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7195453.html,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作者:曾奋勇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比较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開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中的8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脑出血;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027-02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external drainage of craniotomy and hemorrh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08-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of surgical treatment. 4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ic cranial drills. Perforating hematoma suction drainage (cone cranium) treatment, 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 (craniotomy) treatment,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 cone-cranial drilling hematoma suction drainage;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 treatment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较多出现的一类症状,存在非常高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临床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1]。手术是临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方法,以往多通过直接开颅方法清

除血肿,虽然能够将血肿有效清除,不过开颅术形成的创伤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高,且患者术后需要更长时间恢复[2-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改进,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逐渐应用于临床[4],本研究以我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中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具体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7195453.html,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作者:曾奋勇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比较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開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中的8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脑出血;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027-02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external drainage of craniotomy and hemorrh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08-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of surgical treatment. 4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ic cranial drills. Perforating hematoma suction drainage (cone cranium) treatment, 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 (craniotomy) treatment,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 cone-cranial drilling hematoma suction drainage;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 treatment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较多出现的一类症状,存在非常高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临床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1]。手术是临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方法,以往多通过直接开颅方法清 除血肿,虽然能够将血肿有效清除,不过开颅术形成的创伤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高,且患者术后需要更长时间恢复[2-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改进,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逐渐应用于临床[4],本研究以我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中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具体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_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7年5月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 临床应用效果 王永刚,吉元超,李品智 (旬阳县中医院,陕西安康,7257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意识级别及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13例,对照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观察组患者的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0.42±0.14)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3±1.16)h,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微创手术,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神经外科;高血压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7)13-0093-02 临床医学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过程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中高血压脑出血也是高血压一种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中[1]。患者一旦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就会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目眩、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高血压脑出血在制约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2]。高血压脑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为脑内血肿积聚,患者颅内压升高,周围组织受到压迫,进而引起患者脑损伤,同时血肿周围组织会释放各种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是近年来临床常见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3]。本次研究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48.9±2.8)岁;脑出血情况:出血量<40mL的患者9例,出血量40~60mL的患者14例,出血量>60mL的患者7例;高血压病程13~32年,平均病程(20.2±1.5)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47.5±2.1)岁;脑出血情况:出血量<40mL的患者10例,出血量40~60mL 的患者15例,出血量>60mL的患者5例;高血压病程12~31年,平均病程(19.3±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排除脑干出血、颅内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的 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或直视下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第一步:按照患者的病情特征,利用大骨瓣切口,骨窗大小需保证在8cm×6cm的范围。第二步:使用电凝吸出患者血肿腔内的暗红色血液,同时展开止血,对血肿腔进行反复冲洗。第三步:完成头皮缝合手术后,使用止血纱布展开贴敷处理。 1.3.2观察组治疗方法。应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第一步:标记离血肿距离最近的头皮及血肿最大并没有大血管通过的亚区,明确穿刺方向,对血肿中心至头皮的距离进行测量。第二步: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电凝切硬脑膜,实施颅骨钻孔,使用带针芯的硅胶管,缓慢利用引流管往预定靶点进入,直至预定深度后将针芯拔出,能够看出血肿流出,缓慢的抽吸血肿,将引流管进行有效固定。注入尿激酶于剩余的血肿中,逐步清除,10000U/次,1次/d,夹管1h后放开引流管引流,对头颅CT展开动态复查,直至血肿<5mL,便进行拔管。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意识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出血、肺炎、颅内感染等。意识分级分为I级、Ⅱ级、Ⅲ级、IV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如计量资料是正态分布,采用x軃±s表达,如计量资料是偏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表达,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或者非参数检验(服从偏态分布),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意识分级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13例,对照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DOI:10.19347/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7195453.html,ki.2096-1413.201713047 作者简介:王永刚(1971-),男,汉族,陕西旬阳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神经外科。 93 --

