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一、名词解释

物质利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分配、社会保障。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较低②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③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须()

①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尽力扩大收入差距

③坚持反对分配不公,努力缩小差距

④坚持平均,反对拉开差距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①部门是按劳分配的主体②企业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③劳动者个人是按劳分配的主体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④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

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①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③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

③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④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

①实行平均主义②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③多种所有制关系共存④实现市场经济体制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①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为了纠正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④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⑤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形式有()()()()()

①按劳分配③按资金收入分配

③经营者收入和风险收入分配④剥削收入

⑤人体劳动者的收入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情况()()()()()①不变基金②流通基金③积累基金④消费基金⑤可变基金

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

①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

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

③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④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⑤上缴国家税金的需要

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是()()()()()

①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企业

②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实现的价值进行的

③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实现的

④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⑤按劳分配是按需分配的补充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形式有()()()()()

①工资收入②奖金收入③津贴收入④利息收入⑤股息收入

⒎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①社会保险②社会福利③社会补贴④社会救济⑤社会优抚

8.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和一些国家的实践,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标志是())()()()()

①其工作相对稳定

②收入水平不必为温饱担忧并可以逐步提高,有一定数量的个人储蓄和财产收入

③有房产或固定住所

④乐于学习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⑤希望保持社会制度的稳定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四、简答题

㈠简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和实现国民收入现分配的途径是什么?

㈡简述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㈢说明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㈣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论述题

㈠论述什么是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是什么?

㈡说明我国现阶段主要利益主体的物质利益基础及利益形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物质利益:指经济主体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的需要而实际占有的经济资源。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它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它的基本要求是把劳动作为惟一的尺度,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进行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指新价值依据生产要素所有权转化为的收入。各种收入的源泉仍然是生产者的抽象劳动。按资分配:指资本所有者凭借其投入的资本来分割利润的分配关系。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为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减轻社会震荡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 ④

2. ①

3. ② 4 .① 5. ③ 6.②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④ 2. ①②③④⑤ 3. ③④ 4. ①②③④ 5. ①②③ 6 .①②③ 7. ①②④⑤8. ①②③④⑤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㈠答:⑴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必须在全社会的范围进行再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预算、各种劳务费用的支付、价格杠杆和银行信贷等,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

⑵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之所以要进行再分配,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第一,为了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及其劳动者的消费需要。非物质生产部门及其劳动者虽然不创造国民收入,但是,这些部门的存在和发展是生产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所不可缺少的。第二,为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协调发展的需要。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加强重点建设,发展新兴产业等需要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第三,为了设立后备基金的需要。国家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必须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些需要。第四,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需要。国家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孤儿等费用,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加以解决。

⑶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点:第一,通过国家预算来进行的。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第二,通过劳务费用来进行的,即服务行业的劳动。第三,通过价格杠杆,即价格的升降来进行的。第四,通过银行信贷利息,即贷款和存款利息来进行的。

㈡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一种任意的制度安排,它是由所有制与其经济利益实现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每一种所有制都有其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劳动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凭借其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索取一定的报酬,这是要素所有权的经济意义;报酬水平的变化会导致要素的流动,这是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所以,只要是存在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这种权力就应该有其对应的经济利益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根源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⑵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各类所有制企业都要在市场竞争中使用生产要素,要素的报酬水平成为决定着生产要素流向的重要参数。所以,即使在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要素的使用也必须是有偿的,必须在其产品的成本项目中包含要素的成本。市场的竞争和交换关系将全社会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包容在有偿使用、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中。

⑶无论在公有制经济还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非劳动要素在其生产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既然参与了生产过程,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就应获得一份收入。但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是获得收入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这种要素的所有权。

㈢答: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决定了劳动成果也应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无差别性决定了劳动成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依据。

⑵劳动分工,特别是旧式劳动分工的存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的差别,这种差别又会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跟人消费品。

⑶劳动是谋生手段也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劳动者的第一需要。因此,劳动者还不可能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这就要求把劳动与收入联系起来以激励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⑷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的社会产品数量有限,能够用来分配的个人消费品也有限。按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㈣答:⑴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经济安全,保障其因社会和经济不测造成的伤害得到补偿。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⑵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和实施范围,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劳动者都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保障利益。

②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化程度。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国家出资承担保障的状况,逐步形成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格局,使居民既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又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义务。

③建立和健全多方式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经济结构复杂,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在我国不适宜建立一个保障水平较高、层次单一的保障制度,所以,一个多方式、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完善社会保障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改变我国当前条块分割、管理混乱的状况,由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由政府有关部门和公民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进行监督。

