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习题重点

(完整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习题重点

(完整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习题重点
(完整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习题重点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管理学试题)

章节练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行政法规(2013):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

和教育法律而制定的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目前对我国教育管理工作有较大影响的教育行政法规包括:《幼儿园管理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教师资格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民办教育法实施条例》等。

2.行动研究法(2010、2005):是一种由研究人员和教育实际工

作者共同参与,谋求在工作环境中对当前问题的解决、评价和改正行动过程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从其性质上讲属于应用研究,因为其研究指向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帮助基层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它的实用性,它不关心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对研究条件的要求不那么苛刻,理论基础也并不要求非常成熟。行动研究通常规模较小,大都以集体合作形式进行,在研究中心特别看重对原计划的及时评估和修正。

3.“松散结合系统”理论(2012):是由科恩、韦克等人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用科层制理论解释教育组织并不合适,因为后者具有以下特殊性质:①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具体明确的②教育组织所运用的技术也是不清楚的,模糊的③教育组织呈现出一种“流动式参与”的特点,人员流动性大,决策过程异常复杂,等等。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校组织的特殊性质,对指导学校管理工作有几大帮助,故学术界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为现代教育组织理论。

4.经验管理模式(2013):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凭借个人或

某一团体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实施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在经验管理模式中,管理者个体或群体的经验是管理行为的参照系。经验管理模式具有灵活性、权威性、艺术性等优点,但也存在局限性,缺乏普遍指导意义和深层理性思考。教育管理的经验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管理者笃信经验的价值,把自己能的个人经验作为教育决策和判断的依据②办教育的水平实际上就代表了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水平③办学时间愈长,经验就愈丰富,相对来说管理教育就愈得心应手④办学

经验始终停留在经验水平层次,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更难以大面积推广⑤当教育处于较稳定状态时,管理较有效,一旦教育发生剧烈变革,管理就会发生困难。

5.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

起的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建筑、语言、教育等社会文化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后半叶几乎渗透西方学术界各个领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由此出现了一批具有活现代主义色彩的教育管理思想家。

6.行为科学(2009):行为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为

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热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科学,具体的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涉及到思考过程、交往、消费行为、经营行为、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国际关系政策的拟定等广泛的课题。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进一步发展成组织行为学。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研究对象

①学校管理。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人类社会最普遍、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组织和机构是学校,所以学校管理成为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②与学校管理相关的其他问题。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教育和管理过程要受到社会各方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家长等的影响。此外,学校的管理也不是学校行政人员所能随意安排的,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教育体制、教育经费投入等。为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学校管理现象,教育管理学究必须研究其他相关问题,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教育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

(2)研究范围。

我国教育管理学界目前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要将教育管理学分成两个科目进行研究,即教育行政学和学

校管理学,前者研究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后者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另一种观点是把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看待,认为这门学科既研究政府的教育行政事务,也研究学校的行政管理事务,并把后者看做前者的一个部分。综上所述,应蒋教育管理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不涉及学校事务的单纯的教育行政,也没有可脱离教育行政的单纯的学校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要对这一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种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深刻揭示教育管理活动的内在特性和规律。

2.简述教育科学管理模式的特点。

从20世纪初起,教育管理开始逐渐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教育的科学管理模式具有的特征包括:

①管理的过程中更看重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盲目轻信

于个体的感受、经验;②教育管理的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③管理过程中注意运用调查、统计、测量等原本自然科学常用的技术手段来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④管理时比较注重民主管理的方法,强调参与决策的重要性⑤管理的模式具有较大程度的推广价值⑥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能适应稳定时代的教育事业的管理,也能适应变革时代的教育事业的管理。从总体而言,教育的科学管理比起经验管理更具有其优越性,它无疑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的主流。

3.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要对教育事业实施有效的管理。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教育事业实施有效的管理的原因主要有:①现代奇偶碍于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教育经费在很多国家已成为国家的第一大行政开支,超过了国防开支。

②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国家愈大,各地的差异性就愈大,

教育实施的主客观基础也就愈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活动来协调教育的发展,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最常用的协调手段包括经费补助、人员调配、师资培训、技术帮助等。③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④为了服务于教育。

“没有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教育行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教育管理者既是教育的领导者,又是教育的服务者。此外,教育管理在教育决策、教育行政监督、教育评价、促进教育改革等方面也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4.简述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⑴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作为教育管理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除了直接来自于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外,许多研究必须通过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进行。现在人们所讲的文献研究,不仅包括历史史料,更多的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文献资料。