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出血量30~60 ml,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进行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近期疗效与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出血量在30~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远期疗效显著,适合于局限性血肿的患者。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6—0040—02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偏瘫等。临床上对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出血量超过30 ml时需进行手术清除血肿,防止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笔者所在医院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10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CT显示出血量在30~60 ml,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7.4±4.2)岁,入院血压155~200/95~150 mm Hg,CT下提示中线结构移位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直视下掀起骨瓣,于青紫色硬脑膜处切开小口,排出积血,为减少出血可一并翻开硬膜和血肿外膜。钝性分离血肿内膜和蛛网膜,注意交界缘处可剪断但不要用力牵拉。完成血肿清除后仔细止血,缝合脑膜与皮层,添置引流管。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和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组进行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CT下判断血肿的位置和大小,局部麻醉后避开重要血管区于颅骨处选高低不同的前后两孔。前孔处做颅骨钻孔,排出淤血和血凝块,置入硅胶管引流。于后孔再行钻孔,置入导管后冲洗病灶,可添加尿激酶稀释液,至冲洗液颜色变清。术后两导管外接引流袋排气排液,术后3 d 可去除。 1.3 临床疗效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近期与远期疗效、意识恢复时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评价标准(ADL):Ⅰ级:完全恢复正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正常生活;Ⅲ级:扶持下可行走;Ⅳ级:卧床为主,意识清晰;Ⅴ级:植物人生存[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周内意识恢复情况和死亡率比較 观察组一周内意识恢复率为46.7%,死亡率为1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

经皮小钻孔引流术

经皮颅骨小钻孔脑内血肿穿刺术 经皮颅骨小钻孔脑内血肿穿刺术( puncture of brain hematoma by small drilling hole of skull)是非手术微创治疗脑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头颅CT和MRI对颅内出血部位的精确定位,常能准确指导颅内血肿穿刺,由于其方法简便,病人负担小,反应轻,正逐渐替代一部分传统的开颅清除术 1.适应症 1.1意识分缓状况(表36-2)1-111级及部分1v级者均可行钻孔颅内血肿抽吸治疗: 1.2出血部位脑叶出血、壳核出血及部分小脑出血者 1.3出血量大脑半球大于30ml,小脑大于10ml者 1.4病程和病情发病3-5天,病情进行性加重者 2.禁忌症 2.1意识状况分级v级及部分IV级,脑疝形成或呼吸衰竭者 2.280岁以上或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2.3血液病、出凝血时间过长或血小板少于5万者 2.4脑干、小脑蚓部出血者 3.术前准备 3.1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糖、心电图和头颅CT检查: 2家属同意签字后,剃头和头皮清洗: 3.3消毒穿刺包(含颅钻、穿刺针、导丝),硅胶管,纱布,5~10ml注射空针,麻醉药物,尿激酶以及消毒液等 4.操作方法 4.1穿刺点的选定: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以CT显示血肿最大层面为靶点,以线尺或卡尺测量CT显示血肿中心距离后按比例换算,如幕上出血的穿刺,先测CT片上0一M线向上至最大血肿层面的距离,再测出血肿中心至额骨及枕骨外板的前后距离,换算成实际距离后,两者在颅表的交汇点,即为穿刺点。原则上是血肿距头皮最近、避开大血管、血窦及重要功能区为准,穿刺深度为血肿内侧缘至同侧颅骨外板间的距离。正确选点后,以龙胆紫作标记 4.2病人体位:取病灶朝上倒卧位,头部垫以硬枕 4.3穿刺: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百分之2利多卡因5毫升局麻后,术者以一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一手持颅钻垂直刺入皮下组织达颅骨外板,加压旋转钻透颅骨,当有落空感后停钻,将导丝由颅钻侧槽内插入颅内,固定好导丝缓慢退出颅钻,将去针芯的穿刺针套在导丝外面插入颅内,拔出导丝插入圆钝头针芯,穿透硬脑膜,按计算深度缓慢向血肿腔内进针至有落空感时拔出针芯可见淤血涌出,接注射器轻轻抽吸。如进针达预定深度无淤血流出时,可将针退至脑外颅骨内调整进针方向重新穿刺,当抽出血肿的百分之70~百分之80以后,观察无新鲜出血时即可拔出穿刺针,结束穿刺。穿刺点涂予碘酒,纱布加压包扎,防止脑脊液外漏,如出血量过大,或凝血块多、血液粘稠不易抽吸时,可向血肿腔内一次注入尿激酶1~2万U,保留硅胶管,间隔4~8小时重新抽吸 5.注意事项 5.1病人头位必须正确,不合作者可给以镇静剂,锥颅方向应与颅骨表面垂直,以防穿针偏离靶点; 5.2穿针尖斜面应磨短,针芯尖要磨圆,向脑内进针时要插入针芯,以尽量避免损伤脑组织及血管; 5.3如需改变脑内进针方向时,必须将穿刺针退至颅内脑外,以减少脑组织损伤; 5.4如出血量过大,一次不可抽吸过多(小于60ml)防止减压过快过大、中线移位或脑组织塌陷而造成新的出血;