㈤答: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兼顾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之中,切实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使全体人民在共建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㈠答:⑴按劳分配是指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劳动作为惟一的尺度,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进行的。

⑵我国现阶段之所以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因为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任何人依靠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占有他人产品的可能性,从而消除了产品分配中的剥削关系,为实现按劳分配创造了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产品还不丰富,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还做不到按需分配,只能按劳分配。

第三,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三大

差别,劳动还不可能成为劳动者的第一需要,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激励劳动者长期的积极性。

⑶我国现阶段除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按劳分配只是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公有制以外的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由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第二,是由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所决定的。我国现阶段大致有三种经营方式,相应的也有三种分配方式:一是按经济收入、风险收入分配。承认这种分配方式,能鼓励企业家积极投入市场竞争,勇于开拓创业。二是按资金收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便于筹集社会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三是按剥削收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只是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就允许存在,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广泛结合,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第三,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由于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的广泛发展,都会形成一定的、各不相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可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㈡答: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物质利益关系上主要涉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三类主体。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物质利益基础,又有各自独立的利益形态。

⑵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利益基础有两个:①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②是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所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依据前者,国家要通过收取利润支配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依据后者,国家要通过税收的形式掌握一部分经济资源。

⑶集体(企业)的物质利益,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物质利益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物质利益。全民所有制企业物质利益的基础,是国有资产的实际运营权,即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它根源于国有资产的产权分解。在这一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企业要获得经营所得的纯收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物质基础是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和集体耗费的劳动。在这一基础上,集体要占有本企业生产经营所实现的销售收入。

⑷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基础,除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外,还有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在此基础上,劳动者除了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以外,还要凭借劳动换取生活资料。

⑸在现阶段,还存在着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利益主体,他们要享有其经营的成果。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1.试述商品的两个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试述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第二章: 1.试述货币的五种职能及其关系。 2.试述货币流通规律。 3.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利用已学原理说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20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0亿元。根据经验统计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1500亿元。 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纸币每元贬值了多少?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3)请写出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章: 1.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2.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及其关系。 3.试述生产劳动的内涵。 4.试述工资的本质。 5.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第四章: 1.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决定和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2.试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3.试述资本积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第五章: 1试述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 2.比较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 3.计算题 (1)某企业有机器设备10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20年;厂房建筑物30,000元,平均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期末考试备战考题全集 9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以下所有标注均依照课程讲稿进行。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1①) 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一章第二节 2.商品是(2①) 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二章第二节 3.商品的价值量是(⒊④) ①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生产技术决定的④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二章第一节 4.劳动的二重性是(4 ④) ①两次劳动②两种劳动③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二章第一节 5.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5②) 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二章第一节 6.货币是( 6①) 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③金银等贵金属④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二章第二节 7.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7 ①) ①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②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 ③纸币发行量④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二章第三节 8.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8 ④) ①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②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③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④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二章第三节 9.超额剩余价值是(9①) ①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②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③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④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三章第三节 10.资本是(10 ③) ①货币②生产资料③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④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三章第一节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11②) ①货币的积累②劳动力成为商品③财产所有权④贷放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三章第一节 12.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12 ③) ①能转移自身价值②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③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④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考核知识点: 参见第三章第一节 13. 不变资本是指(①)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汇总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政治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政治经济学》(编号为01013)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 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7.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 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8.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 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 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9.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 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 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11.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 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3.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劳动和土地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 D、以上都不是 1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 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9.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 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纸币 20.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政治经济学习题库(精心整理)

政治经济学 一、单选题 1. (2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 生产的相对过剩 B. 通货膨胀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 通货紧缩 答案 C 2. (2分)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A. 它的价值可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 价值决定中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 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商品 D.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案 D 3. (2分)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通和最基本的关系是 A. 阶级关系 B. 商品交换关系 C. 金钱关系 D. 竞争关系 答案 B 4. (2分)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A. 物质生产部门 B. 非物质生产部门 C. 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 社会总产品 答案 D 5. (2分)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A. 价值 B. 使用价值 C. 货币 D. 交换价值 答案 B 6. (2分)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 A. 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 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D.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答案 C 7. (2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 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劳动 B. 是先后不同的两种劳动 C. 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D. 是既有差别又有矛盾的两种劳动 答案 C 8. (2分)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 D 9. (2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 A. 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B. 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C. 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D. 可以起蓄水池作用 答案 C 10. (2分)计件工资是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答案 A 11. (2分)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A. 是由工人创造的 B. 是由资本家积累的 C. 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 D. 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答案 A 12. (2分)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A. 商品资本 B. 货币资本 C. 生产资本 D. 银行资本 答案 C 13.

