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1.如图,△ABC、△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E在AB上.求证:△CDA≌△CEB.

2.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

3.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

(1)求证:AC∥DE;

(2)若BF=13,EC=5,求BC的长.

4.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

5.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求证:AE=CE.

6.如图,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BE=CD.求证:AB=AC.

7.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

8.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

9.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

10.如图,已知∠CAB=∠DBA,∠CBD=∠DAC.

求证:BC=AD.

11.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

12.如图,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求证:AF=DF.

13.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

(1)求证:BD=CE;

(2)求证:∠M=∠N.

14.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

求证:△ACD≌△CBE.

15.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

16.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

①求证:△ABE≌△CBD;

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数.

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

(1)FC=AD;

(2)AB=BC+AD.

18.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

(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

(2)若∠MFN=70°,求∠MCN的度数.

19.已知△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F.

求证:∠BAF=∠ACF.

20.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C=BC,D为BC边上的中点,CE⊥AD于点E,BF∥AC交C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垂直平分DF.

21.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说明:

(1)CF=EB.

(2)AB=AF+2EB.

22.如图,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为C、D.

求证:(1)∠ECD=∠EDC;

(2)OC=OD;

(3)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23.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CD,M为BC边上的一点,且AM平分∠BAD,DM平分∠ADC.求证:

(1)AM⊥DM;

(2)M为BC的中点.

2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

25.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C=2∠D.

26.如图,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

(1)求证:OB=OC;

(2)若∠ABC=50°,求∠BOC的度数.

27.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

2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的度数;

(2)若CD=2,求DF的长.

29.图1、图2中,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与△CBN都是等边三角形.

(1)如图1,线段AN与线段BM是否相等?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AN与MC交于点E,BM与CN交于点F,探究△C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0.如图①,△ABC中,AB=AC,∠B、∠C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AC于E、F.

(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猜想:EF与BE、C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分别指出它们.在第(1)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

(3)如图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BO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EF与BE、CF关系又如何?说明你的理

由.

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5.6几何证明举例

§5.6 几何证明举例(2)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 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认识等边三角形。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直尺、圆规、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写出证明的过程,注意几何证明的三步)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法1 证明:过点A作∠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D ∴∠BAD = ∠CAD (角平分线定义) 在△BAD与△CAD中 ∵AB = AC (已知) ∠BAD = ∠CAD (已证) AD = AD (公共边) ∴△BAD≌△CAD(SAS) ∴∠ B =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法2 证明:作BC边上的中线 AD ∴ BD = CD (中线定义) 在△BAD与△CAD中 ∵AB = AC (已知) BD = CD (已证) AD = AD (公共边) ∴△BAD≌△CAD( SSS )

∴∠B = ∠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怎样证明它的正确性? 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作AD⊥BC,垂足为D 则∠ADB=∠ADC=90°(垂直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B=∠C (已知), ∠ADB=∠ADC=90°(已证) AD=AD (公共边) ∴△ABD≌△ACD (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证明: (鼓励学生当老师讲给其他同学听) ①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精讲点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2、数学语言表达: 性质1:性质2: 在△ABC ∵ AB=AC ∵ AB=AC ∴∠B= ∠C ① AD平分∠BAC (等边对等角) ②AD⊥BC ③ BD=DC ( ①,② ,③均可作为一个条件,推出其他两项 ) (三线合一) 四、典例精析 例1 已知,D是△ABC内的一点,且DE=DC,BD平分∠ABC,CD平分∠ACB 求证:AB=AC

八年级上数学几何证明练习题

C A B C D E P 图 ⑴八年级数学(上)几何证明练习题 1、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 2、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 证:∠ADB=∠FDC 。 3、 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 MA ⊥NA 。 4、已知:如图(1),在△ABC 中,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DE 过点P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且DE ∥BC .求证:DE -DB=EC .