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手术室护理对策探讨

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手术室护理对策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以及合理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26.67%),有效30例(66.67%),死亡3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6例(13.33%),有效25例(55.56%),死亡14例(31.11%),总有效率为6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75,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并辅以合理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手术室护理 现阶段临床治疗颅内血肿的首选方法是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该术式具有操作简易、手术耗时少、术中应用器械少、术后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特征[1]。为了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需要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手术室护理措施,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45例患者实施合理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57.8±9.4)岁;CT检查出血量:出血量30~60 ml 12例,出血量60~100 ml 18例,出血量>100 ml 15例;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las-gow)计分[3]结果:100 ml 14例;Glas-gow 计分结果: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止血、脱水、控制血压以及利尿等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以及合理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2. 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在术前通常会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导致手术依从性差,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详细为患者介绍脑出血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治疗原理、治疗有效性、自身情绪对预后效果造成的影响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从而改善治疗依从性。②术前准备:及时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利尿、脱水、改善脑水肿以及减小颅内压等,使用止血剂,合理应用降血压药;常规备皮,穿刺留置针,创建静脉通路。

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临床研究· 2012年10月第9卷第29期 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高血压脑出血(HICH )占脑卒中的10%~15%,一半以上死于发病后48h [1]。本病因血压增高致脑血管破裂脑实质内出血,症状体征短时间内可达到高峰[2]。致死和致残主要原因为急性血肿导致的占位及出血对脑组织的损伤等[3]。目前临床应用较多且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以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4]。笔者回顾性分析68例HICH 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HICH 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3±9.4)岁。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且经头颅CT 、MRI 等确认脑出血。肢体瘫痪37例,意识障碍14例,格拉斯哥(GCS )评分均≥6分。脑出血量根据多田公式计算为15~56mL 。出血 位于基底节42例,丘脑13例,皮质下4例,小脑2例,脑室内或破入脑室7例。除外昏迷、瞳孔散大、呼吸不规则及脑血管瘤、脑血管畸形等其他原因导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GCS 评分、脑出血量、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进入研究。1.2方法 1.2.1观察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于头颅CT 显示的血肿层面最大处中心点与颅骨最短连线交点局麻下头颅钻孔,避开功能区和重要血管。钻孔成功后将引流管置入血肿,液化血肿可自行流出,适当抽吸,术后予2mL 等渗盐水+尿激酶1万~2万U 注入血肿腔,夹闭引流管30min 放开。之后根据头颅CT 、引流情况及临床表现可再次予3mL 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张永兵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 )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 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远期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HICH 显著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骨钻孔引流术;尿激酶;小骨窗开颅术[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0(b )-0070-02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skull drill drainage -urokinase perfusion and small bone flap craniotomy for removing the hematoma in hy -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ZHANG Yongb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n'an City,Shaanxi Province,Yan'an 71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tras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application of skull drill drainage-urokinase perfusion and small bone flap craniotomy for removing the hematom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Methods 68patients with HICH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9to April 2011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34)and control group (n =34),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kull drill drainage-Urokinase perfus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bone flap craniotomy,then the operating time,hospital stays,rehaemorrhagia rate,short term effects and long-term effects were contra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Operat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s in obser -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1),the difference of rehaemorrhagia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significant (P >0.05);the difference of short term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significant (P <0.05),the difference of long-term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significant (P <0.01).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kull drill drainage-urokinase perfusion has a better effects for removing the hematoma in HICH than small bone flap craniotomy and it is safe,reliabl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HICH;Skull drill drainage;Urokinase;Small bone flap craniotomy 70

