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小时中学科目二讲义答案版(黑色加粗为答案)

10小时中学科目二讲义答案版(黑色加粗为答案)

10小时中学科目二讲义答案版(黑色加粗为答案)
10小时中学科目二讲义答案版(黑色加粗为答案)

有道考教师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必备考点速览

10小时急救班专用讲义

目录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4)

1.教育的涵义 (4)

2.教育的属性 (4)

3.教育的起源 (5)

4.古代学校形态形成 (6)

5.“六艺” (6)

6.“四书”“五经” (6)

7.古代希腊的教育特征 (6)

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6)

9.近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7)

10.现代教育的特点 (7)

1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7)

1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9)

13.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9)

1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0)

15.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1)

16.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12)

17.教育功能的类型 (12)

18.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12)

19.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13)

20.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14)

21.教育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14)

22.简述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5)

2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5)

24.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6)

2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启示 (16)

26.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7)

27.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17)

28.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8)

29.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8)

30.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 (19)

31.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19)

32.全面发展教育 (20)

33.现代学制的类型 (20)

34.我国学制发展 (21)

35.建立学制的依据 (21)

36.义务教育的特点 (21)

模块二中学课程 (22)

1.课程的分类 (22)

2.课程理论流派 (24)

3.简述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25)

4.简述我国课程内容的文本形式 (25)

5.简述泰勒目标设计模式 (26)

6.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27)

7.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27)

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 (28)

9.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评价 (29)

模块三中学教学 (29)

1.简述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9)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30)

3.简述备课的内容(要求) (30)

4.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要求) (30)

5.中学生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30)

6.测验的质量指标 (31)

7.教学过程的本质 (31)

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31)

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32)

10.简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33)

11.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33)

12.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37)

1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37)

14.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38)

1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8)

16.教学评价 (39)

17.常见的教学模式 (39)

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40)

1.感觉规律 (40)

2.知觉的基本特征 (40)

3.社会知觉的种类 (41)

4.错觉 (42)

5.注意的种类 (42)

6.注意的品质 (42)

7.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述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43)

8.记忆的分类 (44)

9.遗忘的规律 (44)

10.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44)

11.再认、再现 (45)

12.关于遗忘的学说 (45)

13.简述如何依据记忆规律组织复习 (46)

1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47)

15.思维的种类 (47)

16.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47)

17.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 (47)

18.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激发兴趣) (48)

19.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8)

21.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49)

22.学习的概念 (50)

23.学习的分类 (50)

2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51)

25.认知学习理论 (51)

2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2)

2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2)

28.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52)

29.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53)

30.操作技能的保持和练习 (53)

31.学习动机的分类 (53)

3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54)

33.学习动机理论 (54)

34.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5)

35.学习迁移的概念 (56)

36.学习迁移的种类 (56)

37.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57)

38.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57)

39.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方法) (58)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58)

1.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58)

2.情绪的种类 (58)

3.情感的种类 (59)

4.自我防御机制 (59)

5.意志的品质 (60)

6.简述意志的动机冲突形式 (60)

7.人格的特征 (60)

8.简述气质类型及其教育启示 (61)

9.简述性格的基本结构(特征) (61)

10.认知风格 (61)

11.自我调控系统 (62)

12.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62)

13.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2)

14.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性差异 (63)

15.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63)

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64)

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64)

2.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64)

3.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及途径 (65)

4.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66)

5.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66)

模块七中学德育 (66)

1.品德的心理结构 (66)

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68)

4.德育的概念 (69)

5.德育的主要内容 (69)

6.德育过程的含义 (69)

7.德育过程的矛盾 (69)

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70)

9.德育的原则 (70)

10.简述中学生德育的方法 (73)

11.简述德育的途径 (74)

模块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74)

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74)

2.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74)

3.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74)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75)

5.课堂管理的原则 (75)

6.课堂管理的功能 (75)

7.简述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75)

8.课堂纪律的类型 (75)

9.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 (76)

10.简述如何维持好良好的课堂纪律 (76)

11.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原则 (76)

12.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 (76)

13.中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76)

14.简述班主任研究学生的方法 (77)

15.班主任研究学生的基本要求 (77)

16.简述班主任操行评定语的要求 (77)

17.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77)

18.罗森塔尔效应 (77)

19.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78)