5、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O 为BC 的中点。 (1)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 =BM ,请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AE=BD , 连结EC 、ED ,求证:CE=DE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 =90°,BD 平分∠ABC ,DE ⊥BC 且BC =10,求△DCE 的周长。 A B C O M N

几何证明习题答案 1. 连接AD,由△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垂直AC,且AD=BD,∠DAQ=∠DBR=45度, 又由平行关系得,四边形RPQA为矩形,所以AQ=RP, △BRP也是等腰直角三角行,即BR=PR,所以AQ=BR 由边角边,△BRD全等于△AQD,所以∠BDR=∠ADQ,DR=DQ, ∠RDQ=∠RDA+∠ADQ=∠RDA+∠BDR=90度, 所以△RDQ是等腰RT△。 2. 作AG平分∠BAC交BD于G ∵∠BAC=90°∴∠CAG= ∠BAG=45° ∵∠BAC=90°AC=AB ∴∠C=∠ABC=45° ∴∠C=∠BAG ∵AE⊥BD ∴∠ABE+∠BAE=90° ∵∠CAF+∠BAE=90°∴∠CAF=∠ABE ∵AC=AB ∴△ACF ≌△BAG ∴CF=AG ∵∠C=∠DAG =45°CD=AD ∴△CDF ≌△ADG ∴∠CDF=∠ADB 3. 易证△ABM≌△NAC.∠NAM=∠NAE+∠BAM=∠NAE+ANE=90° 4. 略 5.(1)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是三角形的外心, 所以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距离相等; (2)△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连接OA,如图, ∵AC=AB,∠BAC=90°,∴OA=OB,OA平分∠BAC,∠B=45°, ∴∠NAO=45°,∴∠NAO=∠B, 在△NAO和△MBO 中, AN=BM ,∠NAO=∠B ,AO=BO , ∴△NAO≌△MBO,∴ON=OM,∠AON=∠BOM, ∵AC=AB,O是BC的中点,∴AO⊥BC, 即∠BOM+∠AOM=90°,∴∠AON+∠AOM=90°, 即∠NOM=90°,∴△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 延长CD到F,使DF=BC,连结EF ∵AE=BD ∴AE=CF ∵△ABC为正三角形∴BE=BF ∠B=60° ∴△EBF为等边三角形∴角F=60°EF=EB 在△EBC和△EFD中 EB=EF(已证)∠B=∠F(已证)BC=DF(已作) ∴△EBC≌△EFD(SAS)∴EC=ED 7. 周长为10.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1.如图,△ABC、△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E在AB上.求证:△CDA≌△CEB. 2.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 3.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 (1)求证:AC∥DE; (2)若BF=13,EC=5,求BC的长. 4.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 5.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求证:AE=CE. 6.如图,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BE=CD.求证:AB=AC. 7.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8.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 9.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10.如图,已知∠CAB=∠DBA,∠CBD=∠DAC. 求证:BC=AD. 11.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12.如图,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求证:AF=DF.13.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 (1)求证:BD=CE; (2)求证:∠M=∠N. 14.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 求证:△ACD≌△CBE. 15.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 16.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 ①求证:△ABE≌△CBD; 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数. 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 (1)FC=AD; (2)AB=BC+AD. 18.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 (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 (2)若∠MFN=70°,求∠MCN的度数. 19.已知△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F. 求证:∠BAF=∠ACF. 20.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C=BC,D为BC边上的中点,CE⊥AD于点E,BF∥AC交C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垂直平分DF.

初二上几何证明题100题专题训练

C A B C D E P 图 ⑴八年级上册几何题专题训练100题 1、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2、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证:∠ADB=∠FDC 。 3、 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MA ⊥NA 。 4、已知:如图(1),在△ABC 中,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DE 过点P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且DE ∥BC .求证:DE -DB=EC .

5、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AE=BD, 连结EC、ED,求证:CE=DE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DE⊥BC且BC=10,求△DCE的周长。 8. 如图,已知△EAB≌△DCE,AB,EC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A=∠C=35°,∠CDE=100°,∠DEB=10°,求∠AEC的度数. A B C O M N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1.如图,△、△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点E在上.求证:△≌△. 2.如图,⊥于点D,⊥于点E,.求证:. 3.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D. (1)求证:∥; (2)若13,5,求的长. 4.如图:点C是的中点,∠∠,,求证:∠∠D. 5.如图,点D是上一点,交于点E,,∥ 求证:.

6.如图,⊥,⊥,垂足分别为E,D,.求证:. 7.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 8.如图,在△中,,∠90°,D是的中点,⊥,点E,F分别在,上,求证:. 9.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B,∠∠,求证:. 10.如图,已知∠∠,∠∠. 求证:.