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术体会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3月 第9卷 第7期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临床探讨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3月 第9卷 第7期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102. 【收稿日期】 2011-01-24 (本文编辑:郎威) 鼻吸“三奇散”治咳嗽 李赤坤 安化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安化413522) 【关键词】 三奇散; 咳嗽 咳嗽既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可单独论述为一种疾病。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笔者咳嗽日久,迁延难愈,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根据痰的性质及临床附随症状,将其分为“热痰嗽,寒痰嗽”。笔者运用祖传“三奇散”及独特的用药方法,治疗咳嗽病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及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0岁,最大者15岁,最小者5岁,病程长的达2个月,短的达2周。 1.2 药物组成 1号方:款冬花100g,熟地黄50g,虎耳草50g;2号方:款冬花100g,熟地黄50g,鼠曲草50g。 1.3 方法 将药焙细为粉末,于无风处,置于无明火炉中烧,以筒吸烟且咽下,有痰出为佳,每次10~15min,每日2~3次。1.4 辩证 根据临床痰的颜色、质、味及附随症状,可将痰总分为热痰、寒痰。如患者咳逆上气连连不绝,痰黄而稠,咯吐不爽,干而粘,欲饮水,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此乃热痰嗽。其病因乃先感受风热之邪,邪热犯肺、肺火清肃,或用药不当,闭门留寇延误病情,及风寒外邪入里郁而发热,热蒸津液,灼津为痰。痰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用“三奇散”2号方疗效可。若见患者单声咳嗽,咳声重浊、痰液清稀,而夹有泡沫,口不干,苔白腻,脉濡缓等症,此乃寒痰嗽。其病因乃外感风寒之邪,肺为华盖,寒邪客肺,肺火宣降,或平时素体阳虚,或脾失健运,聚液成痰,痰雍遏阻肺气,治节无权,而成寒痰嗽,运用“三奇散”1号方效佳。2 结果 本组20例中热痰嗽15例,寒痰嗽5例。显效1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显效占80%,好转占15%。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10岁,咳嗽,咳白痰月余,口不渴,喉中有痰,漉漉有声,易咳出,痰白清稀,透明量多,苔白腻,脉濡缓,虽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当地多次就诊,肌注及口服抗炎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近来因天气变凉,吹冷风后,咳嗽加重,痰量增加,故就 诊。结合症舌脉诊断为“寒痰嗽”。运用“三奇散”1号方5d,每次流涎近30ml,痰涎出,病渐愈。 例2:患者,女,6岁,咳嗽、咳黄痰8d,伴口渴,就诊时可见患者咳逆上气,咳声粗重,连连不绝,痰黄粘稠,难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滑,结合症舌脉诊断为“热痰咳”,运用“三奇散”2号方用药3d即愈。 4 分析小结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咳为无痰有声,嗽为有痰无声,从咳与嗽的分别而言,皆与痰密切有关。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因。根据咳嗽病程中的性质及附随症状,可将痰概分为“寒痰;热痰”,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治疗此类迁延咳嗽的原则:从痰论治。运用“三奇散”加鼻疗的独特疗法,在临床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三奇散”运用中药“冬花”为主要药物:冬花其味辛微苦温,独归肺经,能止咳化痰、润肺下气,可用于肺寒、肺热等多种咳嗽。近年从中药提炼款冬花二醇物质,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肌挛,促进支气管黏膜上的纤毛向上有节律摆动,使痰液分泌物顺畅地排除体外,尤其对释放组织胺引起的过敏性咳嗽尤为有效,起到明显镇咳化痰作用。其次所运用的“熟地黄”能养血滋阴,针对肺病久咳必虚的特点,加用“地黄”能治本,从西医学解释,熟地黄能对呼吸道的炎性组织有抗渗出、抗增生的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炎性分泌物渗山而引起的刺激性咳嗽有良好抑制作用。虎耳草性温,鼠曲草性寒,二者均有明显止咳化痰平喘之功,结合前面二味主药,标本皆治,相辅相成。 在运用“三奇散”过程中,采用祖传独特的“鼻吸疗法”,将药烧成烟,存性,用筒将烟吸入咽下与现代雾化相似,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快速有效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收稿日期】 2010-12-06 (本文编辑:陈春梅) — 48 —

