等;2、老年人口保障政策,尤其是养老金制度不能应对老龄化问题。目前社会统筹基金的严重不足,个人账户多是空户,整个养老机制实质上仍是现收现付制度。这样一个养老机制需要年轻化的人口结构、高效率的税收体系和基金管理体系来支撑。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即将消失,其条件也不是很充分,随着老龄化的增长,必然使现行的养老金制出现巨额缺口,难以维持下去;3、现行退休政策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矛盾,劳动政策造成老年人口资源的巨大浪费。随着老龄化的增长,中国现行的退休政策规定会带来老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两方面的后果。[10]基于老龄化问题的原因分析,已有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需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努力[11],养老保险由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三种养老保险相互补充,更加完善、覆盖面更广,保障了老龄人口的养老和社会的稳定。二是适当放松生育政策, 增加未来劳动力人口。三是发展老龄产业。我国的老年食品、医疗保健用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整个产业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扶持对老龄产品的技术研发创新。四是充分利用老龄人力资源。灵活调整退休年龄,延缓从事教育、科研、医务工作和有其他特殊专长的老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退休年龄。因为他们有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实践经验从而拥有较强的技术和业务管理能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们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带动者。

二、总结反思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形势严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有着自己特殊的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转变迅速快,区域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中国同时也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要一切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要在在计划生育政策不能改变的前提下,集中力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此同时,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养老机制,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目前的相关研究集中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特征,以宏观分析为主,视野主要局限于人口学和社会学领域,缺乏一些微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缺少交叉学科的视角。可以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个案工作方法使研究者深入基层,与调查者进行密切交往,对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事及概念做出准确的解释,得出微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例如: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服务、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人口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0-12.

[2] 姚静, 李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J] 人文地理,2000.10,第15卷第5期.24

[3]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912694.html,/news/rkxw_gn_detail.

[4] 陆杰华.快速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挑战与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7,(6).

[5] 莫龙.1980~2050 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J].人口研究,2009(3)

[6] 李秀丽,王良健.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解研究[J].西北人口,2008,(6).

[7] 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年第1期,总第129期

[8] 原新.《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与问题》[J].理论视野,2007年第9期

[9] 王小淳,梁永郭.关于我国基本养老金支付能力影响因素探讨[J].特区经济,2009(1),204-206

[10] 王伟霞.《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报告,2011年第16期,2-3

[11] 刘思敏.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11第12期,289-299

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人口老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of Ageing)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联合国,1982)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 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 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 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定义中的两句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第一句 话说的是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而后一 句话说的是继续老龄化的事情,并且使老龄化的概念衍生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任何一个人口中只要老年人比重提高就是人口老龄化,另一 个是指老年型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继续提高。但是我国学术界在使用人口老龄化概念时, 采用的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即老年人口比重 的提高。对于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理解问题, 近来我国学术界也有研究, 对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现今的发展作了有意的探讨。( 罗淳,2001) 学者姜向群,丁志宏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文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老龄化概念泛化、概念模糊化的情况,即把人口老龄化理解 成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增长, 或者将比重结构性的问题与规模数 量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讲, 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概念的不清楚和不规范。认为老年人口的比重问题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 或总体性的问题, 而老年人口的人口规模扩大增长则是一个亚人口问题,是老年学的问题, 两者绝对是两个意思, 不应该混淆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概念有三层含义: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 指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而不是个体的老龄化;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 刘助仁的研究认为: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概念颇多, 综合起来可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早已跨人老龄杜会,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已进人老龄社会。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复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到2050年,增加到4.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占亚洲的35%,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多。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68%,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中国人口趋势》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 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 分点)。所以目前还是青壮年占的比例高.但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未来会趋向严重.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 ●全国老龄办于2月23日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 测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 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06-02-24)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