11.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 12.如图,∥,E是上一点,交于点F,.求证:. 13.已知△和△位置如图所示,,,∠1=∠2. (1)求证:; (2)求证:∠∠N. 14.如图,∠90°,,⊥,⊥,垂足分别为D,E. 求证:△≌△. 15.如图,四边形中,E点在上,∠∠90°,且,. 求证:△≌△.

16.如图,在△中,,∠90°,D为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边上,且,连结、、. ①求证:△≌△; ②若∠30°,求∠的度数. 17.如图,在四边形中,∥,E为的中点,连接、,⊥,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 (2). 18.如图,在△中,、分别垂直平分和,交于M、N两点,与相交于点F. (1)若△的周长为15,求的长; (2)若∠70°,求∠的度数. 19.已知△中,是∠的平分线,的垂直平分线交的延长线于F. 求证:∠∠.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互补的两个角若相等,则两角都是直角 B .直线是平角 C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D .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互补角 2.如图2,AB ∥CD,AF 分别交AB 、CD 于A 、C 并且C E 平分∠DCF,∠1=800 ,则 等于( ) A .40° B .50° C .60° D .70° 2 3 3.如图3, ,那么 等于( ) A .180° B .360° C .540° D .720° 4.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条也平行 B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条也垂直 C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条也相交 D .以上结论中只有一个不正确 5、在△ABC 中,AC=BC >AB,点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 与△ABC 的任意两个顶点构 成△PAB, △PBC,△PAC 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 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6个 D.7个 6、△ABC 中,∠C=900,AC=BC,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垂足为点E,若AB=10 则△DBE 周长为( ) A .10 B.8 C.12 D.9 7.如图点D 在A B 上,点E 在A C 上并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 件后,仍无法判断△ABE ≌△AC D 的是( ) A.AD=AE B.∠AEB=∠ADC C. BE=CD D. AB=AC 8.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如果a >b,b >c,则a >c B.因为∠AOB =∠BOC,所以∠AOB 与∠BOC 是对顶角 D.因为两角的和是1800,所以两角互为邻补角 D. 若a >b,则ac >bc E B D C A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 几何证明的总结与练习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知识整理 一、知识梳理: 1、有关概念: 命题、公理、定理 (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的形式:如果…(题设),那么…(结论)。 命题中,结论正确的是真命题,结论错误的是假命题。 (2)公理: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3)定理:用推理的方法证明为真命题,且可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4)逆命题和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定理是互逆命题,那称它们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 2、重要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 ∵MN 垂直平分线段AB ∴PA=PB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 ∵PA=PB ∴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 定理: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 ∵OP 平分∠AOB PD ⊥OA ,PE ⊥OB ∴PD=PE 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如图: ∵PD=PE PD ⊥OA ,PE ⊥OB ∴OP 平分∠AOB ★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 (注意:必须先证明两个三角形都是RT ⊿,才能应用本判定定理;以前所学的ASA 、AAS 、SAS 、SSS 这四条判定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仍然适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如图: ∵∠C=90° ∴∠A+∠B=90° 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中点→想一半) 如图: ∵∠ACB=90°, 且点D 是AB 的中点 ∴AB CD 2 1 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M N B A P A B O D E P A C B A C B D A