CT定位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的临床评价

CT定位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的临床评价 发表时间:2017-04-20T17:05:36.3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期作者:王磊1 郑波1 周吉祥1 张蕾2(通讯作者) [导读]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脑出血疗法。值得推广。 (1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成都 61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3医院神经内科甘肃酒泉 732750)【摘要】目的:对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我科用此方法治疗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对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致残率均较低。结论: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151-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通常血肿较达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病死率较高。我科2016年应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例,取得良好效果。经统计,现将相关经验及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情况介绍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54岁~75岁,其中55岁以上7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 6例。 1.2 术前临床表现头痛8例,恶心呕吐5例,出现肢体对侧偏瘫8例。意识状态按GCS评分:≤8分7例,9~12分3例。 1.3 头颅CT检查全组病人入院后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出血8例,丘脑出血1例,脑叶出血1例。破人脑室6例。出血量(0.5X最大面积长轴cmX最大面积短轴cmX层数)40~50ml 6例,50~60ml 4例。 1.4 治疗方法以CT图像确定穿刺点,以最大血肿层面为穿刺平面,以CT外耳道图像为基准计算外耳道至血肿最大层面高度为y轴,以血肿中心距颅板的最短距离为x轴,x、y焦点为穿刺点,定位头皮上的投影点,用CT片中的标准尺测量血肿中心位置至头皮穿刺点距离的厘米数,再以血肿中心与颅骨外缘的距离确定置管的深度。尽量避开重要血管及大脑皮层功能区。用2%利多卡因局麻,用颅锥钻孔后,再用带导芯硅胶管(外径5mm并有侧孔)的缓慢推进至血肿中心,见有陈旧性血液溢出后退出导芯,应用5ml注射器轻柔反复抽吸,并应用等量无菌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3~4次。血肿腔留置引流管引流,引流管最高点应超过颅骨10cm~15cm。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行同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手术后6h开始,管腔内注入尿激酶40000U,闭管3h,低位开放引流,2次/d,CT动态观察至血肿清除或引流液清亮后早期拔除引流管。一般引流3d~7d,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治疗。 2.结果 按2003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评定。10例患者术后存活9例,存活率90%。出院时疗效评定:达治愈标准2例,进步6例,无效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道并发症。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常见急症,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出血量大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外科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创伤大,后遗症多难被病人家属所接受。采用CT定位,置管抽吸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脑出血能有效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脑功能恢复,从而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3.1 手术优点(1)不受场地限制,可在CT室、急诊室、病房进行;(2)局麻对病人选择性低,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术病人也可进行手术;(3)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定位简易,术后即可复查;(4)手术创伤轻,对脑组织损伤轻。 3.2 手术适应证[1] 据有关资料幕上血肿>30ml,幕下>10ml为手术适应证。我科按照出血量幕上>40ml,小脑>15ml结合病人临床体征,作为穿刺标准。血肿量小时占位效应相对较轻,机体能自行吸收,保守与穿刺效果的差距不明显,不必采用有创伤性的治疗。