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

居家养老的文献综述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1年9月 176 居家养老的文献综述 魏 颖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沈阳,110034) 摘 要: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相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现实意义十分重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从居家养老的概念界定、其发展的必然要求、所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建议等几方面,对目前居家养老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整理。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 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9—0176—01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而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和严峻挑战。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困境,社会养老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实施起来又困难重重,因此,居家养老这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方式便应运而生,对于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界定 “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是由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提出的,我国学者认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却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也被称为“没有院墙的养老院”。(鞠秋锦、邓卫华,2004) 二、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必然要求 第一,从我国社会养老面临的困境角度出发。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大特点是“未富先老”,即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特别高, 而人口老龄化程度却很高。社会养老机构收费偏高,养老设施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事实上的需求十分有限,社会养老存在现实困难。 第二、从老年人的各方面现实需求角度出发。 居家养老符合世界多数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养老院缺乏“家”的感觉,不符合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集中宿舍式的生活使老人失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苏珊?特斯特,2002)。居家养老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物质资源,又可根据老年人多年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节省开支的同时有利于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矫扬,2000)。居家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自己长期生活过的社区养老,熟悉的环境能帮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年人精神愉悦(许爱花,2005)。 第三、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居家养老过程中,社区作为除家庭之外老年人生活的“第二空间”,能充分发挥优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社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能够减轻政府负担;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调动社区的闲置资源。(祁峰,2005) 三、居家养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居家养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制约居家养老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财力不足。目前,居家养老主要借助社会力量,很多慈善捐助无任何强制性约束。 2、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形式较单一,服务队伍不稳定。(杨福彬,2003) 3、社区的组织管理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目前,政府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参与较多,行政色彩较浓,长期下去会阻碍居家养老的不断发展(任炽越,2005)。 四、实施“居家养老”的建议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社会服务,需要强有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多数学者强调必须扩大投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应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此,实施“居家养老”的建议一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应逐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培训,实现持证上岗;逐步开展和规范志愿助老活动,加强社区服务,形成一种规范化制度(王宗廷,2000)。 2、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服务水平、服务内容应逐步调整,为社会老人提供有偿和低偿服务,鼓励有支付能力的老人自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多层次的服务网络。 3、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建立社区老年医疗援助系统。(陈军,2001) 4、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加大社区娱乐设施的建设,开设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之家、老年康复中心等。 五、研究评述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居家养老这一模式进行了剖析,给出了一些发展和推行居家养老这一模式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建议。这些都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总结。但是也存在以下几方面欠缺: 第一, 多数研究只停留在对现状、问题、各种措施的叙述, 很少从理论的高度进行系统、规律性的论述。第二,已有研究较多集中在生活照料、医疗和卫生服务等方面, 对其他方面, 如精神慰藉、情感照料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而后者已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第三,对不同特征老年群体的社区服务的深入研究极少。不同特征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养老意愿和养老需求, 提供符合老年人切身需要的社区服务、合理配置养老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鞠秋锦.邓卫华,浅析中国的居家养老,热点透视,2004.12 [2] 苏珊?特斯特(著) ,周向红.张小明(译),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 [3] 矫 扬,发展社区服务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保证,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3 [4] 许爱花,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反思,宁夏大学学报,2005.3 [5] 祁 峰,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市首创“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2005.2 [6] 杨福彬, “居家养老”模式升华“六化”战略清除发展障碍,银发世界,2003.6 [7] 任炽越,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思路,社会福利,2005.1 [8] 王宗廷,家庭转型与居家养老,理论月刊,2000.3 [9] 陈 军,居家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社会阅览,2001.9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八 前言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 年,全球老龄人口将增加到近2 0 亿,而60 岁以上的人口也将超过15 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而我国在1999年的时候,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 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0%,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比较多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一、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探讨目前,大部分学者通过分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发展加速,且进程很快。如刘思敏(2011)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西方的原因在于中国近三十多年的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的更替水平。徐文杰(2011)则进一步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决定了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也相对比较严重。 二、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研究 1、“未富先老”。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具有“未富先老” 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未富先老”是邬沧萍教授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又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GDP 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2006);田雪原(2010)则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未富先老”的特点始终伴随着我们,制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等,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冯慧阳(2011)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认为“未富先老”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刘士杰和原新(2011)则把“未富先老”认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未备先老”。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备先老”的特点。如李建民,杜鹏等学者(2006)则认为“未富先老” 并不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当前的老龄人口问题也是和“未富先老”无关的,并指出老龄化挑战的真正含义是“未备先老”。而穆光宗等(2011)则认为人口老龄化除了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外,还具有“未备先老”,“孤独终老”的特点。 3、区域发展不平衡。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特点。 如王志宝,李国平等(2013)通过分析了近20 年的人口面板数据,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较大,且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关联性比较高,认为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4、其他特点。其他学者则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人口老龄化的其他特点。如钱凯(2010)认为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口老龄化下财政政策改进探讨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税收政策健全导论 【第二章】人口理论与财政理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现状及问题 【4.1 4.2】人口结构预测与预测人口红利情况 【4.3 4.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财政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借鉴 【第六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3.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1.1 人口老龄化的规模现状 国际上如果一个地域内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当地总人口的10%,或者65 岁以上的人达到了总人口数的7%,那么就称之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比例达到了14%就称之为进入老龄社会。 依据上述标准,我国在2000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

