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城融合”视角下昆明经开区产业调整实例研究

“产城融合”视角下昆明经开区产业调整实例研究

“产城融合”视角下昆明经开区产业调整实例研究

摘要: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使得许多产业园区功能结构过于单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产业发展速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受限。本文在“产城融合”理念基础上,以云南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布局为例,通过对当地片区实地调研,从“产城融合”视角对产业布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创新发展思路及调整方向,从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一体,多边融合三个层次提出产业调整的方向及对策,为当地各片区经济发展主体向生产、服务、消费多元化发展,创新产业发展途径,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调整;产城融合;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随着昆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以产业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使产业园区功能结构亟待调整,主要表现在居住、交通、教育、商贸等设施建设不足,导致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产业发展速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地方产业发展,“产城融合”产业调整思路下的调整政策对于现今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 “产城融合”概念及内涵

蒋华东(2012)以四川天府新区为例,提出产城融合为

两个独立的对象体――城市业态(新区产业业态)和城市形态[1]。林华(2011)认为,产城融合就其实质而言,即为居住与就业的融合[2]。“产城融合”的实现,将形成产业发

展与城市功能优化互促,一方面,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支撑,另一方面,城市化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与服务环境,两者共同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

“产城融合”在空间层级上,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的融合,即开发区内部生产与生活功能的匹配发展。在开发区生产功能较为完备的基础上,注重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满足生产性服务的针对性配套需求,保障开发区内部职工生活便利性与独立性,实现与城市化功能的一致性,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多元化综合性城区的转变。二是开发区和城区的融合。注重与临近区域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发区与周边城区之间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要在功能上紧密联系,实现良性互动,即开发区为周边区实现完备的生产功能,周边城区为开发区提供完善的生活性服务。

符合“产城融合”理念的区域可概括为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产业体系作为核心驱动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相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城区。

2 昆明经开区“产城融合”现状

2.1 基本现状

昆明经开区分为牛鸣片区、羊甫片区、信息产业基地片区、洛羊片区、大冲片区、普照海子片区、清水片区、黄土坡片区等八大片区(如图1),现已形成了以昆明信息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大冲机械装备产业园、羊甫昆明出口加工区、王家营物流片区、清水生物医药产业园及牛街庄鸣泉起步区等7个特色产业园区齐头并进的的“一核七园”空间布局,逐步实现了本地产业的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构建了集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多元特色产业体系。

但园区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能力弱,缺乏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产城融合”协作

效应较低,社保体系、交通、通讯、教育、医疗、城市规划等方面落后于产业发展。

2.1.1 牛鸣片区、羊甫片区

总体上,牛鸣片区、羊甫片区与昆明主城区接壤,城市化程度较高,人口密集,属于城市化建设较为完善,但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足的片区。

牛鸣片区为发展食品加工、食品批发、科技研发及配套居住为主的经开区起步区。目前片区以期依托现有基础条件,加强光电子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通过完善商业服务,形成“复合型”城市区,融入巫家坝片区“城市副中心”整体格局。

羊甫片区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该片区以出口保税工业为主,以“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工业为核心产业。目前羊甫片区以期充分依托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形成具备科研、行政办公、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职能的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并通过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推动周边村镇改造。昆明出口加工区、新嘉源物流配送中心等现均位于羊甫片区。

在生活配套服务方面,牛鸣片区及羊甫区都较为齐全,基本达到城市化建设要求。

2.1.2 信息产业基地片区、洛羊片区、大冲片区、普照

海子片区

信息产业基地片区为以发展电子科技、光电子信息能源、新材料产业为支撑的经开区核心区。现该片区包括产业类别较杂:茶业、制造加工厂、物流、信息科技类、机械加工、养殖场等亦在信息产业基地片区之内。该片区生活、生产性服务较为丰富,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洛羊片区为经开区商贸物流园区,主要以发展现代化物流中心为核心,目前主要依托片区优越的外向型交通区位条件,以期建设成为现代新昆明的“国际陆港”,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区。王家营商贸物流位于该片区,该片区以物流为主要产业,其他产业稀少,配套设施分布较为集中。

大冲片区为经开区优先发展数控机床、精密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工业片区,以期建设成以高新科技和先进加

工制造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区。该片区东部以山地居多,产业及生产、生活性服务集中于片区的西南部,产业种类较多,规模较小,竞争实力较弱。大冲片区城市配套类设施较为贫乏,城市化配套能力较弱。

普照海子片区为以高新技术、科技研发和商贸物流产业为主的昆明东部产业新区。该片区现有远大物流基地、云南省官渡工业园、昆明空港经济区等产业园区,生活配套较为分散,生活居住等功能基本能实现,但尚未达到城市化程度。

总体上,从片区产业类型及生活配套服务分析,以上四大片区均属产业带动能力较强,城市化功能建设不够完善的片区,且大部分片区(如信息产业基地片区、洛羊片区)产业特色较为鲜明。