南开《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南开《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1 市场经济是指 A 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 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 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答案:B 2 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 A 资本积聚 B 资本原始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垄断 答案:C 3 经全球化程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的体现是 A 建立跨国公司 B 发展国际贸易 C 经济一体化 D 资本国际化 答案:C 4 组成美国波音747科技的600玩个零件是由美国及另外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共同生产的这一事实,表明了 A 商品的国际化 B 生产的全球化 C 贸易的全球化 D 资本的全球化 答案:B 5 货币的本质是 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 金银等贵金属 D 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答案:A 6 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是 A 经济发展 B 经济增长 C 经济过热 D 经济形势 答案:A 7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作用() A 使商品价格表现为价值 B 是足值的金银 C 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 D 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答案:D 8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因素是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答案:A 9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A 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B 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答案:C 10 平均利润是 A 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 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 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 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答案:A 11 资本周转速度() A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B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C 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 D 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 答案:A 12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 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 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C 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答案:D 13 “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二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名词解释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 二、单项选择题: ⒈商品是() 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⒉商品的二因素是() ①价值与价值量②使用价值与效用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④使用价值与价值 ⒊商品的价值量是() ①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生产技术决定的; ④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反方向变动④同方向变动 ⒌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③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④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⒍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⒎劳动的二重性是() ①两次劳动;②两种劳动;③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⒏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⒐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④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⒑货币的本质是() 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政治经济学练习册计算题答案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现假定某国当年要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亿元,其中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450亿元,当年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600亿元,其中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350亿元,该年市场上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为6次,若发行纸币400亿元,试计算: (1) 当年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000450600350 6 300-+-= = (2) 纸币贬值后,每元纸币价值多少? 300 4000.75= = 第三章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1、某资本家纺织厂原属于社会中等生产条件,月产棉纱1万斤。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价值 6万元,一年耗费1.2万元;每月消耗原材料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50名,每人月工资80 元,剩余价值率100%。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劳动生产率比社会一般企业劳动生产率高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问:①每斤棉纱社会价值是多少?②该资本家本月获多少超额剩余价值?③本月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属量 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金金属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

()'112000/1216000 17000 50804000 4000100%4000 170004000400025000c v m v m w c v m =+=+==?==?=?==++=++=首先计算一个月的面纱的总价值 机器设备的耗费劳动对象的耗费 元 每斤面纱的价值=25000/10000=2.5元 ()()2 2.210000 1.5 2.5 2.2150004500????=?=-?=面纱的个别价值=1000+16000 1.5+4000+4000=33000 面纱的社会价值=10000 1.5 2.5=37500元 超额价值=37500-33000=4500元 1000+16000 1.5+4000+4000或者:每斤面纱的个别价值=超额价值元 ()'34000450085008500212.5%4000M m m v =+====元 2、某纺纱厂,机器设备价值23万元,每年机器设备损耗1万元,耗费原材料 价值15万元,工人工资总额2万元,工人一年生产的产品总价值为22万元。试问:①该厂一年生产多少剩余价值?②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5、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 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 6、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 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 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 A、劳动 B、资本 C、生产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资料 2、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生产商品的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与其他劳动相同的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具体劳动是同自然物质结合起来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的。 2. 借贷资本家得到的利息应该相当于平均利润。 参考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资本,同时也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同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从而取得了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他要求得到利息;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他要求获得经营利润。但是,双方的要求需要从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共同获得。于是,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一般而言,利息率都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3. 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 资本集中是指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在现实中往往采取股份制的形式。 二、简答题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部门,由于生产的使用价值不同,各自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同。一种商品与任何他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决定于它们的价值比例,而价值比例最终归结为不同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好相等,他的劳动耗费就可以通过交换全部得到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耗费就无法在交换中得到完全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他不但能使自己的劳动耗费全部得到补偿,而且还会在交换中获得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其个别劳动时间的余额。 2.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处于绝对垄断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受到排斥,几乎从经济生活中完全消失。 (2)决策权高度集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都集中于国家手中,企业和个人缺乏自主权。 (3)信息的交流是借助于行政隶属关系在上级与下级之间进行的,主要限于集中的纵向传递。 (4)通过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计划内容上以实物计划为主,实物指标的完成情况成为评价、考核各级行政部门与企业绩效的主要标准。 3. 简述什么是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前四章学练习题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生产工具 D、劳动力 5、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是() A、重商学派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2、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类唯一的实践活动 C、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B、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 C、政治经济学要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经济基础研究生产关系 E、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力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 C、人们可以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可认识经济规律