当出血量达到50ml以上或出现明显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时,应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治疗。 3.3 手术时机[2] 脑出血后4h血管未完全闭合,若早期手术,可增加再次出血的机会,8h~24h内为脑水肿加重期,3d后出现海绵样变性坏死等。1d~3d时血肿血红蛋白破坏。纤维蛋白溶解,故穿刺抽吸最佳时机是发病后1d~3d。 3.4 引流量的掌握钻颅血肿引流量不强调彻底,以挽救生命为主,首次一般引流血肿量的20%~40%,应用尿激酶溶解,间断冲洗引流,能有效降低颅内压,避免颅内压波动过大。回抽阻力较大时不可强行抽吸,回抽速度不宜过快。对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行同侧脑室引流。 3.5 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主要有两种并发症:颅内再出血和其它器官感染,积极预防再出血:入住专科ICU,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控制血压(收缩压≤140mmHg),抽吸血肿如无特殊,每日2~3次,避免抽吸速度过快,抽吸有阻力时不可强行抽吸。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后期依据药敏针对性应用。适当脱水,严格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消化道出血:多系库欣氏溃疡所致,常规应用抑制胃酸分泌和胃黏膜保护药物。通过我科临床应用该方法及统计、观察,该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单纯药物疗法相比具有显著疗效。与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比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脑出血疗法。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0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10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 患者应用YL一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血肿液化及 引流,治疗脑出血。结果 100例患者中, 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损伤小,治疗效果及预后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应用YL一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血肿液化及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8例,慢性硬膜下血 肿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94例,女6例;发病年龄35~79岁超早期(发病 6h内)就诊80例,早期(1~3d)9例,延期(3d以上)1例,5例改开颅血肿清除,5 例死亡。 1.2 临床表现 头痛90例,呕吐10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或有头部外伤史,昏迷6:0例,其中 深昏迷(GCS 3~5分)10例,中度昏迷(GCS 6~9分)20例,浅昏迷(GCS 10~12 分)30例,意识清醒者40例;60例一侧肢体偏瘫,20例失语,10例脑疝。5例 改开颅血肿清除,5例死亡。 1.3 头颅CT检查 出血部位: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98 例(原发部位:基底节内囊40例,外囊46例,丘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2例)。 其中出血破入脑室系统3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T=π/6×L(长轴)xS(短轴) ×S(层数) 计算,幕上血肿量17~110mL。 1.4 治疗方法 定位:在CT机光标引导下,用甲紫画出血肿最大层面的体表线;用细保险丝做体表标志物;结合CT片上最大层面中心位置及体表标志物,在体表画线上确 定最佳穿刺点;头颅经备皮,常规消毒,局麻。 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根据上述颅表定位及血肿深度选择合 适长度的穿刺针,把针固定在电钻上,取垂直于矢状面的方向,钻透颅骨、硬脑 膜后即可拔出钻芯,插入圆钝头塑料针芯,缓慢进入血肿中心,内径3mm的不 锈钢穿刺针固定在颅骨上,退出塑料针芯,针体后端接上连接硅胶管和注射器的 针形粉碎器,针体侧管接塑料引流管抽吸血肿。待抽吸遇阻时,从针体后端推入500mL冲洗液(生理盐水500mL加肾上腺素2mg配制而成)冲洗血肿,血肿冲洗液 经套管侧管流出颅外,进行血肿连续粉碎冲洗,待冲洗液由暗红色转为清亮后, 向血肿腔内注入血肿液化剂(生理盐水2mL加尿激酶2万U),夹闭引流管保留4h 后开放引流。然后再继续上述冲洗-液化-引流的方法,反复清除血肿,每日1次,至引流管几乎没有血性引流物时复查CT。如无异常拔去穿刺针。 2 结果 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基本清除需2d者20例,3d者50例。4d者10例,6d者l3例,死亡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抽吸后引流2d即全部清除,急性 硬膜外血肿l例,抽吸后引流3d即全部清除。