20.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五个阶段 (78)

2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78)

22.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79)

23.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79)

附:材料分析预测(10个) (80)

教育学(3个): (80)

1.教学原则略 (80)

2.德育原则略 (80)

3.课堂问题行为 (80)

心理学(7个): (81)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81)

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83)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84)

4.韦纳归因理论 (85)

5.学习动机理论 (86)

6.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包含思维特点) (87)

7.抑郁症 (89)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教育的涵义

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2)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属性,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与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模拟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动物界不存在教育。(辨析题)

答:正确。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由此可知,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2.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所以生产力水平低则意味着教育发展水平低。(辨析题)

答:错误。生产力水平低并不意味这教育发展水平也低。因为虽然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等,但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与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这就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

(2)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该学说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4)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模拟题】

1.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古代学校形态形成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5.“六艺”

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6.“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7.古代希腊的教育特征

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

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教育与劳动生产相脱离;(2)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模拟题】

1.“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2.()强调应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A.古雅典教育

B.古斯巴达教育

C.古埃及教育

D.古印度教育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现代社会

9.近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10.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①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②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

③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

第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第二,启发诱导的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第三,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五,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学记》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①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②教学原则

第一,教学相长原则。

第二,预时孙(xùn)摩原则——“禁于未发谓之预,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此四者,教之所由也”。这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集体教育原则。

第三,长善救失原则。

第四,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第五,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

④论教师

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

【模拟题】

1.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5.“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

A.藏息相辅

B.启发诱导

C.教学相长

D.长善救失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

问答法、助产术、产婆术、启发诱导法

(2)柏拉图

《理想国》,哲学王;“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灵魂说;实施德、智、体,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观点。

(4)昆体良

其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原本应为《雄辩术原理》),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模拟题】

1.在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2.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政治学》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3.昆良体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13.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培根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它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第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

《爱弥儿》,教育要遵循自然

(4)康德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第一人。

(5)洛克

《教育漫话》;“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6)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第一次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模拟题】

1.《爱弥儿》的作者是()

A.斐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俊

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的人是()

A康德 B孔德 C培根 D洛克

3.“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是()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论》

1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其主要观点有:

第一,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第二,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第三,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第四,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清晰明确地感受新教材)、联想(由个别到一般,形成概念)、系统(新旧观念的组合)、方法(练习)

(2)英国斯宾塞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教育是教人们为完美生活而准备。

(3)杜威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其主要思想有:

第一,提出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第二,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第三,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模拟题】

1.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洛克

2.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3.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始于( )

A.《普通教育学》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爱弥儿》 D.《大教学论》

15.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2)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1930年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6.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1)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其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

(2)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倡导发现法。

(3)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4)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5)法国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6)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

(7)苏联巴班斯基提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17.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模拟题】

1.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辨析题)

答:错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人。因为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教育最直接、最基本的功能。所以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本题说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创造社会财富,混淆了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区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教育的隐性功能与负向功能是同一概念。(辨析题)

答:错误。教育的隐性功能与负向功能不是同一概念。教育的负向功能指的是教育对社会或教育对个体的消极阻碍功能;而教育的隐性功能指的是在教育的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教育目的不相符的、非预期的功能。可见隐性功能并不一定是阻碍功能,所以隐性功能不一定是负向功能,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8.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3)教育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功能

(4)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5)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模拟题】

1.教育必然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辨析题)

答:错误。教育的发展未必会直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为教育的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即教育大多时候是积极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但是有时也会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当社会发展了,而旧的教育思想不能适应新的政治发展要求时,教育对社会进步就起着消极作用。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9.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第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第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第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第三,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模拟题】

1.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决策者的观念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政治制度

D.社会需求

2.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3.现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说明()。

A.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科学知识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主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4.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20.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第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第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第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第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第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模拟题】

1.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经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3.教育可以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辨析题)

答:正确。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可以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因为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利等,但是教育可以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形成政治舆论,同时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所以教育是可以影响政治的发展方向的,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21.教育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第四,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力量。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模拟题】

1.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2.我国古代社会提出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这体现了()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技

3.我因从汉代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说明了教育( )。

A.能够传递与保存文化

B.能够选择文化

C.能够创造文化

D.能够更新文化

22.简述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育内容的继承;

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

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2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

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威尔逊等。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有墨子、荀子、洛克、华生等。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4.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