⑵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在教育管理研究过程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以后,这一方法被大量运用在分析各类教育管理问题上。直到今天,凡是定量的、实证性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还是依靠这一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一般的过程是:确定研究主题--编制问卷项目—选取样本—小范围预测---实施调查—统计调查资料---讨论分析—提出建议。

⑶访谈调查法。访谈调查就是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对话来获得所需信息,这种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有极高的价值,特别在有关教育政策和学校管理的研究方面。访谈调查有各种形式。如果访谈问题事先设计得非常固定和严密,被访者只能在研究者所指定的选项中提供答案,则访谈较倾向于封闭、标准和结构式;如果被访者回答问题时的自由度较大,答题的标准没有规定,则访谈趋向于开放、探究和非结构式。访谈的对象,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

⑷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的特点是:①至少有一个变量,而且这个变量可以由研究者人为地加以控制盒改变②主要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③研究时通常要将有控制的事实和对象的情况与没有控制的事实和对象的情况进行比较④实验过程要求有假设、验证、有较严格的操作规则,有科学的测量手段⑤实验结果可以重复,即只要条件相同,任何人都可以重复之一实验。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教育管理领域的实验研究难度较高,这可能跟教育管理所涉及的因素复杂多变,难以控制,且有高度的政策导向等因素有关。

⑤人种学研究法。这一方法是从人类学研究中演变而来的,特别强调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描述和定性判断,而不看重假设或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自然观察法有点相似,用人种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管理问题,最好是在所要了解的学校、地区住上一段时间,在这期间通过观察,面谈,参与活动等方式,

对所了解的对象形成整体的认识,最后在这基础上写出学术论文或著作。

⑥比较研究法。比较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经常用到。比较法的形式很多,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有校与校的比较、地区甚至国家与国家的比较,就其意义而言,比较研究能扩大研究者的视野,加深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认识,跨国家、跨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还能增进对未来教育管理发展趋势的认识。

⑦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从其性质上讲属于应用研究,因为其研究指向非常明确,就是为帮助基层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它不关心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对研究条件的要求不那么苛刻,理论基础也并不要求非常成熟。行动研究通常规模较小,大都以集体合作形式进行,在研究中特别看重对原计划的及时评估和修正。

5.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有哪些?它对教育管理的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

㈠基本主张。①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②分工和专业化,认为这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③统一指挥,即组织内部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权力等级系统,每个成员都要严格服从上级的指挥;④工作标准化,将工作细分成若干部分,从而使员工依标准程序展开工作;⑤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认为这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⑥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⑦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⑧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原则就是管理规律的最好体现。

㈡对教育管理实践的影响

①启示。从积极方面看,今天学校管理中的很多做法都证明

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价值,除了具体的管理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古典管理理论给教育管理人员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启示:教育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再辅之以严格的奖惩手段,学校组织也能像其他一切组织一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

②局限。第一,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工厂企业管理提出

来的,完全照搬到学校管理会有较多的局限性,如忽视了

教师劳动的特点等,第二,古典管理理论所推崇的那些管理方法,在学校管理中不一定完全适用,假如学校管理过于强调统一和标准化,就会扼杀被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冲淡教育的陶冶价值,并最终影响人才的培养。第三,古典管理理论过于强调外部控制手段的重要性,如权力等级结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却忽视了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6.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研究发现。

霍桑实验的主要发现如下:

①经济刺激并非唯一的激励动因,非经济的社会因素也是激

励动因。②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的身份,而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对待管理的。③与个人的生理机能相比,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准则对生产的影响更大。④专业化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组织。⑤工人们常常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以免受专断管理之害。⑥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⑦较小的控制幅度不是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⑧非正式的领导常常与正式的管理人员同等重要。⑨人不是机器中被动的齿轮,而是能动的生物体。

7.简述科层组织的主要特征。

韦伯认为,现代社会各种组织中,最理想、最有效率的组织是科层制组织,它具有以下特征:①分工和专业化②非个人取向,即做事不讲情面,公事公办③权利等级体系,即组织中每个成员按其职务和权力大小排列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每一个职务低的人受到职务高的人的严密控制,以保证上级指示被严格执行④规章制度,即组织中要有严密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组织的运作⑤职业导向,即主要依据能力、成就、资历等来提拔、晋升员工,以鼓励员工对组织保持忠诚。

8.简述结构主义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⑴学校组织是不是科层制组织

韦伯的理论及其对组织结构的分析,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人们转向对学校组织基本性质的思索。