2.1.3 清水片区、黄土坡片区

黄土坡片区为经开区生活服务区,而其北部的清水片区为生物医药园区和重要的生物产业发展基地。现该片区现为经开区重新规划再造的重点片区。该片区现有产业稀少、配套设施基本能满足居民保障,有少数学校、超市、农贸市场等,且较为分散,大部分区域配套不够完善。总体上,该片区属于产业结构模糊,城市化建设欠缺的片区。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带动能力不足。如牛鸣片区、羊甫片区两大片区接近昆明主城区,配套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配备齐全,整体产

业发展较慢,作为原有基础产业的食品业涉及企业较多,企业实力参差不齐,发展集约化程度不高,作为核心产业的光电子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竞争优势较弱。

城市功能配套不足。经开区大部分片区最初以发展经济为主,城市化程度较弱,缺乏完整的社会配套,导致职住分离、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该类片区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左右,部分片区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超过60%,甚至更多,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却远远达不到规范配套要求,社会福利等设施配备数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另外,处于经开区东部的清水片区、黄土坡片区现亟待重新整合再造。产业带动能力及城市化程度均处在片区发展的初级阶段,未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产业竞争优势尚未体现,且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贫乏,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配套能力无法适应加速引进战略投资和产业转移

的现实需求。

3 产业调整方向及建议

3.1 以城促产,以产带城

为保障开发区城市业态与城市形态和谐发展,应注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根据各片区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现状,按照产业发展条件将经开区各片区划分为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一体等发展模式,引导各片区经济发展主体由单一生活

或生产型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元化发展,以创新产业发展途径,提升城市活力[3]。

第一,以城促产,推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片区进行产业转型。关闭转移不适应城市化发展建设的企业,为片区产业跨越式发展创造空间[2]。积极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鼓励符合城市发展的服务性企业入驻片区,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类生活性服务业功能的植入,健全城市化功能体系,推动服务性产业高速发展,辅助完善其他片区的服务配套功能。

第二,以产带城,推进以洛羊片区为主的城市化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注重服务功能的导入,通过统筹建设配套服务的合理布局和完善,实现经开区各个园区由分散发展到产业集群与生产性服务之间良性互动,保障职工生活,提升整个经开区对各产业高端人才的吸纳能力,积极推动产业创新。

第三,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实现效益增长最大化。基于片区土地面积限制,应严格执行入驻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标准,进一步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同时,迁出单位用地产出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排污水平、环保不达标的企业。

3.2 产城一体,同步互促

对相关片区进行超前的产业调整规划,把园区发展与城

市化建设规划相结合,注重城市功能与产业配套的契合,使产业园区真正融入城市化建设。

第一,注入产城融合理念,抓好统筹布局工作。以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园区为目标,对清水片区等产业新型园区聚集地进行超前规划。在用地性质上,适当规划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为以后的城市化预留足够空间。在设施布局上,以工业园区现有布局为基础进行土地的二次开发,适当建设公共服务设施[4]。充分挖掘片区的区位及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片区新项目的实施。

第二,加快植入基础设施,增强生产、生活性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公共租赁房、集体宿舍等居住设施,就近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及公交线路,改善新城内外交通状况,强化区域交通联系。加快引进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同时维持合理的商品住宅价格水平,增强地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鼓励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优质企业入驻,围绕片区核心产业建设,集聚资源,集中政策,推动服务业发展,抢抓昆明城市重心向东部转移的发展机遇,实现片区产业多元化,吸入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

3.3 多边融合,资源共享

大胆借鉴“借笼养鸟”、“合笼养鸟”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强各片区与主城区、周边片区在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等领域的功能融合,推动各片区产业优势互补,完善片区生产性、

生活性功能,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实现多边互动的发展局面。

积极寻求与昆明主城区相关产业的合作机会。着重引导牛鸣片区等片区的建设,利用片区优势产业基础带动主城区相关产业发展,开拓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利用区位优势积极与主城区相关服务性产业进行交流、学习,推进开发区内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升级,完善片区服务配套,着力推动片区城市化进程。

引导生产服务等相似的中小企业进行土地、资源、技术共享,提高不同片区的相关企业生产水平,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整合临近片区配套服务资源,形成片区服务的功能互补,有效利用后发优势,推进片区生产性服务短期内逐步完善,促进片区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华东.产城融合发展及其城市建设的互融性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2(6):43-47.

[2]林华.关于上海新城“产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1(5).

[3]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99-103.

[4]夏骥.对上海郊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J].城市管理,2012:58-61.

[5]沈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生动示范――江阴市璜土镇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实践与启示[J].他山之石.2014(3):33-35.

[6]刘畅,李新阳等.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2(7):104-109.

作者简介:

赵婧雯,女,(1992年2月-),云南财经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刘春学,男,(1975年3月-),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