已经达到了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 年起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 世纪我国的老龄社会现状不会出现改变,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20 年)被称之为“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约30 年)被称之为“加速老龄化”社会,第三阶段就达到了“稳定的重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 年,我国将会有 3.6 亿老人,也就是说10 个人中60 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就会有2.5 个。 1.老龄人口数量多、基数大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 年11 月,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 1.78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13.32%.其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8.92%.如下图3-1 我国65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成上升趋势,并且我国从2005 年起65 岁以上的人口就已经过亿,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图中可以看出,1982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 4.9%,到2012 年,该比例已上涨为9.4%,而老年人口数也从1982年的4991 万人上涨为12714 万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庞大,将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医疗等的压力,会对财政平衡带来挑战。 2.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在进入90 年代以后不断加快。从90 年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地,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则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结构呈老龄化状态。 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年轻型社会;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与40%之间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成年型社会。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年型社会的年龄中位数要高于30岁,老少比也大于30%,此时六十五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要高于7%。从而,根据国际划分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时,即可认定是老龄化社会。除此之外,衡量老龄化的指标还有以下几种。老年抚养比(又称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或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数与成年劳动力数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龄化问题。平均年龄与年龄中位数的作用类似,都是用来反映某一年龄阶段的密集程度。当平均年龄偏高时,说明整体年龄偏高,老年人口密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深。而年龄中位数也是同样的道理,年龄中位数越大也能说明老年人口程度密集,也能反映老龄化问题。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内容摘要:在发达国家人口走向老龄化的同时,中国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面对未富先老的状况我们该怎么办?本文先介绍了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总结了老龄化待来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最突出的就是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数量多,地区差别大。 (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内地各大城市都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城镇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规模大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总人口为52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个百分点,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个百分点。 2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3底子薄 西方国家先进入工业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的程度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国民经济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 4负担重 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这一代人要负担两代人的养老保险,即在供养离退休人员的同时,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准备部分资金。 二.中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生育率产生反弹,出现了生育高峰,这些婴儿在60年后陆续在各个年龄段形成人口高峰,最终进入老年期。 (二).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寿命迅速上升 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的10多年间提高到近60岁,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121?人口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周战超 内容j是要:本文描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特征,分析了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过快的原因,并针对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197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地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在带来生育水平下降的同时,也过快地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快速增加,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在京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l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 人口老龄化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能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的挑战。如在退休年龄的规定上具有刚性,造成人力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等等。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特征决定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这决定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老年绝对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之间老龄化状态差别较大。 1.中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数最多的国家。由于计划生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将降为1/7。然而,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快速增长,在本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老龄人口总数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中国今后50年内的老龄人口数仅受这一时期内死亡率的制约,根据中死亡率来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将从1990年的o.67亿增加到2030年、2050年的2.32亿与3.31亿

社区养老文献综述

郑州轻工业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郑州市日间照料中心发展 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张飞 专业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11级1班 学号: 541109040144 院(系):政法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杨岚(讲师) 完成时间: 2015 年 4 月 25日

郑州市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减弱、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不断凸显,而像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依托于社区的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则日渐展现出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国外较为盛行,并且发展已成规模,然而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像在郑州等这类二线城市中,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近些年很多学者也对此做了很多研究,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国家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总结,结合国内实际经验,大胆的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养老事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日间照料中心监督机制对策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老年人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在国外的学术界定中也称为社会福利服务、个人社会服务或社会照顾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是当代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说,现代各国老年服务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由政府、社会组织向老年人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支助,如提供现金支持、组织服务人员、提供咨询等;(2)向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3)向老年人提供环境和住房支持,如为老年人家庭或为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提供一定住房补贴,在社区建设养老院等;(4)提供教育服务,包括制订老年教育方案,建立老年人课堂等;(5)建设老年人文体娱乐设施;(6)提供老年人培训再就业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1]。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及走访调查,认为我国现阶段老年服务还是以机构照顾为主,服务对象更多的是城市老人,面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趋势,[1] 姜向群,郑研辉.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及其经济保障问题分析[J].人口学刊, 2007(3):18-25.