首先,遗传是先天性因素,它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再次,学校的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而且有专门的教师有效地控制和影响着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

最后,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

【模拟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社会环境

B.教育

C.遗传

D.学校教育

2.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由高到低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等。其中,“圣人”是先知先觉者,无需教育;而“斗筲”之性不可移,教也无用。这种观点属于()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主导论

C.遗传决定论

D.外因决定论

3.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成熟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2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启示

【模拟题】

1.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2.有的学生虽然身患残疾,但是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明显快人一筹。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体差异性

26.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27.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教育法》规定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主要指教育为谁服务和教育自身的发展方向;(2)教育目的,即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3)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模拟题】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正确的是()。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

C.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

2.教育方针就是教育目的。(辨析题)

答:错误。教育方针概念范围是大于教育目的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所以题干中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本题说法错误。

28.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9.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孟轲、裴斯泰洛齐

基本观点:

①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

②首先,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③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④优点:个人本位论反对封建蒙昧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⑤缺点:但它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人对社会的需要的观点是片面的,可能导致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

(2)简述社会本位论的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孔子、涂尔干、孔德、柏拉图(图图特恐塞车)

基本观点:

①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

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的目的。

2015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写作思路分析

2015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写作思路分析 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 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请根据你对这句话得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得少于1000字。 【写作思路】 首先,立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对待学生的过失、错误,教师应耐心、宽容。其次,论证自己的观点。从实际教学中或者中外历史上举例说明,如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 从理论上提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有具有多种智慧,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接纳、平等的基础上,唤醒和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 2、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和学生真诚沟通都不是件简单的事。特 别是现在的学生,虽然见识广,多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他们并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也很尖锐。许多老师都说越来越难和学生沟通了。 请以“沟通”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不得少于1000字。 【写作思路】

首先,时代在变化,师生间的沟通也在发生变化。把学生当朋友是当前的一大趋势,这样可以彼此敞开心扉,更有利于师生沟通。其次,考生要从沟通的重要性角度论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最后,考生将论据引向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隐性话题,从而说明沟通的必要性作用。 3、材料: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 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那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自己学会修理呢!”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少于1000字。 【写作思路】 首先,立论。创造性是形成创造力的源泉。任何科学的探讨与创造发明都离不开这种思维。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关系到他们今后创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由此类也”。 (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 (7)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并提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中学综合素质作文万能范文

把孩子交给世界 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圆的,一种是有棱角的。 看到一则关于教育的趣闻。有一年,中国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的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学生不分品德优劣、能力高低;小学二年级学生仍然不识字;孩子们重视音体美教育,轻视数理化教育;课堂纪律不好,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这个参访团的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非常糟糕。 同一年,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也有考察后的感想:中国小学生上课纪律很好,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学生不敢讲话;中国学生回家还需做作业;以分数排列优劣。 美国考察团认为,中国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中国的科学文化也许会在20年内赶超美国。 但30多年过去了,两个参访团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被人不看好的美国式教育越来越被 人推崇,而被人看好的中国式教育却越来越受人诟病。 这则趣闻事实上是一个关于教育的“天问”,教育到底是什么?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有一首诗《其实有一百》里面写道:“儿童,是有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个。”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其实不 是属于你们的,而是属于世界的。你不能占有他们,而应该由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马拉古兹的教育观点非常鲜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最后才是知识教育。 而我们的教育,知识被看成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有了“知识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 力、人性的教育、劳动技能、实践技能等等,都可以一并解决了。事实上,这是教育最大的 悲哀。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 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有的竟然选择自杀。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给5岁的女儿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一部手机、20块钱,然后让她自己去幼儿园。最初一段时间,他每天跟在女儿后面。后来,这女孩就自己上幼儿园了。很多人都在背后说:“天下哪有这样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没有人看到,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 美国一位名叫安妮·斯通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我的孩子上学了,我把他交给你— 世界。请你轻轻挽起他的手,告诉他应知之事。让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英雄所在;每有奸诈之人,必有义士;每有敌人,必有朋友在旁相助。告诉他为成功可以付出百倍精力