初二数学 几何证明初步经典练习题 含答案

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理过程: ○1 作CM ∥AB ,则∠A= ,∠B= ,∵∠ACB +∠1+∠2=1800( ,∴∠A+∠B+∠ ACB=1800. ○ 2 作MN ∥BC ,则∠2= ,∠3= ,∵∠1+∠2+∠3=1800,∴∠BAC+∠B+∠C=1800. 2.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者等于60°。 3、.如图,在△ABC 中,∠C >∠B,求证:AB >AC 。 4. 已知,如图,AE 5. 已知:如图,EF ∥AD ,∠1 =∠2. 求证:∠AGD +∠BAC = 180°. 反证法经典例题 6.求证: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7.如图,在平面内,AB 是L 的斜线,CD 是L 的垂线。 求证:AB 与CD 必定相交。 8.2 一.角平分线--轴对称 9、已知在ΔABC 中,E为BC的中点,AD 平分BAC ∠,BD ⊥AD 于D .AB =9,AC= 13求DE的长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分析:延长BD交AC于F.可得ΔABD ≌ΔAFD .则BD =DF .又BE =EC ,即D E为Δ BCF 的中位线.∴DE=12FC=12 (AC-AB)=2. 10、已知在ΔABC 中,108A ∠=,AB =A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CD . 分析: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可得ΔBAD ≌ΔBED .由已知可得: 18ABD DBE ∠=∠=,108A BED ∠=∠=,36C ABC ∠=∠=.∴72DEC EDC ∠=∠=,∴CD =CE ,∴BC =AB +CD . 11、如图,ΔABC 中,E是BC 边上的中点,DE ⊥BC 于E ,交BAC ∠的平分线AD 于D , 过D 作DM ⊥AB 于M,作DN ⊥AC 于N .求证:BM =CN . 分析:连接DB 与DC .∵DE 垂直平分BC ,∴DB =DC .易证ΔAMD ≌ΔAND . ∴有DM =DN .∴ΔBMD ≌ΔCND (HL).∴BM =CN . 二、旋转 12、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E在BC 上,F在DC 上,BE +DF =EF . 求证:45EAF ∠=. C B A D E F D A B C B A E D N M B D A C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题有难度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题(提高题) 1.如图,在平面上将△ABC 绕 B 点旋转到△A/BC/的位置时,AA/∥BC,∠ABC=700,则∠CBC/为度. 2.如图,△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AC 边翻折1800形成的,若∠1:∠2:∠3=28:5:3,则∠a 的度数为 3.将直角三角形(∠ACB 为直角)沿线段CD 折叠使B 落在B/处,若∠ACB/=50°,则∠ACD 度数为______. 4.如图,已知BD 平分∠ABC,DE⊥AB 于E,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 的长为 5.如图,∠DEF=360,AB=BC=CD=DE=EF,求∠A 的度数。 6.已知△ABC≌△A/B/C/,△ABC 的三边为3、m、n,△A/B/C/的三边为5、p、q,若△ABC的各边都是整数,则m+n+p+q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7.长为L 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的取值范围为( ) 8.已知,如图,下列三角形中,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9.如图,ΔABC 和ΔBDE 是等边三角形,D 在AE 延长线上。求证:BD+DC=AD。 10.如图,已知AB>AD, ∠BAC=∠FAC,CD=BC.求证:∠ADC+∠B=1800. 11.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为AB,AC 边中点,连接CD、BE 并分别延长至F、G,使BE=EG,CD=DF,连接FA,GA.求证:AF=AG. 12.如图,△ABC 中,∠BAC=900,AB=AC,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 13.如图,已知△ABC中,AD平分∠BAC,E、F 分别在 BD、AD 上.DE=CD,EF=AC.求证:EF∥AB. 14.如图,∠A+∠D=1800,BE 平分∠ABC,CE平分∠BCD,点 E在 AD上. (1)探讨线段AB、CD 和BC 之间的等量关系;(2)探讨线段BE 与CE 之间的位置关系. 15.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的长. 16.已知,E 是AB 中点,AF=BD,BD=5,AC=7,求DC的长. 17.如图,在△ABC 中,∠B,∠C相邻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 D.求证:点 D 在∠A 的平分线上. 18.已知,在Rt△ABC 中,∠C=900,AC=BC,AD 为∠BAC 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C. 求证:△DBE 的周长等于AB的长. 19.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的角平分线,E、F 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0. 求证:DE=DF. 20.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 于F,交AC 的平行线BG 于点G,DE⊥GF,并交AB 于点E,连结EG.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理过程: ○ 1 作CM ∥AB ,则∠A= ,∠B= ,∵∠ACB +∠1+∠2=1800 ( ,∴∠A+∠B+∠ACB=1800 . ○ 2 作MN ∥BC ,则∠2= ,∠3= ,∵∠1+∠2+∠3=1800,∴∠BAC+∠B+∠C=1800. 2.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者等于60°。 3、.如图,在△ABC 中,∠C >∠B,求证:AB >AC 。 4. 已知,如图,AE 5. 已知:如图,EF ∥AD ,∠1 =∠2. 求证:∠AGD +∠BAC = 180°. 反证法经典例题 6.求证: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7.如图,在平面内,AB 是L 的斜线,CD 是L 的垂线。 求证:AB 与CD 必定相交。 8.2 一.角平分线--轴对称 9、已知在ΔABC 中,E为BC的中点,AD 平分BAC ∠,BD ⊥AD 于D .AB =9,AC=13求DE的长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分析:延长BD交 AC于F.可得ΔABD ≌ΔAFD .则BD =DF .又BE =EC , 即D E为ΔBCF 的中位线.∴DE=12FC=12 (AC-AB)=2. 10、已知在ΔABC 中,108A ∠=,AB =A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CD . 分析: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可得ΔBAD ≌ΔBED .由已知可得:18ABD DBE ∠=∠=,108A BED ∠=∠=,36C ABC ∠=∠=.∴72DEC EDC ∠=∠=,∴CD =CE ,∴BC =AB +CD . 11、如图,ΔABC 中,E是BC 边上的中点,DE ⊥BC 于E ,交BAC ∠的平分线AD 于D ,过D 作DM ⊥AB 于M,作DN ⊥AC 于N .求证:BM =CN . 分析:连接DB 与DC .∵DE 垂直平分BC ,∴DB =DC .易证ΔAMD ≌ΔAND . ∴有DM =DN .∴ΔBMD ≌ΔCND (HL).∴BM =CN . 二、旋转 12、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E在BC 上,F在DC 上,BE +DF =EF . C B A D E F D A B C B A E D N M B D A C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题专项练习 1.如图,△ABC、△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E在AB 上.求证:△CDA≌△CEB. 2.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 3.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1)求证:AC∥DE; (2)若BF=13,EC=5,求BC的长. 4.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 5.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求证:AE=CE.