①有些人认为,学校组织是一种高度发展了的科层制组织。

这种观点倾向于认为,学校组织的性质本质上与其他组织没什么不同,故其他部门的管理方法在学校中同样可以运

用。②另一些人认为,学校组织不属于典型的科层制组织,有科层制一面,更有教学的专业化的一面。科层化与专业

化之间通常会产生很多冲突,故韦伯的理论应用于学校有

其局限性。

⑵学校组织性质的研究

为了解学校组织科层化的程度,一些研究人员在20世纪60年代还编制了相关的量表,如霍尔的“组织量表”、麦克的“学校组织量表”、普夫等人的“亚斯顿访问调查表”等,这些量表对测评和分析学校组织的性质提供了依据。

⑶“松散结合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用科层制理论解释教育组织并不合适,因为后者具有以下特殊性质:①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具体明确的,这些目标总是用委婉、抽象的语言陈述出来,对清晰的决策起不了什么指导作用,把这些目标转变成明确的行动方案也是困难的。②教育组织所运用的技术也是不清楚的、模糊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一种试验和错误的基础上行动的,例如一个学校毕业生不会写作,确定毛病处在哪里的过程是相当困难和不精确的。③教育组织呈现出一种“流动式参与”的特点,人员流动性大,决策过程异常复杂,影响决策的二因素也往往把握不定,不同的问题会吸引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个人加入进教育的决策过程,等等。学校系统和学校事实上是以结构松散为特征的,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在教室上课的教室只是极其一般地受到校长的控制和指导。

⑷结构主义对教育管理影响的要害。

总的来看,结构主义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在理论层面,但因为它涉及的是教育管理最基本的问题——学校组织的性质问题,所以引起教育管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

9.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建筑、语言、教育等社会文化诸多领域。后现代教育思潮中,出现了一批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教育管理思想家,其中最著名的有持主观主义立场的格林菲尔德、霍金森、英格里西等,有具有批判轮色彩的福斯特、贝茨等,还有主张女性主义思想的教育管理研究专家等,尽管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在很多方面存在种种不足,但它们对今天的教育管理研究和教育管理实践具有深刻的启

发意义。具体为:①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反映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管理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如关注教育组织的特性和差异性问题,重视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重视教育管理活动中诸如学校宗旨、学生发展,学校与社会关系等与价值关系密切的问题等。②通过对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适当了解,有助于我们从更宽广的视角理解教育管理问题,进而更准确滴把握未来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趋势。

四.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教育管理的特点。(2006)

教育管理是人们在教育领域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两部分。教育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领域中的很多东西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教育管理工作者有时感到很难将它们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这一点和工厂企业有明显不同。

②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例如,在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时,单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不科学的,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但是例如学生和教师的道德水平、学校文化的优劣等很多因素都不可量化。③教育是价值观高度涉入的事业,因此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设计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例如在进行教育决策决定一所学校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会面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价值取向的矛盾。

④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教学人员往往希望在自己的领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故教育管理者是在与一群并非十分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打交道。例如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个子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各有优势,作为管理者就很难设置统一的模式对其进行管理,为了保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宜评价其劣势。⑤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评价,与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相比要复杂得多。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很难量化,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评价比较复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对一所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不能仅看升学率或者毕业生的数量,还要综合考虑其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社会及学生家长等相关方面的评价,等等。这些因素往往是无法量化的,因此评价起来也比较复杂。⑥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有时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巨大

反响,教育的这一特点常常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订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

2.试述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科层组织。(2005)

科层组织就是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官僚组织。这种组织是按照权力等级和严格的纪律理性化地建立起来的。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科层组织,其具有科层组织和非科层组织的双重特点,具体如下:⑴学校作为科层组织的特点

①学校在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建立起专业分工的体系。

②在学校中存在不同的组织部门,各自有明确的分工和职

责;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的专业化的工作岗位,各岗位的

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一般而言,这种专业化的岗位在高

等学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②学校内部存在权利等级。

学校中存在从管理层到基层的等级体系,每个层次有着

不同的职务、责任和权力。下级一般会服从上级的管理,

对上级组织负责。③制订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不仅要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学校内部一般还有一套明确的

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都以此为行为规范,违反学校规

章制度的行为会受到处罚。④人员任用有严格的资格限

制,并要通过考核。学校教师的任用一般都有严格的选

拔程序,并且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有严格的资格限

制,从学历到品德都要经过严格考察。

⑵学校具有的非科层组织的特点。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机构,又不只具有科层组织的属