南开秋学期《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17秋学期《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客观要求,是保证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B.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两种调节手段 C.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D. 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必须从内在的统一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满分:2 分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所有制基础 A. 私有制 B. 私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 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 公有制 满分:2 分 3. 市场经济是指 A. 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 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 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满分:2 分 4.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是 A. 危机阶段 B. 萧条阶段 C. 复苏阶段 D. 高涨阶段 满分:2 分 5.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 A. 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B. 两次劳动 C. 两种劳动 D. 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满分:2 分 6. 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A. 成正比例关系 B. 成反比例关系 C. 按同比例变化 D. 无直接联系 满分:2 分 7. 从发展趋势上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A.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B. 资本的价值构成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学是在17世纪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孟克列钦在他的著作《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3. 预付资本总周转由固定资本的周转和流运资本的周转的平均周转构成。 4. 年剩余价值率是可变资本与年剩余价值量的比率。 5. 利息率是利息对借贷资本的比率。 6. 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社会生产价格超过个别生产价格,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农产品价值超出生产价格。 7.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9.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1. 个别资本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增大的。 12.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断起性两个条件。 1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它的现象

则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 15.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国家政权__和__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1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参与制,在政治上主要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其统治。 18.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19.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节国家货币调节、国家收入调节、 国家计划调节。 21.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一无所有,二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二、单项选择题 1.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B) A.二者都是劳动对象 B.前者是劳动对象,后者是劳动资料 C.二者都是劳动资料 D.后者是劳动对象,前者是劳动资料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是(B) A.生产、运输、交换、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生产、运输、分配、消费 D.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3.在任何社会形态中,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A)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一、名词解释 物质利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分配、社会保障。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较低②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③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须() ①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尽力扩大收入差距 ③坚持反对分配不公,努力缩小差距 ④坚持平均,反对拉开差距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①部门是按劳分配的主体②企业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③劳动者个人是按劳分配的主体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④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 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①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③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 ③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④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 ①实行平均主义②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③多种所有制关系共存④实现市场经济体制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①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为了纠正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④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⑤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形式有()()()()() ①按劳分配③按资金收入分配 ③经营者收入和风险收入分配④剥削收入 ⑤人体劳动者的收入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情况()()()()()①不变基金②流通基金③积累基金④消费基金⑤可变基金

南开大学20秋《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1.劳动的二重性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答案:D 2.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 A.利息的出现 B.高利贷的出现 C.平均利润的产生 D.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分离 答案:C 3.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答案:A 4.一般而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 A.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B.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C.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不大 D.未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 5.什么是社会总产品?() A.当年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B.一定时期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D.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答案:B 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卖的差额 B.流通中创造的价值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D 7.不属于地区经济集团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世界贸易组织 D.东南亚联盟 答案:C 8.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A.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B.生产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消费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货币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流通全球化、消费全球化 答案:A 9.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 A.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形成的生产率不同 B.地理位置不同 C.所有权垄断 D.经营权垄断 答案:B 10.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危机的阶段依次是()。 A.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B.危机、萧条、高涨、复苏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 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 C、生产工具 D、劳动力 5、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A、科学抽象法 B、唯物辩证法 C、定量分析法 D、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7、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是() A、批判资本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揭示经济规律 D、学习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是() A、重商学派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2、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类唯一的实践活动 C、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B、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 C、政治经济学要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经济基础研究生产关系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单选题)1: 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B: 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C: 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D: 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A: 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 B: 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 C: 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 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平均利润的概念是() A: 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B: 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C: 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D: 按照社会总资本平均计算的的利润率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对于产权的定义,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产权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营运及相关权力 B: 产权就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关系 C: 产权就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权利 D: 产权就是指人与人的经济社会关系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银行利润的来源是() A: 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 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 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 D: 银行收取的服务费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货币的积累 C: 财产所有权 D: 财产的积累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D: 心理因素决定价值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A: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B: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 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 A: 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B: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C: 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 D: 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政治经济学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 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6.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7.下列项目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 A.道路B.教育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 8.就某公共物品而言,该物品的(A)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9.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 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10.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1.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B.交易成本很高C.交易价格很低D.交易价格很高12.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 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 13.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