综合素质作文范文10篇

1.请以“教育从心开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早就被人们提出来了,但一般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指对学生的关爱,而我认为它更深、更广的含义应该指教育的机智。被人们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那么,它不是一门艺术吗?因为艺术需要体现美和创造性,而教育正好体现了这个特点,一个搞艺术的人,难道不需要用心吗?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给学生师爱。教育如果没有爱无疑于茫茫沙漠没有水源。但这“爱”,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方式恰当的爱能让学生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与幸福,这种爱如同涓涓的细流能让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滋养;反之会让学生感受到火上浇油的烦躁与愤恨。要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爱”。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在教学中讲究技巧。我的音乐老师李巧红的成功教学案例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班新选的那个音乐委员因为胆量小放不开,高音部分总是上不去,李老师就对她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这首歌更好听,我想跟着你学,请把我也当你的同学,放开了唱,一定能唱好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以后,自信点燃了她学习的激情,笑容随时在她脸上绽放。就是这句微不足道的鼓励却让这个学生得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我想起人们常说的: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学生辉煌的人生,也可以摧毁学生理想的城堡。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注意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遭遇偶发事件一定要冷静,要处理得灵活。有的年轻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硬逼学生交出看的书籍,可有的学生就是不愿交,于是和学生抢、厮打,最终不了了之。用一个眼神、一句话去提示他,让他自己把书收到课桌下,下课后再找他谈。难道这不是良策吗?课堂上还有更多的偶发事件,比如教室突然飞进不速之客,并且已经虏获了学生的心,不妨就此开一个“如何保护动物”的主题班会;再比如罕见的白雪让学生目不转睛的时候,何不让他们一次看个够? 当今这个社会只要你能取得教师资格证,能被学校聘用,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就这一点来说当老师很容易,但要成为学生的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教育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品质,成为学生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

中学综合素质范文综合素质提升800字作文高中生

中学综合素质范文综合素质提升800字作文高中生 做一个有素质的中学生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的怎么样,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怎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在每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要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走上街头,不时看见有人乱扔垃圾,随处可见乱停的车辆,横闯马路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公交车时很少能见到排队有序的,能主动让座的更是不多见,即便自己身边站着年迈的老人和稚嫩的孩子。说实在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些不文明的事有损自己的形象,但是有些人明知故犯,就是为了多坐一会,少走一点路,这样省了是省了,但值得吗? 奇怪的是,在管理比较规范的地方,上述情况就很少发生。只要在红绿灯上装个摄像头,车主们人人守法,不闯红灯。在巡警查违停的地段,车主更是遵守法律法规,乖乖的把车停到地下车库。这样的人,算是有素质吗?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废纸垃圾,不随口讲脏话,粗话,就是有素质。把素质谈得更大些,那就是我们

个人必须遵守的中学生守则。晚上熄灯了,你有没有按时睡觉。每周升旗,你是不是穿着正确、整洁。在老师面前和在同学面前,你是不是表里如一……、 其实在校园,粉刷得白白的墙壁,为什么过不了多久,到处是感觉刺眼、让人心烦的大脚印,大手印?草坪上也被人踩出了小路,花花草草稀稀疏疏。就连花坛里的泥土也被人挖得到处都是。只是有素质的人做出的事吗? 要做到有素质并不难。素质其实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举手之劳的行动。所以,要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而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不但能在各方面严于律己,处处为别人着想,还会努力用自己的素质去积极地影响他人。一个缺乏基本素质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有所作为。一个一点素质都没有的人,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厌恶,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许多犯了法的人,就是因为缺乏应有的素质而追悔莫及。而一个高素质的人,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是一个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无疑这样的人给别人的感觉是亲切友善,令人敬仰。 把孩子交给世界