性,它还有另外一些科层组织的特点:

①在学校中,行政职位不是唯一的权力来源,学术影响也产

生权力性威望。学校是文化组织,以教学和学术研究为本,培养出优秀学生、发表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学校生存和

发展的根基。而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出

“精品”的前提条件,学术上出类拔萃的教师更是学校成

就的灵魂,因此,教师应当受到重视。另外,学校作为传

递文化的专业组织,教师对专业的发展最有发言权。一般

来说,在各级学校中,专业分化性越强,难度越大,由于

学术因素产生的权力影响也越大。比如说,大学教师对学

校决策的影响超过小学教师。②学校中教师存在较强的自

律要求,希望自己能受到像成熟的人那样的尊重,由自己

约束自己,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处处受到约束,这样要求与教师的工作弹性性质有关,也与他们的文化素质有关,这种自律性要求并不反对纪律规定,但希望纪律要有弹性,要适合教师的特点,这不可避免要与一些管理者强调使用纪律进行刚性控制相抵触。③教师们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能力较强,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比较多,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彼此横向上对学术和管理问题的沟通很多,学校的文化氛围重视“平等”、“民主”观念,这对于权力的等级性产生一定的冲击。④学校中的人际关系重视情感,这与学校工作的育人性质有关,也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关,科层制所要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根据上述分析,学校同时具有科层组织和非科层组织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的科层组织。

3.西方国家教育管理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20世纪以来的管理理论内容丰富,流派纷呈,西方国家教育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具体如下:

⑴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迎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为现代工厂制度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罗、古利克、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英国的厄威克等。基本主张有:①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②分工和专业化,认为这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③统一指挥,即组织内部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权力等级系统,每个成员都要严格服从上级的指挥;④工作标准化,将工作细分成若干部分,从而使员工依标准程序展开工作;⑤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认为这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⑥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⑦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⑧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原则就是管理规律的最好体现。

⑵人际关系学说

①针对古典管理理论过于强调制度化管理,把人当成只注重

眼前利益的“经济人”,忽视人的社会需要等缺陷,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流行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新的管理理

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罗特利斯伯格等。基本主张:经济刺激并非唯一的激励动因,实际上非经济的社会因素限制了经济动因的效力②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的身份,而不是以单个个人的身份对待管理的。③与人的生理机能相比,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准则对生产的影响更大。④专业化并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组织。⑤工人们常常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以免受专断管理之害。

⑥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⑦

狭窄的控制幅度不是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⑧非正式的领导常常与正式的管理人员同等重要。⑨人不是机器中被动的齿轮,而是能动的生物体。

⑶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是以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代表的管理学说。韦伯的著作自20世纪40年翻译成英语后,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促使人们对学校组织的性质进行再认识,因此,T.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卷》中把“结构主义”单独作为一个阶段。

⑷行为科学

从20世纪50年代起,管理科学步入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运用心里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到60年代,行为科学进一步发展成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问题,诸如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行为的因素等,目的是更好地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其代表理论有:

①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巴纳德是第一位将行政与行为科

学加以关联的人物,也是最早运用行为科学方法研究组织问题的人。其理论内容丰富,包括对组织性质的分析、组织要素的理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关系的论述、组织决策过程的分析等。②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是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的创立者。西蒙在其理论中重点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的问题作了深刻分析。他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包括行政组织,人际关系,人员激励,行政程序等。③领导行为的研究。行为科学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领导行为的研究方面。从20世纪50年

代以来,这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观点和学说,其中最重要的包括:a.以斯多格迪尔、汉姆菲尔、哈尔平等为代表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及他们多次修订的“领导行为描述问卷”;b.以李克特、卡茨等为代表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及他们所提出的“以员工为导向”和“以生产为导向”领导两维层面理论;c.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d.菲德勒的“权变理论”以及他所编制得“最难共事者问卷”;e.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f.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g.哈尔平、李克特等有关组织气候的研究以及他们各自修订的“组织气候描述问卷”和“组织特征测量图”,等等。④激励理论。

行为科学家在激励方面的研究包括: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b.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以;c.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d.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e.亚当斯的“公平理论”;f.莫尔斯和洛希的“超Y理论”等等。

综上所述,古典管理学派注重组织的结构与科学管理,较少研究组织中的人的问题;人际关系学说通常只重视人的问题,却忽视了组织的问题,而行为科学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前两种理论的偏颇,试图用一种整体、综合的观念看待组织和人的关系,力求实现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和人的统一、协调和平衡。