人口老龄化论文

浅谈人口老龄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预测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 2014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加999万,约1000万,增长6‰,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5.21‰,老龄化加速。其中:60-65岁老年人口7487万,占老年人口的35%,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55万,占老年人口的65%。 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会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翻,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不言而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首先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一是被抚养人口负担,特别是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导致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发生变化,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宏观上来看抚养老年人口的主要承担者是劳动力人口,其主要指标是劳动力对老年人口的总负担率。老年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总负担率密切相关,老年人口规模小,退休金和养老金支出倾向低,劳动力的负担相对较轻,反之则相反,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应该看到,中国今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老年负担系数不断上升,由2000年11.07%急速上升到2030年21.66%,仅30年间增大了近2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今后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扩大,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老年医疗保健费用、社会福利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需要提供社会福利、老年医疗以及老年福利设施等多种社会的服务。这样,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大,减少了生产部门的投资规模,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个人消费是有影响的,这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一般而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因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消费群体日益扩大,消费支出呈现逐渐上升倾向。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消费结构。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来看,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但是,将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于收入

关于社会老龄化问题研究报告

关于社会老龄化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们大致了解到,如下信息: 综上可见,这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大致占人口总数的7.9%,已十分接近国际老龄化标准。 同时,我们了解到了两个普遍问题。 一是老人年龄普遍偏高,同时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这给他们的子女带来了许多负担。有条件的家庭一般是聘请保姆,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只能消耗很有限的精力、尽自己所能来进行照料,有的老人甚至只能进敬老院。 二是老人的生活负担也相当重。因为许多家庭家中父母都是全天上班的,他们的子女只能由爷爷奶奶来照看,许多老人都因此十分疲惫,但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同时,社会老龄化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必将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一方面,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化养老事业。社会化养老主要包括: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改变过去主要靠国家和集体投入这种单一的投资渠道,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渠道投资,多种所有制养老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二是服务对象公众化。过去福利机构只面对“三无”老人、“五保”老人,今后要面对全社会的老年人。三是服务形式多样化。过去对“三无”老人基本是供养,今后要有多种形式的服务,特别是通过上门、包护、日托等各种社区服务的方式为家庭提供支持。四是服务队伍实现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 同时,还应该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服务。作为老年人,身体素质不高,容易患病,这就要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服务,来减轻赡养方的负担,减小社会影响。 第三,应该加强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营造有利的居家养老支持环境。要制定落实各种优待政策,如对百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给长寿补贴;老年人持户籍所在市的《老年人优待证》,可在省内其他地区享受当地除公用交通工具以外的各项优待服务;城镇老年人不承担社会性集资和其他社会性劳务负担,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不缴纳各种集资费;对涉老案件,各级法院要优先受理、优先审理,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侵害提出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或减免,需要律师帮助又无力支付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等。 最后,需要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民中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我相信如果全社会能够充分重视社会老龄化问题,社会各方面能够积极按照要求实行,应该是能够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的,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现状 1.我国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 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

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2.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 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己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一万美元的占36%,一万至三千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3.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 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占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 ,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 、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 %,陕西8.0%,共14 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4%。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按城乡分组,2000年人口普查,城镇老龄化比例

人口老龄化外文翻译文献

文献信息(仅翻译文献综述部分) 文献标题: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igration, Population Aging, Labor Force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An Analysis for Bulgaria(移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保加利亚为例)文献作者:Venelin Terziev, Hamit Can 文献出处:《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 2018 字数统计:英文2655单词,14234字符;中文4285汉字 外文文献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igration, Population Aging, Labor Force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An Analysis for Bulgaria The recent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that many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interested in (Bloom et al., 2011: 1). Population aging and demographic transformation at the global and national level, economic, social, demographic and so on. Causing various problems to occur.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the change of labor supply. As the population changes in age composition, the population that cannot participate i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has no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force is increasing and the labor supply is changing. As the number of people aged 60 years and over in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working age population is decreasing. The change in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affects the growth of the labor market and employment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he total labor force supply,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old labor force, employment structure, wage income, saving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external variabl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