6.如图,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BE=CD.求证:AB=AC. 7.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 8.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 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 9.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 10.如图,已知∠CAB=∠DBA,∠CBD=∠DAC. 求证:BC=AD.

11.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 12.如图,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求证:AF=DF. 13.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 (1)求证:BD=CE; (2)求证:∠M=∠N. 14.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 求证:△ACD≌△CBE. 15.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的重要定理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的重要定理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有关概念与性质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或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或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传递性) 3、平行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定义: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临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6、垂线的性质: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8、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边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9、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1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于角度计算中)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用于证明两个角度比较大小) 1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12、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13、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 2nn 条对角线. 14、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用(2)n ·180°除以n,每个外角度数:360°除以n。 1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7、角平分线:⑴画法:(课本48页,必须要掌握)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18、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1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八年级几何证明专题训练(50题)

O E D C B 八年级几何证明专题训练 1. 如图,已知△EAB ≌△DCE ,AB ,EC 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A =∠C =35°,∠CDE =100°,∠DEB =10°,求∠AEC 的度数. 2. 如图,点E 、A 、B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D 与BC 交于点O, 已知∠CAE=∠DBF,AC=BD.求证:∠C=∠D 3.如图,OP 平分∠AOB ,且OA=OB . (1)写出图中三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 (2)从(1)中任选一个结论进行证明.

4. 已知:如图,AB=AC,DB=DC,AD的延长线交BC于点E,求证:BE=EC。 5. 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8°,求∠B和∠C的度数。 6. 如图,B、D、C、E在同一直线上,AB=AC,AD=AE,求证:BD=CE。 7.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如果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如果是 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 命题:有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8. 如图,在△ABC中,∠ACB=90o, D是AC上的一点,且AD=BC,DE AC于D,∠EAB=90o.求证:AB=AE. 9. 如图,等边△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B,P,Q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ABP=∠ACQ,BP=CQ,问△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10. 如图,△ABC中,∠C=90°,AB的中垂线DE交AB于E,交BC于D,若AB=13,AC=5,则△ACD的周长为多少

11. 如图所示,AC ⊥BC ,AD ⊥BD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CE =DF. 12. 如图,已知△ABC 中,∠ACB =90°,AC =BC ,BE ⊥CE ,垂足为E ,AD ⊥CE ,垂足为D. (1)判断直线BE 与AD 的位置关系是____;BE 与AD 之间的距离是线段____的长; (2)若AD =6 cm ,BE =2 cm ,求BE 与AD 之间的距离及AB 的长. 13. 如图,已知 △ABC 、△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E , 求证:BD=CE B A E D C