4.试述人际关系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针对古典管理理论过于强调制度化管理,把人当成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经济人”,忽视人的社会需要等缺陷,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流行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

⑴基本主张。梅奥、罗特利斯伯格等人在长达8年的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①经济刺激并非唯一的激励动因,实际上非经济的社会因素限制了经济动因的效力②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的身份,而不是以单个个人的身份对待管理的。③与人的生理能力相比,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准则对产量的影响更大。④专业化并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组织。⑤工人们往往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以免受专断管理之害。⑥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⑦狭窄的控制幅度不是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⑧非正

式的领导常常与正式的管理人员同等重要。⑨人不是机器中被动的齿轮,而是能动的生物体。

在人和组织这两头之间,古典管理学派着重的是组织这一头,而人际关系学说更看重人这一头。人际关系理论家坚信,只有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⑵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学界的影响主要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些影响反映在:①提倡改善学校人际关系、民主管理学校的著作和论文在当时大量涌现,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界的传播;②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认识;③有识之士呼吁学校在制订计划时倾听教师的意见,做到民主参与决策,以求改善学校中上下级的关系;④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从总体上看,人际关系理论以及相随而来的民主管理思想,对当时的欧美教育行政管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使得独断专行的学校管理者不见了,师生享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的自由,学校也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快乐场所。

5.行为科学的研究设计哪些领域?它是如何影响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的?

从20世纪50年代起,管理科学步入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到60年代,行为科学进一步发展成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问题,诸如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行为的因素等,目的是更好地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

⑴组织行为学涉及的领域

②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巴纳德是第一位将行政与行为科

学加以关联的人物,也是最早运用行为科学方法研究组织问题的人。其理论内容丰富,包括对组织性质的分析、组织要素的理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关系的论述、组织决策过程的分析等。②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是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的创立者。西蒙在其理论中重点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的问题作了深刻分析。他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包括行政组织,人际关系,人员激励,

行政程序等。③领导行为的研究。行为科学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领导行为的研究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观点和学说,其中最重要的包括:a.以斯多格迪尔、汉姆菲尔、哈尔平等为代表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及他们多次修订的“领导行为描述问卷”;b.以李克特、卡茨等为代表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及他们所提出的“以员工为导向”和“以生产为导向”领导两维层面理论;c.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d.菲德勒的“权变理论”以及他所编制得“最难共事者问卷”;e.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f.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g.哈尔平、李克特等有关组织气候的研究以及他们各自修订的“组织气候描述问卷”和“组织特征测量图”,等等。④激励理论。

行为科学家在激励方面的研究包括: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b.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以;c.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d.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e.亚当斯的“公平理论”;f.莫尔斯和洛希的“超Y理论”等等。

⑵行为科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①从理论角度来讲,20世纪50年代以前,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要么属抽象的哲学思辨,要么是单纯的经验总结。50年代中期以后,在行为科学的影响和启发之下,教育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化工作,如围绕学校组织的性质、教育领导、学校人际沟通等,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的理论,这些理论极大充实了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不少学者评论说,这一时期是教育管理的“理论运动”和科学化运动时期。②在研究方法上,行为科学出现以前,教育管理研究的主流是“根据常识的价值判断”,虽有实证研究,但不被重视。而行为科学的基本的研究手段就是实证研究,包括编制问卷、访谈调查、实地观察、个案分析等。这些研究手段被大量运用到教育管理领域之后,打破了以前的而研究模式,使得教育管理的研究更为严谨和科学。③在学科建设方面,由于采用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科学的成分大大增强,学科的体系也日趋严密和完善。很多研究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管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后才真正走上科学

的道路,并被学术界公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教育管理体制

一. 名词解释

1. 校长负责制(2005)

校长负责制即校长对政府管理部门承担学校管理的全部责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应按有关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对外代表学校。现行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他各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的权力。校长行使的管理权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决策指挥权②干部任免权③职工奖惩权④学校财经权。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党组织仍然居于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应充分发挥其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实施。在实施校长负责制的条件下实行教职工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2.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即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教育管理体制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①一个国家的教育管理权力如何确立和划分的;

②中央和地方各自设置什么形式的教育管理机构;③这些机构之间是否表现出一定的隶属关系;④一个国家对教育管理总体上是集中管理还是分散管理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核心的问题是中央集中管理,地方缺少自主权,客观上使得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僵化,缺少灵活性,降低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3.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是一种教育管理事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的体制。在教育工作中,中央集权体制表现为中央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以实施中央制定的教育法律、政策、规划和指令为己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明显表现为一种垂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4.地方分权制:是指国家的教育事权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执掌,以地方自主管理为主的制度。在这样一种制度下,中央和地方有各自的职责范围,维持着一种相对独立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这是一种平行的管理体制。