综合素质(中学)历年写作真题

历年写作真题 1、2016下半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某领导谈到,快递业务的便捷,形成了邮政的一种新业务:为高校学生服务,可把积攒的脏衣服寄洗,再通过快递寄回。这一现象引发社会热议。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解析:本题主要立意在于应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而且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是社会全方位共同努力的后果。可以简单通过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的便捷,同时带来问题现象的导入,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父母教育方式以及娇惯、过分溺爱,造成学生的惰性以及独立性差; 二、快递业务的发达,提供业务需求,上门取件,送到家门; 三、现代教育模式重视孩子知识和智力教育,忽视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2、2016上半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生活,如果命运将你推向任何一种,都别奇怪,别怨天尤人,它并没有剥夺你幸福的权利。在任何一种生活里,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中公教师研究院提供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解析: 一等(50- 38)紧密围绕教育背景、教师身份写作,立意切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坦然接受生活(或学习)的挫折”“享受做教师的幸福”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站在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教育学知识点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综合复习第一章 第一章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1、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 12、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3、古代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14、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完善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国家建立公有制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掌心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5、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①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②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入仓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③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④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⑤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增长率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16、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1.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2.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3.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17、简述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复习资料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资料 6.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中: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进入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 7.素质教育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发展(2)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了和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8.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9.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团队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写作真题解析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写作真题解析 中公资深讲师马小芳主要来分析下科目一中的写作,写作在整个综合素质的考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此题占了三分之一的分值,可以说,作文一旦跑题偏题,那么科目一的考试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的。今天中公资深教师马小芳老师将主要对2015年上半年中学综合素质写作真题进行解析,相信会对考生有很大帮助。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材料: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太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主题,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 【真题详解】 一、审题 (1)类型:材料作文 (2)文体:论说文 (3)字数:1000字以上 二、立意 题目要求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因此需要确定立意。 确定立意的方法主要有关键词分析法、因果关系分析法和主体分析法,通过阅读材料,本题适合采用关键词分析法来寻找立意。 (1)找关键词 山、水、风、云,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 (2)找逻辑关系 山、水、风、云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个性,没必要模仿和攀比。依从内心行事,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盲从,做真实的自己。 (3)解析关键词的含义 ①山、水、风、云可以指生命体的事业、理想、风格、个性…… ②都有自己的长处:引申为擅长的领域,如擅长的学科、特长、教学方式和个性特征等。 ③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面对别人的评论和猜测,不要太过在乎,不要因为别人的否定,而放弃做自己。 ④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根据自己的特点行事,不盲从别人,依照内心行事,做最真实的自己。 (4)立意 把事业坚持到底 追求理想的路上不盲从 顺应自我风格,实现自身价值 做真实的自己,扬个性的风帆 坚持个性,释放自我 三、结构 (一)五段三分式 P1 开头 P2 分论点一 P3 分论点二

中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 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 (1)原始社会: 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

(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 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 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 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 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 (3)封建社会 中国:战国——清末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 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 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 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 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素质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素质评价 中学生评语1 你基本上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有所改善。待人从不斤斤计较是你的优点,但可惜平时较贪玩,浪费了不少时间,因而学习成绩未能有更大的进步。你要清楚: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取得成功。平时值日及大扫除中你马虎应付了事,不听组长指挥。希望你今后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当中,抓紧时间,奋起直追,争当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给点信心自己,你一定能行的。 中学生评语2 你生性活泼,善于与同学交往,人缘好。值日生工作,你能够服从安排,认真完成。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认识到自己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本学期成绩比上学期有明显的进步,但有时粗心大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成绩有所提高。希望今后能保持已经取得的成绩,多关心班集体,注意克服缺点,养成谦逊踏实的

品格,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中学生评语3 你是个品行优良的女孩,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能虚心请教他人。经过努力,本学期成绩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劳动中,你积极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希望今后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克服各种困难,将各科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档次,争取在下个学期中有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 中学生评语4 你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你是个听话懂事、善解人意、诚实质朴、令人信任的女孩。各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有计划,有条理。学习刻苦,能从严要求自己,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平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的文娱活动。希望你能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争取学习成绩百尺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复礼、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六艺 2、孟子:(亚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 4、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 5、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オ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内容有: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西方教育名家名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细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二、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含义: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动) 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 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一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 6、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与管理、治疗与咨询的区别)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8、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④有目的、有意识地⑤培养③(影响)人的②社会实践①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一学校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 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枸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

【精选资料】中学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过程。(学校系统,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____、近代的____。(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5、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学校教育系统)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 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____。"提出____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化社会) 9、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 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升学,就业) 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化、职业中学____化的趋势。(职业,普通) 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六艺:________。(礼、乐、射、御、书、数) 14、春秋战国时期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私学) 15、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____、____"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科举) 17、宋代以后,____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大学》、《中

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中公教育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心理学常考经典理论汇总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理论大多来自西方,大部分考生在理解方面比较费力,所以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小编帮广大考生梳理了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经典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时起,成为成就动机的组成部分。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把成就作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