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比分析

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比分析目的:探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 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锥颅术组和开颅术组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和预后;结果:锥颅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7.36±9.75)min、术中出血量(56.82±10.64)ml、住院时间(12.68±2.50)d,均明显优于开颅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在血肿清除成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锥颅组在预后死亡率方面优于开颅组。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锥颅血肿引流术在收获可靠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身心和经济方面的负担,且长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更容易配合治疗顺利进行,具有较好的优势。 标签:脑出血;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由于脑内动脉管壁薄弱,外弹力层缺乏,肌层壁薄弱,提供脑深部血运的穿通支承受巨大冲击力,在高血压的持续作用下,容易导致小动脉硬化,动脉管壁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小动脉瘤破溃导致脑出血[1] 。目前,我国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本病的发病率高,病死率及伤残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干预清除脑内血肿可消除血肿的占位效应,改善正常脑组织血供,还可降低因血肿分解释放的多种毒性物质的间接损害,抢救患者生命以及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的预后。临床应用时,手术方案和时机的选择是比较难也是非常关键的的[2] ,本研究旨在对比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客观依据,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锥颅术组和开颅术组各30例。其中,锥颅术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3±11.6)岁,高血压病史(10.2±5.2)年,血肿量(48.55±12.86)mL;开颅术组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6±10.8)岁,高血压病史(11.5±4.8)年,血肿量(50.24±10.96)mL.。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锥颅组脑出血患者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的颅脑CT对血肿进行定位,确定钻孔穿刺点。在局麻状态下,以手锥透骨,刺破硬脑膜,退出手锥,使用手钻扩大骨孔通道,使用带针芯的脑室穿刺引流管穿刺进

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 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42 例,并与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3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锥颅钻孔组较小骨窗开颅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16,P = 0.035),手术耗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72,P = 0.021);锥颅钻孔组有效率(87.2%)高于小骨窗开颅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62,P = 0.046)。结论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组较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定位准确,创伤性小,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低致残、致死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手术方法。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锥颅钻孔;小骨窗开颅术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西化、人口老龄化和高血压年轻化,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脑出血患者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侵袭治疗是提高该成活率减少致残率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CT等影像学的发展和介入技术结合的新技术,本院2005年6月~2011年5月采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42 例,采用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33例,比较两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6月~2011年5月本院高血压脑出血(HICH)住院患者,锥颅钻孔组为CT架下定位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治疗脑出血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4~80岁,平均(53.6±10.6)岁,小骨窗开颅组为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7~82岁,平均(55.5±12.4)岁。所有病例经颅脑CT 证实,符合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后72 h以内手术;出血量30~60 mL(不包括脑干、小脑及脑室出血、外伤脑出血),发病后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偏瘫,GCS ≥5分。无严重的全身其他脏器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分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锥颅钻孔组: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是在CT架引导下核实靶点坐标值后安装定位弓及导向器,穿刺深度为头皮具血肿中心的距离,穿刺部位为面积最大的病灶平面,颅锥钻颅钻通后穿入穿刺针取出针芯并接引流管,用注射器缓慢抽吸,若为液态血肿则抽出血肿量50%~70%以减压,如血肿为凝血块接20 mL 注射器负压抽吸,旋转套管内螺旋抽吸出粉碎的血凝块约占血肿量的50%~60%。拔出穿刺导针将外径5 mm 的硅胶引流管沿穿刺隧道置入外接三通及无菌引流装置。术后动态复查头颅CT,血肿量小于 5 mL 给予拔管[2]。若血肿大于5 mL则用稀释尿激酶20 000 U注入夹管 3 h 后低位开放。 小骨窗开颅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CT扫描定位后选择血肿中心体表投影,纵直切口6~8 cm皮肤,暴露颅骨后颅骨钻孔,咬骨钳扩大骨窗,切开硬膜,脑穿针穿刺明确血肿位置后,皮层开窗约2 cm×2 cm,进入血肿腔清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