5.岗位责任制:是指每个人都独立承担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上下左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的制度。岗位责任制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的一项教育人事管理改革的政策。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把学校各部门工作的职责

范围分解为若干个岗位;其次,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和要求,如教学岗位,就其讲课、答疑、作业批改等各个环节规定具体要求和任务;最后,根据教职工在其工作岗位的表现,如是否履行了其职责,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等进行考核,并采用计分和定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工作量和工作表现,在进行全面考核之后,给予相应的奖惩。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行政管理:是一种一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教育规划既为教育事业确定了行动的指南,又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组织发展: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4.跳板原则:是在需要沟通的两个同级部门之间建立横向沟通渠道,以使组织中不同等级中的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以提高沟通效率。 5.松散结合理论:(loosely coupled theory),提出者:魏克(Karl E. Weick)。主要论点:组织内专业系统与行政系统的结合方式彼此联系并不严密各有特性。双核心(dual -core)现象:1 就权力而言,行政系统高於专业系统。2 就人数而言,专业人员多於行政人员。3 就变迁速度而言,专业系统反对由上而下的变革,变革阻力大,变革速度慢。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3、教学管理的内容? 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开题、操作实施、结题准备、撰写报告、成果鉴定。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一)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一) 由于经济管理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许多人误码以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大同小异。事实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区别是有很大区别的两门学科。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经常学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人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都是行为主体,但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和研究对象,基于人们的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这种基本假定是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行为主体的不同认为或假定导致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本区别。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对行为主体假定的表现在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和相互关系两方面。 一、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区别 对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抽象化认识形成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经济学和管理学有不同的派别,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各自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也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辞只是大同小异,而两门学科之间却有很大的区别。 (一)经济学的人性假设 经济学以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考虑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的一般行为出发进行分析,所以假定人是经济人(EconomicMan)、理性人(RationalMan),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Opportunism)倾向的人。 经济人的行为决策从自己的经济利益了出发,通过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使其净收益最大化。当然,讲到最大化时都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尽可能大,而不是无限大,即最大化是条件极值。理性人的基本倾向与经济人一致,只是把经济利益扩大到综合利益和长期利益。如暂时的奉献是为了长远利益或心理上和声望上的满足。但是,经济学同时也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且具有可测性、可比性和客观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对象的价值和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难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综合利益的基础当然是经济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场交易价值。因此。经济学的行为就是理性的行为,理性的行为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经济人假设借助于可计量的货币作尺度,特别有利于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经济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计量和模型化,这可从较少使用定量分析和模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经济也挖于假定人是经济这一事实中得到证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假定,但隐含着经济人的假设。因为马克思把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把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把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欲作为其理论前提。无疑,马克思是把行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前提的,只是这一前提在分析抽象规律和资本家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多;而在分析工人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少。新制度经济学仍然认为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特征,只是对行为的理性程度颇有微词,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但是他们认为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总想搭便车(FreeRider)。机会主义就是不仅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想方设法用诡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尽管不一定所有的行为主体都表现为明显的机会主义,但很难肯定哪些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更小。显然,新制度经济学在否定完全理性的同时却更强调追求经济利益及其手段。从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来看,这与经济人假设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二)管理学人性假设 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和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坚守着经济人(机会主义)假设,而管理学却认为追求经济利益虽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属于低级需要,因而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早已超越了经济人假设,而有了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新理论,沿着这一方向,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

《教育学》网上考试题库(附答案)

《 教育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 A )王夫之 (B )孔子 答案:B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 )《师说》 (B )《颜氏家训》 (C )《学记》 答案:C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 )《普通教育学》 ( B )《爱弥儿》 答案:A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守原则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类的全部艺术”。 A )《理想国》 答案:B 、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 ( (C )朱熹 (D )颜之推 2 ( (D )《进学解》 3 ( (C )《教育漫话》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 5 ( (B )《大教学论》 (C )《教育漫话》 (D )《大教育论》 6 ( A )杜威 答案:B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发展。 A )教育规律 (B )教育价值 答案:D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 (B )夸美纽斯 (C )布卢姆 (D )布鲁纳 7 ( (C )教育现象 (D )教育问题 8 ( A )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C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D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B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教育现象 ( B )教育方针 9 ( (C )教育政策 (D )教育 理论 答案:A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中央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教学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如中央官学规定,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每年举行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年有旬假和长假等放假形式;对教师实