初二上几何证明题题专题训练好题汇编

初二上几何证明题题专题训练好题汇编

初二上几何证明题题专题训练好题汇编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八年级上册几何题专题训练50题 1. 如图,已知△EAB≌△DCE,AB,EC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A=∠C=35°,∠CDE= 100°,∠DEB=10°,求∠AEC的度数. 2. 如图,点E、A、B、F在同一条直线上,AD与BC交于点O, 已知∠CAE=∠DBF,AC=BD.求 证:∠C=∠D 3.如图,OP平分∠AOB,且OA=OB. (1)写出图中三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 (2)从(1)中任选一个结论进行证明. 4. 已知:如图,AB=AC,DB=DC,AD的延长线交BC于点E,求证:BE=EC。 5. 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8°,求∠B和∠C的度数。 7.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 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如果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 命题:有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8. 如图,在△ABC中,∠ACB=90o, D是AC上的一点,且AD=BC,DE AC于D, ∠EAB=90o.求证:AB=AE. 9. 如图,等边△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B,P,Q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ABP= ∠ACQ,BP=CQ,问△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10. 如图,△ABC中,∠C=90°,AB的中垂线DE交AB于E,交BC于D,若AB=13,AC=5,则△ACD 的周长为多少 11.如图所示,AC⊥BC,AD⊥BD,AD=BC,CE⊥AB,DF⊥AB,垂足分别是E,F,求证:CE=DF. 12. 如图,已知△ABC中,∠ACB=90°,AC=BC,BE⊥CE,垂足为E,AD⊥CE,垂足为D. (1)判断直线BE与AD的位置关系是____;BE与AD之间的距离是线段____的长; (2)若AD=6 cm,BE=2 cm,求BE与AD之间的距离及AB的长. 13. 如图,已知△ABC、△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E, 求证:BD=CE 14. 如图,△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求证:?BC=3AD. 15. 如图,四边形ABCD中,∠DAB=∠BCD=90°,M为BD中点,N为AC中点,求证:MN⊥ AC. 16、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C=45°,CD⊥AB于点D,BE平分∠ABC,且BE⊥AC 于点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1)求证:BF=A C; (2)求证:DG=DF. 6. 如图,B、D、C、E在同一直线上,AB=AC,AD=AE,求证:BD=CE。 B A E D C

八年级几何证明题集锦及解答值得收藏

八年级几何全等证明题归纳 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CB=45°,BD⊥CD.过点C作CE⊥AB 于E,交对角线BD于F,点G为BC中点,连接EG、AF. 求证:CF=AB+AF. 证明:在线段CF上截取CH=BA,连接DH, ∵BD⊥CD,BE⊥CE, ∴∠EBF+∠EFB=90°,∠DFC+∠DCF=90°, ∵∠EFB=∠DFC, ∴∠EBF=∠DCF, ∵DB=CD,BA=CH, ∴△ABD≌△HCD, ∴AD=DH,∠ADB=∠HDC, ∵AD∥BC,

∴∠ADB=∠DBC=45°, ∴∠HDC=45°,∴∠HDB=∠BDC—∠HDC=45°, ∴∠ADB=∠HDB, ∵AD=HD,DF=DF, ∴△ADF≌△HDF, ∴AF=HF, ∴CF=CH+HF=AB+AF, ∴CF=AB+AF. 2.如图,ABCD为正方形,E为BC边上一点,且AE=DE,AE与对角线BD交于点F,连接CF,交ED于点G.判断CF与E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垂直. 理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D=∠CBD,AB=BC, ∵BF=BF, ∴△ABF≌△CBF, ∴∠BAF=∠BCF, ∵在RT△ABE和△DCE中,AE=DE,AB=DC, ∴RT△ABE≌△DCE, ∴∠BAE=∠CDE, ∴∠BCF=∠CDE,∵∠CDE+∠DEC=90°, ∴∠BCF+∠DEC=90°, ∴DE⊥CF. 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o,AB=AD,DE⊥CD交AB 于E,DF平分∠CDE交BC于F,连接EF.证明:CF=EF 解: 过D作DG⊥BC于G. 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BGD为正方形, ∵DE⊥DC ∴∠ADE+∠EDG=90°=∠GDC+∠EDG, A E B F C D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