经济管理学(名词解释)

经济管理学(名词解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名词解释(一)曾经考过的 1.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 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 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边际即 “额外”、“追加”之意。用边际分析法来衡量一个方案或一个项目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比较。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 3. 外显成本: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4. 机会成本:指如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5. 经济利润:指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的差额 6. 需求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 品或劳务数量 7. 供给量: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 务的数量。 8. 公共物品:那些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其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解作用的物品 称为公共物品。指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有非竞争性、非排它性的产品和劳务9. 需求的变动:是指某商品在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 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位移 10. 需求弹性: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11. 价格弹性: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映程度 13. 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阅读书目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阅读数目 指导教师:陈超 一、核心书目 1.[美]Martin Carnoy,《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闵维方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英]约翰·希恩,《教育经济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4. [美]小弗恩·布里姆莱等著,《教育财政学》,窦卫霖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美]D.B.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沈红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英]迈克尔·夏托克,《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管理》,王义端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7. [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强海燕主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 曾满超等译,《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9. 曲恒昌等,《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 曾满超等译,《高科技、效益、筹资与改革》,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 11. 厉以宁,《教育经济学》,北京出版社,1984. 12.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3.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4.范先佐,《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5. [台湾]盖浙生,《教育经济学》,三民书局,1982. 16. [台湾]林文达,《教育经济学》,三民书局,1984. 17. 曾满超主编,《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8. 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A.时代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 D 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13.“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C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1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

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

经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案

经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平台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更好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完善创业知识结构~掌握创业技能~以创业促就业~为构建和不断完善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的工作规划 ,1,指导思想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教育、实训、指导、服务”的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全面推进我院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前沿~始终把创业教育作为我院教育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继续加大创业教育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将扶持创业先进典型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建设目标 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围绕大学生创业课堂教育、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升等三大方面展开~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1 能力为中心~引导、帮助广大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创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业人才”。

,3,组织领导 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党总支书记@@@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专职辅导员为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的工作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跳出普通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找准切入点~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学生对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和成长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配以正确的引导和硬件保障~不能强加意志。 ,2,第二课堂的主导性。创新创业教育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枷锁~深化课内教学的改革~积极改善第二课堂实践环境~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反复锻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不同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大同小异”。目前~我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能适应学生的需求~而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在方向上可以加入指导性的意见~但是在具体细化中必须存在差异。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的具体工作方案 目前~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已 2 经逐步的走入正轨~围绕第二课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开展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如~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就业指导课、院部网站宣传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弘扬创新创业理念,组织教师积极指导~鼓励广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自我院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启动以来~我院学生在大学生科研立项中立项@@项~在各级各类期刊杂志发表文章@@篇,认真开展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研大赛等各类重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1.经济学这个词语来自于古希腊语。在希腊语里面,经济学就是管理家庭财产、货物的学问。 2.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习惯上都被称之为资源。 资源分为两类: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水源、大海。经济资源,如:粮食、煤炭、石油。 3.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人们的需求而言的。 4.任何社会条件下的生产都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生产什么?二、是怎样生产?三、是为谁生产? 5.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伴随自然经济的完结而逐步形成的。市场经济是在财产权利的制度体系下,通过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资源交换、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经济上的三个问题。 6.按市场机制运行的一般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过程:一是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二是金融市场的信贷利率机制,三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 7.动力机制包括:利益机制、竞争机制;而平衡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调节机制。 8.根据市场机制不同的作用方式可以细分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9.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0.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目的。 11.经济学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法(回答“应该怎么样”“是否合理”) 二、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三、均衡分析法 四、边际分析法 五、数学分析法 12.管理学的特征:一、综合性和边缘性,二、复杂性和实践性,三、科学性和社会性。 1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的方法,二、比较研究的方法,三、案例分析法,四、归纳演绎法。 14.管理学、经济学与相关学科比较: 经济学主要探讨的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管理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而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15.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16.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17.替代品:效用上能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消费欲望的商品。 18.互补品:指在消费中可以相互补充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 19.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20.需求的变动: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2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2.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23.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一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24.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价格。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综合(含教育概论、教育管理学) 一、考试性质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综合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试目标 本考试大纲要求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有关教育学原理与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三个层次进行考察,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基础掌握:要求学生准确识记教育概论与教育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分析判断:用教育概论与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综合运用:能够运用教育与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具体实践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教育概论考核的比例为50%,分值为75分;教育管理学考核的比例为50%,分值为75分。 四、考试内容 (一)教育概论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概念;教育起源;古代社会与教育;近代社会与教育;现代社会与教育。 2、教育系统的基本认识 教育系统论;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结构与功能。 3、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人类自然生态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的综合分析。 4、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一般理论 与教育相关的个体发展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可能性因素”;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现实性因素;学校教育在个体芡展中的独特作用。 5、人生阶段与教育 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少年期、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成年期、老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联系。 6、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 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存在模式;教育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功能的选择。 7、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的概念与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编制、课程改革;教学的概念与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8、教师与学生 教师:概念与类别、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学生:学生及学生观、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特点、类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教育管理学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控制: 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教育经济与管理排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1、专业概况 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与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专家型通才。 2、就业前景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在教育领域,偏重于管理的热门专业,毕业后多进入教育机关或部门从事教学在教育学中相对而言是比较好的专业。 3、研究方向 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政策研究。 4、主要课程 管理经济学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教育基本理论及前沿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学大学制度与学术权力学术管理研究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发展与教学专业、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测量与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题研究、教育财政学、行政与组织理论组织变革、规划与发展、督导理共事业管理研究、行政法研究新公共管理研究、高等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研究 5、推荐院校 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北京师范大学 A+ 2 北京大学A+ 3 华东师范大学A+ 4 华南师范大学A+ 5 华中科技大学 A 2008,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

其中: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前在三区就业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二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三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北京师范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3142559.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938 北京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3142559.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35 华东师范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3142559.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7472 华南师范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3142559.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9971 华中科技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3142559.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1834 有该专业的部分院校分数一览 2008年录取分数线: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120403)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1.政治思想要学习掌握正确的政治理论,拥护国家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素质要求具有坚实宽厚的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基本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研究工具;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相关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3.学术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不断创新和探索;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要求身体和心理健康,符合本专业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学术方向 1.教育经济教育经济方向主要研究探讨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理论以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即教育和现代化发展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重点研究教育与劳动再生产的关系,教育和商品经济的关系,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研究侧重关注教育经济理论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应用问题。 2.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方向主要研究有关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通过对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分析现代教育管理特别是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包括教育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教学管理、教育评估等内容。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按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且成绩优异者可提前1年毕业(按学校提前毕业的规定执行);因故不能在规定学制内毕业的最长可延长至5年。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8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3分(学位课不低于22分,选修课不低于11分);培养环节5学分。课程学习一般为1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四、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本学术研究方向讲师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研究生导师任组长。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基础

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多选题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E)。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C)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A、孔子 B、柏拉图 C、培根 D、夸美纽斯

6、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中国的《论语》和《学记》,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有(D)等 A、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B、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 D、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 7、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四阶段是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A)不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A、桑代克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陶行知 8、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 AC )。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政治因素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文化因素 9、《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人口功能 D文化功能 10、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反映了教育的(A )。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11、教育可以把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反映了教育的(D)。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12、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程度,都要以教育目的为依据。这就是教育的(C)功能。

基础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信息传递方面角色包括监听者、__传播者____和____发言人 __。 2.按计划的期限可将其分为___长期计划___、__中期计划 ____和短期计划。 3.职权设计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____纵向__与__横向___两个方面的职权关系,将不同类型的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和部门,建立起高度协调的职权结构。 4.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__示范性____、激励性、互动性和__适应性____的特点。 5.按沟通的范围,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6.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7.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8.领导活动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9.路径—目标理论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______教授提出来的,它以______理论为依据。 1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______、______和事后控制。 1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人际关系方面角色包括______、______和联络者。 12.按计划内容的明确程度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13.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______,领导的目的是实现______。 15.按沟通的方向,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____和平行沟通。 16.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______和______。 17.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8.勒温认为,领导者采取的领导基本作风有三种,即______、______和放任式 1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人际知觉和人际沟通。 20.冲突管理有各种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强迫、妥协与合作。 21.管理环境一般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2.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23.组织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______和__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的。 24.“社会人”又称“______”,这一假设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______实验。 25.预算是______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______ 的控制方法。 26.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______、良好的沟通和______。 27.从环境的可控程度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与非确定型决策。 2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上下级关系。 29.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30.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自然消退和惩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各种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是[ ]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2.梅奥认为工人是[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3.中层决策大多是[ ]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技术决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