几何证明: 【例1】.已知:如图6,△BCE 、△ACD 分别是以BE 、AD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且BE AD =,△CDE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BCE=90°∠ACD=90° 在△ECB 和△ACD 中 ∠BCE=∠BCA+∠ACE BE=AD ∠ACD=∠ ACE+∠ECD ∠BCE=∠ACD ∴∠ACB=∠ECD EC=CD ∵△ECD 为等边三角形 ∴△ECB ≌△DCA( HL ) 、 ∴∠ECD=60° CD=EC ∴BC=AC 即ACB==60° ∵∠ACB=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BC > AB ,AD=DC 。BD 平分∠ABC 。求证:∠A+∠C=180°. 证明:在BC 上截取BE=BA,连接DE, ∴∠A=∠BED AD= DE ∵BD 平分∠BAC ∵AD=DC ∴∠ABD = ∠EBD ∴DE=DC 在△ABD 和△EBD 中 得 ∠DEC=∠C AB=EB ∵∠BED+∠DEC=180° ∠ABD = ∠EBD ∴∠A+∠C=180° BD=BD △ABD ≌ △EBD (SAS ) 1、线段的数量关系: 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到一个三角形中证明线段相等。 ①倍长中线 # 【例. 3】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30B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 求证:2BD CD = 证明:延长DC 到E ,使得CE=CD,联结AE ∵∠ADE=60° AD=AE ∵∠C=90° ∴△ADE 为等边三角形∴AC ⊥CD ∴AD=DE ∵CD=CE ∵DB=DA 》 ∴AD=AE ∴BD=DE ∵∠B=30°∠C=90° ∴BD=2DC ∴∠BAC=60° 图6 D C B E A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基础题训练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基础 题训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八年级上十一章到十三章基础题训练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1.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其中∠BAE=∠BCE=∠ACD=90°,且BC=CE,求证:△ABC与△DEC全等. 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3.如图,△ABC中,BD是角平分线,点E,F,G分别在边AB,BC,AC上,连接DE,GF,且满足GF∥BD,∠1=∠2,若∠AED=70°,求∠2的度数. 4.(1)如图(1),已知,在△ABC中,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C=50°.求∠DAE的度数; (2)如图(2),已知AF平分∠BAC,交边BC于点E,过F作FD⊥BC,若∠ B=x°,∠C=(x+36)°, ①∠CAE=(含x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F的度数. 5.如图,△ABC中,∠A=40°∠B=76°,CE平分∠ACB,CD⊥AB于点D,DF⊥CE 于点F,求∠CDF的度数. 6.已知:如图,∠BAC=∠DAM,AB=AN,AD=AM,求证:∠B=∠ANM. 7.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BCE=∠ACD=90°,∠BAC=∠D,BC=CE.(1)求证:AC=CD; (2)若AC=AE,求∠DEC的度数. 8.如图,已知AB=CD,AE⊥BD,CF⊥BD,垂足分别为

E,F,BF=DE,求证:AB∥CD. 9.如图,点A、F、C、D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F=DC,∠A=∠D,BC∥EF,求证:AB=DE. 10.已知△ABC中,∠ABC=∠ACB,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求证:BE=CD. 11.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AC∥DF.求证:BE=CF. 1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 (2)若∠1=42°,求∠BDE的度数. 13.如图,在△ABC中,AB=AC,作AD⊥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作AE∥BD,CE⊥AC,且AE,CE相交于点E,求证:AD=CE.14.如图,点C,E,F,B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BC异侧,AB∥CD, AE=DF,∠A=∠D.求证:AB=CD. 15.如图,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BE∥DF,∠A=∠F,AB=FD.求证:AE=FC. 16.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 求证:AD=BC. 17.如图,△ABC中BD、CD平分∠ABC、∠ACB,过D作直线平行于BC,交AB、AC于E、F,求证:EF=BE+CF. 18.如图,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并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各点坐标.

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经典模型

等边三角形的经典模型 1.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六个结论:①AD=BE;②PQ∥AE; ③AP=BQ;④DE=DP;⑤∠AOB=60°;⑥OC平分∠AOE. 2.(10分)如图,点P、Q分别是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接AQ、CP交于点M. (1)求证:△ABQ≌△CAP; (2)当点P、Q分别在AB、BC边上运动时,∠QMC的大小变化吗?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直接写出它的度数. (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

3.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为直线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边△ADE (顶点A 、D 、E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 . (1)如图1,当点D 在边BC 上时,求证:①BD=CE ,②AC=CE+CD ; (2)如图2,当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E+CD 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 、CE 、C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D 在边BC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 、CE 、C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4.(H 卷·25)如图,已知等边△ABC ,延长BC 至D ,E 在AB 上,使AE=CD ,连接DE ,交AC 于F 点,过E 作EG ⊥AC 于G 点.求证:FG= 2 1 A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